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服服务器虚拟化asv操作步骤
- 格式:pdf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26
aSV3.x版本数据备份功能简介aSV备份简介备份概念以下概念对理解备份概念至关重要:1、异地备份:不在虚拟机所在的存储位置进行备份。
(1)完全备份:每次对数据进行完整的备份。
当发生数据丢失的灾难情况时,完全备份无需依赖其他信息,即可实现100%数据恢复,其恢复时间最短且操作最方便;(2)增量备份:只有那些在上次完全备份或者增量备份后被修改了的文件才会被备份。
优点是备份数据量小,需要的时间短,缺点是恢复的时候需要依赖之前的备份记录,出问题的风险较大;2、本地备份:在虚拟机所在存储位置备份。
在虚拟机所在存储打一个快照,这样速度很快,但是如果虚拟机镜像损坏了将是不可恢复的。
备份内容在aSV环境中,备份的内容主要为虚拟机数据,主要包括虚拟机磁盘,配置文件等等。
与物理机类似,虚拟机数据也必须进行定期的备份已防止人为或技术错误造成数据的损坏和丢失。
aSV备份特点在集群中对需要备份的虚拟机开启备份功能,为虚拟机选择备份的位置,支持将虚拟机备份到另外的主机或者外部存储当中。
●支持增量备份,除第一备份需要备份完整的数据外,后面的备份只会备份用户修改过的数据,减少备份过程中对主机的影响及对网络的影响,使备份更快并且对当前业务的影响最小。
●支持虚拟机热备份,备份过程中虚拟机无需关机,备份过程中用户使用虚拟机不受影响。
●支持自动定时备份,可以在晚间备份减少对用户的影响。
●支持备份到外部存储备份以及没有外部存储情况下集群主机间互相备份●支持定义新增虚拟机的备份行为,后面新增的虚拟机用户无需再一台台配置备份策略。
●备份后可以迅速恢复备份记录中某一个备份点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恢复到最近一次备份。
●提供自动选择最优备份位置功能,根据当前该主机上的磁盘空间以及已有的备份数量计算出一个最优的备份位置,无需用户选择。
还原和灾难恢复当主机出现故障或者主机上的虚拟机出现问题无法启动时,可以通过恢复备份来挽回数据,避免损失。
恢复备份过程需要管理员在控制台上面操作,恢复时可以指定恢复的位置。
深信服服务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是一种将一个物理服务器划分为多个虚拟服务器的技术。
深信服服务器虚拟化(DeepSec Server Virtualization)是深信服推出的一款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基于深信服的虚拟化技术,提供了强大的虚拟化功能和可靠的性能。
本文档涵盖了深信服服务器虚拟化的各个方面,并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说明。
1、概述1.1 虚拟化的定义1.2 深信服服务器虚拟化的优势1.3 深信服服务器虚拟化的应用场景2、架构设计2.1 物理服务器规划2.2 虚拟服务器规划2.3 网络规划2.4 存储规划3、安装和配置3.1 系统要求3.2 安装深信服服务器虚拟化软件 3.3 配置虚拟服务器3.4 配置网络连接3.5 配置存储4、管理和监控4.1 虚拟服务器管理4.2 资源调度和负载均衡4.3 监控和报警4.4 虚拟机迁移和备份5、故障恢复和灾备5.1 备份和还原5.2 灾备方案5.3 故障恢复策略6、安全性6.1 虚拟服务器安全6.2 访问控制6.3 安全审计7、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配置文件示例、操作指南、技术规格等。
请参考附件部分获取详细信息。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虚拟化:指将计算资源分隔成多个逻辑部分,并通过虚拟化软件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管理。
2、服务器虚拟化:将物理服务器划分为多个虚拟服务器的技术。
3、资源调度:根据虚拟机的需求,动态分配和释放物理资源。
4、负载均衡:将工作负载均匀地分布到多个物理服务器上,提高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5、安全审计:对虚拟服务器进行审计,记录和分析系统的安全事件。
深信服超融合配置指南适用版本 HCI 5.0 r1文档版本 0.1发布日期 2016年7月深信服科技有限公司■版权声明本文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深信服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
