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模板计算公式
- 格式:rtf
- 大小:838.09 KB
- 文档页数:19
脚手架工程施工计算
一、脚手架搭设面积及高度计算
1、搭设面积计算:脚手架搭设面积=总楼层面积×1.2(安全系数)。
2、搭设高度计算:脚手架搭设高度=h1+(n-1)×3.5m
式中:n为层数,h1为首层高度,m为每层高度。
二、立杆、横杆材料数量计算
1、立杆数量计算:立杆数量=2×搭设高度/3.5
2、横杆数量计算:横杆数量=(搭设宽度+0.3)×2/3
式中:搭设宽度=m×层数,m为每层高度,n为层数。
三、斜杆与斜撑的数量计算
根据脚手架搭设面积和搭设高度计算斜杆和斜撑的数量。
四、脚手架横向连接件数量计算
1、脚手架横向连接件数量=(搭设宽度+0.3)×(n-1)
2、脚手架结台数量=(搭设宽度+0.3)/1.5
式中:n为层数,m为每层高度。
五、脚手架脚座数量计算
1、脚手架脚座数量=搭设面积/3。
六、脚手板数量计算
1、脚手架搭设面积大于1000平方米时,脚手板数量=搭设面积/4。
2、脚手架搭设面积小于1000平方米时,脚手板数量=搭设面积/2。
七、安全网及附件数量计算
根据搭设面积计算安全网及其附件的数量。
八、总计
将以上所有材料数量加总得到脚手架工程的全部材料数量。
以上为脚手架工程施工计算的一般性方法,工程实际应根据具体需求及现场情况做出调整。
脚手架和模板工程计算公式参数目录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与模板支架设计计算10-1-2前言10-1-21 充分结识脚手架和模板支架在工程施工中重要性,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10-1-22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基本构造与重要杆件10-1-43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和模板支架设计计算10-1-64 理解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和模板支架(构造支架)特性,应注意掌握几种要点10-1-135 算例及比较10-1-17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与模板支架设计计算益德清(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设计大师)----本文摘自《浙江建筑》前言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和模板支架工程是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暂时设施,它既为工程顺利施工,又直接影响工程质量、进度、效率、安全等。
二十余年来,国内经济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大量兴建,商品混凝土泵送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体系形成,都促使高层脚手架和空间高、跨度大模板支架应用日渐增多。
随之在工程施工中,编制高层脚手架和模板支架施工组织设计重要性也越加明显。
特别是近年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发生安全事故,引起了建设主管部门和工程部门关切和注重,为了贯彻浙江省建设厅“关于开展全省建设安全生产年活动”,笔者受省、市工程管理和施工部门邀请,针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和模板支架设计计算中某些要点和问题,作了某些简介,有一某些工程技术人员但愿有书面资料,为此,笔者整顿成这篇文章,供施工部门技术人员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参照。
由于本人对施工技术知之不多,若有不当,请工程界同仁指正。
1 充分结识脚手架和模板支架在工程施工中重要性,认真做好施工组织设计1.1 脚手架工程脚手架是土木建筑工程施工必要使用重要设施,是为保证高处作业安全、顺利进行施工而搭设工作平台或作业通道,在构造施工、装修施工和设备管道安装施工中,都需要按照操作规定搭设脚手架。
脚手架是施工中必不可少,是随着工程进展需要而搭设。
虽然它是建筑施工中暂时设施,工程完毕就拆除,但它对建筑施工速度、工作效率、工程质量以及工人人身安全有着直接影响,如果脚手架搭设不及时,势必会迟延工程进度;脚手架搭设不符合施工需要,工人操作就不以便,质量会得不到保证,工效也提不高;脚手架搭设不牢固,不稳定,就容易导致施工中伤亡事故。
脚手架稳定性计算方案一、对脚手架以上的模板、支架、钢筋及砼的重量进行计算砼自重:384.18×24=9220.32KN钢筋重:Ⅰ级+Ⅱ级=2.55+75.79=78.34t=78.34×9.8=767.732KN模板重:①. 一侧钢模长0.33+0.5+0.711+0.803+0.65+0.35=3.344m(可参见“角钢支撑图”)两侧钢模面积 3.344×75×2=501.6m2钢模重70.4×9.8×501.6=346KN (钢模重量取70.4㎏/m2)②. 竹胶板自重标准值取9.8KN/m3竹胶板长度:3.748+4.6+(0.21+0.47+0.8)×2=11.3米(木枋结构图)竹胶板厚度为0.015m,其自重为9.8×11.3×75×0.015=124.6KN③. 竹胶板芯模内为5×7木枋,其重量为木枋重力密度取为5KN/m3芯模木枋结构图如下:0.8)×2=10.44m五根纵向木枋长:5×1.05=5.25m两根斜向木枋长:2×1.4=2.8m芯模内木枋总长:10.44+5.25+2.8=18.49m一榀木架重量:5×18.49×0.05×0.07=0.32KN木架间距为0.4m,75m内共有木架75/0.4+1=188榀由此可知,芯模内木架总重为。
图中为2.1m模板的角钢支撑架。
由图中尺寸可得:角钢总长为:1.24+1.14+1.29+0.86+0.49+0.70+0.64+0.89+0.46=7 .71m角钢为7.5号等肢角钢,重量为7.976㎏/m。
槽钢为8#槽钢,长为1.95m,其单重为8.04kg/m。
