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教育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43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练习.doc
- 格式:doc
- 大小:38.02 KB
- 文档页数:5
《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练习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A.侵蚀作用B.搬运作用C.溶蚀作用D.风化作用答案 A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④①答案 C某河流的河道曲折,水流不畅,常于夏、秋季节暴雨后泛滥成灾,使附近居民饱受水患之苦。
为此,当地政府对其进行整治——裁弯取直,以期减少水患。
a图为该河流整治前、后河道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b图的河流横剖面最可能出现在a图中的( )A.甲、丁处 B.乙、丙处 C.丙、戊处 D.乙、丁处4.河道裁弯取直后,能解决大部分河道的水患问题,但也可能出现新的水患威胁,它们是( )A.己、辛处 B.庚、癸处 C.辛、癸处 D.己、庚处答案 A D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
读图完成5-6题。
5.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B6.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C.地壳上升D.火山喷发答案 A下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
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于( )A.发源地 B.上游 C.从北向南 D.平原8. 据图中信息,②~③河段河流的主要流向( )A.从东北流向西南 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北向南 D.从南向北答案 D A9.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答案 C天然河道河水含沙量随时间和空间处于变化当中,下图为某天然河道含沙量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关于含沙量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粒径越小分布越不均匀 B.各种粒径的泥沙都是河底附近含量最大 C.每种粒径的泥沙各深度都有分布 D.同一河流泥沙平均粒径向下游增大11.下列对河流含沙量大小影响最小的是( )A.流域土地利用状况 B.流域降水量状况C.流域植被覆盖率 D.流域地势高低答案 B D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的情况,并绘成该河段示意图甲、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乙和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丙。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对应学生用书P53考点题号1、2、3、4、5、6、7、9、10、1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8、1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剖面图,完成1~2题。
1.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A.a—①B.b—②C.c—③D.a—②答案 D解析a处位于河流上游,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应与剖面②连线;b处位于河流中游,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剖面应与③连线;c处位于下游,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剖面应与①相连。
2.对a、b、c三处所受到的侵蚀作用,说法正确的是()A.a处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B.b处以向下侵蚀作用为主,向两岸的侵蚀减弱C.c处以向下侵蚀作用和向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D.向下侵蚀作用是a、b、c三河段共有的主要作用答案 A解析河流上游因海拔高,落差大,水流急,故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貌属于()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D.河口三角洲答案 A解析根据图中地貌形状为扇形和位于山口的位置,可判断该地貌为冲积扇。
4.图中沿A→B→C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答案 C解析流水在搬运物质途中,因流速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从山口向外依次是砾石、粉砂、黏土。
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5~6题。
5.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中游落差小B.流水侵蚀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大答案 C解析甲处为三角洲,它的形成与河流泥沙沉积有关,含沙量大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三角洲与中游河流落差无关;入海口潮差大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6.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答案 C解析乙为瀑布,瀑布的最终消失与侵蚀作用有关。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3题。
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A.①② B.②④C.②③ D.①④2.图2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1中的( )A.①④ B.②④C.①③ D.③④3.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C.河流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D.河谷横剖面由“U”型变为“V”型答案:1.D 2.C 3.C[2019·青岛高一检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U”型谷 B.水流湍急C.为“V”型谷 D.水深壁陡5.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答案:4.A 5.C下图为“某地区地形略图”。
据此回答6~7题。
6.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A.受断层的制约B.侧蚀作用明显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D.河流下蚀作用强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C.该地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上D.该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凸岸一侧答案:6.B 7.D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完成8~9题。
