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语文西城一模散文讲评
- 格式:pptx
- 大小:449.97 KB
- 文档页数:27
北京市各城区2018届高三一模微写作试题及示例—海淀、西城2018届海淀一模25.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80字左右。
①很多小说都有精彩的环境描写,它们在烘托气氛、塑造人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请从《红楼梦》《红岩》《老人与海》的典型环境中选择一处,加以描述并做简要点评。
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晰。
【解题】一言以蔽之:描述环境(自然或社会) + 分析作用(赏析好处)社会环境,指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1)就本题来说,自然环境可以写苍茫辽阔的大海、陪都重庆的风光等。
社会环境可以写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白公馆、渣滓洞、囚室、刑讯室,贾府、大观园、荣禧堂、潇湘馆等。
它在考查学生对名著中典型环境的记忆、理解程度。
(2)描述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可合理想象,加以充实丰富。
8-9分在《红岩》中,在特务头子徐鹏飞出场前,有一段关于他办公室以及受刑场所的描写。
从阴暗发臭的囚房,到令人胆颤的血滴声,到不曾终止的鞭挞声、绝望的喊叫声,再到布满血腥味、爬有蜘蛛的办公室,烘托了一种令人恐惧、心惊胆颤的气氛,侧面反映出了接下来出场的徐鹏飞的心狠手辣,以及徐鹏飞做事的惨无人道。
这种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可以一下子将读者置身于书中情节与景象,对于气氛的烘托和接下来的人物塑造有很大的帮助,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评语:描述较充分,点评分析较恰当。
8-9分渣滓洞中的环境很昏暗,地面上潮湿,阴冷的气息从地下汩汩冒出,地上还残留着大片血迹,有的干了,有的未干。
一个个囚笼被铁栏所隔开,在昏暗的条件下,铁栏显得越发幽黑、牢固,不时听到有人拼命摇动它的声音。
这样一个环境,脏乱差,体现了战士们的艰辛不易。
在如此环境中,却仍不放弃希望,更烘托了他们的勇敢和革命的决心。
同时,反衬出敌人的残忍与内心的丑陋,不把人当人,进一步加深了双方的矛盾,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2018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语文考试整体评析西城一模试题在保持基本题型稳定的基础上,在题目材料选择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更加突出回归语文学科本质。
通过本卷测试,考生可以对目前自身答题能力有全方位的了解,为下一阶段复习备战做好准备。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选择了学术文化类文本,讨论与《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蕴含的教育思想。
与科技类文本相比,此类文本更加突出语文学科本质,体现高考改革的基本方向。
但此类文本关键信息点的特征不够明显,寻找较为困难,因此对考生梳理、归纳关键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考生需要对文本所讲的内容有基本的常识性了解,以便快速理解文章逻辑,寻找关键信息。
另一方面,考生又不能用既有知识和经验代替文本,影响到答题准确性。
本题得分不足20分的考生,在下一阶段复习中,要适当增加学术文化类文本的练习。
文言文仍然选择《论语》作为主要话题领域,提醒考生注重经典阅读,注重传统文化的积累。
从整体选材来看,符合近年来关注古代思想家重要思想的方向。
考生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的常识了解,特别是儒家思想,避免因背景不熟出现答题困难。
第9题实词题和第10题虚词题难度适中,符合高考出题的基本规律,考生如果出现错误应当及时反思自身在核心知识点上的漏洞和答题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第11题难度较低,主要考察考生对文意的理解,从语法分析的角度,也能看出错误选项的问题。
第12题难度较高,需要考生对关键字词和整体句意有较为精准的把握。
