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_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88.00 KB
- 文档页数:11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通货膨胀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它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手中的钱变得不再那么“值钱”。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通货膨胀?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它呢?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经济实际需要,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需求拉动是一个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迅速,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都大幅增加,超过了社会的供给能力,就会拉动物价上涨。
比如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过热等,都会导致对原材料、劳动力等的需求急剧上升,从而推动物价上扬。
其次,成本推动也不容忽视。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随着工人工资的提高、福利的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随之上升,为了保持利润,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如果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或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会导致相关产品的成本增加,最终反映在物价上。
再者,货币供应量过多也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关键。
当央行过度发行货币,或者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大量的货币涌入市场,而商品和服务的供应没有相应增加,就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此外,外部输入因素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波动、汇率变化等都会传导到国内,引发通货膨胀。
比如,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会导致国内运输成本增加,进而推动物价上升;汇率贬值会使得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带动国内同类商品价格的上涨。
面对通货膨胀,我们并非束手无策,而是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应对。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提高利率可以增加借贷成本,抑制投资和消费,从而减少货币需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则可以减少银行的可贷资金,降低货币乘数,收缩货币供应量。
财政政策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政策来影响经济。
例如,增加税收可以减少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抑制消费和投资需求;减少政府支出可以降低社会总需求,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通货膨胀是指一国在一段时间内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原因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1.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政府或央行大量发行货币,以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时,货币的供应量就会增加。
这将导致市场上货币的相对过剩,引发物价上涨。
2.需求过热需求过热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当经济处于高增长状态下,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而供应与之相比滞后,价格就会因供不应求而上涨。
3.成本推动成本推动是指生产成本的上涨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生产要素、原材料价格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产能不足等都可能成为推动通货膨胀的成本因素。
4.需求拉动需求拉动是指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当消费者收入增加,购买力上升,他们会增加消费,这将推动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1.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使购买力下降。
同样的货币数量能够购买的商品和服务减少,人们的消费能力将受到影响。
2.储蓄减少通货膨胀会使货币贬值,因此储蓄的实际价值会下降。
人们倾向于消费而不是储蓄,导致整体储蓄水平下降。
3.投资风险增加通货膨胀会导致利率上升,使借贷成本上升,投资风险增加。
由于实际利率下降,投资回报率可能不及预期。
4.消费结构变化通货膨胀使得部分消费品价格上涨,消费者会调整其消费结构,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商品和服务。
这可能会影响到不同行业的发展。
5.不公平分配通货膨胀通常会导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和固定收入群体的影响更大,而高收入群体可以通过投资来保值增值。
三、结论通货膨胀是一个经济现象,其原因和影响都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货币供应量增加、需求过热、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都是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会引发购买力下降、储蓄减少、投资风险增加、消费结构变化和不公平分配等影响。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通货膨胀是指一国货币供应相对于商品和服务供应的持续增加,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本文将探讨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采取的对策分析。
一、原因分析1.货币供应过度增长:当政府或中央银行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大量印制货币并增加银行贷款额度,使货币供应量超过经济实际需求,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解决方案: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行定向调控,确保货币供应与经济实际需求相匹配。
2.需求过度增长:市场需求的急剧增长也会引发通货膨胀。
当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强,需求超过经济实际供应,供不应求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解决方案:通过加强监管,控制消费过度和投资过热,合理引导消费,平衡市场需求和供应。
3.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当成本上涨传导到商品价格时,就会引发通货膨胀。
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的资源调控机制,加强对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市场的监测和调控,保持成本的稳定性。
4.金融因素: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金融风险的加剧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当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投机或金融危机时,货币价值会大幅波动,导致通货膨胀。
