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与M2增长率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27.53 KB
- 文档页数:4
问题的提出:M1与M2增长率比较M1指狭义货币供应量,对应的M2 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一时点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量,它分布在居民人中、信贷系统、企事业单位金库中的货币总计。
货币供应量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变量。
它同收入、消费、投资、价格、国际收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从需求方面看,主要决定于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度。
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
实践中,各国对M0、M1、M2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M0的流动性最强,M1次之,M2的流动性最差。
我国的三层次货币供应量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是: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狭义货币M1是M0与可用于转帐支付的活期存款之和,它是在商品、劳务、有价证券等交易中的交易媒舟,又是支付工资、租金、利息等的手段;从另一个角度讲,它是社会公众手中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
由于在我国目前基本上还没有其它可替代的金融资产具有与M1相同的流动性。
因此,M1与经济活动及通货膨胀率之间应当存在紧密联系。
广义货币M2包括到期的支付手段M1及潜在购买手段准备货币。
它的变动与中长期的经济波动密切。
如在1988和1989年的高通胀之前,有1986至1987年过量的M2供应;在1993年至1995年的高通胀之前,有1990至1992年的过量M2供应,。
因此,从长期看,M2与通胀之间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
剪刀差是指M2和M1的同比增速(增长率)的差额,知道了M2和M1的数值,还得计算出M2和M1的同比增速,这样才能算出每月的剪刀差。
举例:2009年8月M2的同比增速为28.53%,2009年8月M1的同比增速为27.72%,则剪刀差=28.53%-27.72%=0.81%(即剪刀差为0.81个百分点)。
什么是m1和m2 剪刀差?
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
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M2与M1之间的差额主要是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
M2与M1增速之间的剪刀差可以近似看作判断资金活跃程度尤其是企业层面的观察变量。
因为M1中除了现金之外更多是企业活期存款,而M2中除M1以外的准货币更多是定期类存款,实际上是一种资产形式。
剪刀差(M2-M1增速)越小,货币供应量存款活期化倾向越高,经济活力越高,剪刀差越大,存款定期化比重较高。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经营活力逐渐减弱,M1增速逐渐下滑,反映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较为疲弱;而M2增速去年虽也呈现回落趋势,但受信贷飙升影响,最近反弹迅猛,剪刀差不断拉大。
M1、M2增速变化看股市中长期波动首先先通俗解释一下M0,M1,M2 M0=纸币+铸币M1=M0+活期存款M2=M1+定期存款M1增速大于M2意味着什么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M1=通货+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汇存款。
M2 M1增速就是M2 M1的增长速度增快,说明货币供给增多。
贷款增速就是贷款的金额增加了,说明货币需求增加。
CPI是消费物价指数的简称。
CPI和通货膨胀直接挂钩,CPI上升,就意味着通货膨胀。
股票市场的波动起伏主要是资金流动变化引起,如果进入股市的资金逐渐增加(即资金的边际增加值为正),则股市逐渐活跃,股价会逐渐上涨;反之股市人气会逐渐衰落,股价会逐渐下跌。
而进入股市的资金与银行资金直接相关,因此,根据银行统计数据看出进入股市资金流动情况,从而判断股市中长期波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M1、M2增速数据变化蕴涵玄机。
从最近十多年的历史看,每当M1增速比M2增速低时,尤其是二者差距超过5个点时,股市就会见底,一轮新的牛市将会拉开序幕。
而M1增速比M2增速高5个百分点时,牛市行情会结束。
如1994年和1995年,M1增速明显放缓,使M1和M2的差距开始拉大,1994年和1995年M2比M1分别快7.7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点。
为1996年之后的大牛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在1999年5.19行情之前,M1和M2同样出现了这样的背离走势,最大差距达到6个百分点。
本轮行情是2005年底开始启动的,从2006年1月初央行公布的2005年度的金融统计数据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1和M2出现了明显的"异动":到2005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9.88万亿元,同比增长17.57%,增幅比上年末高2.94个百分点;而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0.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8%,增幅比上年末低1.8个百分点。
