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之逻辑关系与命题
- 格式:ppt
- 大小:820.00 KB
- 文档页数:21
高考数学逻辑知识点总结在高考数学中,逻辑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还能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总结一下高考数学中常见的逻辑知识点。
一、命题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命题包括真命题和假命题。
比如“2+3=5”就是一个真命题,而“1+1=3”就是一个假命题。
命题通常用小写字母p,q 等来表示。
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成立时,结论一定成立,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命题;如果条件成立时,结论不一定成立,那么这个命题就是假命题。
二、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原命题:若 p,则 q。
逆命题:若 q,则 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如果有命题“若 p,则q”,那么 p 是 q 的充分条件,q 是 p 的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意味着只要 p 成立,q 就一定成立;必要条件则是说如果q 不成立,那么 p 也一定不成立。
比如“若 x>1,则 x>0”,那么“x>1”是“x>0”的充分条件,“x>0”是“x>1”的必要条件。
四、逻辑联结词1、“且”(∧):表示两个命题同时成立。
比如“p 且q”只有当 p 和q 都为真时,整个命题才为真。
2、“或”(∨):表示两个命题至少有一个成立。
“p 或q”只要 p 和q 中有一个为真,整个命题就为真。
3、“非”(¬):表示对一个命题的否定。
如果原命题为真,那么其否定为假;如果原命题为假,那么其否定为真。
五、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所有”“任意”“一切”等,表示对某个范围内的所有对象都成立。
用符号“∀”表示。
2、存在量词:“存在”“至少有一个”“有些”等,表示在某个范围内存在某个对象成立。
用符号“∃”表示。
全称命题:∀x∈M,p(x)。
特称命题:∃x∈M,p(x)。
六、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第一篇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专题1.2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考纲要求】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3. 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4.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含义.【命题趋势】1. 判断命题的真假.2.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等.3.常以函数、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考查一个命题是另一个命题的什么条件.4.求一个命题的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或已知充要条件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等. 【核心素养】本讲内容主要考查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素养清单•基础知识】1.命题的概念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一个命题要么是真命题,要么是假命题,不能模棱两可.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1)如果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①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指:A⇒B且B A;②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 是指:B ⇒A 且AB ,在解题中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以免出现错误.(2)如果q ⇒p ,则p 是q 的必要条件; (3)如果既有p ⇒q ,又有q ⇒p ,记作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要关系与集合的子集之间的关系设A ={x |p (x )},B ={x |q(x )},①若A ⊆B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②若A ØB ,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A =B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素养清单•常用结论】1.四种命题中的等价关系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否命题等价于逆命题,所以在命题不易证明时,往往找等价命题进行证明.2.等价转化法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等价于非q 是 非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其他情况以此类推.【真题体验】1.(2019·全国Ⅱ卷文、理7)设α,β为两个平面,则α∥β的充要条件是( )A .α内有无数条直线与β平行B .α内有两条相交直线与β平行C .α,β平行于同一条直线D .α,β垂直于同一平面 2.(2019·全国Ⅲ卷文11)记不等式组6,20x y x y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 .命题:(,),29p x y D x y ∃∈+…;命题:(,),212q x y D x y ∀∈+….下面给出了四个命题①p q ∨ ②p q ⌝∨ ③p q ∧⌝ ④p q ⌝∧⌝这四个命题中,所有真命题的编号是( )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③④ 3.(2019·天津卷文、理3)设x R ∈,则“250x x -<”是“|1|1x -<”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2019·浙江卷5)若a >0,b >0,则“a +b ≤4”是 “ab ≤4”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2018·天津卷)设x∈R,则“x3>8”是“|x|>2”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2018·北京高考) 设a,b,c,d是非零实数,则“ad=bc”是“a,b,c,d成等比数列”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 (2018·北京高考) 设a,b均为单位向量,则“|a-3b|=|3a+b|”是“a⊥b”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法拓展•题型解码】考法一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及其真假判断解题技巧:与四种命题有关的问题的解题策略(1)写一个命题的其他三种命题时,需注意:①对于不是“若p,则q”形式的命题,需先改写;②若命题有大前提,写其他三种命题时需保留大前提.(2)判断一个命题为真命题,要给出推理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反例.(3)根据“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这一性质,当一个命题直接判断不易进行时,可转化为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例1】(1)(2019·邹平双语学校月考)已知命题p:若x<-3,则x2-2x-8>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命题p的逆命题是“若x2-2x-8≤0,则x<-3”B.命题p的否命题是“若x≥-3,则x2-2x-8>0”C.命题p的否命题是“若x<-3,则x2-2x-8≤0”D.命题p的逆否命题是真命题(2)(2019·长治二中月考)设原命题:若a+b≥2,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则原命题与其逆命题的真假情况是()A.原命题真,逆命题假B.原命题假,逆命题真C.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D.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假命题(3)已知命题“若函数f(x)=e x-mx在(0,+∞)上是增函数,则m≤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否命题是“若函数f(x)=e x-mx在(0,+∞)上是减函数,则m>1”,是真命题B.逆命题是“若m≤1,则函数f(x)=e x-mx在(0,+∞)上是增函数”,是假命题C.逆否命题是“若m>1,则函数f(x)=e x-mx在(0,+∞)上是减函数”,是真命题D.