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史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8.75 KB
- 文档页数:6
(一)小题1.(太常寺)是唐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构, 下属的机构有大乐署、鼓吹署。
2.(梨园)是专门演习法曲的结构, 宫廷梨园中有(三十多名15岁的儿童)组成的(“小部音声”)。
3.(隋初)颁定七部乐分别为清商伎、国伎、龟兹伎、安国伎、高丽伎和文康伎。
其中(清商伎)是汉代传承的。
4.隋唐文人音乐主要包括(词乐)与(琴曲)两类。
5.《阳关三叠》是以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主要歌词。
6.敦煌曲谱记录了(25)首唐代乐曲。
7.琴曲《离骚》是唐代琴家(陈康士)根据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离骚》而作。
8.(变文)是佛教寺院为宣传教义而设立的一种说唱音乐。
9.重要的记谱法有文字谱、(减字谱)、工尺谱、舞谱。
10.《乐书要录》: 一部通俗性的音乐理论专著, 由(元万顷)编撰。
12.《教坊记》: 唐开元年间(崔令钦)撰写的一部记载唐教坊制度和轶事的著作。
13.《羯鼓录》: 唐代(南卓)于宣宗大中二年完成的记录羯鼓由来。
14.《乐府杂录》: 唐代(段安节)所撰写记载唐代歌唱家、演奏家等问题的唐代音乐见闻录。
15.大城市中产生了许多大型娱乐场所所集中的地方—(瓦舍)16.瓦舍中专门演出的场所叫(“勾栏”)或(“游棚”)17.唱赚: 北宋产生的一种用鼓、板和笛伴奏的, 并在(缠令)和(缠达)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艺术。
18.北宋杂剧包括了(艳段、正杂剧和后散段)三个部分。
19.元杂剧的结构以“折”为单位, 一本杂剧通常分为(四折)。
20.现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海青拿天鹅》琵琶谱, 收于(1819年刊印的华氏《琵琶谱》)。
21.(南宋蔡元定十八律), 是来解决其旋宫存在的音准问题。
22.(张炎《词源》)撰写的研究(古代乐律)和(宋词音乐)的重要文献。
23.(朱长文《琴史》)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琴史专著, 全书共六卷。
24.明代文人冯梦龙搜集刊布有(《挂枝儿》)和(《山歌》)两本民歌集。
25.(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的一种, 是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的大型套曲。
(一)学堂乐歌(五星必考):1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我国新型学堂里“乐歌”课所教唱的歌曲。
2产生的原因是当时中国时局极端危害需要变化图强。
3倡导变法的新知识分子根据国外的见闻,认为音乐能够改变人。
4学堂乐歌主要是日本,欧美的歌曲填词,偶尔有创作歌曲。
5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易(名词解释、简答题)(二)沈心工《黄河》(四星必考):1上海人、我国最早编写乐歌教材饿作者之一。
21904年编写了《学校唱歌集》,代表作《黄河》(填空、名词解释、连线题)(三)李叔同(五星必考):1浙江平湖人。
2与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创办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
3他在日本独立创办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4第一个想中国国内介绍欧洲贝多芬等音乐家,1918年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5创作学堂乐歌《送别》《春游》等成就最为突出。
(填空、名词解释)(四)《送别》《春游》:李叔同填词,学堂乐歌时代作品。
(填空、连线题)(五)《四大名旦》(四星必考):1特指二十世纪初京城四大名旦。
2包括学堂乐歌(五星必考):1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我国新型学堂里“乐歌”课所教唱的歌曲。
2产生的原因是当时中国时局极端危害需要变化图强。
3倡导变法的新知识分子根据国外的见闻,认为音乐能够改变人。
4学堂乐歌主要是日本,欧美的歌曲填词,偶尔有创作歌曲。
5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易(名词解释、简答题)(六)沈心工《黄河》(四星必考):1上海人、我国最早编写乐歌教材饿作者之一。
21904年编写了《学校唱歌集》,代表作《黄河》(填空、名词解释、连线题)(七)李叔同(五星必考):1浙江平湖人。
2与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创办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
3他在日本独立创办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4第一个想中国国内介绍欧洲贝多芬等音乐家,1918年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5创作学堂乐歌《送别》《春游》等成就最为突出。
(填空、名词解释)《送别》《春游》:李叔同填词,学堂乐歌时代作品。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乐府:乐府本是秦汉时掌管音乐的机关,因配有乐队,故名。
汉武帝时扩充其功能,它除了将文人诗辞和民间歌谣配乐演唱外,还承担采集民歌的任务。
魏晋以后乐府日渐衰落。
南北朝时乐府演变成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乐府最明显、最优秀的产物是《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2、相和歌:相和歌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是两汉乐府在“街陌谣讴”基础上吸收了“楚声”和“新声”而形成的一种有丝竹、歌唱及舞蹈之艺术表演形式。
主要流传于河南、山东等地。
其曲式结构短小精悍,音调流畅优美,且舞曲居多,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歌舞形式。
3、八音:周代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将乐器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4、律:律是指特定乐音的高低标准,它规定了乐音的绝对高度。
律是由原始的自然法则产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律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标准音,以利于乐器的制造和使用。
5、十二律:古代律制,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律。
自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6、四声:传统音韵学关于声调的分类法。
即把汉字声调分为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上(降调)、去(升调)入(包括全入和半入)四类。
7、谱:乐谱是记录音乐的方法。
中国传统记谱法主要有工尺谱、减字谱和声诗谱三种。
8、琴曲:琴曲是指用琴来演奏的曲子,亦称“琴曲”。
琴曲的范围很广,有独奏曲,也有合奏曲;有文人创作的琴曲,也有整理和加工民间音乐的琴曲。
9、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词的调子叫曲牌,如“浪淘沙”、“水调歌头”等。
每个曲牌都有一定的句数、字数、句式、平仄及用韵等规定。
10、曲牌:曲牌是元曲中一首诗(或一韵)小令所用的腔调(或说曲牌名称)。
同一曲牌的曲子可以由不同人演唱,但同一曲牌的平仄格律是固定的。
11、唱赚:唱赚是宋代民间流行的歌唱体裁,也称“鼓板赚”、“鼓段”、“赚”。
由同一词牌的歌曲连缀而成,属于套曲体裁。
音乐史复习资料中国古代史1.关于音乐的起源说劳动起源说,西汉刘安在<淮南子.道应训>一书中有其说法.鲁迅先生为了表示赞同,在<门外文谈>中作了形象说明.原始社会的音乐比较简单,由于语言不发达,主要是以节奏为主要内容.其节奏多为打击乐.人们在劳动实践中丰富了音乐的内容,也结合了舞蹈.舞"由'巫'演变而来.是女士的称呼.原始社会的乐舞'三人..."祈祷丰收时所用.大夏乐舞<大夏>是一盛大的歌舞作品.宣扬夏禹治水的功绩.六代乐舞<云门>皇帝时期的乐舞.祀天神.表达宗教信仰.西周时期的乐舞;礼乐制度为"宫廷雅乐体系".主要用在古代祭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西周时期的音乐机构与音乐教育有较好的发展.其时间是:七年.13岁入学,20岁毕业.其内容是:音乐思想,演唱和舞蹈.其人员来源是:大多数是贵族,极少数的民间优秀青年.八夷:8人一队,共8队.总计64人.六夷:6人一队,共6队.总计36人.四夷:4人一队,共4队.总计16人.周代南方民间歌曲集<楚辞>由西汉刘向辑.世称这种文体为'楚辞体"又名"骚体'.其代表作是<九歌>由屈原作.<郑卫之音>郑国和卫国战国两地的民间音乐,其内容多为男女逗趣的情歌,丽多彩,具有商代音乐民风,并代有邪的色彩.<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最初是配乐的歌词,它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由孔子所编.是北方民歌.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春秋战国时期:说唱音乐有所发展.如:<成相篇>是一种唱诵文体.最早兴起于民间.商代的乐器:青铜器制造.什么?由芦苇和竹子制作.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高山><流水>三分损益法:是最早记录方法.