解决方案: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确保货币价值的稳定。
二、对策分析1.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降低通货膨胀预期,并加强对货币政策的监测和调控。
2.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大对价格操纵和垄断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3.推进结构性改革: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效率和供应结构,增加实物经济的供给能力,有效控制通货膨胀。
4.强化价格调控:加大对重要物价的调控力度,对于过度上涨的价格进行干预,维护物价的稳定。
5.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预警,有效应对金融风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6.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力度,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平衡,减轻由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虽然我们也经历了一些通货膨胀的周期,但是我们仍然需要深入思考通货膨胀的问题,并寻找可以有效缓解通货膨胀风险的措施。
一、通货膨胀的概述通货膨胀是指以货币通货作为计价标准时,价格的普遍上涨和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商品的价格不断提高,使得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而生产者则可能因此获益。
虽然通货膨胀的程度会影响到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但是通胀率稳定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的话,对于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通货膨胀风险就会越高。
例如,当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或者营销策略的改变,通货膨胀风险就会变得更加严重。
当流通量增加、市场需求增加也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
通货膨胀风险和经济增长之间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不易处理。
2.货币的供需关系货币的供给增长,会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增加。
而货币供给不足的话,价格也会相应地下降。
此外,世界贸易的发展和世界货币市场的波动都会对货币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从而对通货膨胀风险产生影响。
3.劳动力成本劳动力成本也是导致通货膨胀风险的一个因素,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促使公司和企业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因此,高成本劳动力的生产成本就会上升,这将导致通货膨胀。
三、缓解通货膨胀风险的措施1.货币政策合理调控货币政策的调整是防止通货膨胀风险的关键措施之一。
调整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银行贷款利率、利率水平以及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等方法来影响市场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市场价格的上涨或下跌,从而控制通货膨胀风险。
2.建立完善的物价监测机制建立完善的物价监测机制有助于及时了解生活物价变化的趋势和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例如,多级物价调控机制,价格指导制度等,以保障市场价格的稳步发展。
关于通货膨胀的分析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超过经济需求的情况下,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首先,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需求拉动性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性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消费需求增加导致的物价上涨。
当人们的收入增加,他们倾向于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导致市场上的需求超过供应。
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则是指因为生产成本上升而引发的物价上涨。
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都会导致企业提高产品价格,最终传导给消费者。
其次,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削弱人们的购买力。
由于物价上涨,人们需要花费更多的钱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减少他们的可支配收入,降低他们的生活水平。
同时,在通货膨胀高企时,人们可能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非消费领域,例如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导致资本市场的异常波动。
其次,通货膨胀对企业经营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一方面,企业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时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
他们不得不面对原材料价格上升、能源成本增加等问题,这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另一方面,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会增加企业的销售额,但同时也会导致生产能力不足和供应紧张,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压力。
在应对通货膨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货币政策的调整是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以及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通货膨胀。
其次,加强市场监管也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政府可以加大对价格垄断、价格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此外,政府还应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效率,以抑制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最后,个人应对通货膨胀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个人应该提高自身的经济素质,增加理财知识和投资能力,以应对通货膨胀对个人财富的侵蚀。
其次,个人可以适当增加储蓄比例,合理进行消费和投资规划,以保持个人财务的稳定。
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及对策通货膨胀的成因、影响及对策通货膨胀是指一国或地区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并导致货币供应量总体上超过实际需求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均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其成因,并采取相应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货币供应过剩型和结构性因素。
首先,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超过总供给而导致的。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经济处于高速增长周期中,个人消费和投资增加,导致价格上涨。
此时,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超过了供应能力,供不应求导致通货膨胀。
