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松鼠和松果》
- 格式:doc
- 大小:32.51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松鼠和松果》课文原文及赏析《松鼠和松果》课文原文:
松鼠妈妈采来一篮子松果。
小松鼠问:“妈妈,我们为什么要种松果呢?”
松鼠妈妈说:“如果我们不种松果,将来就没有松树,没有松树,我们就没有地方住,也就没有松果吃了。
”
小松鼠明白了,他跟着妈妈一起种松果。
几年过去了,松树长大了,长出了许多松果。
小松鼠和妈妈高兴地说:“哈哈,我们的松树林长大了!”
赏析:
这篇课文《松鼠和松果》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小学生们传达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首先,课文通过松鼠妈妈和小松鼠的对话,让孩子们理解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紧密关系。
松鼠依赖松树生活,如果没有松树,松鼠就无法生存。
这实际上是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的简单体现,有助于孩子们初步理解生态学的基本知识。
其次,课文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小松鼠在理解了种松果的必要性后,立即付诸行动,和妈妈一起种松果。
这教育孩子们不仅要理解道理,更要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行动中来。
最后,课文以时间的推移和松树林的成长,展示了长期坚持和努力的结果。
这告诉孩子们,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付出时间和努力。
总的来说,《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以浅显易懂的故事和生动的形象,引导小学生理解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一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一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松鼠和松果》这是一篇写松鼠的童话。
课文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体会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下面和一起看看有关一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
教学目的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植树造林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11个生字,会字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教学难点书写以、更。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用具课文插图图片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松鼠吗?你们知道松鼠是什么样的?谁愿意说一说?[板书:松鼠]你们对松鼠有些什么了解?[板书:松果]齐读课题。
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读书过程中,有什么困难?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生字词的情况,通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小松鼠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三、学习生字词1、出示以下生字词(带拼音):(指名读)[ 聪明活泼忽然眨眼睛如果总有以后主意]3、学生认读去掉拼音后的词语。
(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4、学生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出示挂图)说说小松鼠在森林里干什么?2、如果你是小松鼠,在这么美丽的森林里,看着绿油油的松树,吃着香甜的松果,你想说些什么?(指导读句子: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五、指导写字以、后、更1、注意观察以:哪些笔画落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是一点。
2、注意观察后的两个撇:平撇和竖撇(平撇要写平,竖撇要先竖后撇)3、注意观察更的竖撇,要先竖后撇。
4、学生描红,教师范写以、更。
5、写字练习,展示作品,评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松鼠和松果教学预案9篇松鼠和松果教学预案 1教材分析:地球只有一个!若人类只知索取不知爱护和回报,那么最终将失去家园——地球。
注重环保,是每个地球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篇童话正是以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的行为告诉孩子们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通过小松鼠的心理活动:困惑——担忧——想出好主意,渗透了植树造林回报自然的观念。
行文细腻真切,语气天真可爱,贴近童心,适合朗读感悟,情中悟理。
结尾部分的两句话描述了美好的愿望:小松林长成了茂密的松林。
在此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之翼,感受松树林的美丽,以及小动物们的快乐。
学习目标: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
会写“以、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初步感受回报自然、植树造林的重要,愿意参加植树、认养树木等活动。
教学重点:本课除将识字、写字作为教学重点外,还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复述故事。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和大家一起上课,你们看它是谁呀?(出示松鼠图)来和它打声招呼吧!2、你们了解小松鼠吗?谁来说一说?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松鼠和松果的故事。
出示课题:松鼠和松果 (谁想读读课题?你读得真开心,看来你已经被它吸引了,大家一齐高兴地读读课题。
)4、松鼠和松果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森林去看看吧!(课件播放动画朗读)二、初读课文1、喜欢这个童话故事吗?想不想把故事讲给大家听?那么自己就认真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做个记号。
(不动笔墨不读书)2、反馈: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可投入了,好多同学还一边读一边做记号呢,通过刚才的读你已经读懂了什么?三、学习生字新词。
