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昆山市蓬朗中学余茂兵

现在作为乡镇教师的我们,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走进课堂的神圣感没了,无奈当老师的感觉却增强了。不断经历着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感觉。

之所以会这样,主要的客观原因在于:(1)经常没有成就感引起倦怠,有些老师所任教学科目也不是所谓的重点科目,长期工作得不到肯定,因而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而产生倦怠;(2)升学压力、应付上级检查、学校检查及教学比武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产生倦怠。(3)没有人给教师做榜样,现在的校长甚至副校长普遍不在一线上课,说起教育大道理比所谓的教育专家还在行,说一套做一套,还有几个优秀教师在挑选学生上也总是爱占便宜,总之没有任何示范性可言,这样导致年轻教师用不了几年就迷失了方向。

现在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还有以下主观原因:(1)个人修养比不上以前的老教师,在平心静气上下得功夫不够;(2)在执行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规章制度上不够规范,有时候还过分理想化,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我行我素,敷衍了事,要么热情似火,过多的干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情,导致自己身心疲惫;(3)作息时间不够规律。现在的人普遍有晚睡晚起的不好习惯,而对于教师来说,由于工作的性质和现实原因,尤其是担任班主任的老师,可能就更加残酷一点了,如果不注意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就从“晚睡晚起”变成了“晚睡早起”了。带着疲惫的身体状态,在白天烦杂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就容易引起心理疲劳。身心皆以疲劳,如果又是长此以往,而又不寻思去改善和改变,又如何不引起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倦怠呢?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的以上主客观原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与解决和寻思对策:

第一,我觉得学校应该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使教师有归属感;树立每一个教师都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和资源的理,让每位教师在学校都有成就感;适时开展活动,释放教师紧张情绪,避免情绪衰竭;创造条件,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随时给教师充电,让教师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使每一位教师能持续发展,这样应该可以避免教师倦怠罢。

第二,校领导还是得为教师做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校长和副校长还是要在第一线教课,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加了解一线的教学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学校管理规定和政策,没有身先士卒的精神和行动,一切都是纸上谈兵,开会学习只能是“催眠会”,教师如何又能不产生职业倦怠呢?因此,我强烈建议教育部门:不带考试科目的老师不要做校长,没有能力兼课一个班的校长应该早点辞职。

第三,要认识自我,加强个性修养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我认为要从观念上要很清楚,教师这个职业是必须要终身学习的,这就包括各个方面的学习,

尤其是专业方面的学习,多外出听课学习,多进修充电,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距,产生学习动力,把自己的课堂上得很精彩,学生学得愉快,老师也会被这愉快感染,进而找到自己的自身价值,找到简单单纯的快乐!

第四,教师要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尤其要培养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业余习惯。现在部分中老年教师有下班熬夜打麻将的习惯,部分年轻教师有熬夜上网的习惯,这都会影响当天休息和人体精力正常的恢复和代谢。现在医学和心理学认为:生理决定心理。因此,我建议有不良爱好的教师早点改掉不好的习惯,让咱们早点过上“早起早睡”的生活,这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充电啊!

第五,教师要努力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教育的本质是让受教育者享受幸福,追求幸福。这样,从事教育的教师就应该首先享受幸福,成为幸福的人。而我们过多地要求教师做蜡烛,做火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实在过于悲壮悲凉。老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往往牺牲了自己的时间,牺牲了自己的健康,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家庭,牺牲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成年累月奋战在教育第一线。这样心灵枯竭,一遇到特殊情况,自然会产生倦怠感。要改变这样状况,教师应该在紧张之余,听听音乐,跳跳舞,参加体育锻炼,节假**偕同家人外出旅游,丰富自己的生活,用幸福塑造幸福,用美好引导美好.

