不同条件下采空区积水情况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571.23 KB
- 文档页数:7
G2-3101工作面采空区积水量说明
一、概况
高头窑煤矿G2-3101工作面位于2-3煤大巷南翼,煤层倾角0~5°,平均煤厚3.1米。
该工作面2013年5月13日回采完毕。
二、G2-3101工作面采空区积水量估算
根据G2-3103工作面运输顺槽内密闭流水情况分析:G2-3101工作面采空区积水线位置在G2-3103工作面1500米附近。
根据采空区积水量计算公式计算该段积水范围内水量:
Q 积=K•M•F/cosα
Q 积采空积水区静储量,m3。
K 采空区充水系数,0.3-0.5。
M 采厚,m。
F 采空积水面积,m2。
α煤层倾角,(°)。
根据我矿煤层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遇水膨胀,充水性相对较小,所以K值取0.3。
M取4.0米。
由于该段积水范围内煤层属于简单的单斜煤层所以该段采空积水面积等于该段采空区面积F值为115360m2。
该段积水范围长412米,高差6米,所以α取0.83°。
经计算对G3-1101工作面采空区内积水量约为
138445m3。
煤矿采空区积水防治措施【摘要】煤矿经过开采后形成的空区容易形成积水,且严重影响煤矿开采安全。
本文详细阐述了煤矿采空区积水的成因、主要特征以及积水预测方法,并且针对空区积水的主要特征提出了有效的积水防治措施。
【关键词】煤矿;采空区积水;防治措施煤矿经过长时间的大量开采,容易出现许多的采空区,而且对其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所以其中地势较低的采空区容易出现积水,积水的采空区严重威胁煤矿开采工程的安全。
1煤矿采空区积水的形成原因和主要特征(1)采空区积水的形成原因及来源。
随着煤矿开采时间的延长,相应的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采空区域,由于工程进度的原因,其周围往往还有很多其他的矿井。
经过相关的资料查询以及实际的工作经验积累,积水主要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地下水:有些煤矿所处地带的地下水资源丰富,容易造成采空区积水;②降水:有些煤矿所处区域降水量丰富,当雨季来临时出现大量且连续的降水,使得煤矿区域的水量加大,低洼区积水,从而造成采空区积水;③地质条件:有些煤矿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独特,采空区积水可能是第四系冲击含水层所致;④日常生活排水:煤矿周边区域居民日常生活用水排放,可能回流到煤矿采空区低洼处形成积水。
(2)煤矿采空区积水流入的通道。
经过煤矿采空区积水案例的研究,煤矿采空区积水流入通道主要有以下几类:①开采导致的裂缝:开采使得煤层顶板脱落,越来越多的裂缝形成,或者岩层的质地坚硬且脆,施工过程中导致裂缝不断地增多、加大,最后延伸至地表,使地表水流入到采空区;②地质运动导致出现断层:煤矿所处区域发生地质运动,岩层之间出现断裂,当实施开采工作时,地下水沿着断裂的岩层就流入到了煤矿采空区域;③钻孔没有完全封闭:煤矿开采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钻孔作业,钻孔本身没有问题,但是钻孔之后需要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钻孔的封堵,因为有的钻孔可能打通了与含水层之间的通路,如果不能及时的封闭这些钻孔,那么含水层中的水就会慢慢的渗入到采空区或者煤层,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煤矿采空区积水。
某煤矿采空区积水疏放措施引言随着煤炭开采的不断推进,煤矿采空区的面积日益增大,积水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某煤矿的采空区积水问题日益突出,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疏导。
本文将介绍某煤矿采空区积水疏放措施的详细内容。
积水原因分析采空区积水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地下水源丰富,采空区地下水渗漏和渗透压作用使得采空区形成低洼地形。
另一方面,采空区底板下沉,形成大面积的坑洼,也容易积蓄水。
问题严重性采空区积水对煤矿生产和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它不仅使煤矿井下湿度增大,影响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加大煤矿顶板、煤柱压力,从而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
同时,采空区积水还会对煤矿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对周围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生产等产生不良影响。
疏放措施在对某煤矿采空区积水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根据其特点,制定相应的疏放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在进行疏水工作时,首先应该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可以通过采用灌浆、补强支护、加固陷落柱等措施,增强采空区的稳定性,降低地下水位,在源头上遏制采空区积水的发生。