1、看来大家都挺喜欢这只小松鼠的,想跟它交朋友吗?余老师昨天跟它说我们班孩子个个聪明活泼,可是小松鼠说我吹牛,所以它想考考大家,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2、那我们就请小松鼠出题吧!(出示词语)聪明活泼忽然眨眼睛如果总有以后主意自己赶快读一读、认一认。
【导语】《松⿏和松果》课⽂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松⿏植树造林、维护⽣态平衡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体会到,⼈类在向⾃然索取时,⼀定不要忘记回报⾃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个美好的家园,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松⿏和松果》原⽂、知识点及教案),希望帮助到您。
⼩学⼀年级语⽂《松⿏和松果》原⽂ 松⿏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
他⾼⾼兴兴地⾛进了⼤森林,摘了⼀个⼜⼀个。
每个松果都那么⾹,那么可⼝。
忽然,松⿏眨眨眼睛,想起来了: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天,⼀棵松树也没有了! 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松⿏、⼩⼩松⿏、⼩⼩⼩松⿏……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去住呢? 对,松⿏有了好主意:每次摘松果,吃⼀个,就在⼟⾥埋下⼀个。
春天,⼏场蒙蒙细⾬过后,在松⿏埋松果的地⽅,长出了⼀棵棵挺拔的⼩松树。
将来,这⾥会是⼀⽚更茂密的松树林。
⼩学⼀年级语⽂《松⿏和松果》知识点 字:摘、眨、秃、埋 词:聪明、挺拔、茂密 重点句⼦: 1、松⿏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
他⾼⾼兴兴地⾛进了⼤森林,摘了⼀个⼜⼀个。
每个松果都那么⾹,那么可⼝。
2、忽然,松⿏眨眨眼睛,想起来了: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总有⼀天,⼀棵松树也没有了!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松⿏、⼩⼩松⿏、⼩⼩⼩松⿏……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去住呢? 3、春天,⼏场蒙蒙细⾬过后,在松⿏埋松果的地⽅,长出了⼀棵棵挺拔的⼩松树。
主要内容: 这是⼀篇写松⿏的童话。
课⽂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松⿏植树造林、维护⽣态平衡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体会到,⼈类在向⾃然索取时,⼀定不要忘记回报⾃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个美好的家园,你说呢?⼩学⼀年级语⽂《松⿏和松果》教案 教学⽬标: 1、认识“聪、活”等11个⽣字,会写“以、后”等6个字。
2、在读⽂中感悟⼩松⿏的环保⾏为,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并能复述童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和松果》课件【三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和松果》课件篇一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童话,表达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需要游戏,喜爱游戏,教师借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实施教学,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基于此,我模仿“七星大擂台”节目,创设了展示台,在愉快的情境中,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等,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6个汉字。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重点:写字训练以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感悟文章。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喜欢这两只小松鼠吗?让我们再次走近小松鼠与他们交流,学习好吗?1、翻开学生自制的卡片,小组内坐火车,竞赛读。
2、集体做猜字游戏。
(1)教师出字卡,学生读字、组词。
(2)打哑谜,学生读字动口不出声,老师猜字。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复习生字,再次强化上节课的教学重点)二、开设展示台学知识。
过渡:同学们,你们喜欢《七星大擂台》节目吗?你想不想展示自己的才华?今天就把我们的课堂当成展示台,展示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写字水平、绘画水平、口语表达水平,好吗?(这里把生活引入课堂,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1、以小组竞赛,配乐朗读等形式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评出“小小播音员”。
2、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生字读音,给生字组词找朋友。
(2)自学生字书写笔顺,逐个书写。
(3)交流学习心得,你记得了哪些字,把字法说给大家听,提醒大家哪书写时要特别注意。
(4)师指导写重点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松鼠和松果》公开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松鼠和松果》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松鼠如何努力收集松果来过冬的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简单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松鼠的努力和勤奋,引导学生认识勤劳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松鼠是怎样为过冬做准备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理解勤劳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松鼠为什么要收集松果。
2.学生能够描述松鼠如何收集松果。
四、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教材和相关图片。
2.教师准备课堂活动和教学辅助工具。
