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选择题练习
- 格式:docx
- 大小:177.52 KB
- 文档页数:9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某人站在一静止的台秤上,当他猛地下蹲的过程中,若不考虑台秤的惯性,则台秤的示数()A.先变大后变小,最后等于他的重力B.变大,最后等于他的重力C.先变小,后变大,最后等于他的重力D.变小,最后等于他的重力2.如图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和木板之间,不计摩擦,墙对球的弹力为F1,木板对球的弹力为F2,在将木板由图示位置缓慢转至水平的过程中,两弹力的大小变化情况为()A.F1减小、F2增大B.F1、F2都增大C.F1增大、F2减小D.F1、F2都减小3.(多选题)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B.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C.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必互相垂直D.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4.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向上或向下运动,都受到重力D.物体只有在向下运动时才受到重力作用5.下列情景中,物体M所受摩擦力f的示意图正确的是()6.质量m=1kg的物体置于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上,t=0时对物体施以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t=1s时撤去拉力,物体运动的部分v-t图如图所示。
已知斜面足够长,g取10m/s 2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拉力的大小为20NB. t=1s时物体的机械能最大C.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D. t=4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0m/s7.如图,一个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的长木板上用力F向右推箱子,木板、人、箱子均处于静止状态,三者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A.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向左C.木板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3mgD.若人用斜向下的力推箱子,则木板对地面的压力会大于3mg8.运动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及所受合外力三者的方向关系是()A.三者的方向是相同B.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可成任意夹角,但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合外力方向相同C.速度方向总是与合外力方向相同,而加速度方向可能与合外力方向相同,也可能不同D.三者的方向可以成任意夹角9.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A.小球在2s末的速度是20m/sB.小球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3.6m/sC.小球在第2s内的位移是20mD.小球在5s内的位移是50m10.从某建筑物顶部自由下落的物体,在落地前的1s内下落的高度为建筑物高的3/4,则建筑物的高度为(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A.20 m B.24 m C.30 m D.60 m11.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物体的()A.位移B.质量C.密度D.加速度1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质量均为4kg的两木块A、B用一轻弹簧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木块A向上做加速度为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力F刚作用在木块A的瞬间到B刚离开地面的瞬间这个过程,下列说正确的是(g=10m/s2)()A.力F的最小值为60NB.力F的最大值为60NC.当弹簧形变程度最小时,力F的值一定为60ND.当弹簧形变程度最大时,力F的值一定为100N13.(多选题)在反恐演习中,中国特种兵进行了飞行跳伞表演.某伞兵从静止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在t0时刻打开降落伞,在3t0时刻以速度v2着地.伞兵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在0~t 0时间内加速度不变,在t 0~3t 0时间内加速度减小B .降落伞打开后,降落伞和伞兵所受的阻力越来越小C .在t 0~3t 0的时间内,平均速度v >221v v D .若第一个伞兵在空中打开降落伞时第二个伞兵立即跳下,则他们在空中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1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物块与竖直轻弹簧相连,在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将m 竖直向下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当m 到达最高点时,M 恰好对地面无压力.已知弹簧劲度系数为k ,弹簧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当m 到达最高点时,m 的加速度为(1+m M )g B .当m 到达最高点时,M 的加速度为gC .当m 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形变最为kMg D .当m 速度最大时,M 对地面的压力为Mg15.把自由落体运动总路程从上到下分成相等的两段,则上、下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A .1:4B .(2﹣1):1C .1:2D .1:(2﹣l )16.(多选题)如图所示,四中情境中物体A 均处于静止状态,它与外界的接触面(点)均光滑,其中物体A 所受弹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A .两球完全相同且接触,O 为A 球的球心B .O 为A 球的球心,C 为A 球重心C .O 为A 球的球心,墙壁竖直D .O 为半球形的球心,A 为一根均匀直棒17.物体自楼顶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为( )A .2v B .g v 2 C .g v 22 D .gv 2)22( 18.(多选题)如图所示,工件随倾斜传送带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关于工件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 .工件受到四个力,分别是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牵引力B .工件受到三个力,分别是重力、支持力、摩擦力C .工件受到的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D .工件受到的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19.如图所示,一木块静止在粗糙斜面上,斜面静止于粗糙水平面,现用水平推力F 作用于木块.当F 的大小由零逐渐增加到一定值,木块和斜面始终保持静止,则( )A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B.木块受到的合力逐渐增大C.斜面受到地面的支持力逐渐增大D.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20.F1、F2是两个互相垂直的共点力,其中F1=4N,F2=3N.