第13题难度较低,考生容易发现逻辑上存在的缺陷。
14题符合文言文问答题出题基本特点,考生需要在读懂文章逻辑的基础上进行整理概括。
古诗词阅读选择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词,考察难度适中。
从题目选材看,词作难度不算大,对于诗词基础较为扎实的考生,能够结合注释读懂内容。
主要难度体现在第17题,需要考生读懂两首诗词基本内容,找到二者情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类题目得分率普遍较低,解决的办法,用孟子的文学理论来讲,就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考生需要对唐宋文学史、重要作家履历有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和题目给出的所有信息,站在作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理解不同作者在相似情景中情感上的异同。
2018西城期末答案解析一、(24分)1.(2分)D 2.(3分)B 3.(2分)C 4.(3分)A 5.(3分)D 6.(3分)C7.(2分)B8.(6分)【答案示例】①立足传统文化,蕴涵传统审美,彰显民族特色;②关注大众审美需求的变化;③在技术上刻苦研究,精益求精;④注意吸收他人的技术成果;⑤推陈出新,具有创新精神;⑥扩大市场;⑦宋真宗赐年号给景德镇。
【评分标准】每条2分,答出其中任意三条即可;第①条中,“传统”和“民族”两个关键词,不必兼具,单有即可;如果多于三条,则只看前三条。
如果不同的要点合并于1条中,则算作1条。
二、(23分)9.(3分)B 10.(3分)D 11.(3分)C12.(6分)【答案示例】①老师惊讶地看着他说:“(你今天)怎么能说出这种明白人(或“通达的人”)的话?”老师惊讶地看着他说:“(你)从哪里得知这种明白人(或“通达的人”)的话的呢?”②老师将所教之书考问(进士公),(他)立即就能够记忆背诵,于是(老师)极为震惊,赶紧和(他)一同返回。
【评分标准】①3分。
“矍然”“安得”“达者”各1分,有其它错误酌情扣分。
②3分。
“状语后置”“叩”“辄”“亟”各1分,错1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如果没有补充省略部分,句子结构不完整,人物关系不清,整体扣1分。
13.(3分)A14.(5分)【答案示例】愚山子悲观地认为不可行。
原因在于该换心的人太多“换”不过来;而且由于社会黑暗,人们整体素质不高,“好心源”短缺。
张潮则乐观地认为可行。
因为心可以分为有形之心与无形之心,如果人们有自我提升的意愿(即想换“无形之心”),那么就可能有机会取得进步(即能换“有形之心”)。
【评分标准】愚山子的观点1分,理由2分(“该换心的人太多”1分,“好心源短缺”1分)。
张潮的观点1分,理由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万历年间,徽州进士某某的父亲,性子急躁,家中本来财货富足,但与族人不和。
他的两个腿肚瘦削无肉,有人嘲笑他说:“这种相貌日后肯定当乞丐。
西城一模记叙标杆文1号文一类上 49-1分一本四十年的日记“1985年10月21日,今天终于将地里的庄稼收完了,明天还要回工厂上班,妻子让我帮她修修家里的缝纫机,女儿找我要她喜欢的糖果。
我明天要向同事借点钱,要不家中这个月开销又不够了。
我在小溪边洗着自己的蓝色迪卡上衣,看着已经发亮的衣服,我给了自己两拳……”这是老张在他的日记中的一段话。
此时的他,两手空空,面对着妻子儿女,他只能装作坚强,此时的他,已经迷茫,不知生活如何面对。
“1998年5月14日,今天是女儿的生日,可她却不在身边。
她今年高三了,就要上大学了。
最近和朋友合伙开了个工厂,效益不错。
给女儿买了一双运动鞋和一个生日蛋糕。
自己工作再努努力,让女儿以后可以出国留学……”此时的老张已经和朋友开了个工厂,工厂的收益十分可观,生产的产品还被卖到了香港。
女儿已经长大成人,老张也有了更大的动力。
“2008年6月8号,今天,长期在国外的女儿回来了,她要代表国外的公司来这边谈合作。
这还是个大项目呢!近来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厂里还组织资金和人员去汶川支援救灾。
两个月后,奥运会要在我家门口举办了。
今天,一家三口去商场买了个大大的电视,把之前那个换掉了,这不看奥运会清楚吗……”此时,老张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他这么多年,跟着国家发展的步伐,在海外有了自己的市场,并且和国外公司,谈了长期合作。
“2017年9月3日,女儿辞去了国外的工作,要回国创业。
我问她要不要资金支持?女儿却摇头,说国家给创业补助。
