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四家 -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从元曲四大家的作品词句里看元朝的政治态度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后人称他们为元曲四大家。
历来许多人喜欢用这四人的作品来指责元朝政治黑暗。
实事求是的说,这四大名家本着现实主义精神的确反映了元朝许多黑暗面,正如现代的作家贾平凹、王蒙等也在作品里反映了当今社会现实。
然而,今人不可不知,这四大名家对元朝的总的感情却是肯定的,就跟当今批判社会现实的作家们同时也拥护中央政府的立场是类似的。
我们不妨从这四人的作品词句里,来分析一下对元朝的政治态度。
关汉卿在南下杭州时曾在散曲《杭州景》里写道:普天下锦绣乡,环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
很明显,他的立场是占在元朝一方,充满自豪地称杭州之地为大元朝新附国和亡宋家。
马致远对元朝的政治立场就更是一目了然,他曾在一首散曲《中吕·粉蝶儿》里讴歌元朝盛世风貌:寰海清夷,扇祥风太平朝世,赞尧仁洪福天齐。
乐时丰,逢岁稔,天开祥瑞……这是在丰年时节的衷心馨香祷祝,并非应景之作。
他还在另一首《中吕·粉蝶儿》中有更明显的大国民自豪感体现: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应乾元九五龙飞。
他对元朝盛世的感受是:喜,喜,喜,五谷丰登,万民乐业,四方宁治。
因此衷心祝福:大元洪福与天齐。
白朴绝意于仕途,然而却于元世祖至元四年,恭遇圣节,真定总府请作寿词,曾撰《春从天上来》贺元世祖忽必烈寿辰,词云:枢电光旋。
应九五飞龙,大造登乾。
万国冠带,一气陶甄,天眷自古雄燕。
喜光临弥月,香浮动、太液秋莲。
凤楼前。
看金盘承露,玉鼎霏烟。
梨园。
太平妙选,赞虎拜兕觞,鹭序t班。
九奏虞韶,三呼嵩岳,何用海上求仙。
但岩廓高拱,瓜瓞衍、皇祚绵绵。
万斯年。
快康衢击壤,同戴尧天。
由此不难感受,一种泱泱大国民的自豪感和盛世气氛跃然纸上。
郑光祖做过元朝的吏员,他在杂剧中曾充满自豪写道:想当日至德仁明掌万邦,用贤良定四方。
用天之道理之常,弘敷五典无偏党。
“元四家”绘画的艺术共性05级美术学专业曲东宇在元代后期画坛上,影响最大的是活动于江浙一带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位画家。
其中话与诗文题跋并用,抒发情怀,最能体现元代文人画的特征。
因而被称为“元四家”。
他们主要画水墨山水及竹石,艺术上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到赵孟兆页的影响。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大痴道人,后号峰道人,常熟人。
曾受过赵孟兆页的指点,擅长山水画,也能诗作品中时时露出遁世思想和文人情趣。
黄公望的山水画接承赵水墨山水简率的风格,并加以改造,创造了浅绛山水(一种以水墨为主略施浅赭及墨青的表现形式),以浑厚苍简的笔墨画江浙山川,并认为“画一窠一石,当一笔撇脱,有士人家风,才多便入画工之流矣”。
他的逸笔有士人家风之论正是赵的艺术主张的发挥。
但黄公望作画不忽视从生活中吸取形象,他曾长期居住在富春林之中,体验生活,遇到佳景随即摹绘,因此他所画山水林峦颇有境界。
他的名作《富春山居图卷》以苍润洗练的笔墨和优美动人的意境,画出自杭州至桐庐的富春江上的旖旎风光。
此卷画创作于正七年,画家刻意经营,每兴之所至方挥毫点染,阅数载而成。
全卷群峰竟秀,江水泱泱,近山远岸,秋树怪石,随着画卷的展开,忽而置身于富春江上,忽而进入苍山峻岭之中,忽而又豁然开朗,山脚水滨,凉亭土阜,处处可游可息,扁舟垂钓,野凫游媳,另人心旷神怡。
此图不做具体景物的刻板描绘,而着重把握富春山水的整体风貌和情趣的表达,成功的运用了淡墨皴擦画山,将长披麻皴与短条子皴交互使用,又以水墨涂出影影绰绰的远山遥岸,江中沙滩则用湿润的秃笔扫出,山峦坡陀上的苔点有圆、有长、有扁、有立,浓阴密树则施以水墨大点,疏密有致,运用的出神入化,意境盎然。
他还继承了宋代山水画“师造化”的传统。
吴镇(1280-1354),字仲圭,号梅花道士,嘉兴人。
他擅画山水、梅花、竹石。
山水在董源、巨然画法的基础上加以发展,从中表现苍茫幽静的山川景色和清高孤寂的志趣。
他最爱在山水中点缀渔父钓者,画中渔父并非劳动渔民的真实写照,而是遨游江湖不受世俗羁绊的士大夫生活理想的寄托。
元四家名词解释元四家是指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四大流派,也是儒家学派中最重要的四个学派。
它们分别是孟子、荀子、墨子和韩非子。
以下将对元四家进行详细解释。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学说主要强调人性的善良性。
他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善良的品性,只要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就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观念的人。
孟子提出了“仁”的概念,即人的本性是仁爱的,只有通过修养和教育,才能发挥出人性的本善。
他还主张君主必须以仁政治国,以确保社会的和谐和人民的幸福。
荀子则主张人性本恶。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贪婪和邪恶的,只有通过教育和修养,才能纠正人的邪恶本性。
荀子强调礼治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礼仪和规范来约束人的行为,才能使社会秩序稳定,人与人之间可以和谐相处。