这两个力合力的大小为()A.2 N B.3 N C.5 N D.15 N21.如图所示,某人用一水平F=120N的拉力拖着一质量为m=10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a=10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0.1 B.0.02 C.0.2 D.0.2222.如图所示,一个物体m放在粗糙的斜面上保持静止,现用水平外力F推物体,m仍保持静止时,当F由零逐渐增加但物体m仍保持静止状态的情况下,则物体m()A.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增加B.所受合力增加C.受到的静摩擦力增加D.受到的静摩擦力减小第II卷(非选择题)三、实验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盘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木块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2)为使砝码盘及盘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盘及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3)某次实验,保持木块所受的合外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木块在相同的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a﹣m图象如图甲所示,由于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并不容易确定,因此不能确定a与m成反比,紧接着该同学作了a﹣图象如图乙所示①根据a﹣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因此可判断出a与成比,即a与m成反比;②根据图象可以得到物体受到的外力为N.24.“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越大越好B.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应越大越好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D.AO间距离要适当,将橡皮筋拉至结点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四、计算题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倾角θ=37°的斜面与水平地面在P点平滑连接,通过轻绳连接的A、B 两物体静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别为m1=2kg,m2=4kg,此时轻绳处于水平且无拉力,物体A与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物体B与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75,对物体B施加水平恒力F=76N,使两物体一起向右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2s物体B到达斜面底端P点,此时撤去恒力F,若两物体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1)两物体加速时轻绳上的张力T;(2)物体A进入斜面后,两物体恰好不相撞,求轻绳的长度L.26.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的下端与水平地面平滑连接(可认为物体在连接处速率不变).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从距地面h=3.2m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 的大小;(2)物体下滑到达斜面底端A 时速度v A 的大小;(3)物体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时间t .27.一个质量m=2kg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6s 的位移x=54m .求:(1)物体的加速度a 的大小;(2)水平拉力F 的大小.28.有一根长L=5m 的铁链悬挂在某楼顶处,楼中有一窗口,窗口上沿离铁链的悬点H=25m ,当铁链从静止开始下落后始终保持竖直,不计空气阻力,219/g m s 。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科学研究中,可以用风力仪直接测量风力的大小,其原理如图所示,仪器中有一根轻质金属丝,悬挂着一个空心金属球,无风时金属丝竖直下垂;当受到沿水平方向吹来的风时,金属丝偏离竖直方向一个角度θ,风力仪根据偏角θ的大小指示出风力大小.若m=1kg,θ=30°,g取10m/s2.则风力大小为()A.5N B.53N C.1033N D.103N2.如图所示,A、B两物体紧贴在圆筒的竖直内壁上,且随圆筒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A.周期T A<T B B.周期T A>T BC.线速度v A=v B D.线速度v A>v 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惯性大小只与本身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B.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受到的重力是不同的,所以它的惯性也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C.一个小球竖直上抛,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了向上的推力D.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4.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线下面分别悬挂两个小球,细线上端固定在同一点,若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绕共同的竖直轴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个摆球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图中的()A.B.C.D.5.将一小球以5m/s的速度水平抛出,经过1s小球落地,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关于这段时间小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着地速度是10m/sB.小球竖直方向的位移是10mC.小球着地速度是5m/sD.小球水平方向位移是5m6.如图所示,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M相对车厢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当车的加速度增大时,则()A.物块M受摩擦力增大B.物块M对车厢壁的压力增大C.物块M沿车厢向下运动D.物块M沿车厢向上运动7.某同学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也推不动,他回忆起物理课堂上学习的“力的分解”知识,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B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衣橱被推动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不可能,因为该同学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B.这不可能,因为无论如何该同学的力气也没那么大C.这不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不可能大于该同学的重力D.这有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可以足够大8.小明同学在水平面上用水平恒力推动木箱做与加速直线运动.小明在思考,怎么样才能使木前的加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A.