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主状告邻居养狗污染环境物业公司被判无责
- 格式:docx
- 大小:15.17 KB
- 文档页数:4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狗成为越来越多居民的选择。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小区内养狗引发的种种纠纷。
本案例以某小区养狗纠纷为例,分析相关法律问题。
(一)小区概况某小区共有居民楼30栋,住户2000户,其中养狗的住户有100户。
小区内设有宠物活动区域,供养狗业主遛狗。
然而,由于部分养狗业主未遵守相关规定,导致小区内养狗纠纷频发。
(二)纠纷起因1. 养狗业主未在指定区域遛狗,造成宠物粪便污染环境。
2. 养狗业主未对宠物进行有效管理,导致宠物扰民,如叫声、咬伤他人等。
3. 部分业主反对养狗,认为宠物对生活环境造成影响,甚至影响小区安全。
二、法律分析(一)宠物粪便污染环境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禁止污染环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公共区域随意丢弃垃圾、粪便等污染物。
针对宠物粪便污染环境的问题,养狗业主有责任在遛狗时清理宠物粪便,保持环境卫生。
若养狗业主未履行此义务,小区物业或相关部门可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二)宠物扰民1.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公共秩序,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因侵权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针对宠物扰民问题,若养狗业主的宠物扰民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养狗业主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小区物业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养狗业主的宣传教育,引导其文明养狗。
(三)小区安全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业主共同决定事项,涉及小区安全的,应当由业主共同决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
针对小区安全问题,若养狗业主的宠物给小区安全带来隐患,如咬伤他人、引发火灾等,养狗业主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同时,小区物业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养狗业主的管理,确保小区安全。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狗已成为许多家庭的生活习惯。
然而,在享受养狗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小区养狗引发的纠纷也日益增多。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小区养狗法律案例,分析相关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小区居民张先生与李女士因养狗问题发生纠纷。
张先生于2019年3月养了一只名叫“旺财”的宠物狗,该狗体型较大,性格温顺。
李女士住在张先生楼下,自张先生养狗以来,经常听到狗叫声,尤其在夜间,狗叫声影响到了李女士的休息。
李女士多次与张先生沟通,要求其采取措施减少狗叫声,但张先生以狗是其财产,享有饲养权为由拒绝。
二、法律问题分析1. 饲养宠物狗的权利与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五条的规定,饲养动物应当遵守社会公德,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张先生作为宠物狗的饲养人,享有饲养宠物狗的权利,但同时也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
2. 噪音扰民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禁止在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区域内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张先生的宠物狗叫声属于噪音,对李女士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干扰。
3. 调解与诉讼在纠纷发生之初,双方可以尝试通过调解解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可以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
如果调解不成,李女士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案例分析本案中,张先生作为宠物狗的饲养人,在享有饲养权的同时,也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义务。
宠物狗的叫声属于噪音,对李女士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干扰,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
在此情况下,张先生应当采取措施减少狗叫声,以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四、法律建议1. 加强法律宣传相关部门应加强宠物饲养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引导居民依法饲养宠物。
2. 完善小区管理规定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应制定宠物饲养管理规约,明确宠物饲养的规范和要求,对违规饲养行为进行处罚。
第1篇一、案例背景张三和李四是邻居,两家住在一栋楼里。
近年来,由于张三家的宠物狗经常跑到李四家院子里玩耍,导致李四家院子里经常出现狗粪,严重影响了李四的生活环境。