一榀角钢支架重量:7.71×7.796+1.95×8.04=75.8kg75.8×9.8=742.8N=0.74KN由箱梁平面布置图可知,在75米长度内共有31道2.1m 模板,则角钢支架有31×4=124榀。
木工脚手架工程量计算公式在木工行业中,脚手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和设备,它可以为木工提供安全的工作平台,帮助他们完成各种高空作业。
因此,正确计算脚手架的工程量对于木工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木工脚手架工程量计算的公式和方法。
脚手架的工程量计算是指根据工程需要确定脚手架的数量和规格,并计算所需的材料和人工成本。
在木工脚手架工程量计算中,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作业高度,脚手架的作业高度是指脚手架的最高使用高度,通常是从地面到工作平台的高度。
作业高度越高,所需的脚手架数量和规格就越大。
2. 工程面积,脚手架需要覆盖的工程面积是指脚手架所需搭建的平台面积,通常以平方米为单位。
工程面积越大,所需的脚手架数量和规格就越多。
3. 负荷要求,脚手架需要承载木工和工具的重量,因此需要根据负荷要求确定脚手架的规格和承载能力。
根据以上因素,我们可以得到木工脚手架工程量计算的公式如下:脚手架数量 = 工程面积 / 单个脚手架的搭建面积。
脚手架规格 = 最大作业高度 + 负荷要求。
脚手架材料成本 = 脚手架数量单个脚手架的材料成本。
脚手架人工成本 = 脚手架数量搭建和拆除脚手架的人工成本。
通过以上公式,木工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计算出所需的脚手架数量和规格,并据此确定所需的材料和人工成本。
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脚手架的成本,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除了以上的基本公式外,木工在进行脚手架工程量计算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例如脚手架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易用性。
因此,在选择脚手架的规格和材料时,木工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脚手架能够满足工程的要求并保证木工的安全。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也有一些脚手架工程量计算的软件和工具可以帮助木工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
这些软件可以根据木工输入的工程参数和要求,自动计算出所需的脚手架数量、规格和成本,并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指导。
因此,木工在进行脚手架工程量计算时,也可以考虑使用这些工具来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措施项目计算公式由于您没有给出具体的措施项目相关内容(例如是建筑工程措施项目,还是其他领域的措施项目),以下以建筑工程为例,整理部分常见措施项目的计算公式相关学习资料:一、脚手架工程。
1. 综合脚手架。
- 建筑物综合脚手架工程量按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计算。
- 计算公式:综合脚手架工程量 = 建筑物建筑面积(m²)- 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单层建筑物不论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其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 多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按各层建筑面积之和计算,其首层建筑面积按建筑物外墙勒脚以上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二层以上按外墙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2. 外脚手架。
- 按外墙外边线长度乘以外墙高度以平方米计算。
- 计算公式:外脚手架工程量 = 外墙外边线长度(m)×外墙高度(m)- 外墙高度:- 有女儿墙者算至女儿墙顶(有混凝土压顶时算至压顶下表面)。
- 平屋顶算至屋面板底。
- 坡屋顶算至外墙中心线与斜屋面板底相交点的高度。
3. 里脚手架。
- 按墙面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 计算公式:里脚手架工程量 = 墙面垂直投影面积(m²)二、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
1. 基础模板。
- 独立基础。
- 模板工程量按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计算。
- 对于矩形独立基础,计算公式:模板工程量 = (基础底面周长×基础高度 + 基础顶面面积)(m²)- 条形基础。
- 模板工程量 = 基础侧面模板面积之和(m²),即条形基础模板工程量 = 基础长度×基础侧面高度之和(m²)2. 柱模板。
- 按柱四周展开宽度乘以柱高以平方米计算。
- 计算公式:柱模板工程量 = 柱截面周长(m)×柱高(m)三、垂直运输工程。
1. 建筑物垂直运输。
- 建筑物垂直运输工程量按建筑面积计算。
- 计算公式:垂直运输工程量 = 建筑物建筑面积(m²)四、超高增加费(建筑物超高增加人工、机械降效等)1. 建筑物超高增加费。
模板支架钢管用量计算立杆1、立杆高度=层高-楼面板厚-模板厚度-30~50mm2、立杆根数=X方向根楼×Y方向根数X方向根数=X方向结构楼面长度÷立杆X向间距+1Y方向根数=Y方向结构楼面长度÷立杆Y向间距+13、立杆总量=立杆高度×立杆根数+其他特殊部位立杆根数×该特殊部位立杆高度4、说明:(1)当结构楼面形状不规则时,应以实际需要设定或计算其根数和长度。
(2)当结构层高为非常见层高时,在选用钢管长度规格时应考虑相近钢管长度+可调底座的形式。
