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古代汉语部分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27
陕师⼤《古代汉语基础》作业题附答案陕西师⼤远程教育学院中⽂专升本科函授⽣《古代汉语基础》作业题附答案⼀、名词解释:《说⽂解字》:简称《说⽂》,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篆为主。
《说⽂解字诂林》: 丁福保所编,是⼀部古⽂字学⼤型资料性辞书。
全书正编采集有关著作182种,汇为1036卷,总字数达⼀千⼏百万字,装订成12函66册。
书成之后,作者⼜仰取俯拾,编成《说⽂解字诂林补遗》。
《说⽂解字诂林》包罗宏富,博⼤渊深,集万卷于⼀体,是历代对《说⽂解字》注释的总汇。
《康熙字典》:张⽟书、陈廷敬等编,成书于清代康熙五⼗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
这本字典按照部⾸排列,分成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地⽀分⼗⼆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注⾳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其注⾳采⽤反切法、直⾳法、叶⾳法;释义则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
《经籍纂诂》:清代阮元编,成书于庆历三年,是⼀部专门收集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在编排上采⽤韵⽬排列法,以平⽔韵⼀百零六韵编次被释的字,每⼀韵为⼀卷。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法的著作。
《助字辨略》:清代刘淇著,出版于1711年。
共收字四百七⼗多个。
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史书、诗词、⼩说,资料丰富。
但“助字”的分类标准不⼀,内部体例也⽋严密。
《佩⽂韵府》:清代张⽟书编,成书于康熙五⼗年,是⼀部按韵编排的古代辞书。
它主要⽤元明时代流传的《韵府群⽟》、《五车韵瑞》等书为底本加以修订增补⽽成。
先列单字,略加注⾳释义,然后列举两字词语、三字词语和四字词语,注明出处,⽤双⾏⼩字列在各条词语之下。
《词诠》:近⼈杨树达著。
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的介词、连词、助词、语⽓词及⼀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法、意义并引书证。
《汉语⼤字典》:是⼀部解释汉字形、⾳、义的⼤型语⽂⼯具书。
2016年陕师大中文专升本《古代汉语基础》作业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说文解字诂林》: 丁福保所编,是一部古文字学大型资料性辞书。
全书正编采集有关著作182种,汇为1036卷,总字数达一千几百万字,装订成12函66册。
书成之后,作者又仰取俯拾,编成《说文解字诂林补遗》。
《说文解字诂林》包罗宏富,博大渊深,集万卷于一体,是历代对《说文解字》注释的总汇。
《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
这本字典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其注音采用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释义则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
《经籍纂诂》:清代阮元编,成书于庆历三年,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在编排上采用韵目排列法,以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编次被释的字,每一韵为一卷。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助字辨略》:清代刘淇著,出版于1711年。
共收字四百七十多个。
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资料丰富。
但‚助字‛的分类标准不一,内部体例也欠严密。
《佩文韵府》:清代张玉书编,成书于康熙五十年,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古代辞书。
它主要用元明时代流传的《韵府群玉》、《五车韵瑞》等书为底本加以修订增补而成。
先列单字,略加注音释义,然后列举两字词语、三字词语和四字词语,注明出处,用双行小字列在各条词语之下。
《词诠》:近人杨树达著。
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中作业答案上编音韵学第一章绪论习题解析一、名词解释:1、音韵学: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问。
2、声纽:即声母,简称“纽”。
3字母:古代一个声母用一个汉字代表,被选用的汉字就叫做字母。
每个字母本身的声母就是其所代表的声母。
4、五音: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五种名称,即:唇、舌、齿、牙、喉。
5、七音: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其中名称,即:唇、舌、齿、牙、喉、半舌、半齿。
6、次浊: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方法的名称,指带音的鼻音,边音和半元音,三十六字母中的“明、微、泥、娘、疑、喻、来、日”等都属于次浊音。
7、阴声韵:从韵母最后一个音素的角度对韵母分析的术语。
阴声韵是指无韵尾或以元音结尾的韵母。
如普通话中的[ɑ]、[iɑ]、[ɑi] 等。
8、阳声韵:指以鼻音结尾的韵母,如[ɑm]、[ɑn]、[ɑŋ]。
9、入声韵:指以清塞音[p]、[t]、[k]或喉塞音[ʔ]结尾的韵母。
中古入声韵有[p]、[t]、[k]三种韵尾,如[ap]、[at]、[ak]。
10、韵部:从押韵的角度对韵母进行归纳,归纳的结果就叫韵部,简称“韵”,《广韵》的206韵就是206个韵部。
同一韵部的韵母必须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在中古还必须声调相同);韵头异同或有无不论。
11、摄:对韵部进行归纳,归纳的结果就叫“摄”。
凡韵腹相同或相近,韵尾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一组韵称为一摄。
如“山”摄包括“元寒桓删山先仙”等7组韵部(包括上、去、入声韵)。
摄的提出使复杂的韵部得到简化,便于人们了解同类韵部的特点及发展规律。
12、等:传统音韵学对韵母分类的概念。
古人根据韵头、韵腹的特点将中古的韵母分为四类,即一二三四等。
其中一等韵的响亮度最大,二等韵也比较大,三、四等韵的响亮度相对较小,四等韵较三等韵更小。
13、轻唇音:辅音之一。
传统音韵学所谓轻唇音即唇齿音,三十六字母中的轻唇音为“非敷奉微”。
古代汉语习题(一)附答案---------------------------------------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练习题(上)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陕西师大古代汉语练习题转载自:/viewthread.php?tid=424845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练习题(上)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每题2分,共10分)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试题(A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1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
A 、古今字B 、通假字C 、异体字D 、繁简字2、具有使动用法的词类有 、 和 。
3、“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的词性是 。
4、古书中因传抄刻印而误增加的字叫 ,脱落的字叫 。
5、“梁父即楚将项燕”一句属于 句式。
