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部护理严重性及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脐部护理操作范文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新生儿脐部是连接妈妈和宝宝的纽带,同时也是新生儿感染的高风险部位,因此正确的脐部护理对于保障新生儿的健康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脐部护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在脐带脱落之前,每次护理脐部前,要先准备好所需的工具。
包括清洁的温开水、干净柔软的纱布或棉球、医用碘酒或75%的酒精,并确保双手已经洗净。
2.双手洗净:在进行脐部护理前,首先应将双手用肥皂洗净,彻底冲洗干净,然后用热水冲洗干净。
3.温水清洗:用温水将新生儿的脐部周围擦洗干净,可以使用纱布或棉球沾湿温水轻轻擦拭,同时要确保手法轻柔,避免刺激到脐部,这样可有效去除脐部残余物和细菌。
4.干燥处理:擦洗完脐部后,用干净柔软的纱布或棉球轻轻按压脐带周边,吸干脐带周围的水分。
这样可以促进脐带的干燥,防止细菌滋生。
5.清洁消毒:使用医用碘酒或75%的酒精轻轻涂抹在新生儿脐部周围,避免直接接触脐带。
这样可以起到消毒作用,预防感染。
涂抹碘酒或酒精时,要适量,不可过多,以免刺激到新生儿的皮肤。
6.保持干燥:护理完脐部后,要保持脐带周围的干燥。
可以使用干净柔软的纱布或棉球轻轻按压脐带周围,促进脐带的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二、注意事项:1.遵循无菌操作:进行脐部护理时,必须保持双手洁净,并且使用干净的工具。
遵循无菌操作可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2.避免刺激:护理脐部时,要轻轻地擦拭和涂抹,避免刺激到新生儿的皮肤,以防止出现创伤和炎症。
3.注意清洁消毒:在清洁消毒脐部时,应使用医用碘酒或75%的酒精,但不要过度使用,以免对新生儿的皮肤造成刺激。
4.注意脐带脱落时间:脐带脱落的时间一般在出生后7-10天左右,脐带脱落后,要继续进行护理,保持脐部的清洁和干燥。
6.定期更换纱布:每次护理完脐部后,应将使用过的纱布及时清洗,确保下次使用时的清洁和卫生。
7.避免剧烈运动:新生儿的脐部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摩擦,因此要避免让新生儿进行剧烈运动和激烈活动,以免引起脐部出血和感染。
一、实训背景小儿脐部感染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做好脐部护理对于预防感染、促进新生儿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我们对小儿脐部护理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小儿脐部护理实训。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小儿脐部护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小儿脐部感染的原因及临床表现小儿脐部感染的原因主要有细菌感染、异物刺激、皮肤过敏等。
临床表现包括脐部红肿、溢液、异常气味、疼痛等症状。
2. 小儿脐部护理的注意事项(1)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脐部,用无菌棉签轻轻擦拭,避免用力摩擦。
(2)合理选择消毒剂:使用75%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剂。
(3)避免潮湿:保持尿布清洁干燥,避免尿布覆盖脐部,防止感染扩散。
(4)观察病情:密切观察脐部状况,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3. 小儿脐部护理操作技能(1)脐部清洗:用温水浸湿无菌棉签,轻轻擦拭脐部,避免用力摩擦。
(2)脐部消毒: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脐部,从内向外擦拭,确保消毒彻底。
(3)脐部包扎:选用透气、吸湿性好的敷料,轻轻包扎脐部,避免过紧或过松。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我们首先学习了小儿脐部感染的原因、临床表现、护理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为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2. 观摩示范: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观摩了资深护士的操作示范,了解并掌握了小儿脐部护理的正确步骤和技巧。
3. 实践操作: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包括脐部清洗、消毒、包扎等。
通过反复练习,我们的操作技能逐渐熟练。
4. 反思总结: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并及时与带教老师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四、实训收获1. 提高了理论水平: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小儿脐部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提升了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我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3.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带教老师、同学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注意事项新生儿脐部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新生儿的脐部是连接胎儿与母体的唯一通道,脐带是新生儿供应营养的来源,因此必须妥善护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注意事项:1. 脐带的处理:在脐带剪断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包裹脐带,让它透气并保持干燥。
保持脐带的干净,每天一次用生理盐水擦拭脐带周围的皮肤,以减少细菌的滋生。
2. 注意脐部的清洁:每次更换尿布时,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肥皂轻轻清洁脐部周围的皮肤。
避免使用酒精或消毒剂来清洁脐部,因为这可能会刺激或干燥婴儿的皮肤。
3. 保持脐带的干燥:确保脐带周围的区域保持干燥,每次清洁后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擦干。
