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文案

  • 格式:doc
  • 大小:397.50 KB
  • 文档页数:2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我国的医疗服务行业发展概述

二、医疗服务市场发展现状

1、需求端:医疗服务需求不断释放

(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释放医疗需求

(2)人口老龄化趋势释放医疗需求

(3)城镇化改变消费习惯释放医疗需求

(4)医保覆盖加大释放医疗需求

2、供给端:医疗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1)医疗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2)医疗服务市场面临的问题

三、新医改政策容目标和发展机遇

1、新医改政策的框架、目标和容

2、新医改政策下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机会

(1)县级医疗市场迎来发展机遇

(2)民营医院迎来市场化发展机会

四、结语

一、我国的医疗服务行业发展概述

我国的医疗机构行业是我国少数未经市场化变革的领域。由于市场化水平低下,医疗体系整体建设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供给结构扭曲,区域市场发展严重不平衡,医疗机构行业整体发展严重滞后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和迅速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满足当年人们日益扩大的医疗需求。

基于以上原因,国家一直在推动新医疗体系改革,迫使医疗服务行业回归公益性,使医疗服务市场需求整体扩容,促进医疗服务体系产业结构的两级化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技术化收入,提升整体盈利能力。预计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在医保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化不断推进和中国老龄化对市场需求的促进推动,将维持高发展速度。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和新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将会发生结构变化,医院的收入结构和成本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变化,现有医疗格局将会发生改变,县级医疗市场和民营医院行业将会是值得关注的发展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医疗服务功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医疗行业飞速发展。国目前三级医院 1400 家、二级医院8000 家,一级医院接近14000家。2011-2013年中国医院数量实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而2005-2010年仅为2.26%。2012年全国总诊疗人次69亿人次,同比增长10%;医院诊疗人次25亿人次,同比增长12%。2011-2013

年中国医院行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6%,预计2014-2017年仍能保持20%以上增速,至2017年可达40664亿元。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多年以来一直保持近20%增长,我国2013年卫生费用总支出达到3万余亿,预计2020年中国医疗卫生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市场潜力巨大。

二、医疗服务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的医疗服务行业,与教育、文化、广电、科学研究、体育和社会服务一并属于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即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目前在我国,医疗服务业主要是一种由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综合财政计划紧密相关。在我国的医疗体制下,由政府引导的医疗

制度的变化,是促进医疗供求变化的重要原因。

医疗服务市场是指以医疗服务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为核心,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医疗机构)给医疗服务的消费者(病患)提供医疗服务的关系。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市场供需关系严重不对称,不断增加的医疗服务需求和现有体制结构下有限的医疗服务供给能力的不匹配情况,亟待改变:

表:我国医疗供需发展严重不平衡:

1、需求端:医疗服务行业需求不断释放

医疗服务市场有调节和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的作用,人口的增长、就诊率的上升、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等客观因素都促使医疗需求增加。

由于以下原因,目前对中国的医疗市场需求不断得到释放:

(1)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服务需人类的基本需

求之一,具有明显的刚性消费特征。在一国居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中,医疗服务需求通常会优先得到满足。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服务需求的刚性特征。我国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了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持续发展。

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公布,2013年我国国生产总值56,8845亿元,人均名义GDP约为41908元人民币,实际GDP5155。09元,环比增长7.2%。2011年-2013年,我国的名义GDP年均增速14.4%,实际年均增速10.0%,美元GDP年均增速17.0%。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不断上升,人民对医疗服务需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的水涨船高,使得之前没有被激发的医疗需求开始逐步释放。

(2)中国人口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据统计,从1950年到预估的2050年,中国的人口金字塔结构中,65岁以上老年人的占比不断扩大。19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仅为4.9%,到2007年这一比例升至21.5%,而到2050年,预计这一比例将达到39.6%。老年人免疫力较低、器官老化较快,发病率较高。24岁后,人口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1993年我国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为25%,为其他各年龄阶段平均患病率的1.87倍,2008年数据老年人患病率提高为46.5%,为其他各年龄阶段的2.88倍,两周时间每两个老年人几乎就有一个人生病。经济的发展,工业、环境、城市化等因素下老年人患病率将持续提高。(3)城镇化改变消费习惯。我国是世界第2大经济实体,但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远低于美国的80%、日本的70%。2013年末,中国

大陆总人口13,607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7,3111万人,城镇化率为53.73%,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我国常住人口53.7%的城镇化率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目前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2%,而中部、西部地区分别只有48.5%、44.8%。

国民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每1%的乡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将使居民消费总额提高0.19-0.34个百分点。城镇与农村居民在医疗方面的消费差异巨大。城镇化的过程是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也是被城镇化人口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进而释放巨大医疗需求潜力的过程。在我国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居民对医药健康的需求逐渐向城镇居民看齐。1978-2013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新增城镇人口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4)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医保普及度增加

(1)农村医疗保险——新农合

新农合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我国的“新农合”从2003 年起在部分县市开始试点,截至到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新农合的全部覆盖。2013年,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02亿人,参合率达到99%。实际人均筹资达到370元。2012年新农合的补偿收益人次达到17.45亿人次,占全国总诊疗人次的27.82%,占各医院诊疗人次的77.25%。新农合诊疗量占县级医院诊疗量的60%左右。并且过去3年县级医院保持20%-30%的收入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