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入账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超过1万的固定资产如何入账
超过1万的固定资产如何入账,关于固定资产的问题一直是各位会计们关注的,本文我们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
超过1万的固定资产如何入账?
办法一:购进时税务一次性扣除,会计上也一次性进入成本或费用。
办法二:购进时,先计入固定资产,然后同时全额计提折旧。
政策依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5号)第三条的规定:“对所有行业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因此固定资产的最低价值应超过5000元,5000元及以下的外购资产可以作为低值易耗品核算。
行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了具体的价值判断标准,如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且使用期限超过两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我们提供。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三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1万的固定资产入账其实需要考量的事情还有许多比如折旧时间,上
述提供参考的两种方法也有谈及,希望作为参考的文章对你有用。
以上就是关于超过1万的固定资产如何入账的详细介绍,更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声明:文章仅限本公众号内部业务交流探讨,谢绝任何自媒体转载!问题:问题1:请教,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我单位按照概算增加固定资产,如果概算是两百万,已入账的在建工程是一百万,那么财务会计的分录如何做?问题2:价值9万的在建工程,预付了6万,剩尾款一年后付款3万,但是验收报告已经出,能入固定资产吗?问题3:基建账放在大账的在建工程核算吗?已经投入使用,未竣工验收,入账价值怎么办,用财务的数据入原值吗,办公楼。
问题4:我们学校一期教学楼竣工时还未办理产权,待明年二期竣工后再办理,现因食堂需进行公共资源配置招投标,将食堂所在的建筑按1元暂估价入资产,这笔账分录要怎么做啊?单位几年前使用财政拨款购买了商品房作为单位公租房,一直在在建工程未转固,①现在对商品房进行部分装修的费用是可以进入在建工程,然后再转固定资产么?②12年购买的一直在在建工程,现在转固定资产需要先不提折旧然后净值在在建工程再转固定资产?③想在请教下,现在支出的装修费用也可以进入在固定资产么?在建工程后期有些装修合同签订了100万,但是发票只有20万的,可以暂估入账100万,然后一起转固定资产么?④购买商品房现在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后,后续又有装修费用以及房屋的税费等可以再次计入在建工程,然后再转固定资产吗?问题5:多年来一直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当事人已经找不到了,工程款是以预付账款方式支付的,施工方也没有开发票,是否一定要补齐竣工决算手续,才能把预付款冲掉?有没有其他渠道?回复:关于在建工程何时转固,由谁来办理竣工财务决算手续,转固入账价值的确定,也是群友们频繁咨询的重点之一。
有些项目工程因多种原因, 完工后不及时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有的甚至已交付使用多年仍未转为固定资产;有的账上几千万在在建工程支出长期挂账“其他应收款”;甚至一部分单位相关资产已经使用到报废无法使用了都未转为固定资产;……,这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
最新固定资产入账标准固定资产入账标准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最新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就最新固定资产入账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
首先,最新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要求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进行入账。
这意味着,如果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时支付了税费或其他附加费用,这些费用应当纳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中。
这一规定的出台,有利于企业更加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避免因为漏报费用而导致资产负债表失真的情况发生。
其次,最新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做出了一定的调整。
根据最新标准的规定,企业在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时,应当采用直线法、年限总和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中的一种。
这一规定的出台,对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科学地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从而更好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情况。
再次,最新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测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根据最新标准的规定,企业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都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这一规定的出台,有利于企业更加及时地发现固定资产价值的变化情况,从而更好地保护企业的资产利益。
最后,最新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还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根据最新标准的规定,企业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处置收益或处置损失,并及时确认。
这一规定的出台,有利于企业更加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处置的真实情况,避免因为处置收益或处置损失的漏报而导致财务报表失真的情况发生。
总之,最新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应当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一标准,切实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以确保企业的财务报表准确、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希望本文对企业能够有所帮助,谢谢!。
固定资产入账金额标准
固定资产入账金额标准
1. 受益不限定:当固定资产购买后,允许任何受益方(例如,公司、个人、部门、集体)来入账,只要它可以正常使用,且与实体同步,即可入账,资产购买者可以通过贷款的方式来购买资产。
2. 不需要发票:在出现停用或报废的情况下,可以不需要发票,只要其有效性已经确认,在财务软件中建立出入账交易即可;
3. 回本前注明:对于提前报销入账的固定资产,财务出入账条目中必须注明回本报销日期,以便后续可以明确回本资金的使用情况;
4. 数量核算:默认以数量的形式入账,每台资产都按照单价来入账,数量核算主要以实物抵销凭证及物料为依据,关于固定资产的价税合计以及有无发票的形式及其入账,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执行;
5. 支出报销:支出报销申请中,被申请报销的必须是实物固定资产,若资产未入账,则无法申请出报销,资产入账书面一栏也必须正确填写;
6. 折旧入账:固定资产折旧要记录在折旧明细表中,从入账之日起,
每个月的折旧都必须做好准确的记录,折旧金额必须严格报批执行,审核通过后,在财务系统中入一笔负数,确保财务扣款时,保持计算准确;
7. 报废处理:当固定资产已经不能正常使用,即被定性为报废资产,作废处理分为财务处理和非财务处理两者,财务报废处理需要形成作废凭证,弥补原有出入账,非财务处理则需要形成资产报废单,记录资产的完整报废,确保账实的吻合;
8. 盘点准备:每一次资产盘点前,必须做好资产入账的准备工作,确保截止到盘点日期的资产都已经入账,并且登记资产数量正确,保持财务账实一致,有利于后续的核算处理,确保财务盘点准确无误。
企业单位固定资产入账标准
企业单位固定资产入账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计量基础:企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入账应以实际交付或构建完成的成本为基础。
成本包括购买或建造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价值,以及直接与资产创建或购置相关的费用。
2. 成本要素: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包括购买或建造资产的价格、安装费用、运杂费、试验费、直接工资和其他与资产入账相关的费用。
3. 资本化阈值:企业单位通常会设定一个资本化阈值,只有当固定资产的成本超过该阈值时才能进行资本化入账。
资本化阈值的设定可以根据企业单位的规模、行业特点和管理要求进行调整。