我们渴望外部条件和环境的条件和改善,但是可以预见的将来,应试教育的压力不可避免,还是一位哲人说得好“我们无法改变全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只要我们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职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严格规范和管理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管好自己该管的事情,脚踏实地,不缺位,不越位,处理好与学生、同事和领导的关系,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你就发现自己的身心也就和谐了,原来世间万物皆有其运行的规律,教育也不例外,我们一线的普通教师应该到了该享受普通公民应该享受的生活的时候了:不懈怠,不折腾,按照教育的规律做一个教师该做的事情!唯有如此,教师这个职业群体的职业倦怠感才会减轻,教师这个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人们的心情才会阳光起来。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摘要:教学质量的高低或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地位的提高,教师倦怠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高校教师存在的职业倦怠的国内外的研究从定义、模式、成因、后果几方面做了综述,旨在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进一步进行教师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to a great extent,determined by the teachers. teachers’ job burnout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 concer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status of education.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made on the teachers’ job burnout home and abroa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definition, mode, causes, and so on, which aim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study.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教学质量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job burnout;quality of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3-0239-02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工作倦怠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正常的社会问题。人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却又不得不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导致自身潜能难以充分发挥,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这种状态就是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化,对工作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称誉与现实的反差、劳动价值与劳动报酬的背离、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率的阴影、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巨大压力……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待自身工作的态度。那样,究竟怎样才能避免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呢?这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原因 刚参加工作时,人们一般工作热情度高、资源充足,他们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并产生个人满足感。但随后,热情不断降低,资源和能量不断消耗,倦怠便开始袭来,到四年左右达到高峰。由于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困难、个人问题、社会压力以及价值观念等的影响,尤其如果工作投入越多,实际回报越低,就会产生挫折感。因此,有些教师在教学上的要求开始减少,心情愈加烦躁,再加上班级管理的困难,家长要求的增多,领导关心的不够等,容易产生愤怒,变得没有耐心。随着情况的恶化,个人一旦有放弃教师这个职业的想法,此时的工作就失去了最初工作时的意义,工资成为维持勉强上班的唯一动机,工作倦怠就出现了。具体的反应表现为:

1 .情绪耗竭。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情绪上耗竭的教师常常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为对学生消极的、玩世不恭的态度。 2 .性格解体。性格解体一般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表现出来。例如,教师减少与学生接触,从身体距离上远离学生,不理睬或拒绝了解学生,给学生取贬损性的称呼、外号,或给学生贴标签等,这些都是性格解体的标志。 3 .降低成就感。教师的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教师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积极反馈时,他们就不再做出努力了。低成就感,再加上情绪耗竭和性格解体,就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使生活和事业方面表现出失败感。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 .职业因素。( 1 )外在期望的重压。教师的职业是神圣和伟大的,然而在当今社会里,价值取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因而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感到当教师越来越不容易,压力很大。( 2 )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但由于教师职业的工作过程复杂、周期长,不易立即显出功效,因此缺乏及时的成就认可。( 3 )职业的低创造性。创造性是教师职业的重要特点,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原因限制了这种创造性的发挥,多是重复性劳动,长时间单调的工作导致身心的疲惫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收入水平,教师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受学校社会家长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影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心理,具体表现为:焦虑缺乏精力自我评价降低失败感厌倦目前工作等.职业倦怠不仅严重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亦会造成很大危害.尤其是我们农村教师,由于我们的工作条件差,这一现象表现得更为明显. 那么,职业倦怠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我想从我的经历和从在的问题应如何克服职业怠倦两个方面加以阐释: 一.客观原因 (一).来自社会的压力.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凰更是每一个家长的迫切希望,因此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成为家长们追求的目标.这一想法表现在行动上,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面对这一形势,有的教师由于适应得比较慢,加上自身知识更新的速度较慢,就形成了一种压力.如果对这种压力调整不好,时间一长,压力加大,就会达到压力的最高阶段----倦怠,从而对我个体产生负面影响. (二).学生学情的复杂化.我认为学生纪律问题对我实施教学产生很大影响,管教学生困难已成为我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这样的情形同样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在发生着变化,不少传统美德正在经受着考验和冲击,加上影视网络书刊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准常常发生偏差,这给我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我尽管花费大量精力用在教学管理上,但有时收效甚微.我自然会感到心力交瘁,难以适应,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生. (三).工作环境的不适,加剧了职业倦怠.首先,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恶魔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还很落后,多数学校还维持着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上课的现状,这在专业角度上,给我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我创造性的发挥.在生活上,由于学校办公经费投入不到位,们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有的学校教师办公室连开水风扇煤炉等最基本的必须品都没有,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其次,由于人际关系复杂,学校用人机制不健全,导致我们学校管理水平低下. 二.主观原因 (一).缺乏成就感,滋生职业迷茫.作为历史悠久的职业,我们职业既是神圣的,又是普通的.而我们把自己定位为”神圣”的工作,忽视了其普通性,在工作中渴望成功,渴望成就感.然而,对于我们农村教师来说,由于环境条件所限,要想取得突出的成绩,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它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加上社会上其它行业的收入逐渐增加,而我们收入相对而言还不是太高,同付出的劳动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调整自我,必然会产生内心的迷茫,进而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二).缺乏进取意识,工作得过且过.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由于种种原因,实际工作中,有不少教师在工作中却不愿当一个”好士兵”,有”抱残守旧”的思想,认为教师职业很难有大的作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工资一样多,这样势必会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时间一长,必将产生职业倦怠. (三).我自身人格因素. 做为一个社会人来访问演出,首先要有健全的人格.但是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人.对于我职业而言,既有共性原因,也有个性差异.有时我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和交流,有时存在着怯懦胆小狭隘等问题,遇到困难不善于排解和沟通,久而久之,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生了. 面对我职业倦怠,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预防甚至解除它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浅析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及调节策略 重新中学:申世睿 各行各业的工作倦怠现象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社会“流行病”,教师职业也不例外。我就个人工作倦怠的实际情况,谈谈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主要原因及听了专题讲座后可采取的有效调节策略。 一.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教师要完成各种教学任务,面对越来越个性化的学生,要适应国家教育的改革与变化,而且教学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极易产生职业倦怠。具体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教学热情消失,消极应付工作,产生厌教心理,缺乏敬业精神,教学工作得过且过,教学方法简单、落后。 2.教学兴趣转移:往往将兴趣转移到自己所爱好的事情上去,并从中获得满足感,丧失教师职业自豪感。 3.降低成就感:低成就感,再加上情绪衰竭和性格改变,就会在生活和事业方面表现出失败感。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除了有教师本身的内部原因外,还有环境的原因。 1个人原因:单调的教学环境,落后的教学设施,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比较容易使人产生倦怠,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面临出科研成果、发表论文、职称评定、职务聘任、按绩取酬、年终考核评优等一系列压力,在情绪和心理上产生挫折感和失落感。

