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精选.)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1、事后聪明式偏见(后视偏差)

也被称为“我早知道了现象”即个体面临不确定性事件新的信息时,往往对先前获得的信息有过高的估价,进而在决策上发生偏差。

2、我们如何从事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假设的形成与验证

相关研究:探寻自然关系

实验研究:探寻因果关系

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

1、焦点效应

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2、社会自我的发展的影响

我们扮演的角色

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

我们和别人的比较

我们的成功与失败

其他人如何评价我们

3、直觉到的自我控制

①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②控制点

个体在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作用的过程中,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识和定向

③习得性无助:

当动物或人经历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时,他们就会习得一种被动和无助感

自我服务偏见

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

自我服务偏见有关的结论

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

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吗?

③盲目乐观

④虚假普遍性和虚假独特性

虚假独特性效应:在能力方面,我们过高的估计自己的才智与品德

⑤对自我服务偏见的解释

⑥自我效能和自我服务偏见的反思

5.自我展示

①虚伪的谦逊:一种表面化的感谢只是为了表现谦虚,而在道谢者自己内心里,荣誉还是归于自己的

②自我妨碍: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物来阻扰自己获得成功。这种行为决不是一种故意破坏自我的行为,而恰恰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我并没有失败- 要不是因为这个我肯定能干好)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

自我展示;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向外在的观众(别人)和内在的观众(自己)去展现一种受赞许的形象。

第三章社会信念与判断

归因理论

指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因而也称“认知理论

a性格归因:本身缺乏动机和能力不足

b情境归因:由于身体情况和社会环境造成的

基本归因错误

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倾向于低估环境的影响而高估个人性格的影响

我们为什么会犯基本归因错误

认知和情境意识

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不同聚焦观点偏见观点在随时变化自我觉知

文化差异

我们如何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

a知觉和解释事物

当社会信息受到多重解释的影响时,先入为主的思想很重要(对同一事件,同一个人的不同评价)

b信念固着:信念可以独立存在,并且当支持它的证据被否定时仍会存在

我们的信念和期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我们对事件的心理构造

纠正信念固着的方法是——解释相反的观点、更多的考虑不同的可能性

C构建关于我们自己和身边世界的记忆

3. 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①直觉判断

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

②过度自信现象

对过去知识进行的判断中存在一种“智力自负现象”,并会影响到对目前知识的评价和对未来行为的预测

能力不足反而会促进过度自信倾向

人们倾向于在他们几乎完全正确的时候去回忆自己的错误判断

纠正方法:即时反馈,同时去设想自己的判断可能出错的原因

证实性偏见:在主观上支持某种观点的时候,往往会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支持原来观点的信息,而对于那些可能推翻原来观点的信息往往会忽视掉

③直觉:心理捷径

代表性直觉

错觉思维

情绪和判断

4、我们的信念倾向于自我实现吗

罗森塔尔效应

代表性启发式:即人们总是倾向于根据观察到的某种事物的模式与其经验中该类事物的代表性模式的相似程度而进行判断,对于先验概率、样本大小等这样一些影响判断的关键因素却并不留意,导致最终的偏差

可得性启发式

它常用于判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或者频率,而这种判断取决于得到信息的难易程度。人们在判断过程中,通常给予一些容易得到的、容易记忆的信息以很高的权重

第四章行为和态度

态度是我们面对他人或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可评价的反应,它通常体现在个体的信念、感觉和行为倾向方面。

态度的三个基本要素:感觉、行为倾向、认知

我们的态度能够预测我们的行为:

将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其他因素最小化

态度与观察到的行为紧密相关

③强有力的态度能够更好的预测行为

3、登门槛效应

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例如:如果想要别人帮你一个人大忙,一个有效的策略是先请他们能帮一个小忙

为什么行为会影响态度?

①自我展示:印象管理

库利、戈夫曼等人提出的,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通常,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价。

②自我辩解:认知不协调

当两种想法或信念在心里上不一致时就会感到紧张

主要用来解释行为和态度之间的矛盾关系

我们的态度改变是因为我们想要保持认知间一致性

认知不协调的表现方面:理由不足决策后不协调

③自我觉知

该理论认为,当问一个人关于某事物的态度时,个体首先回忆他们与这种事物有关的行为,然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自我知觉理论认为态度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经发生的东西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动的工具

第六章从众

1、从众是指根据他人而作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

2、从众的两种形式

①顺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做的倾向,在做出顺从行为的时候,人们可能私下同意他人的请求,也可能私下不同意他人的请求,或者没有自己的主意

②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很多时候人们会服从地位高的他人或权威的命令

顺从是表面上与群体相一致而内心并不赞同。接纳是不仅在行动上而且也在信念上与社会压力保持一致。

3、经典的从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