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绘画艺术第二讲形式美法则4-6
- 格式:ppt
- 大小:11.21 MB
- 文档页数:44
6《中国画的形式美》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内容,对中国画的形神、色彩、笔墨、形制有基本的了解。
体会中国画的形式美感,感受其蕴含的精神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分析经典的中国画作品,感受中国画在美术语言方面所呈现出的形式美感。
与西方绘画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国画的形式之美,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能初步感悟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画在形神、色彩、笔墨、形制方面的表现特点和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了解蕴含在中国画形式美中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画作品的意境与情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笔、笔洗、中国画颜料、调色碟、生宣纸、墨汁、胶布、中国画图片、书画毡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片《牧笛》片段,提出问题:我们所看到的动画片有什么特点?生:是水墨动画,画面优美,意境深远,节奏流畅,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师小结:中国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这不仅因其历史深厚久远,大师巨匠其众如林,传世名作好似烟海,更重要的是它异常独特,且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
中国画的美深入人心,但它美在何处?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领略它的美?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画的形式美》。
(板书:中国画的形式美)2.出示实物国画,引导学生欣赏、讨论中国画作品美在哪儿,引出形神、色彩、笔墨、形制等关键词。
(设计意图: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进一步分析中国画的形式美做铺垫。
)二、感受形神之美1.分析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问题1:画面中的人物在干什么?问题2:她们的形象与神态美在何处?(提示可以从动态、服饰、色彩、面部、发型、饰物等方面欣赏)生答,师总结:(1)发髻高绾,面孔白皙,眉清目秀,姿态优雅得体,衣物刻画舒展自然。
(2)动作——顾盼生姿神态——专注传神2.结合作品徐悲鸿的《马》,进一步引导学生领略“形神之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是指在美术创作中,艺术家能够运用一系列的形式特点和原则,将艺术创意和意图表达出来的原则和要点。
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家通过视觉元素的组合和运用,独特的表现手法以及技巧,创造出独具个性和美感的艺术作品的一种规则。
形式美法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图构图是指在作品中所呈现的物体和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安排。
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和角度,来营造出一种整体的和谐感和美感。
构图的基本要素包括画面的主体、背景、前景、对比度、平衡感等。
2.比例比例是指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关系。
艺术家可以运用不同的比例来强调或者减弱物体的重要性或者塑造不同的空间感。
比例的运用可以使作品看起来更加协调和谐,同时也能够营造出一种特殊的美感。
3.色彩运用色彩是艺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色彩搭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色彩的明暗、饱和度、对比度以及色彩的运用方式等,都能够对作品的美感产生重要的影响。
4.光影效果光影效果是指通过合理运用光线和影子的效果,来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纹理。
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光影效果,使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从而提升作品的美感。
5.线条运用线条是艺术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弯曲、方向等来表现物体的形状、结构和美感。
线条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和富有表现力。
6.质感表达质感是指物体的触感特征。
艺术家可以通过绘画的技巧和效果,来表现物体的质感,使观者能够真实感受到物体的纹理、光滑度、粗糙度等特征。
质感的表达能够让作品看起来更加真实和立体。
7.节奏感和动态感节奏感和动态感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节奏和动态的感觉。
艺术家可以通过线条的曲直、组合的方式以及颜色的运用等手法,来表现物体的变化和运动的感觉。
艺术家可以利用节奏感和动态感来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
形式美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艺术家通过运用不同的形式美法则,能够使作品更加有吸引力、充满表现力和个性化。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是指美术作品在视觉形式上的构成原则和表现规律,是美术作品中最基本的、最根本的创作手段和表现方式。
它包括色彩、线条、形状、空间、质感等方面的表现和运用。
首先,色彩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能够表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运用色彩时需要注重色彩的对比度和饱和度,以及色彩的明暗度和冷暖度的搭配。
其次,线条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它能够表现出作品的形态和结构,以及表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在运用线条时需要注重线条的粗细和曲直程度,以及线条的运用方向和节奏感。
