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系统的认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44.50 KB
- 文档页数:5
30《汽车构造》电子教案-汽车空调系统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各个组件的功能和作用。
3. 能够分析并解决汽车空调系统的一些常见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介绍汽车空调系统的各个组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鼓风机等。
2. 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讲解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制冷剂的循环、热量的转移和分配等。
3. 汽车空调系统的维护与保养:介绍汽车空调系统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方法,以及一些常见的故障排除技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汽车空调系统的各个组件和工作流程。
3. 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汽车空调系统的维护保养方法,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3. 实际操作测试:安排学生进行汽车空调系统的实际操作,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操作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构造》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课件:汽车空调系统的图片、图表和视频。
3. 实车教学:安排实车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相关知识。
4. 工具和设备:汽车空调系统的工具和设备,用于实际操作演示和练习。
六、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汽车空调系统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汽车空调系统的兴趣。
2. 讲解与演示:详细讲解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汽车空调系统的实际操作,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方法。
2. 教学难点: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际操作技巧。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第4~12课时教案
①组成:电磁离合器、主轴、旋转摇板、吸排气阀片、活塞、前后端盖、气缸体等主要部件组成。
2.工作原理
四变排量压缩机
在压缩机后端增加一套可变排量机构,能根据空调系统的冷气负荷或电动机的负荷,控制压缩机的排量变化,减少能量浪费。
任务5 了解冷凝器、蒸发器的结构和作用
一、冷凝器
1 作用:把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通过冷凝器将热量散发到车外空气中,从而使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冷凝成较高温高
④膨胀节流管
⑴其是一种安装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有固定孔口的节流装置,因
吸气节流阀和组合阀
吸气节流阀:其安装在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作用是保持蒸发器压力在一定值,防止蒸发器表面结霜,但压缩机不停机,耗能大,现在被恒温开关取代。
吸气节流阀分类:吸气节流阀(STV)、先导阀控制的绝对压力阀、蒸发器压力调节阀(EPR)
组合阀:其是在储液干燥器内部增加一个膨胀阀和一个蒸发器压力控制阀;其作用是保证供给蒸发器适当的液态制冷剂,防止蒸发器表面结霜。
《汽车空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汽车空调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汽车空调系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制冷原理制热原理2. 汽车空调的主要组成部分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3. 汽车空调的维护与故障排除定期检查故障诊断与排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实践操作法:演示汽车空调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汽车空调的故障案例及解决方案。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挂图、实物展示等。
2. 教学设备:汽车空调模型、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汽车空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讲解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3. 实践操作:演示汽车空调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
4. 小组讨论:分析汽车空调的故障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空调基本原理和结构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对汽车空调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七、教学拓展:1. 介绍新型汽车空调技术:如智能空调、太阳能空调等。
2. 探讨汽车空调环保问题:如制冷剂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汽车空调原理与维修》等教材。
2.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汽车空调的科普文章、视频教程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汽车空调知识。
2. 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提高课堂氛围。