水平杆1、需了解知识点:扫地杆定义、立杆步距定义及纵、横向水平杆的定义。
2、纵(横)向水平杆根数=纵(横向)向结构楼面长度÷立杆纵(横)距+1。
3、纵(横)向水平杆长度≈纵(横)向结构楼面长度。
4、单步架纵(横)向水平杆总量=纵(横)向水平杆根数×纵(横)向水平杆长度。
5、水平杆层数=楼层净高÷立杆步距+16、水平钢管总用量=(单步架纵向水平杆总量+单步架横向水平杆总量)×水平杆层数+其他部位水平钢管用量。
剪刀撑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关于剪刀撑布置的相关规定:(1)满堂模板支架四边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2)高于4米的模板支架其两端与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2、剪刀撑钢管的长度应根据实际搭设的角度及楼层高度来计算。
3、剪刀撑钢管一般为对称双向布置,计算剪刀撑钢管根数时应注意。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满堂脚手架稳定计算公式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临时工具,用于搭设工人、材料和设备的
临时工作平台。
脚手架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进行计算和设计,以
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下面是满堂脚手架稳定计算的公式(使用Excel):
1.工作平台面积计算公式:
工作平台面积=平台长度x平台宽度
2.悬挑脚手架支撑点计算公式:
支撑点数目=平台长度/支撑间距-1
3.脚手架荷载计算公式:
脚手架荷载=(平台面积x载荷系数1)+(支撑点数目x载荷系数2)载荷系数1:根据脚手架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值,一般为0.3-
0.6kN/m²
载荷系数2:根据支撑点的类型和间距选择合适的值,一般为1-4kN
4.脚手架竖向稳定计算公式:
脚手架竖向力=公用竖向附加力+竖直荷载
公用竖向附加力: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值,一般为2kN
竖直荷载:根据脚手架的荷载计算结果确定
5.脚手架水平稳定计算公式:
脚手架水平力=公用水平附加力+横向施工力
公用水平附加力: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值,一般为2kN
横向施工力:根据脚手架的荷载计算结果确定
6.横档折算长度计算公式:
横档折算长度=横档长度+支局间距x(支局数-1)
横档长度:根据实际脚手架设计确定
7.横向荷载计算公式:
横向荷载=横档折算长度x荷载系数
荷载系数:根据横向施工力计算结果和脚手架类型选择合适的值,一般为1-2kN/m
以上是满堂脚手架稳定计算的一般公式,具体的计算需要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调整和细化。
在Excel中可以使用这些公式进行快速计算和调整,以确保脚手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荷载计算1、箱梁荷载:箱梁钢筋砼每单位面积的自重:22.63 KN/m2取安全系数r=1.2单位面积的自重为:F1=22.63×1.2=27.156 KN/m22、施工荷载:取F2=1.4×2.5=3.5 KN/m23、振捣混凝土产生荷载:取F3=1.4×2.0=2.799 KN/m24、箱梁芯模:取F4=1.2×1.5=1.799 KN/m25、木模板(松木):取F5=1.2×0.1=.119 KN/m2方木横梁容重:取r=7.5 KN/m3方木纵梁容重:取r=7.5 KN/m3二、底模强度计算箱梁底模采用木模板(松木),板厚t=15 mm,方木背肋间距为300 mm,所以验算模板强度采用宽b=300 mm平面木模板(松木)。
1、模板力学性能(1)弹性模量E=11000 MPa。
(2)截面惯性矩:I=bh3/12=30×1.5^3/12=8.438 cm4(3)截面抵抗矩:W= bh2/6=30×1.5^2/6=11.25 cm3(4)截面积:A=bh=30×1.5=45 cm22、模板受力计算(1)底模板均布荷载:F= F1+F2+F3+F4=27.156+3.5+2.799+1.799=35.254 KN/m2q=F×b=35.254×.3=10.576 KN/m(2)跨中最大弯矩:M=qL2/8=10.576×.3^2/8=.119 KN.M(3)弯拉应力:σ=M/W=.119×10^3/11.25=10.57 MPa<[σ] =14.5 MPa木模板(松木)弯拉应力满足要求(4)挠度:从底模下方的背肋布置可知,木模板(松木)可看作为多跨等跨连续梁,按三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f=0.677qL4/100EI=0.667×10.576×.3^4/(100×11000×8.438)×10^8=.615mm<L/400=.75 mm木模板(松木)挠度满足要求三、横梁强度计算横梁为10×10 cm方木,跨径为.9 m,中对中间距为.4 m。
悬挑式扣件钢管脚手架计算书钢管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计算的脚手架为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16.8米,立杆采用单立管。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1.50米,立杆的横距0.90米,立杆的步距1.80米。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5,连墙件采用2步3跨,竖向间距3.60米,水平间距4.50米。
施工均布荷载为3.0kN/m2,同时施工2层,脚手板共铺设4层。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16号工字钢,其中建筑物外悬挑段长度1.30米,建筑物内锚固段长度2.20米。
悬挑水平钢梁采用悬臂式结构,没有钢丝绳或支杆与建筑物拉结。
