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件之操作步骤及运行环境
- 格式:doc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17
中间件技术定义: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
中间件位于客户机/ 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讯,是连接两个独立应用程序或独立系统的软件。
相连接的系统,即使它们具有不同的接口,但通过中间件相互之间仍能交换信息。
执行中间件的一个关键途径是信息传递。
通过中间件,应用程序可以工作于多平台或 OS 环境。
中间件处于操作系统软件与用户的应用软件的中间。
中间件在操作系统、网络和数据库之上,应用软件的下层,总的作用是为处于自己上层的应用软件提供运行与开发的环境,帮助用户灵活、高效地开发和集成复杂的应用软件。
中间件特点:•满足大量应用的需要;•运行于多种硬件和OS平台;•支持分布式计算,提供跨网络、硬件和OS平台的透明性的应用或服务的交互功能;•支持标准的协议;•支持标准的接口。
由于中间件需要屏蔽分布环境中异构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它必须能够提供分布环境下的通讯服务,我们将这种通讯服务称之为平台。
基于目的和实现机制的不同,我们将平台分为以下主要几类:•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Remote Procedure Call)•面向消息的中间件(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对象请求代理中间件(object RequeST Brokers)•事务处理监控(Transaction processing monitors)1、远程过程调用远程过程调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处理方法。
一个应用程序使用RPC来“远程”执行一个位于不同地址空间里的过程,并且从效果上看和执行本地调用相同。
事实上,一个RPC应用分为两个部分:server和client。
server 提供一个或多个远程过程;client向server发出远程调用。
server和client 可以位于同一台计算机,也可以位于不同的计算机,甚至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之上。
中间件的测试流程中间件是现代软件开发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它可以有效地将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递进行解耦和管理。
为了确保中间件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进行中间件的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中间件的测试流程。
一、需求分析在进行中间件的测试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了解中间件的具体功能和应用场景,明确测试的目标和范围。
根据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对中间件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理解。
二、测试计划编写在进行中间件的测试之前,需要编写详细的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包括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任务、测试环境、测试资源、测试时间等内容。
测试计划的编写要充分考虑中间件的特点和测试需求,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三、测试环境搭建在进行中间件的测试之前,需要搭建相应的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包括硬件环境、操作系统环境、网络环境等。
根据中间件的要求,搭建相应的测试环境,并进行必要的配置和优化。
四、测试用例设计在进行中间件的测试之前,需要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是根据需求文档和设计文档编写的,用于验证中间件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需求。
测试用例要充分考虑各种边界条件和异常情况,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五、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中间件测试的重要环节。
通过执行测试用例,验证中间件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行。
功能测试包括基本功能测试、边界条件测试、异常情况测试等。
通过功能测试,可以确保中间件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并及时发现和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
六、性能测试性能测试是中间件测试的关键环节。
通过模拟实际使用场景,测试中间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性能测试包括并发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等。
通过性能测试,可以评估中间件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并及时发现和优化性能瓶颈。