3.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十、教学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确保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维护方法,提高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重点关注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主要组成部分以及维护与故障排除方法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汽车空调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汽车空调概述1.1 汽车空调的发展历程1.2 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及作用1.3 汽车空调的主要性能参数第二章:汽车空调制冷原理与系统2.1 制冷原理2.2 制冷剂2.3 制冷系统的主要部件2.4 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第三章:汽车空调加热原理与系统3.1 加热原理3.2 加热器3.3 加热系统的控制3.4 加热系统的维护与故障排除第四章:汽车空调通风与空气净化4.1 通风系统的作用与组成4.2 空气净化技术4.3 通风与空气净化系统的维护第五章:汽车空调控制原理与系统5.1 控制原理5.2 控制组件5.3 自动空调系统5.4 空调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第六章:汽车空调压缩机6.1 压缩机的类型与结构6.2 压缩机的原理与工作过程6.3 压缩机的维护与故障诊断第七章:汽车空调冷凝器与蒸发器7.1 冷凝器的作用与结构7.2 蒸发器的作用与结构7.3 冷凝器和蒸发器的维护与故障诊断第八章:汽车空调干燥器与贮液器8.1 干燥器的作用与结构8.2 贮液器的作用与结构8.3 干燥器和贮液器的维护与故障诊断第九章:汽车空调制冷系统部件的检修与更换9.1 压缩机的检修与更换9.2 冷凝器的检修与更换9.3 蒸发器的检修与更换9.4 干燥器和贮液器的检修与更换第十章: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10.1 故障诊断的方法与步骤10.2 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10.3 空调系统的维修与保养10.4 空调系统维修实例第十一章:汽车空调电气系统11.1 电气系统的作用与组成11.2 电气控制原理11.3 电气系统的维护与故障诊断第十二章:汽车空调系统性能测试12.1 性能测试的目的与方法12.2 制冷性能测试12.3 加热性能测试12.4 系统性能的优化第十三章:汽车空调系统的节能与环保13.1 节能技术的应用13.2 环保制冷剂的研究与应用13.3 汽车空调系统的环保标准第十四章:汽车空调系统的智能化发展14.1 智能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14.2 智能空调系统的功能与特点14.3 智能空调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五章:汽车空调教案实践操作训练15.1 实践操作的目的与要求15.2 制冷系统的操作与维护15.3 加热系统的操作与维护15.4 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汽车空调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全面介绍了汽车空调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图3-1汽车空调系统图3-3蒸发箱3 .送风系统略有区别新能源汽车送风系统与传统汽车基本相似,空气 通过蒸发器和热交换器形成冷风或暖风和风速, 根据用户的需要输送到指定出风口。
如图3-4所 示二、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和传统汽车的区别 1 .空调压缩机驱动方式不同新能源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制冷原理与传统汽车 相同,区别的是压缩机驱动方式发生了变化。
新 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采用电驱动的方式,而传统 汽车绝大多数采用发动机传动带(皮带)驱动。
如图3-2所示新能源汽车 空调系统和 传统汽车的 区别讲解听讲、 思考 理解新能源 汽车空调系 统和传统汽 车的区别图3-2新能源汽车空调压缩机 2 .暖风实现形式不同新能源汽车在暖风实现的形式上,通常是利用电 加热的方式来产生暖风。
电加热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加热冷却液,再经过循环为暖风水箱 提供热量,另一种是直接加热经过蒸发箱的空气 实现暖风。
如图3-3所示图3-6电动式空调系统3.混合式空调系统这里的“混合”与混合动力汽车无关,尽管某些混合动力汽车会使用它。
混合式空调系统是由传动带式空调压缩机和电动空调压缩机共同组成的。
正常工作时,空调控制系统选择最有效的模式:机械驱动模式或电驱动模式。
它既可由发动机驱动,也可由电动机驱动,还可由两者一起驱动。
发动机不工作时,电动机可驱动其继续工作,保证车内的温度。
如果车外温度特别高,需要高速制冷,单靠电动机驱动已经不行时,则发动机会自动起动,将冷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车内。
当车内温度已稳定到最佳水平时,发动机又会自动熄火,从而降低油耗。
4.遥控空调系统遥控空调系统能让车辆操作人员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或汽车密钥卡来激活空调系统。
在传统的混合动力汽车中,使用手机应用程序或汽车密钥卡遥控启动空调后,空调最长可运行3min,这取决于动力蓄电池的荷电量(SOC)。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中,遥控空调最多可运行10min,这是因为车内空间更大,所需空调运行时间更长,同时也与动力蓄电池的荷电量(SOC)有关。
理论教案首页理论教案首页理论教案首页一、压力与真空度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垂直作用力,用符号P表示。
单位是Pa,1Pa=1N/M2,在工程上常用MPa或KPa来表示压力。
1.大气压力由大气层对地面造成的压力称为大气压力,用符号Pa表示。
2.绝对压力以绝对真空为基准所测的压力。
用符号P表示。
3.表压力即相对压力,以一个大气压为基准所测的压力。
用符号Pg表示。
P=Pa+Pg4.真空度当绝对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低于大气压的那部分压力。
用符号Pv表示。
Pv=Pa-P5.送风压力以送风机入口和出口之间的压力差来表示其送风能力。
二、冷凝冷凝是指气态物质经过冷却使其转变为液态,冷凝过程是放热过程。
