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构造组合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45
岩石得结构:指组成岩石得物质(矿物或玻璃质)得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以及她们之间相互关系得特征。
岩石得构造:指组成岩石得各部分(矿物集合体或玻璃)得相互排列、配置与充填方式关系得特征。
一、结构(一)、结晶程度根据岩石中结晶物质(矿物)与非晶质(玻璃)两部分得相对含量,可以将岩石得结构分为三类:1、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有矿物得晶体组成,不含玻璃质。
全晶质结构一般就是深成岩得特点,它表示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具有良好得结晶条件与冷却得结晶过程。
2、半晶质(部分晶质)结构:岩石中即有矿物晶体,又有非晶质玻璃存在。
在熔岩或次火山岩中常见这种结构。
3、玻璃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非晶质玻璃组成。
这种结构一般见于熔岩中,它就是岩浆在地表条件下快速冷却得产物。
(二)、矿物颗粒大小根据矿物颗粒得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与不等粒二类结构:1、等粒结构:岩石中主要矿物得所有颗粒粒度大小相近。
等粒结构可以根据粒径得绝对大小分为:(1)、显晶质结构:矿物颗粒在肉眼或放大镜下可以分辨得结构。
又可根据主要矿物颗粒得平均直径(一般以长石颗粒长轴方向得平均大小来度量)分为:A、粗粒结构:颗粒直径>5mmB、中粒结构:颗粒直径5-1mmC、细粒结构:颗粒直径1-0、1mm(2)、隐晶质结构:矿物颗粒非常细小,肉眼与放大镜下不能分辨,但在显微镜下可以瞧出颗粒得岩石,这种隐晶质结构又称为显微晶质结构。
又长石与石英组成得显微晶质结构,常称为霏细结构。
如在显微镜下仍不能分辨矿物颗粒时,则称为显微隐晶质结构。
2、不等粒结构:岩石中主要矿物得颗粒度有较明显得不同。
按颗粒径得相对大小分为:(1)、连续不等粒结构:同种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形成一个连续得序列。
(2)、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类明显不同大小得颗粒组成,大颗粒散布在小颗粒或玻璃之中。
大得斑晶,小得称为基质。
基质就是由细晶、微晶、隐晶质或玻璃组成。
数个斑晶相互靠近连接在一起称为连斑结构或聚斑结构。
碎斑结构:在次火山作用条件下,挥发份由相对高压进入相对低压而发生膨胀释放,但又不能自由逸出地表,所以造成涡流,在滚动中就是碎裂得斑晶进一步分裂,但不离散,形成碎斑结构。
一、沉积岩结构构造
图22鲕状结构(镜下)
雨痕素描图
波痕(泥岩、粉砂岩)
波痕(石灰岩)
竹叶状灰岩
重荷模
泥裂--亦称为“龟裂”(泥岩、粉砂质泥岩类岩石)
浊积岩
冲刷痕
蠕虫状石灰岩
砾屑灰岩--亦有称之为同生角砾石灰岩
生物碎屑石灰岩(生物礁)
条带状、链状缝合线:石灰岩、白云岩成岩过程中,因物质成分不同形成层理,同时因压溶作用产生形变,形成链状。
弓状缝合线:石灰岩、白云岩类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因压溶作用形成弓状缝合线。
砂岩中的大型交错层理
砂岩水平层理
厚层砂岩大型交错层理
钟乳状结构构造
二、火成岩的结构构造
杏仁状构造(玄武岩)
杏仁状构造---贵州省郝章县的杏仁状玄武岩,很漂亮。
杏仁状构造---昭通苏家院乡耿家寨玄武岩
三、变质岩的结构构造变质岩的条带状构造(德钦)
变质岩的条带状构造(德钦)
变质岩的水平条带状构造(德钦)
变质岩的条带状构造(新平县哀牢山变质岩带)
变质岩的条带状构造(新平县戛洒哀牢山变质岩带)
肠状构造---肠褶皱(新平县戛洒镇哀牢山变质带)
肠状结构---肠褶皱。
立志当早,存高远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
各类岩浆岩的识别就是根据它们的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
一、岩浆岩的结构
组成岩石的矿物结晶程度,晶粒大小,相对大小以及组合方式。
按结晶程度:
全晶质组成岩浆岩的矿物全部结晶.