其次,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成本上升而导致的。
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包括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导致企业成本上升,从而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产品价格上涨。
第三,货币供应过剩型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而导致的。
当中央银行过度印发货币或金融机构过度扩张信贷时,导致货币供应超过实际经济需求,造成通货膨胀。
最后,结构性因素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往往与某些特定产品或服务的供需失衡有关。
比如,某一特定行业的供应不足或需求过剩,都有可能导致商品价格的上涨。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对购买力造成冲击,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人们需要支付更多的货币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导致生活成本上升。
其次,通货膨胀对固定收入者造成损害,特别是那些依靠固定工资生活的人。
此外,通货膨胀还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由于货币价值的下降,人们更倾向于购买实物资产来保值或增值,而不是将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如果通胀过高,可以适当提高利率以减少货币供应量。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政策来影响总需求,比如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等措施来减少总需求。
此外,监管机构还可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控制过度的信贷扩张。
此外,企业和个人也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减轻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原因及影响分析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造成了货币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1. 货币供应过度增长:当政府或中央银行过于扩大货币供应时,会导致货币过度印制和发行,从而超过了市场实际需求,推动了通货膨胀的产生。
2.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本上升,特别是劳动成本的上升,会引发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而企业往往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弥补成本的增加,进而导致通货膨胀。
3. 需求推动的通货膨胀:当经济景气度提高,居民的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消费需求上升时,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也会上涨,这样的需求推动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4. 外部因素:如国际市场上商品价格上涨、外汇市场的波动等,都可导致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1. 货币减值: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使人们的储蓄和固定收入贬值。
这会带来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从而对个人和家庭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2. 不确定性增加:通货膨胀使企业和个人面临不确定性,加剧了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
企业难以预测成本和价格,并且消费者难以计划和预测未来的支出和储蓄。
3. 资金流向不利于实体经济: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由于物价上涨,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于金融资产,如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而不是实体经济。
这会导致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困难。
4. 不公平分配财富:通货膨胀通常对低收入群体影响更大,因为通货膨胀会增加基本生活成本,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往往无法跟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这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平等。
5. 国际竞争力下降:如果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其主要贸易伙伴,那么该国的出口产品将变得更加昂贵,进口产品则变得更加便宜。
这会导致该国的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损害该国的国际竞争力。
总结起来,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货币供应过度增长、成本推动、需求推动和外部因素。
而通货膨胀的影响包括货币减值、不确定性增加、资金流向不利于实体经济、不公平分配财富以及国际竞争力下降等。
通货膨胀分析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既是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个人和家庭的生活。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分析。
首先,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政府过度发行货币,或者银行扩大信用以推动经济增长时,货币供应量就会增加,进而导致通货膨胀。
其次,需求拉动也会引起通货膨胀。
如果需求大于供给,物价就会上涨。
此外,成本推动也是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水平提高等都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从而推高物价。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生活都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
人民的工资和存款价值会被侵蚀,生活负担加重。
其次,通货膨胀会扰乱市场秩序,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
物价的不稳定性会使企业难以进行准确的成本和利润预测,增加了经营风险。
再次,通货膨胀还会增加贫富差距。
由于通货膨胀使得物价上涨,对经济处于劣势地位的弱势群体来说,负担更重,而富人却可以通过资产的增值来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通货膨胀还会削弱国家的竞争力。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其出口产品变得更具价格竞争力,但进口产品价格上涨,这将对国际贸易造成影响。
三、通货膨胀的应对策略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首先,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避免过度发行货币。
其次,加强财政政策的调控,稳定总需求,避免需求拉动引起的通货膨胀。
此外,加强价格监管,防止市场供需失衡导致物价上涨。
此外,要改革经济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四、前景展望通货膨胀问题在现代经济中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通货膨胀问题具有更强的全球化特征。
因此,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通货膨胀的挑战。
同时,加强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通货膨胀的迹象和风险,是未来应对通货膨胀的关键。