逆否命题是“若m>1,则函数f(x)=e x-mx在(0,+∞)上不是增函数”,是真命题考法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解题技巧: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根据p⇒q,q⇒p进行判断.(2)集合法:根据p,q成立的对应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3)等价转化法:根据一个命题与其逆否命题的等价性,把判断的命题转化为其逆否命题进行判断.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以否定形式给出的问题,常用的是逆否等价法.①¬q是¬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q是¬p的充要条件⇔p是q的充要条件.【例2】(1)(2018·北京卷)设a,b,c,d是非零实数,则“ad=bc”是“a,b,c,d成等比数列”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2017·北京卷)设m,n为非零向量,则“存在负数λ,使得m=λn”是“m·n<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考法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误区防范: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的注意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参数问题的求解上.解题时需注意:(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2)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一定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尤其是利用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不等式能否取等号决定端点值的取舍,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解的现象.【例3】 (1)已知条件p :|x -4|≤6;条件q :(x -1)2-m 2≤0(m >0).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21,+∞)B .[9,+∞)C .[19,+∞)D .(0,+∞)(2)已知条件p :|x -4|≤6;条件q :(x -1)2-m 2≤0(m >0).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易错警示】易错点 逻辑关系与集合关系的转化出错【典例】 (2019·广东六校联考)“不等式x 2-x +m >0在R 上恒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 .m >14B .0<m <1C .m >0D .m >1【错解】:A【错因分析】: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对应集合关系的转化上出现了失误.事实上,充要条件时参数取值集合是必要不充分条件时参数取值集合的真子集.【正解】【答案】C【解析】不等式x 2-x +m >0在R 上恒成立,则Δ=1-4m <0,所以m >14.所以“不等式x 2-x +m >0在R 上恒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m >0.误区防范:注意区分以下两种不同的说法(1)A 是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指A ⇒B 但B ⇒/A .(2)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 ,是指B ⇒A 但A ⇒/B .以上两种说法在充要条件的推理判断中经常出现且容易混淆,在解题中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设问方式,弄清它们的区别,以免出现错误判断.【跟踪训练】 已知p :1x -2≥1,q :|x -a |<1,若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递进题组】1.(2019·南昌二中月考)命题“已知a >1,若x >0,则a x >1”的否命题为( )A .已知0<a <1,若x >0,则a x >1B .已知a >1,若x ≤0,则a x >1C .已知a >1,若x ≤0,则a x ≤1D .已知0<a <1,若x ≤0,则a x ≤12.给出命题:若函数y =f (x )是幂函数,则函数y =f (x )的图象不过第四象限.在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三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 .3B .2C .1D .03.(2019·北京四中期中)设a ,b 是实数,则“a >b ”是“a 2>b 2”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请问“有志”是“到达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__________条件(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5.已知“(x -t )2>3(x -t )”是“x 2+3x -4<0”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考卷送检】一、选择题1.已知命题p :正数a 的平方不等于0,命题q :若a 不是正数,则它的平方等于0,则q 是p 的( )A .逆命题B .否命题C .逆否命题D .否定2.(2018·天津卷)设x ∈R ,则“⎪⎪⎪⎪x -12<12”是“x 3<1”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原命题为“△ABC 中,若cos A <0,则△ABC 为钝角三角形”,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A .真、真、真B .假、假、真C .真、真、假D .真、假、假4.(2018·浙江卷)已知平面α,直线m ,n 满足m ⊄α,n ⊂α,则“m ∥n ”是“m ∥α”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命题“∀x∈[1,2],x2-a≤0”为真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a≤4 B.a≥4C.a≤5 D.a≥56.(2019·北京东城期末)下列四个选项中错误的是()A.命题“若x≠1,则x2-3x+2≠0”的逆否命题是“若x2-3x+2=0,则x=1”B.存在x0∈R,使x20+2x0+3=0C.“若α=β,则sin α=sin β”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D.“x>2”是“x2-3x+2>0”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二、填空题7.已知命题p:若a>b>0,则log12a<log12b+1,命题p的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________.8.能够说明“设a,b,c是任意实数,若a>b>c,则a+b>c”是假命题的一组整数a,b,c的值依次为________.9.记不等式x2+x-6<0的解集为集合A,函数y=lg(x-a)的定义域为集合B.若“x∈A”是“x∈B”的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三、解答题10.写出“若x=2,则x2-5x+6=0”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11.已知函数f(x)=lg(x2-2x-3)的定义域为集合A,函数g(x)=2x-a(x≤2)的值域为集合B.(1)求集合A,B;(2)已知命题p:m∈A,命题q:m∈B,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12.已知p:A={x|x2-2x-3≤0,x∈R},q:B={x|x2-2mx+m2-9≤0,x∈R,m∈R}.(1)若A∩B=[1,3],求实数m的值;(2)若p是¬q的充分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3.(2019·商南高中模拟)在△ABC中,设命题p:asin B=bsin C=csin A,命题q:△ABC是等边三角形,那么命题p是命题q的()A.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不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019高考数学复习专题:逻辑与命题(含解析)一、考情分析在高考数学中,集合是一个重要的考点,难度通常为中等或中等以下。
考查的主要形式是判断命题的真假、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以及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判断。
这些知识点常常与其他知识点交织考查,其中由命题真假或两条件之间的关系确定参数范围是本节中的一个难点。
二、经验分享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时,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注意“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与“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q”的区别。
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三种判定方法包括定义法、集合法和等价转化法。
