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概论第9部分 孔隙水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23
孔隙水主要赋存的部位: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滨海沉积物、黄土、冰川沉积物等。
一. 洪积扇中的地下水洪积扇:(山区暴雨形成流速加大的洪流沿河槽流出山口,进入平原和盆地,不再受河槽的约束,地势突然转为平坦,集中的洪流为辫状散流,谁的流速顿减,搬运能力急剧降低,)洪流所携带的物质以山口为中心堆积成扇形。
半干旱地区洪积扇水文地质剖面1.洪积扇地质的特征:二.冲积平原中的地下水(常年性河流堆积形成冲积物) 河流沉积物与洪积物相比:(1) 经常性水流作用。
(2) 河流呈线状或带状分布的,横向和纵向差异大;在冲积平原区往往发育有多条河流,呈交织状,发生改道且长期作用。
上游多为切割强烈的峡谷,沉积物分布范围小,厚度不大,但岩性多为砾石粗砂,赋存其中的地下水。
(居民点小规模用水)终有,多发育二元结构阶梯。
(常为城市主要的供水来源)下游以黄河下游泛滥冲积平原最为典型。
★ 干旱半干旱黄土高原的地下水(黄河中游,黄土多为风化作用) 黄土特征:厚度大,结构疏松,粉土含量大于60%,含钙质结合,呈棕黄,微红,棕黑色。
黄土高原地貌形态:三、湖积物中的地下水湖泊沉积区分带:(静水沉积)沉积特点:颗粒分选性好,层理细密岸边浅水处沉积砂砾等物质,向湖心逐渐过渡为粘土。
含水层特征:主要含水层的砂砾,分布广泛、厚度大(单层厚度可达100m以上)剖面上层为层状或延伸远的长透镜状。
(随着沉积物形成时期湖盆规模、气候、新构造运动等不同,砂砾含水层的规模不等。
岩性分布特征:静水沉积,分选良好、层理细密、子岸边向湖心颗粒由粗变细。
地下水特征:(湖泊初期,湖积物发育,后期湖泊萎缩,湖积物多被冲积物所覆盖)沿湖岸分布有砂堤,常埋藏有潜水;向湖心过渡,以细粒淤泥质粘土沉积为主,夹有薄层细砂或中砂的透镜体可储存赋水性较差的承压水,水质不好,有淤泥臭味;河流入湖口的三角洲沉积物,常含有丰富的地下水,既有潜水,也有承压水。
裂隙水:包括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
《地下水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地下水分布1. 地下水:分布在地下岩石空隙之中的水。
2.岩石的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3. 结合水:由于固体颗粒表面的静电作用而吸附在颗粒表面的水。
4. 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5. ★☆毛细水:在毛细力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着细小空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细水带6. 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
7.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
8. 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
9. 空隙:地下岩石中没有被固体颗粒或固体骨架占据的那一部分空间。
10. 多孔介质:含有空隙的固体称为多孔介质。
11.孔隙:松散的(或未固结的)固体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12.★孔隙度:某一体积的孔隙介质中孔隙体积与孔隙介质体积之比。
13. ★孔隙比:某一体积孔隙介质内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之比14. 有效空隙:相互连通而能使水流通过的孔隙称为有效空隙。
15. 孔隙介质的比表面积:一定体积的孔隙介质中所有颗粒的总面积与孔隙介质体积之比。
16.裂隙:固结的和坚硬的岩石在成岩过程中或成岩以后由于受到一些地质营力的作用而形成的沿一定平面方向展布的空隙。
17.★裂隙率:一定体积的裂隙介质内裂隙的体积与裂隙介质体积之比。
18.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19.岩溶率:一定体积的岩溶介质内溶穴的体积与岩溶介质体积之比。
20. ☆容水度:一定体积的多孔介质完全被水饱和时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多孔介质体积之比。
21.★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22. ★☆给水度:一定体积的饱水多孔介质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的水体积与多孔介质体积之比(重力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岩土中的空隙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孔隙、岩土中的空隙按其成因可以分为孔隙、裂隙和溶隙,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空隙的类型将含水介质分为孔隙、裂隙和岩溶含水介质。
孔隙介质主要是松散沉积物,裂隙介质主要是岩层裂隙,岩溶介质主要是岩溶化的岩体。
孔隙水从广义上讲就是赋存于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孔隙水可以存在于松散沉积物中,也可以存在于砂岩中,但只有未充分固结的砂岩中才会存在孔隙水,还可以存在于溶蚀孔隙中,这些溶蚀孔隙不同于岩溶介质,孔隙之间都不是相互连通的,但最常见的孔隙水埋藏于松散的沉积物中,因此可以将孔隙水定义为埋藏和运动于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重力水。
孔隙水的特点共有两点:一是水量在空间分布上相对均匀,连续性好,孔隙水一般呈层状分布,这是由于沉积的环境所决定的,沉积物成层分布,因此孔隙水也成层分布;二是同一含水层中孔隙水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并具有统一的地下水水面,主要是因为松散沉积物都具有一定的透水性,使得同一含水层中的孔隙水可以相互的交换。
裂隙水存在于岩层的裂隙中,按照裂隙的成因可以将裂隙水分为:成岩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裂隙水的主要特点有:1.裂隙水的埋藏和分布受到岩石裂隙成因类型、裂隙的性质、裂隙的发育程度控制,它的埋藏和分布具有不均匀性;2.由于裂隙水的水动力条件复杂,它的渗透性具有强烈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3.裂隙含水系统的形态多样,可以分为层状、带状、脉状;4.裂隙水的运动性质十分复杂,它的流速、流态、流向变化大。
断层是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它是地层受力达到一定强度之后,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构造。
它具有特殊的水文地质意义——断层两盘的岩性和断层的力学性质控制着断层的导水—储水特征。
岩溶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解,将空隙扩大为管道或洞穴,携带泥砂的急速水流不断冲蚀扩展管道及洞穴,导致重力崩坍,有时直达地表,这样,在地下就会形成贯通的洞穴通道,在地表塑造独特的地貌景观,形成独特的水文特征,这种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表和地下现象称为岩溶,也叫喀斯特。
简述孔隙水类型
孔隙水是指地下土地层空气中的水份,位于普通地下水的上层和非孔隙介质的下层之间。
孔隙水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水资源利用中的重要地位,它在水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许多水资源利用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隙水又称岩性水,它是由分解、细化和表面现象作用变形破碎的、在岩石内部形成的水,而不是河流和湖泊,也不是普通地下水。
它主要是指介质孔隙之中的水,通常存在于岩石和砂中,分子能力在岩石和砂之间,但溶解金属的性质又比非孔隙体的水要弱。
它的容量受岩石缝隙和裂缝深度影响,又称埋藏岩性水,其生成条件岩石缝隙多、深、大,含水层空间结构气候影响较大。
孔隙水具有很强的固定性,孔隙水流量较小,与普通地下水相比,在消元规律性上表现出较为特殊的特性。
准确的说,孔隙水的消元性比普通地下水要弱,表明其前后断层量较小。
同时,孔隙水还具有突击流、层实渗透、湍流等特性,表现出大量的热量等环境变量的迁移现象。
因此,孔隙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水资源,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它可以作为地下水源,它是非常重要的可利用水资源类型,在某些流域或河流改造中,人们可以采用它来实现改良河流环境,使其湿地状态显著改善,同时也作为农业、灌溉、工业以及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