只要有想法,国家就支持。
另外,女儿还给我带来了个小外孙。
他年龄虽小,见过的比我还多,真羡慕他们的时代。
老伴身体不好,因为医保,根本就没花几个钱”。
这是去年,老张所写下的。
如今老张真的老了,但是互联网为他提供了更多方便。
小外孙的幼儿园,那都是外国人教。
时代真是变了,发展了。
这是老张的日记,相信许多家庭都有这样一本日记。
许多人,用40年去写下日记,那么下一个40年的日记,现在也可由我们继续写下去了!2号文一类上 48分老丁的年——改革开放中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大年三十的清晨,老丁再一次检查一遍背包:裹好的熏肉,给孩子的玩意儿,衣裳……不多时,他已身在开往城市的列车,开往儿子生活的地方。
西城区高三年级一模考试微写作部分25.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80字左右。
(1)有人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小说中情节的安排有时也是如此。
你认为下列情节是“最好的安排”吗?请从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结合原著内容,自圆其说,条理清楚。
①华大妈与夏四奶奶在坟场相遇(《药》)②迎接林黛玉进贾府时王熙凤迟到(《红楼梦》)③精疲力尽的桑提亚哥回到岸上,睡着后又梦见狮子(《老人与海》)【评分细则】9—10分结合情节,紧扣“最好的安排”分析,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就一点分析透彻,能写出如果不这样安排怎样不好;就细节分析能看出是“真”读“深”读了作品)7—8分符合题意,说理分析有亮点。
4—6分基本符合题意,夹叙夹议,对“最好的安排”中的“最好”分析欠缺。
0—3分表达缺失,只叙述情节不议论,或只空泛议论不关联情节。
【存在问题】1.表达方式有误:将议论的语段写成了描写或抒情的语段,使用第二人称抒情。
2.理解偏差,严重脱离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如写凤姐迟到,是凤姐知道黛玉寄人篱下,故意给黛玉一个下马威。
3.强加分析:说凤姐第一次闪亮登场就已经明显地预示出了她后来悲惨的结局。
4.人为拔高:把华大妈和夏四奶奶的相遇上升到人性伟大的层面,极尽渲染讴歌。
5.套路严重:华大妈和夏四奶奶的相遇,表述如作用题答法(让人怀疑是在背某阅读题答案),虽无致命硬伤,却平庸不出彩。
6.高频选项未关注细微要求:写“老人”梦见狮子,未关注到是在“精疲力尽”时。
【典型答案示例】10分《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结尾处梦见狮子是“最好的安排”,因其合理、动情。
合理在于老人与大马林鱼、鲨鱼先后不分日夜地殊死搏斗,精疲力竭,理应睡去,如此安排使“硬汉”形象更为真实。
而其“梦见狮子”更因动情而于结尾锦上添花:“狮子”代表一种昂扬、不服输、战斗到底的生命态度,这种态度体现在老人在卡萨布兰卡掰手腕时“手指渗出血”的时候,体现在当追捕大马林鱼时意识几近溃散,鱼也只成为“一个小黑点”,他却仍不放手时。
2018届西城一模记叙标杆文1号文一类上 49-1分一本四十年的日记“1985年10月21日,今天终于将地里的庄稼收完了,明天还要回工厂上班,妻子让我帮她修修家里的缝纫机,女儿找我要她喜欢的糖果。
我明天要向同事借点钱,要不家中这个月开销又不够了。
我在小溪边洗着自己的蓝色迪卡上衣,看着已经发亮的衣服,我给了自己两拳……”这是老张在他的日记中的一段话。
此时的他,两手空空,面对着妻子儿女,他只能装作坚强,此时的他,已经迷茫,不知生活如何面对。
“1998年5月14日,今天是女儿的生日,可她却不在身边。
她今年高三了,就要上大学了。
最近和朋友合伙开了个工厂,效益不错。
给女儿买了一双运动鞋和一个生日蛋糕。
自己工作再努努力,让女儿以后可以出国留学……”此时的老张已经和朋友开了个工厂,工厂的收益十分可观,生产的产品还被卖到了香港。
女儿已经长大成人,老张也有了更大的动力。
“2008年6月8号,今天,长期在国外的女儿回来了,她要代表国外的公司来这边谈合作。
这还是个大项目呢!近来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厂里还组织资金和人员去汶川支援救灾。
两个月后,奥运会要在我家门口举办了。
今天,一家三口去商场买了个大大的电视,把之前那个换掉了,这不看奥运会清楚吗……”此时,老张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
他这么多年,跟着国家发展的步伐,在海外有了自己的市场,并且和国外公司,谈了长期合作。
“2017年9月3日,女儿辞去了国外的工作,要回国创业。