4.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参数问题的求解上。
解题时需要注意将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同时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
5.对于“p∨q”、“p∧q”、“p”等形式命题真假的判断,需要确定命题的构成形式,判断其中命题p、q的真假,然后确定“p∧q”、“p∨q”、“p”等形式命题的真假。
6.判定全称命题“∀x∈M,p(x)”是真命题需要对集合M中的每一个元素x,证明p(x)成立。
要判断特称命题是真命题,只需在限定集合内至少找到一个x=x,使p(x)成立。
7.对全(特)称命题进行否定的方法包括找到命题所含的量词,没有量词的要结合命题的含义先加上量词,再改变量词,以及对原命题的结论进行否定。
8.已知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可根据每个命题的真假利用集合的运算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
含量词的命题中参数的取值范围,可根据命题的含义,利用函数值域(或最值)解决。
三、知识拓展1.从集合角度理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若p以集合A的形式出现,q以集合B的形式出现,即A={x|p(x)},B={x|q(x)},则关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又可以叙述为:若A B,则p是q的充分条件;若A B,则p是q的必要条件;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若A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AB,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命题与逻辑关系四种命题及其关系1.有下列四个命题:①“若xy =1,则x 、y 互为倒数”的逆命题;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否命题;③若“A ∪B =B ,则A ⊇B ”的逆否命题.其中的真命题有( )个。
A .0B .1C .2D .32.命题“若a >b ,则ac 2>bc 2(a ,b ,c ∈R)”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 .0B .2C .3D .43.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 .若ac bc >,则a b >B .若22a b >,则a b >C .若11a b >,则a b <D .若a b <,则a b < 4.设b a ,是向量,命题“若b a -=,则b a =”的逆命题是( ).A 若b a =,则b a -= .B 若b a -≠,则b a ≠ .C 若b a ≠,则b a -≠ .D 若b a -=,则b a ≠5.“若x ≠a 且x ≠b ,则x 2-(a +b )x +ab ≠0”的否命题是( )A 、若x =a 且x =b ,则x 2-(a +b )x +ab =0B 、若x =a 或x =b ,则x 2-(a +b )x +ab ≠0C 、若x =a 且x =b ,则x 2-(a +b )x +ab ≠0D 、若x =a 或x =b ,则x 2-(a +b )x +ab =06.命题“若12<x ,则11<<-x ”的逆否命题是( )A.若12≥x ,则1≥x 或1-≤xB.若11<<-x ,则12<xC.211,1x x x ><->若或则D.211,1x x x ≥≤-≥若或则7.给出以下四个命题:① 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则;②“若a+b ≥2,则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 的逆命题;③“若x2+y2=0,则x ,y 都为0”的否命题;④若3x y +≠,则12x y ≠≠或.其中真命题是__________。
命题【考纲说明】1、明白得命题的概念,了解“假设p,那么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彼此关系。
2、明白得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3、了解逻辑连接词“或”“且”“非”的含义;明白得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并能对其进行否定。
【知识梳理】1.命题的概念一样地,咱们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能够判定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定为正确的命题,为真命题;判定为不正确的命题,为假命题。
2.四种命题(1)原命题与逆命题即在两个命题中,若是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或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且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若是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2)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即在两个命题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别离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如此的两个命题就叫做互否命题,假设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3)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即在两个命题中,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别离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如此的两个命题就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假设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3.四种命题的关系一样到,咱们用p和q别离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和┐q别离表示p和q的否定,于是四种命题的形式确实是:原命题:假设p则q;逆命题:假设q则p;否命题:假设┐p则┐q;逆否命题:假设┐q则┐p.4.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两个命题为互逆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5.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的概念若是p 成立时,q 必然成立,即p ⇒q ,咱们就说,p 是q 成立的充分条件.(即为使q 成立,只需条件p 就够了) (2)必要条件的概念若是B 成立时,A 必然成立,即q ⇒p ,咱们就说,q 是p 成立的必要条件.(即为使q 成立,就必需条件p 成立)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那么称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高考作文中的常见逻辑关系及解析在高考作文中,逻辑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逻辑关系能够使文章结构完整、观点有力,并能提升作文的语言表达效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逻辑关系,并对其进行详细解析。
1. 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一种事物或现象是由于另一种事物或现象所引起的关系。
在作文中,适当运用因果关系能够使观点更加有说服力。
比如:例子1:喜欢阅读的习惯能够培养丰富的知识和启发思维,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例子2:高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2. 对比关系对比关系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从中突出差异和特点。
对比关系在作文中可以用来强调观点或展示问题的全貌。
比如:例子1:传统教育注重纸上功夫,而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操作。
例子2:与城市相比,农村虽然生活单调,但是环境清新宜人。
3. 递进关系递进关系是指在写作中,将一个观点逐步推进或发展出更深入的内容。
递进关系能够使文章的逻辑性更加清晰,内容更加连贯。
比如:例子1: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其次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例子2:读书能够让人获得知识,从而提高个人的社交能力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4. 承转引述关系承转引述关系是指对前文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承接、转折或引述,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充分。
比如:例子1: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下的社会发展,并为未来做出更准确的预测。
