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650.50 KB
- 文档页数:16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
各自优势
原核生物:(1)、DNA量少,只有一条由环状DNA分子构成的单个染色体,在转录翻译的过程中不易出错。
(2)、以简单二分裂方式繁殖,无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
保证了子代与亲代在遗传上的一致性。
(3)、原核生物生态分布极其广泛,生理性能也十分复杂。
(4)、繁殖方式简单,大大加快了繁殖速度。
真核生物:(1)、细胞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
分区进行,保证了整个过程的顺利。
(3)、真核细胞在细胞周期中有专门的DNA复制期(S期),更进一步地保证了DNA完全复制。
(4)、真核生物细胞具微管结构,能够维持细胞形态,辅助细胞内运输,与其他蛋白共同装配成纺锤体,基粒,中心粒,鞭毛,纤毛神经管等结构。
而鞭毛和纤毛的运动在生殖细胞——精子的运动过程中具重要作用。
(5)、真核生物遗传重组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重组,这使得后代具有遗传多样性。
(6)、真核生物细胞具有多种细胞器,各自分工、相互合作,有利于各个过程的有序进行。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在种类繁多的细胞世界中,根据其进化地位、结构的复杂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真核细胞有细胞核,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真核生物,但二者的区别还不仅如此,现就高中阶段所学知识,将二者之间的区别归纳如下。
1细胞壁上的差异原核细胞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和胞壁酸,还有脂多糖、脂蛋白等成分。
细胞壁除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外,还对物质交换起部分调节作用,其成分还与抗原性、致病性等方面有关。
真核细胞中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2细胞核与染色体水平原核生物的特征是体积较小,直径由0.2~10µm,进化地位较原始,现存资料可以证明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进化而来。
代表性的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看有没有成型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将它的遗传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没有核膜、没有核仁、没有固定形态、结构也较简单,其遗传信息量小,遗传信息的载体是裸露的双链环状DNA分子,没有与组蛋白结合,不构成染色体(有的原核生物在其主基因组外还有更小的能进出细胞的质粒DNA)。
真核细胞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核膜将细胞内部分成细胞核与细胞质两部分,核膜上有核孔,核内有核仁,其绝大多数遗传物质就分布在细胞核内,双层核膜的出现为遗传物质结构的演化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使高度复杂的遗传装置相对独立起来,也使基因的表达具有严格的区域性。
真核细胞遗传信息的载体DNA与原核细胞的DNA相比,其结构与数量都有变化。
数量由几千发展到几万甚至十万以上;结构为线状,线状的DNA分子能与多种组蛋白结合,形成直径10nm的核小体结构,然后再以核小体为结构单位高度螺旋盘绕形成复杂的染色体或染色质。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
1. 细胞类型不同:真核生物是多细胞生物,具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结构;而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并无细胞核。
2. 基因组表达不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表达非常复杂,有多种不同的转录因子可以调节基因表达;而原核生物的基因组表达相对较简单,只有一些基本的转录机制可以调节基因表达。
3. 细胞代谢不同:真核生物中有复杂的细胞代谢网络,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而原核生物的细胞代谢相对较简单,具有相对较低的适应性。
4. 生殖方式不同: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多样,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而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仅有无性生殖。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一、概念1、真核即真核生物是所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根本性区别是前者的细胞内含有细胞核,因此以真核来命名这一类细胞。
许多真核细胞中还含有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
由于具有细胞核,因此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与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也大不相同。
真核生物在进化上是单源性的,都属于三域系统中的真核生物域,另外两个域为同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和古菌。
但由于真核生物与古菌在一些生化性质和基因相关性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有时也将这两者共同归于Neomura演化支。