M1增速比M2增速低4.74个点。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m2增速计算方法篇一:M1与M2增长率比较问题的提出:M1与M2增长率比较M1指狭义货币供应量,对应的M2 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一时点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量,它分布在居民人中、信贷系统、企事业单位金库中的货币总计。
货币供应量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变量。
它同收入、消费、投资、价格、国际收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从需求方面看,主要决定于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度。
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
实践中,各国对M0、M1、M2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M0的流动性最强,M1次之,M2的流动性最差。
我国的三层次货币供应量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是: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狭义货币M1是M0与可用于转帐支付的活期存款之和,它是在商品、劳务、有价证券等交易中的交易媒舟,又是支付工资、租金、利息等的手段;从另一个角度讲,它是社会公众手中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
由于在我国目前基本上还没有其它可替代的金融资产具有与M1相同的流动性。
因此,M1与经济活动及通货膨胀率之间应当存在紧密联系。
广义货币M2包括到期的支付手段M1及潜在购买手段准备货币。
它的变动与中长期的经济波动密切。
货币供应量M1与M2剪刀差---三种方式2019-05-10 00:01:52现在我们一般通过M1和M2的增长率来揭示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
一旦两者增速出现偏偏颇,那就说明整体宏观经济出现了问题。
(1)M1增速与M2增速保持平衡MI与M2增速保持平衡,说明在收入增加、货币供应量总体扩大的环境下,企业的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是同步增加的,这也符合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对三大动机的解释。
(2)M1的增速在较长时间内高于M2的增速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
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M1增速高于M2意味着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也就是社会体系中存有大量的现金,这些现金形成了社会庞大的即期有效需求,短期内如果流向股市、楼市将会形成资产泡沫,如果流向实体经济,将会拉高物价水平,推动经济增长。
实证研究也证明(范立夫,2011年),当M1增速高于M2时,将会引起四个月后的CPI上升。
此外,M1增速高于M2意味着银行将会获得大量低息的活期存款,有利于银行降低负债水平和信贷规模的扩张。
M1增速高于M2的原因举例来讲,普通居民为了买上百万的房子需要将家中所有积蓄取出来,并且到银行进行贷款。
取出存款意味着居民的定期存款减少,到银行贷款就会在银行的负债派生出活期存款。
这就完成了定期存款到活期存款的转化。
还有,当存款利率越低的时候,企业将定期存款取出损失的利息将会越低,企业持有现金的成本将会很低。
结合2015年央行多次降息和2016年初火爆的房地产市场,我们可以看出,M1增速高于M2的原因主要是低利率和房地产市场火爆。
(3)M1的增速在较长时间内低于M2的增速M2的增长率较M1的增长率高,则说明实体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在减少,可以随时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期存款大量转变为较髙利息的定期存款,货币构成中流动性较强的部分转变为流动性较弱的部分,这无疑将影响到投资,继而影响经济的增长。
什么是M1与M2剪刀差?
M2增加说明市场上钱的总量多了,但是多出来的钱有没有流进实体经济中,还要看M1的变化,毕竟M1代表的是现实购买力。
M1增速快:说明大家消费欲望强烈,经济活跃。
M2增速过快:说明长期投资和存款比较活跃。
所以,常用M1与M2剪刀差(M1增速—M2增速)来判断全社会资金的活跃程度,它能够直接反映对未来经济的预期,可以作为判断信用和经济的先行指标。
•当M1的增速大于M2的增速时,称为正剪刀差,这通常意味着市场上的“活钱”增多,表明企业和个人对经济的预期相对乐观,更愿意将资金用于消费或投资,这可能会增强经济活力。
这种情况下,企业和个人倾向于持有更多的现金和活期存款,以便于随时进行交易和投资。
•相反,当M2的增速大于M1的增速时,称为负剪刀差,这通常意味着市场上的“死钱”增多,表明企业和个人对经济的预期相对悲观,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或投资,这可能会导致经济活力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和个人可能会将更多的资金存入定期存款或其他非活期存款,以获得稳定的收益。
•剪刀差的扩大或缩小可以作为经济预期和市场活力的一个先
行指标。
剪刀差扩大,M1增速大于M2时,说明活钱增多,意味着消费需求旺盛,有经济活动增强预期,此时股市容易有机会。
剪刀差缩
小,M2增速大于M1时,说明死钱增多,可能表明经济活动放缓,企业和个人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投资。
