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沙砾配合比的设计与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996.28 KB
- 文档页数:2
三门峡至淅川高速公路灵宝至卢氏段TJ06合同段(YK39+515~K44+400)基层配合比报告吉林省华一公路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淅高速公路灵宝至卢氏段项目经理部2011年10月15日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配合比设计说明一、设计资料1、路面底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7d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设计值为2.0MPa;2、施工时混合料采用厂拌,摊铺机摊铺,碾压时压实度按97%控制。
3、设计依据: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7-94 《公路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二、原材料1、水泥:采用河南锦荣崤山牌P.O32.5缓凝普通硅酸盐水泥,经检验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
2、砂砾:采用天然砂砾石,级配要求符合图纸设计。
三、设计步骤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混合料中的水泥剂量按2.5%、3%、3.5%三种比例配制,即:水泥:碎石为2.5︰97.5 、3︰97 、3.5︰96.5。
3、对三种不同水泥剂量的混合料做标准击实试验,按规定的试验方法确定出水泥稳定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4、根据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按97%的压实度用静压法制作φ150×150 mm的标准无侧限抗压试件,每组制备13个试件。
按规程进行标准养护6d,浸水1d养生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汇总于下表:根据试验数据,水泥剂量为3%的混合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6MPa,6h延时强度为2.6MPa,均大于工程设计强度2.0MPa的要求,本着经济的原则,选用基层水泥计量为3%.四、配合比确定:1、确定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碎石=3︰97,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为5.4%,最大干密度为2.30g/cm3,施工时压实度为97%。
2、确定生产配合比根据规范要求,对集中厂拌法,水泥剂量要增加0.5%,对粗粒土,混合料的含水量要较最佳含水量在0.5%~1.0%,所以以经调整后得到的现场配合比为:水泥︰碎石=3.5︰96.5,混合料含水量 5.4%,最大干密度为2.30g/cm3,施工时压实度为97%。
水泥稳定砂砾(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探讨摘要:本文针对公路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设计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试验,对其配合比设计在如何能降低水泥用量,提高水泥稳定砂砾(碎石)强度浅谈注意事项及细节,以期为同类路面的基层、底基层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设计;施工技术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水泥稳定砂砾基层是以级配砾石(碎石)为骨料,依据嵌挤原理用一定数量的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填充骨料的空隙,然后压实,成为路面的基层底料。
因为在填充过程中运用了嵌挤锁结原理,并且能够把填充骨料的空隙都填充完整,加上级配砾(碎石)固有的硬度,所以这种基层的压实度几乎接近于密实度,强度大抗水抗冻,表面坚实,作为高级路面的理想材料被广泛运用于公路工程中。
但是水泥稳定基层因含有胶凝材料,必须保证一次性完成,否则修整的难度大,成本高。
1、原材料的选定(1)水泥:为保证本次试验的代表性和完整性,经过检验满足各项要求和规范的复合硅酸盐缓凝32.5水泥作为试验材料,分析的内容包括细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安定性和抗压强度。
现将结果显示如下:(2)合成掺配料采用经检验后符合各项要求的砾石,用40mm的标准筛将大于40mm 的料筛掉,剩下的利用不同筛孔筛选出三种集料(19-31.5mm、4.75-19mm、4.75mm以下)在符合jtj034-2000《公路施工技术规范》筛孔通过率的规定前提下,三种规格集料进行合成,确定了掺配比例为9:57:34。
2、水泥稳定砂砾配比设计(1)本试验采用重型击实法φ152×120mm,击实层数3层98次/层。
对以上三种配合比例配料后进行标准击实试验(2)按规定压实度基层98%,分别计算不同水泥剂量的试件应有的干密度,根据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计算每单个无侧限试件各种材料的用量,计算结果如下:混合料试件制作计算汇总表(3)按以上的数量采用dye-2000型数字压力机进行静压制备试件。
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
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的设计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1. 水泥与集料的比例:水泥:集料=5:100,也就是水泥为集料质量的5%。
这里的集料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
粗集料通常称为碎石,而细集料可以是石屑或砂子。
根据级配的不同,碎石与石屑(或砂子)的比例也会有所不同。
2. 请注意区分水泥含量:有时可能会提到6%的水泥含量,但这是指混合料的水泥含量还是集料的水泥含量。