科学家认为,从基因证据来看,真核生物是细菌与古菌的基因融合体,它是某种古菌与细菌共生,异种结合的产物。
[1]最原始的真核生物的直接祖先很可能是一种异常巨大的原核生物,体内具有由质膜内褶而成的象内质网那样的内膜系统和原始的微纤维系统,能够作变形运动和吞噬。
以后内膜系统的一部分包围了染色质,于是就形成了最原始的细胞核。
内膜系统的其他部分则分别发展为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器。
按照美国学者L.马古利斯等重新提出的“内共生说”(见细胞起源),线粒体起源于胞内共生的能进行氧化磷酸化的真细菌,而叶绿体则起源于胞内共生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
美国学者R.W.惠特克1969年把真核生物分为5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单细胞真菌。
真菌界营腐生或寄生生活,多数种类细胞有几丁质的壁,菌体多由菌丝组成。
植物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有纤维素的壁。
动物界营摄食或捕食生活,多数种类能运动,细胞无壁,有复杂的胚胎发育过程。
这种分法现在已经得到了较普遍的承认。
2、原核,完全成熟并且精子已进入卵子后的配子。
原核也指原核细胞(如细菌)的核质体。
结合上一段,可见: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是真核生物,但生殖细胞却都是原核细胞,因此可断定——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细菌的后代。
生物学中的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比较研究从微观的细胞结构到宏观的生态系统功能,生命在不断地演化与变异。
在生命的演化史中,生物可以被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大类。
本文将探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比较研究。
一、背景简介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是两种类别极其不同的生物体系。
真核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等各种生物,这些生物的细胞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溶酶体等。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细菌,它们没有核膜分离细胞的核,没有细胞器,其细胞壁和细胞膜简单,直接暴露在外面。
二、细胞结构的比较1. 细胞膜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细胞膜结构有所不同。
真核生物的细胞膜有多层结构,而且通常是一些流动的脂质双层。
它包含有许多蛋白质,通过这些蛋白质可以在其表面上实现功能。
原核生物的细胞膜只是一个薄膜,没有分层结构。
2. 核真核生物的核非常明显,通常是单独包含在一个膜中的结构。
核发挥着调控细胞活动和遗传信息传输的作用。
原核生物没有核,而是通过单个螺旋形的DNA分子来存储遗传信息。
3. 细胞壁细胞壁在不同的生物中有着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在真核生物中,细胞壁通常是一个保护性层,在脆性的细胞膜的外部添加了一个硬壳。
例如,植物的细胞壁通常是由纤维素组成。
在原核生物中,细胞壁是细菌的标志性特征,它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和肽聚合物。
三、代谢途径的比较1. 能量代谢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能量代谢很不同。
大多数真核生物都需要氧气来代谢葡萄糖中的能量,并产生大量的ATP。
原核生物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代谢能量,例如,某些细菌可以通过使用硫化物代替氧气来代谢能量。
2. 其他代谢途径真核生物通常具有比原核生物更多样化的代谢方式。
例如,在真核生物中,尿素是一种人体代谢产物,它由肝脏合成并从肾脏排出体外。
而在原核生物中,氨是通过原料的代谢产生的废物之一。
四、复杂性的比较1. 基因组大小真核生物要比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大得多。
例如,人的基因组大约有3亿个碱基对,而细菌和蓝细菌的基因组只有数百万个碱基对。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翻译的区别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之间的翻译差异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翻译速度:原核生物的翻译速度通常比真核生物快,这是因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来分隔核糖体和核酸,核糖体可以直接与mRNA进行翻译。
真核生物的翻译过程包括核糖体从细胞质
转移到核膜附近,这会导致翻译速度减慢。
2. 调控机制:真核生物的翻译过程受到更复杂的调控机制的调节,包括转录后修饰、剪接、转运等。
这些机制可以影响mRNA的稳定性、转位效率和选择性翻译。
相比之下,原核
生物的翻译调控较为简单,通常仅受到转录水平的调控。
3. 蛋白合成位置:真核生物的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而原核生物的翻译则通常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此外,真核生物还涉及将翻译产物运输到其他细胞器,如内质网或线粒体。
4. 翻译起始序列: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翻译起始序列上也存在差异。
原核生物的翻译起始序列通常是一个Shine-Dalgarno
序列和一个启动子区域,而真核生物则依赖mRNA上的5'端