8.关于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为槽型河谷B.乙地比甲地河流的侵蚀作用强C.C地为河漫滩平原D.B地为三角洲平原9.C地比A地更易发展为城市,是因为C地( )①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②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④地势平坦开阔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答案:8.B 9.C如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图,分析并回答10~11题。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U”型谷B.水流湍急C.为“V”型谷D.水深壁陡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流水溯源侵蚀B.流水侧蚀C.流水下切侵蚀D.冰川侵蚀【答案】1.C 2.C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图,完成3—4题。
3.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A.流水、沉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4.据材料判断,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B.干旱C.低温冻害D.滑坡、泥石流【答案】3.A 4.A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局部河段景观图,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图示区域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谷形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较大B.河流流速较慢,排水慢,易加剧洪涝灾情C.甲岸宜修建码头D.乙岸常形成河漫滩6.该河谷沿甲乙方向的横剖面接近下图中的A.B.C.D.【答案】5.B 6.C【解析】5.该地河流以曲流为主,受河流的惯性影响较大,受地砖偏向力的影响较小,A错误;河流流速较慢,排水慢,易加剧洪涝灾情,B正确;甲岸为凸岸,河流以沉积为主,河床较浅,常形成河漫滩,但是不适合修建码头;乙岸为凹岸,河流以侵蚀为主,河床较深,适合修建码头,C、D错误。
故答案选B项。
6.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岸为凸岸,河流以沉积为主,河床较浅,乙岸为凹岸,河流以侵蚀为主,河床较深,结合选项,C正确。
读某河流示意图,完成7—8题。
7.下列条件中不利于甲处三角洲地貌形成的是A.中游落差小B.海水顶托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小8.图中乙处瀑布最终可能会消失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答案】7.A 8.C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
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
读图,完成9—10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练习(配套)一、选择题河流形状万千,让人发生有限遐想,自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
以下图中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现象,称为〝蛇曲〞。
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河流形状的主要要素是〔〕A.褶皱坎坷 B.断裂下陷 C.流水腐蚀 D.风沙堆积2.以下诗句中能表达河流堆积地貌的是〔〕A.黄河之水天下去,奔腾到海不复回。
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河曲及河床剖面图〞,回答3~4题。
3.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沿M—N的河床和水流特征的是( )A.A B.BC.C D.D4.以下关于这种河段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假定水流方向与图示相反,那么N岸腐蚀,M岸堆积。
B.这种特征的河流多散布在坎坷的山区。
C.这种特征的河流河面开阔,水流颠簸,十分有利于飞行。
D.其开展趋向是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突然变直。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腐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普通洪水位,呈阶梯状散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读〝某河流剖面图(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回答5~6题。
5.该剖面图最能够是以下图中哪条线( )6.图中各局部,最适宜聚落散布的是( )A.①B.② C.③D.④读某河流域简图,完成7~8题。
7.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腐蚀、搬运、堆积B.搬运、腐蚀、堆积C.腐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腐蚀8.图中c处最有能够构成的河流地貌是〔〕A.瀑布B.冲积扇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以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河道表示图,甲地为一河心沙洲,图2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9~10题。
9.该河位于我国的〔〕A.西北地域 B.西南地域 C.西北地域 D.西南地域10.关于该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假定P河道为该河的主航道,那么该河段的流向为西南流向西南。
《河流地貌的发育》习题一、单选题1.河流沿岸的城市主要分布在(....).A..中游和上游.B..中游和下游....C..上游和下游....D..中游2.河流的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对河谷的影响依次是(....).A.伸长、加深、展宽....B.展宽、加深、伸长C.伸长、展宽、加深....D.展宽、伸长、加深3.下图中各地段较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A.①村落.②林地.③耕地....B.①林地.②果园.③耕地C.①林地.②耕地.③村落....D.①耕地.②村落.③林地4.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位于(....).A.河流上游地区...........B.热带丛林地区C.河流中下游平原....D.沙漠中的绿洲5.冲积平原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分布地区,其原因是(....).①水资源丰富.②土壤肥沃.③便捷的内河航运.④河网密布.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下列地表形态属于河流侵蚀地貌的是(....).A..黄河三角洲....B..崇明岛....C..黄土高原....D..河谷7.使黄土高原成为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堆积作用读“河流的演变过程图”,完成8-10题。