将水平推力增大到原来的2倍B.将阻力减少到原来的1 2C.将物体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D.将物体的推力和阻力都增大到原来2倍9.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木块A.木块A 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伸长为l (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则木块A所受重力的大小等于A .l ∆B .k l ⋅∆C .l k ∆D .k l∆ 10.汽车甲与汽车乙质量相同,汽车甲以120km/h 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飞奔,汽车乙以5km/h 的速度在小区道路上缓行.则关于汽车甲与汽车乙的惯性,正确的是( ) A .汽车甲惯性大B .汽车乙惯性大C .无法比较惯性大小D .汽车甲与汽车乙惯性一样大1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B .马拉车前进,马对车有拉力作用,但车对马没有拉力作用C .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就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 .只有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才会产生力的作用12.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的四条纸带,物体最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A .纸带1B .纸带2C .纸带3D .纸带41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在恒力F 的作用下沿天花板匀速滑动,F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物体与天花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A .F cos θB .F sin θC .μ(F sin θ+mg )D .μ(mg-F sin θ)14.汽车以2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物理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物体的位移为()A. 时间的函数B. 空间的函数C. 既是时间的函数又是空间的函数D. 速度的函数答案:C2. 电磁现象中,能够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物体一定是()A. 导体B. 能量源C. 非导体D. 电荷答案:A3. 向人体内纳入的氧气造成的分子运动,属于()A. 热运动B. 电运动C. 光运动D. 磁运动答案:A4. 力对物体的影响可以归纳为()A. 造成改变B. 加速运动C. 阻止运动D. 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答案:B5. 电荷受到非力平衡的作用时,会发生()A. 静止不动B. 直线运动C. 抛物线运动D. 圆周运动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动量定理表明,当保持动量不变时,物体会发生()。
答案:动量定向变化7. 物理学家发现,物体 es 的力平衡时,其受到的向心力必定与()成正比。
答案:其运动的半径8. 现今的一种新的源泉能量叫做()能量,它是由核反应产生的。
答案:核9. 在光学中,以反射的方式把某一()的光线发射到某一面,叫做的反射光束。
答案:方向10. 任意两个电荷之间互相作用时候,电场的强弱,符号表示为()。
答案:E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一个定容体,P=10 Pa、V=1000L,当它加热10K时,其压强为多少?答案:P = 11 Pa12. 一个小球被投向地面,起始时的高度是h1,速度v1,其落地时的高度为h2,速度v2。
若h1=5m,h2=10m,落地时速度v2=5m/s,那么小球投放时的速度v1是多少?答案: v1=10m/s。
高一物理必修1期末考试测试题(Ⅱ)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全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选错和不选的得0分。
1.下列给定的物理量是矢量的是A .时间B .加速度C .位移D .瞬时速度2.敦煌曲子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耀?看山恰是走来迎,细致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是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 . 船和山B . 山和船C . 地面和山D . 河岸和水流3.如图所示,马拖着一根质量为m 的树干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作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已知马对树干的拉力大小为F 1,树干对马的拉力大小为F 2,则有A .F 1> F 2B .F 1=F 2C .F 1<F 2D .F 1=ma4.关于加速度表达式t v a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tv a ∆∆=求得的加速度是Δt 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 B .Δv 表示在Δt 时间内物体速度的变更量,它的方向不肯定与加速度a 的方向相同C .tv ∆∆表示速度的变更率,是标量 D .加速度a 与Δv 成正比,与Δt 成反比 5.若规定向东方向为位移正方向,今有一个皮球停在坐标原点处,轻轻踢它一脚,使它向东作直线运动,经过5m 时与墙相碰后又向西做直线运动,经过7m 停下,则上述过程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A .12m 、2mB .12m 、-2mC .-2m 、-2mD .2m 、2m6.一个物体受到6N 的力作用而运动,现要用两个力来代替这个6N 的力,下列给定的各组值中能实现这一目的是A .15N 和5NB .10N 和4NC .1N 和10ND .6N 和6N7.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在万人瞩目中,“嫦娥一号”起先了为期一年的探月之旅,这是中国登月安排的第一步,这项工程是为2010年的月球车及之后的登月安排做打算。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0~1 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B.0~1s内的位移大小是3 mC.0~1s内的加速度大于2~4s内的加速度D.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2.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N;则当它们间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A.40 N B.102N C.202N D.10N3.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s内的位移恰为它在最后1s内位移的三分之一,则高度为(10m/s2)()A.15m B.20m C.11.25m D.31.25m4.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说法错误的是( )A.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B.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大小可能等于零D.大小一定不等于零5.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必然有弹力存在B.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弹力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D.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6.一台电视机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与它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它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它对桌面的压力就是它所受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7.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一定越大B .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C .速度很小,加速度可能很大D .速度变化越慢,加速度可能越大8.由吴京主演的《攀登者》,重现了中国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英勇历史,体现了中国人不畏艰险,自强自立的爱国精神。