帽子和3'端的poly(A)尾来展开翻译起始。
综上所述,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之间在翻译过程中存在速度、调控机制、位置和起始序列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生物体不同的细胞结构和进化途径。
真核与原核区别一、概念1、真核即真核生物是所有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其细胞具有细胞核的生物的总称,它包括所有动物、植物、真菌和其他具有由膜包裹着的复杂亚细胞结构的生物。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根本性区别是前者的细胞内含有细胞核,因此以真核来命名这一类细胞。
许多真核细胞中还含有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
由于具有细胞核,因此真核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与没有细胞核的原核生物也大不相同。
真核生物在进化上是单源性的,都属于三域系统中的真核生物域,另外两个域为同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和古菌。
但由于真核生物与古菌在一些生化性质和基因相关性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有时也将这两者共同归于Neomura演化支。
科学家认为,从基因证据来看,真核生物是细菌与古菌的基因融合体,它是某种古菌与细菌共生,异种结合的产物。
[1]最原始的真核生物的直接祖先很可能是一种异常巨大的原核生物,体内具有由质膜内褶而成的象内质网那样的内膜系统和原始的微纤维系统,能够作变形运动和吞噬。
以后内膜系统的一部分包围了染色质,于是就形成了最原始的细胞核。
内膜系统的其他部分则分别发展为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细胞器。
按照美国学者L、马古利斯等重新提出的“内共生说”(见细胞起源),线粒体起源于胞内共生的能进行氧化磷酸化的真细菌,而叶绿体则起源于胞内共生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
美国学者R、W、惠特克1969年把真核生物分为5界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单细胞真菌。
真菌界营腐生或寄生生活,多数种类细胞有几丁质的壁,菌体多由菌丝组成。
植物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有纤维素的壁。
动物界营摄食或捕食生活,多数种类能运动,细胞无壁,有复杂的胚胎发育过程。
这种分法现在已经得到了较普遍的承认。
2、原核,完全成熟并且精子已进入卵子后的配子。
原核也指原核细胞(如细菌)的核质体。
结合上一段,可见: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是真核生物,但生殖细胞却都是原核细胞,因此可断定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细菌的后代。
从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3个方面,叙述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得异同。
一、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得不同点A、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复制得不同点:1、真核生物DNA得合成只就是在细胞周期得S期进行,而原核生物则在整个细胞生长过程中都可进行DNA合成2、原核生物DNA得复制就是单起点得,而真核生物染色体得复制则为多起点得。
真核生物中前导链得合成并不像原核生物那样就是连续得,而就是以半连续得方式,由一个复制起点控制一个复制子得合成,最后由连接酶将其连接成一条完整得新链。
3、真核生物DNA得合成所需得RNA引物及后随链上合成得冈崎片段得长度比原核生物要短。
4、原核生物中有DNA聚合酶Ⅰ、Ⅱ、Ⅲ三种聚合酶,并有DNA聚合酶Ⅲ同时控制两条链得合成。
真核生物中有α、β、γ、ε、δ五种聚合酶。
聚合酶α、δ就是DNA 合成得主要酶,分别控制不连续得后随链以及前导链得生成。
聚合酶β可能与DNA修复有关,聚合酶γ则就是线粒体中发现得唯一一种DNA聚合酶、5、染色体端体得复制不同。
原核生物得染色体大多数为环状,而真核生物染色体为线状。
末端有特殊DNA序列组成得结构成为端体。
B、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得不同点:1、真核生物得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原核生物则在拟核区进行。
2、真核生物mRNA分子一般只编码一个基因,原核生物得一个mRNA分子通常含多个基因。
3、真核生物有三种不同得RNA聚合酶催化RNA合成,而在原核生物中只有一种RNA聚合酶催化所有RNA 得合成。
4、真核生物得RNA聚合酶不能独立转录RNA,三种聚合酶都必须在蛋白质转录因子得协助下才能进行RNA得转录,其RNA聚合酶对转录启动子得识别也比原核生物要复杂得多。
原核生物得RNA聚合酶可以直接起始转录合成RNA。
C、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翻译得不同点:1、氨基酸得活化:原核起始氨基酸就是甲酰甲硫氨酸,真核就是从生成甲硫氨酰-tRNAi开始得。
2、翻译得起始:原核得起始tRNA就是fMet-tRNA(fMet上角标),30s小亚基首先与mRNA模板相结合,再与fMet-tRNA(fMet上角标)结合,最后与50s大亚基结合。
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知识点总结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生物界中两个主要的分类群体。
它们在细胞结构、遗传物质、代谢途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细胞结构、遗传物质、代谢途径三个方面总结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不同之处。