在制冷技术中,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由气态凝结为液态,要放出热量。
所以手感冷凝器是热的。
三、汽化、蒸发与沸腾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现象称为汽化.汽化有两种形式,即蒸发和沸腾.蒸发是表面汽化, 沸腾是一种表面和内部同时汽化现象。
制冷过程是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低压下蒸发,不断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进行汽化的过程来制冷的。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沸腾时的温度称为蒸发温度,沸腾时所保持的压力称为蒸发压力。
理论教案首页理论教案首页理论教案首页理论教案首页理论教案首页理论教案首页理论教案首页理论教案首页理论教案首页理论教案首页理论教案首页理论教案首页理论教案首页理论教案首页理论教案首页。
《汽车空调》电子教案第一章:汽车空调概述1.1 汽车空调的发展历程1.2 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及作用1.3 汽车空调的分类及特点1.4 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第二章:汽车空调系统的主要部件2.1 压缩机2.2 冷凝器2.3 蒸发器2.4 节流装置2.5 干燥瓶2.6 传感器第三章:汽车空调的维护与检修3.1 汽车空调系统的检查与维护3.2 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3.3 汽车空调系统的主要维修方法3.4 汽车空调系统的检修工具与设备第四章:汽车空调系统的设计与计算4.1 汽车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4.2 汽车空调系统的性能参数设计4.3 汽车空调系统的设计流程4.4 汽车空调系统的CAD设计第五章:汽车空调系统的节能与环保5.1 汽车空调系统的能耗分析5.2 汽车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5.3 汽车空调系统的环保要求5.4 汽车空调系统的发展趋势第六章: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策略6.1 汽车空调控制系统的组成6.2 汽车空调控制算法与逻辑6.3 汽车空调的智能控制技术6.4 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自适应控制第七章:汽车空调系统的电气系统7.1 汽车空调电气系统的组成及功能7.2 汽车空调控制电路的分析与检修7.3 汽车空调系统的传感器与执行器7.4 汽车空调系统的电路设计与故障诊断第八章:汽车空调系统的案例分析8.1 汽车空调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8.2 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案例分析8.3 汽车空调系统的优化改造案例8.4 汽车空调系统的创新设计案例第九章:汽车空调系统的安全与舒适性9.1 汽车空调系统的安全性能分析9.2 汽车空调系统的舒适性评价指标9.3 汽车空调系统的噪声与振动控制9.4 汽车空调系统的异味与微生物控制第十章:汽车空调系统的培训与实操10.1 汽车空调系统的培训课程设置10.2 汽车空调系统的实操教学方法10.3 汽车空调系统的实训设备与工具10.4 汽车空调系统的实操案例与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汽车空调概述难点解析:汽车空调系统各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各类空调系统的差异及适用场景。
《汽车空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2. 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运行流程和操作方法;3. 学会诊断和排除汽车空调常见的故障;4.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2. 汽车空调的组成部分3. 汽车空调系统的运行流程4. 汽车空调的操作方法5. 汽车空调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运行流程和操作方法;2. 演示法:展示汽车空调系统的实物图和操作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汽车空调的实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4. 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汽车空调的常见故障。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挂出汽车空调系统的实物图和操作流程图;2. 教学设备:汽车空调模型、工具和仪器;3. 教学资料:教案、PPT、故障案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汽车空调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基本原理:讲解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空调系统是如何运作的;3. 介绍组成部分:介绍汽车空调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4. 讲解运行流程:讲解汽车空调系统的运行流程,让学生掌握系统的工作顺序;5. 操作方法教学:讲解汽车空调的操作方法,并进行演示,让学生学会正确操作;6. 故障诊断与排除:讲解汽车空调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7.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汽车空调的实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8.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9.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汽车空调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汽车空调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的理解程度;2. 实操考核: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于汽车空调系统的运行流程和操作方法的掌握情况;3. 故障诊断练习:评价学生对汽车空调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能力的运用;4.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汽车空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汽车空调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3. 学会汽车空调的维护与故障排除方法。