记载于<管子.地员篇>以弦长为基础,以"益一'和"损一'的方法,交替,相生,再加上方纯五度的方法,以求得各音律.其计算公式:1X3<的四次方>=81......宫81X4\3=108......微<益一>108X2\3=72......商<损一>72X4\3=96......羽<益一>96X2\3=64......角<损一>音乐思想:以儒道墨三家为代表.<选择性记忆>1:儒家学派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崇尚"先王之道"主张'为政以德'提倡所谓的"礼治".重视音乐教育,重视民音,首创私立学校,兴办民间教育事业."仁者爱人"仁构成了他音乐思想的核心和灵魂.追求的音乐是美和善的统一,提倡"雅乐"反对'郑声',主张用音乐教化民众,拯救礼崩乐坏的局面,深爱统治集团欢迎.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些观点主要是继承了孔子关于礼的学说和以仁善政的思想,并且有所创新.大力提倡"仁"'仁者爱人''仁政"仁人""仁术'并升华到了"天下归仁'"乐合同'的境界.除'仁'以外,孟子还提出了"与民同乐"最难能可贵的观点.当然,这一点在当时具有一定阶级性,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的背景下,是永远实现不了的.荀子--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的音乐思想集中于<乐论>篇.其著作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其音乐思想升华到了一种极高的境界--美与善的高度统一.哲学上主张'性恶伦".他不固守旧的礼乐制度,而是从实际出发,主张按照"以古持今'"以时顺修"的原则,改造礼乐,创造新的音乐作品,以适应新时期社会教育的需要.2: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老子--其著作<道德经>是一部具有辩证法思想的作品.道家否定音乐.他认为音乐是引起人民欲望的根源.主张'无为而治"采取'愚民政策,'无知无欲",只有无欲,才可以免于自取祸患.主张"大音希声',这是老子音乐思想的最高境界,要求自然,朴素,虚静,天然.也是作为"道'的声音的最完美的音乐.庄子--主张清静而为.对音乐,不完全否定,却否定人为的造作音乐.把音乐分为三类:"天籁,地籁和人籁".保持一种物我双忘,澄明虚静的心境,求得天人合的本体,是庄子所苦苦追求的精神乐园,也是他的音乐思想最高的境界.3:墨家学派以黑子为代表墨子反对儒学的一系列观点,主张"非乐'把对一切音乐活动,对当权贵族'繁饰礼乐'和奢侈音乐生活的持绝对搞议的态度.重视生产.非乐论,是站在广大劳动者一边的,其宗旨是'无用,无利地广大民众的就反对."他认为音乐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作为战争的武器,所以是完全没有用处的.这种浅显的非乐思想,功利思想,是构成墨子音乐思想的核心之一.黑子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他根本不懂音乐,更不知道音乐有调节劳逸的效果和作用.因些说,墨子非乐是为了当时快要崩溃了的奴隶制度大唱挽歌,他的思想体系被后来新兴的统治都所欢迎,接受.汉乐府的建立:一种音乐机构.由汉武帝开创,汉武帝设立乐府的动机是自已享乐,但却对民间音乐的集中改编,加工,提高,继承,扩大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有着极大的贡献.由汉哀帝下令撤消."鼓吹'是汉族原有军乐与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相融合的产物.鼓吹乐,以打鼓吹奏为主的器乐合成形式.与当时少数民族的游牧生活有一定的关系.汉代的民歌:1.<相和歌>是在原始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演唱形式,无伴奏,清唱,也称"徒歌'.相和歌在发展过程中与舞蹈表演,乐器演奏相结合,不断的加工,结合,形成一种较大的音乐形式,被称之为"相和大曲".相和歌经过四个过种即:"徒歌--但歌--相和--相和大曲'二十八解曲:李延年改编的<摩诃兜勒>.琵琶:有汉琵琶<又称秦汉子>和秦琵琶<又称为"三弦">.如<海青拿天鹅>,是明代时期著名的琵琶曲.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古琴曲有<广陵散>,全曲四十五段.叙述的是战国时义士聂政为报杀之仇的故事.拥有庞大的结构与深刻的哲理,在历史上被称为"曲之师长"乐曲隐含着反叛精神和对崇高情操的讴歌.南北朝时期的歌舞表演形式'大面".又称"代面".各族音乐融合:如龟兹乐<新疆库车>,西凉乐<甘肃西北部>.高昌乐,康国乐,天竺乐,安国乐,疏勒乐.南方的清商乐是一部民歌总集.南北民间音乐相融合.吴歌南朝乐府民歌,流行于以金陵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现存326首.内容细腻.西曲流行地以荆州为中心的长江中部地区,现存142首.内容多为"断肠'之乐.阮:是中国旧有的弹拨乐器,当时统称琵琶.又为"阮咸".<何承天新律>南朝宋国人.根据假设黄钟的振动长体为9寸,用"三分损益法'进行推算,仲吕还生'变黄钟"为8.8788寸,与正黄钟相比较着0.1212寸,于是将它分为十二差值各0.010,这样,到第十三律时,加0.1212寸恰成9寸而还生黄钟.<表略>唐代时期的音乐家有:万宝常,白明达,裴神符,康昆仑,曹刚,李龟年,永新等.唐代<大曲>;基于相和大曲,是一种歌舞,器乐并重的大型歌舞曲.第一部分为'散序',是节奏自由的散板,第二部分称'中房或拍序',也叫"排遍',第三部分从'入敲'开始,以舞蹈为主.如<霓裳羽衣曲>根据其风格不同,也叫<法曲>.<法曲>来源于东晋及梁代的"法乐".追求的是清雅,而大曲借助于鼓声,比较热烈.<阳关三叠>唐代,王维.隋唐<燕乐>是统治阶级在宫廷宴享活动中所用的各种乐舞的总称.说唱音乐是一种叙事性有说有唱的大型声乐体裁.如;<成相篇>就是用韵文说唱形式写的.说唱音乐有;诸宫调,鼓子词<板腔性曲艺>,弹词和涯词等.宋代的词:柳咏,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东坡,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也有不少揭露阶级矛盾和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杨州慢>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声乐作品之一.作者姜夔,此作品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他的爱国思想和对侵略战争的厌恶之情.戏曲艺术:如杂剧.以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分为三个部分:艳段,正杂剧段和散段.如<踏谣娘>,<参军戏><参军戏>是一处以讽刺,滑稽为主的戏曲形式.其唱腔一般选用当时较流行的民歌,曲子和大曲的片断.如阮本.北宋后期,在女真族统治区流行.以模拟各种社会职业人物,为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积累了表演艺术经验.元曲:散曲是元杂剧兴盛前后流行于市井,勾栏的一种音乐形式和文学体裁.来源于民间小调和小令.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秧歌:历史悠久的风俗歌舞,常在春节间表演.宋代称之为"村田乐"锅庄:藏族的一种民间歌舞节目,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明代的舞蹈理论的发展,最大贡献者是朱载堉.著有<乐律全书>.弋阳腔:又称"高腔'起于江西弋阳.以锣鼓伴奏'一唱众合'的演唱形式.形式通俗,唱腔灵活自由,富于口语化,群众容易接受.昆山腔:又称昆腔,昆曲,昆剧.清初时期以昆腔为代表的传奇剧,其代表人物"南洪北孔"之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弦索备考>器乐合奏曲集.清代蒙古族人荣斋编.用工尺谱记写,收有13套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乐曲。
音乐的起源:1照搬说2模仿说3数理说4凭空说5社会生活说6语言说彩陶盆: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村发现距今约4500余年,属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意义:1陶盆图像形象地反映了原始音乐舞蹈的面貌2首例乐舞研究鲜明的实物最早的证据3最早鼓乐舞的实物。
原始乐歌乐舞的内容:1朱襄氏之乐(求雨)2葛天氏之乐(八支歌: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3伊耆氏之乐(祈求丰收)4阴康氏之乐(古老健身舞)5弹歌(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反映狩猎活动)6黄帝时的云门(图腾)7尧时的箫韶(九韶.最高水平)骨笛-是在河南舞阳县发现的距今近8000年历史的用动物骨头制作的吹奏乐器。
意义:文化至少有8000年历史的可靠数据;说明新石器时代的成就;说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开始使用七声音阶的高度发达器具。