半晶质组成岩浆岩的矿物部分结晶
非晶质组成岩浆岩的矿物未结晶
结晶程度主要决定于岩石的形成环境和岩浆成分。
深成岩是岩浆在地下深处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冷凝而成的岩石,因围岩导热性不好,挥发成分不易逸散,岩浆冷凝缓慢,往往形成全晶质岩石。
据研究大岩体冷却时间常为100 万年以上。
喷出岩形成于地表,往往形成结晶程度差的岩石。
按晶粒大小:
显晶质矿物结晶颗粒大于0.1mm,用肉眼可识别。
隐晶质小于0.1mm,需借助显微镜来观察。
按晶粒相对大小:
等粒结构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的大小基本一致。
斑状结构由斑晶和石基组成。
似斑状结构石基部分也为显晶质。
具斑状结构的岩石,矿物颗粒相对悬殊,较大颗粒称为斑晶,斑晶与斑晶之间的物质称为基质,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
一般斑晶结晶早,晶形较好,而基质部分结晶较晚。
似斑状结构类似斑状结构,但斑晶更为粗大(可超过1cm),而基质则多为。
岩石构造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 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岩石学中的岩石矿物组合与岩浆成因分析岩石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地球表层岩石的形成、演化和变质过程。
在岩石学中,岩石的矿物组合和岩浆成因分析是关键的研究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岩石的矿物组合和岩浆成因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岩石的矿物组合岩石的矿物组合是指岩石中各种矿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岩石的矿物组合对于确定岩石的性质、成因和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同岩石类型的矿物组合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1. 侵入岩的矿物组合侵入岩,即从地壳深部升华到地表的岩浆,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合。
例如,对于花岗岩来说,其中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和云母等。
而对于辉绿岩来说,其中的矿物组合则主要包括透辉石、斜长石等。
2. 火山岩的矿物组合火山岩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等。
这些火山岩的矿物组合通常包括斜长石、辉石、石英等。
3. 沉积岩的矿物组合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碎屑或溶解物质在水体中沉积后形成的岩石。
各种沉积环境和成因条件下,沉积岩的矿物组合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碎屑岩中的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等;在碳酸盐岩中,主要由方解石、方铅矿等组成。
二、岩浆成因分析岩浆成因分析是岩石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它帮助我们了解岩浆的来源,揭示了岩石形成与演化的过程。
岩浆成因可以通过研究岩浆的矿物组合、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地壳构造环境等方面来进行。
1. 岩浆的来源岩浆来自地幔和地壳深部,形成的原因通常有下面几种:(1)岩石的部分熔融:一部分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会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
(2)岩石的幔源:岩浆可以直接来自于地幔深部的熔融岩石。
(3)板块俯冲:当地壳板块俯冲到地幔深部时,会遇到高温和高压的环境,形成岩浆。
2. 岩浆成因类型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岩浆的形成条件,岩浆成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岛弧岩浆:形成于俯冲带上的岛弧区域,其特点是富含K、Rb等元素和富大离子亲石元素的花岗岩。
岩石的构造定义岩石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们构成了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
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各种矿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排列方式。
这些因素决定了岩石的性质和特征。
本文将从矿物组成、岩石结构和岩石分类三个方面来探讨岩石的构造。
一、矿物组成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不同矿物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岩石。
矿物通常由化学元素组成,其结构由原子和离子组成。
矿物的硬度、颜色、光泽和晶体形状等特征是区分不同矿物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等。
它们的组合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岩石类型。
二、岩石结构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的排列方式和连接方式。
岩石可以分为有均质和非均质两种结构。