..8.关于图示阶段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a为沟谷,常形成侧蚀和溯源侵蚀B..b阶段时,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C.c阶段时,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谷发育成熟D..b为成熟的河谷,横剖面呈槽形9.关于沟谷与河谷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沟谷由河谷发育而来B.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C.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是不断下蚀和侧蚀的结果D.沟谷获取稳定地下水补给后就发育成比较成熟的河谷10.关于河流堆积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堆积地貌是由河水的搬运作用形成的B.河水的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C.三角洲平原的形成与河流堆积作用无关D.河流堆积地貌是地质运动的结果11.对黄淮海平原的地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地质作用是(....).A.河流的堆积作用....B.流水的侵蚀作用C.风化作用....D.地壳的上升运动答案解析:1..B河流沿岸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较平坦的中游和下游。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1.教材第78页活动张家界市地处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落差较大,降水充沛,溪流发育。
随着地壳抬升,溪流下切作用强烈,形成了狭长的河谷地形,河流两岸地势陡峻,河水湍急,河谷内多急流险滩。
2.教材第79~80页活动(1)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洪(冲)积扇的扇形特征。
(2)洪(冲)积扇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性较差。
随着流水搬运能力向扇缘减弱,堆积物质变细,分选性较好,一般为砂、粉砂。
(3)不能。
一是因为实验选用的颗粒物大小比较均匀,二是促使小米或细沙自上而下运动的作用力只有重力。
(4)选择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质量不等的物质混合后作为实验材料,用流水作搬运媒介。
3.教材第81页活动(1)河流上游海拔较高,平坦地形较少,聚落靠近河流分布,取水比较方便。
河流中下游海拔较低,聚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可以避免洪水的威胁。
(2)B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因为B位于两河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环境。
学业达标1.能正确反映河流发育后期河谷剖面的是()解析:河道较宽,水位较浅,泥沙堆积。
答案:C读某河流示意图,回答2~3题。
2.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中游落差小B.地转偏向力作用C.河流含沙量大D.入海口潮差小解析:甲处为三角洲,它的形成与河流含沙量大、地转偏向力、入海口潮差小有关,与中游河流落差无关。
答案:A3.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解析:造成乙处瀑布最终消失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侵蚀作用,由于河流下切侵蚀,导致瀑布消失。
答案:C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
读图,回答4~5题。
4.八卦洲的形成原因最可能是()A.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的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解析:随水流速度降低,泥沙堆积,且该地处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处。
姓名,年级:时间:4.3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下图为某河流河谷中呈现的景观,图中河岸堆积的圆滑石块称为河卵石,可用做建筑材料。
据此完成1~2题。
1.对图中河卵石形态特征影响最突出的外力作用是( )A.球状风化B.流水侵蚀C.流水搬运D.流水沉积2.大量的河卵石常出现在()A.河口三角洲B.河漫滩平原C.“V”型谷谷底及两侧D.冲积扇边缘河床沉积物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会逐渐变成沉积岩,这类沉积岩往往以砂岩为主,砂岩的抗侵蚀能力与颗粒有关,颗粒越小,抗侵蚀能力越强。
下图为某河床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在经过多年外力侵蚀作用以后的形状。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甲、乙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岩层比乙岩层颗粒大,甲岩层在沉积时处在枯水期B.甲岩层比乙岩层颗粒大,甲岩层在沉积时处在丰水期C.乙岩层比甲岩层颗粒大,甲岩层在沉积时处在丰水期D.乙岩层比甲岩层颗粒大,甲岩层在沉积时处在枯水期4.图中沉积岩最可能形成于该河流的( )A.峡谷处B.下游C.凹岸处D.上游5.下图表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
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A.a处B.b处C.c处D.d处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也是一个面积不断增大的沙岛。
读“崇明岛东滩成陆线和大堤随时间的变化图”,完成6~7题。
6.崇明岛东滩陆地面积扩大的大致方向和原因是()A.向东北流水沉积B.向西南海浪堆积C.向东地壳抬升D.向南流水侵蚀7.自1998年的新大堤建成后就几乎没有再进行造堤工程,崇明岛东滩的潮滩淤积也有所减缓,其原因是( )①不断实施围垦造陆②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③长江水流速度明显加快④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读图,回答8~9题。