1995-2018中国货币供应M1M2增速对比图
关于货币供应与股市趋势的研究文章,坛子里已经有不少了,但是看了一下基本都是N年前的数据,虽然以史为鉴可以推测现在的时局,但是现代经济社会的变化速率远超历史,所以了解最新最全的数据还是很有必要的。
货币供应与股市趋势究竟有什么关系?对于我们小散研判大势有什么靠谱的指导价值?这些请童鞋们去坛子里搜,大湿和叫兽们的文章已经一箩筐了。
这里只是简答在重复一下基本概念的普及。
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狭义货币(M1)=(M0)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 ;
广义货币(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储蓄存款);
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
M2同时反映现实和潜在购买力。
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货币政策。
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
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
最最精华的在这里
我们可以看到M1增速高于M2增速的情形,在2001-2011年间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出现在2006~2007年,第二次出现在2009~2010年,这两个时间段分别对应着A股市场2006~2007年的超级牛市和2009年的A股市场牛市井喷行情。
在这两轮牛市中,大盘蓝筹股都曾是股市行情的风向标。
那么2012年以后这种规律是否依然有效呢?请各位自己研判吧!。
GDP、M1增速-M2增速、M1增速与A股首先,让我们明确三个概念: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及广义货币供应量(M2)。
M0: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
如果M1增速大于M2,意味着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微观主体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景气度上升。
如果M1增速小于M2,表明企业和居民选择将资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未来可选择的投资机会有限,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中沉淀下来,经济运行回落。
下面来看看下面几张图:图(1)中国GDP曲线图:注:2008年GDP增速为9.6%,2009年GDP增速为9.1%,2010年GDP增速为10.3%,社科院预计2011年GDP增速为9.6%。
图(2)中国M1增速-M2增速&A股PE:注:2010年M1增速-M2增速为4.3%。
图(3)上证综指与M1增速:由图(1)可见,中国的GDP增速呈现收敛三角形的走势,现逐渐趋稳。
由图(2)(3)可见,中国的股市基本和M1增速-M2增速、M1增速同涨同跌,M1增速-M2增速、M1增速对股市的涨跌具有预告作用。
那么,在接下来的A股市场中我们又如何抉择呢?GDP、M1增速-M2增速、M1增速是否给了我们一个参考的空间呢?由此可见,目前M1↑及M2↑均位于低位,且M1↑<M2↑,M1↑-M2↑在2011年1月份创下-3.6%的新低后逐渐回升。
但仍然处于0轴以下,可见目前可选择的投资机会有限。
数据来源:Wind资讯01-1202-1203-1204-1205-1206-1207-1208-1209-1210-1200-12M1:同比M2:同比:减-14-14-7-700771414212128283535M2与M1的关系【 原创: 许森森2009-02-18 15:05 只看楼主(-1) 江湖上说M2高M1 5%以上,见底 牛市成立 反之M1高出M2 5%以上,见顶 熊市成立 [顶楼]【原创: 忘了 2009-02-19 01:03 (-1) 】现在M2,M1什么情况,请楼主具体说说[【原创: 鲁星海 2009-02-19 11:51 (-1) 】现在M2,M1什么情况,请楼主具体说说引用【原创: alixzh 2009-02-20 02:37 (-1)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M2余额为49.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9%;M1余额为16.52万亿元,同比增长6.68%。
/roll/20090219************.shtml【原创: 许森森 2009-02-21 01:40 (-1) 】现在情况是意外M2 18.79% M1 6.68%。
,,也就是M2高M1 12%多(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喇叭口了)。
牛市条件成立所以江湖上有各种说法,以中金哈继铭派认为没有持续性,说不定二季度指标就突然下来了,而且是大幅度的以东方证券派认为是人造牛市有一定持续性。
【原创: 许森森 2009-03-13 00:59 (-1) 】 月份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货币供应量增长20.48%。
2009年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0.71万亿元,同比增长20.48%,比上月末高1.6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6.65万亿元,同比增长10.87%,比上月末高4.19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51万亿元,同比增长8.28%。
1-2月份净投放现金923亿元,同比少投放1411亿元。
分享到:514 M1 M2同比增速、M1-M2增速差与上证综合指数走势图
三、M0、M1、M2是什么?