七、安全测试安全测试是中间件测试的重要内容。
通过模拟攻击场景,测试中间件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安全测试包括漏洞扫描、渗透测试、权限控制测试等。
通过安全测试,可以评估中间件的安全性,并及时修复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中间件运维方案# 中间件运维方案## 引言中间件是指位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的软件层,用于协调不同的系统和组件之间的通信。
常用的中间件包括消息队列、缓存、负载均衡等。
中间件的稳定运行对于一个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至关重要。
因此,中间件的运维方案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最佳实践的中间件运维方案,以提高中间件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该方案包括中间件环境的规划与搭建、监控与报警、备份与恢复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
## 中间件环境规划与搭建中间件环境的规划和搭建是保证中间件稳定运行的第一步。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搭建高可用环境中间件所在的服务器应采用集群或者多节点部署,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可以使用负载均衡技术,将请求均衡地分发到多个中间件节点上。
### 2. 确定合适的硬件和资源配置根据系统的实际负载和性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器硬件和资源配置。
要考虑中间件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内存消耗等因素,充分利用硬件资源提高性能。
### 3. 使用容器化技术使用容器化技术可以将中间件与应用程序隔离开,提供轻量级、可移植、可扩展的环境。
常用的容器化技术包括Docker和Kubernetes等。
## 监控与报警为了及时发现中间件的异常和故障,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需要对中间件进行监控和报警。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实时监控各项指标监控中间件的关键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请求的响应时间、错误日志的产生等。
可以使用监控工具实时监控这些指标,并设置阈值,一旦超过阈值就触发报警。
### 2. 数据可视化将中间件的监控数据可视化,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系统的运行状态。
可以使用Grafana 等工具将监控数据以图表的形式展示。
### 3. 设置自动化报警机制当中间件发生异常或故障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可以减少对业务的影响。
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第一章操作系统介绍1.1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缩写为OS)是一种系统软件。
它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软硬件资源和对程序的执行进行控制,还能使用户方便使用硬件提供的计算机功能,也使硬件的功能发挥得更好。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1)并发性:多任务、多进程、多线程。
2)共享性:互斥访问、同时访问。
3)虚拟性:把一个物理上的对象变成多个逻辑意义的对象。
操作系统理论研究者有时把操作系统分成四大部分:驱动程序:最底层的、直接控制和监视各类硬件的部分,它们的职责是隐藏硬件的具体细节,并向其他部分提供一个抽象的、通用的接口。
内核:操作系统内核部分,通常运行在最高特权级,负责提供基础性、结构性的功能。
接口库:是一系列特殊的程序库,它们职责在于把系统所提供的基本服务包装成应用程序所能够使用的编程接口(API),是最靠近应用程序的部分。
例如,GNU C 运行期库就属于此类,它把各种操作系统的内部编程接口包装成ANSI C和POSIX 编程接口的形式。
外围:是指操作系统中除以上三类以外的所有其他部分,通常是用于提供特定高级服务的部件。
例如,在微内核结构中,大部分系统服务,以及UNIX/Linux中各种守护进程都通常被划归此列。
总结:操作系统是靠近硬件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功能的首次扩充。
1.2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分类其发展历程如下:操作系统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具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分类。
1、应用领域可分为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嵌入式操作系统;2、所支持用户数可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如MSDOS、OS/2、Windows)、多用户操作系统(如UNIX、Linux、Windows Server);3、源码开放程度可分为开源操作系统(如Linux、FreeBSD)和闭源操作系统(如Mac OS X、Windows);4、存储器寻址宽度、架构可以将操作系统分为8位、16位、32位、64位、128位的操作系统。