例子2: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我们仍然需要找到平衡点,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状态。
5. 比喻关系比喻关系是指将一个抽象的概念或事物用一个具体而形象的事物作比较,以便更好地说明和理解。
比喻关系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形象直观。
比如:例子1:友情就像阳光,能够温暖人的心灵,使人感到宽慰和快乐。
例子2:坚持努力学习就好像打造一座坚固的大楼,需要一砖一瓦的积累。
以上是高考作文中常见的逻辑关系及解析。
希望通过这些例子和解析,能够帮助同学们在高考作文中更加准确和有效地运用逻辑关系,并提升作文的质量和评分。
高考数学中的常见逻辑题逻辑题在高考数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不仅考察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更是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考查。
在高考数学中,常见的逻辑题有逻辑连接词的灵活运用、命题的逻辑推理、假设的合理性判断等各种类型。
下面将对常见的逻辑题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
第一种类型是逻辑连接词的灵活运用,这类题目常常出现在选择题中。
逻辑连接词有“与”、“或”、“非”等,灵活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思路。
例如,“当x>2时满足方程x^2-3x-10>0,其中x≠2的解集是:( )”,我们可以根据题意和不等式的解集进行分析,并利用逻辑连接词的意义进行答题。
答案是“x<-2或x>5”。
第二种类型是命题的逻辑推理,这类题目常常出现在解答题中。
命题逻辑是研究命题与命题之间的联系和推理规律的数学分支。
例如,“已知命题p:如果x+y=2,那么x^2+y^2=4。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命题的真值表和相关定理,进行推理和证明。
答案是“该命题为真命题”。
第三种类型是假设的合理性判断,这类题目常常出现在应用题中。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有时需要进行合理的假设和推理。
例如,“小明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20分钟,如果骑自行车,则只需要10分钟。
已知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那么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这道题中,我们可以合理假设小明步行速度为x米/分钟,从而可以推导出小明骑自行车速度为3x米/分钟,从而求解出小明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1500米。
这个例子展示了合理假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在解答逻辑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们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其次,我们要分析逻辑关系,梳理思维框架,选择合适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运算和推理。
最后,我们要检查答案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确保解题过程正确,答案可靠。
在备战高考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多加练习和思考,提高解题的能力。
常用逻辑用语年份题号考点考查内容2011课标卷理10命题及其关系平面向量模与夹角、命题真假判断2012新课标理2命题及其关系复数的概念与运算、命题真假的判定2014卷1理9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真假的判定卷2文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导数与极值的关系、充要条件的判定2015卷1理3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特称命题的否定2017卷1理2命题及其关系复数的有关概念与运算2019卷2理7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充要条件判定卷3文111.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2.简单逻辑联结词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真假判断、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的判定2020卷2文理16简单逻辑联结词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真假的判断卷3理16命题及其关系命题真假的判断,三角函数图象及其性质考点出现频率2021年预测考点5命题及其关系4/102021年仍将与其他知识结合,考查命题及其关系、含简单逻辑连接词的敏体真假判断、特称命题与全称命题真假判断及其否定的书写、充要条件的判定,其中充要条件判定为重点.考点6简单逻辑联结词2/10考点7全称量词与特称量词3/10考点8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10考点5命题及其关系1.(2020新课标III 理16)关于函数()1sin sin f x x x=+.①()f x 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②()f x 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③()f x 的图像关于2x π=对称;④()f x 的最小值为2.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答案】②③【解析】【分析】利用特殊值法可判断命题①的正误;利用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可判断命题②的正误;利用对称性的定义可判断命题③的正误;取0x π-<<可判断命题④的正误.综合可得出结论.【详解】对于命题①,152622f π⎛⎫=+=⎪⎝⎭,152622f π⎛⎫-=--=- ⎪⎝⎭,则66f f ππ⎛⎫⎛⎫-≠ ⎪ ⎪⎝⎭⎝⎭,∴函数()f x 的图象不关于y 轴对称,命题①错误;对于命题②,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x x k k Z π≠∈,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111sin sin sin sin sin sin f x x x x f x x x x ⎛⎫-=-+=--=-+=- ⎪-⎝⎭,∴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命题②正确;对于命题③,11sin cos 22cos sin 2f x x x x x πππ⎛⎫⎛⎫-=-+=+⎪ ⎪⎛⎫⎝⎭⎝⎭- ⎪⎝⎭ ,11sin cos 22cos sin 2f x x x x x πππ⎛⎫⎛⎫+=++=+⎪ ⎪⎛⎫⎝⎭⎝⎭+ ⎪⎝⎭,则22f x f x ππ⎛⎫⎛⎫-=+ ⎪ ⎪⎝⎭⎝⎭,∴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x π=对称,命题③正确;对于命题④,当0x π-<<时,sin 0x <,则()1sin 02sin f x x x=+<<,命题④错误,故答案为:②③.2.(2017新课标Ⅰ)设有下面四个命题1p :若复数z 满足1z ∈R ,则z ∈R ;2p :若复数z 满足2z ∈R ,则z ∈R ;3p :若复数1z ,2z 满足12z z ∈R ,则12z z =;4p :若复数z ∈R ,则z ∈R .其中的真命题为A .1p ,3p B .1p ,4p C .2p ,3p D .2p ,4p 【答案】B 【解析】设i z a b =+(,a b ∈R ),则2211i (i)a b z a b a b-==∈++R ,得0b =,所以z ∈R ,1p 正确;2222(i)2i z a b a b ab =+=-+∈R ,则0ab =,即0a =或0b =,不能确定z ∈R ,2p 不正确;若z ∈R ,则0b =,此时i z a b a =-=∈R ,4p 正确.选B .3.(2011新课标)已知a ,b 均为单位向量,其夹角为θ,有下列四个命题12:||1[0,3p πθ+>⇔∈a b 2:p ||1+>a b ⇔2(,]3πθπ∈3:||1[0,3p πθ->⇔∈a b 4:p ||1->a b ⇔(,]3πθπ∈其中真命题是A .14,p p B .13,p p C .23,p p D .24,p p【答案】A 【解析】由1a b +==>得,1cos 2θ>-,20,3πθ⎡⎫⇒∈⎪⎢⎣⎭。
高考数学技巧如何利用逻辑推理解决命题题在高考数学中,命题题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逻辑推理和命题的基本原理。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运用逻辑推理技巧,灵活应用命题的性质和逻辑规律。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数学中常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考生有效解决命题题。
一、命题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命题是指能够判断为真或为假的陈述句。
在代数中,常用字母表示命题。