再次,形状也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它能够表现出作品的空间感和结构感。
在运用形状时需要注重形状的大小和比例,以及形状的变化和变形。
最后,空间和质感也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它们能够表现出作品的立体感和质感。
在运用空间和质感时需要注重空间的深浅和透视关系,以及质感的真实感和质感的质地感。
总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是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最根
本的创作手段和表现方式,只有掌握了这些原则和规律,才能够创作出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的作品。
美术形式美法则美法则是美术创作中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它指导着艺术家在作品中的构图、色彩、形态等方面的把握。
美法则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艺术性。
在构图方面,美法则要求艺术家在作品中合理地安排元素的位置和比例。
艺术家可以运用对称、平衡、重复等构图技巧,使作品呈现出稳定、和谐的视觉效果。
同时,艺术家也可以运用对比、错落等手法,创造出张力和变化,使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和艺术性。
在色彩运用方面,美法则要求艺术家在作品中运用色彩的对比、搭配和层次感。
色彩的对比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作品更加生动鲜明。
色彩的搭配要求艺术家根据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选择相应的色彩组合,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色彩的层次感可以使作品呈现出深度和立体感,增加视觉上的层次感和丰富度。
在形态表现方面,美法则要求艺术家在作品中运用线条、形状和质感等元素,创造出独特的形态和表现方式。
线条的运用可以表达出作品的动感和节奏感,使作品更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形状的运用可以表达出作品的结构和形象,使作品更具有立体感和形态美。
质感的运用可以使作品呈现出真实感和触感,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美法则还要求艺术家在作品中注重整体效果和细节处理。
整体效果要求艺术家在作品的整体构图和色彩运用上,使作品呈现出统一、协调的视觉效果。
细节处理要求艺术家在作品中注重细节的刻画和处理,使作品更加精致和细腻。
美法则是美术创作中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它指导着艺术家在作品中的构图、色彩、形态等方面的把握。
艺术家通过运用美法则,可以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艺术性,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艺术家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和艺术表达能力。
美法则的运用是美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艺术家的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给观众带来更多的美的享受和思考。
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均衡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均衡形式美是指艺术作品在外表上的美感,它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形式结构、色彩、线条、比例等方面的美感。
在艺术创作中,对称与均衡是形式美的重要法则,它们能够使作品更加和谐、美观,给人以愉悦的视觉感受。
对称是指在空间上,物体的两侧或多侧对称排列,形成一种镜像的关系。
在艺术作品中,对称常常被用来表现稳定、平衡、整齐的美感。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对称的立面和平面布局能够给人以庄重、稳重的感觉;在绘画中,对称的构图能够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对称不仅存在于静态的艺术作品中,也可以在动态的表现形式中得到体现,例如舞蹈中舞者的动作、音乐中旋律的编排等都可以通过对称的手法来营造美感。
而均衡则是指在艺术作品中各个元素的分布、比例、色彩等方面的平衡。
艺术作品的均衡不仅仅是指形式上的平衡,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平衡,即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在各个方面的平衡。
在绘画中,色彩的均衡能够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在音乐中,旋律和节奏的均衡能够使乐曲更加动人。
均衡的艺术作品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在欣赏时感到愉悦、舒适。
对称与均衡是形式美的重要法则,它们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对称的立面和平面布局能够使建筑更加庄重、稳重;在雕塑中,对称的造型能够使作品更加美观、动人;在舞蹈中,舞者的动作和姿势的对称排列能够使舞蹈更加优美、动人。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均衡也是同样重要的,它能够使作品更加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之,对称与均衡是形式美的重要法则,它们能够使艺术作品更加和谐、美观,给人以愉悦的视觉感受。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常常运用对称与均衡的手法来营造形式美,使作品更加动人、令人难忘。
形式美的追求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对称与均衡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也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因此,对称与均衡作为形式美的重要法则,值得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加以重视和运用。