一、大横杆的计算: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按照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8kN/m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150×0.900/3=0.045kN/m活荷载标准值 Q=3.000×0.900/3=0.900kN/m静荷载的计算值 q1=1.2×0.038+1.2×0.045=0.100kN/m活荷载的计算值 q2=1.4×0.900=1.260kN/m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大横杆计算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跨中最大弯矩为M1=(0.08×0.100+0.10×1.260)×1.5002=0.302kN.m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支座最大弯矩为M2=-(0.10×0.100+0.117×1.260)×1.5002=-0.354kN.m 我们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0.354×106/5080.0=69.727N/mm2大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静荷载标准值q1=0.038+0.045=0.083kN/m活荷载标准值q2=0.900kN/m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最大挠度V=(0.677×0.083+0.990×0.900)×1500.04/(100×2.06×105×121900.0)=1.910mm大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15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二、小横杆的计算: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
用大横杆支座的最大反力计算值,在最不利荷载布置下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荷载值计算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8×1.500=0.058kN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150×0.900×1.500/3=0.068kN活荷载标准值 Q=3.000×0.900×1.500/3=1.350kN荷载的计算值 P=1.2×0.058+1.2×0.068+1.4×1.350=2.040kN小横杆计算简图2.抗弯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均布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M=(1.2×0.038)×0.9002/8+2.040×0.900/3=0.617kN.m=0.617×106/5080.0=121.398N/mm2小横杆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均布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集中荷载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V1=5.0×0.038×900.004/(384×2.060×105×121900.000)=0.01mm集中荷载标准值P=0.058+0.068+1.350=1.475kN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V2=1475.100×900.0×(3×900.02-4×900.02/9)/(72×2.06×105×121900.0)=1.520mm最大挠度和V=V1+V2=1.533mm小横杆的最大挠度小于9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三、扣件抗滑力的计算: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R ≤Rc其中 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kN;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1.荷载值计算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0.038×0.900=0.035kN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 P2=0.150×0.900×1.500/2=0.101kN活荷载标准值 Q=3.000×0.900×1.500/2=2.025kN荷载的计算值 R=1.2×0.035+1.2×0.101+1.4×2.025=2.998kN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当直角扣件的拧紧力矩达40--65N.m时,试验表明:单扣件在12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8.0kN;双扣件在20kN的荷载下会滑动,其抗滑承载力可取12.0kN;四、脚手架荷载标准值: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1)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本例为0.1248 NG1 = 0.125×16.800=2.097kN(2)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kN/m2);本例采用竹笆片脚手板,标准值为0.15NG2 = 0.150×4×1.500×(0.900+0.300)/2=0.540kN(3)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本例采用栏杆、竹笆片脚手板挡板,标准值为0.15NG3 = 0.150×1.500×4/2=0.450kN(4)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包括安全网(kN/m2);0.005NG4 = 0.005×1.500×16.800=0.126kN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NG4 =3.213kN。