有均质结构的岩石中,矿物颗粒均匀分布,没有明显的界面;非均质结构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布不均匀,形成了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颗粒。
此外,岩石还可以具有层状结构、交叉层状结构等。
岩石结构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岩石的强度、孔隙度和透水性等性质。
三、岩石分类根据岩石的成因和组成,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包括花岗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包括砂岩、页岩等。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包括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如火成岩常用于建筑和雕刻,沉积岩常用于建筑和燃料开采,变质岩常用于装饰和建筑。
总结起来,岩石的构造是由矿物组成、岩石结构和岩石分类三个方面组成的。
矿物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岩石,岩石的结构决定了岩石的性质和特征,岩石的分类则帮助我们对岩石进行更加系统和全面的研究。
通过对岩石构造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地球资源,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和变化过程。
因此,深入研究岩石的构造对于地质学和地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构造大全一、板劈理:板岩所特有的连续劈理。
它发育在细粒的低级变质岩中,肉眼极难区别出劈理域或微劈石;在显微尺度上,劈理域由平行面状或交织状排列的云母或绿泥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富集成薄膜或薄层,宽约0.005毫米;微劈石由石英、长石等浅色矿物的集合组成,呈薄板状或透镜状,宽约1~0.01毫米或以下。
板劈理使板岩具有良好的可劈性,将岩石劈成十分平整的薄板。
二、劈理折射:强弱相间的岩层中,强硬层中的劈理和软弱层中的劈理以不同角度与层理相交,强硬层中为间隔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大;软弱层中为连续劈理,与层理交角较小。
三、矩形石香肠:白云岩中的硅质条带拉断形成矩形石香肠,反映硅质能干层(强硬层)与白云岩软弱层之间的高粘性差。
(石香肠构造,各位可还记得~)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垂直岩层的挤压而形成。
软弱岩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强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断,构成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
在被拉断的强硬岩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
四、透镜状石香肠:灰岩中相对强硬的白云岩形成的透镜状石香肠构造。
香肠体的两端有分泌的方解石充填,示压溶作用的存在。
五、挠曲:在水平或平缓的岩层中,由一般岩层突然变陡而表现出的膝状弯曲,或是由于岩层翘曲或其他和缓变形所形成的弯曲。
六、膝状褶皱:以早期板劈理为变形面发生褶皱,由左到右褶皱形式发生变化,既由膝状-箱状-圆弧状渐变过渡。
七、膝折:由一系列互相平行的膝折带组成的尖棱褶皱,称为膝折褶皱;两翼平直,转折端尖棱。
八、平缓褶皱:平缓褶皱是指翼间角小于180°、大于120°的褶皱。
九、开阔褶皱:翼间角为120°~70°的褶皱。
十、W型对称褶皱:为石英岩中的W型对称褶皱。
中部褶皱较紧闭,向两侧逐渐开阔,褶皱转折端加厚,翼部减薄。
十二、不对称N型褶皱:不同褶皱层的褶皱形态的变化,强硬的硅质层(石英岩)具典型的相似褶皱的特点,较软弱的铁质层(富磁铁矿层)为顶厚褶皱。
一、岩浆岩的成因1.岩浆岩成因包括哪两个基本过程?什么是原生岩浆和演(进)化岩浆?什么是部分熔融?固体地幔与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原生岩浆的基本缘由是什么?岩浆岩成因包括岩浆的起源与演化。
岩浆的起源:在合适的温压条件下地壳或上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原生岩浆的作用过程。
岩浆的演化:就是原生岩浆通过各种作用派生为多种多样进化岩浆及岩浆岩的过程。
其中主要发生了分异作用,岩浆混合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
原生岩浆:是由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发生变异的岩浆进化岩浆:经分异作用产生的派生岩浆又可成为进化岩浆导致固体地幔/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的基本缘由(1)地温异样:由于软流圈上隆、地幔柱上升、或板块俯冲引起地温异样,超过源岩的固相线温度(即起始熔融温度)。
(2)挥发份的加入:由于挥发份的加入使源岩的固相线温度降低。
三种体系。
(3)压力变更:由于地幔对流、拆沉、去根作用或大断裂诱发的减压熔融;在某些状况下,增压也可以引起部分熔融,增压熔融。
2.限制原生岩浆类型与成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源岩及源区的性质和组成;(2)起源温度与熔融程度;(3)起源压力与深度;(4)挥发份的类型及含量3.岩浆的三大源区指的是什么?这些不同源区分别能产生哪些岩浆?(1)地幔岩浆:各类玄武岩浆(碱性玄武岩浆、拉斑玄武岩浆),金伯利岩浆、碳酸岩浆。
(2)陆壳岩浆:花岗岩类岩浆(3)俯冲洋壳:埃达克岩浆、钙碱性或岛弧拉斑质岩石组合(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4.说明相图中以下名词:固相线温度与固相线矿物,液相线温度与液相线矿物,熔融区间固相线温度:物体起先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最低温度固相线矿物:是指与固相线的岩浆平衡共生的矿物液相线温度:物体部分熔融到最终一个矿物结束熔融时的温度液相线矿物:是指与液相线的岩浆平衡共生的矿物(从理论上讲,矿物的数量为无穷小)熔融区间:物体它的熔化温度是在一个范围进行的,即由起先熔化温度和熔化终了温度组成,这个区间叫做熔融区间。