骨哨:远古时期在浙江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近7000年历史的用动物骨头制作的一种吹奏乐器.陶埙:新石器时代发现的用陶土烧制的闭口吹奏乐器.夏启《九韶》.歌颂夏禹治水功绩<大夏>乐舞.夏代的侈乐:夏桀夏纣.中国最老的情歌歌词:候人兮猗(南音)商代音乐:巫乐淫乐. 濩:商代著名的一部传统乐舞,歌颂商汤伐桀的功绩.乐器:打击乐(鼓罄编磬钟编钟编铙)吹奏:埙.龠.说明商代已经出现的吹管变奏乐器,体现制作工艺进步.夏乐律的成就:1反映当时人们音高音列乐音形态方面形成了观念2已经存在五声和七声音阶3半音音程的出现,说明已具备发明十二律学说的前提西周时期的音乐概括:1形成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设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2乐器有系统化的分类法,称八音3乐律学产生十二律吕和旋宫转调4成为礼的附庸西周音乐等级:王的乐队-四面,诸侯-三面,卿和大夫-两面,士-一面;王的舞队-64人八佾;诸侯-36人六佾;卿大夫-16人四佾;士-4人二佾雅乐:周代的礼乐制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雅乐指我国古代社会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使用的音乐.特点:典雅庄严;篇幅长而规整;节拍缓慢;齐奏为主;曲调简单.周代乐舞分类: 1六代乐舞-六乐:黄帝《云门大卷》尧时《咸池》舜时《大韶》禹时《大夏》商时《大濩》周初《大武》2小舞-规模较小的乐舞:帗舞-执五彩丝织物裁成的条子、羽舞-手持鸟羽制成的道具,皇舞-由五彩全鸟羽,旄舞-执牦牛的尾巴,干舞-执盾牌,人舞-用长袖舞蹈.以上两种是用来教贵族子弟学习.3散舞4四夷之乐5宗教性乐舞-受重视:干旱求雨《舞雩》秋季驱除瘟疫《傩舞》周代推行音乐的目的:期望以音乐的和谐求得天地君臣上下人心的和谐,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民众心态的平和,天地人性的完美统一,长治久安.西周的乐器-八音(金-钟镛钲)石(罄.鸣球)土(埙.缶)革(鼓.建鼓.雷鼓.灵鼓)丝(琴.瑟.筑)木匏(簧.笙.和.芋.巢)竹(箫.褫.管)西周乐律律名: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 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 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礼教规范的崩塌破坏,礼乐一统的官学体系土崩瓦解,私学兴起,礼崩乐坏体现在王子朝奔楚.八佾舞于庭.郑卫之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各类音乐作品305篇,分为风-民间歌曲160篇,语言通俗自然,雅-大雅小雅,语言丰富篇幅较长.经过专业提高.颂-周鲁商颂,古老祭歌舞曲.楚辞:代表作离骚,实质是楚地原始祭祀鬼神的歌舞,延续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是《九歌》,共11首.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示上古楚文化的魅力,融入巫术和宗教于一体的音乐,从侧面体现战国各诸侯国民间音乐蓬勃发展的景象.(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成相篇》:荀子模仿民间音乐形式而填词的一首长诗.意义:说唱音乐的远祖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之际,正式确立用数学的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弦长比例的科学理论.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已知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对我国音乐史有重大意义.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总音域达5个八度,十二律齐全;一钟双音三度音程,这套编钟的上层扭钟的律制与三分损益律近似,说明三分损益律较早运用于实践.音乐思想(论述)儒家:积极提倡音乐,肯定音乐,孔子提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把音乐作为一种手段,与礼配合,赋予其治理天下的政治功能,对于仁,主张使用礼乐手段,来贯彻仁(做人的道德)为核心的学说.墨家:对音乐的态度是持否定态度,墨子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反对当时王公贵族的奢侈享乐是正确的,但他偏激的反对以至主张禁止一场音乐是错误的.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对音乐的态度也持否定的观点.老子的音乐观是大音希声,认为最美的音乐史一种自然的,无声的境界.该观点积极意义在于反对统治阶级的侈乐风气,其消极一面是反对一切欲望,这对音乐文化不利.庄子则不完全否定音乐,只是否定人为造作的音乐,他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只有天籁才是一种自然神化的音乐,具有自然朴素的一面,但否定人的主观作用,把音乐神秘化,具有消极的一面.《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由公孙尼子所作,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我国音乐美学原理和音乐创作方法的基石.1谈论本质特征: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物动心感”说.2谈论音乐与政治艺术标准的关系:3谈论音乐的阶级化方面4谈论音乐的政治的关系5音乐的社会功能:是乐记阐述的核心问题之一人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6对音乐美感认识,认为音乐应使人产生愉悦感受.乐府:是封建王朝管理音乐的一个官署,始于秦代,汉承秦制,其宗旨是大规模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同时还要对民歌进行加工,改编,创作和填写歌词,演奏和演唱等.汉乐府的领导人是协律都尉李延年.鼓吹:因受北方民族的马上之乐影响形成的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1黄门鼓吹-天子宴乐群臣时所用2横吹-军中马上所奏的乐歌3短箫铙歌-社,庙,郊祀,校猎等场面盛大的活动4骑吹-用于卤薄,随行车驾相和歌:是两汉间对民间歌曲艺术加工或另填新词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发展过程:徒歌,但歌.相和歌.相和歌可分为引,曲,大曲三类,大曲中分为艳-歌舞形象与动作有关,解-主体部分多次出现,趋-出现在结尾部分速度快属于高潮部分.百戏:民间舞蹈体现1巴渝舞(描写战争)2鞞舞(用有柄的单面鼓作为道具)3公莫舞-用巾或衣袖作为道具4铎舞-用铎作为道具5盘舞汉代统治者为发展百戏的四项措施:1设立国家乐舞机构-乐府2汉代载宫廷内还专门设置俳优部,集中优秀艺人进行节目的加工和演出3为了加强对乐舞.杂技的管理,汉代在雅乐以外,另设散乐专部,这是过去历朝没有的音乐专门机构4国家经常举办一些盛大规模的百戏演出.汉代器乐发展:排箫.羌笛.笛.笳.角.筑.箜篌.琵琶.琴董仲舒音乐美学思想的贡献1总结历代兴亡经验教训,突出强调礼乐是治国的必经路明确提出”礼乐教化之功也”的命题2强调音乐是”人心之动”蕴涵音乐的主体性原则3既强调文质相互依存,不可或缺,主张”先质而后文”清商乐:以相和歌为内容的北方民歌,与南方民间音乐融合,形成当时较著名的《清商乐》,主要为清商三调,瑟调以角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宫为主,其中的(和送)或在曲前,或在曲后,大致具有引子或尾声的含义.主要流行于建康.吴歌:最早是徒歌形式的,以后逐渐发展有管弦伴奏,吴歌歌曲内容细腻.代表作<黄鹄曲><团扇郎><大子夜歌>西曲:产生比吴歌晚,流传地区大体以今湖北江陵为中心,多是反映商人游女的生活,充满水上船边的情调代表作<乌夜啼><莫愁乐><那河滩>吴歌和西曲的共同点:大多是情歌,主要因为南朝统治阶级的腐朽造成.歌舞戏:指渊源于汉代百戏中情节性的歌舞和角觗,兴起于南北朝末年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化妆表演,载歌载舞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代表作有:<代面-大面><钵头-拨头><踏谣娘-谈容娘>魏晋南北朝乐器发展:打击乐器:方响.锣.钹.星.拨弦乐器:曲项琵琶.五弦琵琶.吹管乐器:筚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乐曲:1<酒狂>该曲据传为阮籍所作,音乐基本上由一个主要曲调在不同高度上稍加变化重复.乐曲打谱为三拍子,并在弱拍出现沉重的低音或长,造成头重脚轻站立不稳的感觉.2<石调-幽兰>我国目前最古老的,用文字谱记谱的琴谱,是唐人手抄本,石调是一种曲调形式,幽兰乐曲所表现出的内容.3<胡笳十八拍>蔡琰所作,以感人的音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苦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对祖国乡土的思念和不忍骨肉分离的强烈情感.4<广陵散>汉末出现,产于广陵描绘战国时期铸剑工匠儿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题.嵇康<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被称为嵇康四弄,<声无哀乐>声并不表现一定的感情,他与感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声只能触发已经形成于内心的哀乐之绪,而不能使人产生哀乐,因此声本身并无哀乐,并不表现哀乐之情,当然也没有哀乐之别,而只有大小单复高低舒疾猛静善恶的不同.都具有”和”的特性,这”和”的特性来自天地自然,为音乐自身所具有,不会因人的哀乐在心,心情并不平和,因此,音乐只能引起人的躁与静,而不能唤起相应的感情,乐曲能以其丰富的音调吸引人们,使人们心随音调的舒疾,高而起伏变化从中得到美的感受,感到心满意足,欢欣愉悦,以为声能给人快感和美.得出的总结性理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则是主观的东西,二者互不相干,音乐并不包含哀乐,也不能唤起相应的哀乐.新律和笛律:何承天的新律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数字计算对于十二平均律的探索.荀勖的笛律:在于发现”管口校正”的规律,并制作出较为精确地律管十二支笛(竖吹)每笛吹一律,正应十二律隋唐宫廷燕乐:1隋代七部乐.九部乐(国伎-西凉乐.清商伎-清乐.高丽伎-朝鲜.天竺伎-印度.安国伎-中亚西亚.龟兹伎-古龟兹国音乐.文康伎-礼毕)2唐代九部乐.十部乐3坐部伎.