6、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 。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7、丁种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必须是仄声,如果用了平声,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连续出现三个平声,这叫做 。
二、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十 指 步 鼎 鱼 视 帛 羊 下 至末 载 牧 寸 防 舂 网 甘 莫 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三、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题2分,共12分) 1、昔楚灵王好细要.。
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3、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5、其御之妻自门间.而窥其夫。
6、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每题2分,共12分) 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3、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4、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每题2分,共12分)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6、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10分)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练习题(上)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每题2分,共10分)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陕西师范大学2010试题含古汉、现汉、古代、现当代
古代汉语试题:名词解释:入声韵坳佩文韵府貌
填空题:说文四大家《说文解字》部首的排列《经纂释词》作者《论语》的注、疏
分析六书石寒寸心亦厂
词类活用基本是考名词用作状语使动和意动
古文翻译是《荀子》的一篇
现代汉语填空: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七大方言区的代表地
元音
分析汉字的声母韵母声调
简答:单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
分析复杂短语:他把划稿纸订成了一个本子别忘带雨伞
划分句子成分:这顶帽子你带最合适不过了这个用血换来的教训,我们是不会忘记的。
句子改错:
写一段话,要求包含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不全哦~~~)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1.春秋三传
2.诸宫调
分析:《登高》
简答:1.陶渊明的艺术风格2.周邦彦的词作特色(不全)
现当代文学:
名词解释:《白话文学史》春柳社京派小说七月派寻根文学
问答:1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及思潮2左翼文学创作情况及历史意义3《茶馆》艺术特点4鲁迅的小说地位。
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试题集锦(含答案)免费下载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试题集锦(含答案)免费下载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试题集锦,答案,免费下载,,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陕师大古代漢語期末试题一、默寫:鈷鉧潭西小丘記(10分)“丘之小不能一畝------所以賀玆丘之遭也。
”二、説明下列漢字的結構,並指出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
(10分)亦所北莫象徒風朱岳鹿三、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它古今詞義的變化是屬於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還是感情色彩不同。
(15分)1、飾幣馬,執扑而從之。
2、厲王虐,國人謗王。
3、聽事前除,雪後猶濕。
4、乃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
5、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
6、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
7、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8、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9、王命金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
10、宋以郜大鼎賂王。
四、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是本義還是引申義。
(15分)1、表裘不入公門。
12、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3、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4、兩載之間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
5、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
6、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
7、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
8、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9、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10、君子有酒,旨且多。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包括名詞作狀語),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
15分1、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
2、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3、東鄉坐,西相對,師事之。
4、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5、權曰:“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6、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7、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8、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2010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古代文学一、名解《春秋三传》诸宫调花间派边塞诗派(应该是5个,记不得那个了)二、作品分析赏析杜甫《登高》并说明其艺术特色三、论述陶渊明艺术特色周邦彦艺术特色元杂剧繁荣的原因现代文学一、名解《白话文学史》春柳社京派作家七月诗派寻根文学二、简答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文化启蒙意义左翼文学三十年的创作及其意义老舍《茶馆》艺术特色分析鲁迅小说说明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个不记得是简答还是论述了,也可能记混了,反正鲁迅的分值最高)古代汉语一、填空1、说文解字的排列方式是按(),说文解字四大家分别是2、十三经注疏中论语是()代()注,()代()疏3、经传释词是()编写的二、名解入声韵貌坳佩文韵府省声三、说明下列字的构造方式,形声字需指出形符和声符石亦疫盥(别的记不得了)三、指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情况1、晋侯围曹,门焉,多死2、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