任何个人、机构未经深信服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的任何片断。
目录深信服超融合配置指南 (1)1.硬件准备 (2)1.1.硬件条件检查 (2)1.2.非一体机硬件配置 (3)2.准备工作 (6)2.1.工具准备 (6)2.2.安装环境检查 (7)3.一体机初始化 (7)3.1.修改默认IP地址 (7)4.非一体机安装系统 (8)4.1.刻录ISO镜像 (8)4.2.安装HCI软件 (10)5.集群配置 (14)5.1.授权激活 (14)5.2.配置集群IP (16)5.3.添加主机 (16)6.虚拟存储初始化 (17)6.1.配置存储通信网口 (18)6.2.配置副本和磁盘 (20)6.3.配置探测IP (23)7.数据通信口配置 (23)8.物理出口配置 (24)9.版本升级 (25)1.硬件准备1.1.硬件条件检查aServer一体机默认包含1块SSD系统盘(已预装超融合软件),1块Intel企业级SSD 缓存盘,以及2块以上SATA/SAS数据盘。
使用非一体机/第三方服务器安装超融合时,要求每台主机硬件必须满足以下最低配置要求。
建议选用标准的机架式服务器硬件,避免选用桌面PC硬件。
使用的硬盘必须为企业级硬盘,禁止使用桌面硬盘代替。
如果需要使用虚拟存储功能,则每台主机除系统盘以外,还必须配置至少1块240GB以上的企业级SSD固态硬盘(需要支持TRIM/Discard指令)作为缓存盘,以及若干块1TB以上的企业级HDD机械硬盘(转速大于等于7200RPM)作为数据盘。
如果有RAID卡,则建议选配支持JBOD/Non-Raid直通的RAID卡,支持TRIM指令透传。
深信服超融合配置指南适用版本HCI 5.2版本文档版本2.0发布日期2016年11月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深信服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
任何个人、机构未经深信服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的任何片断。
修订历史编号 修订内容简述 修订日期 修订前版本号 修订后版本号 修订人 批准人修改格式2016.11V1.0 V2.0 阳倩注:修订历史记录本文档提交时的当前有效的基本控制信息,当前版本文档有效期将在新版本文档生效时自动结束。
文档版本号小于1.0 时,表示该版本文档为草案,仅供参考。
■ 版权声明目录第1章硬件准备 (5)1.1硬件条件检查 (5)1.2非一体机硬件配置 (6)1.2.1BIOS设置 (6)1.2.2RAID卡设置 (9)第2章准备工作 (10)2.1工具准备 (10)2.2安装环境检查 (11)第3章一体机初始化 (11)3.1修改默认IP地址 (11)第4章非一体机安装系统 (12)4.1刻录ISO镜像 (12)4.2安装HCI软件 (14)第5章集群配置 (20)5.1授权激活 (20)5.2配置集群IP (21)5.3添加主机 (22)第6章虚拟存储初始化 (23)6.1配置存储通信网口 (24)6.2配置副本和磁盘 (26)6.3配置探测IP (29)第7章数据通信口配置 (29)第8章物理出口配置 (30)第9章版本升级 (31)第1章硬件准备1.1硬件条件检查aServer一体机默认包含1块SSD系统盘(已预装超融合软件),1块Intel 企业级SSD缓存盘,以及2块以上SATA/SAS数据盘。
使用非一体机/第三方服务器安装超融合时,要求每台主机硬件必须满足以下最低配置要求。
建议选用标准的机架式服务器硬件,避免选用桌面PC硬件。
使用的硬盘必须为企业级硬盘,禁止使用桌面硬盘代替。
深信服服务器虚拟化1.引言1.1 目的1.2 范围1.3 定义2.虚拟化概述2.1 虚拟化的概念2.2 虚拟化的优势2.3 虚拟化的分类①硬件虚拟化②容器虚拟化③网络虚拟化④存储虚拟化3.深信服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3.1 产品介绍①产品名称②主要特性3.2 架构设计①软件架构②硬件架构3.3 功能模块①虚拟机管理②资源调度和监控③虚拟网络管理④存储管理4.部署步骤4.1 系统要求4.2 安装准备4.3 安装步骤①安装服务器操作系统②配置网络环境③安装深信服服务器虚拟化软件4.4 配置和管理虚拟机①创建虚拟机②配置虚拟机网络③管理虚拟机资源④监控虚拟机性能5.故障排除与技术支持5.1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5.2 技术支持渠道5.3 工具和资源6.附件6.1 安装指南附件6.2 配置手册附件6.3 故障排除手册附件附件:1.安装指南附件2.配置手册附件3.故障排除手册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虚拟化:将一个物理资源划分为多个虚拟资源的技术,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