通货膨胀分析解析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或者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导致物价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通货膨胀进行分析解析是经济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解析。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下面将主要分析几个重要的原因。
1. 货币供应量增加:当央行过于放松货币政策,大量印发货币时,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市场上的货币多余,从而推高物价水平。
2. 需求过热: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激增,但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时,物价水平也会上涨。
3. 成本推动:生产、运输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影响到商品价格的上涨,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下面将主要讨论对经济方面的影响。
1. 资产价值下降:货币贬值会导致投资人拥有的实物资产价值下降,例如持有现金、股票和房产等,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其实际购买力会减少。
2. 实际利率下降:当通货膨胀上升时,市场利率也会上升,但实际利率会下降,因为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
3. 政府财政压力增加:通货膨胀会降低货币的购买力,使得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但政府的开支可能会增加,从而导致财政压力增加。
4. 不确定性增加: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不确定性,市场预期不稳定,生产经营者很难做出明确的决策,这可能会影响到投资和消费者行为。
三、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挑战,因此应对通货膨胀问题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应对措施。
1. 货币政策调控: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政策,适时收紧货币供应,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维护物价稳定。
2. 结构性改革:通过改革提升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增加供给,避免需求过热导致通货膨胀。
3. 控制财政赤字:加强财政管理,控制财政赤字的规模,避免通货膨胀因财政压力而进一步加剧。
4.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稳定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购买力,减少通货膨胀对普通民众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一.问题的提出最近几年,国内物价水平飞速上涨,物价的上涨让居民感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也带给政府很大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是不能避免的经济现象,但是必须得尽力减小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冲击,所以找出这些通货膨胀产生的因素是很有必要的。
二.理论综述: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分类: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通货膨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发生原因分需求拉动型。
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型。
由于工会力量或行为垄断引起工资水平或利润水平的提高超过物价上涨水平而推动通货膨胀。
结构型。
由于部门性经济结构不均衡引起的通货膨胀。
混合型。
需求、成本和社会经济结构共同作用引起的通货膨胀。
财政赤字型。
因财政出现巨额赤字而滥发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
信用扩张型。
指由于信用扩张,即由于贷款没有相应的经济保证,形成信用过度创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国际传播型。
又称输入型,指由于进口商品的物价上升,费用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2.按表现状态划分开放型。
也称公开的通货膨胀,即物价可随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而自由浮动。
抑制型。
也称隐蔽的通货膨胀,即国家控制物价,主要消费品价格基本保持人为平衡,但表现为市场商品供应紧张、凭证限量供应商品、变相涨价、黑市活跃、商品走后门等的一种隐蔽性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3.按通货膨胀程度划分爬行式。
又称温和的通货膨胀,即允许物价水平每年按一定的比率缓慢而持续上升的一种通货膨胀。
跑马式。
又称小跑式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通货膨胀有明显感觉,不愿保存货币,抢购商品,用以保值。
飚升式。
又称恶性通货膨胀,即货币急剧贬值,物价指数甚至可达到天文数字。
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总量增加同时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人民生活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分析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货币供应增加货币供应的增加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政府或央行过度印制货币或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造成了货币市场上货币供应量大于货币需求量的情况,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此时,人们手中的货币增多,导致物价上涨,形成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
二、需求超过供给需求超过供给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收入增加,消费需求增强时,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迅速上升,而供给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此时,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逐渐提高产品价格,进一步刺激通货膨胀。
三、供给侧不足供给侧不足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经济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如原材料、劳动力等短缺时,供给不足会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进而推高产品价格。
此时,企业为了保证生产和利润,不得不提高商品价格,使通货膨胀得以发展。
四、外部冲击外部冲击也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国际原油价格、国际市场价格等重要商品价格上升时,会对国内物价产生直接影响。
此时,进口价格上涨,推高了国内商品价格,从而加剧通货膨胀。
五、政府政策政府的经济政策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如果政府过度宽松地使用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应过度增加,就会刺激通货膨胀。
另外,政府的财政政策如增加公共支出,提高税收等都可能对物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六、国际汇率国际汇率的波动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当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推高国内物价,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
