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育理论测试 复习要点(一)、(二)
- 格式:doc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17
盐城市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考核资料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梳理总结一、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基本原理等2.教育学派主要的教育学派和代表人物,如巴贝尔、杜威、爱因斯坦等3.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教育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方法的分类与应用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主要任务等5.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主要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认知理论等;学习的过程和模式,如记忆、思维、解决问题等二、中小学教育学科基础知识1.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的大致框架和重大事件,如晚清教育变革、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新中国建立后的教育改革等2.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法等;教育政策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如教育发展规划、教育改革方案等3.课程与教材改革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原则和方法;教材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宗旨4.教育评价与学生发展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学生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学生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的设计和实施5.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观察法等三、教育教学知识与教学能力1.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学科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如学科特点、学科目标、学科教材等;学科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模式的选择等2.教学设计与教学管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资源等;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原则,如教室管理、学生管理等3.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如智慧教室、教育大数据等4.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教学研究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职责;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如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和途径5.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学科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如学生学习困难、课堂管理难题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如个别辅导、课堂展示等四、教育教学能力素质和评价1.教师的知识与能力教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2.教师的职业道德与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操守;教师的职业素质,如教学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3.教育教学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学生评价的方法和实施4.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和途径;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五、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能力1.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与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教师专业发展实施的困难和对策2.教师的学习能力与教育教学研究教师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3.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发展和应用4.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应用;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以上是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知识点梳理总结,每个考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复习时间,重点关注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多做题多总结,希望每个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必看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下列哪种品质的体现?_____A : 广阔性B : 独立性C : 灵活性D : 逻辑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说人的思维变通快,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
故选 C。
2、填空题学生具有发展的____和____。
参考答案: 可塑性可能性本题解释:【答案】可塑性、可能性3、单选题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程实行_____级管理。
A : 三B : 四C : 一D : 二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新课改要求改变课程的管理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4、单选题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_____。
A : 心理异常B : 不适应表现C : 不良表现D : 问题行为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D[解析]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5、单选题青少年身心发展的_____决定着教育工作应该因材施教。
A : 顺序性B : 阶段性C : 差异性D : 不均衡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环境、主观能动性、所受教育等的不同,青少年个体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教育工作因材施教正是要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宜有效的方法来进行。
因此,正确答案选 C。
6、单选题青青听妈妈说:"那孩子小嘴多甜!"青青问:"妈妈,您舔过她的嘴吗?"这主要反映青青_____。
A : 思维的片面性B : 思维的拟人性C : 思维的纯洁性D : 思维的表面性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归纳一、教育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 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
3. 学生权益保护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教育学基础知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等。
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
3. 教育的分类和层次,如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等。
三、心理学基础知识1.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如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过程。
2.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如感知、思维、记忆等。
3. 儿童情感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如情绪、情感表达等。
4. 儿童行为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如动作、社交行为等。
四、教育教学理论1.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分解,如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
2.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如教材的选择和使用。
3.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如讲授、讨论、实践等。
4.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如考试、作业、观察等。
五、课程与教材分析1. 教材的质量和适用性分析,如内容的准确性、难易程度等。
2.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如知识点、能力要求等。
3. 教材的分析和解读,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织等。
六、教学设计与评价1. 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组织等。
2. 教学设计的评价和改进,如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学过程的反思等。
3.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如考试、作业、观察等。
4. 教学评价的结果和应用,如教学改进的措施、学生发展的指导等。
七、班级管理与学生发展1.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规则的制定和执行、班级活动的组织等。
2. 学生发展的评价和指导,如学习情况的评估、个性特点的了解等。
3. 学生问题的处理和解决,如纪律问题、学习困难等。
八、教育技术应用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2. 教育技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的应用,如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环境的创设等。
教育学复习要点(一)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详解)《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
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要素、教育的形态、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规律1.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P3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人类教育活动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活动产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教育问题,从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教育的要素:2.1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P32.2三者关系:学校教育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可以构成多种结构。
(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2)二者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
教教为主,学受教为主。
(3)二者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教育内容,共同的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者素质的全面发展。
3.教育的形态:①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实体教育与虚体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P4②教育的形态: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实施机构和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可以将教育的形态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
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的教育形态。
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的教育形态。
按照教育的实施机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态在实体化教育产生以后,就同时并存于不同的社会之中。
4.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师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作为一名教师,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考试,可以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教师考试必备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教育学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是集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教育的规律、原理和方法。
2. 教育学的发展与主要学派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启蒙教育学、心理教育学、社会教育学等阶段,有代表性的学派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学等。
3.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全人教育、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以及个性化教育等。
4. 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阴阳教育、启蒙教育、自我决定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等。
5. 教育学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学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
二、心理学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主要研究人的思维、情感、意识和行为等。
2. 心理学的发展和主要流派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阶段,有代表性的流派包括弗洛伊德派、皮亚杰派、托尔曼派等。
3.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4. 心理学的相关法律法规心理学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心理咨询法、心理学家法等。
三、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是课程教学的规划和安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内容。
2. 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的原则包括前瞻性原则、周密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
3.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包括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等。
4. 教学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教学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课程标准、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等。
四、教育管理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和任务的管理活动。