我问她要不要资金支持?女儿却摇头,说国家给创业补助。
只要有想法,国家就支持。
另外,女儿还给我带来了个小外孙。
他年龄虽小,见过的比我还多,真羡慕他们的时代。
老伴身体不好,因为医保,根本就没花几个钱”。
这是去年,老张所写下的。
如今老张真的老了,但是互联网为他提供了更多方便。
小外孙的幼儿园,那都是外国人教。
时代真是变了,发展了。
这是老张的日记,相信许多家庭都有这样一本日记。
许多人,用40年去写下日记,那么下一个40年的日记,现在也可由我们继续写下去了!2号文一类上 48分老丁的年——改革开放中一个普通人的故事大年三十的清晨,老丁再一次检查一遍背包:裹好的熏肉,给孩子的玩意儿,衣裳……不多时,他已身在开往城市的列车,开往儿子生活的地方。
西城高三统一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24分)1.(3分)D 2.(3分)B 3.(3分)A 4.C(3分) 5.(2分)A 6.(2分)B 7.(2分)A8.(6分)【答案示例】①在学习途径和方法方面要强调学习者的自我觉悟,注意体验日常人事,注重实践,注意读书。
②在学习目的方面要超越功利,着眼于自身人格的完善、人生的超越。
③在学习时间和时机方面要提倡时时学习、适时学习。
④在学习内容方面要广泛,不局限于书本。
【评分参考】要点①、③各2分,要点②、④各1分,意思对即可。
二、(23分)9.(3分)C 10.(3分)C 11.(3分)D12.(6分)【答案示例】①假如宋儒果真贤明,有不详细追问的人吗?②那些才能优秀之人,又多浮泛粗浅地读书,不愿意冒着犯错误被指责的风险去深入研究。
【评分参考】第一句话“使、果贤、审问”三个要点各1分;第二句话“长才秀民、冒不韪、深造”三个要点各1分。
意思对即可。
13.(3分)C14.(5分)【答案示例】①《论语》博大精深,不能断然认定宋儒之学就都是对的;②自己虽然不才,但也可能有所得;③宋儒们应该也希望后来者对其学说补过拾遗;④人们尊崇宋儒学说是因为现实中求功名的束缚;⑤读书人不愿或不能深入探求学问,难有真知灼见;⑥作者自己的求学经历使作者更坚定地认为不能墨守宋儒之学。
【评分参考】一个要点1分,能自圆其说、意思对即可。
三、(18分)15.(3分)C 16.(3分)D17.(6分)【答案示例】相同点: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回到故乡的急切心情。
(2分)不同点:范词通过“水肥帆饱”,“旷怀浩渺”,“故山更好”,“喜山林”“醉红未老”等句表达了作者归家时的喜悦和对自然山林的热爱之情(2分);并通过“算年来,识翁者少”等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1分)。
刘词通过“留取城西塔”“要认家”等句表达担心找不到归家标志的忐忑、紧张。
(1分)【评分参考】“渴望还乡”的共同情感,2分。
西城区高三模拟测试语文答案示例及评分参考2018.5一、(24分)1.(2分) C2.(4分)【答案示例】①巨大的施工难题②开创性的工程管理理念【评分参考】每条2分;①“严苛的施工环境”,可给1分。
3.(3分)D4.(3分)D5.(3分)B6.(3分)C7.(2分)B8.(4分)【答案示例】①诸多施工工艺及标准均达国际领先水平,“中国标准”走向世界;②以新的技术范例创造了新的建桥速度,领先世界;③一些特大桥梁设计建设,为国际首例;④“中国智造”的中国桥走向世界,连通世界,成为响亮的“中国名片”。
【评分参考】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23分)9.(3分)D 10.(3分)C 11.(3分)D 12.(3分)B13.(6分)【答案示例】①我斋戒后准备的食物非常干净,但是您到了中午还不吃饭。
②天下的国君都没有才德的,(人们)嫉妒(嫉恨)您一个人贤明,所以您才会流亡在外(或:亡了国)。
【评分参考】①句中“斋”“具”“日中”三个要点各1分,②句中“不肖”“疾”“亡”三个要点各1分。
意思对即可。
有其他错误酌情扣分。
14. (5分)【答案示例1】我认为御者的做法错误。
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孔子认为臣子不能欺骗君主,若君主有错要敢于当面冒犯。
御者明知虢君国破流亡的原因是喜欢谄媚、拒绝谏言,却称之为“大贤”,这是欺骗;其目的是为了自保,这是自私。
可见,御者的做法不是正直的臣子所为。
【答案示例2】我认为御者的做法正确。
孔子曾说,“邦无道,免于刑戮”。
如果国家(君主)无道,就要保护自己,使自己远离刑戮。
御者一开始直言指出“君好谄媚”,引得虢君大怒,此时御者明白虢君已经无药可救,因此假意夸赞虢君是大贤,目的是取得其信任,自己能伺机逃走。
御者明白应该放弃执迷不悟的无道之君,保存自己,这是一种智慧。