为此,李四多次找到张三进行协商,希望张三能够妥善处理宠物狗的问题。
然而,张三以狗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为由,拒绝配合李四。
无奈之下,李四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三停止侵害,并赔偿其精神损失。
二、问题一: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四条规定,民事主体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本案中,张三的宠物狗经常跑到李四家院子里玩耍,导致李四家院子里出现狗粪,严重影响了李四的生活环境。
张三作为宠物狗的所有人,有责任妥善管理宠物狗,防止其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因此,张三的行为构成侵权。
三、问题二:李四能否要求张三赔偿精神损失?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规定,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张三的宠物狗给李四的生活带来了困扰,使李四的精神受到了损害。
因此,李四有权要求张三赔偿其精神损失。
四、问题三:张三应当承担怎样的赔偿责任?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八条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在本案中,张三应当承担以下赔偿责任:1. 停止侵害:张三应当立即停止宠物狗跑到李四家院子里玩耍的行为。
2. 排除妨碍:张三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宠物狗再次跑到李四家院子里。
3. 消除危险:张三应当清理李四家院子里已存在的狗粪,消除对李四生活环境的危害。
4. 赔偿损失:张三应当赔偿李四因宠物狗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
五、问题四:张三是否可以免除赔偿责任?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如果张三能够证明宠物狗跑到李四家院子里玩耍是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如自然灾害等,那么张三可以免除赔偿责任。
物业纠纷业主胜诉案例在物业管理中,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纠纷是比较常见的。
在处理这些纠纷时,往往需要依靠法律来解决。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物业纠纷中业主胜诉的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某小区的业主张先生与物业公司就小区内公共区域的维护和管理问题产生了纠纷。
张先生认为物业公司对公共区域的维护不到位,导致小区环境脏乱差,影响了业主的生活质量。
他多次向物业公司提出整改要求,但却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于是,张先生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
他首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物业公司对公共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整改,并要求物业公司赔偿因此给他造成的精神损失。
在法院的审理过程中,张先生充分举证证明了公共区域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大量的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而物业公司在审理过程中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他们已经尽到了维护和管理的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物业公司对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清洁和整改,并赔偿张先生精神损失费用。
这个案例中,业主通过法律途径成功地解决了与物业公司的纠纷,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作为业主,在与物业公司发生纠纷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在诉讼过程中,业主需要充分准备好相关的证据,并且要有充分的信心和耐心。
同时,物业公司也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责任,避免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纠纷和诉讼。
总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物业纠纷中,业主是有权利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同时,物业公司也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责任,避免因管理不善而导致的纠纷和诉讼。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让我们在物业管理中能够更加和谐地相处。
第1篇导语: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但在我国漫长的法律史上,却出现了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奇葩法律案例。
这些案例不仅反映了法律的严谨与严肃,也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与荒谬。
本文将带您走进这些奇葩法律故事,感受法律的无穷魅力。
一、史上最严的“禁狗令”2013年,江苏苏州某小区因狗吠扰民,业主们联名要求物业禁止养狗。
物业无奈之下,出台了史上最严的“禁狗令”:小区内禁止养狗,违者罚款5000元。
此举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称赞物业果断,有人指责物业过度执法。
