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胡其平典型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我这一辈子,都要种树。
只要让我种树,我就知足了。
”83岁的毕可显,一生几乎都与林木为伴。
毕可显曾担任阿克苏地区林业处处长,是柯柯牙绿化工程的主导者之一。
柯柯牙一期绿化工程种树的成功,离不开这位老人的辛苦付出。
32年前,他敢于拍着胸脯向领导保障柯柯牙绿化工程树木的成活率,这底气来自于他在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30年植树造林摸索总结出来的荒漠盐碱地植树造林丰富经验。
毕可显曾担任过场长的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被认为是柯柯牙绿化工程的发端,也是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二、三期的主战场。
从沙进绿退到绿进沙退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
历史上,这里沟壑纵横,沙砾密布,植被稀疏。
上世纪八十年代,阿克苏每年沙尘天气将近100天,大气总悬浮颗粒物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3.7倍。
更严峻的是,沙漠离城区只有6公里,还在以每年5米的速度逼近。
1986年,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阿克苏地委作出了建设“柯柯牙”绿化工程的重大决策。
阿克苏人从此薪火相传,接续实施“柯柯牙”造林绿化工程,用心血和汗水在亘古荒原上建成了一道“绿色长城”,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阿克苏地委七任书记始终以改善生态、造福百姓为己任,亲自担任绿化工程总指挥,一届接着一届干,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柯柯牙工程历时30多年、100余万人(次)参与,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2万余亩,栽植各类树木千万余株,在戈壁荒滩上建成了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面阿克苏 增绿富民实现双赢文 少宾Aksu Adds Green and Enriches the People to Achieve a Win-win Situation积110万亩的“绿色长城”,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环境500佳”之一。
9月23日,当83岁的毕可显再次回到柯柯牙,回到实验林场,他完全被眼前一眼望不到头的绿色和挂满枝头的红枣震惊了。
“当年我们住在土块房,出门就是三尺厚的浮土。
石漠化治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作者:王雪刘露蔡雨耘来源:《当代党员》2022年第23期石漠化,被视为“地球的癌症”,所在之地灾害频频,环境恶劣,生存困难。
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其说是人与石漠秃山旷日持久的较量,不如说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生动写照,毕竟:山不记仇,人给山一点,山还得更多。
重庆市巫溪县宁厂镇官山林场植树班班长林云喜“下岗”了,可他丝毫不觉悲伤,反而十分欢喜和自豪。
过去20年,林云喜带领100多名植树工人,在垂直高度达300米的悬崖峭壁上植树造林,在满是乱石的秃山种下1000多亩、近7万株树苗——这是重庆首次采用“背土填坑”的造林方式治理石漠化。
巫溪的森林,就这样生于“林云喜们”的双手间,长在“林云喜们”的肩背上。
而今,绿意爬满山头,巫溪近10万亩石漠化之地草木幽深,其森林覆盖率也从2017年的65.6%增加至2021年的70.2%。
青山初长成,林云喜收到的植树邀约越来越少,他“下岗”了。
可新的活计来了:请他去养护树林的人越来越多。
林云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重庆是我国8个石漠化严重发生地区之一。
面对石漠秃山的生存发展窘境,重庆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着特别深切的感悟和强烈的共鸣。
经过多年如一日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探索,重庆摸索出三条有效路径,让“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故事精彩不断。
路径一:植此青绿——修复与重建并重,今植一点绿,来年一片春石漠化,被视为“地球的癌症”,是指受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被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这一现象,巫溪宁厂尤为突出。
宁厂曾是著名的制盐地,它因盐而兴,也因盐而衰——砍树烧火、上山挖土,造成水土严重流失;烧煤产生的粉尘和盐熬出来的碱,沉淀在地表形成盐碱结晶,更加重了石漠化。
“从我记事起,四周的大山就全秃了。
”宁厂镇居民贺言修回忆,后来连手掌般大小的土,都难以见到了。
青山把最后一点绿给了人,又把最后一抔土给了人。
国有林场马尾松退化林修复技术措施陈如平(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胡乐国有林场,安徽宣城242361)摘要:马尾松又名山松、青松,属于松科,高大挺拔,在我国分布极广,多个地区都有种植于马尾松。
因为马尾松自身适应能力强,耐风、耐水,所以多用于水下工程的建造。
在我国主要产脂树种中,马尾松也是其中之一,利用价值十分高,可用于不同领域,例如造纸、油漆、橡胶、涂料等。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大力发展,马尾松林逐渐出现了退化的现象,基于此,笔者针对于国有林场马尾松退化林修复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此为相关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国有林场;马尾松;修复技术中图分类号:S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1)08-0240-020引言马尾松既能应用于工业领域之中,还能用于药物领域中,拥有十分高的药用价值,并且这种价值还能有效地转换为经济价值,所以针对马尾松退化林修复工作很有必要。
本文以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胡乐国有林场为例,分别从基本概述、退化林现状、退化程度及原因、退化修复措施、各项技术措施设计、管护措施、效益评价、档案管理八大方面来进行逐一论述。
1基本概述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位于皖南上地丘陵地带,地势北低南高,在东西山川交错,地形主要以低丘、陡峭的中山地形、低山为主。