2. 环境原因:国家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与社会都普遍认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一旦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生问题增多,人们就会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当造成的。 学校对于教师的重视程度,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安排与评价,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安排与使用是否恰当。现在许多教师都感觉,学生越来越难教了,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热情,不肯付出艰辛的劳动,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不良局面。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调节策略 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的身心摆脱倦怠感,重新找回工作的愉快呢? 1.正视工作倦怠:教师应认识到这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干劲。 2.积极应对,培养良好心态: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3.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及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适时适当的休假,让身心恢复。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工作和生活,努力克服职业倦怠,不断调节心理状态,一定会在工作、生活中拥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幸福!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总2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等等。 作为学校一名中层管理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职业倦怠在许多教师身上都有所表现。如:总有少数教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部分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简单粗暴;对学校安排的公开课、竞赛任务,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不愿意接受;要求撰写业务学习笔记,下载敷衍;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乐意办有偿培训班;对待绩效考核,毫不在乎…… 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以便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结合文章中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职业收入过低。 一谈到职业倦怠,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会这样讲:“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强勉养家糊口,还要求你做这做那,老师们不烦才怪呢!能敷衍去完成就不错了。”这话说的一点都不过分。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被定下了“乐守清贫、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在世人眼中,教师就应该是精神上的富有者,物质上的贫困者。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特别是当今物质横欲的社会,看到别人有房和车,腰缠万贯,教师心理难免失衡,心想自己从事的是培养祖国未来和希望的职业,有什么理由独守清贫?于是,当面对国家发放的不到2000元的工资,面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时,对生活前景充满忧虑,对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也就失去了信心。 二、教师多重角色,身心疲惫。 在学校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大量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情感。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家务,照顾家人,这让许多教师感到体力不支,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整天和几十个学生打交道,有些教师难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中,对家人大发脾气,牢骚满腹,影响家庭和睦。更有少数家人,不理解当教师的家属在学校辛苦付出,不愿意让其为那么点成绩“拼命”,为了家庭团结,一些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宁愿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贤妻良母足矣。 三、应试教育导致精神压力大。 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仍然没有变革。考试仍然是以卷面分数论英雄。而学生的分数又与教师的众多利益挂钩,如: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表模等等。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让老师们喘不过气,如今,这种升学压力又蔓延到小学,导致为了综合指数和名次,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师生都苦不堪言。 四、行政干预过多,教师工作压力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也是教师份内的事。“备课、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差生、讲公开课”这些常规工作何尝不是教师们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如今教师们平日忙碌的事务并不是那么单纯。许多行政部门都可以向教育安排工作,而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师去办理。例如办理学生保险、代收各类费用、整理迎检档案、分发学生奶、对家长进行培训、参加文体竞赛