二、单身狗不得进入餐厅2016年,四川成都某餐厅因生意惨淡,老板想出了一个“创意”:单身狗不得进入餐厅。
此规定一出,立刻引起了网友的愤怒。
有网友调侃:“看来我国单身狗的权益已经受到了法律的保护。
”三、夫妻吵架被判刑2018年,湖北某地对一对夫妻因家庭琐事争吵,女方情绪激动,将男方打伤。
法院审理后认为,女方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
此案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法院判决过于严苛,有人则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小学生捡到钱包被判偷窃2019年,河南某小学生捡到钱包,交给老师后,被老师误认为偷窃。
学校报警后,警方调查发现,该小学生并未偷窃。
但法院却以盗窃罪判处该小学生有期徒刑6个月。
此案引发网友质疑,认为法律过于严苛。
五、女子偷吃被罚款2020年,江苏某女子因偷吃邻居家的水果,被邻居发现并报警。
警方调查后发现,该女子并未偷窃,只是想尝一尝邻居家的水果。
但法院却以盗窃罪判处该女子罚款500元。
此案引发网友热议,认为法律过于苛刻。
六、男子跳河救狗被判危险驾驶罪2018年,山东某男子为救跳河的狗,驾驶汽车冲入水中。
救狗成功后,该男子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警方拘留。
此案引发网友关注,有人认为男子救狗的行为值得赞扬,有人则认为法律过于严苛。
七、女子因暴雨被困车内被判自残2019年,湖南某女子因暴雨被困车内,为求自救,割破手腕。
法院审理后认为,该女子行为构成自残,判处有期徒刑1年。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狗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
然而,在享受宠物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小区养狗扰民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为了维护小区居民的和谐生活,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小区养狗扰民行为进行了规定。
本文将从法律法规、管理措施和居民自律等方面对小区养狗扰民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五条,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禁止在居民区内饲养鸡、鸭、鹅、兔等家禽家畜。
违反规定的,由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五十一条,动物饲养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接受动物防疫监督管理;(二)不得饲养疫病动物,不得随意丢弃动物尸体;(三)不得饲养、销售、运输、携带、放养、放生疫病动物;(四)不得携带动物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编第二分编第六章第九百五十八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二、管理措施1.制定小区养狗管理规定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小区养狗管理规定,明确养狗的标准、行为规范、责任追究等内容,并向业主公示。
2.设立宠物活动区域小区内应设立专门的宠物活动区域,供宠物主人遛狗使用,以减少宠物在小区内乱跑、扰民现象。
3.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栏、社区活动、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小区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养狗文明素质。
第1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狗已成为许多家庭的生活习惯。
然而,在享受宠物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小区内养狗引发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通过一个小区内养狗法律处罚案例,分析相关法律条文,探讨小区养狗的法律责任,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案例背景某市某小区居民李某,于2018年购买了一只小型犬作为宠物。
李某对宠物十分喜爱,每天都会带它到小区内散步、玩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某的宠物犬在小区内随意排泄、吠叫,给其他居民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案例经过2020年3月,小区内多位居民联名向物业管理处投诉,反映李某的宠物犬扰民问题。
物业管理处接到投诉后,多次与李某沟通,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宠物犬的行为,但李某并未予以重视。
随后,物业管理处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向李某发出了整改通知,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改正宠物犬的行为。
然而,李某依然我行我素,宠物犬的行为并未得到改善。
在整改期限到期后,物业管理处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请求依法处理。
公安机关经调查,认定李某的宠物犬扰民行为属实,依法对其进行了处罚。
法律分析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该法第二十三条,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2. 《物业管理条例》:根据该条例第四十九条,物业管理区域内禁止饲养动物,但物业管理规约另有规定的除外。
物业管理规约应当对违反规定饲养动物的行为进行处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根据该法第八十三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处罚结果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对李某的宠物犬扰民行为进行了处罚,责令其改正,并处以五百元罚款。