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量适中,阳光充足。
土壤类型丰富多样,适合不同类型的植被生长。
当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是由于受当地居民生活活动的影响,多为人工植被和次生林,在南部低山深处才存有天然林。
不同地势分布的植被情况也有所不同,在丘陵区,主要分布人工衫、擦树林、松,林下植被多为落叶灌木和杂竹;山区海拔三百米主要分布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
药用植物以元胡、半夏、桔梗、紫丹参、胡党参、宣木瓜、太子参、玄胡等为主。
珍稀树种以天目木兰、凹叶厚朴、黄山杜鹃、银杏、金钱松等为主。
2退化林现状针对于退化林现状,笔者整理了四点,分别是林种结构不科学、林业投资不充足、病虫害影响严重、退化林有待修复,下面将一一进行阐述。
附件2四川绿化奖章评选推荐表青春献给大山无怨无悔──记张和平绿化造林先进事迹张和平、男、生于1962年3月、1979年参加林业系统工作,现任南坪林业局一二二林场生态建设绿化造林班班长。
张和平同志热爱林业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张和平同志自幼就生长在林区,一直衷情于林业事业。
因为他是大山的儿子,他爱林区的山,爱林区的水,更加热爱这片绿色。
张和平自参加林业工作后,更加爱上了林区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而当时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十七八岁的楞头青。
春去冬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林业生产绿化造林一线上一干就是三十多个春秋。
为了青山常绿,碧水长流,他一心扑在生态建设绿化造林的一线上。
他艰苦朴素,爱岗敬业,主动积极。
他服从组织安排,从无怨言。
他求真务实,坚持原则。
他干练果敢,勇挑重担能。
这就是张和平同志作为一个普通林业职工从事林业生态建设一线绿化造林工作三十多年来的真实写照。
无论是林场领导还是职工群众提起他都无不称赞。
他所负责的班组曾多次荣获出席我局基层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而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出席我局的先进生产工作者,护林防火先进个人,优秀工会会员。
在三十多年的林业建设工作生涯中,他和全班同志顽强战斗在林区的沟沟坎坎,呵护着他热爱而衷情的这片绿色,实现他人生的理想------绿化山川,做一个务实的林业人。
张和平同志自参加林业工作以来,深知自己参加工作时年纪小,文化低,要当好一个绿化国祖山川的林业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和林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他除了积极参加林场和局组织的政治理论集中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外,长期坚持学习,不断增强和提高自己对政策的理解力。
同时努力坚持科学文化知识和工作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刻苦钻研高山地区造林技术。
对学习中遇到的专业技术术语和一些技术难题他就虚心向领导、技术人员和身边的同事们学习、请教,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不断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以不断增强和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林长制改革典型案例材料
林长制改革是指将原来由地方政府管理的林业资源转移至林业
部门或专业机构管理,并实行长期承包制度的改革措施。
这一改革旨在保护林业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林长制改革案例:
1. 安徽省黄山市的林长制改革。
该市实行以集体林权制度为基础的长期林业承包制度,通过招标、竞争等方式选出承包人,并实行定期评估机制,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2. 湖南省娄底市的林长制改革。
该市通过建立林长制责任体系,指定专人负责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行林木定向采伐,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
3. 江西省南昌市的林长制改革。
该市建立了林长制协作机制,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提高林业资源的管理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4. 四川省眉山市的林长制改革。
该市实行了以集体林权制度为基础的长期承包制度,鼓励农民参与林业经营,提高了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水平,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以上案例展示了林长制改革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证明了这一制度的重要性和适用性。
- 1 -。
饲养生态鸡走上致富路
何奇标;李豪
【摘要】去年11月18日,农五师八十七团五连职工王美丽饲养的第三批生态鸡全部售完,去年王美丽饲养的3000只生态鸡纯收入2.6万元,走上致富路。
【期刊名称】《兵团工运》
【年(卷),期】2011(000)001
【总页数】1页(P45-45)
【关键词】饲养;生态;增收致富;纯收入;添加剂;职工;优惠政策;全部;种养结合;玉米
地
【作者】何奇标;李豪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412.6
去年11月18日,农五师八十七团五连职工王美丽饲养的第三批生态鸡全部售完,去年王美丽饲养的3000只生态鸡纯收入2.6万元,走上致富路。
该团在实施大调整、大转变战略过程中,鼓励职工种养结合,走多种路子增收致富。
在团场和连队优惠政策的鼓励下,有心的王美丽看中了连队一个旧羊圈,王美丽看上了这里的地方大,自家的玉米地紧挨着,地里的虫子又特别多。
于是她从外地引进了各种鸡苗,精心饲养,绝对不喂一点添加剂,走上了绿色养殖的道路。
王美丽饲养的是土鸡、芦花鸡、珍珠鸡、三黄鸡。
时下,养鸡场里出来的鸡大多是添加剂喂养的,人们都吃得不想吃了,王美丽鸡圈里的几千只鸡却一点不愁卖。
原来,他给鸡喂的全部是没有打过农药的农家玉米饲料,还从内地邮寄专门喂鸡的中草药,每天给鸡喂滋补汤,这下普通鸡变成了药膳鸡,做熟之后又香又补,每只鸡要卖四五十元。
虽然王美丽喂的鸡价格不菲,可前来买鸡的顾客却越来越多。
□。
