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乳酸菌混合培养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5.03 KB
- 文档页数:4
乳酸微生物区系在不同类型的酸奶中的生存能力摘要:对3种培养介质的合适性就行了实验 (脱脂牛奶琼脂,M17琼脂和MRS琼脂且在喜氧和厌氧条件下孵化)以获得完整的和不同类型的乳酸菌。
共有25种通过IA培养基获得的不同类型的酸奶样品(set,脱脂set,drinking,以及set with ``dulce de leche')被使用。
分别在6摄氏度以及12摄氏度的条件下对乳酸菌的生存能力进行了研究。
脱脂牛奶琼脂(aerobiosis) 对于完整的具有区分性的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事最为有效的介质。
细胞活力取决于酸奶类型和贮藏温度。
在此基础上的在最小量为107 CFU gÿ1的基础上,酸奶的货架期超过了60天,而预期的使用酸奶只有45天。
在12C、保质期与脱脂酸奶一致却比其他类型酸奶要短。
当货架期与乳酸菌含量有关时,贮存温度与酸奶类型都必须考虑。
2000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关键词:酸奶;乳酸菌;货架期;存储1。
介绍自从20世纪60年代,发酵牛奶的工业化生产—尤其是酸奶—在世界各地飞速发展。
酸奶的成功是由几个因素决定的:其天然的形象,它的感官特性(清新带有酸味的味道和有特色的口味)具有营养、预防和治疗性能,它低廉的成本(参照生产线上的高出产率)Roissart,1994年6月初版。
在阿根廷酸奶是需求增长最大的日常产品。
在1980年,酸奶每人每年消耗达到1.8 l,在1992年达到了6.1l(SAGPA,1996)。
1995年,阿根廷用来制造酸奶制品的牛奶的体积占到了国内工业化牛奶总量的3%。
(Edipres,1996)。
酸奶这样高浓度的发酵牛奶中的乳酸菌对于消费者的健康有着诸多好处:一个更高的乳糖耐受(IDF、1988a;马提尼1987;SYNDFRAIS等,1984年),平衡截肠道微(IDF、1988a;Nakasawa及居屋洋子,1992;木材,1992年)、抗菌活性(IDF,1988a Rasic & Kurmann;;SYNDFRAIS,1978年、1984年; Wood,1992年)、刺激免疫系统(IDF,1988a Roissart & Luquet;anti-tumoral)法国与西班牙规定或假期的酸奶中乳酸菌含量最少为5X108 CFU/ml。
乳酸菌分离及混菌培养对酿酒酵母乙醇发酵的影响任晓镤;李明杨;陈胜慧子;牛希跃;许倩【摘要】慕萨莱思是极富传统维吾尔族民族特色的饮品,酿酒酵母与乳酸菌的共存广泛存在于其自然发酵过程中.采用5种乳酸菌分离培养基分别从2个慕萨莱思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并采用微量板半定量法对其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检测,再将其与5株分离自慕萨莱思的酿酒酵母进行混菌培养,探索酿酒酵母对乳酸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然后模拟慕萨莱思自然发酵检测混菌生物膜对酿酒酵母乙醇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共从2个慕萨莱思样品中分离获得21株疑似乳酸菌,其中2株为生物膜形成强阳性菌株,经鉴定分别为植物乳杆菌(T1-8)和戊糖片球菌(M1-6);混菌培养后,酿酒酵母A对T1-8生物膜的形成有极显著促进作用(p<0.01),酿酒酵母B和D对T1-8生物膜的形成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混菌组合A+T1-8、B+T1-8、C+T1-8、D+T1-8、B+M1-6、C+M1-6及D+M1-6组能将相应的酿酒酵母乙醇产量提高近2倍或以上.【期刊名称】《农业机械学报》【年(卷),期】2016(047)008【总页数】5页(P255-259)【关键词】慕萨莱思;酿酒酵母;乳酸菌;生物膜;乙醇发酵【作者】任晓镤;李明杨;陈胜慧子;牛希跃;许倩【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阿拉尔843300;塔里木大学南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兵团重点实验室,阿拉尔843300;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阿拉尔843300;塔里木大学南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兵团重点实验室,阿拉尔843300;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阿拉尔843300;塔里木大学南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兵团重点实验室,阿拉尔843300;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阿拉尔843300;塔里木大学南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兵团重点实验室,阿拉尔843300;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阿拉尔843300;塔里木大学南疆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兵团重点实验室,阿拉尔84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3慕萨莱思是新疆维吾尔族利用鲜食或兼食性的葡萄取汁、熬煮、发酵而成的一种天然酒精饮料。
