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割集电压分析法《网络分析与综合》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60.50 KB
- 文档页数:8
《电网络分析与综合》首先电网络理论是研究电网络(即电路)的基本规律及其分析计算方法的科学,是电工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
“网络分析”与“网络综合”是电网络理论包含的两大主要部分。
本书共十章,第一至六章主要内容为网络分析,第七至十章主要内容为网络综合。
网络分析部分在大学本科电路原理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和分析计算方法。
其中,第一章(网络元件和网络的基本性质)包含电网络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义,是全书的理论基础。
第二、三、四、五章(网络图论和网络方程、网络函数、网络分析的状态变量法、线性网络的信号流图分析法)介绍现代电网络理论中的几类分析电网络的方法。
第六章(灵敏度分析)研究评价电路质量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灵敏度的分析计算方法,为电网络的综合与设计提供必要的工具。
在网络综合部分,除介绍网络综合的基础知识、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综合的基本步骤外,侧重研究得到广泛应用的无源滤波器和有源滤波器的综合方法。
其中,第七、八章(无源网络综合基础、滤波器逼近方法)的内容是进行电网络综合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第九章(电抗梯形滤波器综合)对无源LC梯形滤波器的综合方法做了详细介绍。
因为这种滤波器不仅具有优良性能、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有源RC滤波器以及SC滤波器、SI滤波器等现代滤波器设计中,常以其作为原型滤波器。
第十章(有源滤波器综合基础)在综述有源滤波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介绍几类常用的高阶有源滤波器综合方法。
其中,比较深入地研究了用对无源LC梯形的运算模拟法综合有源滤波器的方法。
第一章主要论述网络的基本元件以及网络和网络与安杰的基本性质。
实际的电路有电气装置、器件连接而成。
在电网络理论中所研究的电路则是实际电路的数学模型,他的基本构造单元时电路元件。
每一个电路元件集中地表征电气装置电磁过程某一方面的性能,用反映这一性能的各变量间关系的方程表示。
电网络的基本变量是电流i、电压u、电荷q、磁通Φ,它们分别对应于电磁场的表征量磁场强度H、电场强度E、电位移D和磁感应强度B。
§3-6 割 集 分 析 法一、割集与基本割集1)、割集 割集是支路的集合,它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移去该集合中的所有支路,则图被分为两部分。
(2) 当少移去该集合中的任何一条支路,则图仍是连通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移去支路时,与其相连的结点并不移去。
图G 是一个连通图,如图3-26(a)所示,支路集合{1,5,2}、{1,5,3,6}、{2,5,4,6}均为图G 割集。
将以上割集的支路用虚线表示,分别如图3-26(b)、(c)、(d)所示,不难看出,去掉虚线支路后,各图均被分成了两部分,但是图3-26 图G 及其割集(a)(b)(c)(d)只要少去掉其中的一条虚线支路,图仍然是连通的,故满足割集所要求的条件。
而支路集合{1,5,4,6}、{1,2,3,4,5}不是图G 的割集。
将集合中的支路用虚线表示后如图3-27(a)和(b)所示。
对于图3-27(a)来说,移去支路1、5、4、6后,图虽说被分为两部分(结点①为其中的一部分),但如不移去支路5,图仍被分为两部分;而对于图3-27(b)来说,将支路1、2、3、4、5移去后,图则被分成了三部分,故以上两种支路集合不是割集。
2)、作高斯面确定割集在图G 上作一个高斯面(闭合面),使其包围G 的某些节点,而每条支路只能被闭合面切割一次,去掉与闭合面相切割的支路,图G 将被分为两部分,那么这组支路集合即为图G 的一个割集。
在图G 上画高斯面(闭合面)C 1、C 2、(a)(b)图3-27 非割集说明①②③①②C 3如图3-28所示,对应割集C 1、C 2、C 3的支路集合为{1,5,2}、{1,5,3,6}、{2,5,4,6}。
3)、基本割集基本割集又称单树支割集,即割集中只含一条树支,其余均为连支。
如选支路1、5、3为树支,如图3-29所示,则割集C 1,C 2,C 3为基本割集,基本割集的方向与树支的参考方向一致。
当树选定后,对应的基本割集是唯一确定的。
【1-1】电路如图所示,试用割集分析法求电压U 1。
解:如图选树,确定三个割集,列U 1树枝对应的割集方程43131311321-=+-⎪⎭⎫⎝⎛+U U U 由电路图可知:V 242=U ,132U U =,代入上式得43283411-=+-U U ,V 21=U 【1-2】 已知关联矩阵A ,试画出有向图,选择一棵树(树枝为b 2、b 3、b 4和b 5),并写出(或求出)标准形式的矩阵A 、B f 、Q f 。
