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3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441.50 KB
- 文档页数:6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4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程标准】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1、阅读图表资料,能比较出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区别;2。
阅读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图,能用简练语言表述不同时间尺度下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3. 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能从辩证的角度总结出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4、阅读图表,能分析说出近代气候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5、通过分组讨论,能从多个角度提出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
【学习内容】活动一:温故知新: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活动二:观看影片《冰河世纪》两个片段,前后对比我们发现了什么?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
2、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前)气候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活动三:“北极熊的困惑”困惑一:“向南进军?"1968年冬,北极熊们曾经向南从格陵兰岛踏冰走到冰岛。
21世纪,北极熊不得不向南迁移,不少北极熊淹死在迁移的过程中。
同样是向南走,为什么境遇的差别这么大?3、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困惑二:“谁导致全球气候变暖?4、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word(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word(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学好地理不但有利于考试取得良好的成绩,更关键的是对任何一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有深远的影响,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注意: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的特点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由于低压(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形成云雨天气,而高压(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气。
(1)低压(气旋)系统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从四周流向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
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夏秋季节,在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2)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4、影响:温度分布、大气运动。
二、热力环流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4、过程:5、海陆热力环流: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原因:白天陆地比海洋升温快,陆地形成低压、海洋是高压;晚上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形成高压、海洋是低压。
6、三种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2、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可以减小风速。
4、风向:高压→ 低压5、风力(风速):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风力(速)大2.2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全球形成了7个气压带、6个风带。
(P37)高压带:干燥少雨信风带:干燥少雨气压带风带低压带:湿润多雨西风带:湿润多雨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冷高压,热低压)2、气压中心(北半球):3、季风: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各个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天气特征(1)、各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低纬信风带——干燥少雨;中纬西风带——湿润多雨;极地东风带——干冷少雨。
(2)、各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湿热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少雨;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冷干少雨。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2课时)【课程标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学习目标】4.会根据示意图判断说出低压、高压系统;5.能绘制低压、高压系统示意图及在它们控制下水平气流和垂直气流运动的特点;6.会运用图表,简要分析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学习内容】活动一: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一些天气图,并播放天气形势预报。
同学们能看懂天气图吗?能听懂天气形势预报吗?为什么同一时间不同的地方天气状况大相径庭呢?要知道原因,就必须了解一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 、 。
活动二:根据中央气象台公布的消息,本周(10月21日)开始冷空气将在我国上演“接力赛”,将有三股冷空气先后杀到,使得我国西北部分地区雨雪不断,今天到来的一股冷空气更是将让长江以北的部分地区开始入冬。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消息,今天起到24日,一股冷空气南下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将在20℃左右,最低气温则徘徊在10℃上下。
24日前后,受另一股冷空气影响,气温可能又会会有2℃~3℃的下降。
你知道什么原因导致雨雪降温天气的变化吗?二、锋与天气(一)气团及其分类1.气团: 。
2.按气温划分为: 和 。
3.应用:怎样判断冷暖气团?冷气团: 。
暖气团: 。
(二)锋面、锋线与锋1.概念: 锋面:。
锋线: 。
锋: 。
2.应用:在单一气团控制下与锋面控制下的天气有什么不一样?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 。
高淳锋面控制下的天气: 。
(三)锋与天气2.应用:(1)怎样判断冷锋与暖锋?冷锋: 。
暖锋: 。
(2)怎样预报锋面天气?(3)案例分析:寒潮:寒潮是指 ,天气特点:主要灾害:三、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1.基本概念冷 V =30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如图)低气压与高气压是指 分布状况而言;气旋与反气旋是指 状况而言低气压:中心气压 ,四周气压高气压:中心气压 ,四周气压低压槽:高压脊:气旋即 ;反气旋即 。
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必修一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最全面)(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点总结2。
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2.1.1、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两个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4.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5.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6.大气逆辐射并不只在晚上存在。
7.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昼夜温差的比较】晴天温差大于阴天,陆地温差大于海洋。
2.1。
