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41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文章目录*一、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二、哪些糖尿病病人要用胰岛素治疗*三、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要注意什么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指南1、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第一个阶段: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进行治疗却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时,可在服用降糖药的基础上,于晚餐前或临睡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或长效基础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以提高基础胰岛素的水平,从而可更好地控制血糖。
该治疗方案虽然只需患者每天注射一次胰岛素,却能使患者安全有效地控制住血糖。
2、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第二个阶段:每天注射两次预混胰岛素该治疗方案主要可供采取第一个阶段的治疗方案无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
该类患者应先停用口服降糖药,然后改为每天早晚各注射一次70/30或50/50预混胰岛素,以使三餐后的血糖和夜间的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
3、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第三个阶段:每天注射四次胰岛素该阶段属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强化治疗阶段,其具体的治疗方案是:于早餐、中餐和晚餐前各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于临睡前再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
虽然糖尿病患者在该阶段的治疗中注射胰岛素的次数增多了,但这种治疗方法更符合人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规律。
糖尿病患者在三餐前使用短效胰岛素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在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进行治疗可维持住基础胰岛素的水平,从而可达到良好地控制血糖、防止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4、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糖尿病患者经医生选用适宜自己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后,须选用最佳的注射部位,一般胰岛素采用专用胰岛素注射笔皮下注射方式,可供选择的注射部位有双上臂外侧(即三角肌处),双侧大腿前或前外侧,脐周腹壁周围(须避开肚脐5公分),注射胰岛素时可捏起皮肤,这样可保证在皮下注射,注射完毕后在注射部位停留6秒钟,以使药液可充分吸收,避免药液外渗,因局部反应可出现皮下硬结、脂肪萎缩、局部红肿等,故胰岛素注射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点之间要相距2公分以上。
胰岛素使用指南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1、胰岛素应用适应症1、1型糖尿病2、2型糖尿病1、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2、口服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3、处于应激状态时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5、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6、老年2型糖尿病,消瘦明显、营养不良或精神抑郁3、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4、某些继发糖尿病5、临床类似2型糖尿病但血液ICA或ADA阳性6、临床暂时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2、胰岛素使用原则1、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三餐后的高血糖;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控制基础和空腹血糖2、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剂量分配原则:早>晚>午3、开始注射胰岛素宜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初始剂量宜小,以免发生低血糖4、全日胰岛素剂量>40U者一般不宜一次注射,应分次注射5、长效胰岛素与短效动物胰岛素混合使用时,短效胰岛素剂量应大于长效胰岛素的剂量6、调整胰岛素用量应参考临床症状与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定凌晨3时血糖及尿糖水平7、调整胰岛素剂量不要三餐前的剂量同时进行,应选择餐后血糖最高的一段先调整,若全日血糖都高者应先增加早、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剂量8、每次增减胰岛素以2---6U为宜,3---5天调整一次9、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应个体化10、尽量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11、当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与短效胰岛素同时使用时,应分别使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并注射在不同的部位3、胰岛素治疗方案(一般需10----20d完成如下过程:1、初始剂量的选择2、餐前剂量分配3、剂量缓慢调整4、最终治疗量)。