3、筑()其墙,西南而户《考研专业课高分资料》之期末题4、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好像还有,记不清了四、标点并翻译尝试深观其隐而难者:志轻理而不重物者,无之有也;外重物而不内忧者,无之有也;行离理而不外危者,无之有也;外危而不内恐者,无之有也。
心忧恐,则口衔刍豢而不知其味,耳听钟鼓而不知其声,目视黼黻而不知其状,轻暖平簟而体不知其安。
故向万物之美而不能嗛也。
假而得间而嗛之,则不能离也。
故向万物之美而盛忧,兼万物之美而盛害,如此者,其求物也,养生也?粥寿也?故欲养其欲而纵其情,欲养其性而危其形,欲养其乐而攻其心,欲养其名而乱其行,如此者,虽封侯称君,其与夫盗无以异;乘轩戴絻,其与无足无以异。
夫是之谓以己为物役矣。
心平愉,则色不及佣而可以养目,声不及佣而可以养耳,蔬食菜羹而可以养口,麤布之衣,麤紃之履,而可以养体。
局室、芦帘、稿蓐、敝机筵,而可以养形。
故虽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无埶列之位而可以养名。
如是而加天下焉,其为天下多,其私乐少矣。
2000到2022年陕师大文学理论和古代文学加语综历年考研真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年考研真题集2000年文学理论:一.名解15文论与外文史文学语言文学批评文体风格二.1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
2试论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归属3弗洛伊德的理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4试论女性文学或地域文学2004年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试六义初唐四杰后七子词牌花间派常州词派四大谴责小说永明体中兴四大诗人诸宫调、二论述1离骚的艺术特征2试论建安时期的时代特征何建安诗人的总体艺术特征3杜甫是怎样在诗中反映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的、4分析辛弃疾在词境开拓上的贡献,举例说明。
5试论红楼梦的叙事艺术、2005年古代文学一名词解释(50)楚辞汉赋四大家世说新语大历十才子乐章集诚斋体诸宫调四溟诗话桐城派四大谴责小说二论述题(100)1《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为何大多是悲剧性的?结合作品对其中比较典型的悲剧人物加以分析。
2简论陶渊明与谢灵运诗风的区别。
3简论初唐诗坛概况。
4李清照《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结合其创作谈谈你的看法。
5《长生殿》描写杨李爱情,与前人相比,有何创新之处?具有怎样的美学意义?2005年古代汉语试题一名词解释《康熙字典》六书姓氏《四库全书》骈体文互文近体诗粘对词牌句读二简答1古书标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古代汉语中疑问代词大致可以分文几类?请列举出各类的常用词。
3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4写出七言律诗“仄起仄收”格式的平仄。
三标点。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咏物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祗待之以至饗四指出下列双音词中那些在上古属于双声词。
存在凄仓蝙蝠纲纪契阔习俗缤纷参差窈窕琴瑟五下首诗是否是律诗,为什么?滕王阁王勃2005年文学理论一、解释:1、艺术真实2、文学作为惯例3、阐发研究4、影响研究5社会历史批评二、回答3、什么是比较文学的主题学,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什么4、为什么说等东西方文学比较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的时候,平行研究也越来越凸显出它的生命力2006年古代文学文学史一、名词解释(5某10=50)赋比兴搜神记永明体初唐四杰江西诗派元丰类稿后七子南戏常州词派桐城派二、论述(20某5=100)1.《离骚》的艺术特征2.建安诗歌及对后世影响3.严羽说“高岑诗悲壮”,请结合两人生平、创作谈谈自己的看法4.苏轼“以诗为词”5.“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与传统有什么不同?以及对中国小说史的影响2006年古代汉语一、名词解释(5某8=40)佩文韵府引申义形声说文解字骈偶破读谥号三省六部二、简答(10某5=50)1.“始”的基本作用2.古、近体诗的区别3.什么叫明喻、隐喻、博喻4.什么是读为、读曰、读若、读如5什么叫被动句式(要求举例)三、标点(2某15=30)1.诗者,志之所之也2.文贵疏四、翻译(2某15=30)1.(某某)源出于陈思2.近体之难,七律最难2007年陕师大文学考研试题一.文学理论(30分)1.什么是意境,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意境的阐述有哪些?(15分)(另:什么是意境,意境的特征是什么?简述有关意境的古代文论作家或进行归类)2.谈谈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解。
陕西师范大学古代汉语期末试题集锦(含答案)免费下载陕师大古代漢語期末试题一、默寫:鈷鉧潭西小丘記(10分)“丘之小不能一畝------所以賀玆丘之遭也。
”二、説明下列漢字的結構,並指出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
(10分)亦所北莫象徒風朱岳鹿三、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它古今詞義的變化是屬於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還是感情色彩不同。
(15分)1、飾幣馬,執扑而從之。
2、厲王虐,國人謗王。
3、聽事前除,雪後猶濕。
4、乃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
5、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
6、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
7、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8、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9、王命金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
10、宋以郜大鼎賂王。
四、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是本義還是引申義。
(15分)1、表裘不入公門。
2、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3、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4、兩載之間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
5、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
6、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
7、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
8、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9、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10、君子有酒,旨且多。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包括名詞作狀語),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
15分1、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
2、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3、東鄉坐,西相對,師事之。