小学教师业务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题(二)一、填空题。
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
2. (1986 )年,我国颁布和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3.教育作为促进人类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
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4.从教育活动的存在范围来看,可以将教育划分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类型。
5.人的发展就个体而言,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6.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与(身心发展)相适应,并能够有效促进身心发展,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
7.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通常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简称“五育”。
8.(智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授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9.(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与(教科书)是课程的重要载体。
10. 我国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利有弊,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也在发生变化。
11.师生在教育教学中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和心理层面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12. 小学阶段的思维具有(多维性)、(动态性)、(可逆性)的特点。
13. 小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包括(人格差异)、(性别差异)、(认知方式差异)。
14.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5.在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应用)。
16.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经历的阶段不自觉行为阶段、较自觉行为阶段和(自动化行为阶段)。
17.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18.教师可以采用非言语线索、言语提示、(忽视不当行为),处理轻微课堂不当行为。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小学教育理论综合》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个人学会骑自行车,很多年不骑也不会忘记,这种记忆是_____。
A : 情景记忆B : 程序性记忆C : 陈述性记忆D : 外显记忆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情描述的记忆,如自我介绍,这是属于外显记忆;而程序性记忆是指技巧性的动作,如骑脚踏车,这是属于内隐记忆。
2、单选题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_____。
A : 华生B : 马斯洛C : 霍尔D : 杜威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
3、单选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 ,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
这说明教学中应该重视_____。
A : 传授学生知识B : 发展学生能力C : 培养学生个性D : 养成学生品德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能力,“授人以渔”就是要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4、简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小明上小学时因经常把麻雀、青蛙、蚯蚓等带到教室而被老师批评和惩罚,后来他仍然经常把小动物带进教室,班主任发现后没有批评他,还在班里成立了动物兴趣小组。
他非常激动,向班主任表示了决心,半年后,小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通过对动物的探索活动,懂得了学好各门功课的重要性,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改掉了散漫的习惯,学习有了很大进步,他完成并发表了《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的小论文,还在全市昆虫标本制作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请运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对班主任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教师职业作为专门性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学科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者持有不同的教育观、不同的师生观,会培养出不同的学生。
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具有等级主义,必然导致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态度,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的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自由意见与自主思想得不到重视。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测试模拟试题(一)教育学模拟试题一、判断题1.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反映了占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的特点。
(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夸美纽斯。
( )4.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 )5.生产力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了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
( )8.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
( )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
( )10.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的特点所决定的。
( )二、简答题: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4.简述罗森塔尔效应。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
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
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
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心理学模拟试题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
2.到了内化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3.处罚法能消除不良行为,强化法能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因此,两者结合使用会更有效。
二、简答题1.根据班杜拉的理论,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2.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三、材料分析题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教学方法模拟试题一、判断题(判断下列问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强化只是用来塑造某种新行为而不可以改变旧有的行为习惯。
()2.认识需要是小学生的主导需要,因此,小学儿童的活动需要相比之下并不强烈。
()3.一般说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也好,但其中也有靠刻苦用功的,智力是平常的。
()4.对自我评价过高,有着盲目优越感的儿童,才用个别说教的方法常常容易奏效。
()5.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和运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
教学中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6.就目前我国的各方面情况而言,我们只能改进班级上课制,而不能废弃它。
( )二、简答题1.课堂归纳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2.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内容3.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三、实例分析1.某班上语文课,课文内容是讲沙漠中的骆驼。
当教师讲到“骆驼的嗅觉很灵敏,几十里外的水源,它都能嗅到……”时,小颜同学提出一个问题:“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骆驼怎么能‘嗅到’呢?”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如果是你执教,你会怎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呢?请按照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谈谈你的做法。
2.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1)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
(2)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请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对以上现象分别作出评析。
学生管理模拟试题一、判断题(√或×,共10分)1.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3.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规定,在岗班主任每学年专业培训时间不少于10学时。
()4.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风。
()5.“四颗糖的故事”是教育家叶圣陶的育人经典故事。
()6.《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7.中学阶段德育内容重点之一是职业生涯教育。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6周岁的公民()9.“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句话体现了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时的全面教育观念。
()10.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是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二简答题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三、案例分析题【案例】某市中学八年级在学校的倡议及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一个“学雷锋活动小组”,有成员16人,均是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某星期天,该小组组织全体成员去一“五保户”家做好事。
事前未告知班主任及学校。
谁知在打扫卫生中,女学生赵小娟在擦洗房间的玻璃时,失足从椅子上摔下来,造成左脚骨折。
事后,赵的父母要求学校赔偿部分医药费。
但学校认为赵摔伤是她自己不小心所致,与学校无关。
问:1.小娟摔伤学校该不该承担赔偿责任?为什么?2.赵小娟的监护人该是谁?监护人在本案中有什么过错?承担什么责任?3.你认为本案该怎样正确处理?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测试模拟试题(一)答案教育学模拟试题答案一、判断题1-10 × √ × × √ √ × √ √ ×二、简答题:1.(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2.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
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4.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他们对小学生做了一次所谓有学习潜力测验。
然后,随机地在各个班级抽取少数学生,故意告诉教师说,他们是班级里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要告诉学生本人。
8个月后发现,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的确比其他学生进步快。
十分明显,由于实验者提供了假信息所引起的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产生了预言效应。
也就是说,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三、案例分析题: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心理学模拟试题答案一、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答案要点]错误。
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2.[答案要点]正确。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讲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
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3.[答案要点]正确。
两种方法的作用不同,在消除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同时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所以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二、简答题1.[答案要点](1)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2)研究表明,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一是个体的归因方式。
2.[答案要点](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2)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平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3)一般来说,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
在学习中如能合理地运用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使教师互动流于形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起来,不仅让他们“在思维”,而且让他们“会思维”。
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思维。
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进行积极思维。
即一是看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是否全神贯注。
二是看学生的情绪,学生是否情绪高涨、主动参与、积极争论、勇于表态。
三是看学生的意志,学生碰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时是否继续认真地死了,另辟蹊径,尽力去做。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施师生互动的关键是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的原则,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印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心理体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教学方法模拟试题答案一、判断题 1.× 2.× 3.√ 4. ×5.× 6.√二、简答题1.[答案要点] (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2)具有强化主题,明确要旨的作用(3)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4)提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5)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6)训练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