避免使用粉末或任何刺激性物质在脐部周围,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感染。
4. 注意脐带的状况:观察脐带的颜色和味道。
正常的脐部应该呈现渐渐干燥、变黑、脱落的过程。
如果脐带有异味、渗液、红肿或出血,应尽快联系医生,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5. 避免揭开脐带:脐带通常会在出生后一到两周脱落,不要急于揭开它。
脱落前的脐带通常会变干、变黑,并可能散发出一种轻微的气味。
当脐带自然脱落后,保持脐部干净和透气。
6. 穿着适当的衣物:在新生儿的脐带脱落之前,应尽量避免使用戴腰带或围嘴等服饰,以免对脐部施加压力或摩擦。
7. 规范母亲的护理:母亲也需要注意脐带的护理。
在喂奶之前或喂奶时,应根据需要保持手部清洁,避免将细菌传播给新生儿的脐部。
8. 监测是否有感染迹象:要密切观察新生儿是否有脐部感染的迹象,如持续的红肿、渗液、发热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新生儿脐部护理对于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正确的脐部护理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帮助新生儿健康成长。
若有任何不寻常的情况或疑虑,保持与医生的沟通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以确保新生儿脐部护理得到妥善处理。
新生儿脐部护理法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评估脐部及周围皮肤状况。
二、护理措施1、按新生儿常规沐浴,沐浴时注意保护好脐部,沐浴后要及时擦干脐部。
每日脐部清洁2次。
2、暴露脐部,环形消毒脐带根部,如脐轮红肿并有脓性分泌物,加强消毒处理必要时送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三、健康指导要点告知家属保持脐部干燥,勿强行剥落脐带,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四、注意事项1、观察脐部及周围皮肤状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结扎线如有脱落应重新结扎。
2、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脐带脱落前,勿试图将其剥落。
3、操作中动作轻柔,注意保暖。
三、新生儿臀部护理法一、护理评估评估身体状况,观察臀部皮肤身体情况。
二、护理措施1、撤掉尿布,温水擦洗臀部,用柔湿巾擦干净。
2、根据臀红程度不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3、如遇污染,应及时更换。
三、健康指导要点告知家属预防臀红的方法。
四、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尿裤,松紧适宜。
2、勤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3、采取暴露法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
手术当天及术后按要求书写交接记录,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
③已有压力性损伤的患者应记录损伤部位、分期及大小(长×宽×深)、渗出液情况、处理措施及转归。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注意事项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注意事项新生儿的脐部护理是新手父母非常关注的一项任务。
正确的护理可以保护新生儿的脐部免受感染,帮助它更快地愈合。
以下是一些关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注意事项:1.保持干爽:新生儿出生后的脐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干燥和愈合。
在此期间,保持脐部干爽非常重要,以防止细菌滋生。
每次更换尿布时,确保脐部完全干燥后再折叠尿布。
2.避免液体接触:在洗澡或清洁新生儿身体时,要避免液体接触脐部。
尽量避免直接放水到脐部,可以用湿毛巾或棉球轻轻清洁周围皮肤。
3.保持清洁:用温水和肥皂清洁新生儿脐部。
在每次换尿布时,可用温水轻轻清洗脐部周围皮肤并擦干。
然后,用无菌消毒酒精棉球轻轻擦拭脐带基部,以杀死任何潜在的细菌。
4.避免用留置器:留置器是一种能够帮助脐带早日脱落的器具,但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使用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新生儿脐带会在1至2周内自然脱落。
如果有条件,最好采用湿干疗法,将脐部早晾干,除非医生建议使用留置器。
5.观察脐部:在护理新生儿脐带的过程中,要定期观察脐带周围皮肤的颜色和状态。
如果发现脐部周围皮肤发红、肿胀、有分泌物或异味的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
6.不要用绷带:尽量不要将绷带或湿布固定在脐带上。
这样很容易导致湿润,滋生细菌,并影响脐带的愈合。
7.避免穿紧身衣物:避免给新生儿穿戴过紧或摩擦脐带的衣物,以防止刺激和感染。
8.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护理新生儿脐带之前和之后,父母应洗手,并确保所有用于护理的工具和材料都是清洁的。
9.避免触摸:尽量避免触摸新生儿的脐带,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10.咨询医生:如果有任何关于脐部护理的疑问或不确定的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得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综上所述,新生儿脐部护理需要仔细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
正确的护理可以预防脐部感染和并发症。
父母应持续关注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以确保新生儿的脐部恢复健康。
简述新生儿脐部护理措施摘要:一、新生儿脐部护理的重要性二、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基本步骤1.清洁2.消毒3.保持干燥4.观察脐部状况三、日常护理注意事项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五、总结正文:新生儿脐部护理是新生儿保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正确的护理可以预防感染和并发症,保障新生儿健康生长。