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惑与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惑与应对策略 ——校长提高班学习心得这次很有幸参加合肥市教育局组织的校长提高班赴南京师范大学学习,为期一周。教授们的精彩讲座,使我们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我带着《当前教师职业倦怠的困惑》问题和教授们进行了探讨,并将所学运用于我校的管理工作之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教师的时间长了,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翼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思想,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一、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的问题。它的出现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而且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门周期性长、复杂的、见效慢的辛苦职业。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上。教师整天面对的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天真、贪玩的本性决定了对错误的纠正是不厌其烦的反复提醒。对知识的传授也是三番五次的不断重复。如我校的张浩同学,从本学期开学以来,拒不写作业,虽是留守儿童,但我们给予了极大的关爱,一堂课看着他,也只能写到百把个字,任由你恩威并施,他就不写,一副“玩世不恭”的架势,你怎么办?回家,对他的奶奶拳打脚踢,他父母却一心挣钱,在家里几乎无人管束,孔子说:“诲人不倦”,如果真那么容易,他老人家就不会提出来了。也许正因为学校这个特定的工作场所,孩子这

个特殊的工作对象,才造就了教师队伍的相对单纯和人们常说的啰嗦吧。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回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大,在工作和生活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甚至产生严重的消极、逆反心理。一旦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工作年限稍长的教师就容易出现“任何事情都无所谓,工作就那么回事,怎么干都一样“等感受和行为表现,而且现代社会对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工作量大、管理学生的压力、学生家长的压力、考试压力、课题研究、职称评定等压力,使教师承载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给教师带来严重的影响。当教师一旦感到没有什么发展机会了,一旦陷入绝望的境地,他们便会停滞于现状而不思进取,之所谓听之由命的地步。 2、学校内部管理者的问题 人都是有情感的。情感本就有轻重之分,管理者面对的是一群几十个上百个教师。倾向性可以表现在心里,一旦表现在行为上,对某些教师便会变成不满或打击,自然会消怠。一次、两次……,热情变为冷静、淡漠…….。 就拿现在的学习机会来说吧,培训的总是那么几个教师,别的教师心里便会思量:难道我们就没有潜力和前途吗?还是不被重视呢?久而久之,等到不思量的时候可能就接近倦怠了。 学校管理者更多的是关心教师工作,几乎很少关注教师的生活。有些领导者是注重依法治校、制度管人,而忽视了以德治校、一情感人。有的校长整天板着面孔显示其威严,树立其威信,对教师的缺点进行面斗粗暴的批评,不分场合的电闪雷鸣,丝毫不留情面甚至辱骂,