例如,用P表示“今天是晴天”,用Q表示“明天下雨”。
命题可以用符号表示,如P、Q。
利用这些符号表示命题,可以简化问题的表述和推理过程。
二、逻辑推理的基本规律1. 否定命题的推理否定命题是指将命题的真值取反得到的新命题。
在推理中,否定命题常常用于证明反证法。
假设待证命题为真,通过推理得出的否定命题为假,即可推翻假设,进而证明待证命题为假。
2. 命题的合取与析取合取是指将多个命题通过“且”的关系连接起来,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
例如,P且Q表示“既是P又是Q”。
析取是指将多个命题通过“或”的关系连接起来,表示它们的选择关系。
例如,P或Q表示“是P或是Q”。
3. 条件命题的推理条件命题是指由若干个命题构成的复合命题,其中一个命题为前提,另一个命题为结论。
在条件命题的推理中,常常运用因果关系、充分必要条件以及三段论等逻辑规律。
三、运用逻辑推理解决命题题的技巧1. 分析命题的结构和关系在解决命题题时,首先要仔细研读题目,分析命题的结构和命题间的关系。
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条件和要求,找出关键信息,确定需要求解的未知量或命题表达式。
2. 利用逻辑推理进行等价转换逻辑推理的一个重要技巧是等价转换。
当遇到复杂的命题时,可以通过等价转换将其简化,从而更容易解决。
等价转换的基本原理是,改变命题中的符号或运算,保持真值不变。
例如,利用德·摩根定律、分配律等等价关系,可以将复杂的命题转换为简单易解的形式。
3. 运用逻辑规律进行推理在解决命题题时,可以根据逻辑规律进行推理。
常用的推理法有假设法、反证法、归纳法等。
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数 学专题02 常用逻辑用语一、选择题部分1.(2021•高考全国乙卷•文T3)已知命题:,sin 1p x x ∃∈<R ﹔命题:q x ∀∈R ﹐||e 1x ≥,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 p q ∧B. p q ⌝∧C. p q ∧⌝D. ()p q ⌝∨ 【答案】A .【解析】由于1sin 1x -≤≤,所以命题p 为真命题;由于0x ≥,所以||e 1x ≥,所以命题q 为真命题;所以p q ∧为真命题,p q ⌝∧、p q ∧⌝、()p q ⌝∨为假命题.故选A .2.(2021•山东聊城三模•T 4.)已知直线l:(a −1)x +y −3=0,圆C:(x −1)2+y 2=5.则“ a =−1 ”是“ l 与C 相切”的().A. 必要不充分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 .【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析】圆C:(x −1)2+y 2=5的圆心为(1,0),半径r =√5,由直线l 和C 相切可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a−1)2+1=√5,解得2a 2−a −3=0,解得a =−1或a =32,故a =−1是a =−1或a =32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解得a =−1或a =32,再由充分必要条件即可判断B 正确。
3.(2021•安徽蚌埠三模•文T 3.)下面四个条件中,使a >b 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A .a ﹣2>bB .a +2>bC .|a |>|b |D .【答案】B .【解析】a >b 无法推出a ﹣2>b ,故A 错误;“a >b ”能推出“a +2>b ”,故选项B 是“a >b ”的必要条件,但“a +2>b ”不能推出“a >b ”,不是充分条件,满足题意,故B 正确;“a >b ”不能推出“|a |>|b |”即a 2>b 2,故选项C 不是“a >b ”的必要条件,故C 错误;a >b 无法推出>,如a >b >1时,故D 错误.b >4.(2021•上海嘉定三模•T13.)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两条直线方程分别为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那么“=0是“两直线l1,l2平行”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若“=0则a1b2﹣a2b1=0,若a1c2﹣a2c1=0,则l1不平行于l2,若“l1∥l2”,则a1b2﹣a2b1=0,∴=0,故“=0是“两直线l1,l2平行的必要不充分条件.5.(2021•河南济源平顶山许昌三模•文T1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①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若m⊥α,m∥n,n∥β,则α⊥β;②x=是函数y=sin x+sin(β﹣x)取得最大值的充要条件;③已知命题p:∀x∈R,4x<5x;命题q:∃x>0,x2>2x,则¬p∧q为真命题;④等差数列{a n}中,前n项和为S n,公差d<0,若a8=|a9|,则当S n取得最大值时,n=15.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对于①: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若m⊥α,m∥n,直线m相当于平面α的法向量,由于n∥β,则α⊥β,故①正确;对于②,函数f(x)=sin x+sin(﹣x)满足f(0)=f(),故x=不是取得最大值的充要条件,故②错误;③已知命题p:∀x∈R,4x<5x;当x=﹣1时,不成立,命题q:∃x>0,x2>2x,当x=3时,成立,则¬p∧q为真命题,故③正确;④等差数列{a n}中,前n项和为S n,公差d<0,若a8=|a9|,即a8=﹣a9,则当S n取得最大值时,n=8或9,故④错误.6.(2021•上海浦东新区三模•T14.)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D=0是该方程组有解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D.【解析】系数行列式D≠0时,方程组有唯一的解,系数行列式D=0时,方程组有无数个解或无解.∴当系数行列式D=0,方程可能有无数个解,也有可能无解,反之,若方程组有解,可能有唯一解,也可能有无数解,则行列式D可能不为0,也可能为0.∴系数行列式D=0是方程有解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2021•福建宁德三模•T3) 不等式x2−2x−3<0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1<x<3B. −1≤x<2C. −3<x<3D. 0≤x<3【答案】D.【解析】∵x2−2x−3<0,∴−1<x<3,∵[0,3)⊊(−1,3),∴不等式x2−2x−3<0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0,3),故选:D.先解不等式x2−2x−3<0的解集,利用子集的包含关系,借助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本题考查了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于基础题.8.(2021•宁夏中卫三模•理T2.)命题“若a2+b2=0,则a=0且b=0”的否定是()A.若a2+b2≠0,则a≠0且b≠0B.若a2+b2=0,则a≠0且b≠0C.若a2+b2≠0,则a≠0或b≠0D.若a2+b2=0,则a≠0或b≠0【答案】D.【解析】命题“若a2+b2=0,则a=0且b=0”的否定是“若a2+b2=0,则a≠0或b≠0”.8.(2021•江西南昌三模•理T7.)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有下列四个命题:①P(X≥k)=0.5;②P(X<k)=0.5;③P(X>k+1)<P(X<k﹣2);④P(k﹣1<X<k)>P(k+1<X<k+2).若只有一个假命题,则该假命题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因为4个命题中只有一个假命题,又①P(X≥k)=0.5;②P(X<k)=0.5,由正态分布的相知可知,①②均为真命题,所以μ=k,则P(X>k+1)>P(X>k+2)=P(X<k﹣2),故③错误;因为P(k﹣1<X<k)=P(k<X<k+1)>P(k+1<X<k+2),故④正确.9.(2021•江西上饶三模•理T 1.)设x∈R,则“﹣2<x<2”是“1<x<2”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1,2)⊊(﹣2,2),∴﹣2<x<2是1<x<2的必要不充分条件.10.(2021•安徽马鞍山三模•理T5.)已知命题p:“∃x∈R,x2﹣x+1<0”,则¬p为()A.∃x∈R,x2﹣x+1≥0B.∃x∉R,x2﹣x+1≥0C.∀x∈R,x2﹣x+1≥0D.∀x∈R,x2﹣x+1<0【答案】C.【解析】由特称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可得命题p:∃x∈R,x2﹣x+1<0,则¬p是∀x∈R,x2﹣x+1≥0.11.(2021•浙江杭州二模•理T3.)设,是非零向量,则“⊥”是“函数f(x)=(x+)•(x﹣)为一次函数”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f(x)=(x)•(x﹣)=•x2+(﹣)x﹣•,若⊥,则•=0,如果同时有||=||,则函数恒为0,不是一次函数,故不充分;如果f(x)是一次函数,则•=0,故⊥,该条件必要.12.(2021•江西鹰潭二模•理T5.)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是()A.函数y=sin|x|的周期是2πB.∀x∈R,2x>x2C.函数y=ln是奇函数D.a+b=0的充要条件是=﹣1【答案】C.