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效能感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效能感

(一)教学效能感的涵义

心理学上,把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效能感,效能感的高低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也有一定水平的效能感。所谓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认为,人的动机受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

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同时指出,一个人可能相信某种行为会导致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结果预期),但是他不一定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这一行为(效能预期)。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个人对某种行为觉察到的效能感不仅影响着个体处理困难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他的努力程度和情绪体验。效能预期越强烈,所采用的行为就越积极,努力程度也就愈大愈持久,同时情绪也是积极的。

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两个方面。

1.个人教学效能感

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它与班杜拉理论中的效能预期相一致。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努力程度,以及在碰到困难时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等等。以下指标可以检测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

(1)我能根据大纲吃透教材。

(2)我常不知道怎么写教学计划。

(3)我备的课总是很认真、很详细。

(4)我能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5)课堂上遇到学生捣乱,我常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6)某个学生完成作业有困难时,我能根据他的水平调整作业。

(7)我能很好地驾驭课堂。

(8)某个学生不注意听讲,我常没有办法使他集中注意力。

(9)只要我努力,我能改变绝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

我不知道该怎么与家长取得联系。

(10)要是我的学生成绩提高了,那是因为我找到了有效的教学方法。

(11)对于那些“刺儿头”学生,我常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们。

(12)如果学校让我教一门新课,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它。

(13)如果一学生前学后忘,我知道如何去帮助他。

(14)如果班上某学生变得爱捣乱,我相信自己有办法很快使他改正。

(15)如果学生完不成课堂作业,我能准确地判断是不是作业太难了。

(16)我和学生接触很少。

2.一般教育效能感

一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与班杜拉理论中的结果预期相一致。以下指标可以检测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

(1)一个班上的学生总会有好有差,教师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教成好学生。

(2)一般来说,学生变成什么样是先天决定的。

(3)一般来说,学生变成什么样是家庭和社会决定的,教育很难改变。

(4)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小于家长的影响。

(5)一个学生能学到什么程度主要与他的家庭状况有关。

(6)如果一个学生在家里就没有规矩,那么他在学校也变不好。

(7)考虑所有因素,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力是很小的。

(8)即使一个教师有能力,也有热情,他也很难同时改变许多差生。

(9)好学生你一教他就会,差生再教也没用。

(10)教师虽然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但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二)教学效能感对教师与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1.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第一,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效能感高的教师相信自己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成才,便会投入很大的精力来努力工作。在教学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勇于向困难挑战。效能感低的教师则认为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影响巨大,而自己的影响则很小,因而常放弃自己的努力。第二,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效能感高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会注意总结各方面的经验,不断学习有关的知识,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效能感低的教师由于不相信自己在工作中会取得成就,便难以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总结和提高。第三,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效能感高的教师在工作时会信心十足、精神饱满、心情愉快、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往往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效能感低的教师在工作中感到焦虑和恐惧,常常处于烦恼之中,无心教学,以至于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2.教学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阿什顿(Ashton,1985)和吉布森(Gibson,1984)等人用根据班杜拉的社会认知学习论制定的教学效能感量表来研究教师的教学效能感,结果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之所以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是因为教师通过其外部的行为表现影响学生,而这种行为又影响学生学习的效能感进而支配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影响其成就。反过来,学生的成就和他们的各种学习行为又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教师对待学生的外部行为是教师传递教学效能感的必由方式,它影响学生的效能感并最终体现在其成就上。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对学生的成就寄予较高的期望,他们对自己的教育能力信心十足,相信自己能教好每一个学生。因此这些教师在遇到困难时,就会想方设法寻找新的教育方法,探索新的教育途径来加以克服,而不会将学生看成是不可教育好的。在课堂上,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投入和关注比效能感低的教师要多。在课堂上,前者注意对全班的学生的指导,不易受个别学生行为的影响,能较自如地灵活地执行教学计划;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