如图为影片中登山队员的登山的照片。
已知其中一名队员重为G ,静止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o ,绳子拉力也为G ,则此时山峰对该队员的作用力( )A .就是山峰对该对员的支持力B .大小为32G C .大小为GD .方向可能水平向左9.如图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木块A . 木块A 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的伸长为l ∆(弹簧的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则木块A 所受重力的大小等于A .l ∆B .k l ⋅∆C .l k ∆D .k l∆ 10.如图所示,小孩用玩具手枪在同一位置沿水平方向先后射出两粒弹珠,击中竖直墙上M 、N 两点(空气阻力不计),初速度大小分别为v M 、v N ,、运动时间分别为t M 、t N ,则A .v M =v NB .v M >v NC .t M >t ND .t M =t N 11.如图,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受斜向上的恒定拉力F 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力的个数( )A.可能是两个B.可能是三个C.可能是四个D.一定是四个12.汽车甲与汽车乙质量相同,汽车甲以120km/h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飞奔,汽车乙以5km/h的速度在小区道路上缓行.则关于汽车甲与汽车乙的惯性,正确的是()A.汽车甲惯性大B.汽车乙惯性大C.无法比较惯性大小D.汽车甲与汽车乙惯性一样大13.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古典诗词是优秀文化的代表.从物理角度看古诗词会发现别有一番韵味.下面四句诗词中涉及惯性知识的是A.毛泽东的《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唐朝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C.宋代陈与义的《襄邑道中》中“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D.明代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14.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的四条纸带,物体最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A.纸带1 B.纸带2 C.纸带3 D.纸带415.下列两个实验中体现出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A.极限法B.控制变量法C.放大法D.等效替代法16.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A.m、N、kg B.cm、g、s C.m、kg、s D.m/s、kg、N 17.某幼儿园要在空地上做一个滑梯,根据空地的大小,滑梯的水平跨度确定为6m。
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鉴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并用2B铅笔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涂点。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相应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需用0.5mm黑色签字笔作答,必烦在答题卷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作质点的是①探讨跳水冠军郭晶晶在跳水竞赛中的空中姿态②探讨从苏州开往北京的高铁列车的运动快慢③探讨武装直升机螺旋桨的转动④探讨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去南极的途中A.①③ B. ②③C. ①④D. ②④2.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推断出物体的运动状况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做往复运动B.物体沿单方向直线运动C.在t=1s时物体变更运动方向D.在t=2s时物体变更加速度方向3.用计算机协助试验系统(DIS)进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试验.现把两个力传感器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如图所示,视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随着时间变更的曲线。
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逝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肯定是性质相同的一对力4.应用物理学问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好玩和深化.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起先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小大于重力加速度大小5.直升飞机现已广泛应用于突发性灾难的救援工作.如图所示为救助飞行队将一名在海上身受重伤、生命垂危的渔民接到岸上的情景为了达到最快速的救援效果,飞机一边从静止匀加速收拢缆绳提升伤员,将伤员接进机舱,一边沿着水平方向匀速飞向岸边则伤员的运动轨迹是6.如图所示,上表面光滑的半圆柱体放在水平面上,小物块从靠近半圆柱体顶点O的A点,在外力F作用下沿圆弧缓慢下滑到B点,此过程中F始终沿圆弧的切线方向且半圆柱体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半圆柱体对小物块的支持力始终变大B.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外力F先变小后变大C.地面对半圆柱体的静摩擦力先变大后变小D.地面对半圆柱体的支持力始终变大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B AFF v F θ A 第六题图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一、单项选择题(16分) 1.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关于地球能否看作质点,下列说确的是( ) A .地球的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B .地球的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C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D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2. 如图所示,在地面上的物体A 、B 在水平力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对A 、B 进行受力分析,以下关于A 、B 受力的情况中说确的是:( ) A .B 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B .A 受到重力、支持力、压力和两个摩擦力C .A 受到重力、支持力、压力和地面对它的摩擦力D .通过B 的传递,A 亦受到力F 的作用3. 三个共点力F 1,F 2,F 3,其中F 1=1N ,方向正西,F 2=1N ,方向正北,若三力的合力是2N ,方向正北,则F 3应是:( )A . 1N ,东北B . 2N , 正南 C.3.2N ,东北 D . N ,东北4.下列图示为一位体操运动员的几种挂杠方式,其手臂用力最小的是( )5.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
