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2《函数》参考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62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2《函数》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会绘制简单的函数图像,了解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实例和图像,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基本性质。

2、函数的表示方法:通过表格、图像、解析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3、函数与方程的关系: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掌握利用函数解决方程的方法。

4、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和图像,让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函数表示方法。

2、讲解新课:通过讲解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基本性质,让学生了解函数的特点和表示方法。同时,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利用函数解决方程的方法。

3、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函数的理解和应用。同时,通过课堂互动和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课堂小结:通过回顾和总结,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作业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函数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了解学生对函数的整体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1、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正。

2、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近似数》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近似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3、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课内容是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估算,而近似数就是一种常用的估算方法。通过学习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中

的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合适的近似数来表示一个数。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意义。例如,我们可以问学生:“我们经常听到新闻里说‘我国人口大约有14亿’,这里的‘大约’是什么意思?这个数是不是精确的?”然后让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2、新课学习

让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讲解近似数的计算方法。例如,我们可以给出一个数列:13.23, 14.76, 16.89, 18.45, 20.23,让学生计算它们的近似数(保留一位小数)。我们可以提示学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计算。

3、学生活动

让学生分成小组,自己找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计算它们的近似数。然后让他们分享自己找的数据和计算过程,以及他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4、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包括近似数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问学生:“你觉得近似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找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计算它们的近似数。例如,他们可以计算自己家的面积或自己一周的零花钱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本课的知识点,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教学评价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进。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或问答题来检查学生对近似数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我们也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独立思考。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2《图形的旋转》参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图形旋转的定义,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定义、性质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图形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三角板、量角器等教具。

2、学生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直尺等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如钟表指针的转动、风车的转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运动的共同特点。

(2)引出图形旋转的定义:将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称为图形的旋转。

2、探索新知

(1)探究图形旋转的性质:让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探索图形旋转的性质。例如,通过旋转三角板,观察旋转前后的变化,总结出旋转的性质。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强调旋转的不变性。

(2)练习:让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加深对图形旋转性质的理解。例如,让学生画出一个图形,并进行旋转,观察旋转后的结果。

3、巩固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