采用人工泵水疏导人工泵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疏导方法。
在选择抽水设备时,应根据采空区大小、积水情况、水泵品牌、水泵的具体参数等多方面考虑,选择最为合适的抽水设备进行抽水作业。
采用持续泄水法持续泄水法是一种将积水持续排放到地面外部的方法。
通过使用管道,将采空区内的积水输送到地面外部,达到减少采空区内积水量的效果。
在使用持续泄水法时,要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煤矿管理水平,对减少采空区积水也有极大的帮助。
应该加强对煤矿工人的培训,提高煤矿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增强井下管理的协调性。
结语通过对某煤矿采空区积水问题的分析和综合治理技术策略的探讨,可以看出采空区积水问题是可以得到一定程度解决的。
只要合理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管理,并注重对泵站水泵的维护及预防性保养,就可以使积水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煤矿采空区积水疏放措施背景和意义煤矿采空区是指煤矿开采中所留下的空洞区域,随着采煤的进展,煤矿采空区的体积会逐渐增大。
在开采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煤矿采空区会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甚至可能引起矿井灾害。
煤矿采空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积水问题。
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煤矿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煤矿采空区积水问题。
这篇文章将介绍煤矿采空区积水疏放措施。
疏放措施1.自然疏放法自然疏放法是指通过自然地引流或渗漏来实现煤矿采空区的疏水。
这种方法需要选用地形落差较大,地下水位高的地段进行排汇,并通过对采空区域周边岩体的强化治理,利用岩层的分层结构和地质构造形成地下水自然向下流动的通道。
此方法具有成本低、维护简单、安全可靠的优点,但是受地质条件和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2.人工疏放法人工疏放法是指通过人工开挖疏管、挖防渗沟等手段来疏通、排放采空区的积水。
在人工疏放方法中,首先需要挑选适宜的放水区域,通过开挖、钻孔等手段在煤矿采空区域的高处,修建集水井、放水沟等排水设施,将采空区内的积水收集到集水井内,通过封闭式水封进行自流式放水,也可使用泵站将积水输送到地面对其进行集中处理。
此方法方式较为灵活,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和不同形状的采空区,但是施工和设备投入成本较高,要求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3.储煤废弃采空区技术对于已有储煤废弃采空区的煤矿,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储煤废弃采空区技术是将高机能储煤和采空区治理有机结合,为积水处理提供空间。
通过煤矿采空区的深度挖掘充填和加固,形成废弃采空区储煤,利用储煤动态平衡原理达到储煤的效果,同时疏通排放采空区积水。
此方法可以节约土地资源,而且可以与煤层气开发相结合,可谓一举多得,但是需要高超的填筑技术和资金投入大。
结论在采煤过程中,必须对煤矿采空区积水问题进行妥善的处理,以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根据煤矿所处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和煤层拱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煤矿的疏放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收稿日期:2005-07-20 作者简介:张军工(1960-),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在读博士,现在济宁二号煤矿主要从事矿压方面的研究。
采动影响区老空积水原因分析张军工1,2(1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 100011;21兖矿集团济宁二号煤矿,山东济宁 272072) 摘 要:水害是煤矿的主要灾害之一,老空水又是煤矿防治水的重点对象,受矿山压力的影响,老空区的积水呈动态变化,规律很难掌握。
论文根据济宁二号煤矿二采区3上、3下煤层4个工作面的探放水情况,分析了上层煤老空区积水变化原因,总结了矿山压力在防治水中的重要影响,为防治水工作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矿山压力;防治水;工作面;老空区积水 中图分类号:TD32;TD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0959(2005)1020035203 水害是煤矿的主要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老空水又是煤矿生产建设中最危险的水害之一,老空水积水区的空间位置一般都很隐蔽,在开采中由于受矿山压力的影响,老空积水量以及范围是动态变化的,故掌握动压区的积水情况难度更大。