我国现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 )=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 )= M1 +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其中,M2减M1是准货币(Quasi-money),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四、M1、M2的意义
1、M1是重要的流动性和经济活跃度指标。
文章《M1对股市、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认为:M1 增加,投资者信心增强,经济活跃度提高,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上涨;反之,M1减少,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下跌,因此,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具有经济晴雨表功能,并对货币变化具有放大效应。
2、如果M1增速大于M2,意味着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微观主体盈利能力较强,经济景气度上升。
3、如果M1增速小于M2,表明企业和居民选择将资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微观个体盈利能力下降,未来可选择的投资机会有限,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中沉淀下来,经济运行回落。
4、M1与上证综指的相互影响关系中,文章《货币供应与股票价格关系的实证分析》认为:上证综指的变动作为原因引起M1的变动是占主导地位的,而M1的变动引起上证综指的变动则是次要的。
五、M0、M1、M2历史数据。
2020年M0、M1、M2增速及总量数据M2增速走势图2020年12月,M2增速为10.1%,增速高于下文报表中的平均值9.35%, 增速乐观。
2020年12月2020年11月2020年10月2020年09月10.1 10.7 10.5 10.92020年08月2020年07月2020年06月2020年05月10.4 10.7 11.1 11.12020年04月2020年03月2020年02月2020年01月11.1 10.1 8.8 8.42019年12月2019年11月2019年10月2019年09月8.7 8.2 8.4 8.4M1增速走势图2020年12月,M1增速为8.6%,增速高于下文报表中的平均值4.921%, 增速乐观。
2020年12月2020年11月2020年10月2020年09月8.6 10.0 9.1 8.12020年08月2020年07月2020年06月2020年05月8.0 6.9 6.5 6.82020年04月2020年03月2020年02月2020年01月5.5 5.0 4.8 0.02019年12月2019年11月2019年10月2019年09月4.4 3.5 3.3 3.4M0增速走势图2020年12月,M0增速为9.2%,增速高于下文报表中的平均值7.333%, 增速乐观。
2020年12月2020年11月2020年10月2020年09月9.2 10.3 10.4 11.12020年08月2020年07月2020年06月2020年05月9.4 9.9 9.5 9.52020年04月2020年03月2020年02月2020年01月10.2 10.8 10.9 6.62019年12月2019年11月2019年10月2019年09月5.4 4.8 4.7 4.0M0、M1、M2总量比较选择时间上图中由于数据量过多,不便显示所有层级货币供应量数据点值,我们将在下文中展开具体数据。
M1与M2增长率比较M1指狭义货币供应量,对应的M2 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一时点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量,它分布在居民人中、信贷系统、企事业单位金库中的货币总计。
货币供应量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变量。
它同收入、消费、投资、价格、国际收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从需求方面看,主要决定于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度。
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
实践中,各国对M0、M1、M2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M0的流动性最强,M1次之,M2的流动性最差。
我国的三层次货币供应量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是: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狭义货币M1是M0与可用于转帐支付的活期存款之和,它是在商品、劳务、有价证券等交易中的交易媒舟,又是支付工资、租金、利息等的手段;从另一个角度讲,它是社会公众手中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
由于在我国目前基本上还没有其它可替代的金融资产具有与M1相同的流动性。
因此,M1与经济活动及通货膨胀率之间应当存在紧密联系。
广义货币M2包括到期的支付手段M1及潜在购买手段准备货币。
它的变动与中长期的经济波动密切。
如在1988和1989年的高通胀之前,有1986至1987年过量的M2供应;在1993年至1995年的高通胀之前,有1990至1992年的过量M2供应,。
因此,从长期看,M2与通胀之间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
2020年M0、M1、M2增速及总量数据M2增速⾛势图2020年12⽉,M2增速为10.1%,增速⾼于下⽂报表中的平均值9.35%, 增速乐观。
2020年12⽉2020年11⽉2020年10⽉2020年09⽉10.110.710.510.92020年08⽉2020年07⽉2020年06⽉2020年05⽉10.410.711.111.12020年04⽉2020年03⽉2020年02⽉2020年01⽉11.110.18.88.42019年12⽉2019年11⽉2019年10⽉2019年09⽉8.78.28.48.4M1增速⾛势图2020年12⽉,M1增速为8.6%,增速⾼于下⽂报表中的平均值4.921%, 增速乐观。