教师职业倦怠文献综述[1]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感现状探究及分析 自从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加凸显了它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近年来国际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也已延伸到教学领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教师的职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由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高校改革的深化对教师发展带来的压力,加之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对教师全面能力的要求,高校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2004年12月,中国第一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在15个行业中,教师的倦怠程度仅低于公务员和物流从业人员,居第三位。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全国72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发现94.6%的教师感到有精神压力,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另有人对黑龙江省三所中学的教师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有半数以上(52.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或极大(注:转引自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6期,第120—123页。)。教师的职业倦怠造成了对自身、学生及教育发展的危害,所以对教师进行相应的职业倦怠问题分析势在必行。 1、“职业倦怠”的界定 职业倦怠(burnout)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burnout” 一词在一般的字典中指失败、耗尽、精疲力竭。自从弗登伯格提出这个概念后,它被专门用以说明助人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 马斯拉池(Maslach)是首批系统研究助人行业的职业倦怠现象的学者之一。她认为,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那些人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了情绪上的疲惫感,对顾客的消极心态,以及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再也不能取得成就的挫败感。皮特斯(Peters)在1981年将职业倦怠定义为“燃尽或耗竭个人的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疲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 尽管上述有关职业倦怠的定义彼此不一,但我们仍可发现其共同之处,即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2、“教师职业倦怠” 2.1“教师职业倦怠”内涵 教师职业倦怠内涵是指教师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教师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俱疲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也有说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应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畏难、情感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怒、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等。它会使教师对教育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育工作,在内心对教育产生厌烦并感到心力交瘁,从而导致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一种现象。 2.2“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近年来,国际上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已延伸到教学领域。大多数学者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上已达成以下一些共识,即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有效解决工作压力的一种反应。并且认为,教师在经历职业倦怠时有以下三种典型的心理或行为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等等。 作为学校一名中层管理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教师职业倦怠在许多教师身上都有所表现。如:总有少数教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迟到早退;部分教师对待问题学生缺乏应有的耐心,简单粗暴;对学校安排的公开课、竞赛任务,认为是给自己找麻烦,不愿意接受;要求撰写业务学习笔记,下载敷衍;不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乐意办有偿培训班;对待绩效考核,毫不在乎…… 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以便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结合文章中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职业收入过低。 一谈到职业倦怠,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会这样讲:“一个月就那么点工资,强勉养家糊口,还要求你做这做那,老师们不烦才怪呢!能敷衍去完成就不错了。”这话说的一点都不过分。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并被定下了“乐守清贫、甘于奉献”的行为准则。在世人眼中,教师就应该是精神上的富有者,物质上的贫困者。然而,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特别是当今物质横欲的社会,看到别人有房和车,腰缠万贯,教师心理难免失衡,心想自己从事的是培养祖国未来和希望的职业,有什么理由独守清贫?于是,当面对

国家发放的不到2000元的工资,面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时,对生活前景充满忧虑,对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也就失去了信心。 二、教师多重角色,身心疲惫。 在学校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大量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情感。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家务,照顾家人,这让许多教师感到体力不支,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整天和几十个学生打交道,有些教师难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中,对家人大发脾气,牢骚满腹,影响家庭和睦。更有少数家人,不理解当教师的家属在学校辛苦付出,不愿意让其为那么点成绩“拼命”,为了家庭团结,一些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宁愿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贤妻良母足矣。 三、应试教育导致精神压力大。 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仍然没有变革。考试仍然是以卷面分数论英雄。而学生的分数又与教师的众多利益挂钩,如: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表模等等。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让老师们喘不过气,如今,这种升学压力又蔓延到小学,导致为了综合指数和名次,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师生都苦不堪言。 四、行政干预过多,教师工作压力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也是教师份内的事。“备课、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差生、讲公开课”这些常规工作何尝不是教师们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如今教师们平日忙碌的事务并不是那么单纯。许多行政部门都可以向教育安排工作,而这些工作都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有哪些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有哪些? 职业倦怠的原因个人认为,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的结果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外因可以分为一下四点: 第一:社会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极其高的,一个家庭将自己所有的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子女,所以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有很高的要求,一旦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有所下降,社会对于教师的批评是十分严厉的,在这样的社会压力下,教师整天小心翼翼地工作,整天充满压力地工作,因而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第二:学生的德育水平导致教师的教育效果不显著 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不听从老师的指导,所以虽然教师花费了很多的精力,但效果是很难显现的。因而,对于教师来说,培养的学生需要至少十年后(小学教师则需要的时间更长)才能地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效果,由于长期的工作而看不到效果,因而教师的成就感是很难得到体验的,这样就最容易产生对职业的兴趣的丧失。 第三: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导致收入不高 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教师产生了极度的失望,从而将目光转向了其他行业中的知识分子。一部分索性离开教师岗位去开辟新天地,还有一部分则陷入了观望和彷徨,不安与躁动笼罩着这部分教师,教学于他们而言意义已并不大了,屈服于职业倦怠已是早晚之事。 第四:教师的社会交往环境 教师所处的环境是相对封闭的,由于对学生管理的要求,不少学校实行“坐班制”教师的工作环境除了教室就是办公室和家庭,很少有与外界相接触的机会,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的,除了上课外,就是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回家休息,这样使他们缺乏与社会沟通的能力,而且,由于教学上的激烈的竞争,使得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始终处于微妙的状态,教师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得到缓释。同时,由于缺乏校长或上级(如教研组长、年级主任等)支持,上级的官僚作风、没有同情心、办事无效能,通常是教师抱怨的内容,使得教师产生工作极没有意思,工作枯燥无味的感觉,极易导致倦怠的产生。 内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过重的职业压力 由于现在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大量的备课与批改作业,