本文通过济宁二号煤矿二采区四个工作面的探放水情况,分析了矿山压力在防治水工作中的作用,查明了积水原因及规律,为做好矿井的防治水工作积累了经验。
1 概 况111矿井简介济宁二号煤矿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境内,是一对设计生产能力400万t/a 的特大型矿井,于1997年11月8日投产,现开采3上和3下煤层,其中二、九采区开采3上、3下两层煤,其余采区只开采3下煤层,3上煤层不可采。
目前矿井已有28个工作面回采结束,其中3上煤层2个,3下煤层26个。
由于煤层褶曲多、工作面起伏变化大,因此老空区积水情况复杂。
112 水文地质3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为3煤顶底板砂岩,由3上煤层顶板砂岩、3下煤层顶板砂岩及3下煤底板砂岩组成,为粗、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硅质、泥质胶结,局部钙质胶结。
矿井采空区积水量的研究背景介绍矿井是人类在地下开采矿产资源的重要设施,采矿过程中会挖空矿井内的矿石,形成采空区。
采空区由于被采空,失去了原有的支撑作用,产生崩塌、沉降等现象。
同时,矿井内的地下水也会不断涌入采空区形成积水。
积水不仅对矿井工作造成安全隐患,而且还浪费了有限的水资源。
因此,对矿井采空区积水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矿井采空区积水量的影响因素矿井采空区积水量与多种因素有关。
文献中对影响矿井采空区积水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
矿井深度矿井深度是影响矿井采空区积水量的重要因素。
矿井深度越深,地下水压力越大,其向矿井采空区渗透的速度也会随之增加。
矿井状况矿井状况是影响矿井采空区积水量的重要因素。
坍塌、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都会对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产生影响,影响矿井采空区积水量。
降雨量降雨量是影响矿井采空区积水量的重要因素。
气候条件异常或者降雨量较大时,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流动速度加快,增大矿井采空区积水量。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不同的矿井具有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其采空区积水量有显著的影响。
矿井采空区积水量的测量方法从实际应用角度上来看,准确测量矿井采空区积水量是非常重要的。
可用以下测量方法实现。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测量矿井采空区积水量的传统方法。
它主要通过测量矿井内地下水面的高度差来计算积水量。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存在误差较大的弊端。
系统方法系统方法是一种测量矿井采空区积水量的新方法。
它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矿井内地下水流状态的实时监测。
由于其高效、智能化,可以较精确地测量矿井采空区积水量。
矿井采空区积水量的控制方法对矿井采空区积水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保障矿井工作的安全稳定。
目前主要的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开采方式在矿井开采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采空区积水量。
常见的开采方式有分段开采、分层开采、留柱开采等方式。
抽水降水抽水降水是其中一种效果比较显著的控制方法。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古)空区积水调查报告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采(古)空区积水调查报告为了煤矿制定发展规划、改扩建、水平延伸、技术改造、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以便更好的指导煤矿基本建设和安全生产,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受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为其编制水文类型划分报告。
为了把兼并重组后的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东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井及周边矿井采空区积水调查清楚以便提高兼并重组整合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接受任务后,我队组织相关人员到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东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兼并重组的两个矿井以及周边矿井进行了实地调查搜集资料,具体情况如下。