中间件操作指引Bea Tuxedo广东亿迅科技有限公司2008年7月项目名称/代码:集成部版本: 1.0状态:所有人:系统组作者/创建时间:唐彪批准人/批准时间:文档更改历史记录目录第1章BEA TUXEDO产品 (5)1.1T UXEDO是什么 (5)1.2T UXEDO系统特点 (5)第2章TUXEDO安装 (6)2.1在UNIX系统安装 (6)2.2在WINDOWS系统安装 (7)2.3安装LICENSE (7)2.4T UXEDO环境变量 (7)2.5T UXEDO目录结构 (8)2.6T UXEDO应用步署过程 (8)第3章配臵管理 (8)3.1配臵文件 (8)3.2资源定义 (9)3.3机器的信息 (10)3.4组定义 (11)3.5服务定义 (11)3.6交易定义 (12)3.7生成TUXCONFIG文件 (13)第4章管理命令 (13)4.1TMBOOT命令 (13)4.2TMSHUTDOWN命令 (14)4.3TMADMIN命令 (14)4.3.1查看services状态 (15)4.3.2查看server状态 (16)4.3.3查看队列状态 (16)4.3.4查看客户端状态 (17)4.4查看日志 (18)第5章常见故障 (18)5.1UBB编译类 (18)5.2服务启动类 (19)5.3服务关闭类 (20)5.4域间通信类 (20)第1章Bea Tuxedo产品1.1 Tuxedo是什么BEA TUXEDO是在企业、Internet 这样的分布式运算环境中开发和管理三层结构的客户/服务器型关键任务应用系统的强有力工具。
它具备分布式事务处理和应用通信功能,并提供完善的各种服务来建立、运行和管理关键任务应用系统。
开发人员能够用它建立跨多个硬件平台、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的可互操作的应用系统。
BEA TUXEDO是企业、Internet 分布式应用中的基础主干平台。
它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支持各种各样的客户、数据库、网络、遗留系统和通讯方式。
云中间件部署步骤详解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云中间件成为了企业构建稳定可靠的云计算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中间件的部署对于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云中间件的部署步骤,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云中间件部署的技巧与要点。
第一步:确定云中间件的需求与选择在进行云中间件部署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身系统的需求,并对云中间件进行选择。
根据系统的规模和特点,选择适合的云中间件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常见的云中间件包括消息队列、分布式缓存、分布式文件系统等。
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云中间件是确保系统性能的重要保证。
第二步:准备云中间件的部署环境在进行云中间件部署之前,需要准备好适合的部署环境。
首先,确保有足够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支持云中间件的运行。
其次,保证网络的稳定和带宽的充足,以确保云中间件在分布式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同时,需要确保操作系统和相关的依赖库的安装和配置是正确的,以避免因环境问题引起的部署失败。
第三步:下载并安装云中间件根据选定的云中间件,到官方网站或者相关的资源平台上下载云中间件的安装包。
同样,本着安全和稳定的原则,建议下载官方版本或者经过正规审核的版本。
下载完成后,将安装包解压并按照官方的安装文档进行安装。
根据不同的云中间件,可能需要进行一些配置和初始化的操作,确保云中间件正常运行。
第四步:配置和调优云中间件安装完成后,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云中间件的配置和调优。
首先,根据系统规模和负载情况,合理分配云中间件的资源,包括内存、磁盘空间和CPU等。
其次,根据需要进行网络配置,例如监听的端口、域名绑定等。
最后,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调整云中间件的相关参数,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第五步:测试和监控完成云中间件的配置和调优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和监控。
首先,进行基本功能的测试,确保云中间件工作正常,并能满足系统的需求。
其次,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对云中间件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和告警,及时发现和排除问题。
中间件及其应用泰州电信分公司通建部陈晴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中间件技术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热点话题。
本文细述了中间件的概念以及各种类型中间件的技术特性,并对中间件在客户/服务结构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最后介绍了一个中间件应用的一个实例。