同时,汇率波动也会对资源价格、金融市场等产生影响,进而推动通货膨胀发展。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包括货币供应增加、需求超过供给、供给侧不足、外部冲击、政府政策和国际汇率波动等多个方面。
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维护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①需求拉动即由于经济运行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发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在我国,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常常会导致我国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的出现。
我国1979年至1980年的通货膨胀的成因即是由财政赤字而导致的需求拉上。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②成本推动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1)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工资过度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
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资过度增加,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而且这种通胀一旦开始,还会引起"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分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2)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厂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一样,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也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价格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可以减少生产数量而提高价格,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厂商都试图成为垄断者。
我国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学分析班级:111001姓名:李圆圆提交日期:2014.7.3目录一、理论陈述 (1)二、变量与数据的选取及处理 (1)三、计量分析的具体流程 (3)(一)解释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3)(二)变量的调整 (6)(三)新解释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7)(四) 模型的参数估计 (10)(五)模型的检验与确定 (11)四、结论分析与建议 (15)五、参考文献 (16)摘要: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产物,从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结构体系。
在这种经济背景下,通货膨胀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已经并且会继续影响着我国的发展和普通人民的生活。
本文旨在运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后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一定的探讨和思索,给广大的读者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供给国内生产总值GDP 固定资产投资一、理论陈述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 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
我们认为,通货膨胀可以定义为: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价格总水平大幅度持续上升的货币现象。
在通胀理论方面,我国学者与国外之间有很大差异。
比如, 我国学者提出了与西方成熟通货膨胀理论大相径庭的通货膨胀概念和理论,包括摩擦性通货膨胀、隐形通货膨胀、体制型通货膨胀的概念以及低效率导致通货膨胀理论等。
以下是几种国外对通货膨胀的理论研究成果:(一)货币数量论:该理论可以视为西方经济学界主要分析通胀成因的理论,他们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是由货币数量直接决定的,货币数量增加则物价水平会上升。
通胀的原因必然是货币供应量相对于需求过多,以致较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而解决通货膨胀的措施就必定是进行货币的紧缩。
该理论提出如下方程式:π=m-y+v 其中,π为通货膨胀率,m为货币增长率,v为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y为查处增长率,当v与y不变时,通货膨胀率π就与货币增长率m成正比关系。
(二)需求拉动学论: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强制流通的纸币和信用货币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过度增长引起的。
通货膨胀率影响因素计量分析一.经济理论概述在研读了大量统计和计量资料的基础上,选取了国民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失业率解释变量来探究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建立通货膨胀率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
这里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反应通货膨胀率的指标。
(1)一般来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会导致通货膨胀率的上升;(2)职工平均工资增加,将导致职工消费的增加,又会导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两者之前可能会出现较高的相关性,要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第一种是通过分析投资的实质来分析。
投资能形成现实的货币流通量,又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产出,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
第二种是投资过程会在商品和货币两个市场产生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膨胀会拉动对能源、原料等生产资料的大量需求,引发基础产品价格上涨,进而造成下游产品全面上涨。
固定资产投资会形成大量资金需求,并在国内银行信贷放松的情况下称为可能,引起货币供应量、信贷的超常规增长,造成物价增长。
(4)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根据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两者是负相关关系,可以用总需求供给解释,在短期中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产量增加。
产量越多,意味着就业越多,失业率下降,物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因此,总需求变动在短期中使通货膨胀和失业反方向变动。
而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无关,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在长期中,总供给量只取决于它的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生产技术,因此总供给量不变,就业量不变,失业率不变,为经济摩擦下的自然失业率。
