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职业认知的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74.00 KB
  • 文档页数:3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旅游职业认知的报告-----------------------作者:

-----------------------日期:

专业自评报告―――――涉外旅游专业

2008年10月25日

一、涉外旅游专业基本情况

涉外旅游专业创办于2000年,当年8月开始招生,2005年以前专业名称为“涉外旅游管理”,2005年开始根据教育部有关专业名称科学规范的要求,改为“涉外旅游”。

涉外旅游专业学科带头人为具有30多年旅游业从业及管理经验的总经理,同时配备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涉外旅游专业现有11名专兼职教师,其中副高职称1名、讲师6名.在学位方面硕士4名、在读硕士1名.其中多门核心课程均聘请教学经验丰富且具备旅游行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

涉外旅游专业现有在校生220,历届毕业生406名。

二、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及确定培养目标

1.专业设置符合旅游行业的需要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世界第四大客源输出地国家。从国家旅游局2006年在中国旅游报上公布的一组数字,可以看出,旅游行业对人才需求的紧迫性,截止2005年底统计结果表明,全国目前有旅行社1684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590家(含出境游组团社671家),国内社15256家,相比2004年的统计数字,全国旅行社总量增加了1507家,其中国内社增加1389家,国际社增加118家。旅行社这块业务的直接从业人员2489万人,其中导游员939万人,领队205万人,旅游会计人员286万人,经理人员69万人,其它人员625万人(以上分项数字有重复统计的,如一个导游员即可以是导游员,也同时是领队)。有关数据表示,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实际需求在2700万----3000万人之间,旅游行业存在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被称为十大紧缺人才行业之一。而目前我国旅游院校(旅游系及专业)有1113所,在校生近57万人,全国每年旅游类的毕业生20万人都到不了。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福建省拥有发展旅游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文化以及经济方面的优势,旅游接待和旅游创汇等主要指标曾连续6年在全国各省中排名第4位。旅游业作为福建省六个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学院设置涉外旅游专业的目的和培养的人才迎合了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兼备的旅游技能型人才

涉外旅游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坚实的旅游行业专业知识、适应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毕业时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及劳动技能素质,能适应各类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及各级旅游行政管理机构的一般管理和一线接待工作的需要。

涉外旅游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如下图所示:

三、构建“突出实践教学、重视理论教学、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重视教材的选用及建设

1.课程体系

涉外旅游专业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上,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涉外旅游专业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课程突出,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55.3%,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体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有效实施“双证书”教育,双证率逐年提高,截止2007届毕业生双证通过率为98.6%,做到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紧密结合。

附:课程体系和结构简图

2.实践教学

涉外旅游专业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实现培养目标的关健环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所示

涉外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示意图

附:三年制涉外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项目、时间分配表

3. 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大纲

为了使课程教学更加规范化、条理化,涉外旅游专业现已完成一整套的课程大纲(三纲—理论教学大纲、实验与实训大纲、毕业论文、毕业实习实践教学大纲)的编制工作,做到所有科目课程教学大纲规范、完整、齐备。实验实训大纲有创新、适用性强. 且部分教师已实现了自编教材、讲义,如课程:英语口语、饭店服务英语等,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深受学生们的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教材选用及建设

教材选用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或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教材面预占75%左右,其中大部分教材为高职高专教材。

如下图所示:

附:涉外旅游专业教材或参考书目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合理化课程设置、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适应新时期对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我们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专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高专旅游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力求尽快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近几年来,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及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几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职高专旅游教育的质量主要表现为学生既懂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毕业以后就能上岗工作,而不是到岗后再培训,要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过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就对从事高职教育的老师提出了具备这种双重能力的要求,即为“双师型”教师,唯有如此,方能培养出符合高职教育水平要求的人才。专业自始至终注重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提供各种机会给她们继续学习的机会。先后选送二位教师到福州温泉大饭店顶岗实训4个月(2007.3――2007.6.),一位教师到福建省旅游有限公司顶岗实训(2007.11-2008.1),专业还十分重视教师进修深造,委派一位教师到澳大利亚悉尼酒店学院培训3个月(2008.4-2008.7),另一位教师到泰国易三仓大学学习二年,扩展自身的专业知识面。

2.合理化课程设置

在设置高职高专旅游院校课程时,必须以能力为本位。贯彻能力主线,是实现高职高专旅游教育模式转变的关键。“以能力为本位”中的“能力”,是指完成旅游行业工作的主观条件,是旅游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主要内容是:

1.基本素质能力①语言与文字的表达能力;②计算机运用能力:③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

2.英语能力①英语阅读与书写能力;②初级英语导游能力;③熟悉掌握酒店英语会话能力;④旅游促销场合一般的人际沟通能力:

3.运用专业基础知识的能力;

4.运用旅行社管理知识能力;

5.运用饭店管理知识能力;

6.运用其它相关旅游知识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