4. 无形资产入账:除了有形的固定资产外,一些无形资产(如专利、商标等)也可以进行入账。
无形资产的入账一般按照其购买或构建的成本计量,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的经济效益。
5. 减值测试:固定资产入账后,企业单位需要进行定期的减值测试,以评估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若资产发生减值,应及时将其减值金额计提为损失,并相应地调整资产账面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单位固定资产入账标准可能因不同的会计
准则、行业以及国家规定而有所差异,具体应根据相应的会计准则或法规进行操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财务管理固定资产未入账整改报告篇一:机关财务管理整改措施篇一: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近年来,经过学院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院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部分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在下级部门相对淡薄。
除了负责资产管理的主要部门,其他相关部门虽然有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但基本上是“谁用谁管”,保管人员众多,责任不明确。
办理出入库后不能及时入账,对于部门固定资产的内部管理不能做到心中有数,造成资产管理的不规范。
二是对报废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处理。
按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超过使用期限确已不能继续使用的、因管理不善造成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填制“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单”,按规定的权限批准后,注销其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卡片。
但由于部门管理人员缺失,近年存在没有及时处理不能使用和到期报废的部分固定资产的情况。
三是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力量需要充实。
(二)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对相关人员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看家理财的本领。
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是固定资产的直接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负有重要的责任,如果由于其业务素质不高,使固定资产在管理时发生损失,是万万不该的。
所以,除了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也要对行政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以会计法、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有关行政单位的财政文件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相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资产管理中的规定和要求,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
二是切实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处理工作。
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对一些长期不能使用或报废的固定资产,按有关规定和权限进行清理、处置。
注销其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卡片,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三是进一步加强和充实资产管理部门的人员力量,加大培训力度。
每年组织各部门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政策培训,集中学习资产管理办法、处置办法及配置标准等有关文件,进一步熟悉有关政策规定,提高工作水平。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入账时点固定资产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固定资产的入账时点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准确反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固定资产的入账时点主要包括购置、接收转入和自行制造。
其中,购置是指企业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固定资产,接收转入是指企业从其他单位或个人处接收的固定资产,自行制造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活动制造的固定资产。
对于购置固定资产的入账时点,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购置固定资产应当在实际购入时点确认入账。
这意味着企业在购买固定资产后,应当及时将其纳入资产负债表中,并计提相应的折旧或摊销费用。
购置固定资产的入账时点的准确性对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准确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接收转入固定资产的入账时点,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在接收转入固定资产时,应当按照其公允价值确认入账。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对接收到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并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入账。
接收转入固定资产的入账时点的准确性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自行制造固定资产的入账时点,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自行制造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确认入账。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对自行制造的固定资产进行成本核算,并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入账。
自行制造固定资产的入账时点的准确性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总结起来,固定资产的入账时点是企业会计准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准确反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购置固定资产应当在实际购入时点确认入账,接收转入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其公允价值确认入账,自行制造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其实际成本确认入账。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入账时,应当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确保入账时点的准确性,以保证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准确性。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进行财务决策和经营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固定资产未入账的问题及解决建议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有时由于各种原因,固定资产可能未被正确地记录入账。
这不仅可能导致企业资产的不准确评估,还可能引发税务和合规问题。
本文将探讨固定资产未入账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建议。
一、固定资产未入账的原因1.疏忽或人为错误:这可能是由于员工的疏忽或人为错误,导致固定资产未被正确记录入账。
2.缺乏适当的内部控制:如果企业缺乏适当的内部控制,可能会导致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过程中的信息不完整或错误。
3.缺乏适当的培训:员工可能没有接受足够的培训,不了解如何正确记录固定资产。
4.缺乏审计和检查:如果企业没有定期进行审计和检查,可能会错过固定资产未入账的问题。
二、解决建议1.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和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都经过适当的审批和记录。
2.培训员工: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如何正确记录固定资产。
