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紧凑城市的思想内涵及其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123.39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研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紧凑城市理念成为了当今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紧凑城市的理念、特点以及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紧凑城市的理念来源于对于城市的一种新的认识,即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所带来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土地浪费等,迫使人们去寻求一种新的城市规划理念。
紧凑城市理念最核心的观念是强调城市组织的密集性,即尽可能多的社会和经济活动集中在城市中心,从而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行。
紧凑城市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效率。
比起郊区疏松型规划,紧凑城市运用优化土地利用的方法,使得城市的经济、居住等功能具有更高的密度,从而使得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能够充分发挥效用。
第二,紧凑城市有利于减少对上下班通勤的需求。
靠近工作场所的住宅可以使得通勤时间变短,同时也减缓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情况。
第三,紧凑城市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和社交机会。
高密度、越来越丰富的城市生活充满了多样化的文化形式,如公园、剧院、商业和娱乐等等。
第四,紧凑城市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快捷的路径。
城市内的大量企业和机构接近相遇,有利于劳动力和资金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经济效益。
紧凑城市的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紧凑的城市规划要求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人的尺度,并强调交通、社区和公共服务的可达性。
这要求在城市规划中,加强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密度,缩小居住区面积,从根本上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第二,紧凑城市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重视节能、环保方面的工作。
如加强公共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的规划和建设,减少汽车出行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紧凑城市要求在城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中面向未来进行规划和协调。
如在经济方面,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完善经济结构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等措施,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城市;在社会方面,要满足人们多元化需求,更好地保障社会公平;在文化方面,要发挥紧凑城市的生活氛围,为城市注入文化的灵魂。
试析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紧凑城市是一种城市规划的理念,旨在通过优化建筑布局、提高建筑密度、减少交通距离等方式,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
在建筑布局方面,紧凑城市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城市中心区域的建筑应当紧凑且高密度,以便于居民之间的出行和互动。
可以集中大量商业、文化、办公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建筑,以减少交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在居住区的建筑设计上,应当注重公共空间的规划,例如公园、广场、绿地等,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场所。
在交通规划方面,紧凑城市理念倡导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例如建设地铁、轻轨、公交站点等,并且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以方便居民的出行。
还可以开发自行车道、步行街等非机动交通方式,鼓励居民步行或骑行,以减少对汽车的依赖,提高交通效率和环保性。
在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方面,紧凑城市理念也有着重要的运用。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选择、建筑能源利用等方面,兼顾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建筑。
紧凑城市通过提高建筑密度,可以减少土地使用量,从而节约资源。
紧凑城市还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例如在建筑设计上注重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等方式,减少对人工能源的需求。
还可以运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在社区参与和城市管理方面,紧凑城市理念也有着重要的运用。
社区参与是指居民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和管理的过程,通过共同努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紧凑城市中,社区参与可以通过居民委员会、居民代表等形式,使居民更加关注和参与城市规划和管理的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决策。
城市管理部门也需要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监管和执行,确保紧凑城市理念的有效实施。
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可以通过优化建筑布局、提高建筑密度、减少交通距离等方式,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试析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城市规划中的紧凑城市理念,是指以密集且高效的城市结构为核心,通过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压缩居住区的面积和增加本地服务设施,以实现城市社区生活、公共交通与城市市中心之间的紧密耦合,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城市规划理念。