3.学生准备笔记和课堂参与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入环节,让学生了解本堂课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课文分析: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抓住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4.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松鼠为什么要收集松果、如何收集松果,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5.小组活动: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模拟松鼠收集松果的场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总结: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勤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勤奋努力。
七、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思考并写下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3.绘制松鼠收集松果的场景。
八、板书设计•课文标题:《松鼠和松果》•学习目标:了解松鼠努力收集松果的故事•重点难点:劳动的重要性,松鼠如何收集松果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劳动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个别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真正达到学习效果。
以上是我对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松鼠和松果》公开课的说课稿,希朇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松鼠和松果》。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松鼠和松果的特点。
(2)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松鼠如何储存松果。
(3)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的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珍惜食物,懂得分享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的习惯。
2. 教学难点:(1)松鼠如何储存松果的过程。
(2)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课文《松鼠和松果》的相关图片、动画等。
2. 学习工具:字典、词典等。
3. 教学器材:投影仪、计算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松鼠和松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松鼠和松果的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松鼠和松果》。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找生字词,并理解其含义。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松鼠如何储存松果。
(2)引导学生探讨松鼠和松果之间的关系。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松鼠储存松果的过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看法。
5. 练习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学生要关注大自然,珍惜食物,懂得分享。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松鼠和松果》的内容。
2. 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松鼠和松果的小作文。
3. 家长协助学生查找更多关于松鼠和松果的资料,拓宽知识面。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了解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更、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课,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感受文中美的因素,培养环保意识,使学生愿意参加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猜谜语:脑袋圆圆、眼睛圆圆,满身绒毛,尾巴像伞。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松sōng 是平舌,鼠shǔ是翘舌。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想知道什么呢?二、熟读课文,初步感知1.听老师读。
同学们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通读顺。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朗读反馈指导。
三、自读感悟(一)练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二)汇报交流。
1.指名读第一段。
说说读这段时是什么心情,怀着这种心情朗读课文。
2.谁喜欢第二段?指名读。
注意读出思考的语气。
3.谁喜欢第三自然段?说说读第三自然段时是什么心情。
用担心的语气朗读课文。
(生试读—师指导—师范读—生练习—指名读—齐读)4.指名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并读出喜悦的语气。
5.其实每一段都很美,课文缺了哪一段都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让我们捧起书,从头到尾有感情地读一遍。
四、实践活动──“画未来”1.学了这篇文章,你喜欢小松鼠吗?为什么?2.小松树埋下的松果已经长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树,请大家用画笔让小松树章得更加高大吧。
第二课时一、认字(一)初步感知。
1.出示生字词:聪明活泼突然眨眼睛如果主意总有一天以后2.自由认读,不会的看拼音,也可问同学。
3.同桌之间检查。
(二)巩固练习。
1.给带点字交个朋友,组成新的词语2.认读生字练习:全体同学把卡片摆放好,老师或学生读生字,全体同学赶快从卡片中找到生字并举起来。
3.游戏:(1)编、猜字谜。
(2)“智慧博士送信”:先将字(词)卡发给部分学生,老师语言描述,拿到该卡的学生把字卡送给老师)二、写字(一)示范引导。
1.出示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一年级语文《松鼠和松果》知识点一、故事梗概介绍二、松鼠的生活习性三、松果的生长特点四、松果的营养价值五、松鼠的运动能力六、松鼠的视觉和听觉特征七、松鼠的种类及分布范围八、松鼠与人类的关系九、松鼠和松果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十、保护松鼠与松果的重要性一、故事梗概介绍:《松鼠和松果》是一个关于松鼠喜欢摘松果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松鼠听到了松果掉在地上的声音,它们开始跳上跳下地摘松果,但很快发现摘下来的松果掉在地上时会散开,只有摘下未熟的松果才会保持完整。
