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4-战略实施与控制
- 格式:pptx
- 大小:328.31 KB
- 文档页数:41
《企业战略管理》课件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的:使学员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提高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
2. 课程内容:本课程共十个章节,涵盖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评估等方面。
3. 适用对象: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创业者及对战略管理感兴趣的学员。
二、教学大纲1. 第四章:企业战略管理概述战略管理的定义与内涵战略管理的过程与方法战略管理的意义与挑战2. 第五章:企业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行业环境分析(五力模型)企业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3. 第六章:企业战略制定企业愿景与使命战略目标设定战略选择与评估4. 第七章:企业战略实施战略规划与执行资源配置与协调战略变革管理5. 第八章:企业战略评估与控制战略评估方法与指标战略控制机制与过程战略调整与优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案例。
2.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案例,使学员更好地理解战略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员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4. 情景模拟:模拟企业战略管理场景,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员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 情景模拟报告:评估学员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国内外知名的战略管理教材。
2. 案例库:提供丰富的企业战略管理案例。
3. 视频资料:播放相关讲座、访谈等视频资料。
4.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网站、论坛和文章。
六、第九章: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战略管理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员了解企业战略管理在实际操作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七、第十章:企业战略管理的未来趋势探讨企业战略管理在当前全球化、互联网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分析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对战略管理的影响。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学时数:54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全日制专科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学分:3考核方式:考查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企业战略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开设这门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在系统学习管理专业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战略高度,系统地分析企业战略中的各种问题,以便从整体上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观念。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掌握战略管理的基础概念和分析方法;(二)能够运用理论对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三)能够整体运用战略管理的各种工具进行分析;(四)对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控制及其关系有清晰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理论课36学时(包括考试学时),实验1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供参考。
原则上教师应该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大纲所确定的基本内容完成教学任务,但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教学时数的分配等方面,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凡注上*号的内容,可作为学生自学内容或任课教师根据情况自行选择讲授。
四、理论教学部分教学目的和要求:第一章导论一、掌握战略管理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二、掌握战略管理的过程。
三、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
教学内容:第一节企业战略和企业战略管理第二节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和起点第三节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第四节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第二章企业战略管理体系教学目的和要求:一、理解企业远景、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企业目标等相关概念。
二、理解并掌握企业目标体系的建立。
三、了解三种不同层次的战略及其相应的战略管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企业的远景和使命第二节企业的宗旨第三节企业的战略目标第四节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结构第三章企业外部环境分析教学目的和要求:一、掌握行业分析的基本思路,掌握成功关键因素分析的主要思路。
企业战略管理教案第一章:企业战略管理概述1.1 战略管理的定义1.2 战略管理的重要性1.3 战略管理的流程1.4 战略管理的挑战与机遇第二章:企业环境分析2.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2.2 行业环境分析(五力模型)2.3 竞争者分析2.4 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第三章:企业战略制定3.1 战略目标的设定3.2 战略选择3.3 战略评估与选择3.4 战略规划与实施第四章: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4.1 战略实施的关键要素4.2 战略控制的方法与工具4.3 战略调整与变革管理4.4 战略失败的教训与启示第五章:企业战略案例分析5.1 成功企业战略案例分析5.2 失败企业战略案例分析5.3 企业战略创新与变革5.4 企业战略实践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第六章: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领导力与团队建设6.1 领导力在战略管理中的作用6.2 领导风格与战略实施6.3 团队建设与战略执行6.4 领导力与团队效能的提升策略第七章: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创新与创业精神7.1 创新在战略管理中的重要性7.2 创新策略的制定与实施7.3 创业精神与组织创新7.4 创新文化与组织绩效第八章: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风险管理8.1 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8.2 风险识别与评估8.3 风险应对策略与措施8.4 风险管理的实践与应用第九章:企业战略管理中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9.1 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9.