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
二、食用油脂的主要卫生学问题
3.棉酚 (gossypol)
棉酚(游离型和结合型)、棉酚紫、棉酚绿; 具有毒性作用的是游离棉酚; 热榨法生产的棉籽油游离棉酚含量为冷榨法的 1/20~1/10。 我国规定:
食用棉籽油中游离棉酚含量≤0.02%。
棉酚中毒
①慢性中毒(烧热病、糊口病 ): 长期少量食用冷榨法生产的毛棉籽油引起。 临床特征:皮肤灼热、无汗、头晕、心慌、无力、 低钾血症、性功能减退及不育症等。 ②急性中毒 一次食用大量的毛棉籽油引起。 主要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四肢
二、食用油脂的主要卫生学问题
组织残渣和微生物
酯解酶
酶解过程:
甘油 三酯
脂肪酸 甘油
酮酸、甲醛 酮等
酮式酸败
二、食用油脂的主要卫生学问题
水解和自动氧化:
铜、铁、锰等
紫外线和氧
脂肪酸
过氧化物
醛、酮、醇
自动氧化是油脂酸败的主要原因
二、食用油脂的主要卫生学问题
2.常用的卫生学评价指标
酸价(acid value, AV):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 肪酸所需KOH 毫克数。 我国规定: 食用植物油AV ≤3mg/g;猪油AV≤1.5mg/g 牛油、羊油AV ≤2.5mg/g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AV≤5mg/g
二、食用油脂的主要卫生学问题
2.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油料种子的污染; 油脂加工过程中受到的污染; 使用过程中油脂的热聚。
我国规定食用植物 油B(a)P≤10g/kg
不同原料处理方法生产的椰子油中B(a)P 含量 原料处理方法 未干 晒干 B(a)P 含量(μg/kg) 0.3 3.3
烟熏干
“油脂氢化”:指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氢 加到甘油三酯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上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