4、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5、權曰:“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6、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7、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8、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9、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10、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賓語,説明它們的前置條件。
(5分)1、舜喪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
2、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章节练习题第一章练习题一、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3、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
4、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5、厉王虐,国人谤王。
6、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7、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8、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9、其始播百谷。
10、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11、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12、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3、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14、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15、江水又东,经巫峡。
16、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18、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19、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20、官显职闲,而府寺宽敞。
21、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2、突,犬从穴中暂出也。
23、是何祥也?吉凶安在?24、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25、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26、吾闻汉购吾头千金,邑万户。
27、臣有一术,曰五禽之戏。
28、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
29、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30、石亨、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
31、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3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
二、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差异的在范围、感情色彩、及程度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三、阅读《九方皋相马》《景公射出质》《扁鹊之卫》三篇文章,完成以下问题:1、找出几篇文章中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
2、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判断句及被动句,并说明其类型。
3、找出几篇文章中的宾语前置句式,并说明其类型。
第二章练习题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其属于本义还是引申义。
1、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齐發。
2、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3、舜发于畎亩之中。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7、使妇人载以过朝。
8、首身离兮心不惩。
9、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试题(A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1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古今字。
2、具有使动用法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3、“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的词性是副词。
4、古书中因传抄刻印而误增加的字叫衍文,脱落的字叫脱文。
5、“梁父即楚将项燕”一句属于判断句式。
6、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谁、奚。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7、丁种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必须是仄声,如果用了平声,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连续出现三个平声,这叫做三平调。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每题2分,共12分)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目:名词用作动词,用已经示意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削弱4、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下来;6、於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客:名词意动用法,把……当成客人。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10分)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又送王孙去,戚戚满别.情。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不”字拗、“吹”字救)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
公作色.太息,播弓矢。
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未尝闻吾过不善。
今射出质,而唱善者若出一口。
”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
知不足以知君之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色。
然而有一焉,臣闻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年考研真题2011年陕师大文学院考研试题古代文学(75分):一、名词解释(5分*6=30分)四家诗、玄言诗、吴中四杰、永嘉四灵、台阁体、神韵说二、简答题(15分*3=45分)1、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成就。
2、试论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3、简述《金瓶梅》在中国白话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艺术特色。
