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10.26.2 拒绝毒品 课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拒绝毒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常见毒品的种类和危害2、举例说出我国的禁毒措施3、举例说出涉毒分子诱惑青少年吸毒的伎俩能力目标: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培养交流合作的能力2、提高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
2、形成自我保护意识3、积极参加禁毒宣传。
教学重点:说出常见毒品及其危害教学难点:形成“拒绝毒品”的观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吸食鸦片、林则徐的图片,播放视频------引入课题---------拒绝毒品二、学习新课(一)认识毒品什么是毒品?----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毒品图片,同时下发导学案学生交流,展示,最后由老师总结,重点介绍毒品对人体的危害。
(二)拒绝毒品1、毒品具有三个特点:(1)成瘾性讨论:吸毒为什么成瘾?学生阅读书本109-110页,及资料,叙述吸毒成瘾的原因。
人脑中本来就有一种类吗啡肽物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吸毒者吸食的海洛因含有吗啡肽物质进入人体后,减少并抑制了自身类吗啡肽的分泌,最后达到靠外界的吗啡肽物质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自身的类吗啡肽物质完全停止分泌。
那么,一旦外界也停止了供应吗啡肽物质,则人的生理活动就出现了紊乱,出现医学上说的“反跳”或“戒断症状”,此时,只有再靠外界供给类吗啡肽物质,才可能解除这些戒断症状,这就是所谓的“上瘾”。
(2)非法性讨论:哪些行为构成涉毒犯罪?我国《刑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拒绝毒品-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毒品的种类和分类;2.认识毒品对身体的危害,意识到拒绝毒品的重要性;3.了解毒品对社会的危害,提高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4.掌握定量表达的方法,巩固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毒品分类和种类;2.毒品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3.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毒品分类和种类让学生自己去网上了解毒品的分类和种类,然后让学生一一列举出来,并写在黑板上。
2.毒品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1.讲解毒品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让学生明白毒品对健康的威胁,同时也会给家庭、朋友和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2.让学生自己探索毒品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资料,也可以让他们组成小组来讨论。
3.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讲解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用化学公式表示一些生物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2.练习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习题,巩固书写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让学生听老师讲解毒品的分类和种类,毒品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自己去网上了解毒品的分类、种类和危害,并且和小组讨论其认识和感悟,积极参与讨论。
五、教学评估与作业1.教学评估:口头测试和小组讨论口头测试:请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毒品分类和种类、毒品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组成小组,向其他学生展示自己对毒品分类和种类、毒品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方面的想法和认识。
2.作业:设计一份海报或宣传材料,鼓励人们拒绝毒品。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毒品的种类和分类,同时认识到毒品对身体和社会的危害,以及学习生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拒绝毒品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希望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明白自己做一个有担当的公民的重要性。
第26章珍爱生命第二节拒绝毒品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常见毒品的种类和危害;2.了解世界各国对禁毒措施;3.了解贩毒分子诱惑青少年吸毒的伎俩。
[能力目标]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培养相互间交流合作的能力;2.通过学习成果,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3.学会利用多方资源,收集、整理和筛选资料的方法。
[情感目标]1.形成青少年“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2.形成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意识;3.培养青少年积极投身禁毒宣传行列的小主人翁神圣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说出常见的毒品及其危害三、教学难点:吸毒上瘾的机理[引入]单元计划:“别人诱惑你吸毒,你该怎么办?”[投影]基本问题:1.会有人要诱惑你吸毒吗?2.你是否会拒绝吸毒?为什么?[安排]每两个小组负责一个单元问题,分工合作,利用多方资源,收集、整理和筛选相关资料,在两周后各组完成一个POWERPOINT作品。
体会和感受理解和思考[讨论]各小组讨论基本问题,并得到三个主要的单元问题:1.毒品的种类及其危害?2.世界各国对毒品的态度?3.在什么场所或情况下,你会遇到诱惑你吸毒的人?你会怎么办?[讨论]各小组选定单元问题后,由小组长进行任务分配。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两个星期第二阶段:各小组完成POWERPOINT作品并展示[指导]向学生介绍相关网站、书籍、禁毒展览和戒毒所;随时给学生提供帮助。
