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下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策略
- 格式:pdf
- 大小:252.78 KB
- 文档页数:3
目的论指导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策略作者:李晓洁段钨金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30期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前沿文化高度凝结的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
但是这一特殊表达包含独特的文化内涵,想要将其完整地传递给世界是翻译领域的一大难事。
本文从翻译目的论入手,阐释了直译、意译以及直译和意译加注的方法是适合网络流行语英译的翻译策略,希望能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指导网络流行语的英译。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目的论;直译;意译一、引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许多外国友人了解中国文化。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流行语进入大众视野。
为了紧跟时代潮流,翻译领域开始逐渐对此类语言重视起来,但是毕竟各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那么如何将这些带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准确的表达给外国友人,是翻译领域面临的难题。
二、网络流行语1.定义网络流行语是指一定时段内主要在网络场域被网民自发使用、具有发酵功能并往往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孙婧,2015)。
其实,长久以来,由于人们的侧重点不同,对网络流行语的定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但研究者们对核心内容达成一致意见:网络流行语是被网民创造的,在网络上使用的,一段时间内被更多网民接受并迅速传播的语言形式(周晓凤,刘鸽,2014)。
2.来源网络语言一方面是网民们为了提高聊天趣味性所自创的一种语言。
另一方面,随着热点问题层出不穷,网友们往往用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暗指这些鲜活的社会热点,于是网络流行语就这样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3.特点网络流行语的迅速走红跟其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一、新颖性。
网民们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因此他们脑洞大开,总结出了许多个性十足的独特表达。
二、批判性。
网络流行语在看似诙谐幽默的表面下透漏出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暗指。
三、简洁性。
网络流行语仅仅用几个字就能提炼出最直接准确的表达,而且所表达的意义又完全超过词语本身。
三、目的论下的网络流行语的翻译1.目的论及其翻译三原则翻译目的论是翻译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浅析网络流行语特征及其英译潘芮莹网络流行语数量基数大、传播速度快、涉猎范围广、构词方法多变,这些因素为实际翻译和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
基于目的论视角,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应当遵循实际情况的需求,采用灵活巧妙的翻译策略。
1 研究背景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方面面渗透和应用互联网网络,伴随网络发展催生网络流行语,以生动、趣味和个性化深受网民的推崇。
在人们的交流互动中,网络流行用语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应用,其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也反映了人们思想意识到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那么如何准确的翻译网络用语,不仅关系到各个民族文化的交流互动,还将影响着社会思想发展和大众舆论的应用。
在此背景下,基于相关理论指导,网络流行用语翻译尤为重要。
翻译目的论对网络流行用语的翻译,确保在中外交流中更好的宣传中国,让更多的人学习和了解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由此,网络流行用语的翻译,不仅要准确的传达语义,还要承担起传播文化、促进交流的使命。
纵观国内外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大部分网络语言的研究,多是停留在探讨和分析来源与分类,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并不深入,在翻译方法的探讨中,并没有将理论与具体翻译方法结合起来。
从目的论视角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研究体系尚未形成,需要进一步挖掘。
2 网络流行语本体研究2.1 网络流行语的成因在日常交流中,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人们互动的主要内容,凭借其娱乐性和简洁性的特点,更适合网络世界的发展需求。
例如,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互联网短句短语,“人艰不拆”、“盘他”、“OMG”、“好嗨哦”、“锦鲤”等越来越多的成为生活中的高频词汇。
网络语言的流行主要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强大的传播力和传播速度推动着网络流行语的快速传播。
同时,伴随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交流模式日益呈现多方向发展,特别是群聊现象的普遍化发展,人们的交流更加灵活,再次,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还因为社会舆论民主和文化开放的影响,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形成不同的世界观。
目的论视角下网络新词的特征及其英译策略探析摘要: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一些流行的网络新词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当今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因此,网络新词的英译工作已然成为摆在众多译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和文化使命。
本文将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从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三个不同角度探讨网络新词汉译英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通过列举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新词、网络流行语及其英译版本,运用目的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最佳的英文译本,将网络新词的语义和文化内涵准确地传递给接受语读者,实现网络新词在跨语言、跨文化交流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目的论;网络新词;翻译策略一、引言在信息时代,大量基于网络的新词出现,对传统语言和人们的口头表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目前,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越来越多具有特色的网络新语被翻译成英文,进入西方社会。