一、矿井概况2009年7月15日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发放的晋煤重组办发【2009】9号《关于大同市市直和左云县、大同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文件,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帽帽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重组前为左云县水窑乡帽帽山煤矿和左云县水窑乡芦草沟煤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15年11月颁发的C1400002009121220047226号采矿许可证批准,批准开采山4、2-1、2、3、5、8-1、8号煤层,批采标高:1165m至805m,井田面积17.4209km2,矿井能力由60万t/a提升到180万t/a,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
矿界范围坐标点表拐点编号西安1980坐标系(6°带)北京1954坐标系(6°带)X Y X Y14419032.5019661614.67441907919661686 24416492.4919661677.67441653919661749 34415489.4819661691.67441553619661763 44414805.4819662433.68441485219662505 54414770.4819660405.67441481719660477 64413884.4719660418.67441393119660490 74413884.4719660173.67441393119660245 84413376.4719660149.67441342319660221 94413348.4719658329.66441339519658401104416435.4819658277.66441648219658349 114418975.4919658234.65441902219658306井田范围由11个拐点连线圈定而成,东西宽约4.1 km,南北长约6 km,面积17.4209km2。
辖区积水点情况汇报
根据最新的调查统计,我辖区的积水点情况汇报如下:
一、汇报时间范围。
本次汇报的时间范围为今年的雨季,从6月初至今。
二、积水点概况。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辖区内共有30个积水点,其中大部分位于低洼地区
和道路交叉口,也有部分是由于下水道堵塞所致。
三、积水点原因分析。
1. 雨水排水不畅,由于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不合理或者维护不到位,导致雨水
无法迅速排出,造成积水现象。
2. 下水道堵塞,部分积水点是由于下水道被垃圾、杂物堵塞所致,导致雨水无
法畅通排出。
四、积水点影响。
1. 交通受阻,积水点造成了部分道路交通的不便,给车辆和行人出行带来了一
定的困扰。
2. 环境卫生问题,积水点容易滋生蚊蝇,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五、解决措施。
1. 加强排水系统建设,对于排水系统不畅的地区,需要加强排水系统的建设和
改造,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
2. 定期清理下水道,加大对下水道的清理力度,定期清理下水道中的垃圾和杂物,确保畅通排水。
六、工作展望。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积水点的排查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积水问题,确保辖区内的道路畅通,居民生活环境整洁。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努力解决辖区内的积水问题。
七、结语。
通过本次汇报,我们对辖区内的积水点情况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工作展望。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辖区内的居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畅通顺畅的生活环境。
矿井采空区积水及火区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期,我单位接到投资方的委托,对某矿井的采空区积水及火区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
该矿井是一座规模较大的煤矿,历经多年开采,采空区积水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存在火灾隐患。
本报告旨在详细分析矿井采空区积水及火区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会议讨论、现场勘察和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充分利用专业技术和经验来评估矿井的采空区积水及火区问题。
