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同源四倍体
- 格式:ppt
- 大小:5.32 MB
- 文档页数:56
同源四倍体水稻成熟胚囊的结构及异常现象
同源四倍体水稻成熟胚囊的结构及异常现象
应用整体染色透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WCLSM),对包括籼稻、粳稻及爪哇稻在内的13份同源四倍体水稻的成熟胚囊结构进行了观察.同源四倍体水稻多数子房(平均62.90%)胚囊结构正常,与二倍体的正常蓼型的相似,一些子房(平均37.10%)胚囊结构出现异常,异常包括雌性生殖单位退化、极核异常、胚囊退化、卵器退化、异常小胚囊和"双套结构"胚囊等6类.这些异常胚囊都可能影响受精,从而导致结实率降低.不同类型的同源四倍体水稻间异常结构胚囊的频率差异极显著.籼稻与粳稻比较,总的趋势是粳稻异常胚囊的频率高于籼稻,其中粳稻平均为25.66%,籼稻平均为19.34%.同一品种内异常类型的频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显示异常结构胚囊的形成可能与品种的基因型有密切关系.
作者:郭海滨刘向东卢永根冯九焕 GUO Hai-bin LIU Xiang-dong LU Yong-gen FENG Jiu-huan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 刊名:中国水稻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RICE SCIENCE 年,卷(期):2006 20(3) 分类号:Q943 Q944.45 S511.01 关键词:同源四倍体水稻结构胚囊结实率。
同源四倍体的参考基因组同源四倍体的参考基因组是现代生物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涉及到植物遗传和进化的许多重要问题。
以下将借此机会,系统地介绍同源四倍体的参考基因组的研究进展和相关问题。
一.同源四倍体的概念同源四倍体是指染色体组中含有四套来自于同一个基础物种的染色体,这是一种特殊的多倍体类型,一般来说,同源四倍体生物的基因组大小和普通的二倍体相同。
二.同源四倍体的参考基因组的研究进展现今,基因组学技术已经成为植物研究的重要手段,为准确、高效的研究同源四倍体基因组提供了很多先进技术。
在过去几年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两个主要的策略来解决同源四倍体的参考基因组组装问题。
第一种是直接使用第二代测序和基于组装的方法,这种方法以较小的基因组大小和对许多样本的相对便宜的测序为优势。
第二种是使用第三代长读取的测序技术,这种技术已经在许多论文中被证明可在短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同源四倍体的基因组组装。
在2018年11月29日,连云港华东理工大学的张巍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了组装出了疫车前四倍体参考基因组,并公开了其研究成果。
三.同源四倍体的参考基因组的应用同源四倍体的参考基因组的研究将为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同源四倍体的参考基因组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范围,例如:1.提供基因表达和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材料。
2.为同源多倍体植物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提供基础材料。
3.为进一步研究同源四倍体植物的遗传、进化机制提供材料。
4.在植物基因组修饰和繁殖培育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同源四倍体的参考基因组的未来发展同源四倍体的参考基因组研究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
特别是对于杂交同源体系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初期。
此外,如何解决同源四倍体的基因组组装和序列组装的问题,也仍然是研究人员面临的重大挑战。
未来的研究工作应当注重如何更好地挖掘同源四倍体参考基因组的应用潜力,以及解决同源四倍体植物的进化、生态等问题。
园林植物同源四倍体的遗传特性摘要多倍体在园林植物中广泛存在,由于多倍体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已逐渐成为广大遗传育种学家研究的热点。
就同源四倍体与相应二倍体核DNA、雌雄配子育性、受精过程的差异;同源四倍体结实率(或育性)降低的原因及其随世代推移的变化;叶绿体、线粒体与核基因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园林植物;同源四倍体;多倍化;遗传特性一个物种生物体内细胞染色体组数达到3组或3组以上时,称为多倍体。
多倍体作为高等植物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园林植物中广泛存在,如景天科、蔷薇科、锦葵科、禾本科、鸢尾科内多倍体种特别多。
细胞核内染色体组加倍以后,常带来一些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这些改变都与基因剂量有关。
一般表现在叶大、茎粗、花大、色浓;育性低;抗逆性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植物碱等表现偏高。