此外,还应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以确保他们了解公司的政策和程序。
3.定期审计和检查:企业应定期进行审计和检查,以确保固定资产都已正确记录入账。
此外,还应对审计和检查结果进行跟踪,以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4.使用技术解决方案:企业可以考虑使用技术解决方案,如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来帮助记录和管理固定资产。
这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并减少人为错误。
5.建立奖惩机制:企业可以建立奖惩机制,对发现和解决固定资产未入账问题的员工进行奖励,并对造成问题的员工进行适当的惩罚。
这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总之,固定资产未入账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得到及时解决。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培训员工、定期审计和检查、使用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建立奖惩机制,企业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确保固定资产得到正确的管理和记录。
家具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
一、购入固定资产
1. 定义:购入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以货币形式购入的,为企业提供生产、销售、管理服务的耐用资产。
2. 入账标准:购入的固定资产应以购买价格(包括包装费、运输费、安装费等)作为入账标准。
同时,企业应取得合法的购买发票或其他合法凭证作为入账依据。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1. 定义: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自行组织建设,花费人工、材料、设备等资源的工程或项目所形成的资产。
2. 入账标准: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以建造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作为入账
标准。
包括工程物资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等。
同时,应合理分摊间接费用,并取得相应的凭证进行入账。
三、其他单位投资转入固定资产
1. 定义:其他单位投资转入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接受其他单位以实物资产形式进行的投资而形成的固定资产。
2. 入账标准:其他单位投资转入固定资产应以评估价值或协商价值作为入账标准。
同时,应取得投资协议、评估报告等合法凭证进行入账。
四、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1. 定义: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需要在一定期间内支付租金并分期归还的资产。
2. 入账标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以租赁协议中的租赁价款(包括租赁手续
费、利息等)作为入账标准。
同时,应取得租赁协议、支付租金凭证等合法凭证进行入账。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入账标准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入账标准是指行政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入账时应当遵循的规范和标准。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寿命长、价值较高并且不易转换成现金的资产,例如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
行政单位作为公共机构,管理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对于保障资产的安全、合理利用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对于行政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入账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行政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入账时,应当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
在资产入账过程中,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和登记,确保资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要严格执行资产入账的程序,确保资产入账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其次,行政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入账时,应当对资产进行准确评估和计量。
评估和计量是资产入账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资产账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因此,行政单位在进行资产入账时,应当对资产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和计量,确保资产账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另外,行政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入账时,应当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资产管理制度是行政单位规范资产管理行为的重要依据,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资产入账的重要手段。
因此,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资产入账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最后,行政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入账时,应当加强对资产入账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监督和检查是保障资产入账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发现和纠正资产入账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
因此,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对资产入账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资产入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入账标准是行政单位管理固定资产的重要规范和标准。
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入账标准,对于行政单位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单位应当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对资产进行准确评估和计量,建立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资产入账工作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资产入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确定一下,第一这个发票到底会不会到,如果会到好办,如果没有发票,那么白条是不可以入账的,即使你入账了,到计算所得税的时候,也不能确认资产.
如果发票本月可以收到,那么等发票到了在确认固定资产,付款的分录可以先做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本月收到发票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
贷:应付账款
如果发票本月不能到的话,付款的分录还是先做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同时根据产品的入库单和收据暂估入账,
借:固定资产
贷:应付账款注意此处的应付账款不包含增值税额
等次月收到发票时红字冲销上面分录同时做正确的分录,
借:固定资产
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
贷:应付账款
如果暂估的固定资产金额与发票金额一致,那么也可以不冲销暂估金额而补记一笔税款的金额
借: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
贷:应付账款
次月计提折旧
如果发票是第三个或者隔了几个月才收到,按暂估的金额计提折旧,等实际收到发票按照正确金额调整固定资产的金额和税金金额就可以了,如果涉及折旧的调整,当月一并调整.当然隔这么久一半是不太可能的.
还有一点就是因为折旧都是从购入后的次月开始计提的,如果你不想那么麻烦,你也可以等次月收到发票时,按照入库单和发票一次性正确确认固定资产,只是当月确认当月计提折旧就可以了.不过这种做法稍显不妥,因为小小的违背了会计准则的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