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运用紧凑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模式除了能够助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外,也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增加了公共交通的可行性。
以美国大都市纽约为例,当城市按照紧凑的城市规划方式进行设计时,人口和办公区都会集中,城市核心区终将成为共享公共交通的心脏地带。
而当城市出现了更多的集中式办公区和娱乐区,紧凑的城市规划能够减少通勤的时间、改善交通状况、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通过将人群或功能都集中在一个具有现代化的城市核心区内,还有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
其次,对于城市内的空间资源利用更加合理。
使用紧凑城市规划策略不仅可以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土地和建筑材料资源,并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空间浪费。
同时,它还有效地提高了市民居住区内的人口密度、增强了区域内的热闹气氛,以及增大了市民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同时,给予了城市在可持续性方面的增强。
城市规划中的紧凑城市理念能够解决城市扩张所带来的生态问题。
它可以将城市内部空间使用形式多样化,将社区、公园、人行道、自行车道等空间设计得更优良,使得居民可以方便地步行、骑车通勤等方式出行。
这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降低空气污染、减少碳排放量等等问题。
然而,要注意的是,任何城市规划设计都应该根据当地特有的文化、地理环境、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调整和适应。
在实施紧凑城市规划的同时,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社会和文化习惯,匹配当地的产业、技术发展及市民的需求,从而达到改进城市化进程、推进现代化城市规范管理、增加市民福祉等多重目标。
试析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逐渐受到重视,这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从城市紧凑化的概念、优缺点、应用及未来发展四个方面,对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进行分析。
城市紧凑化的概念城市紧凑化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将城市化繁华的汇集在一起,减少城市内部的空间浪费,并且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的定义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尽可能地利用城市土地等自然资源,建立更为紧凑的城市结构,以期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外围土地和其他自然生态资源。
城市紧凑化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生活质量,同时可以减少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率采用紧凑城市的规划理念,不仅可以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建设更多的建筑物,同时还可以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和建筑效率。
2. 方便交通出行城市紧凑化可以避免环城高速路带来的城市空间扩张,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方便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出行。
3. 增加城市活力紧凑城市能够提升城市活力以及人群密度,有利于城市文化、经济、商业等的发展和繁荣。
然而,城市紧凑化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其中最主要的缺点是环境污染和环境恶化。
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口密度增加,可能会导致空气、水、噪音等污染问题的加剧,从而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的应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特别是在高密度人口城市中。
在城市规划中,使用紧凑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物高度在紧凑城市的规划中,建筑物的高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高人口密集度城市中,建筑物高度过高会影响城市交通和城市环境,因此,在紧凑城市规划中,应限制城市建筑物的高度,避免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试析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紧凑城市是一种城市规划理念,旨在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人口、交通和公共设施的布局,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紧凑城市的运用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包括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增加社交互动,提高环境可持续性等。
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可以提高交通效率。
在紧凑城市中,各个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之间距离较近,人们之间的距离短,这有利于步行和骑行的发展。
紧凑城市也有利于公共交通的利用,因为公共交通可以更方便地覆盖整个城市,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这样一来,交通拥堵的问题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城市居民的通勤时间和交通费用也会减少。
紧凑城市的运用可以增加社交互动。
在紧凑城市中,各种各样的活动场所如公园、步行街、咖啡馆等都会更加集中,人们可以更容易地相互交流和互动。
这样一来,城市居民的社交活动更加活跃,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会增加,有助于社区的凝聚力和城市的文化氛围的形成。
紧凑城市的运用也可以提高环境可持续性。
由于紧凑城市的规划使得城市区域内距离较近,人们的通勤距离减少,这样一来,减少了交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消耗。
紧凑城市还有利于土地的合理利用,减少了过度开发土地的现象,保护了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紧凑城市的规划也有利于公共设施的集中布局和利用,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这些措施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紧凑城市的运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紧凑城市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这对城市的土地规划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紧凑城市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就业、居住和公共服务需求,这对城市规划的整体规划能力和综合决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紧凑城市的运用可能会带来一些老旧城区或传统村落的拆除与改造问题,这需要政府和规划者在推进紧凑城市建设的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社区。