关键词:中间件应用1.中间件的概念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应用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随着LAN技术的发展应用、Inrenet的普及、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企业的跨区域运营,急切需要建立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集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以期待完成更复杂、更高级的功能。
但是,已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异构的,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即每个子系统之间是独立的、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换和共享。
于是,现代企业管理向人们提出了建立一个基于不同数据库、不同主机平台、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人机界面、不同网路类型的综合应用系统的需求,如何把这些不同类型的设备、数据库、软件和网络集成起来开发出新的应用,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便是采用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的概念是随着多层应用模式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的,主要为解决异构问题。
对于中间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总的来说,中间件是一种软件总线,不同的主机平台、数据库和应用被按照规范制作成插件安装在总线上,实现异构系统的信息共享,又被描述为软件“粘合剂”,将不能交互的应用系统间粘在一起。
它是一软件集合,提供了独立系统间通信的函数和对异构系统进行应用集成的工具,并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满足综合应用的需要运行于多种主机和OS平台支持分布计算,提供跨网络、硬件和OS的透明性的应用或服务的交互支持标准的协议和接口图1示意了中间件在系统中所处层次,从体系结构上看,中间件是位于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之间的通用服务,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屏蔽网络硬件平台的差异性和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网络协议的异构性,使应用软件能够比较平滑地运行于不同平台上。
一、系统运行环境硬件环境⏹CPU:P4 3.0 G以上;⏹内存:1GB以上;⏹硬盘:硬盘80G;软件环境⏹数据库:Oracle 10g XE。
⏹应用服务器:Tomcat 5.5应用服务器软件。
⏹JDK版本:JDK1.4⏹操作系统:Windows XP⏹IE浏览器为6.0以上二、系统安装安装JDK和中间件Tomcat,以及Oracle XE数据库服务说明:1、本软件使用的JDK版本为j2sdk-1_4_2_13-windows;2、应用服务器Tomcat版本为apache-tomcat-5.5.26;3、数据库为Oracle XE (Oracle Database 10g Express Edition)。
县级单机版软件包含R&D资源清查软件和数据库两个部分。
安装过程如下:(一)首先,双击安装程序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处理软件.exe,进入安装界面,如下图1所示,点击下一步。
图1(二)进入许可协议页面,请阅读许可协议后,选择是否接受协议,选择“我同意”。
如图2所示:图2 许可协议(三)选择安装组件:包含R&D资源清查软件、元数据、数据库三个部分。
如下图所示,将鼠标移动到相关组件上,可以看到相关的描述。
如图3所示:图3 县级单机版安装程序必须选择安装全部个组件,之后点击“下一步”。
输入数据库服务器的IP地址和数据库SID,如果数据库与R&D资源清查程序安装在同一台机器上,可以使用默认的本机IP地址“127.0.0.1”,如果数据库与R&D资源清查程序安装在不同的机器上,需要将IP设定为数据库服务器所在的IP地址。
Oracle XE的SID,默认为XE,如果修改过SID,请输入其他的SID。
输入JVM内存配置,可以根据各地机器实际配置情况,调整JVM内存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以改善程序性能。
建议最大值不超过机器内存的一半,中间件支持JVM内存最大值为1.5GB,如图4所示:图4 配置数据库和JVM内存(四)选择安装路径:默认安装路径C:\app,如果需要更改路径,点击“浏览”,选择其他的路径。
一、系统运行环境硬件环境⏹CPU:P4 3.0 G以上;⏹内存:1GB以上;⏹硬盘:硬盘80G;软件环境⏹数据库:Oracle 10g XE。
⏹应用服务器:Tomcat 5.5应用服务器软件。
⏹JDK版本:JDK1.4⏹操作系统:Windows XP⏹IE浏览器为6.0以上二、系统安装安装JDK和中间件Tomcat,以及Oracle XE数据库服务说明:1、本软件使用的JDK版本为j2sdk-1_4_2_13-windows;2、应用服务器Tomcat版本为apache-tomcat-5.5.26;3、数据库为Oracle XE (Oracle Database 10g Express Edition)。
县级单机版软件包含R&D资源清查软件和数据库两个部分。
安装过程如下:(一)首先,双击安装程序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处理软件.exe,进入安装界面,如下图1所示,点击下一步。
图1(二)进入许可协议页面,请阅读许可协议后,选择是否接受协议,选择“我同意”。
如图2所示:图2 许可协议(三)选择安装组件:包含R&D资源清查软件、元数据、数据库三个部分。