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乳酸发酵酸菜的应用研究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指导教师年月摘要本论文以实验室提供的短乳杆菌S1-3和植物乳杆菌Sc6-3、Sc9-6三株乳杆菌为供试菌株,经测定其生长特性的基础上尝试发酵酸菜试验。
结果显示,三株乳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均为30-35℃,能够耐受的最大盐浓度为7%。
用不同菌种组合的发酵剂发酵白菜,筛选出的最佳菌种组合为:D1(S1-3:Sc9-6=1:1);产品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接种量3%、盐浓度5%、发酵温度20℃、发酵时间3天。
D1组混合菌种的生产酸菜过程中,在发酵的初期(ld-3d)产酸速率远远大于对照组,其产酸量比对照组高8.0倍,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降低。
关键词:酸菜;乳酸菌;筛选.AbstractThis paper provides a short laboratory S1-3 and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c6-3, Sc9-6 for the three strains of Lactobacillus strains tested,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attempt to fermented vegetable tri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ree strain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are the optimal growth temperature 30-35 ℃, can withstand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 of 7%.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starter strains fermented cabbage, the best strains selected combination of: D1 (S1-3: Sc9-6 = 1:1); product optimal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were: 3% inoculum, salt Concentration of 5%,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20 ℃, the fermentation time of 3 days. D1 group of mixed bacteria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sauerkraut, in the early stages of fermentation (ld-3d) acid production rate far grea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cid production 8.0 time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increase nitrite content decreased.Key words : Fermented vegetable ;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 Filter目录1 前言 11.1 概述 11.2 酸菜的发酵机理 11.3 乳酸发酵对蔬菜的意义 31.3.1 提高蔬菜制品的营养价值 31.3.2 改善蔬菜制品的风味 31.3.3 延长蔬菜制品保质期 31.3.4 增加蔬菜制品的保健作用 31.3.5 丰富蔬菜制品的花色品种 4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2材料与方法 52.1试验材料 52.2 仪器设备 52.3 试验方法 52.3.1供试菌液的制备 52.3.2 供试乳酸菌的温度生长特性 52.3.3 供试乳酸菌的耐盐试验 52.3.4 最佳发酵组合的筛选试验 62.3.5 发酵试验 62.3.6 感官品质评价: 72.3.7 纯菌发酵对酸菜产品质量的影响 73 结果与分析 83.1最适生长温度试验结果 83.2 耐盐试验的结果 103.3最佳发酵菌种组合的筛选及发酵试验结果 113.3.1发酵菌株组合的筛选 113.3.2发酵试验结果 133.3.3 纯菌发酵对酸菜产品质量的影响 154结论 17致谢 18参考文献 19作者简介 201 前言1.1 概述酸菜是一种独特且具有悠久历史的大众的乳酸发酵蔬菜制品。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混合培养的概念及其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掌握混合培养的实验操作方法,包括菌种的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培养和观察等。
3. 通过实验观察混合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分析微生物的共生关系。
二、实验原理混合培养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生物在同一培养基上共同培养,以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混合培养中,微生物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共生、互养等关系。