立部伎-唐代创作乐舞.4大曲(唐代大曲结构:散序-节拍自由,不歌不舞,中序拍序或歌头;破或舞遍-舞蹈为主)5法曲-佛教法会6歌舞隋唐音乐机构:1大乐署:是唐代太常寺下属的一个音乐机构,职责是主管雅乐和燕乐以及音乐艺人的培训和考核.2鼓吹署:也是唐代太常寺下属的一个音乐机构,职责是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还兼管百戏.3教坊(女乐):适应唐代宫廷燕乐的需要而建立的音乐机构.职责是在宫中训练培养乐工,传习和管理宫廷音乐.4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以”丝竹之戏”的乐器演奏为主,多由男性担当.唐代民间俗乐:参军戏:在唐代的百戏中,产生于东晋石勒时期的参军戏是一种以讽刺.滑稽为主的戏曲形式,参军时当时的一官职名,以官职作为歌舞戏的名称,可见当时是以讽刺贪官污吏为内容的歌舞戏.参军戏是有参军和苍鹘两个角色来扮演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演的参军这一角色与后来戏曲中的净有关联,而苍鹘与后来的丑角有关系.曲子:是隋唐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也称之为小曲,根据曲子所填的词称为曲子词代表作有:敦煌歌辞总编中的<望江南>.变文与俗讲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为了宣传教义而设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隋唐音乐著作:1隋代虞世南编撰的《北堂书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保存许多古代音乐史料2《乐书要录》是一部通俗性的乐律理论专著,成书于视元年700,是武则天召集元万顷等著作郎编撰的.对于认识唐代乐律宫调理论有参考价值.3《教坊记》是唐开元年间崔令钦所著.本书记述了教坊的起.源制度及轶闻4《羯鼓录》是一本有关乐器羯鼓的专著,由唐代羯鼓名手南卓所著.该书记载羯鼓由来,羯鼓名手及有关轶事5《乐府杂录》是唐昭宗乾宁年间国子司业段安节所著,是一部对唐代音乐追忆性的见闻录,保留许多珍贵史实.隋唐乐律学方面成就:1八十四调:八十四调理论是隋代音乐家万宝常.郑译根据龟兹音乐家苏袛破的”五旦七调”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二十八调:是唐代宫廷燕乐所用的宫调体系,也称’燕乐二十八调’隋唐乐器与乐曲:乐器有三百多种左右,其中琵琶.筚篥.笙.笛.羯鼓.等乐器占重要地位.乐曲:<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的诗歌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的一首优秀古代歌曲.<梅花三弄>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古琴曲,最早是一首笛曲,相传为东晋恒伊所作.<离骚>是晚唐琴人陈康士根据爱国诗人屈原的同名抒情长诗而创作的一首著名的一首琴曲.该曲最早见于明代<神奇密谱>隋唐记谱法:1古琴字谱2燕乐半字谱音乐家:歌唱-许和子.何满子.张红红.念奴.李龟年.乐手:段善本-琵琶.李凭-箜篌.唐玄宗.白居易。
1. 郑卫之音原指郑、卫等地区的民间歌舞音乐,郑、卫二国乃商遗民聚居地,因而郑卫之音实际上是一种保留了浓郁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
后世儒家扩大了郑卫之音的内涵,用以泛指与雅乐不同的、源于民间音乐的俗乐,又名“新乐”以区别于代表古乐的雅乐。
因为由女性表演,又称女乐。
春秋以来,这种音乐的影响日益扩大,逐渐有取代雅乐的趋势。
2. 秧歌剧:1943年,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响应毛主席的”从工农兵出发”,”到工农兵群众中去”的号召,走向社会,体验,挖掘根植于人民中间的民间音乐,在陕甘宁边区掀起了一场新秧歌运动,在民间秧歌基础上产生了”秧歌剧”这种新型小歌剧。
”秧歌剧”的音乐吸收了戏曲和民歌中的某些因素。
剧情较为简单,主题集中,有两、三个角色。
题材大多反映边区人民的大生产运动、参军、减租斗争等内容。
第一部秧歌剧是《兄妹开荒》(安波曲)。
其后产生了《一朵红花》《夫妻识字》《减租会》等秧歌剧作品,为大型民族歌剧《白毛女》的产生积累了创作经验。
3. 聂耳: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
聂耳一生共创作37首乐曲,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
他的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两个方面,代表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塞外村女》、《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卖报歌》、歌剧《扬子江暴风雨》及民族器乐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等。
聂耳的音乐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创新,以深刻反映现实和密切与群众相结合作为出发点。
具有民族的和大众的特点,富于时代特色。
聂耳创作体现了我国革命音乐的正确方向,为“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4.冼星海: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作曲家。
创作领域包括大合唱、歌剧、管弦乐曲、器乐独奏和重奏,在他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合唱。
代表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群众歌曲《到敌人后方去》、抒情歌曲《在太行山上》、《夜半歌声》、儿童歌曲《只怕不抵抗》、器乐作品《中国狂想曲》等。
1.荀子成相篇:他根据民间歌曲创作了歌曲成相篇,内容主要宣扬为君治国之道,共56段,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远祖。
2.成相:体裁形式的名字在周代劳动歌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艺术的雏形。
3.戏曲:周代优梦模仿孙叔敖,是戏曲表演的萌芽。
4.八音分类:周代以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瑟,木,匏笙,竹箫。
5.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用于演奏的有64枚,另一种为鎛钟,它的发现弥补了我国古代乐律记载方面的不足,也反映了我国音乐文化在战国初期高度发展的水平。
6.三分损益法:是一种生律的方法,计算五声音阶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确立,因数学方法计算各音弦长的比例的科学理论,最早记载这一理论的是《管子》一书。
7.儒家:孔子 a.他确立了音乐的审美标准是尽善尽美,他极其推崇韶乐,认为他尽善尽美,评价大武时认为它尽美未尽善,音乐情绪无论是欢乐还是悲哀的,都要有节制,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b.颂雅贬郑,他认为郑声淫,郑声之乱雅,认为淫声是乱国的;c.强调音乐的会功能,推崇礼乐治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d.诗歌可以让人兴观群怨;荀子乐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完整的音乐美学专轮,标志着我国音乐美学思想的成熟。
孟子: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主张倡乐。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非乐;a.音乐对于万民来说没有任何利处,b.音乐解决不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墨子认为王公大人要欣赏音乐必须制造乐器,请乐师,还要花时间去欣赏,既浪费劳力又浪费时间。
他以一种狭隘的功利主义思想完全否定音乐的社会功能。
道家:老子;老子追求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倡无知无欲,五音令人耳聋,最理想的音乐是无声的,这种无声之乐恰恰是有声音乐的本源。
庄子:提倡人籁,天籁与地籁;A.批判儒家的礼乐思想,礼乐思想只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统治工具的手段,所以应该摒弃。
B.推崇自然之乐。
C.倡导适性之乐。
认为音乐应该顺应自然,适合人的本性。
第二章奴隶社会时期的音乐二、古希腊的音乐1、古希腊的乐器古希腊的乐器见于雕刻、壁画和文学记载的有以下几种:西林克斯(syrinx)用芦苇制成,形似排箫的一种吹奏乐器。
里拉琴(Lyre)手指拨弦而发声,最早由乌龟壳制成,有四根弦,后来在发展中形成很多样式,弦也增多,但以七弦为主。
阿夫洛斯管(aulos):也称竖笛,音色近似于现代双簧管,由两根管子组成,一长一短,各有数孔,可以同时发两个音。
3、古腊音乐的调式古希腊的调式以四声音阶为基础,早期四弦里拉琴的空弦音,刚好是音阶中的四个音。
它的调式看阶是自上而下排列的。
主要调式有:多利亚(两个全音一个半音)弗里几亚(全音半音全音)利地亚(半音、全音、全音)古希腊的记谱法是字母记谱法,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相应的音高。
第三章中世纪音乐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也叫“素歌”或“古罗马赞歌”。
“素歌”有自己的调式体系,在节奏上自由松散,旋律庄严朴素。
歌谱是用纽姆谱记在四条线上。
素歌的特点是:1、有严格的演唱形式和演规划;2、都是单音音乐;3、用拉丁文演唱。
教会调式系统中世纪教会音乐中运用的调式称为“教会调式”或“中古调式”。
教会调式仍沿用古希腊的调式名称,但与古希腊调式不同。
它共有八种调式,四种正调式和四种副调式,将调式的第一级音称为“结音”第五音称为“属音”。
以结音开始的为正调式,以属音开始的为副调式。
伊奥尼亚和爱奥利亚调式(今日的大、小调式)是十六世纪瑞士人格拉里安(1488-1565)才把它纳入调式体系的。