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9.3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案例分析9.4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战略的影响第十章:企业战略管理的未来趋势与挑战10.1 全球化背景下的战略管理10.2 数字化转型与战略创新10.3 智能化技术与战略管理10.4 应对未来挑战的战略管理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战略管理的定义与重要性战略管理是企业为了实现长期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活动。
重点关注如何将战略与企业的日常运营相结合,以及如何通过战略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企业战略管理第四版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通过制定和实施战略,达到长期竞争优势的管理活动。
在杨锡怀教授的著作《企业战略管理第四版》中,他详细介绍了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方法与实践,并提供了广泛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战略管理的知识。
一、理论基础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战略管理学科的发展和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
杨锡怀在《企业战略管理第四版》中系统阐述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析了外部环境、内部资源和竞争力对战略制定的影响,以及战略选择和实施的关键要素。
通过深入剖析战略管理的核心理论,读者能够建立起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二、战略制定与分析战略制定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杨锡怀在书中细致地介绍了战略制定的过程和方法。
首先,他强调了对外部环境的准确分析,包括市场趋势、新兴竞争对手、法律法规等因素的考虑。
其次,他阐述了内部资源和能力的评估,包括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技术能力等方面的分析。
最后,他提供了多种战略框架和工具,帮助读者进行战略选择和优化。
三、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实施是将制定好的战略付诸行动的过程,而战略控制则是确保战略实施的有效性和符合预期目标的监督与调整。
杨锡怀在《企业战略管理第四版》中详细介绍了战略实施和控制的关键要素和方法。
他特别注重组织设计和绩效管理在战略实施中的作用,以及适应性战略控制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内容,读者能够更好地应对战略实施中的挑战,并提高整体绩效水平。
四、案例分析与实践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战略管理的知识,杨锡怀在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
这些案例涉及不同行业和企业规模的案例,涵盖了战略制定、实施和控制的各个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案例,读者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升自己的战略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管理第四版》是一本系统且实用的企业战略管理著作,其内容涵盖了理论基础、战略制定与分析、战略实施与控制以及案例分析与实践等方面。
爱伊浓DIY蛋糕房战略实施与控制一、企业资源的要求及资源分配应注意的问题(一)战略实施对企业资源的要求1、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要保持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配置间的协调性,尽量降低人力资源配置的成本2、对物力资源的要求:要在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的前提下,要注重质量、成本、效率、功能及与其他环节或部门的协同性3、对财力资源的要求:要厉行节约,提高资金利用率4、对技术资源的要求:保持创新性,保持产品的先进性5、对信息资源的要求:信息搜集范围要大,信息要具有准确性,信息处理和使用要及时(二)资源分配应注意的问题1、当企业经营的业务种类较多时,应当将战略资源配置到关键的环节、部门和业务上,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2、企业要根据任务和项目本身的内在规律性,按任务时序配置资源。
3、企业在战略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既要按照任务和目标来配置资源,又要考虑到环境的变化。
4、企业战略资源配置既要立足于当前,又要着眼于长期发展,在协调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基础上,力争加大对长远目标的战略资源配置。
二、战略实施的组织结构(一)采用的组织结构:分权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1、优点:(1)既保留了统一指挥的直线作用,又有职能部门的专业化优势。
(2)分工明确,有利于发挥职能专业化优势。
2、缺点:各部门容易强调本位主义,忽视部门间配合,忽视组织整体目标。
3、适用:比较适合中小型组织,组织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适用性越来越差。
4、图示:(二)理由:爱伊浓成立时间短,企业规模小,员工少,其操作过程一般都是在现场完成,采用分权的直线职能制的组织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也方便管理,更有利于产品开发,实行新产品开发的发展战略。
三、战略实施对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爱伊浓蛋糕房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要想企业发展壮大,对领导者有以下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1、全局观念:从组织的整体和长期的角度,进行考虑并开展工作,保证企业健康发展。
2、专业化知识:对于一个才开始起步的企业,领导者可能要一人身兼数职,所以只有拥有专业的知识才能对该领域做出正确的评估,从而指引企业发展的方向。
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步骤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组织目标,并制定实施计划和策略以达到这些目标的过程。
它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能够帮助企业把握机遇、解决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以下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环境分析企业战略管理的第一步是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