同时,物业管理处也根据小区规约,对李某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案例分析本案中,李某的宠物犬扰民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物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物业处理业主饲养宠物和投诉的方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饲养宠物来增加生活乐趣。
然而,宠物的饲养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宠物的噪音扰民、宠物的排泄物造成的环境污染等。
作为物业管理方,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处理业主饲养宠物和其他业主的投诉,以确保小区居住环境的和谐稳定。
一、规范和宣传首先,物业公司应制定明确的宠物管理规定。
该规定应包括对宠物的种类、数量、饲养条件、遛狗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对违反规定的处罚条款。
这些规定应向业主公示,并在入住合同中明确约定。
二、宠物证物业公司可以引入宠物证制度,要求业主在饲养宠物前办理宠物证,并将证件信息录入物业管理系统中。
宠物证可以包括宠物种类、数量、年龄、接种情况等信息,以便物业公司及时掌握小区内宠物的情况,并提供给其他业主查询渠道。
三、投诉处理1.客观调查:当业主对他人饲养宠物的问题提出投诉时,物业公司应第一时间客观调查,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
可以通过现场勘查、调查相关证人等方式获得客观的情况。
2.协商解决:如果投诉属实,物业公司应与当事人进行协商,沟通解决办法。
可以寻找业主自愿改善的方式,例如加装隔音设备、减少宠物时间等。
同时,物业公司也应提醒业主宠物饲养的注意事项,并加强宠物管理的宣传。
3.处罚措施:如果业主拒不改善或在一定期限内再次违规,物业公司可依据宠物管理规定,对其进行相应处罚。
处罚可以包括罚款、限制宠物饲养、通报批评等。
同时,物业公司也应对违规情况进行记录,以备后续处理。
四、加强管理物业公司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宠物管理,保障小区业主的权益。
1.宠物活动区域:可以在小区内设立专门的宠物活动区域,让宠物在规定的区域内自由活动。
这样既可以满足业主的需求,又可以减少宠物在非指定区域活动带来的问题。
2.加强巡查:物业公司应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发现违规情况。
特别是在常见的问题时段,如宠物遛弯时间、夜间等,应加密巡查频次,确保小区环境的整洁与安静。
第1篇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养宠物作为生活伴侣。
然而,在享受宠物带来的欢乐的同时,一些养狗人士却因为触犯了法律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本文将以一起因养狗触犯法律的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宠物养护与法律的关系。
一、案例背景2018年5月,某市居民李某购买了一只小型犬作为宠物。
起初,李某对狗狗关爱有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狗狗的叫声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邻居们不堪其扰,纷纷向物业管理部门投诉。
物业管理部门多次与李某沟通,要求其采取措施控制狗狗的叫声,但李某置若罔闻。
无奈之下,物业管理部门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二、案例分析1. 案件性质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是噪音污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禁止在居民区、文教区、医院、机关办公区等区域内,排放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噪音。
”李某饲养的狗狗叫声过大,已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属于噪音污染。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李某饲养的狗狗叫声扰民,已构成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案件处理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对李某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李某饲养的狗狗叫声确实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对李某作出了罚款500元的处罚决定。
三、启示与反思1. 宠物养护与法律的关系宠物养护与法律密切相关。
在享受宠物带来的欢乐的同时,养狗人士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宠物不会对他人造成困扰。
本案中,李某因未能妥善养护宠物,导致狗狗叫声扰民,触犯了法律。
2. 社会责任作为养狗人士,应具备社会责任感。
在享受宠物带来的便利和快乐的同时,要关注宠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 法律意识养狗人士应增强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案例
《邻居的宠物: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案例》
近期,某小区的居民们频频向物业投诉,原因是他们的邻居家养的宠物给他们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干扰。
这些宠物包括狗、猫、鸟和其他小型动物。
居民们表示,这些宠物常常会在深夜时分发出吵闹的声音,给他们的休息造成了困扰。