界定这些新词的特点,实施正确的翻译策略,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利于西方社会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也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些时尚新颖的词语在网络平台上迅速广泛传播。
这些非传统的新的表达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如形象生动,易于交流和传播,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等特点。
网络新语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汉语拼音的缩写、英文字母的缩写、汉字的同音字、字母和数字的组合、句子的缩写,甚至是简单的图片表情。
这些文化表达方式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它们简洁、高效、易懂,容易被广大网民所接受。
随着网络用户数量的迅速增加,一些网络表大已经正式固定下来,其使用已经超越了网络本身,融入了公众生活。
就来源和出处而言,网络新词的出现和传播仍然取决于各种网络平台。
各类网民、电脑或手机的使用者,都是这类词语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最新的网络热词往往出现在网络聊天平台和各大社交网站的帖子中。
网络新词的出现可以说是持续不断,层出不穷。
它们确实已经渗透到了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的论关照下网络流行词汇的英译语言是时代的反映,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当前" 网络时代"的反映,与现代人的生存方式和思维状态密切相关。
因而,随着网络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必将扩大其影响范围。
1.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二是有文化。
年轻人思想活跃,思维灵活,具有匿名性的网络虚拟世界,无疑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发挥的空间;同时,他们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熟悉英语及计算机语言,这也使"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具有了必然性和可能性。
2.目的论与网络流行词汇的英译Skopos 一词来自于希腊语,意思为“目标”或“目的”。
20 世纪70 年代由维米尔引入翻译理论,以之为专业术语,表示译作或翻译行为的目的。
目的论首要关注的是译作的目的,这个目的决定了译者需要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和策略,才能产生功能上可满足需要的结果。
因此,在目的论中,为什么要翻译原文,以及目的语文本的功能是什么,是译者必须知道的。
根据网络流行词汇和翻译目的论规则的特点,网络流行词汇的汉英翻译应考虑以下两个因素:一是明确网络流行语汉英翻译的首要目的,即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网络流行语的真正内涵;第二,有助于外国友人预判断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受众反应,考虑他们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实现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第三,了解源语言与目标语之间的语体风格及其规范。
3.目的论视角下化妆品品牌的翻译策略直译法:直译要求既要保持原文内容,又要保持原文形式。
译文的语言与原文的语言常常拥有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相同的内容,并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例如:“小清新” ( like a breath of fresh air ),“小清新”最初指的是一种以清新唯美、随意创作风格见长的音乐类型,之后逐渐扩散到文学、电影、摄影等各种文化艺术领域。
如今,这种起初颇为小众的风格,现在已逐步形成一种亚文化现象,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
从目的论角度谈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目的论目的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德国,它是翻译实用主义上一项重要的理论成果。
凯瑟琳娜?赖斯曾提出“翻译活动的特殊目的”应该是一种新型的翻译批评。
后来,她的学生汉斯?弗米尔指出遵从原文应是翻译的首要规则,他提出了实用主义中最重要理论―目的论。
摆脱传统对等论的束缚,目的论强调以分析源文本为基础,以达到翻译的预期效果为目的,译者选择最佳翻译方法,即根据特定的目的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
二、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策略直译和意译是最常见的翻译策略。
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网络流行语既有语义特征又带有源语言的文化内涵。
在实际翻译中,直译和意译明显无法达到要求。
带注释的直译,音译以度最流行的十大网络流行语为例,来探究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策略。
及创新译法都是翻译策略。
本文中,作者将以中国日报评估的年一)直译在不违背英语语用习惯的前提下,当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用同样的表达形式时,直译既不会引起读者误解也不会失掉中国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内涵。
例1:团购译文:groupon/group purchase分析:团购是指消费者为了获得最理想的价格而联合在一起来加强与卖家讨价还价的能力的一种购物方式。
由于说英语的国家也有这种购物方式,因此他们对这个概念不会感到陌生。
在此种情景下,直译是最好的翻译方式。
二)直译带注解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形成于特殊的背景下或特定的社会事件中,因此它们有着不一样的文化特征。
在翻译此类网络流行语时,如果没有注解,外国读者会感到困惑并且觉得难以理解。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讲,此类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征可以直译,但是它们的文化内涵需要通过加英文注解来传达给外国读者。
例2:富二代译文:the rich second generation富二代”指的是“富一代”的后代,他们多出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富足的社会资源。
但是外国读者不明白中国人的社会地位关系。
因此,在直译的基础上,最好加上注解。
从“神马都是浮云”看网络流行语的翻译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这些网络流行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幽默诙谐的风格和富有深意的内涵,赢得了广大网友的喜爱。