门窗紧闭的车厢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
这是因为( ) A .人跳起后,厢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B .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C .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 偏后距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和车具有相同的速度6. 物体从具有共同底边、但倾角不同的若干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当倾角为多少时,物体滑至底端所需的时间最短( )A .300B .450C .600D .7507. 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一泄等于路程B.载重汽车重心的位苣与装货多少和货物放宜位宜有关C.用GPS确左远洋巨轮在大海中的位置,不可以把远洋巨轮看成质点D.动摩擦因数与物体之间的压力成反比,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2 .如图所示,力3和CD是彼此平行的河岸,若河水以恒定的速度沿平行河岸方向向右流动,现使小船船头垂直河岸,由力点匀速出发,则小船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图中的A BA.直线PB.曲线QC.直线∕?D.曲线S3.从同一髙度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抛出两个质量不同的石子,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速度大的先落地B.两个石子同时落地C.质量大的先落地D.无法判断4.一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它在一条河宽300m,水流速度为4rτ√s的河流中渡河,则该小船()A.能到达正对岸B.渡河的时间可能少于IOoSC.以最短时间渡河时,它沿水流方向的位移大小为40OmD.以最短位移渡河时,位移大小为30Om5.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必然有弹力存在B.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弹力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有弹力D.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间才产生弹力6.某跳水运动员在3m长的踏板上起跳,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图示的状态,英中&为无人时踏板静上点,B为人站在踏板上静1上时的平衡点,C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则()A. 运动员在&点具有最大速度B. 运动员在B 处与踏板分离C. 运动员和踏板由C 到B 的过程中,向上做匀加速运动D. 运动员和踏板由C 到&的过程中,运动员先超重后失重7. 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一样快B. 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C. 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 伽利略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8. 智能手机的导航软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岀行,如图是某驾驶员利用手机APP 导航的 界面。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两位置分别沿同方向水平抛出两小球A和B,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两球在空中相遇,则必须()A.先抛出A球B.先抛出B球C.A球的初速度小于B球的初速度D.A球的初速度大于B球的初速度2.从同一高度以不同的速度水平抛出两个质量不同的石子,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初速度大的先落地B.两个石子同时落地C.质量大的先落地D.无法判断3.一质点沿曲线从M点运动到N点,它在P点时的速度v方向和加速度a方向可能是A.B.C.D.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物体的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A.a aa a a<'<'<B.2C.2'>a aa a'=D.25.两根长度不同的细线下面分别悬挂两个小球,细线上端固定在同一点,若两个小球以相同的角速度绕共同的竖直轴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个摆球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图中的()A.B.C.D.6.对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落地时间和落地时的速度只与抛出点的高度有关B.平抛运动是加速度方向变化的曲线运动C.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增量都是相等的D.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增量都是相同的7.滑块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为零.已知滑块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滑块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21 2vB.(2+1)v C.2vD.1 2 v8.关于力学单位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g、m/s、N是导出单位B.kg、s、J是基本单位C.只有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才是F=maD.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也可以是g9.如图所示,木板B托着木块A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A、B保持相对静止.a、b、c、d四个位置分别是运动过程中的最右边、最高点、最左边和最低点.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在a点A对B的压力最大B.在b点A对B的压力最小C.在c点A受B的摩擦力最大D.在d点A受B的摩擦力向右10.如图所示,一位同学坐在匀速行驶的高铁上,他把一枚硬币竖直放置在光滑水平的窗台上。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此题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以下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原子很小,所以可以当作质点;B.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把太阳当作质点C.研究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对接时,可将神舟十号飞船看做质点D.