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问题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7.89 KB
- 文档页数:4
《利息与利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利息的概念,知道利息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利率的含义,能解释利率与利息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利息和利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利息和利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利用计算器或手工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珍惜金钱,合理利用金融知识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对数学和金融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利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利率的含义及计算。
难点:1. 利息的计算(特别是复利)。
2. 利率与利息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计算器。
3. 与利息和利率相关的案例或实例。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知识。
2. 准备好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存款利息,引出利息和利率的概念。
2. 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利息的计算公式。
3. 讲解利息计算公式:利息= 本金×利率×时间。
4. 讲解利率的含义:利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5. 探究利率与利息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利率与利息的关系。
6. 练习与反馈:布置一些有关利息和利率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利息和利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金融知识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对利息与利率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价:通过课后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利息计算方法和利率理解的应用能力。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七、教学拓展1. 利息与利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利息与利率在贷款、投资、储蓄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篇1课题利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11页例4)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确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引导学习,总结提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银行吗?你知道去银行人民常做什么吗?你知道我们周围有什么银行?你见过银行卡吗?二、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1、储蓄的意义师: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2、储蓄的种类。
(学生汇报课前调查)三、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利息计算(1)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3。
7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方法一方法二5000×3。
75%×2=375(元)5000×(1+3。
75%×2)5000+375=5375(元)=5000×1。
075=5375(元)四、实践应用第11页做一做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注意计算要准确。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利息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利息问题》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利息的概念,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以及了解利息与本金、利率、时间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例、乘除法等运算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对于利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利息的概念,知道利息是由本金、利率和时间决定的。
2.让学生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息的概念,计算利息的方法。
2.难点:利息与本金、利率、时间之间的关系,运用利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
2.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利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存款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存款一段时间后,银行会支付给我们多少钱?从而引出利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利息公式进行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利息与本金、利率、时间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一些关于利息的实际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利息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利息利率问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理解利息和利率的概念;- 掌握计算利息和利率的方法;- 运用利息和利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 利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利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利息和利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生活案例,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的问题,引起学生对利息和利率的兴趣。
步骤二:概念讲解讲解利息和利率的概念,以简洁清晰的语言向学生解释,并提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步骤三:计算方法教授计算利息和利率的基本方法,包括:- 计算利息的公式和步骤;- 计算利率的公式和步骤。
步骤四:练和巩固安排一些练题目,包括计算利息、利率以及应用利息和利率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步骤五:拓展活动通过一些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例如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其他与利息和利率相关的问题,并组织小组讨论。
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小组活动以及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可以包括对利息和利率概念的理解程度、计算方法的正确应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教学器材- 教科书《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准备好的生活案例、例题和练题目;- 计算工具(如计算器)。
6. 教学延伸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基础知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实践和研究,如探究与利息和利率相关的新闻报道、金融产品等。
7. 参考资料暂无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请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希望本设计能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利息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利息问题》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利息的概念,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能够运用利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利息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利息的概念,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利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利息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运用利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利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如存款、贷款等。
2.准备利息计算器,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准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存款、贷款等,引导学生思考利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讲解利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本金、利率、时间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运用利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利息知识进行理财。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总结利息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利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存款、贷款、投资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利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课利率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课利率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利率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1.经历小组合作调查,交流储蓄知识,解决和利率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能正确解答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
3.体会储蓄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意义,积累关于储蓄的常识和经验。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利率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难点:解决有关“利率”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导师:同学们,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生1:一般情况下,爸爸妈妈应该把钱存入银行。
生2:爸爸妈妈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这样太不安全了,他们会存入银行。