浅谈林业重点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意义摘要:本文针对围绕林业重点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意义进行讨论,分析了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能力的相关对策,探讨了目前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林业;纪检监察;工作能力;意义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林业改革的关键阶段,需要围绕林业有效开展建设工作。
具体来说,在各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做到有的放矢,并将问题查处转移到事中监管上,从而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层次更高的全过程监管层面,加强宣传和教育。
在相关林业工程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当中,需要对管理权的监督体制进行完善,并要有效落实具体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相关保护工作能够有效落实。
同时,还需要全面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确保相关责任的有效落实。
一、围绕林业重点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意义围绕林业建设重点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可以确保相关责任的明确落实,有效按照林业建设要求来开展相关工作,从而全面提升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建设水平。
具体而言,在林业纪检监察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几方面工作能力进行强化。
1.有效监督能力对于纪检监察部门而言,有效监督不仅是主要职责,同时也是纪检监察工作开展的重要任务,是其需要最重要的执行能力。
在相关实践当中如何使监督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首先,需要抓住监督重点。
对监督重点对象加大研究,需要有效监督相关领导关键少数,同时还需要对关键岗位工作重点把握,对三重一大涉及人、财、物以及审批权力的运行进行监督。
而对重要范畴进行研究,则需要有效监督政治纪律、经济工作纪律以及组织纪律等的执行情况[1]。
其次,需要抓住监督渠道。
相关部门需要对审计监督、舆论监督以及群众监督等善于利用,从而有效实现党内监督。
最后,需要抓住监督根本。
各单位、相关部门需要从制度、机制等进行风险评估,对漏洞及时修订完善,从而对行政行为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有效监督各项决策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和成果。
担起绿色使命守好一方山林作者:来源:《浙江林业》2022年第04期編者按:2021年以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浙江省林业局携手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联合开展了寻找“最美林业人”活动,最终评选出10位获奖者。
他们中有默默坚守大山几十年的护林员,有长期服务于山区林农的林技专家,也有来自野生动物保护一线的爱心人士。
他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是全省林业人干事创业、攻坚克难、主动担当、无私奉献精神的优秀代表。
本期“特别策划”栏目特刊登他们的先进事迹,以激励广大林业工作者踔厉奋发、不断前行,为浙江乃至全国的林业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陈征海,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正高级工程师,从事一线林业资源调查、监测和研究,曾获“全国绿化奖章”“省级劳动模范”等荣誉,多次获省科技进步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专家技术委员会唯一一位省级委员,为浙江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
行走在深山密林中的“活地图”。
“最好的植物学研究成果,一定不是在办公室里坐出来的。
”林学专业毕业的陈征海,在年轻时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
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几乎每天与山林为伴,以足丈量浙江山海。
为了尽快摸清浙江森林资源“家底”,他和同事们焚膏继晷、驻扎深山,以致错失陪伴女儿的幼年时光,作为父亲的他总是深感自责。
而同为林业工作者的妻子,给予他全力支持,让他一心工作,不负青山。
陈征海主持参与了多个全省海岛、湿地等生态脆弱区域的植物资源普查项目,完成淳安磨心尖等十余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综合科考,推动创建了江山仙霞岭等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极大地完善了全省自然保护地结构与布局。
野生珍稀植物的“守护人”。
为了掌握动植物第一手资料,陈征海主持、参与了多个全省性自然资源普查项目,累计拍摄相关照片20余万张,全面确立了浙江珍稀植物数据库。
由他研究发表的植物新分类群达90余个,发现报道省级以上地理分布新记录植物类群达300余个,并使得景宁木兰等一批珍贵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指导性案例211号:铜仁市万山区人民检察院诉铜仁市万山区林业局不履行林业行政管理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文章属性•【案由】XX(行政行为)公益诉讼•【案号】(2017)黔0321行初97号•【审理法院】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人民法院•【审理程序】一审•【裁判时间】2017.09.29裁判规则1.违法行为人的同一行为既违反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又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情形下,行政机关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时不应因案件移送而撤销已经作出的行政处罚。
对刑事判决未涉及的行政处罚事项,行政机关在刑事判决生效后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违法行为人在刑事判决中未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责令其依法履行修复义务,若违法行为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时应组织代为履行。