2. 调查过程(1)会议讨论:召集矿井相关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士,就矿井采空区积水及火区问题进行讨论,了解问题的现状和原因。
(2)现场勘察:组织专业人员前往矿井现场,对采空区积水和火区进行实地勘察,详细记录现有问题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3)数据统计分析:收集矿井的历史数据和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采空区积水和火区问题的发展趋势和程度。
三、调查结果1. 采空区积水情况经调查发现,矿井采空区积水问题比较严重,存在以下情况:(1)采空区含水层压力大,造成地下水涌入采空区,导致采空区积水现象。
(2)采空区存在漏水现象,采空区埋深较大,渗水量较大,导致积水量逐渐增加。
(3)采空区积水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2. 火区情况经过调查,矿井存在以下火区问题:(1)采空区内存在可燃气体积聚的风险,一旦发生火灾可能引发爆炸,对人员和设备造成巨大危害。
(2)采空区及其周边存在一定程度的煤尘积聚,存在火灾扩散风险。
(3)火灾报警设备和消防设施存在缺陷和不足,对火灾的预防和控制能力有限。
四、解决方案针对矿井采空区积水及火区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采空区积水治理(1)加强采空区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调查,提前获取有关采空区地下水的信息,制定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采用抽水井或灌浆等措施,降低采空区内的含水层压力,减少地下水向采空区的涌入。
(3)加强对采空区渗水情况的监控,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修补漏水点,防止采空区积水持续扩大。
矿井采空区积水量的研究背景矿井采空区是指开采矿石等矿产资源后形成的空洞,它对矿山地质环境和采煤过程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在矿井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的涌入和井下设备故障等原因,矿井采空区内经常会形成水体,如果不能及时排放,将会对安全生产产生较大的危害。
因此,研究矿井采空区内的水位变化规律及积水量对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方法本文通过矿井采空区内现场实践调查,结合水文地质和水文学原理,分析矿井采空区内积水量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以及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
矿井采空区积水量的变化规律形成原因矿井采空区内水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下水的涌入和井下设备故障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地下水经过采矿区域破坏后,排泄的水流大量进入采空区,其次,煤层内含水量较大,因采煤活动引起煤层变形后,水会渗入采空区。
变化规律矿井采空区积水量随着采煤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其增加速率也会加快。
然而,在采煤转移时,由于加固和排水措施的实施,矿井采空区内积水量会相应减小。
而在采煤高峰期,由于煤层应力过程的突变和采煤周期内煤层的变形累积等原因,矿井采空区内积水量也会相应增大。
矿井采空区积水量对矿山生产的影响安全生产方面的影响矿井采空区积水量增加,可能引起采空区顶板坍塌、井壁冻结、地下爆炸、井下设备受损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同时,矿井采空区内的积水会影响到通风和煤气等矿山安全因素,严重时还会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生产效率方面的影响矿井采空区内的积水会阻碍运输设备的正常运行,影响采煤效率。
暴露在空气中的矿石,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形成氧化物,降低矿石品质和场地情况,从而影响矿山生产效益。
总结综合上述分析,在矿井采矿活动中,矿井采空区内积水量的变化规律和对矿山安全生产的影响十分重要。
因此,在采煤活动过程中,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排水和加固等安全防范措施,以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和高效开采。