4.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1.1 压缩机1.2 冷凝器1.3 节流装置1.4 蒸发器1.5 辅助部件2. 汽车空调的工作原理2.1 制冷循环过程2.2 制热循环过程2.3 通风与空气净化3. 汽车空调主要部件的功能3.1 压缩机的功能3.2 冷凝器的功能3.3 节流装置的功能3.4 蒸发器的功能3.5 辅助部件的功能4. 汽车空调的维护与故障排除4.1 常规检查与维护4.2 故障诊断与排除4.3 制冷剂的添加与回收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空调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功能。
2. 采用演示法,展示汽车空调系统的实物和示意图,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汽车空调系统的实物或模型,以便进行演示。
2.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资料,以便进行讲解。
3. 准备实践操作的工具和设备,以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空调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功能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汽车空调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实施1. 教学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分别为理论课16课时,实践课16课时。
2. 教学过程:2.1 理论课:采用PPT讲解,配合实物或模型演示,让学生了解汽车空调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部件功能。
2.2 实践课: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现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借助课本、PPT以及视频动画,通过动静结合的方式,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汽车空调的相关知识。
通过课堂练习,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助于学生掌握汽车空调的定义、功能、特点.地了解汽车空调定义、功能、特点及发展进行上台讲解排学生分析本次课题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能联系工作实际,让学生的知识能应用到实际中去。
趁热打铁,升华新知约2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本次课的内容教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经验,以及上课情况,挑选个别同学对本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个梳理,并突出相关疑问,教师根据同学的发言情况进行点评、纠正、解答和评价。
学生活动:借助课本和笔记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其他同学仔细听,做好笔记,并且提出相关疑问,针对教师的补充和评价,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求达到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通过学生与教师进行角色互换,打破常规的变教师来总结为学生来总结,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本堂课的新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
【学习评价】5分钟随机抽取几名代表站起来分享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学习的收获与感想每一位练习过的同学都会有一些感想,分享是一种快乐,促进学习【课堂小结】5分钟是否掌握汽车空调概念、功用、特点对整堂课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点评认真听讲,把老师对不足之处的点评认真记下,以便下次改正教师将学生不易察觉的错误点评,促进学生进步。
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认知与检修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2.掌握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3.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认知和检修能力。
二、教学内容:1.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2.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三、教学步骤及重点难点:1.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重点)a.介绍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制冷循环和风扇循环。
b.详细介绍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部分,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
c.进行示意图展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难点)a.列举常见的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故障,如制冷效果不佳、漏气、噪音等。
b.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检修方法,如更换阀门、修复漏气点等。
c.通过实际案例演示,让学生了解故障检修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及工具:1.讲解法:通过讲解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采用图文并茂的PPT展示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演示法:通过实际案例演示,让学生参与检修过程,提高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操作和检修能力。
