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骨髓炎骨缺损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65.93 KB
- 文档页数:3
带蒂血管皮瓣转移术后的护理发表时间:2017-02-09T10:31:22.463Z 来源:《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8月作者:张燕徐海燕成辉兰[导读] 了解病人的担忧,患者的心理负担很重,应祥细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成功的可靠性,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
(山东省兖州市人民医院骨外科山东兖州 272100)【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血管皮瓣转移术后的护理方法,通过对60例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皮瓣转移术,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胃肠道准备。
术后护理包括:皮瓣的护理、供皮区的护理、抗凝药物的正确应用及功能锻炼。
结果皮瓣愈合良好。
结论全面精心的临床护理是带蒂血管皮瓣转移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外伤;带蒂血管皮瓣转移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45(2016)-08-051-01皮瓣转移术是指把皮肤连同皮下脂肪自身体的某处转移到另一处,被移植的组织与供皮区尚有一部分相连,保持血运,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而其它部分包括其深部组织与供皮区分离。
此被分离移植部分称为瓣。
故手术为皮瓣转移术。
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6月一2009年6月在我院行带蒂血管皮瓣移植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一40岁,男45例,女15例。
手外伤后致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骨质外露。
行上臂或腹部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术后。
可以修补缺损的皮肤,不影响其外观及手指功能,且供皮区隐蔽,供皮区功能无影响。
术后固定3—4周,然后断蒂。
总结术前术后护理和观察要点。
结果60例患者术后发生皮瓣水肿12例,发生血管危象6例,无一例因并发症而导致皮瓣缺血坏死。
效果满意。
一、手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担忧,患者的心理负担很重,应祥细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和成功的可靠性,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用通俗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宣教疾病的相关知识,以成功病例讲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消除紧张。
恐惧的心理。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大面积缺损的术后护理目的:观察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大面积缺损的术后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接受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大面积缺损术后护理50例,手术后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包括术后的心理护理、一般护理、术后皮瓣的观察与护理及血管危象的判断及处理。
结果:2例发生动脉危象,1例发生静脉危象,护士仔细观察、正确分析、报告医师后再次手术探查,重行血管吻合术、血管移植术,全部成活。
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运、色泽、温度及肿胀程度,正确识别动、静脉危象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以提高游离皮瓣移植的成功率。
标签:游离皮瓣移植;大面积缺损;术后护理游离皮瓣移植是将一块离体的皮瓣,通过小血管吻合技术将皮瓣的血管与缺损部位的吻合,立即得到良好的血液供应和静脉回流,从而在移植部位永久存活的方法。
在整形烧伤科,各种原因的外伤均可致局部组织坏死而遗留大面积缺损,最终需行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创面。
娴熟、准确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但术后护理对移植皮瓣的存活也至关重要。
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4月对50例患者实施了游离皮瓣移植术,对于术后护理我科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50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5~63岁;头皮撕脱伤伴颅骨外露5例,上肢软组织缺损伴肌腱外露21例;骶尾部软组织缺损伴骶骨外露7例,下肢软组织缺损伴肌腱外露19例。
软组织缺损面积12cm×14cm~26cm×12cm,采用背阔肌皮瓣、腹直肌皮瓣或股前外侧皮瓣。
2 结果2例发生动脉危象,1例发生静脉危象,护士严密观察,报告医师及时处理后血管危象得到缓解,最终全部成活。
3 术后护理措施3.1心理护理:心理问题在手术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血管危象期心理因素往往直接导致手术失败[1]。
意外的伤残给患者造成严重的打击,他们极度恐惧,害怕面对现实,情绪低落。
护士应富有同情心并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介绍成功案例,使其增强信心并主动配合治疗,患者可通过自我调节而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组织缺损的护理目的:对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组织缺损进行总结,以探索出合适的护理方法。