圣咏的记谱现存最早的是9世纪出现的圣咏手抄本,它是用符号谱记谱的。
符号谱又称纽姆谱,它用点、横线、斜线、曲线等符号标记在歌词的上方,2 指示旋律的大致轮廓。
这是现代记谱法最早的根源。
10世纪出现了“表示音高的”纽姆谱,然后出现了用一条或两条线指示某些相对音高的一线谱或二线谱。
到了11世纪初,圣咏开始使用四线谱记谱。
这使相对音高的准确记谱法成为可能,只是这种记谱法还不能准确地表示圣咏的时值和节奏。
中国音乐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第一部分:填空(20分)历代音乐机构汉乐府隋太乐、清商(后罢)、鼓吹、教坊唐大乐署、鼓吹署、太常寺、梨园宋大晟府教坊历代音乐家周屈原荀况春秋战国王豹绵驹韩娥先秦师旷师文伯牙秦青汉李延年司马相如蔡邕蔡琰嵇康魏晋阮籍南朝丘明隋唐万宝常郑译李隆基念奴永新李龟年贺怀智段善本宋姜夔元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普明汤显祖程长庚乐律学家:朱载堉(新法密律)朱权(神奇秘谱)第二部分:连线题(40分)1 将音乐作品与作者联系起来阮籍——《酒狂》、《广陵散》屈原——《九歌》、《离骚》、《天问》、《招魂》李隆基——《霓裳羽衣曲》、《龙池乐》、《凌波仙》荀况——《战相篇》伯牙——《高山》、《流水》丘明——《碣石调·幽兰》李龟年——《渭洲曲》嵇康——《琴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杏花天影》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王实普——《西厢记》郭沔——《潇湘水云》汤显祖——《牡丹亭》2 音乐典故与主人公或曲名联系起来※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司马相如※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
征其夜合之资,以佐军国——管仲※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於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秦青※“余响绕梁,三日不绝”——韩娥※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伯牙、钟子期※聂政苦学10年用弹琴的机会刺杀韩王——《聂政刺韩王曲》3 观点和作者※“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大音希声”——老子※“非乐”——墨子※《声无哀乐论》:音乐史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人情不同,各施所解,则发其所怀”——嵇康※“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发乎情,止乎礼”、“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一)古希腊记谱法:1. 器乐谱:每个符号都有正、侧、反三种位置,原位符号相连接构成自然音阶。
2. 声乐记谱:用字母顺序来记录音列顺序,字母的常规形态用于中心音域。
(一)卡农曲以连续模仿为基础,当一个声部还未结束时,另一声部就以模仿的形式开始。
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主句”,模仿的声部称作“答句” 。
卡农通常由二至四个声部组成,模仿的声部以各种音程或各种顺序进人 一)新艺术时期(1300-1450年)主要在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展开,反映了当时人们要在音乐上找到一个新的发展途径,用新的手段表达音乐内容的需要。
它将世俗音乐的活力注入到宗教体裁中,崇尚以母语写作世俗歌曲,在理论、作曲技巧音乐风格上呈现出新的现象。
(一)偶然音乐——随机创作和演奏的音乐☐创作偶然性——创作上的构思完全靠偶然性的机遇和手段(如拋扔硬币和骰子)☐演奏偶然性——演奏者可在作曲家的乐谱内自由取舍和演奏某一部分(一)雅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
◆雅乐分大雅与小雅。
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君相见等重要典礼中。
小雅较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
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有唱的,也有只奏不唱的。
(一)琴书明清时曲艺的一种。
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而得名。
有说有唱,一般以唱为主,以说为辅,均用当地方言。
曲调因地而异,有坐唱、站唱等表演形式。
主要流派有山东琴书、四川扬琴、云南扬琴、翼城琴书、北京琴书等。
(一)梅兰芳著名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之一。
他成功地突破了原来京剧旦角中青衣与花旦的严格区分和一些陈规,使青衣与花旦两种角色统一,创造了许多以旦角为主的“古装新戏”,如《黛玉葬花》、《洛神》、《嫦娥奔月》等。
对中国京剧的发展贡献很大。
(一)宗教音乐改革1517年,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运动。
在其改革中,宗教音乐也出现了新形式的圣咏合唱。
(二)宗教音乐改革☐主要为群众所唱,旋律来源有四种:经过特别节奏处理的格里哥利圣咏,以德文代替拉丁文。
大二中国音乐史知识点中国音乐史是研究中国音乐发展历程和演变的学科,它探究了从古代到现代的音乐风格、音乐创作技巧、音乐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大二学生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需要了解的知识点。
一、古代音乐在大二中国音乐史中,古代音乐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古代音乐主要包括古代器乐、宫廷音乐以及民间音乐等。
在古代器乐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古代乐器的种类、演奏技巧以及乐谱记谱法等相关知识。
在宫廷音乐方面,了解古代宫廷音乐的起源、在宫廷中的地位以及传承等内容是必要的。
此外,了解一些古代民间音乐的流派、特点和影响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音乐理论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音乐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音乐理论的发展,并能够理解和应用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例如,了解五音、六律、宫商角羽的含义和作用,了解古代音乐调式的特点和分类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节拍、各种表情符号以及音乐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三、曲艺和戏曲音乐曲艺和戏曲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京剧、豫剧、评剧等主要戏曲剧种的特点、音乐形式以及表演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了解曲艺形式如评书、相声等的音乐背景和技巧也是必要的。
四、现代音乐近代以来的中国音乐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学生需要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特点和发展脉络。
了解中国近代音乐家的代表作品和他们对音乐创作的贡献,了解不同流派的兴起和发展,对于理解现代中国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在学习中国音乐史时,了解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也是重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以及从世界音乐中汲取的养分。
此外,了解一些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的作品,对于加深对中国音乐历史和世界音乐的了解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综上所述,大二中国音乐史的学习需要了解古代音乐、音乐理论、曲艺和戏曲音乐、现代音乐以及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关系等多个知识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音乐的魅力,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古代部分: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中国音乐的起源: 仿照说、感情说、劳动说;乐舞:早期的音乐经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
黄帝时代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相传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所以这是一部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故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
《箫韶》又名《大韶》,简称从《韶》。
最初是咸黑所作的声歌,原名《九招》,虞舜时代的质又修订过,故后世又称此乐为《韶虞》。
《箫韶》之名,是因为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代开头进入奴隶制社会,乐舞内容从氏族社会中对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
