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安全性措施(标准版)
- 格式:docx
- 大小:49.78 KB
- 文档页数:9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节能性保障措施摘要:建筑行业为深度契合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建筑电气工程落实安全与节能设计工作十分关键。
本文首先针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安全与节能问题展开分析,其后详细分析了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安全性保障措施、节能性保障措施,以期可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电气设计;安全性;节能性;保障措施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种建筑数量不断增长,规模持续扩大,涉及的电气照明系统也趋于复杂,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更高的建筑能耗问题[1]。
我国倡导建筑的安全节能、低碳环保,为响应国家号召,对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安全性和节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2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安全与节能问题分析2.1安全问题(1)电气接地。
电气接地问题影响建筑电气系统的安全,如果未开展智能化、专业化的接地工作,会让电力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如在建筑内建设架空电缆时,要反复接地以保证其安全和稳定。
如果某个建筑电气设备漏电,会让电气系统安全受到影响。
(2)线路老化。
建筑电信电缆的外层包裹大多数是塑料和橡胶材质,如果长期暴露在外,会受到腐蚀,甚至会有脱落的情况出现,导致线路丧失绝缘性。
特别是在潮湿的天气下,线路老化可能会导致火灾[2]。
(3)建筑防雷。
部分建筑电气人员至今仍使用传统的设计手法设计防雷系统,此种设计手法缺少理论依据。
建筑防雷系统需要选择金属质地的设备,同时要做好防雷接地工作,以保证建筑的电位平衡,提高建筑安全性和稳定性[3]。
2.2节能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建筑工程规模以及数量呈现出显著提升趋势,在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消耗以及浪费问题也逐渐凸现,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化发展成为一大重要趋势[4]。
我国建筑业始终致力于开发新能源和电力新技术,目前,太阳能、风能等清洁新能源已被广泛使用,且智能建筑等新技术在节能优化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但是总体来看建筑电气节能研究仍处于初期,存在许多不足,电气工程中需遵循实用性、安全性和环保性等原则开展节能设计,还要符合我国建筑设计的相关要求。
施工临时用电安全规范最新版本一、工程概况根据《施工临时用电安全规范最新版本》,本工程为某市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工程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包括地上建筑和地下室工程。
工程预计施工周期为36个月。
为确保施工期间临时用电安全,特制定以下施工临时用电安全规范。
二、用电管理1. 用电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用电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用电管理人员职责,实行用电安全巡查制度,确保临时用电设施安全运行。
2. 用电负荷:根据工程实际需求,合理配置用电负荷,确保用电设备正常运行。
3. 电气线路:电气线路应满足施工需求,合理布局,避免交叉、重叠,确保线路安全。
4. 用电设备: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用电设备,严禁使用未经检验、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
5. 用电计量:实行用电计量制度,合理分配电力资源,降低用电成本。
三、电工1. 人员要求:电工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熟悉电气设备操作、维修及安全知识。
2. 岗位职责:电工负责临时用电设施的安装、维修、检查及日常管理。
3. 培训与考核:定期对电工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确保用电安全。
4. 作业要求:电工在作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
四、安全距离与外电防护1. 安全距离: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置临时用电设施与人员、建筑物、易燃易爆物品等的安全距离,确保用电安全。
2. 外电防护:针对外部电源线路,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意外触电事故发生。
3. 防护设施:在临时用电设施周围设置防护栏、警示标志等,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
4. 定期检查:定期对外电线路及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五、电缆线路1. 电缆线路设计:根据工程用电需求,合理设计电缆线路,确保线路安全、可靠。
电缆线路应避开人员密集区域和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
2. 电缆选用: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缆,电缆类型、规格应满足工程需求。
电缆绝缘性能良好,无破损、老化现象。
建筑工地安全用电规范篇一:《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安全用电管理制度》(2015年最新完整版)莱钢集团矿山建设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安全用电管理制度莱钢集团矿山建设王峪项目部二〇一五年元月一日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安全用电管理制度为加强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管理,进一步强化全体员工的安全和节能降耗思想意识,彻底消除用电安全隐患,预防触电和火灾等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及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杜绝施工现场和生活区用电不规范现象和行为。