3.实践操作: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让学生进行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检修和调试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工具:PPT、教学实例、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检修工具。
五、教学评价方式:1.参与度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问问题的能力等。
2.学习成果评价:通过实践操作和检修实验的结果,检验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考试评价:通过组织一次小型考试,检验学生对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的相关知识是否掌握。
六、教学时间安排:1.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1个课时(40分钟);2.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2个课时(80分钟);3.实践操作和检修实验:2个课时(80分钟);4.综合评价和总结:1个课时(40分钟)。
汽车空调系统教案教案标题:汽车空调系统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2. 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方法;3. 培养学生对汽车空调系统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2. 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汽车空调系统的维护方法;4. 汽车空调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课题,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汽车空调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理论讲解(20分钟)1. 介绍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包括制冷循环、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2. 详细解释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
3. 讲解汽车空调系统的维护方法,包括定期更换空调滤清器、清洗冷凝器、检查制冷剂压力等。
第三步:实践操作(30分钟)1. 分发相关工具和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汽车空调系统的实际操作,如检查制冷剂压力、更换空调滤清器等。
2. 指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细节,以及操作结果。
第四步:案例分析(15分钟)以实际发生的汽车空调系统故障案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排除方法。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维护方法和故障排除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1. 汽车空调系统的相关图片、视频或实物模型;2. 相关工具和材料,如压力表、空调滤清器等;3. 汽车空调系统故障案例。
教学评估:1. 学生实际操作的表现和记录;2. 学生对汽车空调系统的理解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3. 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汽车空调系统的更深层次内容;2.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维修厂或相关展览,加深对汽车空调系统的了解;3. 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和参考书目,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汽车空调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2. 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维护与维修方法。
3. 熟悉汽车空调系统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压缩机、膨胀阀、蒸发器、冷凝器等。
2. 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制冷剂的循环过程、制冷效果的实现。
3. 汽车空调系统的维护与维修:定期检查、故障排查、零部件更换。
4. 汽车空调系统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制冷不足、制冷过强、异味、漏氟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维护维修方法及故障诊断与排除。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汽车空调技术原理及应用的理解。
3. 采用实操演示法,展示汽车空调系统的拆解、组装及故障排查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配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2. 教学资料:教材、教案、PPT、实际案例及视频资料。
3. 实操场地:配备汽车空调系统教学用车及工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互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及回答问题的情况。
2.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
3. 实操考核: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操作规范、解决问题能力等。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汽车空调技术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0课时,实操教学12课时。