探究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摘要: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的人口和建筑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靠近工作地点和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是基于土地资源有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紧凑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集中布局城市功能要素、加强城市空间增长管理、促进城市土地的高密度、混合利用、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等。
关键词:紧凑城市;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一、紧凑城市概述在地球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口激增使得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张。
紧凑型城市理念作为一种可以缓解城市蔓延和无序发展现状,实现资源集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被广泛应用到各大城市的发展规划理念中。
紧凑城市理念中的内涵,提倡紧凑城市政策,最大限度使得低密度的城市从社会、经济及环保的角度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此理念指导下的城市,使得更高密度和混合用途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降低非再生能源的消耗。
二、我国城市的发展现状及弊端1.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在我国的城市当中,部分城市已经呈现出“摊大饼”的发展趋势,城市当中的土地利用模式变现为粗犷的外延模式,集中表现在近些年的“开发区热”,在“开发区”当中的建设是以无限制低密度的向外蔓延的方式来进行建设的。
与此同时,城市人口的激增也给城市的交通道路和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可以看出城市当中小汽车的激增数量和大规模的道路设施建设共同导致了城市蔓延现象的发生,如果并对其进行大力控制,城市无限制的蔓延将会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当中出现,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2.产生的弊端这种以高增长、高消耗、高排放以及高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的城市发展模式,给城市的空间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弊端。
首先,加剧了城市空间的无序和低效开发,城市受到粗放发展的影响,使得中国现在的城市空间呈现出无序的状态,在全国的183个城市当中,其中有40个城市要建造城市CBD,盲目地向国际大城市看齐。
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空间的利用率和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紧凑城市理念就是一种高效利用城市空间的策略,可以实现城市活力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本文就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理念的运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紧凑城市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高、基础设施紧密、居民生活设施比较齐全的城市。
紧凑城市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城市面积占用;二是缩短交通出行距离,降低人、车交通流量,减轻交通压力;三是提高城市生活设施配套水平,改善城市环境,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四是降低城市建设成本,提高城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紧凑城市理念是指在城市空间利用方面,尽可能地提高利用效率,同时降低公共资源的占用。
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提升环境保护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紧凑城市的建设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一是疏浚改造老城区。
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老城区的存在,这些城区空间狭窄,设施陈旧,交通堵塞等问题。
可以通过对这些区域的改造,打通街道,改善绿化,提高公共设施配套水平,使得老城区注入新的活力。
二是优化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也是一个重点。
可以通过发展地铁、BRT等公共交通系统,推广非机动车、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减少个人汽车使用,降低交通拥堵。
三是建设纵向的绿色轴线。
城市中缺少绿色空间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
可以建设一些大型的绿化带,增加公园、景观林带、自然防护林等,让城市更加美丽,环境更加生态。
四是加强城市建设的技术创新。
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提高建筑、交通、环保等建设的效率,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建设成本,给建设质量带来更高质量的保障。
紧凑城市规划探析[摘要]:紧凑城市是有效地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策略。
新乡市城镇密集区目前存在中心城区郊区化进程加速,城市蔓延趋势初显,周边城镇空间急速扩张,土地利用粗放,环境品质不高等问题。
通过对紧凑城市的理论研究,建议新乡市城镇密集区采取高密度、多样化和公交导向的城镇发展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乡市,城镇密集区,紧凑城市一、紧凑城市理论紧凑城市最初是由西欧学者针对西欧一些国家土地资源条件、内城衰退与城市蔓延现象而提出的。
1990年,欧洲社区委员会(CEC)发表《城市环境绿皮书》,正式提出“紧凑城市”的概念,认为紧凑城市相对密度较高的城市,更能减少交通、能源需求以及环境污染,从而更好地保证生活质量和环境状况,因而是更有效地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策略。
紧凑城市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1、高密度的城市开发城市“高密度开发”具有多重含义,如“高人口密度”、“高建筑密度”、“高层发展”、“高容积率”等。