####煤电集团¥¥¥山煤电有限公司****@@@@煤矿采(古)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调查报告调查单位:!!!!省煤炭地质………勘查院(公章)矿井:####煤电集团¥¥¥山煤电有限公司****@@@@煤矿(公章)时间:2011年3月####煤电集团¥¥¥山煤电有限公司****@@@@煤矿采(古)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调查报告调查人员表####煤电集团¥¥¥山煤电有限公司****@@@@煤矿采(古)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调查报告####煤电集团¥¥¥山煤电有限公司****@@@@煤矿为2010年批准重组整合煤矿。
为了详细了解整合前原矿井的实际开采情况,本次工作在煤矿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对各煤矿的生产基本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
一、煤矿生产情况(一)原@@@@煤矿原@@@@煤矿始建于1990年,1991年投产,开始为@@@@村村办煤矿,后属&&&镇镇办煤矿,设计能力5万t/a,实际能力3万t/a。
2002年11月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接管。
现采9号煤层。
1、井巷工程井巷工程量累计完成2759m。
已施工完成的主要井巷工程有:主立井、副立井、回风立井井筒,井底车场巷道,主变电所、主排水泵房、水仓、井底煤仓及装卸载硐室、消防材料库等硐室,皮带运输大巷、轨道运输大巷、回风大巷,顺槽巷道。
2、土建工程土建工程累计完成建筑面积9862m2。
已施工完成的主要土建工程有:主副井井口房、提升机房、主通风机房、35KV变电所、锅炉房、热风炉房、二级泵站、油脂库、矿办公楼、单身宿舍、食堂、洗衣房、机电设备库、材料库房、机修车间、主井提升机房、翻矸车。
3、井田开拓与开采该煤矿为竖斜井混合开拓方式,主井为斜井,回风井(副井)为竖井,采煤方法为单一长壁高档式。
采用1台1.2M55KW单滚筒绞车,“U”型矿车提升,另安装1台1.6M95KW绞车备用;大倾角皮带运输;中央并列式通风,通风设备为2台高效节能矿用对旋式通风机,型号为BDK618—6—N020,其中1台备用;供电方式采用农用电源和自备电源供给式。
、八前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我矿每季度结合本矿实际采掘布置情况,对矿井的水文地质、排水设施、涌水点情况、水源井、井筒、矿井采空积水、积气以及火区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
对井田周边矿井(关闭或生产矿井)情况调查时充分利用查阅资料、图纸分析、走访调查等手段进行分析是否对我矿有威胁。
将调查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报告编写人、地测防治水科长、地测副总、矿总工程师、矿长签字后,存档备查。
并将调查结果标注在矿井充水性图和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井田范围内及周边矿井采空区位置和积水情况调查分析报告及安全技术措施—、基本概况山西柳林XXXXXX焦煤有限公司是山西XXXX焦煤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主体矿井之一,位于柳林县城东南方向,距县城***km的**村, 行政区隶属于柳林镇。
柳(林)一石(楼)公路从井田内工业广场边通过,和1.5公里外的307国道连接。
工业广场距孝(义)一柳(林)铁路穆村站约3km交通便利。
矿井井田面积******* 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 ,北纬********** 。
批准开采4-10号煤层,现开采4号、5号煤层。
生产能力120万吨/年。
为证照齐全有效的合法生产矿井。
二、矿井采掘布置情况目前,我矿采掘布置主要集中在轨道下山大巷北翼及南行人大巷以东。
矿井在4号煤层集中轨道下山北翼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5号煤层三采区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和两个掘进工作面。
三、水文地质简述1、水力性质井田边界为人为划定,地表大部被黄土覆盖,沟谷有上石盒子组零星出露。
井田地质构造简单,沿边界无自然河流及构造,采掘揭露的F1断层,落差约8m近东西走向,东延伸到东边界,并且沿西南方向落差逐渐减小,并逐步消失。
因其落差小,不致沟通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
地表水系属黄河水系。
三川河是区内最大的一级黄河支流,它的上游是北川河、东川河和南川河,据井田以西的后大成水文站1956〜1980年观测资料,三川河平均年径流量 2.88亿m,平均径流模数 2.23L/S •诟,洪水期最大流量为2260riVs。
不同条件下采空区积水情
况分析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采空区积水不规则分布对探放水工作的影响浅析
刘彦军张福雨
(龙煤鹤岗矿业公司兴山煤矿)
摘要:兴山煤矿近几年通过在探放水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发现采空区的积水不全是积存于原工作面最低点。
因为采空区顶板垮落,沉陷造成部分地点堵塞,水流不畅,不能自然流至最低点,在堵塞区域形成积水,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探放水工作的传统观念。
关键词:防治水积水区分布针对性方案
1前言