43211010000001110101001100000011 7654321⎥⎥⎥⎥⎦⎤⎢⎢⎢⎢⎣⎡----=b b b b b b b A解:显然此时的关联矩阵A 为基本关联矩阵。
先写出对应的关联矩阵A ,再画出有向图,确定树,最后写出对应的标准形式的矩阵A 、B f 、Q f 。
5432111010001010000001110101001100000011 7654321⎥⎥⎥⎥⎥⎥⎦⎤⎢⎢⎢⎢⎢⎢⎣⎡-------=b b b b b b b A 43211001000001111001000110010001 7615432⎥⎥⎥⎥⎦⎤⎢⎢⎢⎢⎣⎡----=b b b b b b b A ,543276154321001000110010001100100010001 c c c c b b b b b b b Q f ⎥⎥⎥⎥⎦⎤⎢⎢⎢⎢⎣⎡---=7617615432100110001001100010011 ⎥⎥⎥⎦⎤⎢⎢⎢⎣⎡---=b b b b b b b B241Uc【1-3】 电路如图所示,试画出有向图,若选(b 1,b 2,b 5)为树,节点④为参考节点,试写出标准形式的矩阵A 、B f 、Q f 。
解:画出有向图,确定树,写出对应的标准形式的矩阵A 、B f 、Q f 。
321110100011110000011 643521⎥⎥⎥⎦⎤⎢⎢⎢⎣⎡----=b b b b b b A ,643643521100111010100001011 ⎥⎥⎥⎦⎤⎢⎢⎢⎣⎡---=b b b b b b B f 521643521110100101010101001 c c c b b b b b b Q f ⎥⎥⎥⎦⎤⎢⎢⎢⎣⎡---= 【题2―1】 甲负载对丙负载的相对功率电平比乙负载的绝对功率电平高2N ,能否说明甲负载的绝对功率电平比乙负载的高?为什么?解:不一定,因为:N 2dB dB +=-乙丙甲m p rpN 2dB dB dB +=-乙丙甲m p m p m p N 2dB dB dB +=-丙乙甲m p m p m p显然只有当N 2dB - 丙m p 时,上述论点成立,否则不成立。
第三章:电阻性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3.1 节点电压法参考点:在电路中任意选择的一点,假设该点的电压为零。
节点电压:其他独立节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
节点电压法:节点电压法是以节点电压为求解电路的未知量,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欧姆定律导出(n-1)个独立节点电压为未知量的方程,联立求解,得出各节点电压。
适用范围:结构复杂、非平面电路、独立回路选择麻烦,以及节点少、回路多的电路。
一、节点电压方程式的一般形式步骤:1、选择最佳参考点,标在电路图中。
2、按照节点电压方程的一般形式,根据实际电路直接列出个节点电压方程。
3、联立求解,解出各节点电压。
4、根据节点电压,再求其他待求量。
注意: 1、自电导一定为正,互电导一定为负。
2、方程右边流入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出为负。
3、电路中有电压源支路:(1)只有一个电压源支路,把参考节点选在电压源支路的一端,以充分利用已知电压。
(2)有两个以上电压源支路时,对于跨接于两个独立节点之间的电压源支路,一定要假设电流。
或者将电压源与电阻的串联等效成电流源与电阻的并联。
4、电路中含有受控源支路时,一定要写补充方程,即控制量与节点电压的关系式。
例3.3 试用节点电压法求(图8.1)所示电路中的各支路电流。
7 A I(图8.1)解 取节点O 为参考节点, 节点 1、2的节点电压为U 1、U 2, 列出节点方程,得 解之得取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如图2.23所示。
根据支路电流与节点电压的关系, 有二、电路中含有理想电压源支路的处理方法例3.4 用节点电压法求(图8.2)所示电路中电流源两端电压u S 和电压源支路中的电流i S 。
解:适当选择参考点,使理想电压源正好跨接在参考点与某一节点之间,该节点电压就是理想电压源的电压。
选择节点4作为参考点,理想电压源正好跨接在参考点与节点之间,各节点电压方程为:节点1: (1/3+1/4)u 1-1/3u 2=-1A7)3121(21321)2111(2121=++-=-+U U U U VU V U 12,621==AU I AU U I AU I 4312332126261612321211===-=-=-====节点1: u2=10V节点1: -1/4 u2+(1/3+1/4)u3=1A联立求解,得:u 1=4V u3=6V电流源两端电压为:u S =u1-u3=-2V八.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节点电压法的求解过程,在使用节点电压法时,一定要注意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以及电流源电流的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