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概述

  • 格式:docx
  • 大小:84.79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闲农业概述

一.概念

休闲农业是指在农村范围内, 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 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 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游经营形态。从广义的观点来看, 休闲农业还包括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农家乐等。因此可以说,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 以休闲为目的, 以服务为手段, 以城市游客为目标, 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多功能的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本质上是一个融一、二、三产业为一体,关联性、综合性和带动性很强的产业。近年来,休闲农业在产业规模逐年壮大、产业类型逐渐丰富的同时,其发展方式也从零星分布、单一产业向规模集约、多产业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休闲农业的规模经济性和产业集聚性特征要求休闲农业必须通过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区域经济竞争力。

二.组成部分及发展过程

2.1休闲农业组成部分

休闲农业发展受资源环境、区位交通、市场需要、农业基础、投资实力等多方面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发展态势。

2.1.1 按区位可分为5种类型

城市郊区型。一般农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好,农业特色突出,市

场需求大,交通便利,发展休闲农业条件优越。

景区周边型。一般靠近旅游景区,农业产品丰富,农村环境好,农民经营意识强,有利于休闲农业发展。

风情村寨型。一般具有民族民俗风情浓郁、地域特色鲜明,农村土特产品丰富,可吸引游客体验民俗文化,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基地带动型。农村种养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等,可以让游客采摘、品尝农产品,参与农业活动,购买农产品。

资源带动型。农业资源有森林、湖泊、草原、湿地等,可以发展森林休闲、渔业休闲、牧业休闲、生态休闲等休闲旅游业。

2.1.2 按功能可分为7种类型

观光农园。利用花园、果园、茶园、药园、菜园和水面养殖等名优特产,为游客提供观光、采摘、拔菜、赏花、购买及参与生产等活动,享受田园乐趣。

休闲农园。利用农业优美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为游客提供欣赏田园风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生态及文化等活动。

科技农园。以现代农业生产为主,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水耕栽培、农技博物馆等项目,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学习、体验等活动。

生态农园。以农业生态保护为目的兼具教育功能而发展的休闲农业经营形态,如生态农园、有机农园、绿色农园等,为游客提生态休闲、生态教育、生态餐饮等活动。

休闲渔园。利用水面资源发展水产养殖,为游客提供垂钓、观赏、餐饮等活动。

市民农园。农民将土地分成若干小块(一般以一分地为宜),将这些小块地出租给城里市民,根据市民要求,由农业园人员负责经营管理,节假日城里人去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公园。利用农业环境和主导农业,营造农业景观,设立农业功能区,为游客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等活动。

2.2 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

我国休闲农业兴起于改革开放以后, 开始是以观光为主的参观性农业旅游。1990 年代以后, 开始发展观光与休闲相结合的休闲农业旅游。进入 21 世纪, 观光、休闲农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第一阶段: 早期兴起阶段(1980—1990 年)。该阶段处于改革开放初期, 靠近城市和景区的少数农村根据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 自发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观光旅游, 举办荔枝节、桃花节、西瓜节等农业节庆活动, 吸引城市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增加农民收入。如广东深圳市举办了荔枝节活动, 吸引城里人前来观光旅游, 并借此举办招商引资洽谈会, 收到了良好效果。河北涞水县野山坡景区依托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 针对京津唐游客市场推出“观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等多项旅游活动, 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第二阶段: 初期发展阶段(1990—2000 年)。该阶段正处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居民经济收入提高, 消费结构开始改变, 在解决温饱之后, 有了观光、休

闲、旅游的新要求。同时, 农村产业结构需要优化调整, 农民扩大就业, 农民增收提到日程。在这样背景下,靠近大、中城市郊区的一些农村和农户利用当地特有农业资源环境和特色农产品, 开办了观光为主的观光休闲农业园, 开展采摘、钓鱼、种菜、野餐等多种旅游活动。如北京锦秀大地农业科技观光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科技观光园、广州番禺区化龙农业大观园、河北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江苏苏州西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四川成都郫县农家乐、福建武夷山观光茶园等。这些观光休闲农业园区, 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旅游, 体验农业生产和农家生活, 欣赏和感悟大自然, 很受欢迎和青睐。

第三阶段, 规范经营阶段(2000 年— )。该阶段处于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全面向小康型转变的阶段, 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始强烈, 而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①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和参与, 很多“体验旅游”“、生态旅游”的项目融入农业旅游项目之中, 极大地丰富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容。②更加注重绿色消费, 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发也逐渐与绿色、环保、健康、科技等主题紧密结合; ③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科技知识性, 农耕文化和农业科技性的旅游项目开始融入观光休闲农业园区; ④政府积极关注和支持, 组织编制发展规划, 制定评定标准和管理条例, 使休闲农业园区开始走向规范化管理, 保证了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⑤休闲农业的功能由单一的观光功能开始拓宽为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

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休闲农业在产业规模逐年壮大、产业类型逐渐丰富的同时,其发展方式也从零星分布、单一产业向规模集约、多产业一体化经营方向转变。休闲农业的规模经济性和产业集聚性特征要求休闲农业必须通过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区域经济竞争力。

1. 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实质上是将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形态、农村风情风貌通过企业化运营、规模化发展,形成集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科研教育、示范推广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形态。我国目前休闲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农家乐、村寨游、民俗村集聚发展,在农业与旅游业资源特色明显的地域形成一批农家乐专业村; 二是在一些大中城市的郊区,集合采摘、垂钓、观光园等功能的特色农业产区已具有一定规模;三是以传统的农业产业园为基础,加入观光体验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休闲农业观光园、产业园模式;四是以企业投资为主的休闲度假农庄形式; 五是市民在农村或郊区租赁土地,闲暇之余体验农村劳动生活乐趣,放松心情的假日农园形式。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日益成熟,休闲农业发展早期是由一些自发形成的个人或小群体主导,旅游主题不明确,市场供求关系模糊,市场消费强度较低,随着中小旅行社的主动参与经营,休闲农业进入初级经营阶段,主要以短期赢利为目的,而大型企业集团介入开发与经营管理标志着我国休闲农业进入成熟经营阶段,具有明确的主题和系列活动策划,市场消费强度增加。目前,休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休闲农业示范点数量稳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