如四倍体紫罗兰、桂竹香芳香性强、蜜腺多。
自然界的多倍体的产生多出现在分布区的一些边缘地带,多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多倍体的出现常伴随着抗逆性的相对提高,如报春花原产温带,我国云南很多,原始种为二倍体,而新生的异源四倍体分布在二倍体区域内的高山上,三倍体和八倍体分布在更北或更南的高山上,而十四倍体生长在极地。
20世纪30年代,自人们发现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方法以来,育种家们在植物倍性育种方面作出了较多的探索,形成了一些人工多倍体的商业品种。
在花卉方面,矮牵牛、金鱼草、鸡冠花等多倍体植物多表现为叶片肥厚、花色艳丽、花期长、花瓣多等特点,观赏价值得到了提高;林木方面,四倍体桑树及刺槐在生长量及抗逆性方面都较之二倍体对照有了较大提高。
同源四倍体育性的降低是由多方面原因引起的,既有同源四倍体核内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间配对不正常致使育性降低,也有其他原因。
植物的育性主要受核内染色体减数分裂及雌雄配子的育性、授粉受精过程等方面的影响。
由于染色体倍性的变化,植物同源四倍体在前述几个方面较其起源二倍体均有所差异。
同源四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间微管骨架组织和结构变化何金华;程杏安;陈志雄;郭海滨;刘向东;卢永根【摘要】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激光扣描共聚焦显微术,观察了同源四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微管骨架和染色体行为变化.结果表明:同源四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微管组织形态变化与二倍体水稻的基本一致,但出现一些不同,如核周微管较长,纺锤体微管数量较多;并呈现许多异常现象.前期Ⅰ细线期,微管数量少,分布不均匀;偶线期.呈现不规则网络状结构,未见明显的极性分布;粗线期,核仁解体,呈现混乱的网络状结构;双线期,微管提早解聚,不形成环绕状微管;终变期,微管数量稀少,核周未见明显的微管聚集;中期Ⅰ纺锤体形态出现多种异常现象;末期Ⅰ成膜体形状异常,出现点状微管;末期Ⅱ-四分体时期,二分体细胞两端不分开;出现三分体细胞,其内微管混乱.以上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综合认为,微管组织的异常可能与染色体的行为异常存在一定的关联,两者共同作用影响花粉发育,导致育性偏低.【期刊名称】《作物学报》【年(卷),期】2010(036)010【总页数】9页(P1777-1785)【关键词】水稻(Oryza sativa;L.);同源四倍体水稻;减数分裂;花粉;微管骨架【作者】何金华;程杏安;陈志雄;郭海滨;刘向东;卢永根【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植物多倍体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据不完全统计, 约有 75%的禾本科植物是多倍体, 包括小麦在内的许多重要农作物也是多倍体。
家术原均等【4q’人就人工诱导出了同源四倍体西瓜,并用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方式首次培育出了三倍体无籽西瓜,为世界卜西瓜生产开拓了新的领域。
我吲于1957年首次育出了四倍体两瓜~新秋31¨7并用它生产了三倍体无籽西瓜。
70年代以来,我国的西瓜多倍体育种有了很大进展,先后培育出了一批优良的i倍体无籽西瓜,如北京红花、旭马等【“。
90年代,谭素英等Ⅲ1培育出了‘系列无籽西瓜新品种,普遍具有植株生长旺盛、抗病、耐湿、耐储运以及品质优良等优点。
目前,西瓜多倍体研究的重点是解决采种量低、种予发芽率低和成苗率低等“三低”问题。
安水亲等m1人报道,利用二倍体西瓜为母本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可获得当代无籽果实,不仪开辟了一条无耔西瓜生产的新途径,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克服无籽西瓜生产中存在的“三低”现象。
房超等口3’利用组织培养手段诱导四倍体西瓜,并通过组织培养微体扩繁获得四倍体植株,从而加速四倍体西瓜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周期,同时也为其它瓜类多倍体的诱变育种提供了新的方法。
1.2茄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多倍体育种研究工作开展最多最早的是番茄四倍体的研究。
本世纪30年代前苏联就培育出了大果的四倍体番茄Ⅲl。
80年代我国的遗传育种家邹道谦先生从事番茄多倍体育种研究,选育出的大果四倍体番茄一凤毛,颜色鲜艳、风味和品质具佳;选育出的小果四倍体番茄一奇丽,果肉厚、水分少、耐贮藏,特别适合罐装和制酱,其缺点是结籽率降低,生育期延迟。
刘艳俊等i”’人诱导出了座果多而果实大的四倍体番茄。
国外曾报道,四倍体辣椒从产量上并不Lg--倍体具有优点,但果实的营养成分提高,维生素C(Vc)增加15%~70%,C.代干物重和粗蛋白的含量亦有提高,但未发现氨基酸含量的差异”“。
1.3根菜类蔬菜根菜类蔬菜是以块根为食用器官,由二倍体诱变成多倍体后,肉质根的品质和产量往往有所提高。
前东德、日本、瑞典、以及原西德等国家对萝f、的多倍体育种获得了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