王先生是小区内一位受影响的居民,他表示自从邻居家搬来了几只大狗后,每天晚上都会受到狗吠声的干扰,导致他失眠严重,甚至开始影响到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另外一位居民王女士则表示,她养的几只小鸟常常在清晨开始歌唱,声音尖锐刺耳,让她无法继续睡眠。
物业表示,他们已多次向相关业主提出警告,要求他们控制宠物的噪音。
但是这些警告并没有起到作用,邻居们的抱怨声越来越多。
无奈之下,物业决定向当地动植物保护协会求助,希望能够通过相关法律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动物保护法》,宠物主人有责任确保他们的宠物不会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
一旦宠物的行为给周围的居民造成了困扰,宠物主人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因此,对于这些养宠物的业主来说,他们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减少宠物的噪音干扰,以免引起更大的纠纷和法律责任。
通过这一案例,我们不难看出,饲养动物也是需要注意周围环境和他人利益的。
宠物主人应该建立起对宠物的管理和教育意识,避免给周围的人们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养宠物市民的指导和监督,以保障社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权益。
业主状告邻居养狗污染环境物业公司被判无责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原本两家是上下楼不错的邻居,但因为楼上有了“汪星人”后,两家开始纠纷不断并闹上法庭,小区的物业公司也成了被告。
近日,郑报融媒记者获悉,郑州惠济法院一审已判决,狗的主人赔偿邻居损失3.8万余元,给这起物权保护纠纷画上了句号。
案情:家里被泡房主卖房
吴女士和赵女士两家是上下楼邻居。
由于设计等原因,居住在顶楼的吴女士家墙外的雨污水排水管和赵女士家厨房的下水管相连,都接在了公共排污管道上,污水则通过该排污管排至楼下。
“原本两家关系还不错,但是自从楼上养了狗,我们家就真是鸡犬不宁了。
”赵女士说,由于楼上养了十几条狗,每天狗叫声不绝于耳,影响了自己家老人和小孩休息,两家之间就开始矛盾不断。
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则成了两家冲突爆发的“导火索”。
今年3月,正在外地旅游的赵女士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称是赵女士所居住小区的物业人员,通知她清理家中的积水:“我们发现你们家门口渗出了污水,快回来看看吧。
”赵女士说,她和家人连夜从外地赶回了家中,发现屋内弥漫着一股异味,地上已是污水横流,大量狗粪、狗毛夹杂其中,屋内装修的木地板和墙壁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浸泡。
在物业公司的协助下,赵女士请了专业人员进行了清理,还疏通
了排污管道,但赵女士家中的异味还是挥之不去。
后经鉴定,赵女士家的损失为3万余元。
随后,赵女士将自家的房屋卖了出去。
虽然房子已经卖了,但赵女士认为,自己家之所以受污水浸泡,是由于楼上吴女士倾倒狗粪等废物导致排污管道堵塞,引起排污管道发生了倒灌所造成的。
为此,气愤的赵女士多次找到邻居吴女士要求赔偿,却被对方以排污管道为公共区域为由拒绝赔偿。
赵女士又找到物业公司,物业公司则表示其尽到了管理职责,并帮助疏通了管道,不应再承担赔偿责任。
维权:将楼上邻居和物业告到法院
多次奔波无果后,赵女士将楼上邻居吴女士和物业公司一同告到了法院,请求判令吴女士立即停止向所住房屋的排污管道倾倒狗粪等废物;二被告共同赔偿赵女士的墙壁、橱柜、除味等损失7万元。
“家里养着十几条狗,还不注意卫生,我们这栋楼的住户跟她说了都不止一次两次了。
”法庭上,赵女士很是气愤。
“我一直在自己家房子内正常居住、生活,没有向下水管道倾倒狗毛等垃圾,而且下水排污管道属于公用设施,应当由负有维修、维护义务的物业而不是我们业主承担疏通排污的义务。
”针对赵女士的指责,吴女士坚称自己没责任。
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很头疼:“我们收到了好几次业主投诉,也进行了定期的巡查,还向吴女士下发了整改通知,也曾报警及向社区反映,但吴女士都置之不理,我们是物业公司,没有强制的执法权,不能强制吴女士清理。
赵女士家的情况是我们在巡查过程中发
现的,发现这一情况后,我们立即通知了房主赵女士,还积极配合她清理了现场,因此我们已经尽到了管理职责,就不应再承担赔偿责任。
”
判决:赔偿邻居损失3.8万余元
惠济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业主对建筑物的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业主行使权利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
被告吴女士违反《郑州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第九条“每户居民只准饲养一只犬”的规定,在家中养有十几条狗,并常将养狗产生的粪便、锯末等垃圾通过卫生间马桶排出,导致涉案房屋厨房位置的下水道及相应的排污管道堵塞,给原告造成财产损失,被告吴女士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原告赵女士要求被告物业公司承担赔偿责任,但并未提交充分证据证明其未尽到管理、维护责任,故对其该部分诉请,不予支持。
遂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判决被告吴女士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赵女士损失3.8万余元。
说法:搜集证据理性维权
主审法官随后提醒,按照我国《物权法》第64条的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为此提醒广大市民,一旦自己的相关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切莫冲动,要注意采取合法正当的方式,搜集相关证据进行理性维权。
如本案中,被告吴女士向下水管倾倒大量垃圾的行为明显有违公序良俗和法律规定,侵犯了原告赵女士的合法权益,为此法院最终支持了赵女
士的诉讼请求。
他还提醒,要注意尽早行使相关权利,切莫因好面子等原因一拖再拖,导致自己合法权益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