他还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应该追求天人之道,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墨子是儒家学派的异端,他的学说强调以兼爱为核心的“兼愛非攻”思想,主张以爱人和反对战争来达到社会和谐。
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以兼爱的原则相待,不攻击他人,消除了战争和冲突,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还重视实践和工程技术,强调追求实际的利益和效用,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韩非子则以法治思想著称。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没有道德感和横德行为。
他主张以法治来约束人的行为,通过严厉的法律和制度,来维持社会秩序。
韩非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现代法治观念也有一定启示。
元四家代表了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流派,每个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立场,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中国古代以及现代的社会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简要论述元四家的作品及艺术成就元四家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四位画家,包括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
他们在绘画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和重要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要提到的是沈周,他是元四家中最早出现的一位画家。
沈周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他的作品以造型准确、笔墨淡泊、意境深远而著称。
沈周沿袭了宋代文人画的传统,强调个性表达和审美追求,常常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其次是文徵明,他是元四家中也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一位画家。
文徵明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他善于运用多种工具和技法,创造出独特的绘画语言。
文徵明的作品不拘一格,既有古朴典雅的传统风格,又有奔放豪放的个性特点。
他独创了“文人画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开创了明代画坛的新局面。
再次是唐寅,他是元四家中最具个人特色和最广泛影响力的一位画家。
唐寅擅长人物画和花鸟画,他的作品形象鲜明、情感丰富、技法独特。
唐寅的绘画风格富有笔力豪迈的特点,善于运用浓墨重彩和写意的笔法表现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他的作品在当时非常受到欢迎,对明代的后世画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最后是仇英,他是元四家中最年轻的一位画家。
仇英擅长人物画和花鸟画,他的作品刚劲有力、笔墨精湛、色彩丰富。
仇英在绘画中注重形态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他的作品非常具有装饰性和艺术性,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审美上的享受。
总结起来,元四家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表现力在中国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他们的艺术成就不仅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后世的画家和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画的形式和内涵,更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元四家的艺术成就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不可忽视的,同时也是后世画坛的宝贵财富。
简述元四家山水画的艺术特征
元四家是指元代四位著名山水画家——黄公望、王蒙、吴道子、
赵伯驹。
他们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元四家的山水画作品凸显了“神韵”的特色。
他们注重通
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大自然的神韵,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深刻反思,使
画作具有灵气和生命力。
其次,元四家的作品高度艺术化和抽象化。
他们注重通过抽象的
表现手法来达到以形寓神的效果,探求自然和宇宙的奥秘。
他们运用
藏锋敛秀的手法来表现自然景观,将水、山、石、树、云等元素进行