《夏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
此乐舞在周代演出时舞者共XXX人,分为八行八列。
主要伴奏乐器为籥,籥为管乐器,是排箫的原始形制。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
“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自然材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鼍鼓;磬(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三音编磬为“永启”“永余”“夭余”);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陶镛、陶埙;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铙、镛、鑮;二,周秦时期的音乐:周代的礼乐制度:君主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用二佾。
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佾有两种解释:一,每佾固定为八人;二,人数与八佾相同,如八佾每佾八人,六佾每佾六人等。
音乐教导:对象:贵族子弟,即世子和国子。
“乐”的学习内容:乐德、乐语和乐舞。
乐德:“中、和、祗、庸、孝、友”;。
音乐史大一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音乐史简介音乐史是研究音乐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学科。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作曲家和作品进行研究,可以了解音乐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和意义。
二、世界音乐史1. 古希腊音乐古希腊音乐是西方音乐的起源之一,它注重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以人声为主要表达方式。
2. 文艺复兴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注重对和声的追求,出现了许多作曲家如约翰内斯·奥柏林等。
3.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注重对情感的表达,以复杂的和声和技巧性的演奏而著名,巴赫是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
4. 古典主义音乐古典主义音乐追求简约、明快和对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该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
5. 浪漫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追求对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舒伯特、肖邦和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家为该时期的代表。
6. 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注重对色彩和氛围的描绘,德彪西和拉威尔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特点。
三、中国音乐史1. 古代音乐中国古代音乐以礼乐为主,中国古代乐器包括琴、瑟、箫等。
2. 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包括宫廷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等,其中京剧、评剧和豫剧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曲种。
3. 现代音乐中国现代音乐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以交响乐、歌剧和流行音乐为主要表现形式,许多作曲家如谭盾和郭文景著名于世。
四、音乐史知名作曲家1. 贝多芬贝多芬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过渡人物,他的作品《第九交响曲》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2. 莫扎特莫扎特是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他的作品《安魂曲》和《魔笛》广受欢迎。
3. 巴赫巴赫是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他的作品《赋格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4. 舒伯特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他的作品《冬之旅》和《寒江幽兰》充满了浓郁的诗意。
5. 谭盾谭盾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他的作品《秦川雄鹰》和《赛马》充满了中国的传统音乐元素。
五、音乐史发展的影响音乐史的发展对音乐教育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史(一)一.远古时期:.音乐形式:歌、舞、乐合而为一(基本因素是节奏),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古歌、古乐舞)。
①《弹歌》——狩猎。
②《八阙》——农牧。
③ 《蜡辞》——祭歌。
④ 《云门》——黄帝拜神乐舞(图腾)。
⑤ 《咸池》——尧崇天乐舞(星座)。
⑥《萧韶》——舜时期宗教性乐舞。
.乐器:①骨笛——河南舞阳县贾湖骨笛,最古老的乐器,是我国音乐文化年可考的依据。
支,距今年。
音孔不一,五、六、七、八。
七音笛居多,保存完整。
②骨哨,陶埙(浙江余姚河姆渡,一孔)、籥。
③鼓——山西陶寺鼍鼓,永登土鼓,商代双鸟饕餮纹铜鼓。
二.夏商时期。
.音乐发展:与远古乐舞性质不同,有阶级烙印。
①《大夏》:歌颂夏禹治水。
②《大濩》:歌颂商汤伐桀。
③巫乐:求雨,驱鬼逐疫,出征。
.乐器:磬——石制。
虎纹大石磬。
山西陶寺夏磬。
编磬——故宫商代编磬,三枚一组。
“永启”、“夭余”、“永余”。
埙——商代,五孔。
钟——陶钟。
商代青铜钟。
编钟——河南安阳商代编钟,三个一组。
编铙——殷墟,五件一组。
三.西周。
(奴隶制社会达到鼎盛).周代礼乐制度实质——等级制度。
(可作填空或者名词解释,如:判县。
).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罗列的严格规定。
① 乐队——天子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周代礼乐制度体现在舞队、乐队规模与罗列的严格规定。
天子的乐队为四面罗列,称宫县。
)②舞队——天子八佾;诸侯六佾;挨次递减。
.典礼仪式,祭祀,宴飨的步骤。
.乐舞:①六代乐舞: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宴享,儒家雅乐最高典范。
黄帝——云门大卷;尧——大咸;舜——箫韶 ( 九韶 );孔子“尽美以,尽善也”。
尽善尽美的由来。
夏——大夏;商——大濩;西周——大武。
②小舞:彩绸舞、羽毛舞、牛尾舞、长袖舞。
(娱乐性强,道具与舞的关系)③散乐:民间音乐。
④四夷之乐:周边部落音乐、歌曲。
⑤宗教性乐舞:攤舞。
.八音分类法: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乐器分类的方法。
西周有多达多种乐器。
2023年高考音乐基础音乐史基础知识点清单一、古代音乐史1.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三皇五帝时期的音乐- 商代音乐- 周代音乐- 古代宫廷音乐- 丝绸之路上的音乐交流2. 古埃及音乐史- 法老时期音乐- 神庙音乐- 古埃及的音乐器乐3. 古希腊音乐史- 古希腊的音乐形式- 希腊剧场音乐- 古希腊的音乐理论二、中世纪音乐史1. 都铎王朝音乐- 古英国民间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音乐- 教堂音乐与宗教改革2. 文艺复兴音乐- 荷兰新唱派- 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 起源于意大利的音乐风格3. 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戏剧音乐- 巴赫与巴洛克音乐的发展- 巴洛克音乐的特点与表现手法三、古典音乐时期1. 维也纳古典乐派- 海顿与古典交响乐- 莫扎特的音乐天赋与作品- 贝多芬与古典音乐的改革2. 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与表现手法- 舒伯特与浪漫主义艺术歌曲- 肖邦与浪漫主义独奏曲四、现代音乐史1. 前卫音乐与实验音乐- 达达主义与前卫音乐- 美国实验音乐的兴起与发展- 雅音乐派与实验音乐的融合2. 现代音乐的多元发展- 爵士音乐与蓝调音乐- 流行音乐的崛起与变革- 电子音乐与合成器的应用五、中国音乐史1. 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古代乐器与音乐形式- 古代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 中国传统戏曲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理论2. 中国现代音乐发展- 现代中国民族音乐- 中国现代器乐与声乐作品- 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六、世界各地音乐风格1. 印度古典音乐- 北印度音乐与南印度音乐- 印度音乐的特点与传统曲式2. 非洲音乐- 非洲部落音乐与打击乐器- 非洲音乐的律动感3. 西方流行音乐- 摇滚乐与流行乐- 迪斯科音乐与嘻哈音乐- 饶舌音乐与电子舞曲以上是2023年高考音乐基础音乐史基础知识点的清单。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将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史的发展脉络与各个时期的音乐特点。