如何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4)

如何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新城初级中学袁健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当教师的时间长了,大概都有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走进课堂的神圣感没了,无奈当老师的感觉却增强了。实际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山村中小学教师,不断经历着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感觉,不断感受到工作热情的减退以及自我评价的降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倦怠现象如今非常的普遍,给社会、学校、学生,甚至教师自身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一、何谓教师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成人群,山村初中教师尤甚。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是明显的。它不仅会影响教师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困惑教育界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二、山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长年没有成就感引起倦怠。在山村中小学,有一部分教师既没有承担学校事务,所任教学科目也不是所谓的重点科目,多年工作得不到肯定,因而在工作中没有成就感而产生倦怠。 2.升学压力造成教师倦怠。在山村中小学,特别是初中和高中,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普遍加班加点,常年超负荷的劳动,容易使老师身心俱疲。另外还有应付上级检查、学校检查及教学比武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产生倦怠。 3.生活困境造成教师倦怠。县乡镇山村初中教师,普遍工资不高,存在着购房、赡养老人、子女上学等生活压力,使家庭生活处于困境中,从而失去了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而产生倦怠。 4.知识欠缺造成教师倦怠。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一大批教师普遍有力不从心之感。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外出学习机会少,新的理念不能接受;自己工作担子重,自学时间不能保证;年龄渐老,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等,从而造成知识匮乏产生倦怠。 另外,由于近年来山村一些重点中小学实行了扩招生源的政策,导致一些山村的普通中小学招生较为困难,学生的素质不高,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加上现在有些家长对教师一些做法不理解,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频频受挫,从而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解决山村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从学校管理层面上看,应从以下途径让教师远离倦怠。 第一,创造“和谐校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使教师有归属感,从而树立职业自豪感和主人翁精

如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范文3篇

如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范文3篇 如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范文3篇 演讲稿可以提高演讲人的自信心,有助发言人更好地展现自己。在生活中,我们使用上演讲稿的情况与日俱增,你写演讲稿时总是没有新意?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如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解决教师职业倦怠演讲稿范文1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教师的时间长了,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翼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原先可爱的学生似乎都变得令人生厌,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思想,实际上这就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表现。 一、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回避的问题。它的出现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而且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门周期性长、复杂的、见效慢的辛苦职业。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上。教师整天面对的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天真、贪玩的本性决定了对错误的纠正是不厌其烦的反复提醒。对知识的传授也是三番五次的不断重复。如我校的张浩同学,从本学期开学以来,拒不写作业,虽是留守儿童,但我们给予了极大的关爱,一堂课看着他,也只

能写到百把个字,任由你恩威并施,他就不写,一副玩世不恭的架势,你怎么办?回家,对他的奶奶拳打脚踢,他父母却一心挣钱,在家里几乎无人管束,孔子说:诲人不倦,如果真那么容易,他老人家就不会提出来了。也许正因为学校这个特定的工作场所,孩子这个特殊的工作对象,才造就了教师队伍的相对单纯和人们常说的啰嗦吧。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回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年龄的不断增大,在工作和生活上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烦心事,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甚至产生严重的消极、逆反心理。一旦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工作年限稍长的教师就容易出现任何事情都无所谓,工作就那么回事,怎么干都一样等感受和行为表现,而且现代社会对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工作量大、管理学生的压力、学生家长的压力、考试压力、课题研究、职称评定等压力,使教师承载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给教师带来严重的影响。当教师一旦感到没有什么发展机会了,一旦陷入绝望的境地,他们便会停滞于现状而不思进取,之所谓听之由命的地步。 2、学校内部管理者的问题 人都是有情感的。情感本就有轻重之分,管理者面对的是一群几十个上百个教师。倾向性可以表现在心里,一旦表现在行为上,对某些教师便会变成不满或打击,自然会消怠。一次、两次,热情变为冷静、淡漠。就拿现在的学习机会来说吧,培训的总是那么几个教师,别的教师心里便会思量:难道我们就没有潜力和前途吗?还是不被重