如下图所示,将鼠标移动到相关组件上,可以看到相关的描述。
如图3所示:图3 县级单机版安装程序必须选择安装全部个组件,之后点击“下一步”。
输入数据库服务器的IP地址和数据库SID,如果数据库与R&D资源清查程序安装在同一台机器上,可以使用默认的本机IP地址“127.0.0.1”,如果数据库与R&D资源清查程序安装在不同的机器上,需要将IP设定为数据库服务器所在的IP地址。
Oracle XE的SID,默认为XE,如果修改过SID,请输入其他的SID。
输入JVM内存配置,可以根据各地机器实际配置情况,调整JVM内存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以改善程序性能。
建议最大值不超过机器内存的一半,中间件支持JVM内存最大值为1.5GB,如图4所示:图4 配置数据库和JVM内存(四)选择安装路径:默认安装路径C:\app,如果需要更改路径,点击“浏览”,选择其他的路径。
TUXEDO中间件介绍及应用一、前言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中间件?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信。
中间件屏蔽了底层操作系统的复杂性,使程序开发人员面对一个简单而统一的开发环境,减少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业务上,不必再为程序在不同系统软件上的移植而重复工作,从而大大减少了技术上的负担。
世界著名的咨询机构Standish Group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归纳了中间件的十大优越性:●缩短应用的开发周期●节约应用的开发成本●减少系统初期的建设成本●降低应用开发的失败率●保护已有的投资●简化应用集成●减少维护费用●提高应用的开发质量●保证技术进步的连续性●增强应用的生命力Tuxedo是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中间件产品。
Tuxedo是1984年在当时属于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完成的,但Tuxedo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只是实验室产品。
直到BEA公司1995年收购Tuxedo后,使Tuxedo现已经发展成为交易中间件领域事实上的标准。
TUXEDO是在企业、Internet 这样的分布式运算环境中,开发和管理三层结构的客户/服务器型关键任务应用系统的强有力工具。
它具备分布式事务处理和应用通信功能,并提供完善的各种服务来建立、运行和管理关键任务应用系统。
开发人员能够用它建立跨多个硬件平台、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的可互操作的应用系统。
二、T UXEDO的组件软件模型TUXEDO采用三层结构的组件软件模型。
图1 BEA TUXEDO 的组件软件模型概要图1表示TUXEDO的组件软件模型的概要。
该结构分为三层:●客户为第一逻辑层,实现用户交互和数据表示,向第二层的服务器请求调用核心的业务逻辑处理服务,比如数据库的读取和更新。
●中间层为服务器组件,这些组件由BEA TUXEDO管理,实现核心的业务逻辑服务,并将这些服务按名字广播,接受并处理从客户或其他服务器发出的请求这些服务的消息,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请求者,即客户或其他服务器。
dorado展现中间件深入浅出BSTEK2009年5月目录1.准备运行环境 (9)1.1. 掌握Java环境的安装配置 (9)1.1.1.下载安装JDK (9)1.1.2.配置环境变量 (12)1.2. 掌握开发环境的安装配置 (17)1.2.1.学习安装配置T omcat (17)1.2.2.安装配置开发工具 (19)1.3. 小结 (32)2.新建dorado工程项目 (33)2.1. 新建过程 (33)2.2. 开发步骤 (34)2.3. 小测验 (35)2.4. 小结 (35)3.Show me the World (36)3.1. 开发过程 (36)3.1.1.新建视图模型 (36)3.1.2.新建控件对象 (39)3.1.3.编写弹出事件 (40)3.1.4.新建JSP页面 (41)3.2. 开发步骤 (45)3.3. 小测验 (46)3.4. 小结 (46)4.如何配置数据源 (47)4.1. 新建JDBC配置 (47)4.2. 配置数据库方言 (48)4.3. 配置数据库驱动 (49)4.4. 配置连接URL (49)4.5. 拷贝驱动包 (50)4.6. 配置驱动包至classpath (50)4.7. 配置项目默认数据源 (52)4.8. 测试数据库连接 (53)4.9. 详细配置步骤 (53)4.10. 小测验 (55)4.11. 小结 (56)5.HelloWorld-1 展现 (57)5.1. 新建视图模型 (58)5.2. 配置数据集对象 (58)5.3. 配置展现形式 (60)5.4. 创建JSP页面展现效果 (65)5.5. 开发步骤 (68)5.6. 小测验 (70)5.7. 小结 (70)6.HelloWorld-2 调整 (71)6.1. 新增控件 (71)6.1.1.在视图模型中新增控件 (71)6.1.2.在JSP页面中新增控件标签 (72)6.1.3.查看页面效果 (75)6.1.4.开发步骤 (76)6.2. 删除控件 (77)6.2.1.在JSP页面中删除控件标签 (77)6.2.2.在视图模型中删除控件 (78)6.2.3.查看页面效果 (79)6.2.4.开发步骤 (79)6.3. 小测验 (80)6.4. 小结 (81)7.HelloWorld-3 更新 (82)7.1. 新增UpdateCommand控件 (82)7.2. 新建DatasetInfo并绑定Dataset (82)7.3. 新增Button控件 (83)7.4. Button绑定UpdateCommand (85)7.5. 刷新页面查看效果 (85)7.6. 开发步骤 (87)7.7. 