方法:回顾和分析了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3年中先后在我市某医院就诊的90例四肢创伤组织缺损的患者实施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组织缺损手术,其中有38例患者属于带蒂皮瓣类型,其余52例患者属于吻合血管游离皮瓣。
在手术进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手术后对患者的血液进行严密的观察,若出现静脉危象状况及时的处理,以此来使皮瓣的成活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结果:在90例患者中,皮瓣成活的有80例患者,成活率为88.89%,在手术后,动脉危象患者共出现了5例,静脉危象患者共出现了4例,危象患者占了总人数的10%,对血肿进行清除和对血栓进行清除使其重新吻合动脉后危象解除。
结论:通过分析可知,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准备和对患者进行术后的严密观察,及时清理血栓和血肿,清除不必要的危害因素,这对于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组织缺损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标签: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组织缺损;血管危象;护理体会对于创面的快速修复,皮瓣移植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对血管、骨骼、神经组织和肢体的功能性恢复都具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治疗的时间,皮瓣在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组织缺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回顾和分析了从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3年中先后在我院就诊的90例四肢创伤组织缺损的患者实施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组织缺损手术,并把相关的围手术护理进行报道,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1一般资料与方法90例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30例,年龄在6岁至64岁之间。
患者受伤部位,其中小腿部位22例,大腿部位26例,手部42例。
受伤的原因分析,其中车祸伤44例,爆炸伤32例,机器伤14例。
软组织受伤和缺损的面积区间范围在2.2cm×1.4cm至25cm×29cm。
在治疗2个月后至4年的时间里,对患者进行随访,查看患者皮肤恢复的情况,通过回访记录可以发现,所有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组织缺损的患者皮瓣色泽红润,质地均匀,并且具有着良好的弹性。
带血管的腓骨瓣或腓骨皮瓣移植术后护理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045000)张翠英郝丽丽安玲艳王霞以长管状骨发生的骨髓炎合并骨缺损,骨不连、骨不愈等首推带血管的腓骨瓣或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其既能较高程度的保持肢体原来的形态与功能,又具有抗感染力强、骨愈合快的优点。
该技术要求较高,其护理也有其特殊性。
我科自2000年,共施行腓骨瓣或腓骨皮瓣移植手术26例,根据其手术适应证的特点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我们对其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严密观察腓骨瓣或腓骨皮瓣血供情况,加强创面管理,配合高压氧疗,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尤其是下肢的负重锻炼等重要环节,制定详尽的护理计划,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6例,男性20例,女性6例,年龄18~50岁,其中骨缺损10例,骨髓炎合并骨不连8例,骨缺损合并骨外露6例,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2例。
吻合血管的腓骨瓣移植术10例,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术16例,除2例分别由于自身原因(糖尿病)、皮瓣边缘坏死伤口延期愈合外,其余均一期修复骨与皮肤缺损。
2术后护理2.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出现焦虑、消极情绪,对预后表示怀疑,加上疼痛刺激而不配合治疗、护理。
我们积极为其讲解一些成功病例、照片进行说教,讲解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反应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患者消除了顾虑,增强了信心。
2.2创面管理:在感染的创面上施行腓骨瓣或腓骨皮瓣移植,感染对皮瓣预后的威胁较大,故对局部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术前2~3周正确应用封闭式创面负压吸引并间断进行清创治疗,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新鲜肉芽生长,为创面修复术创造条件。
据伤口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全身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每日2次。
严密观察引流液及伤口渗出液的性质、颜色、量,及时更换污染的敷料,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保持引流管畅通。
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病室2次,严格无菌操作,注意监测体温及白细胞有无增高等情况。
配合高压氧疗:缺氧是骨髓炎、骨不愈、延迟愈合的重要原因,高压氧疗可通过血管新生,有利于白细胞、抗体、抗生素、营养物质进入组织,改善组织营养状况,达到控制感染、促进骨痂生长、骨折愈合、骨再生、创面修复的作用及提高移植物成活率[1]。
带血管的腓骨瓣或腓骨皮瓣移植术后护理山西省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045000)张翠英郝丽丽安玲艳王霞以长管状骨发生的骨髓炎合并骨缺损,骨不连、骨不愈等首推带血管的腓骨瓣或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其既能较高程度的保持肢体原来的形态与功能,又具有抗感染力强、骨愈合快的优点。
该技术要求较高,其护理也有其特殊性。