二.相关数据列1列2列3列4列5列6指标名称中国中国中国中国中国就业基本情况(年) CPI(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国内生产总值(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城镇登记失业率CPI平均工资:合计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单位上年=100元亿元亿元%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1981102.50772.004,891.60961.00 3.80 1982102.00798.005,323.401,200.40 3.20 1983102.00826.005,962.701,369.06 2.30 1984102.70974.007,208.101,832.87 1.90 1985109.301,148.009,016.002,543.19 1.80 1986106.501,329.0010,275.203,120.60 2.00 1987107.301,459.0012,058.603,791.69 2.00 1988118.801,747.0015,042.804,753.80 2.00 1989118.001,935.0016,992.304,410.40 2.60 1990103.102,140.0018,667.804,517.00 2.50 1991103.402,340.0021,781.505,594.50 2.30 1992106.402,711.0026,923.488,080.10 2.30 1993114.703,371.0035,333.9213,072.30 2.60 1994124.104,538.0048,197.8617,042.10 2.80 1995117.105,348.0060,793.7320,019.30 2.90 1996108.305,980.0071,176.5922,913.50 3.00 1997102.806,444.0078,973.0324,941.10 3.10 199899.207,446.0084,402.2828,406.20 3.10 199998.608,319.0089,677.0529,854.70 3.10 2000100.409,333.0099,214.5532,917.70 3.10 2001100.7010,834.00109,655.1737,213.50 3.60 200299.2012,373.00120,332.6943,499.90 4.00 2003101.2013,969.00135,822.7655,566.60 4.30 2004103.9015,920.00159,878.3470,477.40 4.20 2005101.8018,200.00184,937.4088,773.60 4.20 2006101.5020,856.00216,314.40109,998.20 4.10 2007104.8024,721.00265,810.30137,323.90 4.00 2008105.9028,898.00314,045.40172,828.40 4.20 200999.3032,244.00340,902.81224,598.80 4.30 2010103.3036,539.00401,512.80278,121.90 4.10 2011105.4041,799.00473,104.00311,485.13 4.10 2012102.6046,769.00519,470.10374,694.74 4.10 2013102.6051,483.00568,845.20446,294.09 4.05三.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其中P——CPIY——国民生产总值W——职工平均工资I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U——失业率四、模型的求解和检验利用eviews软件进行计量回归,模型的F值为0.0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但是发现I和U的t值较小,没有通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经济因素考察引言通货膨胀是指一国或地区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和个人产生了重大影响。
了解通货膨胀的主要经济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和保护个人财富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经济因素,并对每个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1.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货币供应量过多时,人们可以拥有更多货币来购买商品和服务,导致物价上涨。
这种现象被称为通货膨胀。
央行通过扩大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增长,但如果超过实际需求,就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2. 需求和供应关系需求和供应关系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需求高于供应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往往上涨。
这可能是由于人们收入增加、信贷条件改善或其他经济因素的影响。
当供应不足时,生产者可能会提高价格以反映商品或服务的稀缺性。
3.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生产成本上升时,企业往往会将这种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生产成本的上升可能来自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或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
4. 政府政策政府政策也对通货膨胀产生深远影响。
一些政府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加剧,例如过度印钞、减少税收或增加政府支出。
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采取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例如提高利率、收紧货币政策或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
5. 外部因素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还包括外部因素。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汇率变动、国际贸易条件的改变等,都可能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这些外部因素通常是由全球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因素等引起的。
6. 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和个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经济层面上,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投资减少和消费者信心下降。
对个人而言,通货膨胀可能使人们的工资购买力下降,导致生活成本增加。
7. 控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和央行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调整货币政策、稳定物价指数、加强监管和改善财政政策等。
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保险3班 js941335 姚震摘要:最近几年,特别是这两年,国内的物价水平呈现出了快速上涨的势头,物价的上涨让居民感受到了生活成本的压力,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和整个社会的稳定,而且也给政府带来很大程度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已经并且会继续影响着我国的发展和普通人民的生活。
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只有找出这些影响因素才可以减少或是避免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冲击。
关键词:通货膨胀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模型 计量经济学 检验 修正1、 文献综述(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分类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实际货币需求,也即显示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膨胀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低通货膨胀。
低通货膨胀的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
我们或许可以将其定义为年通货膨胀率为1位数的通货膨胀。
此时的物价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