2.硬件虚拟化:将物理服务器利用虚拟化技术划分为多个虚拟机实例运行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3.容器虚拟化:在操作系统级别通过隔离的进程空间运行多个应用实例,共享同一个操作系统内核。
4.网络虚拟化:虚拟化网络资源,将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逻辑网络,并使其能够相互隔离和通信。
5.存储虚拟化:对物理存储资源进行虚拟化,使其能够被多个虚拟机共享和管理。
SANGFOR VDC 4.1用户手册2015年3月目录SANGFOR VDC 4.1用户手册 (1)声明 (6)前言 (7)手册内容 (7)本书约定 (7)图形界面格式约定 (7)各类标志 (7)技术支持 (8)致谢 (8)第1章VDC设备的安装 (9)1.1. 环境要求 (9)1.2. 电源 (9)1.3. 产品外观 (9)1.4. 配置与管理 (10)1.5. 设备接线方式 (10)第2章控制台的使用 (12)2.1. 登录WebUI配置界面 (12)2.2. 运行状态 (13)2.2.1. 系统状态 (14)2.2.2. 在线用户 (17)2.2.3. 告警日志 (18)2.2.4. 终端服务 (21)2.2.5. 虚拟化平台状态 (24)第3章系统设置 (25)3.1. 系统配置 (25)3.1.1. 序列号管理 (25)3.1.2. 日期与时间 (27)3.1.3. 控制台配置 (28)3.1.4. 设备证书 (29)3.1.5. 邮件服务器 (31)3.1.6. Syslog (32)3.1.7. SNMP (33)3.2. 网络配置 (34)3.2.1. 部署模式 (34)3.2.2. 多线路 (38)3.2.3. 路由设置 (42)3.2.4. HOSTS (44)3.3. 接入选项 (46)3.3.1. 客户机 (46)3.3.2. VDI Client (48)3.3.3. 内网域名解析 (53)3.3.4. 单点登录设置 (55)3.4. 登录策略 (57)3.4.1. 登录策略 (57)3.4.2. 模板管理 (60)3.4.3. 图标管理 (63)3.5. 传输优化 (64)3.5.1. 远程应用优化 (64)3.5.2. 传输优化 (65)3.5.3. Flash重定向 (68)3.6. 时间计划 (69)3.7. 管理员账号 (72)3.8. 集群部署 (76)3.8.1. 集群中的各元素定义与简介 (76)3.8.2. 集群的主要特性 (77)3.8.3. 部署方式 (79)3.8.4. 集群部署设置 (82)3.8.5. 集群部署状态 (84)3.8.6. 集群在线用户 (84)第4章VDI设置 (86)4.1. 虚拟化平台管理 (86)4.1.1. 虚拟化平台控制器 (86)4.1.2. 虚拟机管理 (87)4.2. 客户机管理 (90)4.3. 服务器管理 (91)4.3.1. 新增资源服务器 (94)4.3.2. 新增存储服务器 (98)4.4. 用户管理 (100)4.4.1. 新建用户组 (101)4.4.2. 新建用户 (110)4.4.3. 高级搜索 (122)4.4.4. 特征码管理 (125)4.4.5. 导入用户 (128)4.4.6. 其他操作 (140)4.4.7. 查看资源 (153)4.5. 资源管理 (154)4.5.1. 资源组 (154)4.5.2. 远程应用 (157)4.5.3. 远程桌面 (161)4.5.4. 共享桌面 (162)4.5.5. 独享桌面 (164)4.5.6. 资源排序 (171)4.6. 角色授权 (173)4.6.1. 新建角色 (173)4.6.2. 生成权限报告 (178)4.7. 认证设置 (181)4.7.1. 主要认证 (182)4.7.2. 辅助认证 (209)4.7.3. 认证选项设置 (224)4.8. 策略组管理 (229)4.8.1. 账号控制 (233)4.8.2. 独享桌面 (235)4.8.3. 远程应用与共享桌面 (236)4.9. 端点安全 (239)4.9.1. 端点安全规则 (240)4.9.2. 端点安全策略 (252)4.9.3. 内置规则库升级 (260)第5章防火墙设置 (263)5.1. 服务定义 (263)5.2. IP组定义 (264)5.3. 过滤规则设置 (265)5.4. NA T设置 (269)5.4.1. 代理上网设置 (269)5.4.2. 端口映射设置 (271)5.4.3. IP MAC绑定设置 (272)5.4.4. HTTP端口设置 (274)5.4.5. URL组设置 (275)5.4.6. 