紧凑城市理论认为,城市高密度开发具有保护土地资源和降低能源消耗的双重意义。
城市开发的高密度高强度特点,能够遏制无序的城市蔓延,节约土地资源;可以容纳更多的城市活动,符合最基本的规模经济原则;可以在更为方便的通勤距离内提供更多的工作、生活日需品,激励更多的出行欲望,从而加强社区联系,形成社区文化;可以提高公共交通设施的利用效率,减少城市制冷和供暖的能源消耗,并提高各种社会软性基础设施(基层政府机关)的效率。
2、混合的土地利用《雅典宪章》提出“功能分区”思想,因为其成功地在空间上控制了城市建设中各种不相容的使用性质,所以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但是在随后的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严重的交通、环境问题及成片的大规模单一居住区等又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1977年的《马丘比丘宪章》批评《雅典宪章》“为了追求分区清楚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强调“在今天,规划、建筑和设计不应当把城市当作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来考虑,而应该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这直接启发了紧凑城市土地功能适度混合的规划理念。
紧缩城市理念的发展及对我国城市的借鉴1. 紧缩城市理念的起源紧缩城市理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核心理念是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创造更加可持续和宜居的城市环境。
紧缩城市强调城市更新与发展的节约、绿色和社会包容原则,同时追求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公平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紧缩城市理念也逐渐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推广。
2. 紧缩城市理念的核心特征紧缩城市理念的核心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城市内部的空间利用效率。
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建筑结构和布局,减少碎片化用地和资源的浪费,实现城市空间的紧凑和高效利用。
- 促进城市内部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徒步和骑行,减少私人车辆使用和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住舒适度。
- 建设生态友好的城市环境。
注重城市绿地和生态空间的保护和建设,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我国城市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城市人口的涌入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导致了城市规划与建设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浪费、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我国城市也面临着资源紧张、环境压力和社会不公等问题。
引入紧缩城市理念对于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4. 紧缩城市理念对我国城市的借鉴意义紧缩城市理念对我国城市的借鉴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城市规划和空间布局。
借鉴紧缩城市的理念,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城市扩张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增强城市空间的紧凑性和可持续性。
- 发展公共交通和非机动出行。
引进紧缩城市理念,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徒步和骑行,减少私人车辆使用和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 建设生态友好的城市环境。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保护和利用绿地和生态空间,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打造宜居的生态城市。
5. 我国紧缩城市理念的实践案例在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引入紧缩城市理念,探索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
城市规划中的紧凑城市发展战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城市规划中,紧凑城市发展战略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方式,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紧凑城市发展战略的意义、优势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紧凑城市发展战略的意义紧凑城市发展战略是一种以提高城市密度、减少城市扩张为目标的城市规划方式。
它的意义在于解决城市快速扩张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紧凑城市发展战略可以减少交通拥堵问题。
在传统的城市规划中,城市扩张导致了居民住所与工作地点之间的距离增加,进而造成了交通拥堵。
而紧凑城市发展战略通过将居住区与商业区、工业区相互靠近,减少了人们的通勤距离,从而缓解了交通压力。
其次,紧凑城市发展战略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市扩张往往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而紧凑城市发展战略通过提高城市密度,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紧凑城市发展战略还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城市扩张带来的大量建设活动和交通流量增加,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而紧凑城市发展战略可以减少土地开发,减少建设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通过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减少汽车使用,从而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二、紧凑城市发展战略的优势紧凑城市发展战略相比传统的城市规划方式具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首先,紧凑城市发展战略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通过提高城市密度,紧凑城市发展战略可以促进城市内各种产业的集聚,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