为统一管理用电安全,根据国家和公司的有关规定并结合项目部的生产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总则第一条:电工作业人员职责1、用电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和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2、电气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按其职务和工作性质,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和运行维修操作规程,并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可参加电工工作。
3、电工作业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遵守供电,用电安全、维修规程,发现违反安全用电和危及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或存在安全隐患时,应立即制止和及时整改治理完善。
4、电气工作人员应掌握触电解救应急处置措施。
5、加强生产现场电气线路、电器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及时纠正违规用电行为和整改治理电器设备设施存在的隐患、不符合,确保施工生产用电安全。
6、接线、配盘时应根据设备设施的规格型号选择相匹配功率的线缆、开关及保护装置。
7、所有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用电管理制度,严禁违规冒险操作和使用电气设备实施,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项目部。
8、现场电器设备设施的安装、调试、检查、维护参照《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
9、项目部电气管理人员,负责项目部范围内所有电气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的检查、维护和整改治理,杜绝存在电气隐患。
检查治理范围有电气设备设施、线缆的绝缘情况、安全防护情况、接地情况等等。
10、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以及和电气设备连接的金属构件必须采取妥善的接地或接零保护。
建筑工地电气安全保证措施建筑工地是一个充满各种危险因素的地方,其中电气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采取有效的电气安全保证措施,很容易发生火灾、触电等严重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建筑工地的电气安全保证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对建筑工地的电气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如线路老化、绝缘破损等问题,并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确保电气设施的正常运行。
此外,还要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漏电保护器、接地保护装置等设备进行检测,确保其可靠性和有效性。
其次,建筑工地的电气设备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所有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由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安装、接线和调试。
在安装过程中,要确保设备的接地可靠,避免因接地不良导致的电气安全事故发生。
另外,建筑工地应建立健全的电气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详细的电气安全管理规定和措施,明确施工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加强电气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电气安全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电气设备和线路进行定期检查和测试,并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确保电气设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建筑工地还要配备必要的电气安全设施。
如防爆灯具、防爆开关箱等设备,保证工地的照明和电源供应安全可靠。
同时,要加强对电气设备的防护措施,确保设备受到防水、防尘、防腐等影响,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最后,建筑工地要加强对电气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处理。
建立健全的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工人应对电气事故的能力和紧急处理能力,降低事故损失。
总的来说,建筑工地的电气安全保证措施至关重要,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施工,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建立健全的电气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电气安全设施,加强对电气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处理,保障建筑工地的电气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电气事故的发生,保障工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施工现场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是保障施工现场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措施能够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施工现场的生产管理效果,提高施工质量。
一、施工现场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意义1.保护人员安全:施工现场电气设备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人员的安全。