通过观察混合培养过程中的菌落形态、生长速度、颜色变化等特征,可以分析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2. 培养基:LB培养基、M9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3.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无菌操作台、移液器、接种环、试管、培养皿等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制备:按照实验要求,分别制备LB培养基、M9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
将培养基分装于试管或培养皿中,高压蒸汽灭菌,待冷却后备用。
2. 菌种活化:将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分别接种于对应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过夜。
3. 接种:取活化后的菌种,用无菌移液器分别接种于LB培养基、M9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上,培养过夜。
4. 混合培养:将培养过夜的菌种分别接种于三种培养基上,每种培养基接种三种菌种。
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5.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培养皿上的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生长速度、颜色变化等特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大肠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混合培养:在LB培养基上,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能生长,但菌落形态有所不同。
大肠杆菌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无色;枯草芽孢杆菌菌落呈圆形、表面粗糙、干燥、白色。
在适宜的温度下,两种菌种能共存,但生长速度较慢。
LB、ST和LA混菌发酵酸乳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LB、ST和LA混菌发酵酸乳的研究一、研究背景酸奶作为一种传统的乳制品,因其含有活性乳酸菌,对人体有益,深受消费者喜爱。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酸奶主要是以单一菌种发酵制成,但是这样制得的酸奶味道单一,口感欠佳。
因此,开展多菌种混合发酵制酸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混合应用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三种菌株发酵制酸奶的工艺条件和品质特点,通过对酸奶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口感和感官评价等方面的分析,探讨多菌种混合发酵制酸奶的最佳酵母配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等关键因素,并进一步评价混合发酵酸奶在口感、风味、保健功能等方面的差异。
该研究对于优化酸奶的品质、提高其口感和营养价值,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方法1. 菌株培养:分别从有关研究实验室中,选取Lactobacillus bulgaricus(LB)、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三种活性乳酸菌,进行细菌筛选和培养。
2. 酸奶制备:在特定的发酵工艺条件下,将三种菌株混合发酵制备酸奶,并对控制变量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可以采用传统的奶制品工艺或新型发酵装置进行实验。
3. 酸奶品质分析:通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口感评价和感官评价等方法,对制得的酸奶进行分析和评估。
四、预期结果及研究成果通过多种评价指标的分析和比较,预计会得出最佳的LB、ST和LA 混合发酵配比、最佳发酵时间和最佳发酵温度等重要参数;同时能对混合菌种发酵制酸奶的理化指标变化、品质特点、口感和风味进行深入探究。
研究成果将对混菌发酵酸乳的生产和工艺调控提供有力支持,也可为深入开发开发更多的功能性酸奶产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凝固型酸奶的制作凝固型酸奶的制作一、实验目的掌握凝固性酸奶的加工方法、原理二、原理利用乳酸菌在适当的条件下发酵产生乳酸,使乳PH值的降低,导致蛋白质变性发生乳凝固而形成酸奶。
三、实验用具、材料电磁炉锅勺子台秤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量筒一次性杯子保鲜膜纯牛奶或奶粉酸奶(菌种)白砂糖四、步骤1.灭菌将量筒、筷子、勺子、剪刀等物品置于锅中,利用蒸汽灭菌15min.2.菌种扩大培养将纯牛乳在90~95℃条件下保温5min预热杀菌,并将6%白砂糖溶于其中,冷却至42℃~45℃,接种酸奶量为10%,于生化培养箱中恒温培养,培养温度43℃,时间3.5~4.0h.3.酸奶的制作将纯牛乳在90~95℃条件下保温5min预热杀菌,并将6%白砂糖溶于其中,搅拌均匀,然后冷却至42℃~45℃,接种上述酸奶量为5%,分装于一次性杯子中,每杯中装大约2/3左右,用保鲜膜密封。