生3:把钱存入银行不仅安全,还可以获得利息呢。
……师: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钱存入银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与“利息”相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二、探究体验,经理过程师:先来大胆地猜一猜,你觉得利息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生1:不可能说钱存入银行的时间长短不同,而所得的利息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钱存入银行的时间有关。
师:对,利息的多少与存入的时间长短有关,存入的这段时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存期。
生2:不可能说存入银行的钱不管多少所得的利息都一样,所以利息的多少应该与存入银行的钱的多少有关,存入的钱越多,相同时间内的利息应该越多。
师:说的很有道理,我们把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存期相同的情况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生3:在学习计算应纳税额时,我们知道应纳税额的多少与税率的高低有关,我想是不是利息的多少也应该与利率有关呢?生4:我们小组的同学进行过调查,在银行内很显眼的位置公布着不同存期的利率,利息的多少一定与利率有关。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利息利润计算问题》
教学设计
简介
本教学设计是针对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利息利润计算问题》单元而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利息和利润计算的基
本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
- 了解利息和利润的定义和概念
- 掌握利息和利润的计算方法
- 能够应用利息和利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利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 通过简要介绍银行存款和企业利润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利息
和利润计算问题的兴趣。
步骤二:概念讲解
- 讲解利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包括简单利息和复合利息的计
算公式。
- 讲解利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包括利润率的计算公式。
步骤三:例题演示
- 按照教材中的例题,对利息和利润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演示。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解答。
步骤四:练与巩固
- 分发练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
-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答案,加深对利息和利润计算方法
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对练题进行讲解和答疑。
步骤五:拓展应用
- 提供一些与利息和利润相关的拓展问题和应用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
- 运用课堂观察、练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
参考资源
-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
- 相关练习题和习题册。
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第10课《利息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6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第10课《利息问题》主要讲述了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利息的概念,掌握单利和复利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独立进行利息计算。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运算规律和公式有一定的理解。
但利息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需要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利息的概念,掌握单利和复利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利息的概念,掌握单利和复利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独立进行利息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利息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如存款利息、贷款利息等。
2.准备计算器、纸张等学习工具。
3.设计好教学课件,以便于课堂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存款利息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利息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张储蓄卡的利息收入,让学生思考利息是如何计算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利息的概念,讲解单利和复利的计算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计算等方式,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利息的计算过程。
《百分数的应用》第4课时:利息问题教学设计Application of percentages lesson 4: teaching design of interest《百分数的应用》第4课时:利息问题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这节课的概念可能比上节课要难学,因为对于储蓄大多数学生可能是陌生的,我们这里对于学生的“理财教育”几乎是零。
学生对于那些专业术语可能比较容易混淆。
本课需要理清应该有以下几个关键词: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需要重点理解的关键词:年利率、月利率(利率会根据时间、存款方式等的不同而不同)税前利息和税后利息、应得利息和实得利息需要记忆的关键词:5%的利息税率对于这些专业术语的理解,我想在教学时还是应该还原到生活中进行理解,可以举些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来理解,如:你存入银行1000元就叫做本金,取出时变成了1010元,这样多出的10元就是利息。
【教学实效】:1、课堂反馈课堂上,我们还是一起和学生通过举例的方式来理解本课的一些术语,通过理解逐步的显现出计算利息的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公式虽然简单易记,但是要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那么就必须做到真正的理解。
为了理解利息的计算公式,我始终抓住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利息会和哪些因素有关?”。
如:“本金”一般存入的钱越多获得的利息就越多;接着再追问学生,是不是存入的钱多获得的利息就一定多呢?还要考虑什么因素?(时间:假如你存入10000元,一天后就取出了,而我虽然存入100元,但我10年再取出,你说哪个得到的利息会高一些?)在课堂上虽然学生能够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也决定着利息的多少,但是对于为什么计算公式中要乘以时间,还是没有讲清楚,所以在练习时有近一半的学生在计算利息时没有乘以时间,比如:三年的年利率是5.22%,大多数学生就以为只要用本金乘以5.22%就行了,它不是3年的利率吗?为什么还要再乘以时间呢?很多学生就是在这里有疑问。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区级公开课《利息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区级公开课《利息问题》是根据教材中关于“利息”的知识点进行设计的。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利息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利息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但在利息问题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利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利息的概念、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利息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息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2.难点:利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利息的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利息问题。
2.实例材料:收集一些与利息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课堂讨论。
3.计算工具:准备计算器、纸笔等,方便学生进行计算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存钱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存钱罐里的钱会产生什么现象?进而引出利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实例:小明的爸爸存入银行1000元,年利率为3%,一年后取出,问小明爸爸一共能取出多少钱?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关于利息的问题,并运用利息计算公式进行解答。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0《利息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10《利息问题》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利息计算方法以及利息税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利息的概念,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利息问题是一个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需要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利息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利息的概念,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利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2.将利息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例,用于讲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利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例如,问学生:“你们知道银行存款会产生利息吗?那么利息是如何计算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呈现(15分钟)讲解利息的计算方法,包括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利息计算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利息计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利息问题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利率的问题小学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利率的概念和作用。
2. 能够计算简单利率和复利的利息金额。
3. 能够应用利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利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简单利率和复利的计算。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利率是指资金利用一定时间后所得到的报酬比例,它可以分为简单利率和复利。
请同学们回答什么是利率?利率有什么作用?