【解析】对于A,函数y=sin|x|不是周期函数,故A是假命题;对于B,当x=2时2x=x2,故B是假命题;对于C,函数y=f(x)=ln的定义域(﹣2,2)关于原点对称,且满足f(﹣x)=﹣f(x),故函数f(x)是奇函数,故C是真命题;对于D,“a+b=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1”,即D是假命题.13.(2021•北京门头沟二模•理T6)“sinα=cosα”是“α=π4+2kπ,(k∈Z)”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由“sinα=cosα”得:α=kπ+π4,k∈Z,故sinα=cosα是“α=π4+2kπ,(k∈Z)”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结合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即可.本题考查了充分必要条件,考查三角函数以及集合的包含关系,是一道基础题.14.(2021•天津南开二模•T2.)已知x∈R,则“”是“x2<1”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由<0,解得x<1;由x2<1,解得﹣1<x<1,∵(﹣1,1)⊆(﹣∞,1)∴“”是“x2<1”的必要不充分条件.15.(2021•辽宁朝阳二模•T4.)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不同的实根x1,x2,则“x1>1且x2>1”是“x1+x2>2且x1•x2>1”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个不同的实根x1,x2,则当“x1>1且x2>1”时,整理得:“x1+x2>2且x1•x2>1”.当x1=0.99,x2=2,满足:“x1+x2>2且x1•x2>1”但是“x1>1且x2>1”不成立,故“x1>1且x2>1”是“x1+x2>2且x1•x2>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16.(2021•浙江丽水湖州衢州二模•T6.)“关于x的方程=|x﹣m|(m∈R)有解”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A.m∈[﹣2,2]B.m∈[﹣,]C.m∈[﹣1,1]D.m∈[1,2]【答案】C.【解析】化简=|x﹣m|,得2x2﹣2mx+m2﹣1=0,关于x的方程=|x﹣m|有解的充要条件是△≥0,即4m2﹣8(m2﹣1)≥0,解得﹣≤m.因此关于x的方程=|x﹣m|,有解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是﹣≤m的真子集.17.(2021•安徽淮北二模•文T5.)在△ABC中,“sin A>cos B”是“△ABC为锐角三角形”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若B为钝角,A为锐角,则sin A>0,cos B<0,则满足sin A>cos B,但△ABC为锐角三角形不成立,若△ABC为锐角三角形,则A,B,π﹣A﹣B都是锐角,即π﹣A﹣B<,即A+B>,B>﹣A,则cos B <cos(﹣A),即cos B<sin A,故“sin A>cos B”是“△ABC为锐角三角形”的必要不充分条件.18.(2021•宁夏银川二模•文T4.)已知平面α,直线m,n满足m⊄α,n⊂α,则“m∥α”是“m∥n”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因为m⊄α,n⊂α,当m∥α时,m与n不一定平行,即充分性不成立;当m∥n时,满足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m∥α成立,即必要性成立;所以“m∥α”是“m∥n”的必要不充分条件.19.(2021•新疆乌鲁木齐二模•文T3.)已知命题p:∀x∈R,cos x≤1,则()A.¬p:∃x0∈R,cos x0≥1B.¬p:∀x∈R,cos x≥1C.¬p:∀x∈R,cos x>1D.¬p:∃x0∈R,cos x0>1【答案】D.【解析】因为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所以命题p:∀x∈R,cos x≤1,¬p:∃x0∈R,cos x0>1.20.(2021•山西调研二模•文T3.)已知p:a∈(1,3),q:f(x)=log a x在(0,+∞)单调递增,则p是q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q:f(x)=log a x在(0,+∞)单调递增,∴a>1,∵(1,3)⊊(1,+∞),∴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根据对数函数单调性的性质,求出a的等价条件,利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结论.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部分21.(2021•安徽马鞍山三模•文T13.)已知命题“∃x0∈R,x02﹣x0+1<0”,写出这个命题的否定:.【答案】∀x∈R,x2﹣x+1≥0.【解析】因为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所以命题:∃x0∈R,x02﹣x0+1<0的否定:∀x∈R,x2﹣x+1≥0.22.(2021•贵州毕节三模•文T13.)命题“若sinα=sinβ,则α=β”的否命题为真命题.(填“真”或“假”)【答案】真.【解析】命题“若sinα=sinβ,则α=β”的否命题为若sinα≠sinβ,则α≠β”其否命题为真命题.23.(2021•福建宁德三模•T15) 能够说明“若ax >ay,a<0,则x>y”是假命题的一组整数x,y的值依次为______ .【答案】−1,1(满足x<0,y>0,x,y∈Z均可)【解析】当ax >ay,a<0,可得1x<1y,①当x,y同号时,可得x>y,②当x,y异号时,y>0>x。
第02讲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讲1.理解原命题和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2.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3.理解命题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能判断并证明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4. 高考预测:命题重点主要集中在以函数、方程、不等式、立体几何线面关系、数列等为背景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定.从近5年命题看,其在试卷中的位置基本稳定在选择题第5 、6小题..5.备考重点:(1)命题的真假的判断;(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知识点1.命题及其关系(1)命题的概念在数学中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②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典例1】【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期末】设是方程的两个不等实根,记.下列两个命题:①数列的任意一项都是正整数;②数列第5项为10. ( )A.①正确,②错误 B.①错误,②正确C.①②都正确 D.①②都错误【答案】A【解析】因为是方程的两个不等实根,所以1,,因为,所以,即当时,数列中的任一项都等于其前两项之和,又1,,所以,,,以此类推,即可知:数列的任意一项都是正整数,故①正确;②错误;因此选A.【规律方法】1.正确的命题要有充分的依据,不一定正确的命题要举出反例,这是最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也是两种不同的解题方向,有时举出反例可能比进行推理论证更困难,二者同样重要.2. 判断四种形式的命题真假的基本方法是先判断原命题的真假,再判断逆命题的真假,然后根据等价关系确定否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真假.如果原命题的真假不好判断,那就首先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变式1】【山东省枣庄市2019届高三上期末】有如下命题:①函数,,,中有三个在上是减函数;②函数有两个零点;③若,则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 B. C. D.【答案】D【解析】由题①函数,,,中,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易知,,,三个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在R上递增的,故①正确;②令函数=0化简:=x+2,作出图像有两个交点,故由两个零点;②正确; ③若,因为为单调递减函数,所以故③正确. 故选D知识点2.逻辑联结词(1)用联结词“且”联结命题p 和命题q ,记作____,读作______”. (2)用联结词“或”联结命题p 和命题q ,记作_____,读作“____”. (3)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_____,读作“_____”. (4)命题p 且q 、p 或q 、非p 的真假判断【典例2】【2017山东】已知命题p :,x ∃∈R ;命题q :若22a b <,则a <b .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 .p q ∧ B.p q ∧⌝ C.p q ⌝∧ D.p q ⌝∧⌝ 【答案】B 【解析】由0x =时成立知p 是真命题,由可知q 是假命题,所以p q ∧⌝是真命题,故选B. 【重点总结】1.逻辑联结词与集合的关系:“或、且、非”三个逻辑联结词,对应着集合运算中的“并、交、补”,因此,常常借助集合的“并、交、补”的意义来解答由“或、且、非”三个联结词构成的命题问题. 2.“p ∨q ”“p ∧q ”“⌝p ”形式命题真假的判断步骤: (1)确定命题的构成形式; (2)判断其中命题p 、q 的真假;(3)确定“p ∧q ”“p ∨q ”“⌝p ”形式命题的真假. 