兴山矿作为一个开采近百年的老矿井,井田范围内废弃井筒、巷道不计其数,露头的隔水煤柱已开采完毕,随开采延伸,区内采空区增多并形成积水区,并通过裂隙与地面导通。
兴山矿防治水工作的重点也是老空区积水的探放,但是在工作中我们逐渐发现,探放水钻孔的涌水量并不像我们预计的那样,施工至最低点的涌水量大,其他钻孔涌水量小。
而最近一次探放水施工的过程让我们证实了一些猜想:采空区的积水不一定全部积存于原工作面的最低点。
2采空区积水区域分析
工作面最低点处积水
大多数的采空区积水均积存于原工作面的最低点,这是大家普遍认可的,是由水的流动性决定的。
尤其是单斜工作面的采空区积水基本上全部积存于工作面的最低点。
这是因为单斜工作面顶板垮落较规范,而单斜工作面一般采取俯采的方法,顶板随工作面推进逐步垮落,直至停采线附近。
这样的垮落方式不会在工作面的其他部位形成堵塞,造成水流不畅,回采完毕后,水流自然流淌至最低点,如果没有出口则形成积水区。
这类积水区
相对较好处理,目标明确,只要钻孔施工至最低点就可解除水患。
如中左27层施工时,在材料道对上覆22层采空区进行探放,上覆22层工作面总体上看是一个单斜工作面,最低点位置、标高清楚,前期已在机道施工了一阶段探放水钻孔,基本查清了采空区积水位置,所以最终方案只需向最低标高处施工探放水钻孔即可达到放水目的,解除水患。
中左27层对上覆22层采空区积水探放示意图
工作面低洼处积水
受地质构造影响,工作面并不一定是单斜构造,比如受褶曲构造影响,在工作面内形成低洼点;受断裂构造影响在工作面内形成低洼点。
这些低洼点一般分布不规则,一般不在停采线附近,水流积存形成积水区,这类积水区也是我矿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我矿探放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这类积水区的探放需要挑选适合的地点,并且要求施工钻孔较高的精准度。
因为这类积水区很多均处于工作面内部,施工的探放水钻孔距离较长,增加了钻孔的施工难度。
如北部区前组30层回采工作面上方两带高度内存在27层、18层采空区,根据资料分析这两个采空区内均存在低洼点,由于低洼点所处位置原因,探放水钻孔长度将近200米,给施工带来极大难度,精度无法保证,工作量极大增加。
北部区前组30层探放水方案平面图
但是在施工完探放水钻孔后出现了新的问题,根据探放水方案设计与测斜结果综合分析,在探放18层采空区积水的几个有效钻孔中,钻至标高-1.7米的钻孔初始涌水量0.2立方米/小时,而钻至标高-0.7米的钻孔初始涌水量达到5立方米/小时。
这与我们预计的不同,经过我们仔细分析后得出初步结论是采空区顶板垮落和底板变形造成部分区域标高发生变化使积水区位置偏离原工作面最低点。
而在结合对三水平南二石门前组22层的探放水实例分析后,我们发现这两个区内存在低洼点的采空区积水竟然全部不在最低点(区内低洼点)。
但因为前组22层区内低点是由断层造成的,断层可能有导水效果,水流顺断层带导出未在低洼点造成积水。
工作面不规则积水
这类采空区积水是最没有规律,也是最难处理的,以南一石门30层上段探放水工作为例。
南一石门30层工作面采取分层开采,上部存在邻区二水平五石门30层采空区,在上段30层一分层掘进期间就开始对上部30层采空区进行探放水工作,当时均对原工作面最低点施工探放水钻孔。
二分层掘进期间重新对上部30层采空区进行探放水,方案设计
仍是对采空区低点施工探放水验证钻孔,经测斜验证钻孔施工至设计位置,达到设计目的。
南一石门30层上段探放水钻孔平面图
但是随着二分层材料道施工,工作面出现淋水现象,当时分析水源可能为上覆29-3层采空区补给水通过裂隙带导入(上覆29-3层已进行探放水,经验证无积水区)。
材料道施工完毕后淋水现象一直持续,防治水人员观测到探放水钻孔出水量变小,经研究后对二分层探放水钻孔进行透孔,透孔后涌水量出现明显增大,但是材料道淋水未减小,根据淋水点位置我们补充施工了探放水钻孔,钻透时最大涌水量达30立方米/小时(3号钻孔),其余钻孔涌水量也均在1立方米/小时以上。
补充探放水方案平面图
但是根据资料可知,这几个点在原采空区中均不是低点,而是处在一个下山巷道中,下山巷道的最低点就是我们上阶段进行探放的区域,那么为什么会在这几个区域形成积水呢通过查找资料与咨询参与二水平五石门30层工作面施工的人员,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这几个点在平面上看是处在一条下山巷道内,理论上应该是一溜下坡,但是据测量及技术员回忆,这条下山中应该存在几个平台,并不是一溜下坡。
由于时间相隔较长,已不能确定平台的具体位置,但是应该就在这几淋水点对应的区域附近。
根据这一情况,结合采空区顶板垮落特点,我们猜测因该是在这些平台附近顶板垮落比较好,对平台上方区域形成阻隔,造成积水。
3结论
因为资料较少,我们只总结出这三种类型,而且原因分析也比较粗糙,尚能深入、具体的总结出这些不同类型积水区的形成原因。
我们将在工作中继续收集资料,摸索、分析,争取得出具体的、完整的结论。
南一石门30层上段的实例给我们的触动很大,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们对探放水工作的传统认识,严肃的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告诫我们在探放水工作中一定要与时俱进,
不断探索,学习,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
下一步我们在工作中必须针对这些情况制定方案。
而在出具解除水患报告时更应该综合分析,采用钻探测斜结合物探结果的方法,确定水患是否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