合理规范的电气设备安装和使用,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降低工人受伤和死亡的风险。
2.保护设备财产:合理做好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修和更换的成本,保护施工企业的财产利益。
3.提高施工效率:合理配置和管理电气设备,保障施工现场的电力供应稳定、正常,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工期延误。
4.加强质量管理: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与施工工艺密切相关,通过加强电气设备安全管理,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减少施工缺陷和隐患。
二、施工现场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方法1.制定规章制度:施工企业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要求,制定适合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和管理流程。
2.选购合格设备:施工企业应选购符合国家标准、并具有合格认证的电气设备,选购设备时应仔细核查产品质量和合格标志。
3.强化设备保护措施:施工企业应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电气设备,如设立专门的设备机房、设备围栏、设备保护罩等。
4.定期检测维护:施工企业应制定定期检测维护计划,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巡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合理配置电源:电气设备安全管理需要合理配置电源和电路,保证施工现场各个区域的电力供应稳定、充足,避免因供电不足或过载导致的事故。
6.落实员工培训:施工企业应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必要的电气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员工能够正确使用电气设备。
7.建立应急预案:施工企业应制定好施工现场电气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先防范和处理,保证施工现场安全稳定。
三、施工现场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主要问题和对策1.设备选购问题: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选购了低质量、不合格的电气设备。
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摘要:就当前国家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建筑行业正在有利社会条件下快速地发展,但同时整个行业也经受着人们的监督。
大家都希望建筑工程能够更加实用、可靠和安全,而建筑电气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一旦建筑电气工程出现问题,整个工程都会遭受损失,严重的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后果极其严重。
因此,强调电气工程的重要性并研究相应的管理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管理;质量控制1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1.1专业技术发展原则建筑电气系统所包含的内容错综复杂,像管线、线缆及接线盒等,通常都设置在墙体中,这导致建筑电气施工的复杂性和隐蔽性都比较强,需要在施工前就设计出具体的方案并在施工时与土建作业结合,预留出墙体中所需的管、线、洞等。
一旦前期考虑欠佳或是在质量标准上难以控制出现偏差,后期出现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返工难度和成本都很大。
所以说在建筑电气施工管理时,我们必须要遵循专业性,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和专业要求来进行施工,才能减少问题的发生。
除了要遵循要求的质量标准进行设计外,如要想使建筑电气工程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则在施工的实际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设备的淘汰换新,时时关注外界信息,引进新兴技术,促进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现代化发展。
1.2整体协调施工原则建筑电气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流程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必须对其流程以及施工环节实行严格管理,结合工程施工现场的条件合理规划设备和材料,再根据不同的环节需要合理调配设施及人员,做到整体协调,统筹兼顾,使建筑电气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其次,建筑电气工程与其他建筑系统也是互相联系的,比如配电、消防、照明等,各个系统不可能进行完全不同步的施工,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
因此,在施工时管理和施工人员都要注意整体性,要有全局思维,能够对建筑电力施工内容进行统筹和规划,对这个子系统的施工也进行控制和管理。
2电气工程施工的问题2.1管路敷设施工技术问题建筑电气工程现场管理的重要对象之一就是管路敷设施工,由于敷设暗处容易产生各种规则裂缝,所以管路敷设的现场施工管理存在一定难度,对所使用建筑材料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电气维修安全措施(标准版)
简介
本文档旨在规范电气维修操作,确保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文档适用于所有电气维修场景。
安全措施
- 在开始维修前,请确保电源已经关闭,并对该设备的电源进
行锁定和标记,以防止误启动。
- 维修过程中,应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绝缘手套、
安全鞋、安全帽等。
- 维修过程中,应确保工具和设备完好无损,如发现损坏等问
题应及时更换,以免影响维修技术。
- 当需要使用梯子或踏板等高空作业设备时,应确保其可靠性,并且在操作前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工作。
- 在维修过程中,请避免操作任何超出个人技能范围的工作,
例如不熟悉电气设备等任何操作。
- 在维修完成后,应对维修过程中使用的所有设备和工具进行清理和妥善的保管,以备下一次使用。
结束语