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及应对策略 主讲人—李虎亮 一、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Occupational burnout),也称“工作倦怠”,国内也有翻译为“工作衰竭”、“职业枯竭”、“职业过劳”等等,通常发生在人际接触较为频繁、密切的服务性行业中。19世纪60年代,美国作家格林尼出版了一本小说,名为《一个倦怠的案例》,书中描写一位才华横溢的建筑设计师事业到达巅峰之时,却感到自己的工作热情在慢慢耗尽,对工作的热忱和成功的渴望消失殆尽,在经历了一段内心的痛苦挣扎后,他辞掉了在人们眼中充满光环的工作,远离故土,只身前往非洲原始丛林开始自己新的生命旅程。这部小说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读者们纷纷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体会和冲动。从此“倦怠(burnout)”一词便进入美国大众的语汇,并逐渐为世人所熟知,用来描述一种歪曲的人职关系。20世纪70年代,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费登伯格(Freudenberger)在看了这本小说后,发现自己和书中所描写的,事业如日中天却对工作毫无热情的建筑师一样,有一种对工作挥之不去的消极心境,便根据自己以及相类似人群的生活写照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新名词,并于1974年将其第一次应用在心理健康的领域,用以描述助人行业的从业人员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他指出,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工作中出现的情绪耗竭症状。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及资源过度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精疲力竭时,

职业倦怠就产生了。 二、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它是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干涸,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2.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它是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他人,甚至把人看成一件没有生命的物体? 3.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它是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愿意付出努力? 我国的王芳?许燕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所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她们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和“知识枯竭(Intellectual Burnout)”?“知识枯竭”是指教师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变革和知识的急剧更新,难以应付学生的问题,再学习的能力差,知识上有枯竭感?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已有的研究表明,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客观?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原因主要涉及职业?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主观原因主要指教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2009年12月第28卷第12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 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 on Dec .2009Vol .28No .12 收稿日期:2009-09-20 作者简介:王天阳(1974-),女,河南南阳人,2007级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王天阳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 要:目的:调查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04名高校教师用MB I 进行测试。结果:高校教师在情感衰竭维度上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在成就感维度上女教师得分显著高于男教师,学历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影响显著,教龄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结果: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并不严重。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MB I 量表;调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09)12-0083-02 职业倦怠(burnout )最早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 Freudenberger 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助人行业中的个 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包括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和去个性 化(或称玩世不恭)[1]。教师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职业倦怠的一个重点,目前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多以中小学教师为主,高校教师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了解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分析其原因并寻求减轻和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河南省某高校随机抽取 25个院系,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404份,回收率 为96.1%。其中男性182名,女性222名,教师平均年龄为 38岁。 1.2 工具 本研究采用玛勒诗编著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 I ),台湾学者依据中国的语言习惯作了修订[2],已有研究表明, MB I 的信度与效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问卷共22个题 目,分为3个维度:情感衰竭9个项目、成就感8个项目,和去个性化5个项目。问卷为4级计分,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分数越高,低成就感分数越低,表示职业倦怠感越严重。 1.3 数据整理和分析 采用s p ss16.0作为数据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工具。 2 结果 2.1 高校教师工作倦怠总体状况 在本次调查中,高校教师在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分别是2.00±0.49、1.78±0.54和2.98±0.53,高校教师在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处于中等水平,而在成就感维度上的得分较高,高校教师总体上职业倦怠情况并不严重。 2.2 不同性别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比较  表1 不同性别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比较( x ±s )性别情感衰竭t 去个性化 t 成就感t 男 2.06±0.50 2.043 1.84±0.51 1.94 2.91±0.55 2.233女 1.96±0.48 2.033 1.73±0.56 1.96 3.03±0.52 2.223 注:3P <0.05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比较:男教师在情感衰竭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在成就感维度上女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男教师,但在去个性化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别。 2.3 不同文化程度  表2 不同文化程度上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比较( x )±s 本科以下 本科 硕士 博士 F 情绪衰竭2.20±0.35 1.98±0.49 2.01±0.48 1.84±0.572.783去个性化1.94±0.65 1.71±0.50 1.84±0.55 1.75±0.503.743成就感 2.91±0.50 3.05±0.57 2.97±0.45 2.90±0.56 2.13 注:3P <0.05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文化程度的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各纬度上存在差异,其中本科以下学历的高校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维度上的得分比其他学历的教师得分高,而在成就感上得分没有其他学历教师得分高,说明在高校教师群体中,本科以下学历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最高。博士学历的 — 38—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文献综述