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立杆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3.000×2×1.500×0.900/2=4.050kN风荷载标准值应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其中 W0 ——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W0 = 0.450Uz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Uz = 1.250Us ——风荷载体型系数:Us = 1.200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Wk = 0.7×0.450×1.250×1.200 = 0.472kN/m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N = 1.2NG + 0.85×1.4NQ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W计算公式MW = 0.85×1.4Wklah2/10其中 Wk ——风荷载基本风压标准值(kN/m2);la ——立杆的纵距 (m);h ——立杆的步距 (m)。
五、立杆的稳定性计算:1.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9.53k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的结果查表得到0.19;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l0 ——计算长度 (m),由公式 l0 = kuh 确定,l0=3.12m;k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u ——计算长度系数,由脚手架的高度确定,u=1.50;A ——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cm2;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cm3;——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N/mm2);经计算得到 = 104.85[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00N/mm2;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2.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8.68kN;——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的结果查表得到0.19;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58cm;l0 ——计算长度 (m),由公式 l0 = kuh 确定,l0=3.12m;k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u ——计算长度系数,由脚手架的高度确定;u = 1.50A ——立杆净截面面积,A=4.89cm2;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5.08cm3;MW ——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MW = 0.273kN.m;——钢管立杆受压强度计算值 (N/mm2);经计算得到 = 149.28[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205.00N/mm2;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 [f],满足要求!六、连墙件的计算:连墙件的轴向力计算值应按照下式计算:Nl = Nlw + No其中 Nlw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应按照下式计算:Nlw = 1.4 × wk × Awwk ——风荷载基本风压标准值,wk = 0.472kN/m2; Aw ——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Aw = 3.60×4.50 = 16.200m2;No ——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kN);No = 5.000经计算得到 Nlw = 10.716kN,连墙件轴向力计算值 Nl = 15.716kN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 Nf = A[f]其中——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i=30.00/1.58的结果查表得到=0.95;A = 4.89cm2;[f] = 205.00N/mm2。
经过计算得到 Nf = 95.411kNNf>Nl,连墙件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连墙件采用扣件与墙体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