[进展]分工合作,通过收集、整理和筛选相关资料,不断深入学习研究,完成POWERPOINT 作品。
[困难]如何筛选相关资料;软件应用技术方面。
培养相互间交流合作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软件应用技能一个课时第三阶段:展示作品,发表看法,并完成“拒绝毒品”的宣传画[倾听]教师把讲台让与学生,让学生自己展示交流这三个单元问题。
[归纳与评价]对毒品的种类及其危害,各国全面开展禁毒活动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并对同学们坚决拒绝毒品,进行禁毒宣传的热情给予肯定和支持。
拒绝毒品单元、章、节第26章第2节教学内容拒绝毒品需课时: 1 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常见毒品的种类和危害。
2.了解吸毒上瘾的原因。
3.了解我国的禁毒措施。
能力目标:1.通过参观、查资料,学会利用多方资源,收集、整理和筛选资料的方法。
2.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意识。
2.培养学生自觉与吸毒、贩毒等不法行为进行斗争法制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参观及分析、收集资料。
教学难点:1.参观过程中的安全教育。
教学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讨论教学过程复备导入:用ppt课件点出小资料:2000年我国的吸毒人数约68万,其中,17-35周岁的青壮年吸毒者约53万。
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从某种意义说,这也是一个涉及到国家和民族兴衰的问题。
新授:1.大家通过各种渠道的调查探究,对于毒品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通过对问题的回答来开始新课:引导学生讨论“虎门销烟”是怎么回事?通过来自于历史上的学习,来谈谈你的认识和感受。
让学生谈谈:(1)简介这段历史(2)回顾鸦片战争历史(3)毒品还有哪些?有哪些危害?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的毒品是从罂粟中提炼出来的。
2.进一步了解鸦片的提炼可以形成的毒品种类:吗啡和海洛因,以及这两类毒品的危害。
重点关注:海洛因的危害成瘾最快,毒性最大。
讨论:为什么静脉注射很容易感染血液传染病?有哪些传染病容易传播?3.在青少年中,有人认为服用摇头丸是一种时尚,因此,有些青少年把摇头丸看作是一般的兴奋剂,不是毒品,教师介绍:摇头丸的主要成分以及对神经系统的危害?了解服用摇头丸的严重后果。
4.请用最形象的语句描述吸毒者毒瘾发作时丑恶又可怜的行为和表现,关注吸毒生理危害和心理危害以及社会危害?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让学生了解。
5.了解滥用药品的危害:杜冷丁等并了解镇咳药水等的能形成的软性毒品的危害,通过这些描述,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具体含义二、吸毒成瘾的机制1. 首先了解吸毒成瘾的生理原因:上瘾后,即使通过戒毒,能戒断生理毒瘾,也能难戒断心理毒瘾。
拒绝毒品【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知道吸食毒品和拥有毒品是违法行为.2.使学生憎恶毒品,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3.使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自觉拒绝毒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培养相互间交流合作的能力.2.通过学习成果,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青少年"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2.形成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意识.3.培养青少年积极投身禁毒宣传行列的小主人翁神圣使命感.【教学重点】了解毒品的危害,知道自己该怎样拒绝毒品.【教学难点】说出常见的毒品及其危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中的危险主要是威胁我们的身体安全,而社会中还有一些危害则对我们的心灵与身体都形成威胁,这就是“毒品”.师板书:毒品今天,当毒品魔鬼般的影子在我们身边游荡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守护自己的生命?二、新课学习1.学生阅读材料《少女的悔恨》(1)少女悔恨什么?(2)吸毒给少女带来什么危害?(3)把你知道的毒品罪恶讲给同学们听.师板:“罪恶”2.毒品这样“罪害”,毒品到底是什么东西?(1)教师帮助学生识别毒品.(2)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毒品的知识?3.毒品有什么危害?师板:“危害”(1)学生阅读材料《兔子之死的故事》(2)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毒品就是毒药)(3)学生阅读《社区小故事》(4)这个故事说明什么?(毒品就在身边,要提高警惕)播放课件,激发情感1.过渡:中国人民对毒品无论从古代,还是到现在有切腹之痛,大家知道鸦片战争吗?2.生阅读师准备好的有关鸦片战争的课件.3.鸦片战争给旧中国和人民带来什么危害?4.学生交流身边的人吸食毒品带来危害的事例.(课前准备资料)继续学文,深化用理1.过渡:毒品危害之大,给我们的民族,给我们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毒品可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2.学生读《禁毒歌谣》3.说明了什么?(毒品危害大)4.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做?(拒绝毒品)师板:拒绝生谈:当毒魔靠近我们的时候,想想生命的宝贵,坚定意志,绝不让它跨进生命的大门.讨论交流,活动导行1.学生结合自己谈谈自己该如何拒绝毒品?(讨论,交流)2.对自己的生命做出如何的承诺?对学生的良好祝愿:我相信同学们对毒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对人生的道路上远离毒品,在你生命的意义上——珍爱生命.师板:珍爱生命.【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二节拒绝毒品一、认识毒品二、拒绝毒品。
《拒绝毒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常见的毒品及其危害。