现当代文学(75分):一、名词解释(5分*5=25分):《论小说与群治关系》、《敬告青年》、学衡派、孤岛文学、朦胧诗二、问答题(50分):1、简述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10分)2、以作品为例,试论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献。
(10分)3、分析老舍《茶馆》戏剧结构特点。
(10分)4、试围绕你熟悉的本专业某代表性学术观点或著作,作简要阐述并评判之。
(20 分)外国文学(75分):一、列举题(15分,每点1分)1、记录“摩西故事”的四个文本。
2、中古时期东方三大文化体系。
3、泰戈尔的四大诗集。
4、列举俄国文学中塑造“小人物”形象的四部作品。
二、解释(5分*4=20分)《云使》、白桦派、西方中世纪英雄史诗、新小说三、简答(10分*2=20分)1、简述《一千零一夜》的东方美韵。
2、结合《变形记》内容,简述卡夫卡小说特征。
四、论述(20分)结合几大思潮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试述近现代西方文学的主要发展历程。
文学理论(75分):一、名词解释(5分*4=20分)文艺学叙述视角净化复调小说二、简答(10分*3=30分)1、20世纪西方文论特别强调文学作品形式,这些强调表现在哪些理论流派中,简要列举各个流派的理论关键词。
2、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请简要评论。
3、英伽登将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三、论述(25分)试论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学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2010年陕西师大文学院考研试题现代汉语一、填空1、现代汉语词语的特点是2、几大方言的代表城市3、元音是二、分析音节结构给出几个汉字,要求进行音节结构分析,有声母、韵母、调值、调类等想云雄三、单义词与同音词的异同,举例说明四、修辞中对词语的要求有哪些五、用框式图解法分析结构层次(3个)别忘了带雨伞他把划稿纸订成了一个大本子勤劳会让你有吃的有穿的六、句子成分划分及结构类型这些血的教训,我们谁也不要忘记。
陕师大古代汉语期末试题一、默寫:鈷鉧潭西小丘記(10分)“丘之小不能一畝------所以賀玆丘之遭也。
”二、説明下列漢字的結構,並指出形聲字的形符和聲符。
(10分)亦所北莫象徒風朱岳鹿三、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它古今詞義的變化是屬於詞義的擴大、縮小、轉移還是感情色彩不同。
(15分)1、飾幣馬,執扑而從之。
2、厲王虐,國人謗王。
3、聽事前除,雪後猶濕。
4、乃施法於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貳。
5、將使歸糞除宗祧以事君。
6、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
7、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8、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9、王命金工以良金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
10、宋以郜大鼎賂王。
四、説明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並説明是本義還是引申義。
(15分)1、表裘不入公門。
2、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3、肅肅鴇羽,集于苞栩。
4、兩載之間一火,皆立而待鼓音而然。
5、有獸焉,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名曰孟極。
6、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
7、顏回端拱還目而窺之。
8、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9、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10、君子有酒,旨且多。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詞類活用現象(包括名詞作狀語),並説明是屬於哪一種活用。
15分1、宋女至而好,惠公奪而自妻之。
2、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
3、東鄉坐,西相對,師事之。
4、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5、權曰:“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6、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7、羆之狀,被髮人立,絕有力而甚害人焉。
8、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9、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10、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前置賓語,説明它們的前置條件。
(5分)1、舜喪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
2、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3、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4、何以知人之且病也以其不嗜食也。
何以知國之將亂也以其不嗜賢也。
5、且古之志士,至於耄老,猶且居不求適,維道是奮。
七、翻譯下面句子。
(15分)1、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
2、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夫人將啟之。
公聞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3、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譬如簑笠,時雨既至必求之。
八、標點並翻譯下面一段文章。
(25分)燕人畔王曰吾甚慙於孟子陳賈曰王無患焉王自以爲與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惡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盡也而況於王乎請見而解之見孟子問曰周公何人也曰古聖人也曰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諸曰賈然曰周公知其將畔而使之與曰不知也然則聖人且有過與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過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陕师大古代汉语试题A一、默写:(21分;1题10分,2题11分)1.“十三经”的名称2.《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二、解释术语:(15分;每小题3分)1. 传2. 正义3. 之为言4. 拗救 5. 破读三、多项选择题:(12分;每小题4分)1.下列句子中,“及”用作连词的句子是()。
A、生庄公及共叔段。
B、故不能推车而及。
C、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D、无庸,将自及。
E、七月亨葵及菽。
F、鸟不及飞,鱼不及回,兽不及走。
2.下列句子中,“乎”用作介词的句子是()。
A.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B.求解乎楚、魏。
C.人能胜乎天者,法也。
D.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馀地矣。
E.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
F.秦於是乎输粟于晋。
3.下列句子中,“焉”用作兼词的句子是()。
A. 制,巌邑也,虢叔死焉。
B.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C. 晋国,天下莫强焉。