我科自2000年,共施行腓骨瓣或腓骨皮瓣移植手术26例,根据其手术适应证的特点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反应,我们对其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严密观察腓骨瓣或腓骨皮瓣血供情况,加强创面管理,配合高压氧疗,正确、有效的功能锻炼,尤其是下肢的负重锻炼等重要环节,制定详尽的护理计划,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穿刺的成功率[2]。
⑤长时间的哭闹易致血管痉挛,应让患儿安静片刻后,再行穿刺,或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3]。
⑥光线一定要充足、自然,过暗或过强均不利于穿刺。
4.3穿刺前的心理准备:做好家长、儿童的思想工作,取得家长的合作,要求家长帮助固定患儿,有的家长不敢固定,可让另一个护士帮忙,家长可暂回避,同时也可减轻操作者的压力。
对于学龄儿童,他们懂得了一定的道理且有一定的自制力,只要取得他们的信任,讲清道理,就能配合治疗。
4.4穿刺的步骤:是最关键的环节,核对、配药按常规进行。
将小儿头部置于床边进行操作:(1)按常规静脉滴注的程序准备好物品,将输液瓶挂在输液架上,排气完毕,关闭调节器,准备好输液胶贴,选择血管,消毒皮肤、待干,进行头皮静脉穿刺。
有的患儿头皮静脉显露不清,血管充盈不足,静脉压低,血管细,静脉穿刺时间回血慢或不见回血。
①可采用输液皮管负压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滴注,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反折输液皮管软管处,用右手小指反折夹住,左手绷紧血管处皮肤,右手食指和拇指持针将针头迅速刺入选择血管的皮内,放开右手小指再穿刺血管,见回血后常规固定针头[4]。
游离皮瓣移植治疗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护理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游离皮瓣移植术也成为当前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埙的重要方法之一,血管吻合后因各种因素刺激会造成血管痉挛与血栓形成,导致皮瓣术后血管危象,严重的会导致手术失败。
因此,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密切观察,及时处理,是决定移植皮瓣能否成活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院2008年5月-2010年10月对25例下肢软组织缺埙患者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经认真观察、及时处理、取得显著疗效。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年龄16-56岁,缺埙原因;外伤所致22例,重物挤压伤3例,爆炸伤2例。
其中合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17例,小腿及踝关节软组织毁埙骨外露8例,25例均行游离皮瓣移植术覆盖创面。
皮瓣面积最小6.5×12cm,最大9×17cm。
术后三天内出现血管危象2例,3-7天内出现血管危象1例,此3例行手术探查重新吻合血管,3例均成活无一例坏死。
其余22例皮瓣均顺利①期成活,效果满意。
2 护理2.1术前心理护理,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进行个体化、人性化服务、态度诚恳、体贴周到,并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成功的可靠性,介绍此手术的优点和效果,介绍此手术成功的治疗经过和随访效果,使患者树立信心,保持稳定情绪,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和配合手术2.2皮肤缺埙及供皮区护理;缺埙区术前应用抗生素并加强换药,注意有无感染迹象,保持伤口清洁无污染直至手术。
供皮区应选择皮肤无破埙、感染、肢体循环正常区。
2.3术前检查,陪同患者做好各种检查,如心电图、拍片、肝肾功能、血糖、贴别是凝血全套,以了解患者全身及凝血功能情况。
2.4术后护理;1病房的管理;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床铺整洁干燥,室温保持在20-25°,适度50-60%。
因为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2周,所以,要控制亲友探视制度。
各种护理操作动作要轻柔,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避免患者的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禁止在病区吸烟,以免造成血管痉挛与栓塞。
带血管的腓骨瓣术后护理总结关键词:腓骨瓣;术后护理以长管状骨发生的骨髓炎合并骨缺损,骨不连、骨不愈等首推带血管的腓骨瓣或腓骨皮瓣移植修复,其既能较高程度的保持肢体原来的形态与功能,又具有抗感染力强、骨愈合快的优点。
随着显微血管吻合外科的迅速发展,通过血管吻合进行组织瓣移植修复的口腔颌面部缺损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提高了患者生存的质量。
由于该手术较复杂,难度大,出血较多,因某种原因处理不当或术后护理不到位,移植皮瓣坏死导致手术失败,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通过对腓骨瓣移植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护理,使手术的难度和危险性相应降低。
腓骨瓣患者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治愈的重要环节,系统的护理和手术同等重要。
现主要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术后护理1病室要求保持病室温度在22℃左右,湿度在50%~60%。
2生命体征观察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术后应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面色、尿量以及有无酸中毒症状,遵医嘱予床边心电监护,每小时巡视病房。
按医嘱有计划安排输液的顺序和速度,给予补足血容量、抗痉挛、抗血栓等治疗。
但避免应用血管升压药物或使用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以免造成吻合血管的痉挛或栓塞[1],造成皮瓣的缺血坏死。
3体位全麻尚未完全清醒前给予平卧位,两侧定位枕制动一周左右。
术后体位的安置是保证皮瓣的血供和静脉回流、促进皮瓣成活的重要措施之一。