正常人每日胰岛素分泌量为24----32U,空腹平均分泌0.5---1U/h,进餐后分泌水平上升为基础值的8----10倍,高达1.5---4U/h,因此将24U作为胰岛素的基础量,餐后作为追加量。
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开始必须用普通胰岛素,经反复调整满意后,为减少注射次数需配合NPH或PZI,正规胰岛素与N混合后,各自起作用,与P混合后剂量比例发生变化。
18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指导蒋寅473000河南南阳市医专一附院急诊科doi :10.3969/j.issn.1007-614x.2013.02.012摘要目的:评价对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的效果。
方法:在临床上对1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用药指导,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进行用药指导后,患者血糖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水平,从而降低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地发生。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用药指导,治疗效果满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用药指导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5大综合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15例糖尿病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胰岛素用药指导,并取得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011 2012年收治糖尿病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45 75岁,重度2例,中度13例,均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并进行用药指导,好转14例(93%),死亡1例(6.7%)。
用药指导药物知识:①适应证:适用于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病情重,口服降糖药疗效差、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感染,大手术后、妊娠和分娩时[1]。
②制剂类型:按起效时间快慢和维持时间长短,胰岛素制剂分为速效、中效和长效三类。
我国常用制剂有每毫升含40U 和100U 两种规格,使用时应注意。
③使用原则:使用胰岛素必须强调个体化,并随病情而增减。
一般用法是普通胰岛素从小剂量(4 8U )开始,然后根据餐前尿糖(餐前1小时排空膀胱,在餐前半小时留取尿检查)变化调整剂量,直到尿糖为(+)或转为阴性。
病情控制后,可继续用普通胰岛素维持。
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2岁以下幼儿,老年患者,已有晚期严重并发症者不宜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
用药观察:①低血糖反应: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
一般由于体力活动过大度偶因饮食太少、减量或胰岛素剂量过大。
表现为出汗、颤抖、心悸、心率加快、面色苍白、饥饿、肌凉震颤、精神不振、思维迟钝、视物不清、步态不稳甚至昏迷[2]。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1、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1、胰岛素的适应证:1)1型糖尿病的替代治疗。
2)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及乳酸酸中毒。
3)控制糖尿病病人手术期、妊娠期及分娩期的血糖。
4)糖尿病病人并发急性感染时。
5)糖尿病病人合并结核。
6)糖尿病病人有肝、肾疾病及功能不全。
7)2型糖尿病病人对口服降糖药无效。
2、胰岛素需要量:在生理性基础状态下,胰岛素分泌大约是1U/h,在进食后高血糖刺激下,约5U/h(包括基础状态的1U。
一般开始胰岛素用量0.2-1.0/kg.d,由于个体间所需胰岛素剂量较大,初始量一般偏于保守,约0.4U/kg左右,3天后根据血糖反应调整剂量,每次加减2-4U。
3:胰岛素剂型的选择:种类发生作用时间高峰时间持续时间给药途径超短效15min 1h 3h短效胰岛素0.5-1h 2-3h 4-5h 皮下、静脉中效胰岛素2-3h 4-6h 8-12h 皮下长效胰岛素3-6h 14-20h 24-36h 皮下(注:我院目前多用诺和公司产品)4、用法:胰岛素应皮下注射,一般餐前15-30分钟注射。
1)短效胰岛素:由于短效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消失也快,刚开始胰岛素注射时,多选用每天3或4次短效胰岛素注射,当血糖控制满意时,再换用混合胰岛素制剂。
短效胰岛素是将全天的用量分成3份,早餐前略多,午餐前略少,晚餐前为全天1/3左右,如30U/d,可分配为早12U、中8U、晚10U。
2)混合胰岛素: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不方便,可改用混合胰岛素,如30R(短效:中效=30:70)和50R(短效:中效=50:50),将全天胰岛素量分为3份,早餐前注射2/3,晚餐前1/3,根据注射后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3)短效换混合算法:30R=R×(0.6-0.8)(早餐前2/3,晚餐前1/3)如短效R早12U、中8U、晚10U换30R:(12+8+10)×0.6=18U(早:18×2/3=12U,晚18×1/3=6U。
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解读2024版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是针对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一项指导性文件,旨在提供科学、规范和安全的注射技术,以确保糖尿病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2024版的指南是基于最新的糖尿病治疗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更新的指南。