2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2.形成过程地面间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特别提醒】(1)气压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而言的。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带答案总结(重点)超详细综合题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地某时刻等压面分布,右图示意该地该日海陆气温变化。
(1)此时,左图中近地面的实际风向为____,其气流的干湿状况是____。
(2)右图中的实线表示____(填“陆地”或“海洋”)的气温变化。
(3)左图所示情况应出现于右图中的____(时段)。
(4)若左图示意当地某季节等压面分布状况,该季节最可能是____季。
(5)若a地为城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a城规模不断扩大,热岛效应逐渐增强。
判断ab之间海陆风的强度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2、读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图中A、B、C、D四地气压大小。
(2)若图示表示的是城市热岛环流,则B、F两地表示郊区的是_________,两地间的风向是_________。
(3)画出A、B、C、D间的热力环流模式。
(4)A、B、C、D四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_____,若A、B间的温差增大,两地间的风速将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3、某城市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城市风”的课题研究。
左图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右图为部分课题研究成果。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A、B、C、D四点的气压由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____。
(2)左图中A、B、C、D四点的气温由低到高排列的顺序是____。
(3)左图中的热力环流状况如果出现在深秋时节,从大气的热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则A、B中易出现大雾天气的是____,并说明理由____。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和气压均发生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海洋)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
(1)根据气压分布判断图示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2)画出①地风向后并注明什么风向。
(3)判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1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强。
所以,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散射作用:散射可以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所以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是明亮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保持热量,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睛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导致昼夜温差大。
因此,深秋至第二年早春,霜冻多出现有睛朗的夜里。
(2)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的办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面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二、热力环流1.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注: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3.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温高则气压低),高空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低则气压高),高空则形成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同一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上凸,低压区等压面下凹(凸高凹低)实例:气压值B=C=E气压值A>B, E>D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气压值A>D4.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白天海风,夜晚陆风)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高中地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2.大气的组成3.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4.组成成分作用干洁空气氧(21%)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78%)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二氧化碳(0.038%)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1.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增加基本上都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
2.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森林面积缩小,会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3.大气中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4.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却在天气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1.大气的垂直分层1.划分依据:温度、运动状况及密度的差异。
2.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垂直分层气温特点大气运动天气状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降低,容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上部热、下部冷,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无云雨现象,能见度好适合航空飞行。
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为:高层大气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在300千米的高空,温度可达1000℃以上。
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2课时)
【课程标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学习目标】
4.会根据示意图判断说出低压、高压系统;
5.能绘制低压、高压系统示意图及在它们控制下水平气流和垂直气流运动的特点; 6.会运用图表,简要分析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学习内容】
活动一:在每天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一些天气图,并播放天气形势预报。
同学们能看懂天气图吗?能听懂天气形势预报吗?为什么同一时间不同的地方天气状况大相径庭呢?要知道原因,就必须了解一些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 、 。
活动二:根据中央气象台公布的消息,本周(10月21日)开始冷空气将在我国上演“接力赛”,将有三股冷空气先后杀到,使得我国西北部分地区雨雪不断,今天到来的一股冷空气更是将让长江以北的部分地区开始入冬。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消息,今天起到24日,一股冷空气南下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将在20℃左右,最低气温则徘徊在10℃上下。
24日前后,受另一股冷空气影响,气温可能又会会有2℃~3℃的下降。
你知道什么原因导致雨雪降温天气的变化吗? 二、锋与天气 (一)气团及其分类
1.气团: 。
2.按气温划分为: 和 。
3.应用:怎样判断冷暖气团?
冷气团: 。
暖气团: 。
(二)锋面、锋线与锋
1.概念:
锋面:。
锋线: 。
锋: 。
2.应用:在单一气团控制下与锋面控制下的天气有什么不一样?
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 。
高淳
锋面控制下的天气: 。
(三)锋与天气
2.应用:
(1)怎样判断冷锋与暖锋?
冷锋: 。
暖锋: 。
(2)怎样预报锋面天气?