一、细胞结构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核糖体和核酸组成。
细胞质是原核生物的细胞内液体,其中包含了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所需的物质。
细胞膜是由脂质分子组成的薄膜,起到细胞的保护和选择性通透的作用。
细胞壁则是许多原核生物中独有的结构,它可以提供细胞的形态稳定性和保护细胞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核糖体是原核生物中的蛋白质合成机器,位于细胞质中,没有被细胞膜包围。
细胞核则是原核生物中缺失的结构,其遗传物质直接位于细胞质中。
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相对复杂,除了具有原核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外,还存在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
细胞核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最显著的特征,其中包含了大部分的遗传物质。
内质网是一个复杂的膜系统,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修饰和分泌。
高尔基体则是与内质网相连的一系列扁平膜囊泡,主要参与蛋白质的后续修饰和分泌。
线粒体是真核生物中能量产生的主要场所,通过细胞呼吸产生ATP。
二、遗传物质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单个环状DNA分子,位于细胞质中,没有被细胞核包围。
原核生物的DNA较为简单,不含有内含子,基因结构相对较为简单。
此外,原核生物中还存在一些环状DNA的附属结构,称为质粒,可以自主复制和传递。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线状DNA分子,位于细胞核中,由核膜包围。
真核生物的DNA较为复杂,含有内含子,基因结构相对较复杂。
真核生物的DNA与蛋白质共同组成染色质,通过染色质的紧密程度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三、代谢途径原核生物的代谢途径相对简单,主要通过细胞膜上的酶来完成。
原核生物中存在多种代谢途径,如糖酵解、无氧呼吸、光合作用等。
其中,光合作用是一种特殊的代谢途径,只存在于一部分原核生物中。
生物大分子范围内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1.从遗传物质上: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以双螺旋DNA 构成的一条染色体,仅形成一个核区,没有核膜包围,无核仁,称为原核或拟核,无组蛋白与之相结合。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以双螺旋DNA 构成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多条染色体群,形成一个真核,有一核膜包围,膜上有孔,有核仁,明显有别于周围的细胞质,并有组蛋白与之相结合。
而且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携带有自己的DNA ,可自主复制。
2.从细胞结构上: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质由细胞膜包围,并有细胞膜大量褶皱内陷入细胞质中形成中间体或称为间体。
不含其他分化明显的细胞器,只含有核糖体。
真核生物细胞同样由细胞膜包围,但不内陷,内含多种细胞器,如主要进行呼吸能量代谢的线粒体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等。
各种细胞器有各自的膜包围,细胞器膜与细胞膜之间无直接关系。
真核细胞具有由染色体、核仁、核液、双层核膜等构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无核膜、核仁,故无真正的细胞核,仅有由核酸集中组成的拟核。
真核细胞有由肌动、肌球蛋白等构成的微纤维系统,后者与胞质环流、吞噬作用等密切相关;而原核生物却没有这种系统,因而也没有胞质环流和吞噬作用。
原核细胞功能上与线粒体相当的结构是质膜和由质膜内褶形成的结构,但后者既没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也没有自己特有的合成系统。
真核生物的植物含有叶绿体,它们亦为双层膜所包裹,也有自己特有的基因组和合成系统。
与光合磷酸化相关的电子传递系统位于由叶绿体的内膜内褶形成的片层上。
原核生物中的蓝细菌和光合细菌,虽然也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膜结构,称之为类囊体,散布于细胞质中,未被双层膜包裹,不形成叶绿体。
3. 从蛋白质的合成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的蛋白质合成都是在核蛋白体上进行,但大小不同,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为70S ,而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为80S ,其细胞器的核蛋白体也为70S 。
而且它们各自的亚单位构成也不一样,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是由50S 和30S 的两个亚单位构成,真核生物的核蛋白体是由60S 和40S 两个亚单位构成,各亚单位的构成上也有区别。
从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3个方面,叙述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异同。
一、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不同点A、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复制的不同点:1.真核生物DNA的合成只是在细胞周期的S期进行,而原核生物则在整个细胞生长过程中都可进行DNA合成2.原核生物DNA的复制是单起点的,而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则为多起点的。