从地球上的控制中心跟踪观察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可以把飞船看做质点2.如下列图为成都到重庆的和谐号动车车厢内可实时显示相关信息的显示屏的照片,图中甲、乙两处的数据分别表示了两个物理量。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b5E2RGbCAPA.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平均速度B.甲处表示时间,乙处表示瞬时速度C.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平均速度D.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瞬时速度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人推自行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前轮受的摩擦力向后,后轮受的摩擦力向前.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物体所受斜面的作用力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相等.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4.有两个大小恒定的共点力,当两力同向时,合力为A,相互垂直时,合力为B。
当两力反向时,其合力大小为()p1EanqFDPwA.2A2B2B.2B2A2C.A2B2D.A2B2[来源:Z_xx_ ]5.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
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了火箭上所有的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
〞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的发动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呢?〞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吧。
〞假设不计天体对火箭的引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XDiTa9E3dA.汤姆问话所表达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宇航员答话所表达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宇航员答话所表达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F推1号木块,使10 6.如下列图,质量形状均相同的木块紧靠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用水平恒力个木块一起向右匀加速运动,那么第6号对第7号木块的推力为()RTCrpUDGiTA.F B.C.D.5PCzVD7HxA二、不定项选择题7.在下面的物理量和单位中( )①密度②牛③米/秒④加速度⑤长度⑥质量⑦千克⑧时间A.属于国际单位制中根本单位的是⑤⑥⑧B.属于根本物理量的是⑤⑥⑧C.属于国际单位的是①④⑤⑥⑧D.属于国际单位的是②③⑦8.在不同高度同放两个球〔不空气阻力〕,在均未落地前两者()①在任一刻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位移和速度;②落地的隔取决于两石放的高度;③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位移之比都1:4:9;④两球的距离和速度差都越来越大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①②③正确C.只有①③④正确D.①④都正确9.在成都七中第34届田径运会上,小同学成功地跳了米的高度,2。
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选择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7--181. 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一定是体积很小的物体B. 研究体操运动员在双杠上翻滚和转体时,可将运动员看成质点C.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不能将其看成质点,因为它的体积太大了D. 万吨巨轮在大海中航行时,要确定它的位置,可将它看成质点2.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A. 位移、加速度、重力B. 速度、速率、弹力C. 时间、动能、速度变化量D. 路程、平均速度、摩擦力3. 如图所示,用传送带将物体从低处匀速送往高处,物体在传送带上不打滑,在运送过程中物体受到A. 重力、弹力B. 重力、弹力、下滑力C. 重力、弹力、摩擦力D. 重力、弹力、摩擦力、下滑力4. 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
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6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此处到塘沽还有20 km。
上述两个数据表达的物理意义是A. 60 km/h是平均速度,20 km是位移B. 60 km/h是瞬时速度,20 km是路程C. 60 km/h是瞬时速度,20 km是位移D. 60 km/h是平均速度,20 km是路程5.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A. 重力做正功B. 重力做负功C. 重力势能增加D. 重力势能不变6. 将装有水的碗置于火车车厢内的水平桌面上。
当火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时,水面形状接近于7. 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得A. t=1 s时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2B. t=4 s时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1.5 m/s2C. 该质点在t=2 s末改变运动方向D. 该质点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8. 如图所示,表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A. B. C. D.9. 物体A和B质量相等,A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置于粗糙的水平面上,开始时都处于静止状态,在相同的恒力F作用下移动相同的距离L,如图所示。
则A. 力F对A做的功较多B. 力F对B做的功较多C. 力F对A、B做的功一样多D. A和B获得的动能相等10. 将物体以某一初速度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h,已知物体的质量为m,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从物体被抛出到落回地面的全过程中A. 重力所做的功为2 mghB. 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零C. 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2fhD. 物体在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一、选择题16--17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三个基本单位是A .kg 、m 、sB .kg 、N 、sC .kg 、N 、mD .N 、m 、s 2.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A .路程和位移都是矢量B .路程是标量,位移为矢量C .路程和位移都可以用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D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一定等于路程3.