2.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知道吸食毒品和拥有毒品是违法行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憎恶毒品,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
2.使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自觉拒绝毒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知道毒品的危害,了解拒绝毒品的方法,形成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难点2.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行为。
教学方法教法:视听结合法、情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交流法、点拨式指导,领悟式指导法等。
学法:合作探索法、多感官参与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毒品危害的资料.2.收集、整理并熟悉本课教学内容;学生准备:1.写有“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大白纸一张,学生自备绿丝带、蓝丝带.2.阅读教材;3.完成导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罂粟,原本是一种美丽的植物,但自从人们从这种娇艳的花中提炼出了一种白色的粉末后,它便成了一种罪恶之花.在它的诱惑下,成千上万个灵魂从此坠入了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
它让人感到美丽背后无比恶毒的诱惑。
二、新课学习一、认识毒品什么是毒品新修订的《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的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神药品。
某些医疗应用药物,如吗啡、杜冷丁,当它们被非法滥用时,也成为毒品。
19世纪,英国殖民主义者向我国大量输出鸦片,以毒害我国人民,掠夺我国财富,以达到侵略我国的意图.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禁毒活动是1939年林则徐在广东的”虎门销烟”.2000年,我国的吸毒人数约为68万,其中,17----35周岁的青壮年吸毒者约53万.占吸毒总人数78%1.鸦片鸦片又叫阿片,俗称大烟,于罂粟植物蒴果,其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啡。
鸦片因产地不同,呈黑色或褐色;有氨味或陈旧尿味,味苦,气味强烈。
《第二节远离毒品》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图片,教育和引导学生远离毒品,提高拒毒防毒意识。
3.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防微杜渐,远离毒品,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重点:说出常见毒品及其危害教学难点:形成“拒绝毒品”的观念教师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学生活动:学生收集吸毒资料、毒品的特点并以幻灯片形式完成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观看视频:《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生:说观后感师:毒品已经使世界1000万人丧失了劳动能力。
因为吸毒,每年有10万人死去。
毒品是当今世界一恐怖主义、艾滋病并列的人类三大公害之一。
它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青少年也是主要的受害群体。
设计思想:片中显示吸毒者被毒品侵蚀的种种恐怖情形,直至生命从此划上句号。
提醒大家毒品危害一生,切勿轻易尝试,引起学生对毒品危害的危机感,进而想更多地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
2、什么是毒品?生:畅所欲言。
二、学习新课(一)认识毒品1、毒品的概念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生:齐读,加深印象。
(1)鸦片是以罂粟为原料制成的毒,有镇痛和麻醉的作用。
吸食鸦片很容易使人成瘾。
长期吸食鸦片会使人的免疫力下降,体质孱弱,精神颓废,寿命缩短,过量吸食鸦片还会引起急性中毒,甚至猝死。
鸦片中含有吗啡碱,可进一步提纯为吗啡。
学生说一下“虎门销烟”(2)海洛因目前,我国政府重点监控、查禁的是毒品是海洛因,它是用吗啡提炼而成的一种白色粉状物。
吸食海洛因极易使人成瘾,并且很难戒断。
长期吸食或注射海洛因者,瞳孔缩小,说话含糊不清,畏光,全身发痒,身体迅速消瘦,并容易引起病毒性肝炎、肺气肿,用量过度还会导致猝死。
(3)摇头丸、冰毒(新型毒品)目前的新型毒品主要是指人工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它们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之高度兴奋或抑制。
人在吸食新型毒品后会出现幻觉、极度的兴奋或抑郁等症状,从而导致行为失控,容易造成暴力犯罪。
《第二节拒绝毒品》一、教材分析:《拒绝毒品》是第二十六章“珍爱生命”下的一节内容。
“拒绝毒品”这一话题是从认识毒品危害和如何拒绝毒品两个方面,引导青少年提高警惕,远离毒品。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毒品”这个话题并不陌生,但对其没有较为全面深刻的人认识。
特别是对新型毒品的了解、毒品究竟有多大的危害以及禁毒法规等学生缺乏必要的了解。
青少年阶段既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时期,也是个危险期。
这一时期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极易受到各种诱惑,一旦遇到挫折就去寻找各种刺激,容易走上吸毒的邪路。
所以正确引导,培养防毒意识尤为重要。
三、设计思路:1.活用教材,充分解读教材,将教材内容有机整合;充分挖掘相关的课程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其与教材内容科学整合,为学生提供丰富、交互、快捷、便利、有效的学习环境。
2.课程资源的挖掘遵循“关注学生现有生活”、“关注学生未来生活”的原则,以便达到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目标。
考虑到学生此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习资源的设计让学生感到亲切、生动、有趣。
3.把教材内容作为一个话题来教,主题鲜明,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四、教学目标:1.了解毒品和毒品对生命、对社会的危害,知道吸食毒品和拥有毒品是违法行为。
