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设计(3页)
- 格式:doc
- 大小:31.05 KB
- 文档页数:3
2017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2《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运算定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对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运算法则理解不透彻,导致运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实例。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3.小组讨论工具:卡片、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引入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进行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引导学生总结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并及时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如:一个果园共有126棵树,其中苹果树占40%,梨树占30%,那么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方法。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对比、估计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混合运算的顺序。
3.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直接引入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今天我们将学习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1.出示习题插图和问题。
(1)场景中有哪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标价是知道的,图中营业员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知道什么?(2)那么要求一支钢笔和一个订书机总共多少元,我们可以怎样运算?你有几种方法进行运算?学生自己先在本子上列出算式不计算结果,然后和同桌讨论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并交流探究结果,让学生明白每一种算式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说说自己列式时的想法。
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出各种方法。
开门见山,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列式时的想法,自主探究,在交流中明确运算顺序。
80÷10+12 12+80÷10想一想: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得到:先算除法。
知道80÷10是先算出一支钢笔的价钱。
集体订正。
再指定两人说一说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计算。
2.教学“试一试”。
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1)学生列式计算;(2)组织交流,在交流中明确运算的顺序。
3.总结运算顺序:(1)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2)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三、巩固提高1.完成书本“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说说每题应先算什么。
然后完成习题,指名三位学生板演。
校对结果。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目标提示一、学习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
二、确认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并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样性的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学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学习一、知识点提炼知识点: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过程讲解第32页的例题仍然按“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数学式子——概括运算顺序”的线索编写,但给学生的探索空间比前面的例题大得多。
教材采用和前面相似的教学线索,给学生留出运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
首先是教材提出买1支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要多少钱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地列综合算式。
他们可能列式80÷10+12,也可能列式12+80÷10。
列出的两个算式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要先算出1支钢笔的价钱。
其次是教材让学生独立地计算列出的综合算式,按照自己的计算步骤细致地算一遍,在计算和比较这两个算式中能看到相同的运算顺序。
再次是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l盒水彩笔比1支钢笔贵多少元这个问题,体会在有除法也有减法时的运算顺序。
这样,运算顺序就不再是机械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领悟的;运算顺序就不再是对学生的硬性规定,而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学生已经初步有了用递等式表达运算顺序的经验,例题没有在综合算式中加蓝线指导第一步计算得到的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时要让学生看到,列出的两个综合算式虽然都是先算除法,但由于除法在综合算式中的位置不同,所以商应写的位置也不同。
归纳总结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应先算除法。
二、典型例题讲解1.典例剖析。
教学例2。
先要让学生说说场景图中有哪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标价是知道的,再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图中营业员所说的话,思考从这句话中能知道什么。
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施教日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P32~33例题及想想做做
共几课时 6
课型
新
授
第几课时 2
三维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并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知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难点: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规律。
教学资源
学生已经初步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方法,会列分步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以小朋友购买文具用品为素材,让学生根据现实素材思考应该先算什么,理解运算顺序,并尝试着算出得数。
预习设计1、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6×3+3 70-20×3 46-28+4
2、回答: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
3、解决实际问题。
一盒钢笔有10枝,一共80元,一个订书机12元。
买1枝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先分步解答,再把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
学程设计导航策略
调正
与反
思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预设2分钟)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预设16分钟)
1.出示例题:(情境图)一盒钢笔有10枝,一共80元,一个订书机12元。
买1枝钢笔和1个订书机,一共应付多少元?
学生说出已知商品的价格。
分析售货员阿姨说的那句话“一盒钢笔有10枝,一共80元”。
2.汇报预习作业中的情况。
(1)80÷10=8(元)
8+12=20(元)
(2)80÷10+12 【板块一】
今天这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
【板块二】
1.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图上知道些什么?提问:通过“一盒钢笔有10枝,一共80元”这个条件你能知道什么?
2.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是怎么想的?
第2、3种算法都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
(3)12+80÷10
学生讲述综合算式的含义。
学生板演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3.出示试一试。
列综合算式计算1盒水彩笔比1枝钢笔贵多少元。
让学生自己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
4.学生观察三道算式,概括含有除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预设12分钟)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讲顺序再计算。
共同总结方法: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清楚先算什么,然后再动笔算,必要时可在要先算的算式下面画一条横线。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任选一组独立完成,请三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评析。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想一想每组算式中哪题的得数大一些,想好之后跟同桌说一说。
独立计算,全班共同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前两题,指定二人板演。
学生提问并解答。
3.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80÷10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
4.讲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都是含有除法的混合运算,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的“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完善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算式中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板块三】
1.谈话:每道题先算什么,请同学们先在题目中画出来。
然后独立完成。
小结: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清楚先算什么,然后再动笔算,必要时可在要先算的算式下面画一条横线。
2.提问:“48-18+6”“120÷30×2”这两题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与今天学习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
3.(1)明确题目要求。
(2)提问:想一想每组算式中哪题的得数大一些,想好之后跟同桌说一说。
(3)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4)独立计算,全班共同订正。
4.(1)学生独立完成前两题,指定二人板演。
(2)订正前两题,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学生每人提出一个问题,再自己解答。
然后在班内交流。
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预设10分钟)补充习题第32页第3题,第4题,第5题。
2.家庭作业:《一课一练》第25页的第1题、第3题、第4题及智力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