真核生物中前导链的合成并不像原核生物那样是连续的,而是以半连续的方式,由一个复制起点控制一个复制子的合成,最后由连接酶将其连接成一条完整的新链。
3.真核生物DNA的合成所需的RNA引物及后随链上合成的冈崎片段的长度比原核生物要短。
4.原核生物中有DNA聚合酶Ⅰ、Ⅱ、Ⅲ三种聚合酶,并有DNA聚合酶Ⅲ同时控制两条链的合成。
真核生物中有α、β、γ、ε、δ五种聚合酶。
聚合酶α、δ是DNA 合成的主要酶,分别控制不连续的后随链以及前导链的生成。
聚合酶β可能与DNA修复有关,聚合酶γ则是线粒体中发现的唯一一种DNA 聚合酶.5.染色体端体的复制不同。
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大多数为环状,而真核生物染色体为线状。
末端有特殊DNA序列组成的结构成为端体。
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转录的不同点:1.真核生物的转录在细胞核内进行,原核生物则在拟核区进行。
2.真核生物mRNA分子一般只编码一个基因,原核生物的一个mRNA分子通常含多个基因。
3.真核生物有三种不同的RNA聚合酶催化RNA合成,而在原核生物中只有一种RNA聚合酶催化所有RNA 的合成。
4.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不能独立转录RNA,三种聚合酶都必须在蛋白质转录因子的协助下才能进行RNA的转录,其RNA聚合酶对转录启动子的识别也比原核生物要复杂得多。
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可以直接起始转录合成RNA。
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翻译的不同点:1.氨基酸的活化:原核起始氨基酸是甲酰甲硫氨酸,真核是从生成甲硫氨酰-tRNAi开始的。
2.翻译的起始:原核的起始tRNA是fMet-tRNA(fMet上角标),30s小亚基首先与—mRNA模板相结合,再与fMet-tRNA(fMet上角标)结合,最后与50s大亚基结合。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辨析四川省南充高中新校区胡川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结构和功能上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对其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相关知识的迁移与融汇贯通,是同学们应当注重辨析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下面笔者就对此问题加以辨析,以帮助同学们理解。
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根本在于组成它们的细胞结构不同,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这两种细胞的主要区别有三个方面。
①细胞壁: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结合成的化合物(肽聚糖)。
真核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②细胞器:原核细胞一般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高尔基体、线粒体、内质网和叶绿体等其他任何带膜结构的成形细胞器。
真核细胞则有多种细胞器。
③细胞核:这是划分两者的依据。
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即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其核只能叫拟核。
真核细胞则有核膜。
2、常见的原核生物常见的原核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藻、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支原体等。
细菌有球菌、杆菌、螺形菌(包括螺菌和弧菌)三种基本形态。
故凡“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和“弧”字的都属于细菌,如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肺炎双球菌、霍乱弧菌。
乳酸菌呈杆形,实为乳酸杆菌,通常省略“杆”字,也属于细菌。
除此之外,固氮菌(根瘤菌)也属于细菌。
而硫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等,不必说,肯定是细菌。
常见的放线菌如链霉菌(故一般除链霉菌外,其他带“霉”字的菌类通常可判为真核生物)。
其他真菌如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菌类都属于真核生物。
藻类中蓝藻(如色球藻、念珠藻、颤藻、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如衣藻(单细胞)、团藻(多细胞)]、红藻(如紫菜、石花菜)、褐藻(如海带)属于真核生物。
3、几个认识误区①认为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无叶绿体,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分析:对于真核生物来讲,其有氧呼吸的酶主要在线粒体中,无线粒体则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蛔虫。
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生物细胞膜的内侧附着有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所以虽无线粒体,却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