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度为零的物体,速度一定为零B .物体的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一定逐渐减小C .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D .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4.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是静摩擦力B .运动的物体可能受静摩擦力的作用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D .接触面间的正压力越大,则摩擦力一定越大5.如图所示,一木块沿光滑斜面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木块受重力、支持力的作用B .木块受下滑力、支持力的作用C .木块受下滑力、对斜面的压力、支持力的作用D .木块对斜面的压力为由于斜面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6.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 8N 、 = 3N 。
若撤去力,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A .8N ,向左B .8N ,向右C .3N ,向左D .3N ,向右7.汽车以18m/s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紧急制动后以大小为6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紧急制动后4s 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为A .27mB .30mC .36mD .24m8.如图所示,甲、乙两小球的质量均为,弹簧和悬线的质量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当把甲乙两小球间的悬线烧断的瞬间A .甲的加速度为0B .乙的加速度为01F 2F 1F 2F 1FmC.甲的加速度方向向上,大小为gD.乙的加速度方向向上,大小为g9.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不计空气阻力,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A.保持不变B.不断增大C.不断减小D.先增大后减小10.物体在以下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1N、6N、8N B.3N、6N、2NC.7N、2N、6N D.5N、9N、15N二、多选题11.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要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如理想模型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等效替代法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建立质点的概念时采用了等效替代法B.由平均速度引入瞬时速度的概念采用了极限思想法C.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时采用了等效替代法D.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12.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B.t1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相同C.t1时刻甲、乙两车相遇D.t1时刻甲车在乙车前方的距离最大13.用手托着一重物,开始静止不动,当手突然向上加速运动时,重物对手的压力A.大于重物的重力B.小于手对重物的支持力C.大于手对重物的支持力D.等于手对重物的支持力14.一个物体在几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仅将其中一个与速度方向相反的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逐渐从零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上述过程中,此力的方向一直保持不变),则在此过程中关于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速度一直增大C.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加速度一直增大一、单选题1. 下列关于力的判断,正确的是A. 马拉车向前做加速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一定大于车拉马的力B. 一物体放在木板上静止不动,物体对木板的压力就是木板的重力C. 小球沿倾角为30º的光滑斜面下滑时只受重力作用D. 物体与接触面间的摩擦力方向一定与接触面对物体的弹力方向垂直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过程中,机械能一定守恒B. 物体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机械能一定守恒C.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机械能一定守恒D. 从高空下落的雨滴,机械能一定守恒3. 下列四个图象均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其中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A. B. C.4. 两个共点力,大小均为10N,关于这两个力的合力,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大小可能为0B. 大小可能为10NC. 大小可能为15ND. 大小可能为21N5. 如图所示,A、B两个小球质量相同,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A沿曲面下滑,B竖直下落,在两个球落到地面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重力对A球做功比重力对B球做功多B. 重力对B球做功比重力对A球做功多C. 两球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同D. 两球重力势能一定总是正值6. 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以a=5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所受的拉力大小一定为10NB.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一定为10NC. 在任意1s内的位移大小均为2.5mD. 在某一秒内的速度增加量可以达到10m/s7. 汽车以相同的功率在两种不同的水平路面上行驶,受到的阻力分别为车重的0.1倍和0.2倍,最大速率分别为v1和v2,则A. v1=2v2B. v2=2v1C. v2=0.2v1D. v2=0.1v18. 如图所示,小孩用与水平方向成角的轻绳拉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箱子,第一次轻拉,没有拉动,第二次用更大的力拉,箱子还是不动。