抽象化、凝练化处理,展现出高度艺术化的审美意蕴。
再次,元四家的作品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
他们深受儒教文化影响,通过运用儒家的思想体系来进行创作,表现出对社会、人生、道德、哲学等方面的关注和思考。
作品中常常包含着文化内涵和情感意义,展现出强烈的人文情怀。
最后,元四家的作品具有多变性和超越性。
他们善于吸收历代山
水画的成果和自然景观的特点,运用自己的理解和创新来进行创作,
从而形成了差异化和特色化的艺术风格。
同时,他们也有“超越自然”的追求,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来超越自然,展现出自己深刻的哲学
意味。
总体来说,元四家山水画在艺术风格上具有神韵、抽象化、文化气息、多变性和超越性等艺术特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四家分别是哪四个人?元四家作品特点解析元四家——指元代的四位画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
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
他们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状物寄情,属于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
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
原姓名陆坚,因过继浙江永嘉黄氏,遂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井西老人等。
关于他名与字的来历,颇有趣味。
因黄公望父亲得子后,友人来贺,说:“黄公望子久矣!”,因而黄父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
江苏常熟人。
曾做过小吏,因受累入狱,出狱后隐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
工书法,善诗词、散曲,颇有成就,50岁后始画山水,师法赵孟頫、董源、巨然、荆浩、关仝、李成等,晚年大变其法,自成一家。
其画注重师法造化,常携带纸笔描绘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胜景。
以书法中的草籀笔法入画,有水墨、浅绛两种面貌,笔墨简远逸迈,风格苍劲高旷,气势雄秀。
黄公望的绘画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响极大,画史将他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
著《山水诀》,阐述画理、画法及布局、意境等。
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溪山雨意图》、《剡溪访戴图》、《富春大岭图》等传世。
黄公望的山水画,很多创作于70岁以后,在富春江畔创作的《富春山居图》,长636.9厘米,高33厘米,用水墨技法描绘中国南方富春江一带的秋天景色。
在构思时,他跑遍了春江两岸,用六、七年时间才画成,画面表现出秀润淡雅的风貌,气度不凡。
他在创作风格上主张学习前人,并提出见到好山好水就随时写生,不被动绘画创作。
作为地位显赫的富贵文人画家,王原祁更关注纯真的绘画语言,他"为艺术而艺术"的迷狂心态,值得后人学习。
吴镇一生贫寒,曾卖卜为生。
性情孤峭,尝隐居自适,少与文士缙绅往来,当时鲜有知者。
他博学多识,性情孤高,开始不轻易给人画画。
元四家艺术特色概括
元四家是指元代四位著名的画家,分别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他们的艺术特色各有不同,以下是对他们的艺术特色的概括:
1.黄公望
黄公望是元四家中最为著名的一位画家,他的山水画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画作以构图严谨、笔墨精湛、意境深远而著称。
黄公望注重对自然的观察和表现,能够准确地捕捉到自然山水的神韵,并将其融入到画作中。
他的画作往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2.吴镇
吴镇是一位儒雅的画家,他的山水画风格以幽静、淡雅、孤寂而著名。
他的画作多以山水为主题,注重对自然景色的刻画,尤其是对山水的细节表现得非常生动。
吴镇善于运用墨色和笔触的运用,表现出自然山水的神韵和情感,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禅意和哲学思考。
3.倪瓒
倪瓒是一位以简洁、空灵、淡泊为特点的画家,他的山水画风格被誉为"江南水墨山水"。
他的画作多以山水为主,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提炼和概括,力求表现出自然山水的本质和内涵。
倪瓒的画作以简洁的构图、淡雅的色彩和精湛的笔墨表现出一种静谧、清新的氛围,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安抚。
4.王蒙
王蒙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画家,他的山水画风格以繁复、细腻、丰
富而著称。
他的画作多以山水为主题,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刻画和表现。
王蒙善于运用丰富的色彩和多层次的构图,表现出自然山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同时,他的画作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给人以思想的启示和情感的触动。