外部服务组设置 (276)5.4.7. 用户上网权限设置 (280)5.5. 访问监控 (283)5.5.1. 流量排名 (283)5.5.2. 访问记录 (283)5.6. 防DOS攻击 (284)5.7. QOS级别设置 (285)5.8. QOS上传规则设置 (286)5.9. QOS下载规则设置 (287)第6章系统维护 (289)6.1. 日志查看 (289)6.2. 配置备份/恢复 (292)6.3. 重启/重启服务/关机 (294)6.4. 系统更新 (295)第7章客户端使用 (297)7.1. 环境要求 (297)7.2. 典型使用方法举例 (297)第8章案例集 (307)8.1. 部署配置案例 (307)8.1.1. 网关单线路模式部署 (307)8.1.2. 网关多线路模式部署 (309)8.1.3. 单臂单线路模式部署 (313)8.1.4. 单臂多线路模式部署 (315)8.2. 系统路由案例 (317)8.3. 虚拟门户配置案例 (319)8.4. 负载均衡集群部署案例 (322)8.4.1. 网关模式部署集群 (322)8.4.2. 单臂模式部署集群 (324)8.4.3. 网关模式多线路集群部署 (326)8.4.4. 单臂模式多线路集群部署 (329)8.5. 新建用户配置案例 (332)8.6. 资源配置案例 (335)8.6.1. 远程应用配置案例 (335)8.6.2. 远程桌面配置案例 (345)8.6.3. 共享桌面配置案例 (348)8.6.4. 独享桌面配置案例 (352)8.7. 外部认证配置案例 (356)8.7.1. 结合第三方CA实现数字证书认证 (356)8.7.2. CA中心映射规则配置案例 (359)附录一: SANGFOR设备升级系统的使用 (365)附录二:使用U盘恢复网络配置和密码 (374)使用U盘恢复网络配置 (374)使用U盘查看网口配置 (374)使用U盘恢复控制台密码 (375)注意事项 (375)声明Copyright © 2013深圳市深信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及其许可者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aSV软件安装和初始化配置指导书1.1.aSV安装说明1.1.1.最低硬件要求CPU:支持x64与Intel®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VT-x)内存:4GB硬盘:55GB主板:开启VT(VT-x)功能1.1.2.U盘烧录ASV安装镜像所需使用的软件:UltraISO制作过程:首先插入U盘,然后按下面的步骤做1)打开软件UltraISO2)加载aSV的iso,然后选择需要刻盘的iso文件。
3)加载iso之后如下所示(文件名以当前下载镜像名为准,此处仅为参考)4)然后点击启动---写入硬盘映像5)勾上刻录完成后校验。
然后点击“写入”,其他默认就行了。
完成后返回把U盘拔出即可。
1.1.3.安装ASV1)服务器中,在bios里开启vt技术支持,实例如下(注意每款主板不一样,大同小异)2)服务器插入刻录好的U盘,启动服务器进入BIOS,设置U盘启动优先启动重启服务器,系统进入启动界面,按“ENTER”键,开始安装!默认使用【安装虚拟化管理平台(aSV)】-->【格式化安装】3)点击【同意】,会检测服务器的硬件和BIOS设置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注:aSV只支持Intel架构的CPU。
如为AMD架构,则会退出安装。
4)选择磁盘作为aSV系统盘,选择【确定】开始格式化安装注:1、系统盘容量>55GB2、安装将格式化系统盘5)安装将格式化系统盘,输入“format”确认格式化,选择【确定】继续格式化安装;选择【取消】重新进入选择磁盘界面。
6)进入磁盘测速页面。
选择【是】进行测速,【否】跳过测速继续安装。
7)选择【是】继续安装。
注:为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建议磁盘读速度>=100MB/s,写速度>=60MB/s8)格式化磁盘成功,进入网口IP配置界面。
上下键选择一个网口“eth0”,选则【确定】进行网口配置。
9)输入默认访问IP地址,选择【确定】。
其它网口可先不配置。
快速虚拟化介绍快速虚拟化,通过在现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物理主机上安装虚拟化管理软件aSV,然后将当前Windows操作系统转化为aSV上的一个虚拟机。
安装完成主机重启后会先从aSV启动,然后将原Windows操作系统当作其中的一个虚拟机进行启动。