最后,松鼠们珍藏着它们的“宝物”回到树洞里,享受它们的美味。
二、松鼠的生活习性:松鼠是一种喜欢栖息在树上的动物,它们喜欢到处跑,给人以灵活可爱的形象。
松鼠只在春天和夏天产下幼崽,繁殖力很强。
而在气温下降的冬季,松鼠会在树洞里度过,在这里面储存松果等食物。
三、松果的生长特点:松果是指针叶植物的结果实,通常生长在针叶林地带,如松、杉、冷杉等。
松果生长的特点是:一般需要两年以上来成熟;不同品种松果的形状、大小、颜色也各不相同;每个松果内部都包含着数个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后生长成新的植株。
四、松果的营养价值:松果是一种天然的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在很多国家的饮食中被广泛应用。
松果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素,例如维生素E、维生素B群、镁、铁、钾、锌等,对增强人体免疫力、维护健康都有一定作用。
五、松鼠的运动能力:松鼠的自由跳跃和攀援特别灵活,能够独立完成飞跃、倒挂、悬垂等高强度动作。
在跑步、攀爬、跨越等方面也很有一定的能力。
六、松鼠的视觉和听觉特征:松鼠有非常敏锐的视觉和听觉特征,可以通过视觉追踪和听觉定位来追捕猎物,有很强的适应性,在躲避掠食者时也会利用视觉做出快速反应。
七、松鼠的种类及分布范围:全世界有200多种松鼠类型,主要分布在森林、草地、沙漠等区域。
不同种类的松鼠在体型、行为表现、食性、习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八、松鼠与人类的关系:松鼠和人类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一方面松鼠可以带来可爱、活泼的形象给人类带来欢乐,另一方面人类也可以通过保护森林等措施为松鼠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3能够复述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勤奋努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1.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松鼠和松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朗读课文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3.2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讲解其字形、字义和用法。
3.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词。
4.理解课文内容4.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5.小组讨论5.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松鼠为什么要把松果埋起来?5.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6.角色扮演6.1教师分配角色,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6.2学生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
7.复述课文7.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7.2学生复述,教师点评。
8.课堂小结8.2学生反馈,教师解答疑问。
9.作业布置9.1完成课后练习题。
9.2家长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对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趣味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一件事情。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教案设计——《松鼠和松果》。
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目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而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让学生爱上语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松鼠和松果》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适合于小学语文教学。
通过讲解该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故事的背景和故事大意。
《松鼠和松果》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松鼠为了吃到松果不断努力、刻苦钻研的过程。
通过该故事,告诉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刻苦钻研,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2. 教学方法针对该故事,可以设计以下的教学方案:(1) 图画解说法教师可以通过图画解说法来向学生展示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其中的一组扮演松鼠、另一组扮演松果。
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并且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其中的一组讨论松鼠的刻苦努力,另一组讨论松果的价值。
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含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步骤和教学策略1. 教学步骤(1) 引入故事,介绍故事背景和大意。
(2) 图画解说,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4) 分组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含义。
(5) 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该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策略在讲解故事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小学一年级语文《松鼠和松果》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画笔、纸张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颗松果,引导学生观察松果的形状、颜色等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松果的特点。
3.老师简要介绍松鼠和松果的相关知识。
二、学习课文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老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记住生字词。