总之,元四家各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贡献,他们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
浅谈元四家的水墨山水画作者:孙晓光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2期摘要:“元四家”代表着中国水墨山水画的高峰期,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无论从笔墨技法上、意境创造上、诗书画结合上都有新的发展,山水画的审美价值也有很大提高,为明清山水画的发展起了示范性的作用。
关键词:元四家;山水画;风格;特点作者简介:孙晓光,男(1976.9.22-),籍贯:通化,工作单位: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职称:讲师,学历:硕士。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3--01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但它是出现较迟的一个画科。
这是因为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首先发现的是动物、植物,然后是人类自己,最后才是自然风景。
所以现存的第一幅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山水画经过唐、五代、两宋,已发展成熟,到了元代便达到绘画的高峰期,各种技法和理论都趋于完善。
其代表人物是“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
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文人,都擅长水墨山水,他们生活在元末社会动乱时期,虽然他们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境况不同、但都有不得意的遭遇,艺术上直接或间接受赵孟頫的影响,以绘画作品鲜明地表现心境和生活情趣为主要目的。
黄公望(1269—1354)本姓陆名坚,号一峰,又号大痴、井西老人。
原籍常熟,他幼年时聪明过人,勤于攻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
但是黄公望生不逢时,早年当过小吏,并信奉道教,因为生活坎坷,使黄公望看透社会的黑暗、世事的险恶,从此不问政治,放浪于江湖之间,以诗酒自娱,到五十岁之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的创作。
黄公望寄身于深山大川之间,因而他表现的题材,就来自于这些现实的风景环境中,黄公望常以虞山,富春山的景物入画,画法大致分两种:一为水墨法,皴法简单。
以苍秀雅逸胜。
二为浅绛法,山多矾头,气势雄浑,“其皴点多而墨不费,设色重而笔不没。
”总之,其技法多变,轻重得宜,无往而不利。
元诗四大家有哪四位元诗四大家元朝进入王朝中叶以后,由于儒学得到官方的尊重,科举得到恢复,社会文化进一步“汉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时的诗坛有一种“盛世之音”的'风味,其主要代表就是有“元四家”之称的虞集、杨载、范梈和揭傒斯。
四人是延祐诗风最主要的体现者,同时也被认为是元朝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虞集像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晚称翁生,少时在墙壁上题写邵雍诗,并名书舍为“邵庵”,故世称邵庵先生。
宋丞相虞允文五世孙,祖籍仁寿(今属四川),宋亡后随父迁居临川(今属江西)。
成宗大德初年至大都(今北京),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
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
泰定初,任国子司业,迁秘书少监,后拜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
文宗时,为奎章阁侍书学士,曾奉旨修撰《经世大典》。
文宗驾崩后,回归故里。
居家16年,至正八年(1348)卒,谥文靖。
延祐年间,虞集与杨、范、揭号称文章四大家,而以集名声最著。
《四库总目提要》评云:“有元一代,作者云兴。
大德、延祐以还,尤为极盛,而词坛宿老,要必以集为大宗。
”他的诗以典雅精切著称,描摹自然景物大都体物细致,刻画工整,诗境清雅恬淡。
描写江南春景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就出于他的手笔。
抒写兴亡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慨也是虞诗的一个内容,如著名的《挽文丞相》,通过追挽宋丞相文天祥,表达对南宋政权覆亡的哀悼,感情沉痛深切,在当时汉族知识分子中引发了相当强烈的感情共鸣。
徒把金戈挽落晖,南冠无奈北风吹。
子房本为韩仇出,诸葛宁知汉祚移。
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
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
(《挽文丞相》)著有《道园学古录》五十卷、《道园遗稿》六卷等。
《元诗选》收录虞集诗歌383首,散曲仅存《折桂令》一首。
杨载行书《水龙吟词卷》杨载(1271—1323),元代著名文学家。
字仲宏,浦城人,后徙杭州。