2020年12⽉2020年11⽉2020年10⽉2020年09⽉8.610.09.18.12020年08⽉2020年07⽉2020年06⽉2020年05⽉8.0 6.9 6.5 6.82020年04⽉2020年03⽉2020年02⽉2020年01⽉5.5 5.0 4.80.02019年12⽉2019年11⽉2019年10⽉2019年09⽉4.4 3.5 3.3 3.4M0增速⾛势图2020年12⽉,M0增速为9.2%,增速⾼于下⽂报表中的平均值7.333%, 增速乐观。
2020年12⽉2020年11⽉2020年10⽉2020年09⽉9.210.310.411.12020年08⽉2020年07⽉2020年06⽉2020年05⽉9.49.99.59.52020年04⽉2020年03⽉2020年02⽉2020年01⽉10.210.810.9 6.62019年12⽉2019年11⽉2019年10⽉2019年09⽉5.4 4.8 4.7 4.0M0、M1、M2总量⽐较选择时间上图中由于数据量过多,不便显⽰所有层级货币供应量数据点值,我们将在下⽂中展开具体数据。
流通中现⾦M0供应量⾛势图2020年12⽉,流通中现⾦M0供应量为84314.53亿元。
2021年M0、M1、M2增速及总量数据2020年10月29日 09:58:27M2增速走势图2021年03月,M2增速为9.4%,增速低于下文报表中的平均值9.735%, 增速承压。
2021年03月2021年02月2021年01月2020年12月9.4 10.1 9.4 10.12020年11月2020年10月2020年09月2020年08月10.7 10.5 10.9 10.42020年07月2020年06月2020年05月2020年04月10.7 11.1 11.1 11.12020年03月2020年02月2020年01月2019年12月10.1 8.8 8.4 8.7M1增速走势图2021年03月,M1增速为7.1%,增速高于下文报表中的平均值6.325%, 增速乐观。
2021年03月2021年02月2021年01月2020年12月7.1 7.4 14.7 8.62020年11月2020年10月2020年09月2020年08月10.0 9.1 8.1 8.02020年07月2020年06月2020年05月2020年04月6.9 6.5 6.8 5.52020年03月2020年02月2020年01月2019年12月5.0 4.8 0.0 4.4M0增速走势图2021年03月,M0增速为4.2%,增速低于下文报表中的平均值7.3%, 增速承压。
2021年03月2021年02月2021年01月2020年12月4.2 4.2 -3.9 9.22020年11月2020年10月2020年09月2020年08月10.3 10.4 11.1 9.42020年07月2020年06月2020年05月2020年04月9.9 9.5 9.5 10.22020年03月2020年02月2020年01月2019年12月10.8 10.9 6.6 5.4M0、M1、M2总量比较选择时间上图中由于数据量过多,不便显示所有层级货币供应量数据点值,我们将在下文中展开具体数据。
中国M1、M2的分析及其与美国的比较本文着重点是分析1990年到2010年中国M1和M2的规模、结构以及变化趋势等,第二部分跟美国进行了总体趋势的比较。
由于中国数据更新太慢,只能查到2010年的数据,有部分数据缺失,比如中国储蓄存款1990年到1992年的数据,但那些数据都在年初,所以对画趋势图无太大影响。
一、中国的M1和M2(一)M1、M2占GDP的比重图1由于M1和M2都没有剔除价格的影响,所以用两者占名义GDP的比重来刻画M1和M2的规模。
如图所示,M1和M2都是在波状上升,总体来看增长趋势更加明显。
两者相比之下,M1的增长比较缓慢,即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的增长比较缓慢。
两条线的差距呈扩大趋势,说明M2中剔除M1的部分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也就是定期存款和储蓄贷款的比例在增加。
从图上还能看出,M1和M2在2008年之前是下降趋势,但2008年一到就立即上升,这也许是因为金融危机以前虚假繁荣,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需求比较小,对货币投资性的需求较大,而金融危机之后国家采取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人们也普遍产生预防性的货币需求,于是M1和M2就开始迅速上升。
(二)M1和M2的增长率考察M1和M2的增长率主要是想看两者自身的增长率变化趋势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将哪个指标作为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的依据更合理呢,哪个更能反应市场上对货币的供求关系呢?图2由图2可见两者总体的变化趋势趋于一致,但是M2比M1的变化更加平缓。
如果仅仅看某一段时间,两者变化趋势差距很大,比如从1999年到2003年间,两者趋势完全相反。
而且M1总是在做急速的下降、上升的循环运动,形状就像锯齿,这也许与国家宏观政策的频繁调整有关。
我认为两者反映的是货币的不同方面,不可能单独用一个指标去判断市场的货币状况,而且仅仅根据M1或者M2做出的政府决策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很容易出现失误。
再者,中国政府对市场的干扰太多,仅分析M1、M2的数据无法判断是人为因素还是市场自我机制的结果,如果是人为的,那现在政府又以它为决策依据,那只能是与市场背道而驰。
问题的提出:M1与M2增长率比较
M1指狭义货币供应量,对应的M2 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一时点一个国家流通中的货币量,它分布在居民人中、信贷系统、企事业单位金库中的货币总计。
货币供应量是影响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变量。
它同收入、消费、投资、价格、国际收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是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从需求方面看,主要决定于货币供应量是否适度。