小测验 (88)7.8. 小结 (88)8.HelloWorld-4 查询 (89)8.1. 设置查询匹配条件 (89)8.2. 新增条件数据集对象 (95)8.3. 添加表单控件绑定条件数据集对象 (98)8.4. 添加查询命令 (99)8.5. 添加查询按钮 (101)8.6. 实现模糊查询 (104)8.7. 开发步骤 (107)8.8. 小测验 (109)8.9. 小结 (109)9.掌握菜单开发 (111)9.1. 了解菜单对象Menu (111)9.1.1.新建Menu菜单对象 (112)9.1.2.新建MenuItem子菜单项 (112)9.1.3.开发步骤 (117)9.2. 什么是菜单容器 (120)9.2.1.常见的条状菜单 (120)9.2.2.实现屉式菜单 (122)9.2.3.为按钮绑定菜单 (125)9.2.4.右键弹出菜单 (127)9.2.5.开发步骤 (130)9.3. 小测验 (132)9.4. 小结 (132)10.使用下拉框 (133)10.1. 常见的列表下拉框ListDropDown (133)10.1.1.准备工作 (134)10.1.2.新建列表下拉框控件 (135)10.1.3.绑定下拉框 (138)10.1.4.设置mapValue属性 (139)10.1.5.认识Dorado Client Debugger (140)10.1.6.数据值Value和显示值Label (142)10.1.7.开发步骤 (144)10.2. 数据集下拉框DatasetDropDown (146)10.2.1.准备所需数据集 (146)10.2.2.新建数据集下拉框 (147)10.2.3.绑定下拉框 (148)10.2.4.开发步骤 (150)10.3. 分页过滤下拉框DynamicDropDown (151)10.3.1.准备工作 (152)10.3.2.新建数据坞Module (159)10.3.3.准备所需数据集 (161)10.3.4.新建分页过滤下拉框 (162)10.3.5.绑定下拉框 (165)10.3.6.visibleFields属性 (166)10.3.7.readFields和writeFields (168)10.3.8.分页和过滤 (172)10.3.9.开发步骤 (175)10.4. 日期下拉框DateDropDown (178)10.5. 下拉框中的常用属性 (182)10.6. 小测验 (183)10.7. 小结 (184)11.学习使用表单 (185)11.1. 准备工作 (185)11.2. 调整表单布局 (186)11.3. 设置表单渲染 (192)11.3.1.使用RadioGroup渲染 (192)11.3.2.使用T extArea渲染 (194)11.3.3.使用subwindow渲染 (195)11.4. 开发步骤 (196)11.5. 小测验 (197)11.6. 小结 (198)12.数据表格和导航条 (199)12.1. 准备工作 (199)12.2. 自定义扩展数据表格 (200)12.2.1.实现组合列 (200)12.2.2.实现行拖动 (202)12.2.3.设置锁定列 (203)12.2.5.动态改变表头 (210)12.2.6.实现合计功能 (213)12.2.7.设置列的单元格只读 (214)12.2.8.动态设置记录行只读 (215)12.2.9.动态设置列是否可见 (217)12.3. 能动的按钮导航条 (220)12.4. 详细的页码导航条 (221)12.5. 开发步骤 (227)12.6. 小测验 (228)12.7. 小结 (228)13.深入了解dorado (229)13.1. 了解dorado的运行原理 (229)13.1.1.基础概念 (229)13.1.2.运行原理分步详解 (234)13.2. ViewModel的概念 (241)13.2.1.ViewModel简述 (241)13.2.2.ViewModel的状态 (241)13.2.3.ViewModel中的ViewProperties (242)13.2.4.ViewModel中的实现类 (242)13.2.5.ViewModel中的Dataset (245)13.3. Module数据坞的概念 (245)13.3.1.Module简述 (245)13.3.2.Module中的Dataset (245)13.4. Dataset数据集对象 (246)13.4.1.Dataset简述 (246)13.4.2.Dataset的结构 (247)13.4.3.记录指针 (248)13.4.4.常用的方法和属性 (249)13.4.5.Dataset的客户端事件 (251)13.4.6.Dataset的监听器 (252)13.4.7.不同类型的Dataset (254)13.5. dorado查询开发:使用flushData方法 (256)13.5.1.准备工作 (257)13.5.2.设置查询匹配条件 (258)13.5.3.新增条件数据集对象 (258)13.5.4.添加查询按钮 (259)13.5.5.添加按钮单击事件 (261)13.5.6.开发步骤 (264)13.6. dorado查询开发:使用Dataset自身事件 (266)13.6.1.准备工作 (266)13.6.2.编写Dataset触发事件 (268)13.6.3.开发步骤 (270)13.7. dorado查询开发:使用自定义SQL (271)13.7.2.配置数据集对象 (272)13.7.3.配置展现形式 (275)13.7.4.配置条件输入部分 (275)13.7.5.编写客户端事件代码 (277)13.7.6.创建监听器编写服务器端代码 (278)13.7.7.开发步骤 (285)13.8. Dataset的查询原理 (288)13.8.1.MatchRules匹配规则 (288)13.8.2.Parameters参数集 (290)13.9. Dataset中的校验器 (292)13.9.1.准备工作 (292)13.9.2.RequiredValidator 非空校验 (294)13.9.3.Length Validator 长度控制校验 (296)13.9.4.ListValidator 列表控制校验 (298)13.9.5.RangeValidator 范围控制校验 (300)13.9.6.PatternValidator正则表达式控制校验 (303)13.10. 