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的风筝》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S版十二册26课《理想的风筝》。

一、说教材这篇课文是以“风筝”为线索贯穿全文。课文运用倒叙的写法,开头由看别人放风筝引起对刘老师的回忆;接着,写了三十年前刘老师的工作和生活片段,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特别是他放风筝时的情景;结尾,回到现在,紧接前文把刘老师放飞的风筝升华为“理想的风筝”,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会认本课4个生字和会写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刘老师坚强、乐观的品质,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4、学习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以及注重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情感。(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四)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难点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难点是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2、疑点结尾句的理解。3、解决办法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在学生自主阅读后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从而体会学生对刘老师深深地思念之情,感悟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地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应该说都能顺利完成。但是对课题《理想的风筝》会提出一些疑问,比如“为什么以理想的风筝为题?”“理想的风筝与刘老师之间有什么联系?”等等。需要老师点拨,同学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四、设计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遵循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中快乐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本课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以“读”为主线,通过品读“笑谈腿疾”、“深情上课”和“放风筝”这三个事例,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在读中感悟、体会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以及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从而感受刘老师乐观向上、挑战自我、热爱生活的崇高品质,使学生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五、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先板书“风筝”,然后再写上“理想的”,让学生质疑,导入本课。设计意图:“风筝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是“理想”和“风筝”放在一起,就令人费解了。所以我抓住课题激发学生的疑问,设立悬念:理想的风筝是怎样的风筝?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师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朗读

课文,要求读准,读通顺。2、学习本课生字词。3、思考: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几件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边读边批注。<三>反馈自读结果1、指导生字读音,书写。2、交流思考结果。课文主要写了刘老师“笑谈腿疾”“深情上课”“放风筝”三件事。设计意图: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了解课文中写的刘老师的几件事学生也就自然地对课文的内容和层次进行了梳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四>精读感悟,研读品析1、默读课文第4到第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文中哪些语句,哪些细节描写,感受和体会到刘老师乐观顽强和热爱生命?在感动自己的段落、语句或细节旁边做批注,用一、两个词语或者句子,在空白处记下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在小组内交流探讨。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所得。①笑谈腿疾,品悟刘老师的乐观幽默②深情上课,品悟刘老师敬业,关爱学生③放飞“风筝”,品悟刘老师的自信坚强和对生活的热爱。设计意图:本环节在教法上主要是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结合关键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是要引导学生把“哪几件事”和“怎样的一个人”结合起来发表见解;二是把“说”和“读”结合起来,使交流的过程成为理解刘老师的特点、体会刘老师思想感情的过程,成为练习有感情朗读的过程;三是要鼓励学生能说出自己独到的体会和见解。<五>自主探究,交流感悟1、在讲述每件事时作者都描写了自己的心情、想法,找出这些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听。2、分别说说每句话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小写出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会刘老师的思想感

情以及作者的感情,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语文学科中,词句解读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引导情感体验,达到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手段;还是指导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学会准确生动地表达的通道。怎样在教学中艺术地启发和引领学生进行词句解读,对学生把握全文重点至关重要。<六>了解作者,升华主题1、出示作者照片及资料:文革期间,作者遭受不公正的待遇,由大学教授沦为伞厂员工,他在工长的呼来喝去中备受折磨,;他在众目睽睽之下,顶着用卫生纸做的帽子,挨批斗,遭棍打,甚至游街示众。当时多少人因此而自杀!他曾经对生活也感到了绝望,但他在绝望的边缘想起了小学时的刘老师,想起了他上课的情景。1993年不幸身患肾癌,1994年4月切除左肾,2001年癌细胞转移到肺部,又切除了一叶左肺,后又发现脾脏内有一块肿瘤……面对癌魔的一次次挑战,他也曾极度绝望,死神似乎要把他拽入永远的黑暗。又是一年春天,苏叔阳躺在病床上,他又想起了亲爱的刘老师,他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抗癌14年来,苏叔阳几次三番从癌魔的指间飞过,依旧笑对人生,依旧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创造了人类战胜病魔的奇迹。他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2、生齐读文章最后两段,加深感悟。设计意图:设计本环节是让学生了解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他的乐观与坚强,在作者的心中从小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时时影响着他。从而感悟课题“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