8.曲流现象的形成与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有关,图Ⅰ反映的是( )A.甲为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乙为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B.甲为凸岸、流水的堆积作用,乙为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C.甲为凹岸、流水的堆积作用,乙为凸岸、流水的侵蚀作用D.甲为凸岸、流水的侵蚀作用,乙为凹岸、流水的堆积作用9.下列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速、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是()A.丙—a—流水的侵蚀作用—兴建深水港B.丙—c—流水的沉积作用—兴建仓库C.丁—a—流水的沉积作用-种植农作物D.丁—c—流水的侵蚀作用-修筑防护堤10.聚落分布在洪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的共同原因是()A.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B.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C.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D.土壤肥沃,水资源相对丰富11.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其交汇处的高地,是因为()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土壤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④便于搬迁和居住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回答12~13题.12.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A.山间低地B.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D.山前冲积扇13.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A.网状分布B.“之"字形分布C.线状分布D.环状分布读“地貌模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14.由图可知()A.沉积物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15.该地貌主要分布在( )A.山间河谷出口处B.大江大河的中下游C.盆地中心D.河流入海口处二、综合题16.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图1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
读图完成1-2题。
图11.据图1中信息判断①一②、②一③河段河流的流向及流速差异,说法正确的是A.①一②河段大致从北向南流,河道a、d侧流速快于对岸B.①一②河段大致从南向北流,河道b、c侧流速快于对岸C.②一③河段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流,河道f侧流速快于对岸D.②一③河段大致从东南向西北流,河道e侧流速快于对岸2.当洪峰来临时,最易出现险情的是A.a B.b C.e D.f答案C A读某平原下游河段自然状态下不同时期主航道中心线位置变化图(图1),完成3-4题。
3.若只考虑流水作用对该河主航道中心线的影响,则其位置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④③②①4. 该河段④所在时期与其它时期相比A.凸岸向北扩展B.凹岸向南扩展C.河床变宽加深D.河水流速变缓答案 B D图甲为某古镇分布示意,图乙为该古镇内街道走向示意,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关于图中河流和古镇说法正确的是①河流在ac段形成曲流主因是地转偏向力②古镇在该区域选址的主因是水源和地势③河岸d沉积作用最强发生在夏季④河岸c决堤的概率高于河岸a、b和d⑤河岸d在洪水期相对于a、b和c最不易决堤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6.古人对该镇巷道走向的设计最有可能是为了A.沿等高线布局,节省成本 B.街区的疏风防寒C.街区的通风散热 D.和河流走向保持一致,交通便利7.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又要保护古镇原有风貌与区域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决定在古镇附近另建新城,你认为最适合新城建设的区位是A.a B.b C.c D.d答案 B C B读某河流域地质结构图,完成8-9题。
8.丁河谷地貌的形成所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B.岩浆活动—地壳运动—流水侵蚀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 D.流水堆积—褶皱弯曲—流水侵蚀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河流的支流丁河大致从东北向西南流 B.甲乙两村落可相互通视C.丙岩层为岩浆侵入活动形成 D.甲乙两村落的相对高度不可能超过200米答案 B C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图,读图完成10-11题。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选择题
流水对地貌形态的影响普遍而强大,但在不同地区,流水作用有明显的差异。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流水作用的正确叙述是( )
A.在中下游平原地区,河流向下侵蚀强烈,常形成峡谷
B.在上游山区,河流以侧蚀为主,常形成“V”形谷
C.山区河流出山口处,由于流水的搬运作用,常形成冲积扇
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2.瀑布的形成原因既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下列有利于瀑布发育的条件是( )
①河流径流季节变化②流水的沉积作用③断层构造带发育④河床岩石软硬不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长江以西的叫西梁山,在长江以东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陈桥洲是此处的江心洲。
下图示意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四地与图中陈桥洲成因相似的是( )
A.火地岛B.崇明岛
C.新西兰南岛D.爱尔兰岛
4.若沿东、西梁山作一长江横剖面图,下图中较吻合的是( )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
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
6.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 )
A.瀑布、河漫滩平原
B.冲积扇、三角洲
C.三角洲、冲积平原
D.河漫滩平原、冲积扇
7.下列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处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丰,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B.b处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C.c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的发展壮大
D.与公路建设相比,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故图示区域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
输为主
冲积扇与三角洲是河流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
据此回答8~9题。
8.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②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③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附近
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入湖口附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
①地形平坦,汊流较少②波浪作用明显
③土壤肥沃,气候温和④多沙洲,沙岛发育
A.①③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简图,P地为钢铁厂。