年四十,以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武宗实录》,后调海船万户府照磨。
浅谈“元四家”艺术风格及其形成原因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元四家”,浅要分析了其各自的艺术风格,总结了“元四家”画风的艺术特色及其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阐明了“元四家”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关键词:元四家;风格;原因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1-0095-01一、“元四家”各自生平及其艺术风格“元四家”指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位元代后期的山水画家,由于他们的绘画最能体现元代文人画的特色,故而被成为“元四家”。
最早将他们并称的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
他们皆是浙江人,也主要活动于浙江一带,作画题材也均以表现江南山水风光为主。
“元四家”对元代及明清的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乃至对当代的山水画发展都有影响。
(一)黄公望“元四家”中以黄公望为首。
字子久,号大痴道人,江苏常熟人,他也是“元四家”中取得成就最高的一位。
他中年混迹官场为吏,后因事入狱,获释后活动于杭州、富春、松江、常熟一带,为全真教道士。
五十余岁的他才开始专心从绘画创作。
其山水画主要得力于董源巨然,当然不可避免的也受到了赵孟頫董巨的影响,但更多的是自己的技法,例如:作画多喜用干笔皴擦,从而使得笔墨赋予变化,使得山石苍劲雄浑,尤能表现山石的质感与体积。
其画可谓是刻画意境空灵平和,笔意简远而豪逸,神采烂漫,怪不得被后人喻为山水中的“兰亭”。
(二)吴镇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嘉兴人。
他家境贫寒,过着清苦的隐居生活。
吴镇的山水也是师法董巨,由其是巨然的皴法,,其画以秃笔或干笔皴擦,或湿墨晕染,显得沉郁苍古,给人以“墨汁淋漓,古厚之气,扑人眉宇”(《桐阴论画》)(三)倪瓒倪瓒字元镇,别号极多,常用云林,无锡人。
倪家为江南巨富,因此条件的优越,他自小研习诗文书画,因他崇信道教,因而性格孤傲。
他的山水布局极为简单,多取平远构图,近景为秋林平坡,上有竹树,其间茅屋点缀,中景则是空白,用以表现平静的湖面,远山隐隐约约。
简述元四家艺术风格
元四家是指元代四位著名的画家,包括黄公望、吴道子、郎世宁和董源。
他们的艺术风格各具特色,被誉为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
一、黄公望风格
黄公望善于运用笔墨,擅长表现山水、人物、花鸟等,其作品常以高山流水为主题,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他的作品构图丰富,笔墨疏密有致,形式自由,气势恢宏。
二、吴道子风格
吴道子擅长人物画,他的人物形象生动而具有神韵,线条流畅,构图严谨,表现出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稳健的创作气魄。
三、郎世宁风格
郎世宁以水墨花鸟画为主,他的画作清新独特,线条流畅,笔墨纵横,缤纷多彩,常以花卉为主题,色彩明快,画面鲜明生动。
四、董源风格
董源以山水画为主,他的作品构图严谨,色彩淡雅,笔墨清新,用墨丰富多变,形象具有浓郁的韵味。
他的作品风格温婉而大气磅礴,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境界。
总之,四位元代画家各具特色,他们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为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试论元四家的绘画艺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世称元四家。
四人绘画具有中国文人画的共同特点:强调浑厚的文学趣味,突出强调笔墨,以书入画,画上题字作诗;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有一定的山水根据,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
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的风貌。
.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了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又各具特色:黄画空灵潇洒、王画苍茫浑厚、倪画简淡疏荒、吴画沉郁湿润。
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
四家既有各自的鲜明个性特点,又都具有元代山水画的时代风貌。
他们强调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状物寄情,属于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
对后世的绘画,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巨大。
元四家对于山水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四人均是江浙一带人,都擅长水墨山水并兼工竹石,为典型的文人画风格,“元四家”在绘画史上获得地位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在笔墨技法上的成就。