2.急剧通货膨胀。
当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2位数或3位数的比率上涨时,即产生了这种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
3.恶性通货膨胀。
最恶性的通货膨胀,货币几乎无固定价值,物价时刻在增长,其灾难性的影响是市场经济变得一无是处。
(二)通货膨胀程度的衡量指标1.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对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基期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它的统计范围包括一切产品和劳务,也包括进出口商品,所以它能反应社会总物价水平的趋势,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它最适合衡量通货膨胀。
但由于其统计上的难度,通常只能一年公布一次,因此常被用于长期物价水平的衡量。
2.消费价格指数(CPI)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简析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即物价普遍上涨。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了解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个人理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
1. 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市场上的货币数量增多,人们手中的购买力增强,导致物价上涨。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以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
2. 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决定物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当需求超过供给时,商品价格上涨;当供给超过需求时,商品价格下跌。
通货膨胀时,需求超过供给是导致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3. 生产成本生产成本也是影响物价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生产成本上升时,企业为了保持利润,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物价上涨。
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能源价格等。
4. 国际因素国际因素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国际商品价格的波动、汇率变动等都会对国内物价产生影响。
例如,当国际油价上涨时,会导致能源价格上涨,进而推动物价上涨。
5. 政府政策政府的经济政策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例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都可以影响经济运行和物价水平。
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支出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
6. 预期心理预期心理是指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
当人们预期通货膨胀将加剧时,他们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财富,例如购买实物资产或投资金融产品。
这种行为会进一步推动物价上涨。
7. 工资水平工资水平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当工资水平上涨时,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为了保持利润,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物价上涨。
8. 地区因素通货膨胀的程度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由于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等原因,通货膨胀压力较大;而一些地区由于经济疲软、资源匮乏等原因,通货膨胀压力较小。
结论通货膨胀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货币供应量、需求与供给、生产成本、国际因素、政府政策、预期心理、工资水平和地区因素都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保险3班js941335 姚震摘要:最近几年,特别是这两年,国内的物价水平呈现出了快速上涨的势头,物价的上涨让居民感受到了生活成本的压力,这不仅严重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和整个社会的稳定,而且也给政府带来很大程度的压力和负面影响。
通货膨胀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已经并且会继续影响着我国的发展和普通人民的生活。
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只有找出这些影响因素才可以减少或是避免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冲击。
关键词: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模型计量经济学检验修正一、文献综述(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分类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实际货币需求,也即显示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膨胀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低通货膨胀。
低通货膨胀的特点是,价格上涨缓慢且可以预测。
我们或许可以将其定义为年通货膨胀率为1位数的通货膨胀。
此时的物价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人们对货币比较信任。
2.急剧通货膨胀。
当总价格水平以每年20%,100%甚至200%的2位数或3位数的比率上涨时,即产生了这种通货膨胀。
这种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并稳固下来,便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
3.恶性通货膨胀。
最恶性的通货膨胀,货币几乎无固定价值,物价时刻在增长,其灾难性的影响是市场经济变得一无是处。
(二)通货膨胀程度的衡量指标1.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对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基期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它的统计范围包括一切产品和劳务,也包括进出口商品,所以它能反应社会总物价水平的趋势,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它最适合衡量通货膨胀。
但由于其统计上的难度,通常只能一年公布一次,因此常被用于长期物价水平的衡量。
2.消费价格指数(CPI)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
该指标的优点是资料容易收集,能够直观反映消费者的价格负担,可以逐月公布,可以较快地反映价格趋势。
因此,许多国家直接把CPI的上涨幅度等同于通货膨胀率。
3.生产价格指数(PPI)生产价格指数,在我国即为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包括工业企业售给本企业以外所有单位的各种产品和直接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
因此,该指数也常被用来测度通货膨胀。
基于CPI数据方便搜集和该数据本身所拥有的代表意义,本文选取CPI作为测度通货膨胀的指标。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1.自然灾害多发,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2.2007年前中国经济一直过热、流动性过剩,由于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GDP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