然而,在网络流行语的传播过程中,翻译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由于网络流行语具有地域性、时效性、文化性等特点,其翻译难度往往较大。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以“神马都是浮云”为例,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策略,旨在为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特点及其产生背景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对网络流行语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接着,本文重点分析“神马都是浮云”这一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和表达方式,探讨其在不同语境下的翻译策略。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对网络流行语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如保持原意、注重语境、考虑文化差异等。
本文将对网络流行语翻译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策略,为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推动网络流行语翻译的发展,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二、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原则网络流行语的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沟通。
因此,在进行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保持原意:网络流行语往往含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信息,翻译时应尽可能保留其原始含义,避免误解或歧义。
这要求译者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对目标语言文化的深入了解。
简洁明了:网络流行语往往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翻译时也应尽量保持这种风格,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表达方式。
这有助于保持网络流行语的鲜活度和吸引力。
注重语境:网络流行语的翻译需要充分考虑语境因素,包括使用场合、受众群体等。
不同的语境可能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尊重文化差异: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网络流行语可能存在差异,翻译时应尊重这些差异,避免盲目套用或强行改变原意。
2019年50期总第490期ENGLISH ON CAMPUS目的论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方法文/潘芮莹一、研究意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与广泛应用,为各国文化的交流互动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不仅加深我国对外国文化的了解,还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被世界人民了解和接受。
网民虽然地域不同,但是只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就可以实现沟通联络,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促使网络文化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及意识形态。
当下,智能化网络时代全面发展,在人们的社交活动中,网络流行语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简短诙谐的词句对外巧妙地展现了我国最新的文化走向和社会动态,具有传播范围广、更新速度快、影响大、设计内容广的特点。
“语言与社会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而词汇又是社会发展最敏感的体验者。
”(刘海燕,2002)。
因此,发展变化的网络流行语大多是对当前社会的折射,包含着新事物的产生和社会的热点等。
网络流行语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用广泛,在使用与传播过程中起到渗透和融合作用。
因此,如何把它们翻译成当地的语言,以方便目的语读者理解我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课题。
二、研究现状由于网络起源于美国,因此美国是最先开始研究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的。
著名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出版的著作《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成为英语网络语言研究的领军者,国外对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研究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网络语言的语言要素变异,网络语言和网络符号生成原因,网络语言与文化关系等。
当前,网络流行语发展迅速,我国翻译学家对这一文化现象也非常重视。
王海英(2013)研究了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和成因,并补充了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法和语用学特征。
张玉玲(2014)从语言功能的层面出发,以语体学,修辞学为基础,融合语用学,语篇分析学和功能语言学理论,对网络语言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阐释。
孟蕾华(2015)指出,基于文化的差异性大于相似性,应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同时要重视网络流行语的翻译。
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策略王芳一、引言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翻译网络流行语不仅有利于向英语读者介绍中国网络文化,也可以帮助英语读者更好地了解当代中国。
因此,许多学者开始关注适应文化交流需要的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策略,充分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方法以及一些翻译理论,如功能论、目的论等,也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成果。
然而,在网络流行语翻译研究这一领域,基于奈达读者反应论的所做出的研究并不多。
于是,本文在奈达读者反应论的理论支撑下,先对网络流行语的定义、分类、特点等方面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简要介绍,再列举出几种常见的翻译策略,如:意译、直译和音译。
二、读者反应论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将读者反应理论引入翻译理论和实践,他认为翻译的研究对象是读者,评价翻译的标准是读者对翻译的反应,译者应该将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进行比较,看看这两种反应是否几乎相同。
如果译文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译者应修改译文的表达方式,使两种语言使用者产生的反应基本一致。
此外,他还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归根结底是为读者服务的,所以翻译应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
