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的最后一个内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情与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学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基础上体现“气候与人类的关系”的认知点,是本章的知识、能力、情感的一个小结,是密切联系生活,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是体现新课程标准重要理念的关键部分。我把《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与《乡土地理》结合起来教学,力求以实例活动改变说教的方式,以学生活动为主,全面地深化学生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认识。我在气候灾害教学中着重以乡土气候灾害为实例,引导学生讨论防灾、减灾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设计思想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本课题要求是:“举出日常生活中和实例,说出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在《乡土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本课题主要学习自然灾害中的气候(天气)灾害。结合自身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条件,把《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与《乡土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气候灾害的要求结合起来教学,以乡土气候为实例开展教学,体现了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智力开发是多元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只有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效益才是最高的。本课教学过程中拟实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本堂课突出以下学习方法的的实践:

1.小组合作学习:以秧田式座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选出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主动发表观点,积极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2.查阅资料法:通过报刊、图书、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查阅气候与人类的关系的资料,培养学生多渠道学习的方式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实验法:利用学校气象园观测家乡的气温、降水、风等气象要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课前做好以下准备:

1.布置学生广泛利用图书、报刊、媒体、网络等收集资料、信息;

2.组织学生利用学校气象园对气温、降水、风等气象三要素的观测记录资料;

3.学生开展乡土气候调查,收集和处理信息;

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的认识和与学校、学生的实际整合,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生举例说明气候影响人类生活、生产;

2.举例说明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

3.正确地理解人类与气候的相互关系,形成地域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积极参与预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勇于表述自己的观点;

2.主动地按要求开展乡土气候的调查活动;

3.能运用书报、网络、媒体等多种信息工具收集、处理信息;

4.初步学会“气候与人类”为专题的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2.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积极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协作精神,开发潜能与发展个性;

3.正确理解气候与人类的相互关系,培养灾害意识,促进正确的地域观、环境观、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举例说明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难点: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看“气候与人类”声像视频。

老师解说:气候正常,风调雨顺,人民生活幸福;气候异常,寒潮袭击,台风肆虐,暴雨骤降,洪水淹没家园,人民困苦。同学们,你们认为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情预设]:学生在这个环节可能出现各式各样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听,不对的观点要纠正,注意处理和应对各种偶发性问题等。

[设计意图]:根据循序渐进原则和直观性原则,学生自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上,我运用制作的课件“气候与人类”声像视频,让学生直观认识“气候正常,风调雨顺,人民生活幸福;气候异常,寒潮袭击,台风势虐,暴雨骤降,洪水淹没家园,人民困苦。”的声像中进入真切的情景感受,形成对气候与人类的直观认识。在引入新课中,突出“情景感受”。

二、讲授新课:

1.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位学生出场表演冬季与夏季的穿着,并说明原因。

学生、老师以掌声对表演者进行鼓励。

教师说明,这是同一地区不同季节气候对人类穿着的影响;

三位学生出场表演并说明寒带、温带、热带的穿着,并说明原因。

学生、老师以掌声对表演者进行鼓励。

老师小结:这说明不同地区的气候对人类活动影响。

学生阅读活动(一)“冬季,北京人与大白菜”的材料。

教师提问:这说明气候与人类哪方面的关系?同时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其他学生不断思考、补充,得出完整的答案。

[学情预设]在“气候对生活的影响”学习中,结合调查收集的资料,学生谈气候对人类的影响,学生讨论并表述自己的观点,说明不同的地区对人类活动影响差异,培养地域观念。由学生小组讨论,推选代表表述观点,其他学生不断思考、补充,得出完整的答案。学生可能出现各式各样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听,不对的观点要纠正,注意处理和应对各种偶发性问题等。

[设计意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授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堂课老师只是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让学生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主体活动突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