林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未履行法定生态修复监督管理职责,行政公益诉讼起诉人请求其依法履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3.特殊功能区生态环境被破坏,原则上应当原地修复。
修复义务人或者代履行人主张异地修复,但不能证明原地修复已不可能或者没有必要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正文指导性案例211号:铜仁市万山区人民检察院诉铜仁市万山区林业局不履行林业行政管理职责行政公益诉讼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2022年12月30日发布)关键词行政/行政公益诉讼/林业行政管理/行政处罚与刑罚衔接/特殊功能区环境修复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9年修订)第74条、第81条(本案适用的是2009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10条、第4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年修订)第35条(本案适用的是2017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8条)基本案情2014年4月,被告人沈中祥投资设立一人公司武陵农木业公司并任法定代表人。
2014年5月至7月,该公司以修建种植、养殖场为由,在没有办理林地使用许可手续的情况下,雇佣施工队使用挖掘机械在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茶店街道梅花村隘口山组及万山区大坪乡大坪村马鞍山等处林地剥离地表植被进行挖掘,致使地表植被毁坏,山石裸露。
基于加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分析何会平(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林业局山西河津043300)摘要: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对于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优化林政资源配置有积极作用,只有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和林政资源管理方面有点脱轨,制约了林业的和谐发展,对林业资源也有一定程度的浪费,所以,提高林政资源管理非常重要。
鉴于此,本文将分析我国林政资源管理的现状,并阐述加强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14-0240-011我国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林业资源不仅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全社会总体经济的和谐发展都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近年来,党政府对于林业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并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我国林政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1森林资源紧张我国目前多数地区的森林资源非常紧张,严重影响了林业的绿色平衡发展,是林业未来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虽然我国国土面积中森林面积所占比重较大,但是森林的覆盖率却非常低。
森林资源的紧张使其无法为林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动力,影响了生态效益的有效发挥。
同时,森林资源是各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森林资源的短缺会制约我国林业的长足发展[1]。
1.2造林营林存在严重不足营林是一项非常复杂同时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要结合当地的林业实际情况、环境条件和地质环境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有些地区存在着温度、气候等各方面条件差异性比较大、地形情况比较复杂、土壤的情况非常凌乱、雨水分布不均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营林工作的效果。
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营林工作时,如果不能满足苗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肥,会直接影响苗木的生长,进而影响成林的效果。
求真务实干工作爱岗敬业做贡献
——记县重点公益林办、林业局种苗繁育基地主任胡其平同志
胡其平同志现年50岁,中共党员,1980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县治沙站、南华乡林业工作站、县果树品种园、县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工作,现为县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主任,2008年10月又被任命为县重点公益林管理办公室主任。
参加工作29年来,他长期在林业生产一线从事治沙造林、林业科技推广示范、林木良种繁育等工作。
不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能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特别是自2000年担任县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主任以来,他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场为家,勤奋工作,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投身于县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和林木种苗繁育工作中。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使昔日荒芜的土地变成了已初具规模的集林木种苗繁育、科技示范、林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生产基地。