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入学习这些内容,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分析能力。
中国音乐史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和演变1.约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原始音乐a.原始乐器和音乐形式b.原始乐曲的表现形式和功能2.先秦时期的古代音乐a.古代音乐理论的形成与发展b.乐律体系的确立与规范c.宫商律味的制定与运用3.隋唐时期的古代音乐a.隋唐乐府的成立和发展b.乐府文化与古代音乐的关系c.唐代乐舞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二、中国古代音乐的经典与流派1.《乐府诗集》与古代音乐的经典a.《长歌行》和《孔雀东南飞》的创作与演唱b.《离骚》和《文翁赋》的音乐表现形式c.《木兰辞》和《卜算子》的音乐鉴赏与评价2.古代音乐的流派与风格b.北方音乐与南方音乐的特点和风格c.《琵琶行》、《虞美人》等代表性曲目的音乐表现三、中国古代音乐与宗教文化1.佛教音乐的起源与发展a.佛教音乐的宗教功能与表达方式b.佛教音乐在传统音乐中的影响与融合2.道教音乐的形成与特点a.古代道教音乐的起源与发展b.道教音乐的音律和曲调特点c.道教音乐在文化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四、中国古代音乐与社会风貌1.宫廷音乐与贵族社会a.宫廷音乐乐曲的形成与发展b.宫廷音乐家的地位与作用c.宫廷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影响2.农村音乐与民间文化a.农村音乐的种类和特点b.农民音乐家的生活与创作环境c.农村音乐在民族文化中的传承与创新五、中国古代音乐的遗产与传承1.中国古代音乐的遗产a.古代音乐的乐谱和乐器遗存b.古代音乐的记录与文化遗产保护2.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a.古代音乐的现代演绎和创新b.古代音乐的国内外传播与交流c.中国古代音乐的现代价值和意义六、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与变革1.新文化运动与现代音乐的兴起a.新文化运动对音乐思潮的影响b.现代音乐诞生的背景与脉络c.《黄河大合唱》和《茉莉花》的创作与影响2.中国现代音乐的流派和风格a.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流与融合b.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碰撞与创新c.当代作曲家的音乐表现方式和风格七、中国音乐的未来与前景展望1.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a.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和机制b.传统音乐的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创新2.中国音乐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角色a.中国音乐在国际大赛和音乐节中的表现b.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融合与影响3.中国音乐教育的挑战与机遇a.音乐教育的现状与问题b.音乐教育的创新与方向以上提纲仅为参考,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扩展,以确保对中国音乐史的复习全面且系统。
音乐史知识点总结音乐,作为一种跨越时空和文化的艺术形式,拥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音乐不断演变和发展,留下了许多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的知识点。
从古代文明开始,音乐就已经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埃及的音乐与宗教仪式紧密相连,其乐器如竖琴和笛子等具有独特的风格。
古希腊的音乐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强调音乐的教育功能和对情感的表达。
中世纪时期,宗教音乐占据主导地位。
格里高利圣咏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其旋律简洁、庄重,用于教堂的礼拜仪式。
同时,游吟诗人的出现也为世俗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开始摆脱宗教的束缚,更加注重人性的表达。
这一时期的作曲家们在和声、复调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使得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华丽、复杂。
巴赫和亨德尔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巴赫的作品以严谨的对位法和丰富的和声著称,而亨德尔的清唱剧则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追求平衡和清晰的结构。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这一时期的三位巨匠。
海顿的作品充满了幽默和乐观的精神,莫扎特的音乐优美动听,贝多芬则在音乐中展现了强烈的情感和对命运的抗争。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肖邦的钢琴曲充满了诗意和浪漫情怀,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旋律优美动人,瓦格纳的歌剧则具有宏大的场面和深刻的主题。
到了 20 世纪,音乐风格更加多样化。
印象主义音乐如德彪西的作品,注重色彩和氛围的营造;表现主义音乐则强调内心的痛苦和焦虑;爵士乐的兴起带来了全新的节奏和和声观念;而现代音乐则不断突破传统,探索新的声音和表现形式。
除了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乐器的发展也是音乐史中的重要部分。
从古代的简单乐器如骨笛、鼓,到后来的钢琴、小提琴等现代乐器,乐器的演变不仅反映了制作工艺的进步,也推动了音乐创作的发展。
音乐史上还有许多重要的音乐流派和团体。
例如,维也纳古典乐派、民族乐派等。
民族乐派强调运用本民族的音乐元素,展现民族特色和文化。
音乐史复习资料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1.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出土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
2.远古时期的乐舞形式表现为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3.孔子看过乐舞《韶乐》后,给予了“尽善尽美”的评价。
4.“ 巫乐”和“淫乐”是商代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5.周代设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
6.《大武》是颂赞帝王周武王的战功的乐舞。
7.《诗经》可分为三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雅多是贵族文人创作的音乐作品。
8.春秋时期产生了我国最早的计算乐律的方法——三分损益法。
9. 编钟艺术艺术是春秋战国时期乐器最突出的成就。
10.先秦诸子中,孔子提出了“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持有“非乐”观点的则是墨子。
11.李延年根据胡曲《摩诃兜勒》创作的“新声二十八解”,是吸收西域音乐进行创作的最早记载。
12.汉代鼓吹可分为黄门鼓吹、横吹、骑吹和 .短箫铙歌四类。
13.相和歌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
15.南北朝时期,着名的龟兹音乐家苏祗婆曾将龟兹乐律理论传授给长安音乐家郑译。
16.清商乐中,流传在今天湖北江陵一带的民间音乐称为西曲。
17. 歌舞戏是兴起于南北朝末年的一种具备戏曲雏形的艺术形式。
18.《声无哀乐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着名隐士嵇康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
19.唐代最着名的燕乐大曲《霓裳羽衣曲》,相传由唐玄宗李隆基改编。
20.唐代的音乐机构中,隶属于宫廷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梨园。
21.隋代乐工万宝常提出了“ 八十四调”的乐律理论。
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
23.古琴减字谱为唐代曹柔所创。
1.黄帝时的乐舞《咸池》是远古时期一部代表性的乐舞。
(×)2.原始音乐的旋律很发达。
(×)3.远古时期的乐器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4.商代肯定已经存在五声、七声音阶。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建立于商代。
(错)6.五音孔埙最早见于周代。
(×)7.西周时期已出现了转调的理论。
(√)8.“六代乐舞”在周代各类乐舞中地位最高。
(√)9.《诗经》中涉及到的我国古代乐器有28种。
(×)10.《成相篇》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鼻祖。