其次,紧凑城市发展战略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紧凑城市发展战略将居住区与商业区、工业区相互靠近,使得居民可以更方便地获得各种服务和资源,提高了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此外,紧凑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促进社交互动和文化交流。
通过提高城市密度,紧凑城市发展战略可以增加人们之间的接触机会,促进社交互动和文化交流,增强城市的社会凝聚力和文化活力。
浅析紧凑城市的思想内涵及其启示收稿日期:2008209206作者简介:王海燕(19802),女,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助教,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李 铌(19652),女,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长沙 410075王海燕 李 铌摘 要:分析了紧凑城市产生的原因,阐述了紧凑城市的思想内涵,并对中国当今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总结了紧凑城市对于中国未来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启示,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关键词:紧凑城市,可持续发展,启示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着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的发展,美国等西方国家城市不断向外扩张,私人小汽车的出现,加剧了城市向郊区的扩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开始从环境、自然与人类关系的角度反思城市无序蔓延扩张将会带来的问题,并对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产生怀疑。
于是,紧凑城市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形态,被学者们普遍视为控制城市蔓延、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 紧凑城市的思想内涵紧凑城市是一种集中布局的城市结构,其概念最早在1990年欧洲社区委员会(CEC )发布的布鲁塞尔绿皮书中提出。
其核心思想是城市采取集中、紧凑的布局模式,占地少,减轻对机动车的依赖,提倡公共交通和步行,节约资源消耗,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引发紧凑城市的主要原因有两个:1)由全球变暖所激发的降低污染的愿望;2)可供城市开发利用的乡村开阔地的缺乏。
紧凑城市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城市适度紧凑,并改善城市交通许多学者围绕着由城市的高密度所带来的交通依赖性的降低及燃料消耗和尾气排放量的减少等现象,对全世界各大城市进行研究,发现高密度的开发有利于公共交通,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也有利于提高市政基础设施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减少城市开发对地上资源的攫取,尽可能保留更多的自然环境。
1.2 用地功能混合紧凑城市提倡土地功能适度混合的规划理念。
它强调居住地与工作场所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接近,避免出现工作与居住明显分区的现象,贯彻紧凑社区、就近就业、较低的开发成本和环境成本、尊重自然生态、混合土地使用等原则。
2 紧凑城市的优势和劣势紧凑城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紧缩城市的活力及多样性将会为所有居民提供质量更高的生活;行程缩短、交通方式更具有可持续性,这会降低能源的消耗及污染水平;将开发遏制在城区范围之内有利于阻止农村土地的进一步丧失;为商业贸易活动提供了更完善的社会环境,以及提高当地居民可摄取设施的范围及质量。
然而,仍然有一些城市或城市中的部分地区由于过度拥挤而给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因此人们认识到紧凑城市并不是提倡不顾城市大小的盲目集中发展。
极端的紧凑城市计划是不切实际的,而更加“分散化的集中”开发,不仅在环境方面更可持续,更符合公众的愿望,而且也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所谓“分散化的集中”即发展相互之间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相联系、易通达的城市中心群,并以这些城市中心为核心,高密度、高强度进行发展的城市空间组织形态。
3 紧凑城市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3.1 中国城市发展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在改革开放一系列政策的影响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部分城市的盲目扩张,呈现出“摊大饼”的扩展趋势,城市用地表现以粗放的、外延式为主导的土地利用模式。
同时,新的消费观念不断涌现,小汽车的数量迅速增加,加快了郊区的发展,促进了低密度分散的城市形态的形成,交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住宅短缺,部分住房质量低劣,生态环境恶化,土地开发不集约,盲目建设新区,城市和农村的边界日益模糊。
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节约资源和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成为人们的共识,集中、集约、集聚成为城市新的发展要求。
3.2 紧凑城市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3.2.1 倡导人文关怀,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构筑符合多样性的交通体系和可步行城市土地资源的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决定了我国不可能效仿美国城市向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紧凑城市倡导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促进城市的紧凑发展恰恰适应了我国国情。
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城市内在的紧密联系,营造更加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体系。
要努力完善公共交通,提高服务水平,真正将“公交优先”的政策落到实处,方便居民出行,更要有无须消耗能源的、宜人的步行系统、自行车系统等,鼓励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将公共设施和就业机会配置在其可达范围内,提高步行道和行车线路的安全性、方便性和美观性,以满足人和社会的多种需求。
3.2.2 土地混合使用,集约发展过去,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大量消耗资源实现的。
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源、环境的压力与日剧增,必须要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
城市的紧凑发展,积极倡导和鼓励土地综合、集约利用,提高容积率和建筑高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将外延的扩展形态转变为内涵挖潜式的集约用地模式。