2009年9月 第11卷第3期 云南电大学报 Journal of Y unnan RT V University Sept.2009 V ol.11,N o.3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文献综述Ξ 孙 萍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223) 摘 要: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分别从职业倦怠的定义、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向等方面介绍了国外研究者对职业倦怠的研究情况,对国内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成因、干预措施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综述了国内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814(2009)03-0031-03 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对高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使高校教师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比如职称晋升的压力、教学与科研的冲突,以及因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量化带来的各种压力,这些压力使很多高校教师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有研究表明,过高的应激水平容易产生疲倦,压力导致倦怠,所以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值得我们研究,并应得到重视。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情况,笔者对收集到的文献通过整理和分析后进行了分类。 一、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一)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取向。 1.临床观点研究者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由于工作强度过高并且忽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侧重对职业倦怠症状、起因等的描述和解释。 2.社会心理学观点研究者认为倦怠有三个主要特征: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注重探究职业倦怠的具体特征,强调研究方法的实证性和科学性。 3.组织观点研究者认为,许多人对工作持有很多不现实的期望,因此就容易体验到幻想破灭和倦怠,导致倦怠的原因主要是工作者的付出与所得失衡,侧重探讨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 4.社会历史观点研究者认为职业倦怠不仅受到个人因素、情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当社会条件不能提供一个有助于与人联系的情境时,要保持服务工作的投入是很困难的,社会历史观点的研究者注重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二)国外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外的研究者主要从人口学变量、人格因素、组织因素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进行研究。张丽华、王丹等对国外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新进展所做的研究表明:社会比较方式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影响,教师将自己从比自己表现得更差的同事中辨别出来或把比自己更优秀的同事作为竞争对手来比较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反之,教师将自己从比自己境况更好的同事中辨别出来则不易产生职业倦怠。集体自尊关注个体所在的社会群体特征和个体如何在群体中明确自己的地位和价值,教师集体自尊越高,越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创造性是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有效因素。 二、国内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在我国,高校教师是培养高级人才的脑力工作者,他们面临着教育体制改革以及扩招带来的强大压力,需要高度的投入和奉献。这种职业特点极有可能使教师的心理能量在长期的奉献中消耗过多,出现情绪耗竭,继而出现职业倦怠。高校教师在生理、心理、行为和个人成就感方面的消极职业倦怠现象,无论是对本人,还是对学校的教育工作,都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 — 1 3 — Ξ收稿时间:2009-05-25 作者简介:孙 萍,(1968-),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实验师,主要从事远程教育计算机教学及管理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职业倦怠又名工作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它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或是一种心理枯竭的现象。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了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及探讨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刻不容缓。为此我采用了访谈交流的调查方式与泸水县老窝中学的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了老窝中学教师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些看法,并探讨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现将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症状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由于精神和精力变得枯竭,而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的消极和疏离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为: 1、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对缺乏热情和创新力,开始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对学生失去了耐心和责任心,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违规违纪现象要么听之任之,任其发展,要么将问题夸大化,对学生采取严厉的惩罚手段。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采取了两个极端措施,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悉心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疏于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只是为了应付,抱着“混饭吃”的心态进行工作,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对未来没有信心。工作过程中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教学工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接受同事和领导的建议。永远停留在现状,无法在工作上取得明显的进步。 3、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情绪波动,经常带着情绪上课,动辄对学生乱发脾气,甚至还会将生活中或工作上的不满发泄在学生身上。 4、在人际交往上逐渐疏远他人,经常与人发生争执。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不是某件事或某些事引发的,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期,教师对工作充满热情,工作过程中讲的是奉献,认为自己有社会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压力逐渐增多,自我成就感得不到满足,工作得不到认可,逐渐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