2.使学生憎恶毒品,在面对毒品时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
3.使学生对生命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自觉拒绝毒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学重点:了解毒品的危害,知道自己该怎样拒绝毒品。
六、教学准备:“拒绝毒品”资源开发与制作七、教学过程:活动一:“花语”激趣,引人话题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美丽的“罂粟花”图片,问:这是什么花?代表什么?(代表毒品、代表邪恶、代表犯罪……罂粟花虽然拥有一身绚丽的外衣,但孕育的却是罪恶的灵魂。
它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设计意图:利用媒体呈现罂粟花图片,美丽的画面立刻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
教师有关“花语”的提问恰当自然地引入有关毒品的话题,同时也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节拒绝毒品认识毒品(教材P108~P110)1.概念: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危害: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生殖能力;可能感染传染性疾病。
3.请写出【情境思考】的答案。
提示:人们以罂粟为原料制成了毒品,毒品对人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生活中的生物学】吸毒对社会的危害(1)对家庭的危害: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危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拒绝毒品(教材P110~P111)1.吸毒成瘾:吸毒者每次戒毒后又常常会抵挡不住毒品的诱惑,再次走上吸毒的道路。
2.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非法获得、占有、出售或使用毒品均构成犯罪。
【微点思考】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拒绝毒品?提示:青少年要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自觉地远离吸毒、贩毒等不法行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认识毒品1.(2019·广东学业考)下列关于吸毒危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B)A.毒品降低人的免疫功能并损害大脑B.吸毒和贩毒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不大C.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可能感染艾滋病D.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并难以戒除2.目前,我国政府重点监控、查禁的毒品是(D)A.摇头丸B.鸦片C.大麻D.海洛因3.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下列哪一组均属于毒品(D)A.冰毒、一氧化碳B.可卡因、酒精C.大麻、烟草D.鸦片、海洛因4.(2021·海南学业考)研究表明,吸食毒品可导致人体出现精神异常,说明毒品会损害人体的(D)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循环系统D.神经系统拒绝毒品5.(金榜原创题)2021年6月26日是第34个“国际禁毒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
《拒绝毒品》教学设计二课时《拒绝毒品》是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二十六章珍爱生命的第二节。
本节课是对上一课《远离烟酒》的进一步升华和拓展。
社会生活千姿百态,充满许多诱惑和陷阱,如:毒品、赌博、烟酒、网络陷阱等。
青少年正在茁壮成长,我们怎样才能拒绝生活中的各种诱惑,避免踏入陷阱呢?【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毒品的种类。
2、知道毒品的危害,增强拒绝毒品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培养相互间交流合作的能力;2、通过学习成果,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3、学会利用多方资源,收集、整理和筛选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形成青少年“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2、形成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意识;3、培养青少年积极投身禁毒宣传行列的小主人翁神圣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说出常见的毒品及其危害。
【教学难点】1、吸毒上瘾的机理。
2、形成自觉抵制毒品的意识和行为。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教学光盘及有关各种毒品的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1、有关毒品的社会问题资料。
【导入新课】一、初步感知,认识毒品1、课件播放罂粟花图片。
这一朵朵娇艳的花朵,叫罂粟花。
我国中医、西医都用它加工成药品。
止痛、止咳、抑制神经....... 但是,有些人利用罂粟花的特点为自己的利益去害人。
从罂粟花中提取的一种黑膏,就是鸦片。
大家知道“鸦片”是什么吗?(毒品)说到毒品,我们就会联想到与毒品有关的许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个沉重的话题。
【讲授新课】2、认识毒品A、教师导语: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毒品的资料,你们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毒品吗?(生阅读教材内容)B、小组交流,了解常见毒品。
C、课件展示几种常见的毒品画面。
(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摇头丸、可卡因、冰毒)二、互动交流,了解毒品的危害1、各小组派代表讲述有关毒品的故事(故事见附件)2、多媒体播放故事《从百万富翁到吸毒魔鬼》3、小组交流,谈谈感想。
拒绝毒品【学习目标】1.说出常见毒品及其危害;2.珍爱生命,拒绝毒品;3.提高自己的爱国情感及法律意识,自觉与涉毒分子做斗争。
【学习重点】常见毒品及其危害。