3.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真假的等价关系(1)p ∨q 真⇔p ,q 至少一个真⇔(⌝p )∧(⌝q )假. (2)p ∨q 假⇔p ,q 均假⇔(⌝p )∧(⌝q )真. (3)p ∧q 真⇔p ,q 均真⇔(⌝p )∨(⌝q )假. (4)p ∧q 假⇔p ,q 至少一个假⇔(⌝p )∨(⌝q )真. (5)⌝p 真⇔p 假; ⌝p 假⇔p 真.4.命题p 且q 、p 或q 、非p 的真假判断规律:p ∧q 中p 、q 有一假为假,p ∨q 有一真为真,p 与非p 必定是一真一假.【变式2】【新疆乌鲁木齐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命题:p 若0x <,则ln(1)0x +<,q 是p 的逆命题,则( ) A .p 真,q 真 B .p 真,q 假 C .p 假,q 真 D .p 假,q 假【答案】C【解析】由题意,ln(1)0x +<,所以011x <+<,得10x -<<, 所以命题p 为假命题,又因为q 是p 的逆命题,所以命题q :若ln(1)0x +<,则0x <为真命题,故选C. 知识点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如果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2)如果p ⇒q ,q ⇒p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典例3】【2019年高考浙江】若a >0,b >0,则“a +b ≤4”是 “ab ≤4”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当0, 0a >b >时,,则当4a b +≤时,有,解得4ab ≤,充分性成立;当=1, =4a b 时,满足4ab ≤,但此时=5>4a+b ,必要性不成立,综上所述,“4a b +≤”是“4ab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规律方法】充要关系的几种判断方法 (1)定义法:若 ,则p 是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若 ,则p 是q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若,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若,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等价法:即利用p q ⇒与q p ⌝⌝⇒;q p ⇒与p q ⌝⌝⇒;p q ⇔与q p ⌝⌝⇔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形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 集合关系法:从集合的观点理解,即若满足命题p 的集合为M ,满足命题q 的集合为N ,则M 是N 的真子集等价于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N 是M 的真子集等价于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M =N 等价于p 和q 互为充要条件,M ,N 不存在相互包含关系等价于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 【变式3】【2019年高考天津理】设x ∈R ,则“250x x -<”是“|1|1x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由250x x -<可得05x <<,由|1|1x -<可得02x <<, 易知由05x <<推不出02x <<, 由02x <<能推出05x <<,故05x <<是02x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即“250x x -<”是“|1|1x -<”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故选B.考点1 四种命题的关系及真假判断【典例4】【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19届复习】以下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 A .“若m >0,则方程x 2+x -m =0有实数根”的逆命题 B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 C .“若xy =1,则x ,y 互为倒数”的逆命题D.“若A∪B=B,则A⊆B”的逆否命题【答案】A【解析】A.“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数根”的逆命题是“若方程x2+x-m=0有实数根,则m>0”,由判别式△=1+4m≥0得,故A是假命题,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逆命题是“全等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为真命题,根据逆命题和否命题为逆否命题,则命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是真命题,C.“若xy=1,则x,y互为倒数”的逆命题是“若x,y互为倒数,则xy=1”为真命题.D.“若A∪B=B,则A⊆B”为真命题,则“若A∪B=B,则A⊆B”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故选:A.【思路点拨】1.四种命题反映出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理解其关系(尤其是两种等价关系)的产生过程,关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也可以叙述为:(1)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命题的逆命题;(2)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的否命题;(3)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2.本题解答思路:A.求出命题的逆命题,进行判断即可,B.根据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判断命题的逆命题C.根据逆命题的定义进行判断D.根据逆否命题的等价性判断原命题的真假即可.【变式4】【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2019届高三一诊】在下列四个命题中,其中真命题是( )①“若,则”的逆命题;②“若,则”的否命题;③“若,则方程有实根”的逆否命题;④“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为”的逆命题.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解析】逐一考查所给命题的真假:①“若,则”的逆命题为“若,则”该命题为真命题;②“若,则”的否命题为“若,则不垂直”,由可得:,据此可知:不垂直”,该命题为真命题;③若,则方程的判别式,方程有实根为真命题,则其逆否命题为真命题;④“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为”的逆命题为“三个内角均为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该命题为真命题;综上可得:真命题是①②③④.本题选择B选项.考点2 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典例5】【山东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设命题,命题,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因为命题为真,命题为真,所以为真,、为假,选A.【总结提高】若要判断一个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需先判断构成这个命题的每个简单命题的真假,再依据“或”:一真即真,“且”:一假即假,“非”:真假相反,做出判断即可.【变式5】【河北省唐山市2018届三模】已知命题在中,若,则;命题,.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 B. C. D.【答案】B命题,当时,不成立,故为假命题,故选B.考点3 充分必要条件的判定【典例6】【2018年浙江卷】已知平面α,直线m ,n 满足m α,n α,则“m ∥n ”是“m ∥α”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因为,所以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由不能得出与内任一直线平行,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思路点拨】一般地,充分、必要条件判断方法有三种.本题难度较小,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充分性成立,而由无法得到m 平行于平面内任一直线,即必要性不成立.【变式6】【2018年理数天津卷】设,则“”是“”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重复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解析】绝对值不等式,由.据此可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本题选择A 选项. 