1.1岩浆矿石构造(KAS0001—KAS0200)KAS—0001 中文名称:浸染状构造英文名称:disseminated structure构造特点:铬铁矿集合体(黑色)形态不规则,一般<0.3cm,含量少,一般<30%,呈星散状较均匀的分布于蛇纹石化橄榄岩中。
矿石类型:铬矿石矿床类型:早期岩浆分异矿床矿床产地:内蒙锡盟采集人:徐国风收藏: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矿石学实验室描述:王苹数字化:陆建培KAS—0002 中文名称:稠密浸染状构造英文名称:dense disseminated structure构造特点:铬铁矿集合体(黑色)形态不规则,一般<0.3cm,含量>30%而<80%,集合体可相互接触,密集均匀分布于蛇纹石化橄榄岩中。
矿石类型:铬矿石矿床类型:早期岩浆分异矿床矿床产地:内蒙锡盟采集人:徐国风收藏: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矿石学实验室描述:王苹数字化:陆建培KAS—0003 中文名称:斑杂状构造英文名称:taxitic structure构造特点:铬铁矿集合体(黑色)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致,且分布不均匀,某些部位呈团块状,某些部位呈浸染状。
矿石类型:铬矿石矿床类型:早期岩浆分异矿床矿床产地:内蒙锡盟采集人:徐国风收藏: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矿石学实验室描述:王苹数字化:陆建培KAS—0004 中文名称:气孔状构造英文名称:vesicular structure构造特点:磁铁矿矿石中具有形态不规则的气孔,气孔大小不一,孔壁上布满磁铁矿的晶体。
气孔有时被后期黄铁矿、石英或方解石充填。
矿石类型:铁矿石矿床类型:岩浆贯入矿床矿床产地:湖北大冶采集人:林新多收藏: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矿石学实验室描述:王苹数字化:陆建培KAS—0005 中文名称:豆状构造英文名称:pisolitic structure结构特点:铬铁矿集合体外形为圆形或椭圆形,形似豆粒,分布于蛇纹石化橄榄岩中,豆粒分布无固定规律,有时可相互连接。
岩石的构造定义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的内部结构和组成特征。
岩石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构造单位,它由不同的矿物质组成,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和变化形成。
岩石的构造对于地质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揭示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过程。
一、岩石的组成岩石主要由矿物质组成,矿物质是地壳中的自然无机物质,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常见的岩石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斜长石等。
不同的岩石由于矿物质组合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岩石的结构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内部的排列和连接方式。
常见的岩石结构有块状结构、层状结构和均质结构等。
块状结构是指岩石由不同大小的块状颗粒组成,颗粒之间没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层状结构是指岩石呈现出明显的层状分布,各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接触面;均质结构是指岩石内部没有明显的颗粒和层状结构,具有均匀一致的结构。
三、岩石的成因岩石的成因是指岩石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岩石的成因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地下岩浆在地壳中冷却结晶而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在地壳表面或水中沉积、堆积、压实而形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如片麻岩、大理岩等。
四、岩石的结构特征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火成岩通常呈现出块状结构,颗粒间紧密连接;沉积岩常常呈现出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存在明显的接触面;变质岩则因受到变质作用的影响,呈现出裂隙、矿物质排列有序等特征。
五、岩石的变形岩石在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的影响下,常常发生变形。
岩石的变形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种类型。
弹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临时性变形,外力消失后岩石会恢复原状;塑性变形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永久性变形,岩石的结构和形态发生改变。
六、岩石的构造对地质研究的意义岩石的构造对地质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岩石的构造可以反映地质作用和地壳运动的历史,揭示地球的演化过程;其次,岩石的构造可以用来判断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为工程建设提供依据;最后,岩石的构造还可以用来判断岩石的成因和变质程度,推断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