本文将简要介绍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基本措施,帮助新手父母更好地照顾新生儿。
一、新生儿脐部护理的重要性新生儿脐部是胎儿与母体相连的部位,出生后起到排出废物和吸收水分的作用。
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脐部的清洁和干燥,预防细菌感染。
据统计,新生儿脐炎的发生率较高,若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可能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二、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基本步骤1.清洁:每次洗澡后,用干净的棉签蘸取温水清洗脐部。
注意不要用香皂、沐浴露等刺激性强的洗涤剂,以免引起皮肤过敏。
2.消毒:使用75%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
将棉签沾湿后,轻轻擦拭脐部的根部和周围皮肤。
消毒时应避免过度擦拭,以免损伤皮肤。
3.保持干燥:消毒后,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干脐部。
保持脐部干燥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4.观察脐部状况:每天检查脐部有无红肿、渗液、异味等异常现象。
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三、日常护理注意事项1.避免摩擦:新生儿的衣物和尿布要尽量选择柔软、透气的材质,避免摩擦脐部。
2.避免水中游泳:新生儿脐部未完全愈合前,尽量避免在水中游泳,以防感染。
3.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新生儿脐部护理,遵循医嘱使用药物。
四、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1.脐炎:若新生儿脐部出现红肿、渗液、异味等症状,可能是脐炎。
应及时就诊,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2.脐疝:新生儿脐部肿胀,可能是脐疝。
轻度的脐疝大多能自然恢复,若症状加重,需就诊。
3.脱落:新生儿脐部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脱落现象。
属正常现象,只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五、总结新生儿脐部护理是新生儿保健的重要环节,家长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做好日常护理工作。
新生儿脐部护理范文脐部是新生儿出生后需要特别注意和护理的部位之一、正确的脐部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在新生儿脐带未脱落之前,需要家长正确进行脐带的护理工作。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关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脐部护理前,家长首先要准备好必要的物品。
包括无菌棉签、生理盐水、纱布或者无菌纱布、护脐带。
首先,家长需要洗手或者使用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以免将细菌带入新生儿的脐部。
脐带脱落前,每天应该对脐部进行一次清洁。
家长可以蘸取适量的生理盐水在脐部周围清洁,或者将生理盐水注入一个清洁的喷雾器中,对脐部周围进行喷洒。
然后,用无菌棉签轻轻地擦拭脐部,从脐孔向脐部周围擦拭,可以适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
家长要注意保持脐部干燥,避免积水和清洁不彻底。
脐带脱落后,家长应该继续每天进行脐部清洁,但同时需要进行脐部伤口的喷洒。
使用无菌纱布蘸取生理盐水轻拭脐部,然后将纱布覆盖在脐部上,使用护脐带固定纱布。
喷洒和固定后,家长可以用一个无菌纱布包裹脐部,以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家长需要每天更换一次纱布,同时观察脐部伤口的情况。
如果发现脐部伤口有红肿、渗液或者发热等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就医。
在进行脐部护理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持护脐带和使用的物品的无菌性。
避免使用含酒精或者刺激性的物品进行脐部清洁,以免刺激宝宝的皮肤。
其次,家长要避免强力擦拭或者使用力度过大的方式进行清洁,以免造成刺激和伤害。
再次,家长要保持脐部的干燥,避免使用沐浴露或者肥皂清洗脐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最后,家长需要定期观察脐部伤口的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就医。
总之,新生儿脐部护理是新生儿日常护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正确的脐部护理可以防止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为新生儿的健康提供保障。
家长要注意准备必要的物品,掌握正确的清洁技巧和方法,并定期观察脐部的情况。
在脐部护理的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性、避免刺激和伤害、并保持脐部的干燥。
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重要性
肚脐,中医学称之为“神阙(shén quē)”。
当胎儿还在妈妈肚子里时,由脐带吸取母亲身上的氧气和含有养分的血液。
当新生儿呱呱荣誉称号地时,医生会剪开连着母亲和胎儿的脐带,待脐带伤口所结的痂掉了,就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肚脐了。
正常的肚脐含有二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胚胎期和脐肾动静脉、脐门静脉、脐膀胱动静脉等形成脐肠管丛,作为母体胎儿间的联络网。
当胎儿出生之后,这些动静脉即渐行退化萎缩成细小韧带,一般在出生二十天以后,脐带不再和体内各器官相通。
(来源:39育儿频道)
新生儿时期,脐带残端一般在小儿出生的3-7天之间脱落。
脐部是细菌侵入的主要门户,如护理不当,细菌繁殖会造成脐部化脓,甚至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
在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之前,注意不要沾湿和污染。
(来源:亲贝网)
第一阶段:脐带未脱落之前
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在脐带未脱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