读图完成10~11 题。
10.图中农业区分布的地形主要在( )
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D.河流三角洲
11.图中城区的分布特点有( )
①紧邻矿产资源②沿河流建设
③紧邻农业区④沿交通线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的情况,并绘成三幅图,甲图:该河段示意图、乙图:EF河段河床剖面示意图、丙图: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
据此回答12~13题。
12.甲图中AB段河流流向是( )
A.由西北流向东南B.由东流向西
C.水位A处低于B处D.不能确定
13.关于甲乙图的河床剖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F岸对应C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B.E岸对应C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C.F岸对应D岸,以堆积作用为主
D.E岸对应D岸,以侵蚀作用为主
下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
据此完成14~15题。
14.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于( )
A.发源地B.上游
C.山区D.平原
15.图中②处河道断面形态的成因主要是( )
A.地转偏向力B.河道弯曲
C.地势高低D.人类活动
二、综合题
16.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
A:__________,以__________作用力为主,
B:__________,以__________作用力为主,
C:__________,以__________作用力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________深,________大,多________,水能资源________;C处河段特征:流速________,泥沙________,江面宽广,利于________。
(3)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下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形谷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
(4)C处易形成________(地表形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我国北方某平原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其中A、B、C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靠近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和________,地形以________为主。
这样的聚落一般顺河道伸展成________状。
(2)A、B、C、D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因为那里地形________,水源________,________便利。
(3)如果图中A、B、C与西安、宝鸡、渭南三城市的早期聚落相对应,请用连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则该区域是我国的________平原。
A 西安
B 宝鸡
C 渭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
解析:第1题,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河流的侧蚀作用强烈,常形成宽广的“U”形谷;而上游山区,河流的下蚀作用强烈,常形成“V”形谷;河流出山口处的冲积扇,是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
第2题,在断层构造带发育的地方,流水易沿断层面侵蚀;如果河床岩石软硬不一,下部的岩层较软、上部的岩层较硬,下部岩层常易被侵蚀,从而形成有一定落差的瀑布。
答案:1.D 2.D
3~4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陈桥洲是长江中泥沙沉积形成的,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也是泥沙堆积形成的。
第4题,图中的长江河段大体由南向北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该处的河水会向右偏,造成东岸严重侵蚀、西岸严重堆积,故横剖面的西坡较缓、东坡较陡。
答案:3.B 4.D
5~7
解析:第5题,a处为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处为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作用为主,c处为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第6题,d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山区河流流速快,搬运能力强,河流从山区进入平原的时候,携带的大量碎石、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下游的入海口附近,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第7题,山区修路时,铁路的建设成本和技术要求都高于公路,故选D。
答案:5.A 6.B 7.D
8~9
解析:冲积扇和三角洲与干湿地区无必然联系。
三角洲地区一般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处。
答案:8.D 9.B
10~11
解析:从题设已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图中农业区的位置位于山麓地带,再根据其形状很容易选择A。
读图即可看出图中城区的分布特点是沿河、沿交通线而分布。
答案:10.A 11.D
12~13
解析:由水位变化图丙可看出,B水文站水量平稳,说明B经过湖泊调节,位于A点的下游,所以流向应为A流向B,即从西北流向东南。
E、F处于河曲处,E岸为凹岸,侵蚀作用明显,坡度较陡,对应乙图中的D岸。
答案:12.A 13.D
14~15
解析:从图中形态可看出,河流出现了河湾,这种现象发生在中游以下,所以应为平原。
从②处河道断面形态看,左岸(面向河流流向)较陡,而北半球的河流应右岸受侵蚀较陡,很显然不是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是河道弯曲造成的,左岸为凹岸,受侵蚀,较陡。
右岸为凸岸,堆积作用明显,较缓。
答案:14.D 15.B
二、综合题
16.解析:从剖面图上可看出,从上游到下游依次为乙、甲、丙,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答案:(1)乙流水侵蚀、下切甲流水侧蚀丙沉积(2)下切落差峡谷丰富慢沉积航行(3)C (4)三角洲河流入海处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17.解析:从图中看出聚落A、B、C都靠近河流,便于取水、灌溉、航运等;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上,地形平坦开阔。
A、B、C、D四个聚落中,B聚落处于河流与公路干线的交汇处,水陆运输便利,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西安一直是行政中心,交通最为便利,A、B、C中交通最发达的是B,故B是西安,宝鸡在西安的西边,渭南在西安的东部,故A为宝鸡,C为渭南。
答案:(1)河流灌溉航运平原条带
(2)B 平坦充足水陆交通
(3)渭河A—宝鸡B—西安C—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