则A. 两次拉时箱子所受支持力相同B. 第二次拉时箱子所受摩擦力增大C. 第二次拉时箱子所受摩擦力减小D. 第二次拉时箱子所受的合力增加9. 物体A、B均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恒力F1拉物体A,用恒力F2推物体B,两物体运动的位移大小均为L,如图甲、乙所示,已知F1与F2大小相等,关于F1与F对物体A、B做功W1与W2的关系,正确的是A. W1=W2B. W1与W2绝对值相等,而W1>0,W2<0C. W1>W2>0D. W1=W2<010.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从计时起运动过程的位移与速度关系为x=2.5-0.1v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上述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B. 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2 sC. 计时时刻的速度为5 m/sD. 刹车过程的位移为5 m二、多选题11. 如图所示,铁球A和铁块B之间由弹簧相连,并用细线OA挂在天花板上,A、B的质量分别m和2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整个系统静止,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细线对铁球A的拉力大小为mgB. 弹簧的长度为C. 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mgD. 某时刻烧断细绳OA,该时刻铁球A的加速度大小为3g12. 如图所示,倾角θ=30º的斜面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不动,一铁块沿斜面下滑时加速度大小为0.4g,则铁块沿斜面下滑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铁块的机械能不断减小B. 斜面对铁块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C. 地面对斜面体无静摩擦力D. 地面对斜面体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13. 如图所示,竖直运动的电梯底面上放有托盘弹簧秤,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水平托盘中,当电梯运动时,发现弹簧秤的示数为24N,g取10m/s2。
电梯的运动情况是A. 电梯可能以2m/s2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运动B. 电梯可能以2m/s2的加速度向下做匀减速运动C. 电梯可能以12m/s2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运动D. 电梯可能以12m/s2的加速度向下做匀减速运动14.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下端固定在地面上,一个物体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从静止释放,关于物体从开始接触弹簧到速度为零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一直做减速运动B. 动能先增大后减小C.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15. 如图所示,一水平传送带长为4m,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现将一物块由静止轻放到传送带的A端,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g取10m/s2。
则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过程中A. 物块先做匀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B. 物块运动的最大速度为4m/sC. 物块从A端到B端所用的时间为5sD. 物块从A端到B端所用的时间为2s16. 物块先沿轨道1从A点由静止下滑至底端B点,后沿轨道2从A点由静止下滑经C点至底端B点,AC=CB,如图所示.物块与两轨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不考虑物块在点处撞击的因素,则物块沿两个轨道下滑的整个过程中A. 沿两个轨道下滑的位移大小相同B. 沿轨道2下滑的位移大C. 物块滑至B点时速度大小相同D. 沿轨道2下滑克服摩擦力做功多一.单项选择题1. 据南方某地气象部门预报,某时台风中心正以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动;在某地登陆时,近中心最大风速达到预报中的两个速度数值分别是指()A.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B. 瞬时速度,平均速度C.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D. 瞬时速度,瞬时速度2. 下列单位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3. )B.4. 不计空气阻力,则井口到水面的距离(g)B. C. D.5. 由图像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B.C.D. 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6.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B.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C.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D. 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7. 一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关于木块和地面间的弹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地面受压而发生弹性形变,地面受到了弹力,而木块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木块不受弹力B. 木块也受到了弹力,原因是木块发生了形变C. 木块受到弹力的原因是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8. 人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处于失重状态B. 人处于超重状态C. 人受到的重力变大D. 人受到的重力变小9.子弹穿过木板时的加速度为()10. 内物体通过的位移是位移是()C.11.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在拉力F作用下,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则F与物体受到的地面对它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为()A. 竖直向上B. 竖直向下C. 水平向左D. 水平向右12. 用弹簧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拉木块的力与木块拉弹簧的力是()A. 一对平衡力B.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作用在一条直线上D.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13. 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加速度a与力F、小车质量M的关系”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进行平衡摩擦力操作时,需挂上砝码盘及砝码B. 实验时,先释放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C. 探究a与F关系时,不能改变砝码盘中砝码质量a与M成反比14. 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总结了许多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极限法、理想化物理模型法等,在下列研究中,可以用极限法是()A. 利用质点来替代实际物体B. 研究瞬时速度C. 研究胡克定律D.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5. 从地面竖直上抛小球,设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t1,下落到地面所用时间t2,若考虑空气阻力作用,则()B. 无法判断17-181D 2A 3C 4B 5A 6B 7B 8D 9C 10C16-171【答案】A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D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B 10C 11【答案】BCD 12【答案】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