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或碘伏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注意事项:不要长时间用75%的酒精消毒,因为同种消毒液长时间的运用可能会造成菌体对此的耐抗性,因而减低甚至失去灭菌的效果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同时,酒精有较强的刺激性;因此建议新生儿脐部护理使用碘伏处理。
推荐产品:安蒂-—次性使用载液擦拭器。
第二阶段:脐带脱落之后
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碘伏棉签卷清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
以前曾经有人主张局部涂1%的甲紫(紫药水),因甲紫有杀菌、收敛作用,但由于甲紫的穿透力弱,有时表皮已有痂皮形成而底下却窝芷着脓肿,故现在多数主张采用蘸了碘伏的棉签消毒。
但切忌往脐部撒“消炎药粉”,以防引起感染。
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肛表温度低于35摄氏度),提示有脐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经过医生的检查,健康状况良好的宝贝就可以很快的送到妈妈的身边了。
在正常情况下,
脐带在出生后3~7天脱落。
但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
脐带结扎后留有脐血管断口,如果脐部感染,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脐血管的断口处并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入血循环,就会引起菌血症。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菌血症会很快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
因此,脐带断端的护理是很重要的。
医护人员会很细心的进行消毒等措施,并且会细致的教会宝宝的家人如何护理好脐带。
当回家了以后,父母就可以正确的护理照顾,直至脐带干燥脱落为止。
(1)每天清洁小肚脐
刚出生的小宝宝,脐窝里经常有分泌物,分泌物干燥后,会使脐窝和脐带的根部发生粘连,不容易清洁,脐窝里可能会出现脓液。
所以,要彻底清洁小脐窝。
方法是:每天用棉签蘸上碘伏,一只手轻轻提起脐带的结扎线,另一只手用碘伏棉签仔细在脐窝和脐带根部细细擦拭,使脐带不再与脐窝粘连。
随后,再用新的碘伏棉签从脐窝中心向外转圈擦拭。
清洁后别忘记把提过的结扎线也用碘伏消消毒。
(2)保持肚脐干爽
宝宝的脐带脱落前或刚脱落脐窝还没干燥时,一定要保证脐带和脐窝的干燥,因为即将脱落的脐带是一种坏死组织,很容易感染上细菌。
所以,脐带一旦被水或被尿液浸湿,要马上应用干棉球或干净柔软的纱布擦干,然后用酒精棉签消毒。
脐带脱落之前,不能让宝宝泡在浴盆里洗澡。
可以先洗上半身,擦干后再洗下半身。
(3)不要让纸尿裤或衣服摩擦脐带残端
脐带未脱或刚脱落时,要避免衣服和纸尿裤对宝宝脐部的刺激。
可以将尿布前面的上端往下翻一些,以减少纸尿裤对脐带残端的摩擦。
(4)如果脐带不脱落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脐带会慢慢变黑、变硬,1~2周脱落。
如果宝宝的脐带2周后仍未脱落,要仔细观察脐带的情况,只要没有感染迹象,如没有红肿或化脓,没有大量液体从脐窝中渗出,就不用担心。
另外,可以用碘伏给宝宝擦拭脐窝,使脐带残端保持干燥,加速脐带残端脱落和肚脐愈合。
(5)如果脐带有分泌物
愈合中的脐带残端经常会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的液体。
这是愈合中的脐带残端渗出的液体,属于正常现象。
脐带自然脱落后,脐窝会有些潮湿,并有少许米汤样液体渗出,这是由于脐带脱落的表面还没有完全长好,肉芽组织里的液体渗出所致,用碘伏轻轻擦干净即可。
一般一天1~2次即可,2~3天后脐窝就会干燥。
用干纱布轻轻擦拭脐带残端,也能加速肚脐的愈合。
如果肚脐的渗出液像脓液或有恶臭味,说明脐部可能出现了感染,要带宝宝去医院。
(6)如果脐带发红
脐带残端一经脱落,肚脐就形成了。
在脐带残端脱落的过程中,肚脐周围常常会出现轻微的发红,这是脐带残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脱落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用担心。
但是,如果肚脐和周围皮肤变得很红,而且用手摸起来感觉皮肤发热,那很可能是肚脐出现了感染,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父母在护理新生儿脐部时需要特别注意脐疝,它是儿童常见病。
有些小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这就是“脐疝”。
它小如黄豆大小,大的可像核桃,当小儿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
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如果把手指伸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
1、发生脐疝的原因: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尚未合拢,一旦腹腔内压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
而造成疝。
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的一部分。
2、帮助脐疝自然愈合的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部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环口夹住)或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如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4~5厘米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突出,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使用后每2~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止皮肤擦伤。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主张用钱币压迫或绷带扎紧,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婴儿的腹部呈圆形,绷带过紧会造成局部皮肤坏死,所以还是应该用乒乓球压迫,这样既安全效果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