√)11.先秦道家的音乐主张表现为提倡音乐。
(×)2.相和大曲还没有具备三段式歌舞曲的基本结构原则。
(×)13.“百戏”一词首见于汉代。
(√)14.卧箜篌是从西域传来的乐器。
(×)15.“阮”这一乐器名称是因阮籍善弹此乐器而得名。
(×)6.汉代律学家何承天推算出了“六十律”的乐律理论。
(×)17.琴曲《广陵散》又被称为《聂政刺韩王曲》。
(√)18.北方音乐是清商乐的主要组成部分。
(×)19.蔡琰创作的琴歌《胡笳十八拍》是我国古典音乐文化的一部佳作。
(√)20.京房找到了“管口校正”的规律。
(×)21.曲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
(×)22.民间音乐集中反映了隋唐时期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
(×)23.隋代多部乐中,文康伎是汉族的一种面具舞。
(√)24.参军戏是以讽刺、滑稽为主的戏曲形式。
(√)25.段善本是唐代演奏筚篥的名家。
(×)1.八音:周代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八个类别,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称为“八音”。
八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
这种乐器分类法的产生,表明周代乐器种类的繁多、乐器制造的繁荣,标志着我国古代器乐艺术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阶段。
2.乐府:我国古代的一个管理音乐的机构,设立于秦代,在汉武帝时期发展最为兴盛,至汉哀帝时被裁撤,此后,乐府由盛转衰。
乐府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大规模、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同时对民歌进行加工,改编、创作和填写歌词,以及演唱、演奏等。
后来,“乐府”的含义除了表示音乐机构外,还可表示一种诗体名称,以及包括词曲、戏曲在内的音乐文学。
《碣石调·幽兰》: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用文字谱记录的古琴谱,同时也是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
“碣石调”应是一种曲调形式,“幽兰”则是乐曲表现的内容,当是借喻深山空谷里寂寞的兰花,表现文人不得意的幽怨心情。
4.《秦王破阵乐》:唐代宫廷燕乐的一部着名的乐舞,创作于初唐时期。
这部乐舞产生的背景是:秦王李世民率军击败叛将刘武周后,人们将隋末军中流传的一首歌曲《破阵乐》填入新词,以歌颂李世民的战功。
这部作品在音乐上,以汉族音乐为基础,并吸收了龟兹乐的成分。
1.《周礼·春官·大司乐》载:“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春秋·公羊传》亦载:“天子八,诸公六,诸侯四”。
答:周代统治者从政治到文化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典章制度,他们深知音乐在政治统治中的重要作用,将“礼”和“乐”紧密结合在一起,实行礼乐制度,以此巩固国家统治。
礼乐制的核心是区别等级的规范。
在使用音乐的各方面都有等级森严的规定。
礼乐制把贵族和人民分成许多等级,根据等级地位的不同,规定所施行的礼乐,严格规定各个等级应用音乐的制度,任何人不得随意逾越和破坏(3分)。
如对于乐队的排列和使用乐器的多少,规定王的乐队和使用的乐器,可以排列东西南北四面,诸侯的可以排列三面,卿和大夫的可以排列两面,士的只可以排列一面。
对于舞队所使用的人数和排列的规定则为:王的舞队可由64人组成,诸侯的可由36人组成,卿大夫的可由16人组成,士的只可以由4人组成(3分)。
坐立部伎答:这张图片的左边有3行共12人跪坐着演奏,右边则是3行共12人站立着演奏。
从表演形式上看,分坐、立两种。
此图是对唐代宫廷燕乐中二部伎表演场面的描绘。
二部伎奠定于武则天时期,确立于唐玄宗时期。
二部伎分坐部伎和立部伎。
坐部伎在堂上坐奏,立部伎在堂下立奏(3分)。
坐部伎幽雅抒情、表现细腻,立部伎场面宏伟、气势磅礴。
二部伎中最流行的音乐是以龟兹乐为主,并具有一种西凉乐和中原音乐相结合的崭新风格。
从图中所绘乐器品种来看,其中多数是龟兹乐中常用的乐器,如曲项琵琶、筚篥、腰鼓、竖箜篌等,也包括中原传统的乐器,如琴、横笛等。
其乐器品种,亦展现了二部伎中,以龟兹乐为主,并与中原乐器相结合的特点。
试述大曲在汉唐时期的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答:大曲在汉唐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的发展:1.汉魏的相和大曲和清商大曲。
⑴相和大曲。
汉代的相和歌进一步发展,与舞蹈等因素相结合,构成了汉魏时的相和大曲。
相和大曲最完备的结构包括艳、曲、趋(或乱)3部分。
艳一般用于曲开始,偶尔也用在曲中间,音乐婉转抒情,舞姿优美。
曲为大曲的主体,是多个唱段的连缀,歌唱缓慢,每个唱段之后有间奏,较急促,称“解”,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趋或乱是紧张、急促、热烈的结束部分(艳、趋或乱有的没有)。
这种三段式的大型歌舞曲的基本结构原则,对后来的“清商大曲”乃至隋唐歌舞大曲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和大曲是一种歌唱、舞蹈、器乐相结合的大型歌舞套曲,是汉代宫廷艺术中规模最大、艺术水平最高的艺术形式。
由此进入以大曲作为最有代表性的音乐艺术形式的阶段,持续近千年。
⑵清商大曲。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清商乐的发展,出现了清商大曲。
清商大曲与相和大曲相比,又有新的发展。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引子、歌弦、送歌弦。
引子一般由4至8段器乐曲组成,称“四部弦”或“八部弦”。
歌弦是大曲的主体,以歌为主,器乐伴奏为辅。
送歌弦是若干段器乐曲,也称契或乱(5分)。
2.隋唐的燕乐大曲。
燕乐大曲的基本结构可分为3个部分:①散序:节奏自由,器乐独奏、轮奏或合奏,不歌不舞;②中序、拍序或歌头:入拍歌唱,多为抒情慢板,有器乐伴奏;③破或舞遍:以舞蹈为主,节奏逐渐加快,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燕乐大曲的结构庞大,而且3个部分在音乐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富于变化,是一种很精致、很发达的艺术形式。
隋唐燕乐大曲继承了汉魏相和大曲、清商大曲的传统,并有着更大的发展。
这种有歌有舞、,结构庞大、有复杂的节奏与速度变化的艺术形式,无论在隋唐时期的雅乐、清乐、胡乐,或是在坐、立部伎中,都能见到它的存在。
隋唐燕乐大曲,体现了隋唐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也代表了我国古代歌舞音乐发展的最高水平。
1.酒狂,三国时期,相传为阮籍所作;梅花三弄,唐代,相传为东晋桓伊所作1.《吴越春秋》记录了一首反映远古狩猎活动的古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2.《咸池》是尧时期代表性的乐舞。
3.在节奏、旋律、和声三要素中,节奏是原始音乐的基本因素。
4.据史料记载,夏桀大量使用侈乐,他蓄养的女乐达到了三万人之众。
5.《濩》是歌颂商汤武功的乐舞。
6.河南辉县琉璃阁殷墟出土的埙已经具有 5 个音孔。
7.西周礼乐制对各个阶层的用乐有严格的等级化的规定,“诸侯轩县”指诸侯使用的乐队可以排列三面。
8.周代形成了乐器的科学分类法“ 八音”,这一方法是依据乐器的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的。
9.《诗经》可分为三类不同内容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其中风是《诗经》的精华。
10.《荀子》中的《成相篇》被认为是我国说唱音乐的鼻祖。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是周代建立的。
12.老子所持的音乐观是“ 大音希声”。
年在秦始皇陵遗址出土了一枚错金银钮钟,上有铭文“ 乐府”二字。
14.竖箜篌这一乐器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
15.“阮”这一乐器的得名是因“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善弹此乐器。
16.汉代成书的《礼记·投壶篇》保留了目前所知最早的谱式记载。
17. 《碣石调·幽兰》是目前所见唯一用文字谱记录的琴谱,而中唐曹柔所创的古琴记谱法是减字谱。
18. 蔡琰创作的琴歌《胡笳十八拍》堪称我国古典音乐的一部佳作。
19.南朝乐律学家何承天的“新律”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数学计算对十二平均律的探索。
20. 宫廷燕乐集中反映了隋唐时期音乐文化的最高成就。
21.以颂扬李世民战功为内容的《秦王破阵乐》是创作于初唐时期的一部着名乐舞。
22.唐大曲的基本机构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散序——中序、拍序或歌头——破或舞遍。
23.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是梨园。
1.鲁迅先生发表文章赞同音乐起源于语言的说法。
(×)2.河南舞阳县出土的贾湖骨哨,证明我国音乐文化已有约8000年可考的历史。
(√ )3.远古时期的音乐已经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
(× 4.“巫乐”和“淫乐”是商代音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5.龠这一乐器可能是今天管子的前身。
(×)6.商代的人已经有了绝对音高的概念。
(√)7.音乐华美、艺术性强是雅乐的特点。
(×)8.西周音乐教育的主要对象是民间选拔上来的优秀青年。
(×)9.大司乐是周代礼乐机构春官中的最高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