对于内部环境,通过评估组织的资源、能力、文化和结构等方面,确定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对于外部环境,则需要关注行业竞争力、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等因素,并评估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步:目标制定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企业需要确定明确的战略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具备可衡量性,同时能够与企业的愿景和使命相一致。
目标的设定应当考虑到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以及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展望。
第三步:制定战略制定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环节。
在这一步骤中,企业需要根据目标,结合环境分析的结果,选择适应性强、能够实现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向。
战略的选择可以包括不同的维度,比如产品差异化、成本领先、专注市场细分等。
第四步:执行与控制制定战略只是第一步,企业还需要将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
执行与控制包括资源的调配、任务的分配、绩效的评估和监控等方面。
通过不断地检查和调整,确保战略的执行符合预期,并能够及时应对变化的情况。
第五步:评估与调整企业战略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评估和调整。
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估。
通过评估的结果,企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战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和竞争的变化。
综上所述,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步骤包括环境分析、目标制定、制定战略、执行与控制,以及评估与调整。
通过严谨的战略管理过程,企业可以有效地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实现长期发展的目标。
然而,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调整,不断学习和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
1.经典战略理论缺陷之一先忽视了对企业之争环境进行分析与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A.钱德勒 B.安索夫 C.波特 D.魁恩2.市场渗透战略是由现有产品领域与()组合而成的一种企业成长战略。
A.新产品 B.新市场 C.现有市场 D.现产品3.从战略分析角度看,衰退产业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产业中产品的销售是持续()的产业。
A.上升B.下降C.平稳D.不定4.经验认为,速动比率较为合适的比例是()A.1:1 B.2:1 C.3:2 D.1:35.在产品--市场3×3矩阵中,相关产品与相关市场相对应的企业战略类型是()。
A.市场渗透 B.多元化 C.全方位创新 D.市场创造6.纺织印染厂,原来只是将胚布印染成各种颜色的花布供应服装厂,现在纺织印染帮与服装加工厂联合这属于()。
A.前向一体化 B.后向一体化 C.横向一体化 D.多元化7.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在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是()。
A.低成本战略 B.领先战略 C.竞争优势战略 D.差异化战略8.美国P&G公司二战后推出“汰涤”洗衣粉获得成功,50年代又推出“快乐”牌,洗衣粉,这种品牌战略是()。
A.多族品牌 B.家庭品牌 C.个别品牌 D.多品牌9.分散化经营单位最适应的经营战略是()A.差异化战略 B.集中化战略 C.成本经营战略 D.市场渗透战略10.战略与结构关系的基本原则是()A.组织战略服从于组织结构 B.组织的结构服从于组织战略C.组织战略与组织结构并列 D.产生共同愿景11.战略管理理论从发展先后顺序来看,大体经过了以环境为基本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以产业结构下物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现和以()为基础的核心能力理论三个阶段的演变。
A.科学技术 B.资源、知识 C.社会、环境 D.信息、网络12.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是指()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程度。
《企业战略管理》综合题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一个正确选项,错选、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每题0.5分,共15分)1.在《竞争战略》一书中( A )提出了著名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A波特 B钱德勒 C魁因 D安索夫2.宏观环境分析常用的模型是( B )。
A SWOT分析模型B PEST模型C “五种力量”模型D 生命周期分析模型3.企业战略与军事战略的相同点体现在(ABD )A环境的同质性 B对抗的同质性 C决策主体的同质性 D管理过程的同质性4.我国台湾的著名学者吴思华提出了“战略三构面”,即(ABC )A营运范围的界定与调整B核心资源的创造与累积C事业网络的建构与强化D战略外部环境5.进入壁垒高低的因素主要有(ABC )A规模经济 B 产品差异优势 C资本需求 D产品价格高低6.企业战略确定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一般都是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是企业行动的指导纲领。
要将它变成实际行动,必须将其进一步展开、分解和落实。
这是指战略( B )的特征?A全局性 B纲领性 C长远性 D结构性7.企业使命通常由下列哪些要素构成?(ABD)A企业存在的目的 B企业经营哲学 C企业战略目标 D企业形象8.战略实施中,经理本人或在其他方面的帮助下要对公司进行系列改革,如建立新的组织结构,新的信息系统,变更人事,采用激励手段和控制系统以促进战略的实施,从而进一步增加战略成功的机会。
这属于(B )战略实施类型。
A指挥型 B变革型 C合作型 D文化型9.在战略选择时,战略决策者面对多个备选方案,往往很难作出决断,因为要考虑许多相关的因素。
其中有一系列行为因素影响着战略的选择,这些因素有(ABCD )A过去战略的影响 B企业对外界的依赖程度C对待风险的态度 D企业内部人事与权利因素10.从控制时间来看,企业的战略控制方法可以分为如下三类(ABD )A事前控制B事中控制C财务控制D事后控制11.“东方不亮西方亮”是用来比喻( C )。
企业战略管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2个)、案例分析(1个)第一章战略管理概论1、战略:战略概念的广度:广义包括企业目标,目标制定是战略的一部分;狭义只包括为实现企业目的而采取的手段。
本质是企业通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资源配置而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涉及一个企业长期的发展方向和经营范围。
2、企业战略:是企业以未来为基点,为寻求和维持持久竞争优势而作出的有关全局的重大筹划和谋略。
(1)企业战略四要素。
经营范围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
一般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自己的产品和市场来确定经营范围;资源配置指企业过去和目前资源和技能配置水平和模式(人财物组织与管理技术)。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的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所形成的与其竞争对手不同的竞争地位。
协同作用安索夫将协同作用划分为:销售协同作用、运作协同作用、管理协同作用。
(2)企业战略层次。
公司战略:关注的是企业的整体目标和活动范围。