小测验 (305)13.11. 小结 (307)14.学习掌握树控件 (309)14.1. 常规树的使用 (309)14.1.1.新建常规树控件 (310)14.1.2.新建树节点 (310)14.1.3.新建页面查看效果 (312)14.1.4.开发步骤 (312)14.2. 掌握树形下拉框的使用 (314)14.2.1.准备工作 (314)14.2.2.新建自定义下拉框 (315)14.2.3.新建下拉框视图模型 (317)14.2.4.新建树的节点层对象 (318)14.2.5.配置数据集对象的查询匹配条件 (321)14.2.6.配置数据集对象的主从层级关系 (323)14.2.7.调整树节点层的属性 (329)14.2.8.配置下拉框path属性关联页面 (330)14.2.9.编写树控件的单击事件 (332)14.2.10.设置readFields和writeFields属性 (334)14.2.11.开发步骤 (336)14.3. 绑定Dataset的递归树 (339)14.3.1.准备工作 (340)14.3.2.创建节点层对象 (341)14.3.3.配置数据集对象的查询匹配 (343)14.3.4.配置节点层的属性 (346)14.3.5.在树节点层中添加图标 (348)14.3.6.开发步骤 (352)14.4. 掌握树型表格的使用 (355)14.4.1.准备工作 (355)14.4.2.新建树型表格控件 (357)14.4.3.配置树型表格中的属性 (359)14.4.4.调整树型表格控件 (360)14.4.5.开发步骤 (361)14.5. 小测验 (362)14.6. 小结 (363)15.使用命令控件与后台交互 (364)15.1. AJAX远程访问后台 (364)15.1.1.准备工作 (364)15.1.2.新建RPCCommand控件 (366)15.1.3.前台验证触发事件 (369)15.1.4.编写后台验证代码 (370)15.1.5.前台接受验证后信息 (371)15.1.6.生成页面测试功能 (372)15.1.7.Parameters和outParameters (374)15.1.8.开发步骤 (375)15.2. 使用请求命令跳转页面 (377)15.2.1.准备工作 (377)15.2.2.新建RequestCommand控件 (378)15.2.3.新建视图模型 (381)15.2.4.配置接收查询匹配条件 (382)15.2.5.配置path属性 (383)15.2.6.parameterFields和method属性 (384)15.2.7.接收传递的参数值 (386)15.2.8.开发步骤 (387)15.3. 处理提交的Dataset对象 (391)15.3.1.新建UpdateCommand控件 (391)15.3.2.绑定数据集对象 (392)15.3.3.绑定Button按钮 (392)15.3.4.新建视图模型的实现类 (393)15.3.5.执行UpdateCommand命令控件 (396)15.3.6.submitScope属性 (398)15.3.7.select字段的使用 (399)15.3.8.开发步骤 (403)15.4. 将Dataset导出至Excel (404)15.4.1.新建Export2ExcelCommand命令控件 (404)15.4.2.dataMode和exportMode (407)15.4.3.开发步骤 (408)15.5. 小测试 (409)15.6. 小结 (411)16.学会页面布局 (412)16.1. 常用的布局管理器 (412)16.1.1.Border布局 (413)16.1.2.HFlow布局 (416)16.1.3.VFlow布局 (419)16.1.4.混合布局 (422)16.2. 别致的抽屉式布局 (425)16.3. 用于分割页面的分割布局器 (428)16.4. 类似门户的子窗体布局 (435)16.5. 整洁的标签式布局 (439)16.6. 小测验 (445)16.7. 小结 (446)17.CSS样式设置 (447)17.1. 应用于全局的系统级样式设置 (447)17.2. 细颗粒度的页面级样式设置 (448)17.2.1.准备工作 (449)17.2.2.在JSP页面添加样式标记 (450)17.2.3.设置控件的style属性 (451)17.2.4.调整手工添加样式 (453)17.2.5.开发步骤 (455)17.3. 小测试 (456)17.4. 小结 (456)18.掌握Marmot框架 (457)18.1. 了解Marmot (457)18.2. 配置Marmot开发环境 (457)18.3. 详解运行流程 (461)18.3.1.示例演示说明 (461)18.3.2.配置数据源 (462)18.3.3.配置iBatis和DAO (463)18.3.4.MarmotDataset和dataProvider (470)18.3.5.MarmotUpdateCommand和dataResolver (471)18.3.6.使用Spring配置关联 (473)18.3.7.配置web.xml (481)18.4. 小测试 (483)18.5. 小结 (484)附录一 (485)一、项目的部署 (485)二、dorado中的权限控制和角色Role (486)附录二 (488)一、Mapping控制器 (488)二、EL表达式 (489)三、I18N国际化 (489)附录三测试答案及分析 (491)1. 准备运行环境1.1. 掌握Java环境的安装配置在学习开始之前,需要确认你的系统是否已经拥有完整可用的Java环境,如果你比较熟悉相关配置,并且也已经设置好了所有的Java运行及开发所需的环境,可以跳过此节,学习下一节内容。
金笛中间件之操作步骤及运行环境
目录
中间件安装说明 (2)
一、金笛短信服务安装说明书: (2)
1、中间件安装步骤 (2)
二、金笛短信服务Sql Server 2000 及数据源(ODBC) 配置说明 (4)
三、金笛短信服务软件使用说明书 (8)
四、金笛短信服务Mysql 数据库为例及数据源(ODBC) 配置说明 (10)
中间件配置数据库说明 (14)
一、运行环境及配置64位操作系统ODBC的说明 (14)
1、运行环境 (14)
2、工作原理及技术说明 (14)
3、重点说明64位操作系统配置情况 (15)
中间件安装说明