3.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4.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
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5.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
6.发达国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长期内丧失,物质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全球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物质产业转移出现了加快趋势,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转移的加速,发达国家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对中国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形成由外部需求拉动导致抬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通货膨胀。
CPI从2009年11月份由负转正后到2010年的11月上涨了5.11%,12月份上涨了4.62%,2011年1月上涨了4.91%,2月上涨了4.92%,3月上涨了5.41%,4月上涨了5.31%,均超过3.1%,这预示着当前的通货膨胀非常严重,政府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应对通货膨胀。
(四)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我国当前的总需求增长较快,主要是由投资拉动的,而其中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作用最明显。
我国固定资产膨胀主要又表现为一般加工工业投资增长过快,这就造成投资结构向加工工业和非生产性建设倾斜,造成能源、原材料的供应和交通运输极度紧张,增加物价上涨的压力。
2、经济增长(GDP)。
经济的增长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了对货币的需求就会增加,货币的供给也会相应的增加,所以会给通胀埋下一定的隐患。
3、货币发行量(M2)。
为了拉动内需,国家有时会采取适度的货币扩张政策,货币超量供应会使市场购买力大增,此时,如果供应量不能满足增加的需求量,市场只有涨价,这是由价值规律决定的。
4、外汇储备。
外债负担过重、外贸逆差过大以及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相差悬殊可能引起通货膨胀。
5、上一期的零售物价指数。
人们往往会根据上一期的物价指数来制定自己当期的消费计划,而且由于物价指数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它会对该期的通胀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模型的建立通货膨胀程度模型的时间序列表(1992-2010)(一)模型初步提出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货币发行量和外汇储备这四个因素对物价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因此模型分析时均采用滞后一期的数据。
假设采用模型:Y=β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μ其中,Y表示商品零售物价指数RPI,X2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3表示国名生产总值GDP,X4表示国内货币发行量M2,X5表示我国外汇储备,X6表示上一期物价指数,μ表示随机扰动项。
我们通过对该模型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各个变量与我国通货膨胀程度的变动关系。
(二)模型的拟合检验用Eviews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回归分析结果: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6/3/12 Time: 18:36 Sample: 1992 2010Included observations: 19Variable 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C 10.3441 20.82625 0.49669 0.628 X2 0.00016 0.003456 0.0448 0.9650 X3 0.00613 0.004791 1.278528 0.2234 X4 6.34E-1 9.20E-05 0.688671 0.5031 X5 -0.12113 0.039790 -3.044110 0.0094 X6 0.91749 0.285736 3.210961 0.0068R-squared 0.99565 Mean dependentvar 239.0632Adjusted R-squared 0.99397 S.D. dependentvar102.4647S.E. of regression 7.95444 Akaike infocriterion7.23743Sum squared resid 822.550 Schwarzcriterion7.53567 Log likelihood -62.7556 F-statistic 594.754Durbin-Watson stat 2.08180Prob(F-statistic)0.000001、多重共线性检验(1)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
具体来说,回归分析中,X2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X4即货币发行量变量的参数t不显著,应予以剔除。
因此模型中确实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2)修正多重共线性剔除X2即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X4即货币发行量后的模型为: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6/5/12 Time: 18:45Sample(adjusted): 1992 2000Included observations: 19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 Variable 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C 10.36786 8.380263 1.237176 0.2350X3 0.006586 0.001196 5.506113 0.0001X5 -0.1191650.013823 -8.620650 0.0000X6 0.924655 0.069337 13.33558 0.0000 R-squared 0.995487 Mean dependentvar239.0632 AdjustedR-squared0.994585 S.D. dependentvar102.4647 S.E. ofregression7.540162 Akaike infocriterion7.063028 Sum squared resid 852.8107 Schwarz 7.26185criterion8Log likelihood-63.09877F-statistic1102.997Durbin-Watson stat2.201355Prob(F-statistic)0.00000回归方程为:Y=10.36786+0.006586 X 3+-0.119165 X 5+0.924655 X 6+u i (1.237176) (5.506113) (-8.620650) (13.33558) R 2=0.995487 Adjusted R-squared=0.994585 F=1102.997 2、相关性检验从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 ²=0.995487,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比较好。
3、显著性检验(1)对于β3,t 统计量为5.506113。
给定α=0.05,查t 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4=15下,得临界值t 0.025(15)=2.131。
因为t>t 0.025(15),所以拒绝原假设H 0: β3=0,表明国民生产总值对商品零售物价有显著影响。
(2)对于β5,t 统计量为-8.620650。
给定α=0.05,查t 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4=15下,得临界值-t 0.025(15)=-2.131。
因为t<-t 0.025(15),所以拒绝原假设H 0: β5=0,表明外汇储备对商品零售物价有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