三、网络流行语的简介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其翻译不仅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还涉及文化传播的迁移。
在翻译这些词之前,我们应该先对其定义、特征分类进行研究。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是一种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创造或编辑的一种流行词汇,最初在网络上流行。
网络流行语不同于普通的网络语言,大多数网络流行语背后都有一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认可。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衍生自网络语言的特殊词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从“社会方言”转变为“社会共同语”。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1.时效性和许多其他流行事物一样,大多数网络流行语在一个时间段内频繁为人们所使用。
这类词通常伴随着一些热点事件或话题而产生,并且在短时间内频繁、广泛为人们所使用,因此其具有明显的时间敏感性和更新频率高的特点。
目的论视角下的网络用语英译网络用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是网络文化的符号表征。
它反映了网民对自身、社会、时代的态度,体现了国家的文化包容性和与时俱进的状态。
在互联网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时代,网络用语的翻译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基于翻译目的论视角,选取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度网络十大用语”,分析译者在英译网络用语时,所采取的翻译方法和欲实现的功能间的关系。
标签:网络用语英译“2017年度网络十大用语” 翻译目的论文化交流一、翻译目的论简介翻译目的论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费米尔(Hans J. Vermeer)在其老师赖斯(Katharine Reiss)翻译功能派理论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的。
它实际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提出阶段。
赖斯(Katharine Reiss)在《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译文的功能特征,她认为翻译既要遵循“坚持以原文为中心的对等原则”,还要处理好“原文与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
与此同时,赖斯提出了“翻译的功能特征要重于对等原则”这一观点。
赖斯的理论为翻译目的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发展阶段。
费米尔继承了老师赖斯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过程,更是一种转换,是将口头语和非言语标志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在他看来,任何行为都有其目的性,翻译也是如此。
他强调“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的”。
他提出翻译目的论的三大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目的原则是指翻译行为要遵守三层目的:第一,译者的目的;第二,译者与接收者需要译文达到的目的;第三,翻译策略或方法能够达到的目的。
其中译者与接收者需要译文达到的目的是最重要的,通常来说,翻译都是为了交际目的。
连贯原则是指语内连贯,即按照译文的预期使用环境、目标语言的使用习惯及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使接收者能够理解译文,并充分发挥译文在预期使用环境中能够达到的作用。
中国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征及其英译策略胡琴【摘要】Chinese Internet Catchwords was analyzed through a flourishing period in recent years.Quite a lot of the catchwords which have reflected current social problems were even found on some authoritative media home and abroad,which demonstrate their influence on society and culture.As the extension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Internet catchwords bear their own unique lingu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Therefore,the adoption of diverse strategies would be more preferred during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Chinese Internet catchwords and some practical translation strategies will be given in this paper.%对中国的网络流行语在近几年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列举一些反映社会生活的,甚至出现在国内外权威报纸杂志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作为汉语言的延伸和创新,有着不同于传统汉语言的独特语言特征,因此在对这些网络流行语进行英译时,根据它们的语言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英译策略胜过采用单一的翻译方式,并在对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点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一些较为可行的英译策略。
目的论视域下英汉翻译策略和方法研究Research o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翻译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目的论作为一种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已经成为现代翻译研究的重要分支。
本文旨在探讨目的论视域下的英汉翻译策略和方法。
首先,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指翻译成品的使用目的,因此翻译应该根据使用目的来确定翻译策略。
在英汉翻译中,翻译者需要考虑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例如,在翻译广告时,翻译者需要考虑到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选择合适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以达到广告宣传的效果。
其次,目的论强调翻译的功能,即翻译成品需要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在英汉翻译中,翻译者需要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确定翻译方法。