四家的山水画都源出董源、巨然,以水墨为主;又都以诗书画印并驾,文学与艺术掺合见长,重于笔墨,讲求风格,强调笔墨情趣的追求和主观意趣的表现。
黄公望初创浅绛设色画法和袭自董巨的“披麻皴”的水墨皴法,倪瓒的侧锋乾笔的皴法,王蒙的“解索皴”和用淡墨勾染、焦墨皴擦的画法,吴镇的浓厚的笔墨,这些笔墨的效果和风格是赵孟�\以来的元朝画家开始有意地追求的,至此得以完备。
他们企图用极简单的方法表现空气、阳光、远近等复杂条件下的山石树木的形质神貌,同时又具有各自表现效果和个人的风格。
黄公望的画“意味无穷,学者罕窥其津涉也”。
倪瓒被称为“幽淡简劲”。
吴镇被认为“笔力雄劲,墨气沈厚”。
王蒙的画是“望之郁然深秀”。
浅谈“元四家”之大痴道人黄公望作为元代颇负盛名的画家,对后世的中国山水画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他的浅绛山水画构图简洁,笔墨素雅静淡,明快透澈,意境鲜明突出,能使后人很好的借鉴。
本文通过对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天池石壁图》两副浅绛山水作品的分析,结合黄公望山水的简洁构图,笔墨技法,来浅谈黄公望的山水特点,这对于我了解浅绛山水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黄公望;浅绛山水画;构图;笔墨技法;意境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今江苏常熟市)人。
元朝著名画家,元四家之首。
本名陆坚,汉族,后过继永嘉府平阳县黄氏为子,因改姓黄,名公望。
居于虞山小山。
中年当过都察院掾吏,因事入狱,后仕途坎坷便断绝了仕途之望。
出狱后加入“全真教”,别号大痴道人。
往来于杭州、松江之间卖卜为生。
黄公望擅长创作山水画,因学涯起步较晚,生活坎坷,所绘山水受赵孟頫影响,必亲自前去体验观察,画上林峦浑渚。
笔墨纷披起伏变化无穷,林木葱郁,疏密有致。
在笔法上取法董源、巨然两位大家,而又自出新意,变化无穷。
另外黄公望因皈依“全真教”,所以其山水画潜在的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的本性就是自然。
根据自然之理,有寄物而通也的思想,把有形的山和水作为可寄之物,用来表达与无形的玄理相通的精神世界。
”而这道家思想更激发了黄公望对山水的热爱进而亲身往来于深山密林中进行细微观察,从而发现艺术的源头并以此为毕生之追求。
黄公望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后世山水画创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存世作品有《九峰雪霁图》《天池石壁图》《富春山居图》等。
在中国的山水画史上,提到黄公望,人们总会想到那清新淡雅,宁静致远的优美风光;而提到浅绛山水,人们也总能第一个想到黄公望,两者相依相伴。
互相印证着对方的价值。
黄公望《九峰雪霁图》作于元至正九年(1349年)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幅雪景图从整体看来给人一种大刀阔斧、简洁明快之感,但细细品味其对局部景观的处理,同样独具匠心、一丝不苟。
论元四家绘画美学思想吕少卿(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摘要: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风的代表人物,他们把中国山水画的抒情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在他们的作品中,逸格画品得到最纯粹的体现,形成了独特的绘画美学思想。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发了这种美学思想。
关键词:元四家;绘画;美学思想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9104(2004)04—0073—03元四家是对代表元代山水画风的黄公望、吴镇、倪云林、王蒙的统称。
有元一代,由于赵孟頫的在元初的“托古改制、借古开今”,上溯北宋、五代、晋唐,而摒弃南宋院体画风,加之由宋苏、米等人提倡鼓吹的文人画理论因在蒙元的异族统治下的元代士人的隐逸风尚与山林精神的高涨,在此时发扬光大,元代士人的林泉高致精神。
遂使元代山水画在抒情写意上达到了巅峰。
元四家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通过对山林精神的推崇和对抒情写意的强调,融合了笔墨的写意精神与客观山水形态的“表现性写实”。
逐渐形成了整体的尚“逸”、尚“意”的山水画风,并因自己的思想渊源和对山川自然及传统的独特的审美要求,而形成了元四家整体的绘画美学精神。
具体地说,元四家的绘画美学精神主要体现在对“脱俗”的要求、对“自娱”的主张和“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审美价值取向上。
一、对“脱俗”的要求元四家山水,给人总的印象便是清逸逼人,充分表现出元代士人的逍遥容与的心境、清逸脱俗的心性、松散疏放的心态和闲愁无尽的心绪。
无一丝尘俗气、烟火气、急躁气。
这是缘于他们自身对“逸”的强调和对“脱俗”的追求。
元代士人放弃了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隐逸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成为一种整体性的大退避。
元曲中云“体乾坤姓王的由他姓王,他夺了呵夺汉朝,篡了呵篡汉邦,到与俺闲人每留下醉乡”。