2. 学习:讲解简单利率和复利的计算方法。
简单利率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复利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1+利率)^时间-本金。
3. 练习:让学生做以下练习:
a. 本金为2000元,年利率为5%,求一年后的利息金额。
b. 本金为5000元,年利率为3%,求三年后的利息金额。
c. 本金为8000元,年利率为4%,求五年后的利息金额。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利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存款利息、贷款利息等。
5. 总结:总结利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强调不同利率计算方法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思考利率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可以提出对利率的疑问并进行解答。
高中数学利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利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掌握利息的计算公式和应用技巧;3. 能够独立运用利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利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利息的计算公式及应用技巧。
教学难点:1. 利息问题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科书、课件、黑板、彩色粉笔;2. 实例题目及练习题目。
教学流程:导入:利息是指借款人或存款人因借款或存款而获得的一定的报酬,是资金的时间价值体现。
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我们借款或存款,银行会给我们支付利息,那么如何计算利息呢?讲解: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其中,本金为原始借款或存款的金额;利率为银行支付的利息率;时间为借款或存款的时间。
举例:如果小明借款1000元,银行支付的利率为5%,借款期限1年,那么利息应该如何计算呢?答案:利息 = 1000 × 0.05 × 1 = 50元。
练习:请同学们计算以下两个问题的利息:1. 小红存款2000元,银行支付的利率为3%,存款期限为2年;2. 小华借款3000元,银行支付的利率为4%,借款期限为0.5年。
总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利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技巧。
利息是一种重要的金融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利息的知识,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目,并能够用利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愿大家学习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利息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5页例3以及练习二的5-8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存款单、有关利率表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难点:利用计算公式进行利息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解决障碍。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从师生谈话中引出"压岁钱"的话题。
师:老师与你们一样大的时候,过年最开心的也是能拿压岁钱,那么你们现在过年一般能拿到多少压岁钱?(生分别回答:2330元,800多元,近2000元,近3000元。
)
2.联系生活,理解意义。
师:压岁钱有那么多,除了一部分消费外,多余的存银行。
那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有关储蓄的知识?
师:储蓄有定期和活期之分,定期储蓄的利率较高,就是拿到的什么比较多?(生齐答:利息。
师板书)
师:那么谁来举例说明一下哪一部分是利息呢?
师:那么存人的一千元又叫什么呢?(生:本金。
师板书)
师:看来定期储蓄的利率比较高,定期储蓄中又分了一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整存整取。
我们来看下这张表,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例1的储蓄年利率表)
师小结:有关储蓄的知识有很多,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不少。
二、新课教学
1、同学们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要利用这些知识来帮助亮亮解决他的小问题了,好吗?
出示例3。
学生读题。
应该选择哪种年利率来计算?为什么?交流展示。
2、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
5%的税率是指哪部分钱需要缴纳的?是不是218的5%?
独立完成。
3、完成练一练。
出示题目。
要求学生分别求出一年期和三年期的应得利息和缴纳利息税后的实得利息。
4、联系生活:出示从网站截取的最新利率表:从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三、全课小结:什么是利息?什么是本金?利息的多少一般由什么决定?你还知道什么?
根据刚才的交流,你认为应如何计算利息?
四、说明补充:
如果你购买的是国库卷和建设债券不仅仅可以用来支持国家的发展,而且不要纳税,希望同学们今后多支持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哪个同学知道,还有哪种储蓄形式不纳税?教育储蓄。
五、补充练习:
1.李叔叔于2000年1月1日在银行存了活期储蓄1000元,如果每月的利率是0.165%,存款三个月时,可得到利息多少元?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2、叔叔今年存入银行10万元,定期二年,年利率4.50%,二年后到期,扣除利息税5%,得到的利息
能买一台6000元的电脑吗?
3、小华妈妈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按党章规定,工资收入在400-600元的,每月党费应缴纳工资
总额的0。
5%,在600-800元的应缴纳1%,在800-1000元的,应缴纳1。
5%,在1000以上的应缴纳2%,小华妈妈的工资为2400元,她这一年应缴纳党费多少元?
六、课堂作业。
1、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掌握了什么本领?
2、运用所知识完成练习二的5、6、7、8题。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