经营战略(竞争战略):关注的是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职能战略:关注如何有效组织资源、流程和人员以实现公司层面和经营单位层面的战略。
(3)企业战略特征: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3、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内外环境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1)性质:1)战略管理是整合性管理理论,是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
2)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3)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
(2)过程:明确公司使命与目标;战略分析;战略制定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3)重要性:1)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
这就使企业管理者们正确地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增强企业经营活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2)重视战略的实施。
将战略的实施作为管理的一部分,使企业战略得到不断完善,也使战略管理本身得到不断的完善。
3)日常的经营与计划控制,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了在一起,可以调动各级管理人员参与战略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并提高协同效果。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战略管理导论一、战略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 战略管理的起源- 古代军事战略:战略一词最初源于军事领域,指的是军事指挥官在战争中为实现胜利目标而进行的计划和行动。
- 企业管理应用: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战略管理的概念开始被引入到企业管理中。
2. 战略管理的发展阶段- 古典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 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管理,如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等。
- 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大规模生产模式。
- 现代战略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 关注点: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竞争战略的制定。
- 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企业目标理论,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五力模型和竞争战略理论。
- 战略管理整合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关注点:战略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强调内部资源和能力与外部环境的匹配。
- 代表理论: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 RBV),核心能力理论(Core Competence)。
二、战略的内涵1. 战略的定义- 战略是一系列决策和行动,旨在通过配置资源和调整活动,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和愿景。
2. 战略的特点- 全局性:战略涉及企业的整体方向和所有业务领域,要求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
- 长期性:战略规划通常跨越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
- 导向性:战略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提供明确的方向,引导企业资源向既定目标集中。
- 动态性:战略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条件的发展进行适时调整。
三、战略管理的内涵与构成要素1. 战略管理的内涵- 战略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包括战略的分析、制定、实施和评价,旨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环境变化。
《企业战略管理》第三版课程知识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知识点分为九个篇章:⼀、战略管理导论⼆、外部环境分析三、内部环境分析四、企业战略承诺与战略⽬标五、业务层战略六、公司层战略:⾏业多元化发展七、国际化战略⼋、企业战略的推进⽅式九、战略实施知识点如下:⼀战略管理导论(⼀)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推动中国企业经营环境的三⼤驱动因素,即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转型。
1、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速度的加快对中国企业经营和发展产⽣了重⼤的、长期的和根本性的影响。
(1)交通与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
(2)基于新材料、新能源的知识与技术创新,使创新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经济发展和企业增长的新动⼒。
2、经济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货物、服务、⼈员、技术和观念逐步超越地理界限,在全球范围内⾃由流动。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已经逐步形成了⼀个全球价值创造活动⽹络,⽆论是西⽅跨国企业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保持和提升⾃⾝在这个⽹络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成为竞争的重点。
3、中国经济转型在全⾯深化改⾰的各项改⾰措施逐步推进和落实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仍然具有转型经济、新兴市场和多重制度三个⽅⾯的情景特征。
4、经营环境动态化受到技术进步、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转型三⼤驱动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表现出⾼度动态化的特点,即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其他国家,尤其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变化更快、更复杂,因此也更加难以预测。
经营环境动态化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竞争优势可保持性的下降。
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企业外部环境变化、企业间的竞争互动和企业竞争⼒的转换发⽣作⽤。
(⼆)企业战略的内涵与定义1、企业战略的内涵著名的战略管理学者明茨伯格提出了战略的整合概念,采⽤5个在英⽂中以P开头的词语来综合界定战略,即计划(plan)、模式(pattern)、定位(position)、愿景/期望(perspective)、计谋(ploy),使⽤这⼀归纳将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战略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