士人们反抗无益,顺从亦痛苦,只是退避山林,独善其身,其整体的精神状态是痛苦、愁闷、悲凉而又闲逸、超脱,甚至是弃世的。
这是一种处处体现相互矛盾的心理状态。
浅谈元四家
摘要:“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
他们“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
造就了这一时代山水画的主流。
关键词:元四家、山水画、笔墨、意趣
关于“元四家”文字记载有两种说法:一是指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见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附录》。
二是指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四人,见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
第二说流行较广。
也有将赵孟頫、高克恭、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合称为“元六家”。
画风虽各有特点,擅长水墨山水并兼竹石。
为典型的文人画风格,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在艺术上都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通过他们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巧达到了一个高峰,对后世的绘画,尤其是“南宗”一派影响巨大。
黄公望。
黄公望得到舅舅赵孟頫的传授,融合宋代各大家之所长,他的代表性作品《富春山居图》,花了七年时间完成,高33厘米,横长396.6厘米。
将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精萃收聚于笔下。
画家中锋、侧锋兼施,尖笔、秃笔并用,长短干笔皴擦,湿笔披麻,浑成一体。
其中《富春山居图》是他的代表作,是他晚年花了七年时间画成的。
画中画了山峰数十,一峰一状,树数百,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至极,《富春山居图》,运笔上是中锋、侧锋、尖笔、秃笔夹用,将长短干笔皴擦,与湿笔披蔴皴浑成一体,画出了山回水转,仿佛数十里之遥。
真是尺素绢纸,淡山无尽。
清代画家邹之麟粑他的画的价值与王羲之《兰亭序》相比。
倪瓒(1301—1374)是无锡人,家境富足。
朱元璋起义后,他弃家出走。
“扁舟蓑笠,往来湖泖之间”达二十年之久。
他的画主要表现太湖一带风光,取平远法构图,简略旷远。
他善用侧锋淡墨,干笔皴擦,作品笔墨精粹,意境幽远。
代表作品有《渔庄秋霁图》、《紫芝山房图》、《江岸望山图》。
倪瓒主张绘画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多为文人画家所称道。
吴镇(1280—1354),浙江嘉兴人,博学多识,性情孤傲,隐居乡里,在杭州以卖卜为生。
他的画师承巨然,善用湿墨,充分发挥水墨*_*k的特性。
他的画风沉郁苍莽。
传世作品有《嘉禾八景图》、《水村图》等。
王蒙(1308—1385),湖州人,生活于元末明初,明初曾任泰安知州,后被牵连入狱而死。
他从小向外祖父赵孟*b学画,长大后与黄公望、倪瓒多有交往。
他作画喜用焦墨渴笔,点细碎苔点,画面繁密充实。
他善画江南林木丰茂的景色,湿润华滋,意境幽远。
代表作品有《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春山读书图》等。
元初山水画以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他们均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认真探索,并拖复古以寻远。
赵孟頫尤以善画鞍马,人物,山水,花鸟,竹石--水墨,工笔青绿,写意兼施,实乃不可多得的艺术大师与多面手,他在绘画上尚古,倡导向唐宋学习,常以"不愧唐人""粗有古意"自许,对后世许多的画家影响很深.
元代中后期,崛起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这四大家。
他们的创作集中体现了元代山水画的最高成就。
笔墨技巧达到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代表了元代绘画的最高成就。
其产生的美学思想对明、清文人画的发展起着较大作用。
他们强调诗书印的有机结合,状物寄情,属于典型的文人画,对明、清绘画影响巨大。
元四家在赵孟頫的影响下,讲究笔墨,崇尚意趣,并把诗文书法融入绘画,广泛吸收五代、北宋水墨山水画成就,充分发挥了笔墨在绘画艺术中的效用,把笔墨韵味在绘画中的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突出了山水画的文学趣味,使诗、书、画有意识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以“文人画”为主流的山水画派。
简练超脱的艺术手法,代表了这一时期山水画发展的主流。
由于对末落王朝的怀恋意识和情结,也由于文人艺术思潮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偏于淡远、萧疏、幽深,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较脱离现实。
是元代文人山水画的主流,“元四家”的作品对明清两代甚至今天的山水画画家影响巨大。
元四家以他们各自的创新风格和简练超脱的艺术手法,把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