【学习难点】吸毒上瘾的机理。
【学习过程】课前准备本节课的内容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问题,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同学们课前应该预习有关内容、收集毒品危害的资料、咨询打击毒品犯罪的形式。
自学导航通过阅读、观察、探究、调查,独立思考完成:1.同学们都看过禁毒的电视片,在我国云南地区,国家专门成立了戒毒所,里面看管了许多吸毒的人,强制他们在那里戒毒,你们知道毒品主要指什么吗?2.罂粟——毒品的源泉——毒根:俗称“大烟葫芦”,其果实美丽,是生产(、、)的主要原料。
3.鸦片是如何制成的?有好处吗?吸食鸦片的危害?4.吗啡是如何制成的?5.简述“虎门硝烟”的故事。
6.目前,我国政府重点监控、查禁的毒品是(),它是()俗称“ ”。
吸食它的危害是:7.观察教材,认识几种毒品。
8.摇头丸的危害:摇头丸中含有毒品成分,虽然不如海洛因的毒性大,但人吸食后,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调节功能,易使人产生极度兴奋状态,摇头不止。
吸食摇头丸,极易使人形成瘾癖。
9.吸毒为什么会成瘾呢?合作探究1.某社区的吴某,他明明知道自己居住的楼群中有几个吸毒者,却视而不见.他说:“这不关我的事,我管他干嘛!”但过了一段时间,他痛苦地发现,自己上中学的儿子成了毒品的俘虏.而且儿子的身体从以前的“体健如牛”逐渐变成“骨瘦如柴.”(摘自“新华网”)分析讨论:(1)别人吸毒,真的不关我们的事吗?为什么?提示:不是,因为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对本人、他人、家庭、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2)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你怎么办?提示:一要劝阻,二要远离,三要报告公安机关(3)我们在交友、选择活动场所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成为吸毒、贩毒者的目标?提示:在选择活动场所时应注意,尽量不要上环境嘈杂的KTV、酒吧、夜总会等,这些地方往往是不法分子活动的场所.青少年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心智不成熟,反抗意识、法律意识差,容易受坏人的诱骗,从而成为贩毒、吸毒等不法分子的理想目标(4)在短短的两年中,他儿子的身体为什么从“体健如牛”到“骨瘦如柴”?提示:吸毒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简直就是对身体的严重摧残,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23.目前,吸毒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但在我国,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禁毒的法律。
第二节拒绝毒品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常见毒品
2. 认识毒品的危害;
3.结合生活经验及观察学会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能力目标]
1.通过导学案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概括整理能力;
2.学会利用多方资源,收集、整理和筛选资料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形成青少年“拒绝毒品,珍爱生命”的意识;
2.形成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意识;
3.培养青少年积极投身禁毒宣传行列的小主人翁神圣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
常见的毒品及其危害
三、教学难点:
吸毒上瘾的机理
四、教学过程
1.第一阶段:创设情境,自学课文,初步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2.第二阶段:在学生初步自学的基础上,认识毒品的危害;
3.第三阶段:学习了解吸毒上瘾的机理;
4.第四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升华认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具体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自学课文,初步认识毒品及毒品的危害
一、情境导入:
罂粟,原本是一种美丽的植物,但自从人们从这种娇艳的花中提炼出了一种白色的粉末后,它便成了一种罪恶之花。
在它的诱惑下,成千上万个灵魂从此坠入了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
它让人感到美丽背后无比恶毒的诱惑。
二、目标展示:PPT展示学生学习目标
三、自主探究:认识毒品和毒品的危害
[重点学习]
教师活动:展示导学案、学生学习期间巡回指导、参与学生探究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自主探究问题:
自主探究提纲:
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组织的禁毒活动是___________。
2.1839年,林则徐“销烟”销的是______.
当时为什么要销烟?
3.什么是毒品?毒品有哪些危害?
第二阶段:在学生初步自学的基础上,认识毒品的危害;
教师活动:播放影片,引导学生总结毒品的危害。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资料,认识毒品的危害,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总结。
第三阶段:[难点解决]学习了解吸毒上瘾的机理
探究主题:吸毒危害如此巨大,为什么吸毒者不果断戒断毒品呢?
教师活动:播放影片,引导学生总结吸毒上瘾的机理。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资料,总结吸毒上瘾的机理,认识戒毒的困难。
[结论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认识):戒毒如此困难,所以我们要旗帜鲜明的形成共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第四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升华认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四、探究主题: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1.视频展示我国历史上的禁毒活动:虎门销烟。
2.国际禁毒态度:6.26国际禁毒日。
3.学生宣誓: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