人们一般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
实践中,各国对M0、M1、M2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是根据流动性的大小来划分的,M0的流动性最强,M1次之,M2的流动性最差。
我国的三层次货币供应量
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是: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
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0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狭义货币M1是M0与可用于转帐支付的活期存款之和,它是在商品、劳务、有价证券等交易中的交易媒舟,又是支付工资、租金、利息等的手段;从另一个角度讲,它是社会公众手中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
由于在我国目前基本上还没有其它可替代的金融资产具有与M1相同的流动性。
因此,M1与经济活动及通货膨胀率之间应当存在紧密联系。
广义货币M2包括到期的支付手段M1及潜在购买手段准备货币。
它的变动与中长期的经济波动密切。
如在1988和1989年的高通胀之前,有1986至1987年过量的M2供应;在1993年至1995年的高通胀之前,有1990至1992年的过量M2供应,。
因此,从长期看,M2与通胀之间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
上图中M1先下降后平缓,在2008年有明显下降后迅速上升,这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有很大关系。
图中M2也是先下降后较平缓,在2008年有明显下降后迅速上升,与金融危机有很大关系。
图中的其他存款在1997年有大幅度下降,出现“负值”,因为在1997年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对经济、企业等有很大影响。
相应的,在1991年流通中现金有上升。
1990年之后,M1增长速度连续接近或超过30%的情形曾在1992—1994年之间出现过,伴随着M1的高速增长,1993—1995年我国出现了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
M1的增长率变动情况与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价格走势关系最为密切。
如果M1增长速度过快,就有可能从需求方角度导致商品和劳务市场的价格上涨。
而M2除了和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关系密切外,还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和利率水平的强烈影响。
除此之外,M2还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状况,如果其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则说明经济总体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
将M2的增长率和M1的增长率进行对比,有很强的分析意义。
如果M1的增长率在较长时间高于M2的增长率,说明经济扩张较快,活期存款之外的其他类型资产收益较高。
这样更多的人会把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提出进行投资或购买股票,大量的资金表现为可随时支付的形式,使得商品和劳务市场普遍受到价格上涨的压力。
反之,如果M2的增速在较长时间内较M1的增速高,则说明实体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在减少,可以随时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期存款大量转变为较高利息的定期存款,货币构成中流动性较强的部分转变为流动性较弱的部分,这无疑将影响到投资,继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根据资料相关的统计显示:改革开放后M1显著较长时间高于M2的时期有三次,一次是1988年3月到1988年12月,第二次是在1992年6月到1993年12月。
此间都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三次是在1999年5月至2001年的6月间,当时受到世界经济整体紧缩的影响,我国国内经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物价上涨,但整个经济增长却保持了很快的发展势头。
1989年6月至1990年底,以及1995年下半年至1996年9月都出现了M2增速显著高于M1的情况,此后均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
目前M1的增长主要还是恢复性的,快速增长持续的时间也不长,M1基本上处于均衡水平。
货币供给因素对物价上涨的压力还不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M2已经出现了超额的增长,并且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虽然M2的扩张不会立即引起需求的增加以及物价的上涨,但是会对未来的物价上涨造成潜在的压力。
当实际利率降低,导致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降低,或者社会公众总需求的行为发生变化,比如经济进入扩张期,这时准货币所代表的通胀压力就会释放出来,成为通货膨胀的货币原因。
当出现持续的超额货币供给M1之后,往往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率。
虽然目前M1还处于接近均衡的水平,但是M2的超额增长会推动M1的增长,因此,目前的关键是将M2的增长控制在适当水平,同时管理通胀预期,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高利率等手段对M1的增长进行调控,以防止M1持续的超额增长对未来物价上涨产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