指南首先介绍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分类,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特点和治疗需求。
随后,指南对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注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读。
指南强调了正确使用注射设备的重要性。
包括选择合适的注射器、针头规格和注射剂量,并且指南提供了如何正确操作和保养注射设备的详细步骤。
对于注射部位的选择,指南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和建议。
例如,指南推荐在腹部或大腿的皮下脂肪组织注射胰岛素,因为这些部位在吸收胰岛素时的效果更好。
指南还提到了一些不适合注射的部位,如靠近关节、淤血的区域等。
指南还详细介绍了注射技术的操作要点。
首先,患者需要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和无菌,并且在每次注射前要更换注射针头。
其次,注射时需要保持固定和稳定的姿势,避免突然移动或用力注射,以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
此外,指南还提示患者轮换注射部位,以避免一个部位反复注射导致的皮下脂肪组织变薄。
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胰岛素注射剂量的计算和调整。
指南提供了详细的计算方法,以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同时,指南还给出了胰岛素剂量调整的建议,以适应血糖水平的变化。
指南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在指南的最后,还强调了患者教育的重要性。
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提供相关的胰岛素注射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和安全地进行自己的胰岛素注射。
总而言之,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24版的更新主要是基于最新的糖尿病治疗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旨在提供更为科学、规范和安全的注射技术指导。
通过正确地使用注射设备、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以及进行合理的剂量计算和调整等,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指南最新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方案指南第一部分:胰岛素治疗基础知识(2500字)1.1 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概述(500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
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一环。
1.2 胰岛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1000字)胰岛素可分为长效胰岛素(基础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进食时胰岛素)。
胰岛素通过结合胰岛素受体,促进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1.3 胰岛素治疗的指征和禁忌症(1000字)胰岛素治疗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分泌严重缺乏或胰岛素抵抗较高的情况下。
禁忌症包括严重低血糖、过敏症和妊娠期糖尿病等。
1.4 胰岛素的剂型和用法(1000字)胰岛素剂型包括注射剂、喷雾剂和胶囊剂。
注射剂是最常用的形式,可以通过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
用法应根据病情和胰岛素种类来确定。
第二部分:胰岛素治疗方案(2500字)2.1 长效胰岛素治疗(1000字)长效胰岛素主要用于基础胰岛素治疗,可以提供全天的血糖控制。
具体用法包括剂量调整、注射部位选择和使用时机等。
2.2 进食时胰岛素治疗(1000字)短效胰岛素用于模拟胰岛素分泌响应,补充进食后胰岛素分泌的不足。
治疗方案包括饭前、饭后或混合使用胰岛素,剂量和用法要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来确定。
2.3 胰岛素泵治疗(500字)胰岛素泵是一种便携式装置,可以持续输注胰岛素。
适用于需要密切血糖监测和调整的病人,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第三部分:胰岛素治疗监测与调整(2500字)3.1 血糖的监测(1000字)血糖监测是胰岛素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调整胰岛素剂量。
监测方法包括家庭血糖监测仪、连续血糖监测仪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等。
3.2 胰岛素剂量调整(1000字)胰岛素剂量应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和患者的反应来调整。
剂量的调整需要考虑病情、饮食和运动等因素。
3.3 胰岛素治疗的并发症与处理(500字)胰岛素治疗可能出现低血糖和皮下脂肪增生等并发症。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方案胰岛素(ri)强化治疗方案:基础ri生理分泌为每小时0.5~1.0u,可调节整个夜间和三餐间的血糖,足以避免发生酮症酸中毒,进餐后营养物质刺激ri第一时相的急性分泌,继以持续全部餐后高血糖期的第二时相分泌。
每餐后大约分泌5~8u胰岛素,并于血糖降到餐前水平后又降到基础分泌量。
①每日4次注射是完全模拟胰岛素生理分泌的治疗方案,包括睡前注射中效ri以模拟生理性基础分泌。
三餐时注射短效ri以模拟生理性餐后分泌,其优点是进餐时间随意,低血糖发作减少,hba lc水平改善,应用和剂量调节均简单,病人的顺应性好,这是最有效、最容易进行剂量调节的方案。
因为ri笔注射疼痛减轻,应用方便,使4次注射得到广泛应用。
