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运动系统的组成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梳理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一、动物的运动和行为1. 动物的运动(1) 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关节 的结 构关节面关节头表面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 以减少两股之间的摩擦和缓 冲震荡。
图示关节窝i≡S≡ W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爱 由结缔组织包绕整个关节,内外还有许多 籾带,使关节更加牢固。
关节腔 关节腔内有滑液,可减少摩擦,增强关节 的灵活性。
功能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
注意:①由于肌肉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由两组 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②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其他系统的调节.配合。
(如: 神经、呼吸、消化系统)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作 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屈肘 收缩 舒张 伸肘 舒张收缩提重物 收缩 自然下垂舒张(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上刊肌闵协调示意潮 (―)Xn 肘(二〉伸肘1.肱二头別匚2. Λ*三头肌从动物行为的获得的途径上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
(2)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3.社会行为(1)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如:狒狒群、白蚁、蜜蜂)(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4.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二、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一)细菌和真菌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E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和真菌菌落的比较粗糙红,褐,绿,黑,黄等真菌菌落大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3)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置培养基T高温灭菌T冷却、接种T恒温培养(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等。
有的细菌还必须在主邕条件下才能生存(如:乳酸菌)。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腔肠动物1.腔肠动物种类:多数海洋,如海葵、海蜇、珊瑚虫、水母。
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2.腔肠动物代表-----------水螅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组成,内胚层细胞围成消化腔。
水螅主要通过出芽的方式生殖,水螅也能进行有性生殖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1)有口无肛门(2)体表有刺细胞(3)身体呈辐射对称4.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可食用——海蜇;可观赏;可形成珊瑚礁。
二、扁形动物1. 扁形动物种类:大多寄生生活,如华支睾吸虫、血吸虫、绦虫;少数自由生活,如涡虫。
2. 扁形动物代表-----------涡虫身体由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三个胚层形成的,中胚层形成肌肉层,使其运动能力比水螅强。
最终寄主是人类,中间寄主各不相同3.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1)有口无肛门(2)背腹扁平(3)身体两侧对称三、线形动物1. 线形动物种类:大多寄生生活,如丝虫、钩虫;少数自由生活,如秀丽隐杆线虫。
2. 线形动物代表-----------蛔虫(1)蛔虫雌雄异体,雄虫比雌虫略短小(2)蛔虫适合寄生生活的特点:①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②消化管结构简单(以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物为食)③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3.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细长②呈圆柱形③体表有角质层④有口有肛门四、环节动物1. 环节动物种类:沙蚕、水蛭、蚯蚓2. 环节动物代表-----------蚯蚓环带:位于身体前部运动:肌肉和刚毛配合完成运动呼吸:湿润的体壁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1)身体呈圆筒形 (2)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3)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4.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①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②蛭:唾液中含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③蚯蚓:松土,提高肥力,含蛋白质,是优良饲料五、软体动物(动物界第二大类群)1. 软体动物种类: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双壳类;鲍、蜗牛、石鳖等单壳类;贝壳退化了的章鱼、鱿鱼、乌贼。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考点1】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有韧带由结缔组织组成) 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肌腱(位于两端由结缔组织构成) 肌腹(位于中间由肌肉组织构成)★每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其两端分别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每完成一个动作都由多块骨骼肌相互配合作用的结果。
【考点2】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2、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社会行为、(4)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
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小贴士】1、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2、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
骨骼肌的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3、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提重物和举重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4、非条件反射属于先天行为,学习行为是建立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
5、常见动物的通讯方式:蜜蜂跳舞—动作 黑长尾猴—声音 蚂蚁—气味 蝶蛾类昆虫—肱三头肌收缩 肱二头肌放松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放松 屈肘伸肘 关节的结构 3.肌肉2.关节的结构气味(性外激素)。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目录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梳理八年级生物知识点归纳八年级上册生物学习方法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动物的运动1、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肌肉组成的。
2、关节的结构(1)关节的结构模式图(2)关节一般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3)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之间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4)关节腔:内有滑液,使关节的活动更加灵活自如。
(5)关节在运动中相当于支点的作用,骨相当于杠杆的作用。
3、骨、关节、肌肉的协调配合产生运动,运动的顺序为:(1)骨骼肌收到神经传来的刺激(2)骨骼肌会收缩(3)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产生了运动。
4、要产生运动,可见与骨连接的肌肉至少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运动。
是下例中的B是正确的。
5、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6、运动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
7、伸肘和屈肘动作屈肘动作伸肘动作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肱二头肌舒张。
肱三头肌收缩8、双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处于收缩状态,举重都处于收缩状态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动物的行为分类:按行为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例:蜘蛛织网、蜜蜂采蜜、母鸡孵蛋、小鸟喂鱼、幼袋鼠吃奶、鸟的迁徙。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
例: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
3、动物学习行为意义: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4、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1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动物的运动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
【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那么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
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
运动能力兴旺,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局部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外表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外表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
(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根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
还有菜青虫取食,学习行为那么是指在遗传因素的根底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运动系统的组成”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
本节课重点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掘“人体”自身作为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标本、模型、体验自身运动器官的分布和活动情况,在观察和体验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思考和互动交流中达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观察与学习,使学生能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2.通过运动系统功能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确立辩证统一看问题思维观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运动系统的健康。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难点: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对于现所教的八年级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有限,总结和归纳方面的能力也不高且实验动手能力也不强。
但对本节课的一些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或是常遇到而又不能用生物知识来解释的问题。
2.学生知识和技能分析:
让通过学生看课本上的图和联系实际生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实验,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
五、教学特色
带关节鸡翅骨骼标本、自制挖掘机臂模型
六、教学过程
杠杆作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