如果是混合料的水泥含量,实际水泥含量可能并不是6%,而是6.38%。
根据规范,水泥稳定材料中的水泥剂量应为水泥:干集料的比例。
3. 配合比设计:在某些特定的工程中,如绥满高速公路绥芬河至牡丹江段工程,底基层采用5%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其配合比设计需要按照现行技术规范要求的方法进行。
4. 其他参数:为了确保水泥稳定砂砾的质量,还需要进行标准击实试验,以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在设计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水泥与集料的比例、级配、水泥含量、特定工程的要求以及标准击实试验的结果。
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计算方法水泥稳定砂砾是公路、市政道路工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基层材料,它具有成本低、施工简便、强度高和稳定性好等优点。
因此,正确计算水泥稳定砂砾的配合比对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的计算方法。
配合比计算是以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为基础,结合实际工程条件和要求,通过试验确定的。
计算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水泥品种、砂砾的级配、压实度要求等。
一.操作步骤第一,进行原材料试验。
包括水泥稳定性试验、砂砾的筛分试验和含水量-干密度关系试验等。
确定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其对配合比的影响。
第二,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最优含水量是使得水泥稳定砂砾达到最大干密度时所需的水分量。
最大干密度是水泥稳定砂砾在最优含水量下进行压实操作时能达到的最高密度。
接下来,试配。
在得到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对应的水泥用量后,根据砂砾的吸水率、砂砾与水泥的质量比、以及实际工程对强度的要求,进行初步配比的设计。
第三,进行配合比设计试验。
根据初步设计的配合比,在实验室里制备试样,并进行无侧限压缩强度试验等多项强度和稳定性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调整水泥用量、水的用量和砂砾的用量。
第四,确定配合比。
综合试验结果和现场条件,确定最终的配合比,包括水泥的用量、砂砾的用量以及所需水的用量。
需要注意,确定的配合比应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并考虑施工的实际可操作性。
二.配合比的影响因素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计算不仅需要考虑材料特性和试验数据,还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水泥品种:不同的水泥其强度等级和固化速率不同,这会直接影响配合比的设计。
砂砾级配:良好的级配能够使砂砾颗粒之间形成较密的结构,减少水泥用量。
压实度:压实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水泥稳定砂砾层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施工环境:如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会影响水泥的固化过程及其与砂砾的结合强度。
三.结论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的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材料特性、环境条件和工程需求的过程。
水泥稳定砂砾配合比计算方法水泥稳定砂砾的配合比是指按照一定的比例将水泥、砂、砾石和其他掺和料进行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固化、养护等过程,最终形成一种具有预期性能的水泥稳定砂砾材料。
合理的配合比可以确保水泥稳定砂砾的质量和性能,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因此配合比的确定至关重要。
水泥稳定砂砾的配合比计算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材料比例首先需要确定水泥、砂、砾石和其他掺和料的比例。
一般来说,水泥的掺量约为水泥稳定砂砾总重量的3%~10%,砂的掺量约为总重量的20%~40%,砾石的掺量约为总重量的40%~60%,其他掺和料的掺量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可以确定具体的材料比例。
2.计算材料用量根据设计要求和配合比,计算水泥、砂、砾石和其他掺和料的用量。
水泥的用量一般按照水泥的重量来确定,砂、砾石和其他掺和料的用量可以根据其体积密度和比重进行计算。
3.确定混合比例将水泥、砂、砾石和其他掺和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
一般来说,先将水泥和砂进行干拌混合,然后再加入砾石和其他掺和料进行湿拌混合。
混合过程中需要确保各材料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团聚现象。
4.振实将混合好的水泥稳定砂砾材料倒入路面基层,采用振动器进行振实处理。
振实是为了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和稳定性,确保路面基层的强度和耐压能力。
振实过程中需要控制振动频率、振动幅度和振实次数,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5.养护水泥稳定砂砾振实后需要进行养护处理,以确保材料的强度发展和稳定性。
养护过程通常采用湿润保湿的方法,保持路面基层的湿润度和温度,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养护,使水泥充分水化反应,砂砾材料得到固化和硬化。
综上所述,水泥稳定砂砾的配合比计算方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工程要求、材料性能和施工条件来确定合理的配合比。