②每日3次注射ri,某些病例的夜间基础ri分泌能力在白天不能恢复,则3次注射中必须有1次是睡前注射中效ri,而每日3次注射ri后大多数病人的白天葡萄糖毒性得到消除,疗效等于每日4次注射。
ri非强化治疗方案:即每日1~2次ri注射,适合2型糖尿病午餐前注射ri,以便病人白天外出工作、学习、娱乐。
必然出现高血糖时段,需要加服口服降糖药,因此采用ri和口服药联合治疗;每日1次注射,其方案是睡前基础ri联合白天口服降糖药,即著名的bido治疗方案,此方案治疗的对象包括:①久治病人,饮食和运动治疗联合白天1~2种口服降糖药物,有效治疗一段时间后,血糖转而不能达标者。
②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人,空腹和餐后血糖增高均比较明显,提示存在葡萄糖毒性。
每日2次注射方案:早餐前预混ri,晚餐前预混ri;早餐前预混ri+睡前中效ri;早餐前预混ri+晚餐前短效ri;早餐前短效+晚餐前短效;早餐前短效+晚餐预混。
ri剂量起始剂量:当不存在酮症酸中毒、应激和疾病时,ri应从小剂量开始,可以设定0.25u每千克体重24小时,大约全天12~20u作为开始剂量,短效ri的三餐分配是:早餐前最多,午餐前最少,晚餐前居中,需使用较大剂量30r或50r预混制剂时,宜2/3早餐前注射,1/3晚餐前注射。
常用胰岛素使用说明常用胰岛素使用说明一、甘精胰岛素Insulin Glargine (来得时)长效胰岛素【用法和用量】一日傍晚注射1次,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胰岛素需要量。
皮下注射起效时间为1.5小时,较中效胰岛素慢,有效作用时间达22小时左右,几乎没有峰值出现,作用平稳。
【制剂与规格】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3ml: 300U。
【详细说明】本品是胰岛素类似物。
具有长效作用,应该每天一次在固定的时间皮下注射给药。
必须个体化对预期的血糖水平,以及降血糖药的剂量及给药时间进行确定及调整。
当患者体重或生活方式变化、胰岛素给药时间改变或出现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时可能需要调节剂量。
应谨慎进行任何胰岛素剂量的改变并遵医嘱。
注射装置剂量调整幅度是2IU,最大的单次注射剂量为40IU。
甘精胰岛素的用药剂量应因人而异。
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将甘精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一起使用。
从其他胰岛素治疗改为甘精胰岛素治疗:从其他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改为甘精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时,可能需改变基础胰岛素的剂量并调整其他同时使用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加用的普通胰岛素或快速作用胰岛素类似物的注射剂量和时间或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
为了减少夜间和清晨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将原来采用每天注射两次NPH (中效胰岛素)胰岛素的患者,改为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时,在变更治疗的第一周,其每天基础胰岛素的用量应减少20%〜30%。
在第一周减少基础胰岛素用量期间,有些患者可能需在进食时代偿性地加用胰岛素,此后的治疗方案应因人而异。
因有抗人胰岛素抗体而用大剂量胰岛素的患者,和其他胰岛素类似物一样,改用甘精胰岛素后可能对胰岛素反应会增加。
换用及开始用甘精胰岛素的最初几周,应密切监测代谢改变。
随着代谢控制的改善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可能需进一步调整剂量方案。
如果患者的体重或生活方式有改变,或出现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况,也需调整剂量及时间用法:。
糖病人的胰岛素使用指南剂量调整和注射技巧糖尿病人的胰岛素使用指南:剂量调整和注射技巧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药物。
正确的胰岛素使用方法对于糖尿病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的指南,包括剂量调整和注射技巧。
一、胰岛素剂量调整1. 首先,准确计算胰岛素剂量。
胰岛素的剂量需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体重、年龄、代谢率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一般来说,每日总剂量为0.5-1.2单位/公斤体重,其中短效胰岛素用于餐前注射,长效胰岛素用于控制基础血糖。
2. 紧密监测血糖水平。
胰岛素使用后,患者需监测血糖水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剂量。
监测血糖最好在饭前2小时、饭后2小时和睡前进行,确保获得全天的血糖变化情况。
3. 餐前和餐后剂量调整。
如果血糖在饭前低于4.0 mmol/L或餐后低于6.0 mmol/L,可以适当减少胰岛素剂量。
血糖在饭前高于7.0mmol/L或餐后高于10.0 mmol/L,可能需要增加胰岛素剂量。
4. 注意胰岛素的稳定性。
胰岛素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温度、光线和震动的影响而失去活性,因此应将胰岛素存放在冰箱中,避免暴露于阳光下,并避免运动或剧烈震动时注射胰岛素。
二、胰岛素注射技巧1.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常见的注射部位包括腹部、上臂前侧、臀部和大腿前侧。
鼓励患者轮流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部位频繁注射。
2. 注射前准备工作。
用皂水洗手,并使用酒精棉球清洁注射部位。
使用新鲜的胰岛素笔或注射器,并检查胰岛素液体的清澈度和过期日期。
3. 技巧正确注射。
挤捏注射部位的皮肤,然后在45度或90度角下将针头插入皮下脂肪组织中,慢慢注射胰岛素。
注射完成后,用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避免药液外溢。
4. 注射部位轮换。
为了避免皮下脂肪组织受损和产生局部皮肤问题,鼓励患者轮换注射部位。
可以使用注射日记或图表来记录每次注射的部位,以确保合理的轮换。
5. 学会糖尿病应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