2. 教学计划:第1-8课时:讲解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9-16课时:介绍汽车空调系统的维护与维修方法。
第17-24课时:学习汽车空调系统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第25-32课时:实操教学,包括汽车空调系统的拆解、组装及故障排查。
七、教学要点:1. 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组成:讲解各个组件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 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阐述制冷剂的循环过程及制冷效果的实现。
3. 汽车空调系统的维护与维修:强调定期检查、故障排查、零部件更换的重要性。
汽车空调教案教案标题:汽车空调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有关汽车空调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的兴趣和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修理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故障。
通过实践学习和团队合作,学生将掌握汽车空调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诊断和维修方法。
教案目标:1. 理解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有关汽车空调系统中涉及的主要元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 学习通过检查和测试诊断汽车空调系统的常见故障。
4. 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5. 提高学生在团队合作、沟通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
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介绍汽车空调的重要性和常见问题,激发学生对汽车维修的兴趣。
2.理论学习(15分钟)讲解汽车空调系统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元件的功能。
引导学生了解空调循环系统、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控制装置等关键部件。
3.实践操作(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验板或实例车辆进行汽车空调系统的拆解和组装,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元件的工作原理。
4.故障诊断(20分钟)介绍常见的汽车空调系统故障,并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故障诊断和检修。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5.团队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合作解决一个真实的汽车空调故障案例。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在沟通、协作和领导方面的能力。
6.总结与评估(10分钟)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教具和材料:1. 汽车空调系统示意图和故障案例2. 实验板或实例车辆3. 相关工具和设备(如喷笔式温度计、压力表等)4. 学生手册和作业5. 计算机和投影仪评估方法:1. 学生在理论学习环节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元件工作原理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团队合作项目中的角色表现和协作能力。
4. 学生在总结与评估环节展示的学习成果。
教案延伸:教师可根据不同班级的学生水平和需求,适当增加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的难度,或引入更复杂的故障案例。
1.制冷系统
1)作用
制冷系统的作用就是在夏季对车内空气或由外部进入车内的新鲜空气进行冷却、除湿,为车内提供冷气,使车厢内变得凉爽舒适。
同时,也可以消除因过热给驾驶员带来的疲倦和困意,提高驾驶安全性。
2)组成
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干燥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组成。
2.暖风系统
1)作用
暖风系统的作用就是对车内空气或进入车内的外部空气进行加热。
现代汽车空调都是冷暖一体化的装置,
以通过操纵手柄设定热、冷风量的比例,将热、冷风混合成所需温度的风后再送入车内,并通过调节风速的高低选择合
3.通风系统
1)作用
通风系统的作用就是不断将新鲜空气引入乘客厢内,
通过净化装置对空气进行清洁,以提高车内空气的清新度。
2)组成
这套管道系统多数用模压塑料制成,在通道上面配置鼓风机、过滤器、风门等部件,即组成了汽车空调的通风系统。
4.控制系统
1)作用
汽车空调控制系统的作用就是对制冷系统、
通风系统进行综合控制,使其能正常工作并尽可能优化,
而维持车厢内所需的舒适性条件。
2)组成
汽车空调系统的认知一、汽车空调系统的作用
(1)调温
(2)除湿
(3)通风
(4)除雾除霜。
汽车空调系统的认识(教案)第一篇:汽车空调系统的认识(教案)汽车空调系统的认识授课班级:09汽车授课地点:09汽车教室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正确描述空调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2 简单描述暖风系统的类型、组成正确描述制冷系统的组成和主要组成件的结构能力目标:1 理解空调制冷的物理原理能简单描述空调的制冷过程,及工作原理能简单描述空调的暖风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电器的兴趣教学重点: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其个部件的名称教学难点: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背景:学生在学习完汽车电器的电源系和起动系后,对汽车电器学习的基本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对认识电路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学习电动部件有一定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向学生提问:夏天从游泳池上岸,身上感到凉爽。