D. 且焉置土石E.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F. 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修辞方式:(10分,每小题2分)1.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2.送君南浦,伤如之何!3.腥醲肥厚。
4.或有孤臣危涕,薛子坠心。
5.放勋乃徂落。
五、五言律诗第一句的平仄格式是---| |,七言律诗第一句的平仄格式是| |--| |-,据此写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各一首。
(10分;五律、七律各5分。
)六、翻译下段古文:(13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彊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故水旱未至而飢,寒暑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
故明於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七、下段古文取自《十三经注疏》,给经文原文及注疏加上标点,同时给注疏文字标上符号并指出传、笺、疏、注音的作者(传笺疏注音())。
(15分)也陕师大古代汉语试题B一、默写:(21分;1题10分,2题11分)1.三十六字母2.《老子•小国寡民》二、填空:(9分;每空1分)1.在《十三经注疏》中,《诗经》的传者是_______代________;笺者是_____代________ ;疏者是_____代________。
2.《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郑玄注:“萧________肃也。
”3.《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笺云:“泮_____畔。
”4.《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王逸注:“美人________ 怀王也。
”三、单项选择:(8分;每空2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____上。
1.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是______。
A. 动词,面向海洋。
B. 名词,海神的名字。
C. 连联词,仰视的样子。
2.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于”是_______。
A. 介词,表关涉对象。
B. 介词,表处所。
C. 介词,表原因。
E. 动词词头。
3.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以”是________。
A. 介词,表原因。
B. 连词,表结果。
C. 连词,表目的。
4.唐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这种注解不仅解释古书原文,同时给前人的注解作注。
这种注解是________ 。
A. 集解B. 笺C. 疏D. 章句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并翻译全句。
(12分;每小题3分)1.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2.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4.八月剥枣。
五、从押韵、对仗、平仄三个角度谈谈律诗的构成。
(20分)六、翻译下段古文:(20分)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於孔子曰:“季氏将有事於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於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牆之内也”。
七、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10分)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使孙书伐之。
初莒有妇人莒子杀其父已为嫠妇及老託于纪鄣纺(搓绳)焉以度而去(去:收藏)之及师至则投诸外或献诸子占(子占:即孙书)子占使师夜缒而登登者六十人缒绝师鼓譟城上之人亦譟莒共公惧启西门而出七月丙子齐师入纪一、名词解释傳:箋:疏:正义:又叫“疏”,(1分)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注释方式,这种注释方式既对经文正文注释,也对前代人的注释做注释。
(1分)讀為:衍文:校勘术语,也叫“衍字、衍”,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加的字。
脱文:校勘术语,也叫“脱字、夺字、脱”等,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脱落的字。
:曰、为、谓之谓貌、之貌犹之言、之为言读为、读曰读若、读如章句:古注的一種。
这种注释不仅对字词进行解释,同时指出章旨和句意。
五音古無輕唇音:钱大昕关于上古声母的结论之一,三十六字母中的轻唇音在上古读成重唇音,轻唇音在上古不存在。
並提:修辞方式,将两句合为一句,使相同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之言:声训术语。
陽聲韻:陰聲韻破讀:三十六字母十三經:失粘三平調:丁種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則為第五字)必須是仄聲,如果用了平聲,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連續出現三個平聲,這叫做“三平調”,是近體詩絕對不允許的。
平水韵粘:近题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对:近题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是指同一聯中對句和出句的平仄應當相對(尤其是雙數字及句尾)。
孤平:乙種句“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為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句式就變成了“仄平仄仄平”,除去韻腳字是平聲以外只有一個字是平聲這叫做“犯孤平”。
拗救借对流水对联二、选择题下面各小题之下,都列举了可供选择的几种答案,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1、《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歧注:“五谷稻黍稷麦菽也。
”赵注用的注释术语应该是:A、曰、B、谓C、谓之D、为2、《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
”郑玄注:“藉借也”。
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之言B、谓之C、犹D、读若3、《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郑玄注:“泮畔。
”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B、读为C、曰D、之言4、《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
”王逸章句:“崔嵬,高。
”王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之B、貌C、之貌D、为5、《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郑玄注:“同门朋,同志友。
”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B、之为言C、谓之D、曰6、《诗经•魏风•葛屦》:“掺掺素手。
”郑玄笺:“掺掺纤纤。
”郑笺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谓B、之言C、读曰D、犹7、《楚词•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王逸章句:“美人怀王。
”王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A、曰B、谓C、谓之D、为8、《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