服务中间件默认安装路径为:C:\Program Files\JDSmsService。
字段名称及说明在安装路径下 XTTServiceConfig.XML文件里。
一、金笛短信服务安装说明书:
1、中间件安装步骤
解压下载到的文件,运行JDSmsService.msi,显示如下欢迎安装界面:
如果提示安装失败,请确保您拥有系统管理员的权限并已安装 Windows Installer 3。
2、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如下软件许可协议界面:
请您仔细阅读许可协议,如果您同意我们的许可协议,请执行下一步,否则点取消放弃安装。
3、如果执行下一步,将进入如下界面
在这儿您可以配置程序的安装路径,由于程序比较小,可以安装到默认路径即可。
4、点击下一步,开始实际安装过程,请等待完成。
安装完成后,会在开始菜单程序组中创建金笛短信组,有服务配置、设备测试、使用帮助和产品说明等快捷方式。
同时在桌面也会创建金笛短信服务配置的快捷方式。
二、金笛短信服务Sql Server 2000 及数据源(ODBC) 配置说明
1、下面以 SQL Server 数据库为例讲解数据库配置。
2、在本机或远程服务器上安装好 SQL Server 数据库软件,进入企业管理器中建立一个数据库,比如在本地SQL SERVER 2000 下建一个为名字叫:SmsDb,如下图所示:
3、然后进入控制面板建议一个*系统级*的 ODBC 连接到这个数据库,如下图所示
4、添加一个SQL SERVER 数据源,如下图所示
5、创建到Sql Server的新数据源,如下图所示
6、使用网络登录ID的Windows NT验证,如下图所示
7、更改默认的数据库,就是您建的那个库,如下图所示
注意SQL Server 需要选择默认的数据库名称。
8、测试数据库连接是否成功。
成功说明ODBC数据源连接成功。
如下图所示
三、金笛短信服务软件使用说明书
1、然后回到主界面点击数据库连接配置按钮,选择好您使用的数据库类型及数据源DSN,并输入登陆数据库的用户名及密码,点击测试,数据库连接,提示正确后保存退出即可。
进入如下界面
2、点击测试数据库连接成功,保存退出即可,显示如下界面
3、如果数据库服务器不在本机上,请不要勾选那个检查框。
测试数据库连接正确后,数据库中短信服务需要的4 个表就已经成功创建。
点击数据库表定义查询可以获得我们提供的数据库表定义及其字段含义解释。
查看数据库创建的四张表
4、成功配置后的金笛短信中间件界面,如下图所示
注意:如果您的设备是COM1口,只需要选上通讯端口为COM1,通讯参数可以默认(因为程序自动找所对应的通讯参数),选择复选框《使用此端口设备》。
点及授权注册就可以注册了。
注册成功后启动服务即可。
四、金笛短信服务Mysql 数据库为例及数据源(ODBC) 配置说明
1、如果您使用Mysql 数据库的时候,请下载一个ODBC Mysql 的ODBC驱动。
如mysql-connector-odbc-3.51驱动下载安装就可以。
如图所示
2、配置Mysql是否连接成功,如指定数据库为test。
如图所示
3、金笛服务中间件主界面配置如图
正常情况下,您只需要插入发送目标和内容即可实现发送短信功能。
当然您也可以指定时间发送(定时发送),发送量大时可以指定优先级。
4、中间件授权注册
选中要授权的通讯端口和通讯参数(为115200),然后勾上使用此端口设备。
点击界面上的授权注册后弹出一个对话框,内容为是否获取SIM卡的呼叫转移设置?说明:此操作比较耗时。
您点否就可以了,然后弹出授权注册对话框,然后查看短信猫IMEI表示码对应的注册码,把注册码拷贝到对应的短信猫授权的注册码框内,下面可以写上注册公司的名称即可。
下面的端口都是按照这个去一一注册。
如图
注意说明的是:一次只能注册一个,注册完某个口,然后把使用此端口设备勾去掉。
在进行下一个端口去注册。
如图注册成功
中间件配置数据库说明
一、运行环境及配置64位操作系统ODBC的说明
1、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 XP / 2003 (32位及64位)/ Vista / Windows 7 / Windows2008(32位及64位)
数据库:SQL Server 2000、2005、2008/ Oracle / DB2 / MySQL / PostgreSQL / Access
软件安装目录:C:\Program Files\JDSmsService
2、工作原理及技术说明
工作原理:短信服务中间件比较常用的接口是数据库接口方式,其工作模式如下图:
技术说明:基于C、C++ 语言开发,运行效率高,运行在WINDOWS NT系列操作系统上。
支持数据库:SQL SERVER、ORACLE、DB2、MySQL、PostgreSQL、Access等。
短信完成发送时间:发送300条数时间为例,时间为8分钟完成。
发送频率:一次最大发送量不能超过300条(推荐)。
发送失败时的处理方式:发送失败时尝试重新发送次数为3次。
时间间隔为5分钟。
3、重点说明64位操作系统配置情况
金笛中间件操作系统在Windows 2003及2008系统64位下ODBC数据源的配置说明:windows 2003下的64位odbc管理器Windows 2003 64位版本
客户安装了windows server 2003的64位x86版,在控制面板里点击”odbc管理器”类似的东西(下图),却发现odbc管理器的驱动里一个驱动都没发现,因为我们运行的是:/wind ows64/system32/odbcad32.exe,这个是32位系统用的;在目录/windows/sysWOW64 /目录下也有个odbcad32.exe,这是64位x86的odbc管理器就可以成功;
用WIN自带的ODBC是不行的,因为我们的ODBC驱动采用32位下的ODBC进行处理的。
在C盘目录下/windows/sysWOW64/目录下也有个odbcad32.exe,这是64位x86的od bc管理器。
如图在配置金笛短信的时候用64位x86的odbc就可以了,所以在配置金笛中间件时候需要在以下的数据源管理器去配置数据库ODBC数据源即可。
因为我们的中间件配置数据源的时候是用的32位的ODBC。
所以按以下图为例去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