于生化培养箱中恒温培养,培养温度43℃,时间3.5~4.0h.在酸奶发酵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摘要:本文论述在酸奶发酵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因素,直接对酸奶的发酵质量、浓度、口感等产生作用。
关键字:酸奶发酵影响酸乳是发酵乳。
所谓发酵乳就是乳和乳制品在特征菌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酸性凝乳状制品,在保质期内该类产品中的特征菌必须大量存在,并能继续存活且具有活性。
因此,酸乳是指在乳中添加乳酸菌(保加利亚杆菌、嗜热链球菌)经乳酸发酵制成的凝乳状产品,成品中必须含有大量的、相应的活性微生物。
在酸奶的发酵过程中,有很多影响因素存在:1. 发酵剂接种量对酸奶品质的影响实验了不同发酵剂在40℃下发酵4h后,对其感官状态、组织状态等的参数进行了对比。
经对比加入发酵剂的量为4%时,其感官状态、组织状态最好。
如表3所示:4%的添加量为最佳。
表1不同发酵剂添加量对绿豆酸奶质量的影响试验号接种量/%感官状态组织状态评分13酸味较淡,风味一般,凝固时间较长组织状态良好,有少量末凝固1324酸甜适口,风味好,凝乳状态好组织状态良好,质地均匀17 35口味略偏酸,风味差组织状态一般,有乳清析出14由表可知,当接种量为4时,酸甜适口、口感适宜,凝乳状态好,质地均匀,乳香和绿豆香味适宜,有独特风味。
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培养中试研究摘要研究了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发酵培养的工艺参数,从菌的生长动态、pH 值变化动态、还原糖等方面对所选条件进行中试验证,结果表明:前期好氧培养时,培养温度28~30℃、通气量300L/min,通1h停10min、搅拌转速45rpm,210min停30min、培养24h;后期厌氧发酵时,培养温度32~34℃、通气量0 L/min、搅拌转速45rpm,通30min停30min、培养24h,能达到预期的生产效果。
关健词微生物制剂;培养;酵母菌;乳酸菌;中试为充分表达各种微生物的生产能力,对一定的微生物来说,需要研究微生物菌体的发育、生长和代谢等过程,以及各种生物、理化和工程环境因素对这些过程的影响。
由于发酵过程的复杂性,控制其过程比较困难,特别是控制混合微生物的发酵生产[1]。
为使发酵生产能得到最佳效果,只能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测定与发酵条件和内在代谢变化有关的各个参数,以了解有关产生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代谢变化规律,并根据各个参数的变化情况,结合代谢调控的基础理论,有效地控制发酵,以达到预期的生产水平。
该文对乳酸菌和酵母菌在自行研制的半自动微生物发酵罐中的中试培养参数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红糖、葡萄糖、植物油、磷酸氢二钾、蛋白胨、胡萝卜、硫酸镁、豆粕,均为市售产品。
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tail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等菌种均从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存中心购得保存。
1.2试验方法1.2.1培养基制备。
具体为:2%红糖、1.5% 葡萄糖、0.1% 蛋白胨、1% 豆粕、0.5% 萝卜汁、0.1% K2HPO4,0.1% MgSO4·7H2O、0.15%植物油、水1 000mL、pH值6.4~6.6;配料后混匀溶解,放入L-200型的微生物发酵罐中。
左梦楠,刘伟,全琦,等. 乳酸菌高密度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9):436−44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1090289ZUO Mengnan, LIU Wei, QUAN Qi,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High-density Culture Technology[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2, 43(19): 436−44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1090289· 专题综述 ·乳酸菌高密度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左梦楠1,刘 伟2,3,4, *,全 琦1,张菊华1,2,3,4,*(1.湖南大学研究生院隆平分院,湖南长沙 410000;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00;3.果蔬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 410000;4.湖南省果蔬加工与质量安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湖南长沙 410000)摘 要:乳酸菌对人类生活大有裨益,是工商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
乳酸菌高密度培养是其工业化应用的重要步骤。
乳酸菌高密度培养可以较低的培养体积和较短的培养周期获得较高的菌体密度,提高发酵速度和发酵效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能够减少后续发酵剂的使用量,并控制设备投资,降低生产成本。
