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望庐山瀑布》
- 格式:ppt
- 大小:4.11 MB
- 文档页数:39
《望庐山瀑布》教案《望庐山瀑布》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庐山瀑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望庐山瀑布》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古诗内容,学习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古诗。
2、喜欢诵读古诗,并萌发幼儿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活动准备:瀑布的图片或光盘活动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瀑布吗?今天老师带来了瀑布的光盘,我们一起来看看瀑布吧!提问:你们觉得瀑布像什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唐朝诗人李白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你们听听诗人觉得瀑布像什么?(二)学习《望庐山瀑布》一、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提问:1、这首诗是谁写的呢?2、你们听到诗中写了什么?二、逐句解释古诗含义。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明确:远看。
“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
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
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
多美啊!(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远远看去。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
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
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和创作,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尊重,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和《夜宿山寺》。
这三首诗均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 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录音机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和展示古诗图片,营造古典文化的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李白及其诗歌,引导学生朗读并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诗歌解析:逐句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5. 创作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2. 作者:李白3. 诗歌内容:简要列出三首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4. 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指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作业设计1. 朗读与背诵:要求学生在家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
2.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进行诗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3. 思维导图:要求学生绘制关于《古诗三首》的思维导图,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三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诗歌解析环节,可以更加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望庐山瀑布》是小学二年级下册17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
这首诗是由诗人XXX写的,他用丰富的想象和精炼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瀑布在阳光下的壮丽景象。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四个生字“庐、瀑、炉、疑”,并且能够写出“炉、流”这两个字。
学生需要通过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熟记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并且感受XXX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激发研究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意思,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在课堂实录中,首先通过介绍XXX和他的诗歌作品,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然后,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瀑布的画面,并播放配乐,让学生感受庐山瀑布的气势磅礴。
接着,教师让学生自主识字,识记生字“庐、瀑、炉、疑”,并指导学生书写“炉”“流”两个字。
最后,教师播放庐山风景及瀑布视频,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望”,进行解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意境和情感,激发他们研究古诗的兴趣和热情。
师:非常好,这个词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的气势和速度。
还有一个字是“疑”,你们觉得它的意思是什么?生1:我觉得是说瀑布像银河一样,非常美。
生2:我觉得是说瀑布像银河一样,非常虚幻。
师:都说得很好,这个“疑”字让我们感受到瀑布既真实又神奇,令人遐想。
让我们一起读一遍这两句诗吧!生练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改写。
老师问道:“你们觉得在这首诗中作者是怎样地‘望’呢?为什么?”学生1回答:“我觉得应该是‘远望’,因为诗中说‘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就是‘远望’的意思。
”学生2回答:“我觉得应该是‘眺望’,诗中说‘日照香炉生紫烟’,说明XXX站的很高,视野很好。
”学生3回答:“我选‘仰望’,我读了诗,感觉XXX是站在瀑布下面看的。
教学《17.望庐山瀑布》后的几点想法
郭溪燎原小学陈苏碧
唐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庐山是驰名中外的胜地。
教学本课时,我先播放课件展示庐山的美,简笔画出庐山的形,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情感学习氛围。
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庐山的美,更是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庐山,零距离地感受古诗,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渐行渐浓,再切入到他们的求知基点,只提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的初步要求,让学生在充分读的训练中树立了学习古诗的信心,奠定了学好古诗的基调。
接着,我着重引导学生读“生”,学生自然地边读边想象,庐山香炉峰的紫烟宛如一幅绝美的仙境图浮现在学生脑中,这一读,既深入了学生对诗歌的品味,又培养了学生读文字思画面的想象能力。
让学生在想象中完成对诗歌的理解此刻尤其重要。
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很好地体会“挂”字的妙不可言、“飞流直下”的气势磅礴,“银河落”的惊天动地。
在读诗中激活学生的联想,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中组合他们想象到的画面,从而领略文字的独特魅力,感悟古诗的经典意境。
这时的读诗,想象,表达等方法应该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艺术体操。
然后,我再抓重点词“疑”字,让学生真正溶进古诗中,溶进意境中,感受到诗人激越的创作情绪。
这种激情因为诗的魅力而流传千年,学生在激情中吟诵古诗,进而产生了要背诵古诗的高层次需要,让学生在自发读与感悟读的层次递进中掌握诗歌节奏韵律和情感脉动,最后发展到激情吟诵,达到熟读成诵的传统要求,用“诵”这种亘古不变的艺术形式再现诗人若干年前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