术后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抬高患肢10°–15°,维持功能位或根据手术部位适当调整。
以保证动脉供血又利于静脉回流。
禁止患侧卧位,防止皮瓣受压或牵拉,避免皮瓣痉挛导致皮瓣缺血坏死。
尽量采取满足患者的体位,要经常巡视患者,特别是患者睡熟后,注意保持体位,同时向患者解释体位固定的重要性,使其密切配合治疗,及时纠正不正确姿势。
4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予雾化吸入BID,每次时间约15~20min,行翻身扣背,协助患者痰液排出。
若为气管切开,应做好切管切开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同时做好气道湿化护理,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
带血管蒂腓骨骨皮瓣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胫骨慢性骨髓炎伴骨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带血管蒂腓骨骨皮瓣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对胫骨慢性骨髓炎伴骨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72例胫骨慢性骨髓炎伴骨缺失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均36例;研究组治疗中应用带血管蒂腓骨骨皮瓣移植与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通过治疗后,研究组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肢体功能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胫骨慢性骨髓炎伴骨缺失患者选用带血管蒂腓骨骨皮瓣移植与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胫骨慢性骨髓炎;骨缺失;骨皮瓣移植;负压封闭引流胫骨慢性骨髓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是骨髓炎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该疾病患者发病后通常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缺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等,需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诊治[1]。
本研究中就评价分析带血管蒂腓骨骨皮瓣移植与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伴骨缺失患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72例胫骨慢性骨髓炎伴骨缺失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36例)与对照组(n=36例)。
研究入选患者均通过临床检查确诊;研究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为19至59岁,平均年龄为(36.4±5.3)岁,病程时间在2个月至5年之间,平均(2.6±0.8)年;对照组男25例,女11例,年龄为18至60岁,平均年龄为(36.7±5.5)岁,病程时间在3个月至4年之间,平均(2.4±0.9)年。
全部入选患者均知情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分析组间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缺损术前术后护理目的:总结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缺损术前术后护理经验。
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
结果:25例伤口Ⅰ期愈合,未发生并发症;1例发生静脉危象,由于发现处理及时有效避免了移植皮瓣的失败。
结论: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皮瓣血运,早期发现血管危象,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标签:胫骨缺损;吻合血管;腓骨皮瓣;移植;护理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因小腿局部解剖特点,创伤后往往伴有神经、血管及其周围软组织较严重的损伤,感染率、致残率非常高。
本科2008年2月~2009年2月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皮瓣移植方法成功治愈26例胫骨缺损伴局部皮缺损的患者,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45岁,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19例,胫腓骨骨折不愈合并贴骨瘢痕6例。
术中伤口充分扩创或瘢痕清除后创面为9~20 cm×5~8 cm,胫骨缺损9~17 cm。
于健侧小腿中段外侧设计腓骨皮瓣,皮瓣大小11~23 cm×6~9 cm,截取腓骨10~18 cm,移植腓骨插入胫骨,将腓动脉静脉、腓肠动脉另外一条伴行静脉分别与受区胫后动脉静脉、大隐静脉相吻合,手术部位深层放置负压引流管,最后行右小腿外固定架固定。
1.2护理1.2.1术前护理做好各项检查和准备工作。
伤口部位用3%过氧化氢溶液和0.9%NaCl溶液彻底清创,0.5%碘伏消毒2遍,无菌纱布包裹,健侧小腿常规备皮。
介绍被动吸烟的危害,严禁主动、被动吸烟。
1.2.2术后护理1.2.2.1 术毕妥善安置双下肢和各种管道详细了解术中情况,根据患者术中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的长短评估患者的病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根据医嘱及时补充血容量,密切观察伤口、尿液引流情况,正确判断血容量,保证液体顺利输入。
1.2.2.2腓骨皮瓣护理移植的皮瓣与移植腓骨为同一供血源,皮瓣血运的变化直接反映腓骨血运情况,而血管危象是各种皮瓣移植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为此笔者制定了严密的护理与观察计划,如:每20分钟观察皮瓣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反应、张力1次,并记录;如发现皮瓣色泽、毛细血管反应、张力异常时及时给予处理;必要时多人核对,并在皮瓣颜色改变处做好标记,以便为下一次观察提供依据;伤肢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皮瓣张力;保持皮瓣充分外露,便于观察皮瓣血运的变化;绷带包扎松紧适宜,防止影响血运。