只有做好配合比计算和施工控制工作,才能确保水泥稳定砂砾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通过科学合理地计算配合比,可以更好地发挥水泥稳定砂砾在道路建设中的作用,为城市交通和建设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水泥稳定砂砾碎石(底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一、设计依据根据公路工程设计文件要求,路面底基层采用5%水泥30%碎石65%砂砾,进行配合比设计,主要依据:1、《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2、《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057-19943、《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19935、《公路路面工程设计图纸》8、《公路路面工程招投标文件技术规范》二、设计标准1、矿料级配水泥稳定碎石矿料级配通过率(%)范围2、5%水泥30%碎石65%砂砾底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设计值大于1.5Mpa。
三、原材料试验:1、水泥:水泥厂产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经试验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及指导意见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结果见下表:2、碎石:碎石采用石场生产的16-31.5mm碎石、砂砾采用0-53mm 砂砾,主要的技术指标见下表:砂砾碎石主要的技术指标四、集料级配组成设计:经过多次试配、计算,最后确定配合比矿料组成比例为16—31.5mm碎石:砂砾:水泥:=30%:65%:5%集料合成级配组成设计见下表五、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试验根据设计的集料级配组成,采用4.0%、5.0%、6.0%三组不同的水泥剂量(内掺)拌料、击实、制无侧限试件,试验结果如下:1、根据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试验规程JTJ 057-94的公式:Rc0.95=(Rc-1.645S),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强度试验结果如下表:2、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的公式Rd/(1-1.282×Cv),对无侧限强度检测评定试验结果如下表:六、配合比的确定:1. 比较强度平均值和设计要求值、根据试验结果,水泥剂量为5.0%时试件强度满足大于1.5MPa要求。
2. 从防止基层裂缝和施工中强度保证率,以及不浪费水泥,经济合理的水泥剂量,从工程经济性考虑,选用 5.0%的水泥剂量进行试验段铺筑。
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配合比报告一、引言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是道路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层材料,其性能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正确合理的配合比是确保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性能达标的关键因素。
本报告将会介绍我们针对条道路工程进行的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配合比试验的结果。
二、材料试验1.材料性质我们选择了以下材料进行试验:(1)碎石:用于形成砂砾底基层的主要材料,直径范围为5-20毫米;(2)河沙:作为砂砾底基层的填充材料,细度模数为2.6;(3)水泥:用于稳定砂砾的胶凝材料,标号为P.O42.5;(4)矿粉:作为细观材料的填充,细度模数为3.0;(5)水:用于混合材料的湿润。
2.配合比试验我们根据道路设计要求和材料性质,设计了一系列不同的配合比试验,通过试验来确定最佳配合比。
试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砂砾的含水率选择合适的水泥用量,并确定水泥和矿粉的掺量比例;(2)将碎石和沙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加入水泥和矿粉,搅拌均匀;(3)根据需要的强度要求,调整水泥和矿粉的比例,重新进行试验。
3.试验结果经过多次试验和调整,最终确定了最佳配合比为:水泥:砂砾:河沙:矿粉:水 = 90 kg:1000 kg:850 kg:300 kg:40 kg通过试验,在该配合比下,我们得到了满足设计要求的砂砾底基层材料。
三、结论本报告通过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配合比试验的研究,确定了最佳配合比为水泥:砂砾:河沙:矿粉:水 = 90 kg:1000 kg:850 kg:300 kg:40 kg。
通过这组试验结果,我们为道路工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配合比。
预计以此配合比作为基层材料,将能够满足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的要求。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试验针对的是具体的道路工程,所得出的配合比仅作参考。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的不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1]XXX.水泥稳定砂砾基层配合比试验研究[D].XX大学,XXXX.[2]XXX.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设计与施工实用手册[M].XX出版社,XXXX.[3]XXX.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S].XX标准出版社,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