同时还开展了多方面的林业科技试验和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为全县林木种苗生产和造林绿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多次荣获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和林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求真务实,艰苦创业,积极创办林木良种基地
2000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县林业建设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而加快林业发展需要有大量的优质种苗作保证。
为此,县林业局经过考察论证,决定在位于县城
15公里的南华滩创办县林木良种繁育基地。
局领导决定由一向吃苦耐劳、责任心强、勤奋实干的胡其平同志担任基地主任,具体负责基地的建设工作。
胡其平同志接到任务后,二话不说,卷起铺盖,立即投入到基地的建设之中,带领几个人开始了艰苦创业。
没有房子,他就把几间破烂的护林房修理一下,当作办公室、宿舍和伙房用。
办事缺少交通工具,就骑自行车到处奔波。
他身先士卒,带领基地工作人员整天与泥土打交道,认真测量,科学规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生产建设方案,他凭着吃苦耐劳、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局领导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使基地建设快速推进,不到三年的时间,共开发土地400多亩,打配机井2眼,架设高、低压线路1.5公里,铺垫道路6公里,衬砌渠道4公里,修建房屋600多平方米,搭建高标准日光温室2座,使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二、引进良种,加强管理,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
基地的基础设施完成了,为使苗木基地尽快发挥效益,多产苗、产好苗,使良种壮苗用于全县造林绿化,胡其平同志按照“高标准建设,高科技组装,高效益产出”的建设原则,以引进优良树种,丰富苗木品种,提高苗木产量为重点,每年都根据本县林业生产实际需求,早计划,早动手,精心组织,认真安排。
春季是育苗的关键时期,也是他最为繁忙的时刻,每年春节刚过,他就开始忙于苗木繁育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亲自到省内外联系调运适宜我县气候特点的优良林木、花卉种苗。
每年的2—4月份,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带领职工一道处理种条、平整土地、繁育苗木、起苗、装车,根本谈不上工作八小时和休息日,整天在地上忙忙碌碌,有时忙得连
饭都吃不上,几个月不休息不回家已是家常便饭。
不论是起苗,还是育苗,他都要求职工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从没有半点马虎,保证了育苗质量,为全县造林绿化提供了优质苗木。
每年育苗结束后,他脸晒黑了,人累瘦了,嘴上也裂开了口子,但他无怨无悔。
当看到苗圃地幼苗茁壮地成长,他觉得自己虽比别人苦些、累些、忙些,但忙的充实,忙得有意义,苦中有乐趣。
育苗、起苗工作结束后,他思想上并没有半点松懈,而是又紧接着投入到苗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
他总是亲自下地带领职工进行苗木的灌水、松土、除草、抹芽、病虫害防治、苗木管护等工作,每一个环节都能严格把关,直到符合技术要求为止,保证了苗木的健康成长。
在他的辛勤努力工作下,经过七年的发展,现苗木基地育苗面积达227亩,繁育刺柏、樟子松、圆柏、垂柳、快柳、新疆杨、国槐、白蜡、红柳、沙枣、毛条等造林绿化树种和紫叶小檗、连翘、红瑞木、红叶李、福禄考、矮牵牛、万寿菊、一串红等花灌木、花卉苗木39个品种,先后繁育各类苗木1200万株,创产值达280万元。
建成有24个优良品种的葡萄、桃、杏、良种园20亩。
昔日满目荒凉、杂草丛生的荒滩,如今已变成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苗圃地,建成了集苗木生产、科技示范、林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基地,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了312国道上的绿色亮点。
2002年,该基地以其建设规范、科技含量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而被确定为全市农业“亮点工程”,市县领导多次到基地检查指导,给予好评。
外省、地区的林业同行、专家和领导也慕名前来参观考察。
该基地目前已成为高台林业对外开放和交流的窗口。
三、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大胆开展试验与研究
胡其平同志作为县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的负责人,始终把引进、应用先进的新技术、新成果作为提高育苗成活率和苗木质量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
他立足基地,根据不同树种和品种的生物学特征、生长习性,有针对性地运用和开展了化学方法改碱技术、地膜覆盖育苗技术、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干旱地区针叶树繁育技术、温室营养袋快速育苗技术、蓄水渗膜袋保水等1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大幅度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和苗木质量,使苗圃新技术应用率达100%,苗木成活率达96%以上,合格率达93%以上。
在引进和应用新技术的同时,他还与其他科技人员一道,针对全县林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大胆开展试验、研究与攻关,解决了一系列生产技术难题。
自2001年以来,他在基地上参与完成了《优良杨树品种在我县的栽培适应性试验研究》、《温室大棚营养袋繁育酒葡萄技术研究》、《GGR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林木育苗上的应用试验研究》、《花卉品种日光温室引育试验技术研究》等多项技术攻关,均取得了重大进展。
其中《GGR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林木育苗上的应用试验研究》获中国林科院2001年GGR应用推广二等奖;《温室大棚营养袋繁育酒葡萄技术研究》获高台县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些技术成果对提高全县育苗质量和造林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