考点4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典例7】【江西省新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若“3x >”是“x m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3m >【解析】因为“3x >”是“x m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所以(),m +∞是()3,+∞的真子集,所以3m >, 故答案为3m >. 【规律方法】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参数问题的求解上.解题时需注意:(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 (2)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2.把握探求某结论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的3个方面 (1)准确化简条件,也就是求出每个条件对应的充要条件;(2)注意问题的形式,看清“p 是q 的……”还是“p 的……是q ”,如果是第二种形式,要先转化为第一种形式,再判断;(3)灵活利用各种方法判断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常通过“⇒”来进行,即转化为两个命题关系的判断,当较难判断时,可借助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变式7】【安徽省江南片2019届高三开学联考】设p :实数x 满足,q :实数x 满足302x x +>+. (Ⅰ)当1a =时,若p q ∨为真,求实数x 的取值范围;(Ⅱ)当0a <时,若p 是q ⌝的必要条件,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2)()2,1--.【解析】(Ⅰ)当1a =时,p :13x <<,q :3x <-或2x >-. 因为p q ∨为真,所以p ,q 中至少有一个真命题. 所以13x <<或3x <-或2x >-, 所以3x <-或2x >-, 所以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Ⅱ)当0a <时,p :3a x a <<,由302x x +>+得:q :3x <-或2x >-, 所以q ⌝:32x -≤≤-,因为p 是q ⌝的必要条件, 所以,所以332a a <-⎧⎨>-⎩,解得21a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2,1--.。
高考命题逻辑知识点在高考中,命题逻辑是考察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掌握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高考取得好的成绩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高考命题逻辑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命题与命题联结词在命题逻辑中,命题是一个陈述句,可以判断为真或者假。
命题联结词是连接命题的词语,常见的有“与”、“或”、“非”、“蕴含”等。
在逻辑推理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这些命题联结词,进行复合命题的分析和推理。
二、真值表真值表是一种用来表示逻辑命题真假的表格。
通过真值表,我们可以得到复合命题的真值情况。
学生在解答高考命题逻辑题时,可以通过绘制真值表的方式来分析问题,找到正确答案。
三、命题公式的等值演算命题公式是由命题联结词和命题变元构成的复合命题。
在等值演算中,我们通过等值式的推导,将一个命题公式转化为另一个等值的命题公式。
这种方法在高考命题逻辑题中经常用到,可以帮助我们简化问题,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四、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在命题逻辑中,我们常常遇到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推理。
充分条件是指当某个命题为真时,另一个命题也一定为真;必要条件是指当某个命题为真时,另一个命题可能为真。
在高考命题中,我们需要判断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关系,从而进行正确的推理。
五、谓词与量词谓词是指含有占位符的命题,通过为这些占位符赋予具体的对象,可以将谓词转化为命题。
量词则是用来限定变量的范围,常见的有“对于一切”、“存在”等。
谓词与量词的运用,在高考命题逻辑题中很常见,需要我们准确理解其含义,灵活运用推理。
六、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由一个条件句和一个结论句组成的命题。
在高考命题逻辑中,我们需要判断假言命题的真假,并进行推理。
常见的假言命题形式有:如果A则B;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等。
七、逻辑等价与矛盾命题逻辑等价是指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值,可以相互替代。
矛盾命题则相反,指两个命题互为否命题。
在高考命题逻辑中,我们需要通过判断命题的逻辑等价性和矛盾性,找到正确的推理方法。
2024年高考英语写作中的逻辑关系表达历年真题在2024年的高考英语写作中,逻辑关系的表达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方面。
在过去的几年里,考生们常常在这一部分失分较多。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下面将以历年真题为例,探讨一些常见的逻辑关系表达方法。
1. 结果关系常见的表示结果关系的词语有"so","therefore","thus"等。
例如,题目要求写作家庭问题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表达:Parents' constant quarrels and conflicts can lead to negativ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for children. Thus, it is important for parents to maintain a positive an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2. 原因关系表达原因关系的常见词语有"because","due to","as a result of"等。
例如:Due to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from both society and parents, more and more teenagers are prone to suffer from mental health issues, such as anxiety and depression.3. 递进关系递进关系的表达可以使用诸如"what's more","besides","furthermore"等词语。
例如:Playing sports not only improves physical health, but also enhances mental well-being. Furthermore, it helps to foster teamwork and leadership skills.4. 对比关系常见的表达对比关系的词语有"however","on the other hand","in contrast"等。
高考数学复习考点题型专题讲解题型: 逻辑关系【考点题型一】:简单命题真假判断及四种命题等价关系。
『解题策略』:互为逆否的命题同真假。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假。
1.(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10)已知与均为单位向量,其夹角为,有下列四个a b θ命题: 12:10,3p a b πθ⎡⎫+>⇔∈⎪⎢⎣⎭ 22:1,3p a b πθπ⎛⎤+>⇔∈ ⎥⎝⎦ 3:10,3p a b πθ⎡⎫->⇔∈⎪⎢⎣⎭ 4:1,3p a b πθπ⎛⎤->⇔∈ ⎥⎝⎦ 其中的真命题是 ( )A. B. C. D.14,p p 13,p p 23,p p 24,p p 【解析】:法一:代数法:平方后利用数量积可得夹角范围。
对角线,选A 。
2.(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3)下面是关于复数的四个命题,其中的真命题21z i=-+为 ( )的共轭复数为 的虚部为1:2p z =22:2p z i =3:p z 1i +4:p z 1-A. B. C. D.23,p p 12,p p ,p p 24,p p 34【解析】:,选C 。
i z --=13.(2013年辽宁卷)下面是关于公差的等差数列的四个命题:0>d {}n a :数列是递增数列 :数列是递增数列 1p {}n a 2p {}n na :数列是递增数列 :数列是递增数列 3p ⎭⎬⎫⎩⎨⎧n a n 4p {}nd a n 3+其中的真命题为 ( )A. B. C. D.21,p p 34,p p 23,p p 14,p p 【解析】:,正确,对应数列的公差为,选D 。
0>d 1p 4p 04>d 4.(高考题)原命题为“若互为共轭复数,则”,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21,z z 21z z =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 )A.真,假,真B.假,假,真C.真,真,假D.假,假,假【解析】: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如果不易判断,则转化为它的逆否命题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