电气维修是一项危险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谨慎行事,确保其自身的安全和设备的安全。
本文档所列出的安全措施,仅为参考,具体操作时请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施工现场用电特点及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模版一、引言在现代建筑施工中,电力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工具的运行,是推动施工进程的重要动力。
然而,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特殊性和安全风险较高,存在一系列与用电相关的特点和安全隐患。
因此,对施工现场用电的特点及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提高施工现场用电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现场用电特点1. 用电负荷大:由于在建筑施工现场需要同时运行多台设备和工具,因此用电负荷较大。
这就要求现场的电力供应能够满足这个较大的负荷需求,包括供电设备和线路的容量要能够满足施工的需求。
2. 用电设备多样化:施工现场需要使用各类设备和工具,包括电动工具、大型机械设备、临时照明等,这些用电设备的种类繁多,功率和电压等参数也各不相同。
因此,在用电设计和布局上需要考虑到不同用电设备的特点和需求。
3. 用电时间长:建筑施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施工现场通常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用电。
这就要求电力供应的可靠性要高,同时电缆布置和接线等也要考虑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等因素。
4. 环境条件恶劣:建筑施工现场通常环境条件较差,包括水土条件不良、温湿度变化大、粉尘较多等。
这些都对电气设备和用电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安全用电的重要性1. 保障施工安全:安全是建筑施工的首要前提,而安全用电则是施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安全用电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才能预防和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提高施工效率:安全用电不仅能够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正常进行,同时还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通过合理的用电设计和布局,用电设备和工具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减少使用中断和故障,提高施工效率。
3. 保护电气设备:电气设备是施工现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通过安全用电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地保护电气设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损坏和维修的频率,降低维修成本。
4. 降低事故风险:建筑施工现场是电气事故易发区域,在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基础上,安全用电措施的执行能够降低电气事故的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建筑电气安全性措施(标准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建筑电气安全性措施(标准版)
备注:传统安全中认为技术只要能在人不犯错误时保证人安全就达到了技术的
根本要求,但更进一步的技术安全观对技术的追求还应该包括保证防止人犯错,乃至在一定范围内缓冲、包容人的错误。
近年来,住宅建筑的电气设计,已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从政府主管部门制订政策法规,到开发单位、设计人员不懈地改进创新,不仅适应了大量家用电器进人家庭和多种信息消费猛增的需要,而且在用电安全方面,也相应有了许多的保护措施。
但是,各类电气事故仍然逐渐增多。
针对此情况,文章对建筑电气的安全性措施进行了探讨。
一、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安全保护措施
(一)绝缘保护
材料、设备进场应进行绝缘检查。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基本规定中对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进场验收作了详细要求。
比如成套灯具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M伲诓克玫枷呔岛穸炔恍∮?.6mm;开关、插座的不同极性带电部
件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3mm,绝缘电阻值不小于5M伲还瘛⑵痢⑻ā⑾洹⑴碳湎呗返南呒浜拖叨缘丶渚档缱柚道〉缦呗繁匦氪笥?.5M伲位芈反笥?M伲坏缦摺⒌缋虏酚邪踩现け曛荆挡阃暾匏穑穸染惹夜娑司挡愫穸取R蛴幸煲樗陀凶手适笛槭医谐檠觳狻6杂谠谑┕ぶ杏捎诠ひ招枰鸹档木挡阌Σ捎蒙啻途档缃翰蓟指吹讲坏陀谠档燃叮鹊取?
(二)短路、过载保护
线路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将增加到正常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在配电设备中常用熔断器以达到短路保护功能。
熔断器不仅要标明额定电流,还应标明额定电压。
根据配电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选择具有相应分断能力的熔断器。
熔件的额定电流一般为用电设备额定电流的1.5倍左右。
载保护一般由自动开关(或小型断路器)完成。
根据实际需要,自动开关可配备过电流脱扣器、失压脱扣器、分励脱扣器。
为了起到自动开关过载保护的作用,自动开关的额定电流要与负载电流相匹配,并小于导线的载流量。
(三)漏电保护
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对人体伤害的严重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通过人体的途径、电流的频率以及人体的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
特别是电流的大小和通过时间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目前,我国和西欧及日本一样,对于漏电保护器取30毫安/秒作为设计依据。
根据各国经验,这样的漏电保护器,可以满足触电保护的要求,具有足够的安全性。