用酒精擦拭皮肤,会感觉到冰凉。
是什么原因产生的现象。
这是因为液体的蒸发带走了热量。
这就给我们了一个启发,利用液体的蒸发可以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
为此我们制作一个装置,将带有开关的容器在一个绝热良好的盒子内,容器中装有常温下容易挥发的液体,将开关打开时,容器内的易挥发液体便开始蒸发,同时吸收绝热盒子内的热量,吸收了热量的液体转化为气体,从开关排出。
盒子内的温度便会低于盒外的温度。
如果容器内的易挥发液体能得到不断的补充,冷却的效果便会持续下去。
二、新课教学1、制冷循环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制冷过程中的热量转移是靠液体的状态变化实现的,我们将这种液体称为制冷剂。
为了使前述的制冷装置的制冷过程持续下去,就必须不断的向容器补充制冷剂,从开关放出的制冷剂也应加以反复利用。
为此,有必要制作一套装置使制冷剂能够在装置中循环,不断地将热量带走。
根据前述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降低压强可以使物质的沸点降低,使其更加容易蒸发而吸收热量;提高压强可以使物质的沸点升高,使其更加容易转化为液体而放出热量。
汽车空调系统的认识
授课班级:09汽车
授课地点:09汽车教室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正确描述空调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组成
2 简单描述暖风系统的类型、组成
3 正确描述制冷系统的组成和主要组成件的结构
能力目标:1 理解空调制冷的物理原理
2 能简单描述空调的制冷过程,及工作原理
3 能简单描述空调的暖风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汽车电器的兴趣
教学重点:空调系统的组成及其个部件的名称
教学难点: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背景:学生在学习完汽车电器的电源系和起动系后,对汽车电器学习的基本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对认识电路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学习电动部件有一定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向学生提问:夏天从游泳池上岸,身上感到凉爽。
用酒精擦拭皮肤,会感觉到冰凉。
是什么原因产生的现象。
这是因为液体的蒸发带走了热量。
这就给我们了一个启发,利用液体的蒸发可以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
为此我们制作一个装置,将带有开关的容器在一个绝热良好的盒子内,容器中装有常温下容易挥发的液体,将开关打开时,容器内的易挥发液体便开始蒸发,同时吸收绝热盒子内的热量,吸收了热量的液体转化为气体,从开关排出。
盒子内的温度便会低于盒外的温度。
如果容器内的易挥发液体能得到不断的补充,冷却的效果便会持续下去。
二、新课教学
1、制冷循环
从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制冷过程中的热量转移是靠液体的状态变化实现的,我们将这种液体称为制冷剂。
为了使前述的制冷装置的制冷过程持续下去,就必须不断的向容器补充制冷剂,从开关放出的制冷剂也应加以反复利用。
为此,有必要制作一套装置使制冷剂能够在装置中循环,不断地将热量带走。
根据前述物质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降低压强可以使物质的沸点降低,使其更加容易蒸发而吸收热量;提高压强可以使物质的沸点升高,使其更加容易转化为液体而放出热量。
为此,将前述装置从开关放出的气体制冷剂回收回来,使其进入一台压缩机,提高压强,再通过一个称为冷凝器的装置,经强制冷却放出热量变为液体,并将这种液体制冷剂暂时存放在一个储液罐中以备再次使用。
高压的液体通过一个小孔,可以使其迅速膨胀而压强降低,在种情况下,液体由于压强的降低而非常容易汽化而吸热。
因此,将储液罐中的制冷剂通过一个小
孔(膨胀阀)放出,让其进入一个称为蒸发器。
由于制冷剂的压强下降,所以很
快便会蒸发,吸收蒸发器周围的热量,使蒸发器周围得到冷却。
总结上述原理得出:空调同坐制冷循环将车内的热量转移到车外。
2、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部件
通过多媒体直观地演示各个部件的位置及其外形。
制冷循环系统通常由下列几个部件组成: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干燥器、高低压管路、膨胀阀、鼓风机、蒸发器、控制电路。
3、空调制冷系统工作原理
制冷系统工作时,制冷剂以不同的状态在密闭系统内循环流动,每一循环包括四个基本过程:
(1)压缩过程。
压缩机吸入蒸发器出口处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排出压缩机。
(2)冷凝放热过程
高温高压的过热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压力和温度降低。
当气体的温度降至40~50度时,制冷剂气体变成液体,放出大量的热。
(3)节流阀膨胀过程
温度和压力较高的制冷剂液体通过膨胀阀装置后体积变大,压力和温度急剧下降,以雾状排出膨胀阀装置。
(4)蒸发器吸热过程
雾状制冷剂进入蒸发器。
此时此刻制冷剂的沸点远低于蒸发器内温度,因此制冷剂液体蒸发成气体。
在蒸发过程中大量吸收周围的热量,而后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蒸发又进入压缩机。
4、汽车空调的取暖系统
汽车的取暖系统分为热水取暖系统、燃气取暖系统、加热取暖系统。
因为后2种没有在小轿车上应用,所以主要介绍热水取暖系统。
提问“汽车运行时哪里会发出热量”请学生回答,得出发动机在产生机械能的过程中会发出大量的热。
热水取暖系统就是利用发动机发出的多余的热量加热空气,达到取暖的目的。
5、热水取暖系统的主要部件
热水取暖系统的主要部件分为加热机芯、水阀、鼓风机。
6、取暖系统的工作过程
利用多媒体介绍热水取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并强调学生加以区别,制冷与取暖系统工作的最大区别是压缩机是否工作。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介绍汽车空调系统的主要构造与工作原理。
制冷与取暖系统的不同工
作过程,及其区别。
掌握了基本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为以后的检修课打下坚实基础。
四、作业
1、简述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
2、写出汽车空调热水取暖系统的主要部件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