它既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增强城市各相关产业和服务机构之间的联系,促进多样性的成长,有利于住宅和就业岗位的均衡分布,减少交通引发的能耗和污染,使交通设施的占地面积大大减少。
因此,我们在规划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考虑不同的住宅密度,做到既不浪费空间,又不至于拥挤。
浅谈当代中国建筑思潮发展收稿日期:2008209201作者简介:谢列场(19812),男,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安徽合肥 230601谢列场摘 要:通过考察梳理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产生背景及影响因素,审视了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发展历程和丰富内容,认识了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主要理论建树以及有待克服的局限性。
关键词:建筑思潮,实践,设计倾向,影响因素,发展历程中图分类号:TU 2092文献标识码:A1 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的影响因素一定的建筑思潮,总是处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存在于一定的主体中。
当代中国建筑思潮是在当代中国大背景下发生的,中国社会的变动和发展,深刻地制约着当代建筑文化发展的道路。
在一定区域内的建筑思潮,有原生和外来之分。
原生的建筑思潮,受到科技因素、文化传统、艺术思想因素的影响,而外来的思潮则是外来文化在本土的反映,既包括外来文化的特征,也反映本土文化的特点。
原生的建筑思潮,在文化交流的状况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与世界潮流在某种程度上呼应。
同样的思潮,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反映和认识。
2 当代中国建筑思潮发展的历程2.1 1979年~1986年初期震荡开放后的中国建筑论坛是从“社会主义内容,民族形式”的讨论开始的。
开放以后,中国最早引进的仍然是20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两次进入中国却中途夭折的现代建筑,现代建筑的引进所产生的震荡仍然是强烈的。
一方面是觉察到中国建筑落后而产生的紧迫感,另一方面是对西方建筑文化所产生的民族意识。
学术界,一方面是强调建筑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试图赋予“民族形式”以新生。
2.2 1986年~1990年文化反思文化反思的主题之一,就是对外来建筑文化引进的思考,包含本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想对以后现代建筑理论为代表的国外理论和经验的介绍,也有对引进国外建筑理论的教训和反思。
文化反思的主题之二,是对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反思,其中既有对“民族形式”话题的延续,也有超越简单的要不要“民族形式”的争论,向文化机制的深层次的反思,还包括了对民居建筑的3.2.3 创造一个多样性、有活力的城市,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简・雅各布斯是20世纪60年代集中派的主要代言人,她主张提高城市密度,认为正是密度造就了城市的多样性,也正是这种多样性创造了像纽约那样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
城市中的生命和生活是多样和复杂的,紧凑城市可以通过对城市进行最好的设计和改善城市的活力,来创造一个振奋人心的景象,并充分释放城市的魅力。
因此我们根本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城市的活力,营造丰富的生活,要去感受丰富多样的城市生活,要通过规划和设计去引导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而使城市富有活力,还要考虑公园、学校等公共设施的高效使用和优质服务,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这也就是我们城市规划者今天所从事工作的意义。
3.2.4 继承和发扬地方文化与历史传统,保持城市特色与发展活力紧凑城市鼓励形成自己的特色,如环境特色、产业特色、建设风格、交通方式、文化体育节庆活动等。
一个有特色的城市不仅增加居民的自豪感、归属感,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要素。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现存的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无数的文人墨客、工匠们精心制作和历史积累而成的,其多样性是无法用当代任何单一的规划和开发模式所能比拟的,这要求我们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保护好我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而不是推倒重来。
4 结语人是城市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使人能更好地生活。
虽然紧凑城市给我国的城市规划带来了一股新风,也在许多地方投入到实践中并取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我们怎样才能让整个城市在为人们提供一种城市感和可持续性的同时又具有吸引人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的发展中不断的探索,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和规划实践的空间发展战略,以有利于城市面向21世纪的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1] 迈克詹克斯.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M ].周玉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 仇保兴.紧凑度和多样性———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J ].城市规划,2006(11):18224.[3] 马奕鸣.紧凑城市理论的产生与发展[J ].现代城市研究,2007(4):10216.[4] 韩笋生,秦 波.借鉴“紧凑城市”理念,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 ].国外城市规划,2004(6):23227.On the insight of the compact city and its inspirationWANG H ai 2yan L I Ni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com pact city ,illustrates the insight of the compact city ,studies the f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urban development ,and summarizes the ins piration of the compact city for the future urban planning and its development in Chi 2na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urban development.K ey w ords :compact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spi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