岩石的组成知识点总结岩石的组成结构岩石是由成千上万种矿物组成的,但其中只有极少数的矿物是地球上的主要成分。
地质学家把地球上的所有矿物分成了几十个大类,然后将它们按照其化学成分划分成几个小-—类。
地球上所有的矿物都可以分到某个以上的主要类别。
矿物是一种由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结晶结构的自然物质。
地球上已知的矿物约有3000多种。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主要元素,岩石的种类就是由其中的主要矿物种类决定的。
构成岩石的矿物从数量上来说有非常多的种类,比如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硬玉、白云石、方铅矿等,这些矿物在地球上广泛存在,并构成了大部分的岩石。
矿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于岩石的特点和性质都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矿物的成分和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岩石的构成和性质。
岩石的分类岩石的分类主要依据其成分和形成方式来进行区分。
根据岩石的成分,可以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1. 火成岩火成岩是在地壳深部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冷却的速度和环境的不同,火成岩又可分为火山岩和深成岩两大类。
火山岩是在火山喷发时形成的岩石,包括玄武岩、安山岩等;深成岩是在地壳深部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包括花岗岩、辉长岩等。
火成岩主要由石英、长石、辉石等矿物组成。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生物残骸和化学物质在水体中沉淀形成的岩石。
根据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性质不同,沉积岩可以进一步分为碎屑岩、生物岩和化学岩三大类。
碎屑岩由岩屑堆积而成,包括砂岩、页岩等;生物岩主要由生物残骸堆积而成,包括石灰岩、煤等;化学岩由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沉淀形成,包括盐岩、石膏等。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原有的岩石发生物理化学变质而形成的岩石。
根据变质作用的程度和形成条件的不同,变质岩主要分为片岩、云母片岩、片理岩、变质石英岩等。
变质岩主要由云母、角闪石、石英等矿物组成。
岩石的重要性岩石是地壳的组成部分,是构成地球的基本物质。
对于地质学、地质勘探、矿产勘探以及地质工程等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岩石的结构:指组成岩石的物质〔矿物或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态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
岩石的构造:指组成岩石的各局部〔矿物集合体或玻璃〕的相互排列、配置与充填方式关系的特征。
一、结构〔一〕、结晶程度根据岩石中结晶物质〔矿物〕和非晶质〔玻璃〕两局部的相对含量,可以将岩石的结构分为三类:1、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有矿物的晶体组成,不含玻璃质。
全晶质结构一般是深成岩的特点,它表示在岩石形成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结晶条件和冷却的结晶过程。
2、半晶质〔局部晶质〕结构:岩石中即有矿物晶体,又有非晶质玻璃存在。
在熔岩或次火山岩中常见这种结构。
3、玻璃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非晶质玻璃组成。
这种结构一般见于熔岩中,它是岩浆在地表条件下快速冷却的产物。
〔二〕、矿物颗粒大小根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和不等粒二类结构:1、等粒结构:岩石中主要矿物的所有颗粒粒度大小相近。
等粒结构可以根据粒径的绝对大小分为:〔1〕、显晶质结构:矿物颗粒在肉眼或放大镜下可以分辨的结构。
又可根据主要矿物颗粒的平均直径〔一般以长石颗粒长轴方向的平均大小来度量〕分为:A.粗粒结构:颗粒直径>5mmB.中粒结构:颗粒直径5-1mmC.细粒结构:颗粒直径1mm〔2〕、隐晶质结构:矿物颗粒非常细小,肉眼和放大镜下不能分辨,但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出颗粒的岩石,这种隐晶质结构又称为显微晶质结构。
又长石和石英组成的显微晶质结构,常称为霏细结构。
如在显微镜下仍不能分辨矿物颗粒时,那么称为显微隐晶质结构。
2、不等粒结构:岩石中主要矿物的颗粒度有较明显的不同。
按颗粒径的相对大小分为:〔1〕、连续不等粒结构:同种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形成一个连续的序列。
〔2〕、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类明显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大颗粒散布在小颗粒或玻璃之中。
大的斑晶,小的称为基质。
基质是由细晶、微晶、隐晶质或玻璃组成。
数个斑晶相互靠近连接在一起称为连斑结构或聚斑结构。
碎斑结构:在次火山作用条件下,挥发份由相对高压进入相对低压而发生膨胀释放,但又不能自由逸出地表,所以造成涡流,在滚动中是碎裂的斑晶进一步分裂,但不离散,形成碎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