(3)案例分析:寒潮:
寒潮是指 ,天气特点: 主要灾害:
三、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基本概念
冷 V =30
低气压、高气压、低压槽、高压脊:(如图)
低气压与高气压是指 分布状况而言;气旋与反气旋是指 状况而言 低气压:中心气压 ,四周气压 高气压:中心气压 ,四周气压
低压槽: 高压脊: 气旋即 ;反气旋即 。
活动三:今年第23号台风“菲特”于10月7日凌晨1时15分登陆福建福鼎市沙埕镇,这是自1949年以来在10月份登陆我国陆地的最强台风。
“菲特”造成浙江、福建等地道路交通阻断、动车停运、航班取消、供电通讯中断、堤防损毁、农田受淹,对上述地区国庆假日后期旅游造成严重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11个市70个县(市、区)631.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6人,失踪4人,倒塌房屋0.4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53.4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3.68亿元;福建省有5市、19个县计41.56万人受灾,倒塌房屋0.04万间,农作物受灾34.1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4.55亿元。
那么台风是一种怎样的自然灾害,它又是如何致灾的呢? 2.低压(气旋)与天气:
(1)气压状况: (2)气流状况:
北半球:气旋区域内空气作 方向流动。
近地面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中心,垂直
方向:中心的空气被迫
南半球: 气旋区域内空气作 方向流动。
近地面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中心,垂直
方向:中心的空气被迫
(3)气旋气流水平运动的画法: (4)气旋气流垂直运动的画法:
低 低
北半
球气旋 南半球气旋 运动特点:
气旋
运动特点:天气特点:
(5)天气状况:天气
(6)案例分析:台风(或飓风):
形成源地:,原因
气流运动状态:,天气灾害:
活动四:秋天,既不象冬、春那样天空灰灰蒙蒙,也不象夏天那样乌云遮日,而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气温不低也不高,气候十分宜人。
因此人们常用“秋高气爽”来赞美它。
那么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秋高气爽”的呢?
3.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气压状况:
(2)气流状况:
北半球:反气旋区域内空气作方向流动。
近地面气流:从中心流向四周;
垂直方向:中心的空气被迫。
南半球:反气旋区域内空气作方向流动。
近地面气流:从四周流入中心;垂直方向:中心的空气被迫。
(3)反气旋气流水平运动的画法: (4)反气旋气流垂直运动的画法:
高高
反气旋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反气旋运动特点:
运动特点:天气特点:
(5)天气状况:天气
(6)案例分析:
①长江中下游的伏旱:
②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方向
状况
【课时评价】
一、选择题
读右图回答1-2题:
1.右图中四点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B.此图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
C.②地吹偏南风,③地吹偏北风 D.③地出现连续性降水
3.在准静止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现象是
A.贵阳冬季的阴雨天气 A.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C.长江中下游夏季的伏旱天气 D.我国冬季的寒潮天气
4.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有
A.降水都发生在锋前 B.过境时气压升高
C.暖空气均位于锋面以下 D.过境时天气常有风云雨雪等
5.下图,A、B、C、D几种天气系统中,能形成“菲特”台风天气的是
6.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是下列哪个影响的结果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7. 长江中下游的伏旱主要是下列哪个天气系统的影响:
8.“曹操立不起营寨,心中忧惧……子伯曰:‘连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是夜北风大作,操尽驱兵士担土泼水……比及天明,沙土冻紧,土城已筑完。
”造成选文所述天气变化的是
A .准静止锋
B .冷锋
C .暖锋
D .暖气团 9.下列关于锋面与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冷锋过境时,一般出现晴朗天气 ②我国北方夏季暴雨与冷锋活动有关 ③我国冬季寒潮的爆发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④暖锋过境后,气温、气压上升,天气转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左图为 锋示意图,图中A 是 气团。
该图所示锋面的移动方向是 。
C 、D 、E 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地,气压最高的是 地, 属于阴雨天气
的是 地。
该锋形成的降水多在锋 (前、后)该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 原因是 。
(2)上右图为 锋示意图, 2008年我国南方冰冻雨雪灾害是该锋面系统造成的。
A 与C 两处相比, 处(填字母)气温高,其原因是 。
此时B 处天气特征是 ,此天气系统经过C 地后,C 地的气温 (升高或降低)。
东
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