快速虚拟化步骤1、Windows的转换工具名为sangfor_aSV_converter.exe的可执行程序,直接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运行后,界面如下图所示。
先勾选“已阅读许可协议”,然后点击“快速虚拟化”后的“立即安装”按钮。
2、安装前该工具会获取当前物理主机的相关信息,检查安装环境是否满足必要条件。
如果条件不满足,会以红色警告信息进行提示,需要更正后重新运行该软件。
可能出现的问题:A、VT功能未打开解决方法:使用快速虚拟化的服务器CPU必须支持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VT),部分服务器需要在BIOS设置中启用VT支持。
3、安装转换工具时,除了在系统盘(C盘)安装程序时需要空间外,还需要在非系统盘上划分部分空间,给转换后的aSV使用。
这部分空间至少为40GB,保留给aSV使用后,原Windows操作系统不能再使用这部分空间。
4、转换前还需要给aSV配置管理IP。
转换成功后需要通过该IP登录管理aSV及其上的虚拟机。
5、安装完成后重启,VMP主机启动后,会把原Windows操作系统转换后的虚拟机自动启动。
从另一台电脑通过配置的ip(https://IP)地址对aSV虚拟化平台进行管理。
6、打开【虚拟机】找到我们快虚的虚拟机,确认虚拟机能够正常使用,如果正常说明快虚已经完毕。
快速虚拟化回滚如果快虚转换工具安装失败,对当前操作系统不会产生影响,从控制面板卸载该工具即可。
如果快虚完成,从VMP启动失败,或者启动后原操作系统在虚拟机下运行不正常,可以按如下方法回滚。
在开机时可以看到选择启动项的界面如下,此时通过键盘方向键(↑和↓)可以选择启动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虚拟化操作步骤
1环境确认
服务器虚拟化的目的在于将客户现有运行在物理主机上的业务系统平滑地转移到VMP 虚拟机中运行。
实施服务器虚拟化操作前,需要确认以下必要条件,条件不满足时,会导致操作失败。
同时建议在操作前先对服务器进行重启,确认服务器重启后能正常运行。
2服务器虚拟化
2.1迁移物理主机
迁移物理主机,可以将现有物理主机上的Windows/Linux操作系统通过网络克隆到SANGFOR VMP平台上。
迁移过程中会重启原主机,迁移完成后原操作系统可以在VMP平台上继续运行。
原主机上的操作系统恢复原状,不做任何修改,可以关机,也可以开机继续使用。
2.1.1Windows迁移
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迁移工具是名为Sangfor_aSV_Converter的exe可执行程序(已集成到VMP安装光盘中),直接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运行后,界面如下图所示。
先勾选“已阅读许可协议”,然后点击“迁移物理主机”的“立即安装”按钮。
安装前该工具会获取当前物理主机的相关信息,检查安装环境是否满足必要条件。
如果条件不满足,会以红色警告信息进行提示,需要更正后重新运行该软件。
安装条件检查通过后,需要先配置迁移到目标VMP平台的连接。
该工具会自动发现当前网段中的VMP控制器,只需要提供该VMP的管理员帐号密码即可成功连接。
如果没有自动发现,可以手动输入其IP进行添加。
连接目标VMP成功后,迁移工具会将当前Windows操作系统克隆到目标VMP平台上,作为一个虚拟机来运行。
所以还需要配置该虚拟机在VMP平台上的相关信息,包括虚拟机名称、存储和运行位置、硬件配置等。
配置完成后会将当前配置信息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即可进行安装。
安装过程只会在Windows系统的C盘安装迁移程序,不会修改当前操作系统的配置。
安装完成后需要重启Windows操作系统,重启后开始迁移。
此时可以选择迁移完成后是否开启原主机或虚拟机。
注意:由于迁移完成后的虚拟机和原主机内容一模一样,包括IP等配置也一样。
如果将原主机和虚拟机同时开机,可能出现IP冲突或其他影响。
迁移的过程可能较长,需要耐心等待,不能断开原主机和VMP平台之间的连接。
迁移所需时间跟原主机到VMP平台之间的网络状况、Windows系统的使用空间大小、以及VMP平台的磁盘IO效率有关。
迁移过程可以在目标VMP上看到其进度。
迁移完成后,可以通过VMP平台使用迁移后的虚拟机,也可以开启原主机继续使用。
原主机和虚拟机后续产生的数据不再同步,互不相关。
2.1.2Linux迁移
Linux及其他操作系统的迁移,未提供可执行程序。
需要先关闭物理主机,使用VMP 安装光盘进行引导启动,选择“迁移物理机(P2V)”。
迁移前需要进行网络配置。
先给当前物理主机选择一个物理网卡,用于跟目标VMP主机进行通信。