例如,在翻译科技文献时,翻译者需要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以满足科技工作者的需求。
最后,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者需要考虑到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在英汉翻译中,翻译者需要注意语言的文化差异,避免出现文化冲突和误解。
例如,在翻译文学作品时,翻译者需要考虑到原作的文化背景和语言风格,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以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意境。
综上所述,目的论视域下的英汉翻译策略和方法需要考虑到翻译的目的、功能和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
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达到翻译的目的和效果。
扩展:目的论作为一种翻译理论,已经成为现代翻译研究的重要分支。
它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者需要考虑到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目的论的提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英汉翻译中,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翻译商务文件时,翻译者需要考虑到商务用语的特点和商务文化的差异,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以保持商务文件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翻译目的论下浅析流行语汉英翻译[摘要]流行语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外国友人了解我国社会文化发展较为直接的方式。
如何使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将具有中国特色的流行语展现给目的语读者,是译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在翻译目的论下分析了2010与2011年我国十大流行语的汉英翻译文本,归纳了三种不同的翻译策略,并对一些欠妥的译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此希望促进流行语汉英翻译的研究。
[关键词]流行语;目的论;翻译策略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以及互联网技术地飞跃,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关注中国的语言与文化。
流行语是扎根于我国社会文化语境,体现着国人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文化万象,传达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意趣、诉求与生存状态的一种语言形式(孟祥春,2011: 62)。
因流行语所含有的特定含义及在目的语中相应表达存在缺失的可能,翻译这些新兴热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难点。
如何在翻译理论地指导下英译出让外国友人理解又能展现我国当下文化的译本是本文所要努力的方向。
一、流行语汉英翻译流行语是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词汇现象,流行语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陆香,2010:161) 。
现阶段,学者对于流行语翻译的专门研究尚少,也缺乏相应翻译理论依据,主要包括流行语翻译的疑问(张向京,2004)、策略(余义勇,2010)及互文性研究(王兰兰,2012)等。
功能派的核心理论由三个原则组成的目的论。
首要原则是目的准则,即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译者务必结合翻译目的进行实际操作(邓跃平,2011)。
它向译者明确说明,对等只是一种可能或要求;侧重源文化和侧重目的文化、满足目的文化期望值都只是多个选项之一。
在文化间的翻译行动中,“目的决定手段”(Nord,2001:29)。
首要原则下有两个附属原则:连贯准则和忠实准则。
连贯准则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目的读者的背景知识和目的文化的情境,向目的读者提供与目的文化和交际情境相连贯的,可理解可接受的信息源(伍锋,何庆机,2008:29)。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策略一、引言随着全球化日益加快及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了解舆论,观察、感受社会转型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这引起了语言研究者的兴趣。
但是,目前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虽多却缺乏相应的翻译理论依据。
本文将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研究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策略,将这些流行语自然得体地翻译出来,向外国友人准确传递其意义和文化内涵。
二、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流传在网民,尤其是年轻的网民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但流传广,影响大,并成为一种时尚。
黄涛曾描述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语,是人们在网上交际时使用的别致、活泼而新鲜的词语。
三、翻译目的论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策略探析1.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学派中的重要理论成果。
由德国翻译理论家凯瑟琳娜·赖斯于 20 世纪 80 年代首先提出,后由她的学生汉斯·弗米尔逐步发展完善。
目的论有三个基本准则目的准则、连贯准则和忠实准则。
目的准则是指翻译应能在目标语情境文化中,按目标语接受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准则是翻译活动的目的。
连贯准则是指译文必须考虑接受者的背景知识和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做到语义连贯,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接受者能够理解其意义。
忠实准则是指原文和译文中应该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并不要求原文和译文在内容上一字不差。
在运用这三条准则时,忠实准则应服从于连贯准则,而忠实准则、连贯准则又服从于目的准则。
2.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策略。
根据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和翻译目的论准则,在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中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明确汉语网络流行语汉英翻译的首要目的。
它并不是给中国人自己看,而是把汉语网络流行语的意义内涵用英语传递出来,让渴望了解这类语言的外国友人能够领会,实现网络信息的交际目的;二是预判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受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