乳酸菌高密度培养受到生产菌株、培养基成分、发酵条件以及发酵模式等因素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乳酸菌高密度培养的营养消耗模式、培养基、培养条件、培养技术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乳酸菌发酵剂的高效制备及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质粒电转三种乳酸菌的比较研究王巧惠;王光强;宋馨;夏永军;曹利瑞;艾连中【摘要】为比较研究不同质粒针对不同乳酸茵的电转效率的差异,分别以乳酸乳球菌NZ9000、干酪乳杆菌LC2W和植物乳杆菌WCFS1三种乳酸菌为受体,以七种不同质粒为载体,进行电转实验.结果表明在乳酸乳球菌NZ9000中,转化效率最高的是pIB 184质粒,达到了1.53×107 cfg/μgDNA,在干酪乳杆菌LC2W中,pSIP403质粒的电转化效率最高,达到了6.42×105 cfg/μgDNA,在植物乳杆菌WCFS1的电转化中,是pNZ44质粒达到8.68×105 cfg/μgDNA的最高转化效率.其中质粒pIB184和pNZ44在三种菌株中均有较高的电转化效率,超过了103 cfg/μgDNA,另一方面T-pAMS100、pSIP403、pSIP409三个质粒在干酪乳杆菌与植物乳杆菌中的电转化效率明显高于乳酸乳球菌.不同质粒针对不同乳酸茵的转化效率为乳酸茵的高效电转和表达栽体的选择与构建提供了可行依据.【期刊名称】《工业微生物》【年(卷),期】2016(046)001【总页数】6页(P36-41)【关键词】乳酸乳球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电转化;质粒【作者】王巧惠;王光强;宋馨;夏永军;曹利瑞;艾连中【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上海200093【正文语种】中文乳酸菌在净化肠道、改善机体营养和维护宿主健康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被公认为是安全的,是食品级(food-grade)微生物,是优良的载体微生物,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学者就开始致力于乳酸菌分子生物学及作用机制的研究[1-2]。
仔猪复合益生乳酸杆菌制剂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共3篇仔猪复合益生乳酸杆菌制剂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1仔猪复合益生乳酸杆菌制剂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摘要随着家畜养殖业的发展,对于动物肠道健康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本文研究了一种针对仔猪的复合益生乳酸杆菌制剂,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益生乳酸杆菌制剂可以维持仔猪肠道菌群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增强肠道免疫力,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和健康状态。
关键词:仔猪、复合益生菌、肠道菌群、免疫力、生长性能一、引言随着家畜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动物肠道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肠道是动物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肠道内菌群对于动物的消化、营养吸收、免疫系统等具有重要影响。
而在现实生产中,由于环境污染,饲料不合理等多种因素,常常会导致动物肠道菌群失衡,引发肠道疾病。
同时,消耗了动物体内的养分和能量,导致生长性能下降,对肉类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益生剂在维护动物肠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在益生剂中,益生菌和益生物质是最常用的两种形式。
益生菌是指能够在动物肠道内存活并对宿主有益的菌群,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等;益生物质则是通过菌群发酵制成的物质,如发酵乳、发酵饲料等。
复合益生菌制剂是近年来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益生剂,它由多种益生菌组成,具有更强的维护肠道健康的能力。
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复合益生乳酸杆菌制剂,探究其在维护仔猪肠道健康方面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机理。
二、材料与方法1.制备复合益生乳酸杆菌制剂本研究选取了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三种益生菌作为复合菌,分别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进行纯菌培养。
然后将三种菌混合,并加入辅料和搅拌剂,进行制剂的生产。
2.动物试验选取生长健康、体重相似的仔猪,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头。
实验组喂养复合益生乳酸杆菌制剂饲料,对照组喂养普通饲料。
在试验开始前和结束后,对仔猪体重、血液指标、肠道菌群进行检测。
三、结果与分析1.复合益生乳酸杆菌制剂的制备图1为复合益生乳酸杆菌制剂的SEM扫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