带血管蒂皮瓣移位治疗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标签:软组织缺损;血管;护理下肢皮肤及组织缺损为常见病,多为创伤所致,常造成骨、关节和肌腱外露,以传统方法处理有一定困难。
2001~2006年本科以带血管蒂皮瓣移位治疗因创伤、慢性炎症、肿瘤切除后等所致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坏死26例,经3个月至5年随访效果满意,术后血管危象及时观察处理,移位皮瓣全部成活,修复肢体得以保留并恢复功能,而皮瓣的成活与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分不开的。
现就皮瓣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5例,年龄21~58岁。
因外伤致皮肤缺损坏死14例,并慢性骨髓炎3例,其中膝周1例,小腿中上段2例,中下段8例,足踝部3例;术后皮肤感染坏死或切口不愈合裂开致内固定物外露10例,并慢性骨髓炎3例,其中膝部1例,小腿中上段1例,中下段6例,足部2例;足部肿瘤切除术后2例。
创面最大9~16cm,最小3~5cm,均为择期手术。
供区来源及修复部位包括:①膝下内侧皮瓣转位修复膝周2例,小腿上段2例,皮瓣面积5~8cm×10~20cm。
②小腿前外侧皮瓣顺行移位修复小腿上段1例,皮瓣面积5cm×10cm。
③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14例,足部5例,皮瓣面积10~17cm×5~9cm。
④足底内侧皮瓣移位修复足底1例,皮瓣面积4cm×6cm。
⑤足底V-Y皮瓣修复前足底软组织缺损1例。
术后本组有3例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障碍,其中2例远端表皮部分坏死,皮下组织成活后经植皮痊愈;1例经处理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余23例均未发生回流障碍,皮瓣全部成活。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心理变化,还表现出对手术效果怀疑,对术后功能恢复的程度担忧。
护士应多与患者交谈,介绍有关知识如手术的必要性、可靠性及手术方式,说明皮瓣修复的成功率和注意事项,使患者增强信心,消除恐惧和焦虑,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最终能积极配合手术。
腓肠皮瓣修复胫骨骨外露皮肤缺损的护理【关键词】护理皮瓣胫骨前侧皮肤缺损,常致使骨的袒露,会引发严峻的并发症,处置比较棘手。
由于胫骨中断,应用小腿逆行皮瓣进行修复受到必然限制。
而腓肠外侧皮瓣具有解剖标志恒定[1],血管口径粗,蒂长,解剖变异少,易于切取的特点,已普遍应用于临床。
2000~2007年我院应用游离腓肠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胫骨骨外露皮肤缺损18例,在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医治和护理下皮瓣全数成活,取得中意成效。
现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一样资料本组胫骨皮肤缺损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15~60岁。
均为外伤致胫骨皮肤缺损,所有患者均归并骨外露,缺损面积为6 cm×13 cm~20 cm×8 cm。
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13例。
手术切取皮瓣面积:7 cm×15 cm~20 cm×10 cm。
皮瓣设计原那么设计带血管蒂皮瓣时,应尽可能用超声多普勒,按皮瓣轴心血管走行的体表投影或皮瓣肌内部份的纵轴线说明皮瓣的轴心线,依照创面的大小与形状在轴心线双侧设计皮瓣,皮瓣设计的面积应大于创面,皮瓣切取后有必然收缩,故设计皮瓣的面积应大于受区创面10%~15%,以避免转移缝合后张力过大而阻碍血运[2]。
判定标准按其外形、感觉、运动、疼痛及负重行走等下肢功能评判。
优:外形美观,感觉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无疼痛;良:外形稍臃肿,感觉功能部份恢复,无明显疼痛;可:外形臃肿,需二次整形,感觉功能恢复尚可,对负重行走有必然阻碍;差:外形臃肿,感觉无恢复,需二次手术[3]。
结果术后随访8~24个月,18例4皮瓣全数成活。
优8例,良8例,可2例。
2 护理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对病人进行宣布道育,由于患者担忧手术意外发生的伤残,使病人在心理上蒙受严峻冲击,对前途极度恐惧,情绪明显低落。
因此护理人员应说明手术的利弊关系和训练能够恢复,鼓舞他们面对现实,增强信心,把握锻炼方式及注意事项。
良好的术前心理护理是培育患者手术前最正确心理状态,有利于病人配合手术医治,因此护士应给予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手术成效,使其能以最正确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医治。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胫骨大段缺损
何忠
【期刊名称】《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年(卷),期】1996(11)6
【摘要】因外伤或慢性骨髓炎导致胫骨大段骨缺损者,采用传统的植骨术已难以奏效.我院采用同侧带血管蒂腓骨移植12例,经随访发现所移植的腓骨在受区不仅愈合快,抗感染力强,而且直径增粗发生胫骨化.
【总页数】2页(P355-356)
【关键词】血管蒂;腓骨移植;胫骨缺损
【作者】何忠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骨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20.5
【相关文献】
1.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骨髓炎骨缺损的护理效果探究 [J], 陈海燕
2.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 [J], 孙良业;吕建军;韩玉升;吕波;谢威;杨良军;江淮;余润泽
3.采用带蒂腓骨移植一期修复胫骨慢性骨髓炎大段死骨摘除后骨缺损10 例 [J], 王世印;王海荣
4.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胫骨骨髓炎骨缺损的护理 [J], 张玮
5.带血管蒂腓骨骨瓣移植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9例 [J], 彭明铭;姚忠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