在建筑工程中漏电保护方式一般采用分支线保护和末端保护相结合的分级保护方式,并以末端保护为主。
这样,可尽量缩小发生人身触电及故障时所引起的停电范围,不影响其他设备或用户的用电,便于查找故障,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漏电保护器不同于其他电气产品,由于它关系到人身安全,因此选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1)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6829?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并具有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缩写为CCEE)的认证标志;(2)应经有关专业部门检测并试验合格的报告证明文件;
(3)应符合漏电保护方式对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及分断时间的
要求,并满足分级保护的级间协调原则。
(四)等电位保护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002第3章、第27章对建筑物等电位连结作了具体要求。
等电位分局部等电位连结和总等电位连结。
在规范3.1.7强制性条文中,要求接地(PE)或接零(PEN)支线必须单独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不得串联连接。
在建筑工程中同类插座同一回路的接地线利用插座压紧螺栓相互翻接是不符合要求的,干线导线应可靠连接后连接到分户箱内接地汇流排,汇流排与总等电位箱直接相连。
接地线用黄绿相间线是国际上通用的,总等电位同时是重复接地点。
局部等电位在以往图集中有两种方案,这种方案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新的图集苏D101-2003中作了修改。
新图集有两点得到加强:一是现浇板内受力筋与等电位系统作了可靠的焊接;二是卫生间的用电设备不仅要接地保护,而且还要等电位接地,增加了潮湿场所用电的安全性。
(五)接地保护
设备的某部分与土壤之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叫做接地。
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物件,叫做接地体或接地极。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流就通过接地体向大地作半球形散开,这一电流叫做接地短路电流。
试验证明,在距单根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20m左右的地方,实际上流散电阻已趋近于零,也就是这里的电位己趋近于零。
凡电位趋近于零的地方,即距接地体或接地短路点20m以上的地方,就叫做电气的摰財或摯蟮財。
接地电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土壤导电率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规范第24章要求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
每单项工程不宜少于两个测试点。
按接地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重复接地和防雷接地、静电接地、屏蔽接地或隔离接地等。
1.工作接地。
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正常和事故情况下可靠地工作而进行的接地,叫做工作接地,如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2.保护接地。
为了保证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事故,把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的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同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
叫做保护接地。
对电力系统来说,保护接地的方法一般只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只有在这种电网中,凡有金属外壳及构件的用电设备才可以采用保护接地来保证人身安全。
3.重复接地。
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中,为确保零线安全可靠,除在电源(如变压器)中性点进行工作接地外,还必须在零线的其他地方进行必要的重复接地。
比如电缆和架空线在引入到建筑物处,零线应重复接地,如果不进行重复接地,则在零线发生断线并有一相碰壳时,接在断线后面的所有设备的外壳都将呈现接近于相电压的对地电压,这是很危险的。
4.防雷接地。
为了防止雷电的危害而进行的接地,叫做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作用不言而喻,不接地就无法对地泄放雷电流。
规范对利用建筑物基础和主体钢筋做接地极和引下线以及人工接地装置、接闪器的安装作了具体要求。
设计对防雷接地阻值都给出了参数,接地体和引下线完成后要测试,接闪器完成后整个系统才能测试。
人工接地引下线要顺直,不存在死角,引下线金属保护管要与引下线做电气连通。
避雷带形成等电位可防静电危害。
人工接地装
置接地体间距不小于5m是为了降低接地体屏蔽作用。
二、检查要点
1.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作接地装置,要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焊成环网状。
检查搭接长度、施焊质量、搭接材料的规格尺寸,人工接地的埋地深度和间距,引下线的焊接质量和测试点的设置,测试方法和阻值大小。
2.总等电位和局部等电位的施工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总等电位箱内自动空气开关、总漏电保护器以及分户箱内小型断路器、漏保器的质量、参数及级间协调,高低压配电设备的绝缘和安全防护,导线及灯具等质量。
4.同类插座同一回路的接地线的敷设,不能利用插座端子压紧螺栓相互翻接,用国际上通用的黄绿相间线作接地干线,接地干线应可靠连接后敷设到分户箱内接地汇流排,汇流排与总等电位接地排连接。
按设计的供电线制检查总等电位箱内重复接地。
5.导线绝缘测试。
6.通电试运行并调试。
三、结语
以上是为了加强电气安全性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在设计、施工、检查、验收和设备交接中予以高度重视才能落到实处。
监理在施工现场要多观察、勤检查,狠抓重点工序,坚持上道工序未经检查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
这样,电气的安全性就有了保证。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