4.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课堂活动1.老师提问:课文中的松鼠为什么要把松果埋起来?2.老师提问:松鼠为什么要把松果埋在不同的地方?3.老师提问:松鼠为什么找不到松果?四、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快速说出卡片上的字词。
2.学生用生字词造句,老师点评并指导。
3.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松鼠和松果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松鼠和松果的认识。
3.老师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六、课后作业1.朗读课文《松鼠和松果》。
2.用生字词造句。
3.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松鼠和松果》一文,让学生了解了松鼠的生活习性,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老师还注重巩固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字词。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细节需要改进,如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课堂气氛有待进一步活跃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将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松鼠和松果读后感最近读了一年级语文课本里《松鼠和松果》这篇文章,心里像是被一只小手轻轻挠了挠,怪有意思的。
文章里那只聪明可爱的小松鼠,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它每次摘松果吃的时候,都会想到如果一直这样摘下去,以后就没有松果吃了。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每次去奶奶家,奶奶都会拿出一大袋零食给我吃。
我呢,就像小松鼠一样,吃得那叫一个欢实,从来没想过会不会有吃完的一天。
直到有一次,我把最喜欢的巧克力豆一口气吃了个精光,然后眼巴巴地看着空袋子,心里突然有点儿失落,这才明白,东西要是一直不加节制地享用,真的会没有的。
小松鼠为了能一直有松果吃,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种松果。
它可真机灵呀!想到了用自己的行动为未来做打算。
这让我想起了小区里的一位爷爷。
爷爷在小区的空地上开垦了一小块地,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那块地荒着也是荒着,爷爷种点菜也没什么。
可是后来,蔬菜越长越多,越来越茂盛,不仅够爷爷自己吃,还经常送给邻居们。
大家都夸爷爷有先见之明,早早地就为大家带来了这么新鲜的蔬菜。
我当时就在想,爷爷就像那只松鼠一样,懂得未雨绸缪,为未来做准备。
再想想我自己,有时候做事情总是只顾眼前,比如写作业,为了能快点出去玩,潦潦草草地写完,结果错误一堆,第二天还得重新改。
和小松鼠一比,我真是太惭愧啦!还有啊,小松鼠种松果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也许会遇到下雨天,把它刚种下的松果冲走;也许会有调皮的小鸟过来捣乱,把松果叼走。
但是小松鼠没有放弃,还是坚持不懈地种着。
这让我想起了我学骑自行车的时候,摔了不知道多少个跟头,膝盖都青了,疼得我直掉眼泪。
当时真想把自行车扔一边儿,再也不学了。
可看着小伙伴们骑着车在小区里欢快地穿梭,心里又特别羡慕。
最后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现在我也能像他们一样,自由自在地骑车啦!小松鼠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却蕴含着大大的道理。
它让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只贪图眼前的快乐和满足,要像小松鼠一样,为未来着想,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2023年课文《松鼠和松果》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课文《松鼠和松果》优秀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课文叙述了两只具有环保意识的小松鼠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体会到,人类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回报大自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教学目标:1、认识聪、活等11个生字,会写以、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童话。
3、学会参与公益劳动,形成良好的社会共德。
教学重难点:认识生字,复述童话。
感悟文本的内涵。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绘画用品设计思路:__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去读、去想、去问,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感受语言的优美,在质疑中了解大自然的生存规律,在想象中体验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听故事2、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质疑。
4、出示教学挂图,自编故事。
5、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集体认读、扩词。
3、默读课文,把生字标出来、把自然段标上序号。
4、把生字条里的字指给同学认,互帮互学。
5、检查识字情况,交流、积累识字方法。
6、听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标上记号,把不懂的地方画个问号吧。
三、品读课文、感悟文本。
1、展示自己预习的收获、听读课文(质疑、解惑)2、品读课文、谈收获3、体悟文本的内涵4、分角色朗读课文A、男、女赛读B、分角色朗读C、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自己的好朋友交流读。
5、赏读课文,读出课文喂儿四、复述课文1、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谈感受3、向文中的小主人打打招呼、谈谈自己心理话。
五、指导书写汉字1、扩词训练2、写字姿势训练六、拓展练习1、综合训练(完成课堂练习)2、探究课后问题3、发挥想象、画一画将来的松树林、续编故事课文《松鼠和松果》优秀教学设计2一、教材简析这篇童话故事语言清新明快,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深受儿童喜爱。
故事以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埋松果的行为告诉孩子们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