【评分参考】观点明确1分,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分析2分,结合《论语》选文中的信息分析2分。
三(18分)15.(3分)C 16.(3分)A17.(6分)【答案示例1】陈词中作者对春花而有“鹃啼血”的悲伤感,并劝春花不要开在血腥的战场上,而应与好楼台相映,这是美好的风景;又对春风说不要在战场吹动战旗,而应送鲜美的鲥鱼过江,这是惬意的生活。
【问题】1、没有概括意识,只是陈述、罗列文中表述。
(3分)2、只罗列表述,筛选信息不全,不准。
(0-2分)3、有概括意识,概括与陈述逻辑不统一;概括不准确。
(3-5分)【示例】1.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①对于“学”,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达到“自觉”的境界,借鉴圣贤书的同时,不要依从于它们,以自我提升为学习的目的。
②对于“时”,在人们一生中,一年中,一天中针对不同的时段进行最合适的学习。
③对于“习”,不只从书本知识的教学方面分析,同时注重实践,从知识技能的操作性上进行解释。
(以材料为单位整合、概括,6分)2.①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应广泛。
②学习方式:从自身切近处入手,以获取对人生的认识,学习与读书不可等同,应“不倚诵读”。
③学习时机:教育有阶段性(学习要把握年龄时机),还要把握季节时节,每天的学习也要适时。
④“学”与“习”的关系,不仅要温习知识,还要加以练习并进行道理、社会实践。
(贯通三个材料的整合、概括,6分)3.在学习中要对日常人事体验,从而达到“自觉”;要诵读圣贤书,但不只靠它来学,将“学”作为自身完善的必由之路,目标是使自己进步,学无止境。
重视教育的阶段性,根据不同时令调节学习内容,安排学习内容适时。
重视对学生道德、社会实践的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道德实际和社会实践。
(单纯罗列,无整合、概括,3分)【示例】1.①孔子之学博大精深,即使是他的弟子也不能完全领悟,更何况宋儒之辈;②人们对“道”各有各的理解,作者虽不及颜、曾,但也不必认为自己都错;③想要博学就要审慎好问,这样才能充实自己,而古人往往不愿后人过度维护,反而希望自己的理论被充实;④《性理大全》颁布后,人们只学这些,有才能的人不愿深造,限制了思想;⑤作者随着读书越来越多,后悔被古人所宥,认为应当自省。
(5分)2.孔子学问高深广博,学习之人俱有得失,不可说宋儒皆对,我虽不才,亦有所得;宋儒并不希望自己的学说被奉为法令,而是希望后世贤人君子为之补过拾遗,去非存是;如今学者要么习常隶旧,要么浅尝辄止,这是不愿违背“法令”,而非治学的态度;作者自身经历可见不可为古人所宥。
☆2018西城区一模散文分析枪挑紫金冠谁要看这般的戏?(作者对新编戏的态度——厌恶;反问更表达了对新戏强烈的批判情绪)新编《霸王别姬》。
霸王变作了红脸,虞姬的侍女跳的是现代舞,一匹真正的红马扮乌骓。
我先是手足无措,而后生出了深深的羞耻——所谓新编【20.B非惭愧于自己与新编作品的隔膜,而是作者无法适应而产生羞愧感】,在许多时候,并不是将我们送往戏里,而是在推我们出去。
它像镜子,只照出两样东西:胆大妄为与匮乏(新编戏的特点)。
羞愧地离席。
出了剧院,二月的北京浸在浓霾里。
没来由想起了甘肃,陇东庆阳,一个叫做小崆峒的地方,黄土上开着一树树的杏花。
三月三,千人聚集,都来看秦腔,《罗成带箭》。
我到时,恰好是武戏,一老一少,两个武生,耍翎子,咬牙,甩梢子,一枪扑面,一锏往还,端的是密风骤雨,又配合得滴水不漏【19.A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密、无懈可击(此处意义);钱财全部抓在手里,不肯轻易出手】。
突然,老武生一声怒喝,一枪挑落小武生头顶的紫金冠【照应题目,体现出老生对于小生戒律的遵守的严格要求】,小武生似乎受到了惊吓,呆立当场。
我以为这是剧情,哪知不是,老武生一卸长髯,手提长枪,对准小的,开始训斥;鼓锣钹之声尴尬地响了一阵,渐至沉默,在场的人都听清了,他是在指责小武生上台前喝过酒。
说到暴怒处,举枪便打。
这出戏是唱不下去了,只好再换一出。
我站在幕布之侧,看见小武生在受罚:时代已至今天【戒律从古至今一直需要被遵守】,他竟然还在掌自己的嘴【戏剧艺术要遵守戒律】。
梨园一行,哪一个的粉墨登场不是从受罚开始的?这台前幕后,遍布着多少不能触犯的律法:玉带不许反上,鬼魂走路要手心朝前,上场要先出将后入相……如此讲究戒律,却是为何?千百年来,多少伶人身上承载着这样的命数:三天两头被人喝了倒彩,砸了场子,不得科举,不得坐上席,甚至不得被娶进门去;在最不堪的年代里,伶人出行,要束绿巾、扎绿带,单是为了被人认出和不齿;就算身死,也难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