然后给当前选择的物理网卡配置可用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还需要填写目标VMP主机的IP地址。
填写完成后,迁移程序会验证当前主机和目标VMP主机之间能否进行通信。
如果通信异常,则会返回网络配置界面以便修改。
如果通信正常,则可以点击OK继续。
网络连接成功后,当前物理主机显示如下界面,即表示该主机已经完成迁移准备。
(其后的Login提示用于迁移失败进行调试时使用)
接下来需要登录目标VMP主机的控制台,登录后在首页“迁移物理主机”功能页面可以看到当前正在进行的迁移任务。
物理主机连接目标VMP主机成功,完成迁移准备后,在该VMP主机上的状态是“待迁移”,此时需要在VMP控制台上点击“迁移”进行配置。
配置内容包括迁移到当前VMP主机后的虚拟机名称、存储位置、运行位置等基本信息,以及虚拟机的硬件配置信息,如图。
完成配置后,即开始进行迁移。
迁移完成后即可关闭原物理主机,在VMP主机上开启该Linux虚拟机提供服务。
说明:使用VMP安装光盘引导启动进行迁移的方法,同样适用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迁移。
如果客户不希望在其原操作系统中安装迁移工具,可以使用该方法。
2.2快速虚拟化
快速虚拟化,通过在现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物理主机上安装虚拟化管理软件VMP,然后将当前Windows操作系统转化为VMP上的一个虚拟机。
安装完成主机重启后会先从VMP启动,然后将原Windows操作系统当作其中的一个虚拟机进行启动。
Windows的转换工具是名为Sangfor_aSV_Converter的exe可执行程序,直接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运行后,界面如下图所示。
先勾选“已阅读许可协议”,然后点击“快速虚拟化”后的“立即安装”按钮。
安装前该工具会获取当前物理主机的相关信息,检查安装环境是否满足必要条件。
如果条件不满足,会以红色警告信息进行提示,需要更正后重新运行该软件。
安装转换工具时,除了在系统盘(C盘)安装程序时需要空间外,还需要在非系统盘上划分部分空间,给转换后的VMP使用。
这部分空间至少为40GB,保留给VMP使用后,原Windows操作系统不能再使用这部分空间。
转换前还需要给VMP配置管理IP。
转换成功后需要通过该IP登录管理VMP及其上的虚拟机。
安装完成后,重启即可从VMP启动该主机。
VMP主机启动后,会把原Windows操作系统转换后的虚拟机自动启动。
3验证结果
3.1迁移物理主机结果验证
迁移完成后,需要进行验证
1.关闭原物理主机,开启迁移后的虚拟机,从VMP或使用远程桌面等方式操作该虚
拟机,确认虚拟机使用正常,业务运行正常。
2.关闭虚拟机,开启原主机,确认原主机使用正常。
3.2快速虚拟化结果验证
使用安装时配置的VMP地址登录VMP控制台,打开转换后的虚拟机,确认虚拟机使用正常。
4回滚
4.1迁移失败回滚
迁移完成后,原物理主机会恢复原来的操作系统继续运行,不需要回滚。
如果因网络问题等导致迁移物理主机失败,重启物理主机后会继续进行迁移。
如果不希望继续进行迁移,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回滚。
4.1.1Windows迁移回滚
Windows迁移使用exe程序安装时,添加了VMP的启动项。
在开机时可以看到选择启动项的界面如下,此时通过键盘方向键(↑和↓)可以选择启动的操作系统。
迁移未完成时,启动项为Sangfor VMP P2V,将其修改为原来的操作系统启动项,例如Windows 7,即可从原来的操作系统进行启动。
从原来的操作系统启动完成后,进入控制面板卸载迁移工具即可。
4.1.2Linux迁移回滚
Linux的迁移是使用安装光盘进行引导启动的,对原主机操作系统未做任何修改,未添加VMP启动项。
如需放弃迁移,可以直接弹出安装光盘,重启主机即可恢复原状。
4.2快虚失败回滚
如果快虚转换工具安装失败,对当前操作系统不会产生影响,从控制面板卸载该工具即可。
如果快虚完成,从VMP启动失败,或者启动后原操作系统在虚拟机下运行不正常,可以按如下方法回滚。
在开机时可以看到选择启动项的界面如下,此时通过键盘方向键(↑和↓)可以选择启动的操作系统。
VMP的启动项为Sangfor VMP Experience,将其修改为原来的操作系统启动项,例如Windows 7,即可从原来的操作系统进行启动。
从原来的操作系统启动完成后,进入控制面板卸载快虚转换工具即可。
注意:如果从VMP启动后进入Windows虚拟机操作系统的控制面板卸载转换工具,卸载完成后需要重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